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燉豆腐正宗做法
養(yǎng)生大腸水療。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飲食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大腸燉豆腐正宗做法,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大腸燉豆腐是比較常見的家常菜,它的做法比較簡單,可以準備鹵水豆腐,準備豬大腸,可以準備一些青菜,比如說油菜或者胡蘿卜等等來進行制作,豬大腸的營養(yǎng)價值是比較不錯的,很多人也比較喜歡吃,很喜歡它比較獨特的香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腸燉豆腐的正宗做法。
大腸燉豆腐正宗做法
用料
主料:北豆腐250克豬大腸250克
輔料:油菜苔100克胡蘿卜25克
調料:食鹽3克醬油3克味精4克蔥5克姜3克蒜3克花椒5克料酒5克香油2克豬油(板油)20克辣椒油2克
1.將熟豬肥腸切成馬蹄塊,放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瀝干水分
2.豆腐切成長為4厘米的菱形塊,用沸水焯一下
3.油菜心洗凈,劈成單葉
4.蔥、姜切成末
5.蒜去皮
6.胡蘿卜去皮,切成小菱形片
7.將鍋置于旺火上,放入豬油燒熱,用蔥末、姜末、蒜片熗鍋
8.鍋內放入豬肥腸塊、胡蘿卜煸炒,添入高湯500克,加入醬油、精鹽、料酒、愛情椒,再放入豆腐,燒開后轉用中火燉15分鐘
9.放入油菜心、味精、紅油(辣椒油),再燉3分鐘,淋上香油即可
肥腸的家常做法
一、紅燒肥腸
材料
豬大腸500克、蔥、姜、蒜片20克、青紅椒各半個、鹽適量、食用油600毫升、生抽2勺、老抽半勺、糖23勺、料酒2勺
做法
1、豬大腸清洗干凈后,鍋中放水,加入蔥姜片和料酒煮至熟爛。
2、取出肥腸,清洗干凈后切小段,拭凈水分。
3、鍋子放油,燒熱至6-7成油溫時,放入大腸,炸至外皮金黃,盛出。
4、鍋中加入適量的油,煸香蔥姜蒜片。
5、放入大腸,烹入料酒、生抽、老抽,加入糖,加入適量的水,將大腸煨至入味,湯汁收濃。
6、加入鹽調味。
7、放入青紅椒翻炒出香味后關火,裝盤即可。
二、辣子肥腸
材料
主料:1,豬大腸500g。2,干辣椒100g(根據個人口味適當調整)。3,花椒20g(根據個人口味適當調整)。4,姜片,蒜片少許。5,料酒,鹽,醬油,糖,雞精適量。
做法
1、將買回來的豬大腸洗凈;順便說一下洗大腸的方法:將買回來的大腸放入盆中到入一些面粉(稍微多放一點)和鹽、一瓶啤酒來回揉搓,直到大腸上的污物洗凈后放入水槽中,用流動水沖洗大腸,直到大腸上的面粉洗干凈為止。接下來將鍋中放水,放入洗凈的大腸,再放入料酒、姜片(目的是為了去除大腸上的腥味)煮至沸騰(也就是飛水的意思),取出大腸;
2、鍋中重新放水,加姜片料酒,再將大腸放如鍋中,將大腸煮軟涼后切小塊備用(圖1);
3、干辣椒從中間剪開剪成兩段,放入花椒備用(圖2);
4、鍋中下油,待油溫六層熱時倒入大腸,放點鹽,轉中火慢慢的煸干水分至大腸有些干然后濾干油盛出備用(圖3、4);
5、將姜蒜片放入剛才的油鍋中翻炒出香,倒入準備好的辣椒和花椒,轉中火翻炒至辣椒有一點點變色后倒入先前盛出的大腸繼續(xù)翻炒一小會,放入料酒、醬油、白糖、雞精繼續(xù)再翻炒一會至辣椒變成暗紅色后關火盛出裝盤即可(圖5、6)!
