分開帶孫 折磨老人感情
給老人帶什么禮物養(yǎng)生。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路上網(wǎng)站小編特地編輯了“分開帶孫 折磨老人感情”,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許多在廣州奮斗的“新客家人”家庭都有這樣的情況: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看,只能請父母來穗照顧。有的人因父親還沒退休,母親孤身來穗,有的人則和兄弟姐妹“平分”父母。許多老兩口一輩子沒分開過,如今卻為照顧孫輩成了分居兩地、一年見面機會寥寥的“牛郎織女”。有的獨生子女家庭,老兩口雖然一同來穗照顧孫輩,卻無私人空間,甚至因住房緊張,連睡覺也要在兩人之間塞個小“電燈泡”。
專家指出,其實老兩口也需要相處的自由空間。
故事 父母一年團聚時間不到三個月 講述人:“新客家人”宋女士 我是山東人,大學畢業(yè)后到廣州工作、成家,在荔灣買了房,真正落戶廣州。四年前,兒子出生,媽媽從老家出來帶小外孫。父親那時還沒退休,走不開。再后來,弟弟有了孩子,爸爸退休后就留在老家,照看孫子。老兩口一輩子沒分開過,如今卻為照顧孫輩成了新版的“牛郎織女”,一年團聚時間還不到三個月。
我們一直為此不安,希望老兩口能團聚。去年,弟弟夫妻倆到廣州工作,原本以為父親能過來團聚,但因為小外甥屬于外來人口,讀不起廣州的幼兒園,爸爸只好帶著他打道回府,在老家上幼兒園。 現(xiàn)在,爸爸的生活就像候鳥一樣,冬夏孩子寒暑假來廣州住一兩個月,一年加起來和媽媽團聚時間還不到三個月。
六旬爸媽每天煲“電話粥” 父母都60歲了,是老派夫妻,感情表達很含蓄。小時候雖沒見過他倆有啥親密舉動,但兩個人一直都挺融洽。爸爸是典型的倔老頭,以前在家時不愛聽媽媽的話,還會跟她拌嘴??墒?,少年夫妻老來伴,兩人現(xiàn)在天各一方,反而常?;ハ嗟肽?。
媽媽老說想回家,我故意逗她,問想回去干啥?她就不吭聲,扮沒事。我有時查看電話記錄,發(fā)現(xiàn)媽媽白天常往老家打電話。問定期到家里打掃的鐘點工大姐,她笑答“白天阿姨跟你爸爸煲‘電話粥’,講悄悄話,不讓我聽呢。” 晚上全家都在時,媽媽也會提議給爸爸打電話。不過,在這個場合他倆講的話通常很“官方”,無非是交換一下孫子、外孫的情況,問候親戚朋友,再互相勉勵幾句,什么“要好好吃飯”“最近變天了,要加件衣服”。我們有時聽著想偷笑,但又覺得心里堵得慌。
老兩口帶孩子令人羨慕 在我住的小區(qū),像媽媽這樣的老年“牛郎織女”并不少,也有很多是老兩口一起來幫孩子帶小孩的。有些老兩口在孫子上學后,還會一起出來遛彎,逛超市。這種情況令媽媽挺羨慕的。www.cndadi.net
現(xiàn)在我常鼓勵她出去走走,但她說“一個人出去,挺沒意思的”。的確,像我們這樣的“新客家人”,年輕人還好一點,而老人在這里沒有朋友,老鄉(xiāng)住得遠,和鄰居交流起來又有語言障礙,對他們而言,情感上依賴最多的還是家里人,尤其是老伴。
我跟弟弟說,我們一定要努力工作,盡快將父親接過來一起住,讓他們?yōu)閮号賱诖蟀胼呑雍?,能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不要一切都圍繞著孫子外孫轉。
點評 要天倫之樂,也要相濡以沫 “幸?!睂τ谌说暮x,在一生的不同時期有所區(qū)別。
青年期的幸福感主要來自伴侶,而中年期主要來自事業(yè)和家庭生活,而對老年人而言,最重要的幸福感來自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和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前者,會給老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因為血脈的延續(xù),令老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也在延續(xù),從而緩解對死亡即將到來的恐懼。因此,許多中國老人為了照顧孫輩,寧可犧牲老兩口的相處時間。 但實際上,讓兩個老人分開來照顧孫子不是好選擇,這對老人是一種情感剝奪。因為天倫之樂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陪伴之情。除非是老兩口本身感情不好,愿意借照顧孩子的機會分開,大部分老人還是希望老來有伴的。
因為老年人怕孤獨,從性心理上講,也需要和異性的親密關系,并不是指性行為,而是有異性的陪伴。對于那些到外地給子女帶孩子的老人來說,獨自一人也不利于適應、融入陌生的環(huán)境。
老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能緩解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感,但一旦孩子入托、入學,老人獨自一人在家時很容易產(chǎn)生“空巢”心理。很多老人常有獨自發(fā)呆的情況,這就是寂寞的信號,應該讓老人把關注點重新放回老伴身上,如果此時處于分居狀態(tài),對身心很不利。
為老兩口創(chuàng)造獨處的空間 子女要注意父母的需要。有些子女征求父母是否愿意分開帶孩子時,父母總是答“好”。其實,中國的父母為了子女的幸福,會說善意的謊言。因為父母會首先考慮到子女的困難,而刻意壓抑、犧牲自己的需要。有時,雙方對此都心領神會,子女在潛意識里為減輕自己的內(nèi)疚感,也不敢面對這個問題,寧愿假裝相信:“分居對父母是沒有什么影響的?!痹谶@個問題上,老人說“好”時,子女要懂得察言觀色,了解老人真正的想法。
我主張,最好由老兩口一起照看孫輩。有的老兩口習慣一切活動都帶著孩子去,但這種場合下,老兩口的關注焦點是孩子,而不是對方。作為子女,我們也要給老人制造一些單獨相處的機會,比如每天晚上自己帶一會兒孩子,讓老兩口單獨出去散散步。如果擔心老人不好意思去,可以“制造”一些任務,比如請二老去超市買東西等。
相關閱讀
專家認為,形成現(xiàn)代老年人的空巢孤獨的原因跟以下因素有關:
1.因離退休而離開了工作單位和同事,從開放的大范圍退縮到封閉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技能訓練能力,往往已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
2.與子女合不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有擴大趨勢,老人固守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為后生認可,由此而疏于代際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
3.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jīng)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婚后大多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
4.好兒女志在四方,壞兒女嫌棄老人。大凡事業(yè)心強闖蕩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廝守著老人,伴隨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僅對父母的遺產(chǎn)和勞動力感興趣,而對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全然不顧。
