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夏季養(yǎng)生祛濕方】
目錄:
第一章:教你看透濕病特征 9食療方祛濕有道
第二章:夏季適量食用辣椒有助祛濕
第三章:夏季祛濕的4食譜
夏季,體內(nèi)很容易堆積濕氣,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那么該如何祛濕呢?吃什么祛濕?祛濕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9款祛濕食療方法,一起到下文看看。
教你看透濕病特征 9食療方祛濕有道
1、濕病特征
濕性重濁濕病可有頭重肢困,關(guān)節(jié)困重,面垢,便溏尿濁,婦女帶濁等癥狀。
濕性粘滯汗出粘滯,大便不爽,水濕停滯,病勢纏綿,不易速去。
傷陽滯氣易出現(xiàn)陽微氣滯癥狀如頭昏胸悶,惡心吐瀉,脘悶不食,腹脹水腫等。
濕性下趨多有下半身癥狀如癬,水腫,關(guān)節(jié)痛,下肢沉重,濕疹,帶下,便溏。
2、濕病表現(xiàn)
濕病多表現(xiàn)為形體豐腴、頭重如裹、肢體沉重、胸腹痞滿、肢痛帶濁,大便不實、苔膩痰涎,脈象滑緩等。肥胖、脂肪肝、高血脂、濕疹、關(guān)節(jié)炎、真菌感染等體內(nèi)多濕。
3、飲食除濕
(1)純薏苡仁(可參入適量赤小豆)做出飯來當(dāng)主食吃,有很好的減肥降脂止瀉功效,要是能堅持兩三個月,可明顯瘦身,不能戴的戒指又能戴了,不能穿的褲子又能穿了,不能穿的鞋又能穿了,不能穿的裙子又能穿了。
(2)鯉魚燒冬瓜(冬瓜皮也放進去,也可參入適量赤小豆)當(dāng)菜吃,可利水消腫,對肥胖、高血脂、慢性腎炎、下肢水腫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3)薏苡仁、赤茯苓、赤小豆、草決明、芡實各適量粉成面烙餅吃,也可當(dāng)早點吃,能健脾利濕消腫,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水腫、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玉米須、荷葉、山楂、草決明各適量,隨意組合煎水當(dāng)茶飲,對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水腫、高血壓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5)蕎麥、燕麥、玉米、芹菜、香菇、茄子等食物也有不同程度降脂減肥除濕功效。
(6)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
(7)淡滲利濕,甘甜壅中,低鹽低脂低糖,口味清淡,有利于除濕,防止肥胖高脂。
(8)飲食不過七成飽,睡前不要胃太飽,零食甜食吃得少,脾胃不虛濕氣少。
(9)多雨梅雨季節(jié)更應(yīng)加強除濕飲食,防止外濕加重內(nèi)濕,誘發(fā)風(fēng)濕水腫等病。
4、除濕持久
濕病纏綿,不易速去,只宜緩圖,持久堅持,才能清除,故治療濕病要有信心,耐心、恒心,一天兩天不一定管用,堅持百日療程肯定見成效。
夏季適量食用辣椒有助祛濕
在夏季,很多人因為怕上火,一點辣椒都不敢沾。其實,大可不必走極端,夏天也能吃點辣。夏季烈日炎炎,人們接觸寒涼食物的機會比起其他季節(jié)大大增 加。除了喝冷飲、吃冰棍,夏季人們常吃的西瓜、黃瓜、苦瓜、冬瓜、絲瓜、茄子、蘿卜等果蔬,都屬于寒涼性食物。
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輕則胃脘不舒,重則胃 疼。如果我們搭配一點辣椒,則可以起到寒熱平衡的作用,炒苦瓜、炒圓白菜、涼拌黃瓜、朝鮮泡菜、蘿卜泡菜,都有辣椒的身影。這些菜中實際蘊含著中醫(yī)寒熱 調(diào)和,春夏養(yǎng)陽的智慧。
除了平衡寒熱,夏天少吃點辣椒還能開胃助消化。辣椒香辣刺激,無論什么菜,只要配上辣椒,吃起來就特別香。在民間,辣椒還有開胃菜、下飯菜的美稱。夏季酷暑難耐,人們大多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吃點辣椒,就可以促進食欲、開胃下飯。
最后,夏天吃辣還能給身體除濕。四川、湖南、廣西、江西、貴州人為什么喜歡吃辣,因為那些地方氣候潮濕,而辣椒有除濕之功,能把體內(nèi)多余的濕氣驅(qū)除出去。夏天雨水多、濕氣重,我們也可以吃點辣椒,除除濕氣。
所以,夏天吃辣椒,關(guān)鍵要注意量,只吃一點,切勿過多。
夏季祛濕的4食譜
進入夏季,環(huán)境溫度升高,濕度變大,天氣悶熱。濕是導(dǎo)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因此,在夏季除了防暑之外,及時清除濕邪也是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措施。下面介紹幾個夏季除濕的方子:
1、冬瓜海帶湯:冬瓜100克切片,海帶30克洗凈,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咸性寒,可清熱利水,養(yǎng)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濕止渴。本方消暑除濕功效顯著,多數(shù)人都可以食用。
2、香薷飲: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蘇葉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dāng)茶飲用,每日一劑。香薷味辛微溫,可發(fā)汗解表,和中利濕;紫蘇性味辛溫,能發(fā)散風(fēng)寒,行氣和中化濕,又解魚蟹之毒。白茅根清熱利尿。本方特別適用于夏季貪涼而致的感冒,身困重,怕冷而心煩,頭痛而無汗,或見腹痛吐瀉者。
3、竹葉茶:竹葉5克,白茅根5克,荷葉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dāng)茶飲用。每日一劑。竹葉甘淡而寒,功善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荷葉味苦微咸,性辛涼,能夠清暑利濕,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適應(yīng)于夏季皮膚、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4、三色豆湯: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功效。綠豆甘寒,能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滋膚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紅小豆又稱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熱去濕,健脾止瀉。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濕。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勞。