Ys630.com相關知識
在山東地區(qū)有一道非常出名的魯菜肥腸燉豆腐,吃不慣的朋友會覺得味道比較濃重,其實肥腸燉豆腐的口味非常香醇的,需要選擇南豆腐,因為在燉煮的過程中需要融入豆腐的精華,所以選擇嫩滑一些豆腐,吃起來口感非常好,不過在制作之前需要特別注意,肥腸需要提前處理干凈 。
做法詳細介紹
口味:咸鮮味 工藝:原燉
主料
豆腐(北)250克,豬大腸250克
輔料
油菜心100克,胡蘿卜25克
調料
醬油3克,鹽3克,味精4克,料酒5克,花椒5克,大蔥5克,姜3克,大蒜(白皮)3克,豬油(煉制)20克,香油2克,辣椒油2克
制作方法
1. 將熟豬肥腸切成馬蹄塊,放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瀝干水分;
2. 豆腐切成長為4厘米的菱形塊,用沸水焯一下;
3. 油菜心洗凈,劈成單葉;
4. 蔥、姜切成末;
5. 蒜切片;
6. 胡蘿卜去皮,切成小菱形片;
7. 將鍋置于旺火上,放入豬油燒熱,用蔥末、姜末、蒜片熗鍋;
8. 鍋內放入豬肥腸塊、胡蘿卜煸炒,添入高湯500克,加入醬油、精鹽、料酒、花椒,再放入豆腐,燒開后轉用中火燉15分鐘;
9. 放入油菜心、味精、紅油(辣椒油),再燉3分鐘,淋上香油即可。
制作要訣
本品需高湯約500克,如果沒有高湯可用清水代替。
大腸燉豆腐是我們平時經常能吃到的一道家常菜,它的味道雖然聞起來比較臭但是吃起來卻特別香,而且大腸燉豆腐營養(yǎng)價值是特別的豐富,豆腐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經常食用大腸燉豆腐對身體也有很多好處,往往我們平時吃到的大腸頓豆腐都是在外面購買到的,其實只要掌握好制作方法,我們在家里也可以把它做的特別美味,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大腸燉豆腐的做法是怎樣的?
大腸燉豆腐的做法
調料:醬油(10克) 料酒(15克) 鹽(6克) 味精(3克) 植物油(30克)
.制作工藝 折疊 編輯本段 .1. 將豬大腸和泡辣椒均斜刀切成馬蹄段;
2. 豆腐切成厚片;
3. 嫩青菜心用水洗凈后控去水分;
4. 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八成熱;
5. 入豆腐片炸至金黃色撈出瀝凈油;
6. 將大腸段和炸豆腐片分別放入沸水鍋內焯水;
7. 鍋置火上,放入鮮湯、大腸段、豆腐片、泡椒段、醬油、料酒和嫩青菜心燒沸;
8. 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至熟透入味,撒入精鹽和味精即成。
.熟腸做法
【需要準備的材料】
1斤 大腸
1斤 豆腐
適量 生抽
適量 蔥花
適量 水
【步驟】
步驟. 1買現成的熟大腸切段
步驟. 2加入豆腐
步驟. 3倒入適量生抽,蔥花,姜片
步驟. 4再加入適量水,燉熟就OK
.食譜營養(yǎng)
豆腐: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yǎng)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后調養(yǎng)、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癥,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忌食。
上面就是對大腸燉豆腐的做法是怎樣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生活中很多美味的食物,其實做起來并不難,大腸燉豆腐的做法就是非常簡單,這樣喜歡吃這道美食的朋友不妨按照上面的方法進行制作試一試,其實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既能親自動手做一些美味的食物,又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認可,這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其實現在大家的生活質量是需要進行提升的,這樣的話才能不進入到亞健康的狀態(tài),但是也不能夠光去吃一些大魚大肉之類的食物,還是要葷素進行搭配的,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燉豆腐的家常做法。