5.興趣索然,自娛乏門。有不少老年人未培養(yǎng)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后,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依托。
6.受制于“老不正經(jīng)”壓力或子女的阻攔,再婚不能。
7.隨著生活的節(jié)奏的加快,親人忙碌無暇與老人接觸。
那么,怎樣才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呢?
1.樹立敬老、愛老的社會新風,讓他們感受到整個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例如逢年過節(jié)組織對孤寡老人的慰問、服務等。
2.子女應盡自己贍養(yǎng)、孝順老人的責任,身在外地時更要多加關心,從而讓老人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問暖的天倫之樂,而不至產(chǎn)生被冷落、被遺棄的感覺。
3.常與老人談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動范圍小,又年老、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nèi)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訴說。小輩如能抽時間常和老人談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滿足,同時也利于家庭氣氛的和睦。
4.探尋家門內(nèi)外無數(shù)消閑自娛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獨厚的“悠閑族”,有人稱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沒有子女相隨,卸了撫育重擔,正可自尋樂趣。魚蟲花鳥、走親訪友、優(yōu)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點癖好也無妨,幽默閑適大師林語堂稱:“名、利、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笨梢娪辛诉@種消閑自娛、仰賴健全、樂觀的心態(tài),就會感覺到越活越有味。
5.支持喪偶老人再婚。子女對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卻是子女無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當子女的也滿足不了的。因此,對于喪偶老人,子女應該熱心當“紅娘”,成全他們的婚姻,不應充當不光彩的干涉者。
專家認為,形成現(xiàn)代老年人的空巢孤獨的原因跟以下因素有關:
1.因離退休而離開了工作單位和同事,從開放的大范圍退縮到封閉的小圈子,原有的知識結構,技能訓練能力,往往已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
2.與子女合不來。老年人與年青人的代溝有擴大趨勢,老人固守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為后生認可,由此而疏于代際交往,與子女分開生活。
3.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已經(jīng)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婚后大多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
4.好兒女志在四方,壞兒女嫌棄老人。大凡事業(yè)心強闖蕩天下的子女,很少能廝守著老人,伴隨父母。某些良心欠佳的子女,僅對父母的遺產(chǎn)和勞動力感興趣,而對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全然不顧。
5.興趣索然,自娛乏門。有不少老年人未培養(yǎng)起自己的興趣愛好,離開工作崗位后,除了吃飯睡覺,便是看電視、身心無所依托。
6.受制于“老不正經(jīng)”壓力或子女的阻攔,再婚不能。
7.隨著生活的節(jié)奏的加快,親人忙碌無暇與老人接觸。
那么,怎樣才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呢?
1.樹立敬老、愛老的社會新風,讓他們感受到整個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例如逢年
過節(jié)組織對孤寡老人的慰問、服務等。
2.子女應盡自己贍養(yǎng)、孝順老人的責任,身在外地時更要多加關心,從而讓老人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問暖的天倫之樂,而不至產(chǎn)生被冷落、被遺棄的感覺。
3.常與老人談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動范圍小,又年老、體弱多病,加上對子女
的牽掛和對往日好友的思念,內(nèi)心常常不平靜。精神上的這些苦惱、煩悶、憂慮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訴說。小輩如能抽時間常和老人談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滿足,同時也利于家庭氣氛的和睦。
4.探尋家門內(nèi)外無數(shù)消閑自娛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獨厚的“悠閑族”,有人稱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沒有子女相隨,卸了撫育重擔,正可自尋樂趣。魚蟲花鳥、走親訪友、優(yōu)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點癖好也無妨,幽默閑適大師林語堂稱:“名、利、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笨梢娪辛诉@種消閑自娛、仰賴健全、樂觀的心態(tài),就會感覺到越活越有味。
5.支持喪偶老人再婚。子女對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卻是子女無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當子女的也滿足不了的。因此,對于喪偶老人,子女應該熱心當“紅娘”,成全他們的婚姻,不應充當不光彩的干涉者。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分開帶孫 折磨老人感情》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geilaorendaishenmeliwuyangsheng/">給老人帶什么禮物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