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藥應遵循五原則
老年人飲食養(yǎng)生原則。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科學的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老年人用藥應遵循五原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老年人已成為藥品市場的最大消費人群。據(jù)統(tǒng)計,老年人消費的處方藥品占23%-40%,非處方藥品占40%-50%。
但老年人用藥的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有文獻報道,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為藥物治療而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專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藥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劑量和用法上都應加以注意。
老年人用藥有特殊性 現(xiàn)在,人們開始關注兒童用藥的劑量問題,很多人呼吁藥廠生產(chǎn)一些專門針對兒童的小劑量藥品。其實大家都忽視了老年人用藥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老年人用藥有所不同:
①用藥品種多而雜,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為慢性疾病,故用藥時間長,易導致藥物體內(nèi)蓄積而中毒,并損害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應定期去醫(yī)院檢查,及時根據(jù)病情遵照醫(yī)囑調(diào)整藥物和劑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且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體質(zhì)的差別,對藥物用量個體差異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藥物應用時,要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應的劑量,比較適合自己的劑量。
老年人用藥五原則
1.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藥適應癥,另外還要保證用藥的受益/風險比大于1。即便有適應癥但用藥的受益/風險比小于1時,就不應給予藥物治療。
2.五種藥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據(jù)統(tǒng)計,同時使用5種藥物以下的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y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藥數(shù)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wěn)定后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盡量選擇一箭雙雕的藥物,比如應用p阻滯劑或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使用a阻滯劑治療高血壓和前列腺增生,可以減少用藥數(shù)目。另外,要重視非藥物療法,這仍然是有效的基礎治療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加強腹肌鍛煉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無需用藥。
3.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藥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藥物都應低于成年人劑量。由于現(xiàn)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diào)整指南。因此,應根據(jù)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tài)、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shù)、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應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藥物類型有關。對于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藥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維持量上。而對于其他大多數(shù)藥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開始用藥階段,即開始用藥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準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4.擇時原則
擇時原則是根據(jù)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藥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藥時間進行治療。由于許多疾病的發(fā)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jié)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xiàn),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fā)病高峰在上午);藥代動力學有晝夜節(jié)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藥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藥效學也有晝夜節(jié)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藥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fā)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fā)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fā)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
5.暫停用藥原則
當懷疑藥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藥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生新的癥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癥狀,都應考慮藥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于服藥的老年人出現(xiàn)新癥狀,停藥受益明顯多于加藥受益。所以暫停用藥原則作為現(xiàn)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ys630.COm精選閱讀
用藥要有明確指征
用藥前必須了解病人病史、用藥情況、要仔細分析癥狀,明確用藥指征,選擇合理藥物可用可不用時以不用為好有些臨床癥狀,如失眠,抑郁等可通過調(diào)整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得到改善。老年性便秘相當多見,若通過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加強腹肌鍛煉就能改善癥狀。應盡量不用藥。所以老年人除急癥和器質(zhì)性病變外,應盡量少用藥。
盡量減少用藥種類老年病人要應用藥物的最低有效劑量,同時合用的藥物
以不超過3-4種為宜。如鎮(zhèn)靜藥、利尿藥、降壓藥、血管擴張藥合用可造成老年人低血壓,故應盡量減少合用,尤其大劑量靜脈推注的藥物更應注意。
避免不適合老年人應用的藥物
如巴比妥類、鎮(zhèn)痛美均可引起精神錯亂,氟噻酮可引起尿失禁,利血平可引起抑郁產(chǎn)生自殺意念等,老年人要盡量避免使用腎毒性大的藥物,如氨基糖甙類、萬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避免濫用抗生素和“滋補”藥嚴重感染應用抗生素前最好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不要頻繁更換抗生素,以免造成二重感染,用滋補藥要遵循“缺啥補啥、不需不補”的原則,既要辨證施補。又要合理配伍。由于抗衰老藥目前還處于研究階段,因此對這類“滋補”藥要做正確分析,老年人不可濫用
臨床應用藥物應盡量達到成本效果統(tǒng)一,應考慮病人的承受能力對有較好療效的藥物不一定要用“洋藥”或藥價昂貴的藥物,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盡量少用貴重藥。
老年人飲食宜七八分飽,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腸胃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猝死。
人到老年以后,消化功能變?nèi)?,因此,在飲食方面需要特別注意。如果能做到以下八個方面就有利于健康。日常飲食需做到以下這些不貪吃。
1.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不僅會加重心臟負擔,還會導致肝硬化。
2.不貪肉:老年人的膳食中脂肪過多,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3.不含精:老年人長期吃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會減弱腸蠕動,易便秘。
4.不含咸: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和腎臟衰竭。
5.不含甜: 老年人過多吃甜食,會引起肥胖癥、糖尿病等,不利于身心健康。
6.不貪飽:老年人飲食宜七八分飽,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腸胃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猝死。
7.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濕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消化道長期受燙熱刺激,易患胃癌、食道癌。
8.不貪涼:老年人長期貪吃冷食、冰凍食品刺激消化道,容易引發(fā)胃炎、腹瀉和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老年人用藥應遵循五原則》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nianrenyinshiyangshengyuanze/">老年人飲食養(yǎng)生原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