材料:
主料:北豆腐300克,豬大腸400克,泡椒50克,油菜心50克,
調料:醬油10克,料酒15克,鹽6克,味精3克,植物油30克
做法:
1.將豬大腸和泡辣椒均斜刀切成馬蹄段;
2.豆腐切成厚片;
3.嫩青菜心用水洗凈后控去水分;
4.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八成熱;
5.入豆腐片炸至金黃色撈出瀝凈油;
6.將大腸段和炸豆腐片分別放入沸水鍋內焯水;
7.鍋置火上,放入鮮湯、大腸段、豆腐片、泡椒段、醬油、料酒和嫩青菜心燒沸;
8.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至熟透入味,撒入精鹽和味精即成。
以上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一些大腸燉豆腐的家常做法,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初步的認識了,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去學著制作的,這樣的話對于自己的身體才是最好的。
大腸的諸多做法中有一道名為脆皮炸大腸的佳肴,吃來脆嫩可口,而且這道菜不僅美味還有著它獨有的功效,所以脆皮炸大腸屬于痔瘡食療藥膳食譜之一,對改善相關的癥狀十分有幫助。脆皮炸大腸的做法非常簡單,并不一定要看視頻菜譜才能學會,跟著文字敘述的做法一樣可以做出自己的美味??靵硪贿呄硎茏约簞邮肿龀龅拿牢?,一邊讓身體更健康吧。
脆皮炸大腸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私家菜 便秘食譜 止血調理食譜 痔瘡食譜 工藝:油浸炸
材料:豬大腸500克
調料:白砂糖8克、醋10克、麥芽糖15克、白醋50克、黃酒5克、花生油120克
做法:
1、將大腸頭煲九成熟,改用白鹵水滾浸20分鐘,撈起吸干水份,用白醋、紹酒開麥芽糖,把大腸頭上色,掛在通風處晾干。
2、武火燒鍋下油,油滾,放入大腸頭至呈大紅色,撈起切件上碟,用糖醋芡佐食。
脆皮炸大腸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豬大腸頭500克。調料:大蒜5瓣,大蔥1棵、辣椒3個,精鹽1湯匙,芝麻油2茶匙,糖醋汁2湯匙,糖漿1500克,濕淀粉0.5湯匙,花生油1500克。
中文名
脆皮炸大腸
主要食材
豬腸頭
口 味
此菜皮脆肉嫩,香濃鮮美
主要工藝
炸
基本信息
【所屬菜系】 全部
制作過程
1.將 豬腸頭洗凈,翻出內壁,用精鹽揉搓,清除粘液污物,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后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起,倒入
砂鍋,下沸水1500克,用中火煲約1小時至稔(軟爛)取出,放入微沸的白鹵水中,端離火口浸約15分鐘,撈起用糖漿涂勻,穿在
叉燒環(huán)上,約晾2小時至干將蒜剁茸;大蔥切成花;辣椒切成粒。 2.用旺火燒熱炒鍋,下花生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腸頭,邊炸、邊翻動,炸至大紅色,倒入漏勺瀝去油。
3.將炒鍋放回爐上,下 蒜茸、蔥花、辣椒粒爆至香味,加糖醋汁,燒沸后用濕淀粉調稀勾芡,淋上芝麻油,分盛兩小盤。
4.將炸好的腸頭斜切成長約3cm的塊,盛在盤中,上桌,佐以糖醋。
操作方法
01首先我們將大腸頭放入水中,加入鹽,淀粉清洗干凈,放入涼水鍋中,加入蔥姜,料酒,大火燒開煮兩分鐘撈出,再次用涼水清洗干凈
02然后我們在鍋中加入適量的冰糖,開小火,炒至焦糖色,倒入適量的水
03接著我們把大腸放入鍋中,加入蔥姜,八角,桂皮,香葉,花椒,再倒入適量的醬油,老抽,放點鹽,雞精調味
04最后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0分鐘,美味的九轉大腸就制作完成啦!