除了上述食療方外,其他防濕除濕措施也很重要。簡單的如通過空調(diào)的除濕功能,及時清除室內(nèi)的濕氣。另外,可以佩戴梔子花、茉莉花,利用芳香達到化濁除濕的作用。
總結(jié):以上介紹的這些祛濕方法和食物,很有效,如果你的體內(nèi)有太多濕氣,不妨試試這些吧。
精選閱讀
許多人都有濕氣重的現(xiàn)象,當(dāng)體內(nèi)濕氣比較重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皮膚水腫的現(xiàn)象,不僅影響美觀還對健康不利。那么日常吃什么祛濕呢?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糙米
糙米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日常生活中可以經(jīng)常吃糙米,不僅能提供所需營養(yǎng)而且還能有效排毒祛濕有利健康。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dāng)?shù)娘栕愀校苷c利便,有助于排毒。
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jié){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紅豆
紅豆是非常好的食材,我們?nèi)粘I钪锌梢越?jīng)常食用,能夠有效增加我們腸胃的蠕動,減少便秘的發(fā)生,促進我們排尿。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dāng)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胡蘿卜
胡蘿卜對改善便秘很有幫助,也富含-胡蘿卜素,可中和毒素。
新鮮的胡蘿卜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地瓜
地瓜是我們經(jīng)常吃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纖維,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促進腸胃蠕動,對排便非常有幫助。
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山藥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tǒng),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
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綠豆
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于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牛蒡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新陳代謝,并有調(diào)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可作成牛蒡茶隨時飲用,長期服用。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的體內(nèi)濕氣比較重,而且有時會伴有一些疼痛感,那么對這類人群來說,需要進行祛濕止痛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不喜歡吃藥,想通過一些食療方來達到祛濕止痛的作用,那么這些食療方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可以祛濕止痛的食療方。
薏仁茶
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后服用。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為了讓口感更好可以加點糖或蜂蜜,不僅可以祛濕止痛還可以美容減肥。
解暑茶
將五克熟薏米粉泡500毫升溫開水,做茶水飲料飲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具有營養(yǎng)頭發(fā),防止脫發(fā),并使頭發(fā)光滑柔軟,也是祛濕止痛的良方。
瘦身湯
將鮮牛奶煮沸后加入薏米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排水瘦身。
薏米粥
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zé)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進體內(nèi)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所以能達到減肥的效果。由于薏仁不容易煮熟,過度烹煮也會破壞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是養(yǎng)生保健的自然飲食中極富營養(yǎng)、又能清除體內(nèi)雜質(zhì)的膳食。祛濕止痛選擇服用薏米粥非常適合。
要想選擇食療方來進行祛濕止痛的話,那么以上介紹的這些是不錯的選擇,上述介紹的這些食療方不僅去濕止痛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具有其他的保健作用,對于清除體內(nèi)的一些毒素也是很管用的,平時生活中,我們不妨選擇制作以上這些食療方來進行服用調(diào)理身體。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九食療方祛濕有道》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夏季養(yǎng)生祛濕方”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