九轉大腸是一道某個地區(qū)的美食,這種食物的主要材料是大腸,通過一些特殊的做法可以把大腸制成九轉大腸,這種大腸的味道非常美味,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和功效,九轉大腸的做法有很多,但是它的正宗做法也就只有那么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做法是什么,那么九轉大腸的正宗做法怎么做?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傳統(tǒng)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chuàng)。將豬大腸經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做法一.食材:熟大腸750克,熟豬油、花椒油、清湯、白糟、鹽、味精、料酒、蔥、姜、蒜、香菜、醋、胡椒面、砂仁、肉桂、豆寇各適量。
步驟1.將大腸切成2厘米的段,香菜切1厘米的小段。
2.勺內加入清水,開后放入大腸余透,撈出瀝凈水份。
3.炒勺上火加熟豬油、白糖,將糖炒至發(fā)紅時,放大腸上色,下姜蒜未,烹上醋、料酒,加入清湯,開后下鹽、白糖、昧糟、三種藥材的一半。
4.然后移至小火,燒至湯汁發(fā)濃時,加入藥材的另一半,淋上花椒油,出勺擺在盤內,撒上香菜段即成。
做法二.食材:豬大腸3條,油500克,蔥末5克,蒜末5克,姜末2.5克,醋54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清湯、精鹽各適量,紹酒10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許,花椒油15克,香菜末1.5克。
步驟1.豬大腸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干。
2.炒鍋內倒油,至七成熱時,將豬大腸下鍋炸,直至金黃微紅時撈出。
3.鍋內留些油,放入蔥末、姜末、蒜末炸出香味,烹入醋,再加入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
4.放入豬大腸翻炒,微火燒至湯汁收時,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翻炒均勻,裝盤,再撒點香菜末即可。
做法三.食材:熟豬大腸500克,生抽1大勺,老抽1茶勺,醋1大勺,紹酒1大勺,清湯適量,糖2大勺,雞精適量,胡椒粉1/2茶勺,肉桂粉1/2茶勺,砂仁粉少許,花椒油適量,蔥姜蒜末各1大勺,鹽1茶勺,植物油適量,香菜末適量。
步驟1.將熟大腸切成2厘米長的段。
2.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瀝干水分。
3.鍋中倒入植物油,油溫7成熱時下大腸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4.鍋中留底油,下蔥姜蒜末爆香。倒入清湯。加入生抽醬油、老抽醬油、鹽、糖、紹酒、醋、雞精。再倒入大腸,大火燒開,轉小火將大腸煨透。
5.待湯汁收粘稠時,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6.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鍋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做法四.食材:豬大腸3條(重約750克),香菜末1.5克,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許,蔥末、蒜末各5克,姜末2.5克,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熟豬油500克(約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湯、精鹽各適量。
步驟1.將豬大腸洗凈,用50克醋和少許鹽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后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
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做法五.食材:熟豬大腸約400克,大蔥白2條約100克,醬油2茶匙,甜面醬50克,花椒鹽5克,蒜適量。
步驟1.將鍋置火上,加清水、鹽、熟大腸,用大火煮滾,撈出濾干水。每根大腸插入插入蔥白,大腸外面抹上醬油。蒜搗成泥
2.燒熱鍋,下油,至十成熟時,放入大腸,炸至呈棗紅色時撈出,濾干油。抽掉蔥白,改切成1厘米寬的斜刀塊,整齊地擺入碟內。將甜面醬、蒜泥、花椒鹽分別放入小碟內,蘸食即可。[5]
做法六.食材:豬大腸750克,醬油15克,味精5克,醋30克,白砂糖30克,胡椒粉1克,料酒50克,肉桂1克,鹽4克,砂仁1克,大蒜5克,香油15克,香菜6克,小蔥5克,雞油15克,姜5克。
步驟1.將肥腸洗凈煮熟,細尾切去不用,切成2.5厘米長的段,放入沸水中煮透撈出控干水分。
2.炒鍋內注入油,待七成熱時,下入大腸炸至金紅色時撈出。
3.炒鍋內倒入香油燒熱,放入30克白糖用微火炒至深紅色,把熟肥腸倒入鍋中,顛轉鍋,使之上色。
4.再烹入料酒、蔥姜蒜末炒出香味后,下入清湯250毫升、醬油、白糖、醋、鹽、味精、湯汁開起后,再移至微火上煨。
5.待湯汁至1/4 時,放入胡椒粉、肉桂(碾碎)、砂仁(碾碎),繼續(xù)煨至湯干汁濃時,顛轉勺使汁均勻地裹在大腸上,淋上雞油,拖入盤中,撒上香菜末即成。[6]
做法七.主料:熟豬大腸500克輔料:蔥姜蒜末適量,生抽適量,醬油適量,老抽適量,鹽適量,糖適量,紹酒適量,醋適量,雞精適量,胡椒粉適量,肉桂粉適量,砂仁粉適量,香菜適量
步驟:1、將熟大腸切成2CM長的段。
2、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瀝干水分。
3、鍋中倒入植物油,油溫7成熱時下大腸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4、鍋中留底油,下蔥姜蒜末爆香,倒入清湯,加入生抽醬油、老抽醬油、鹽、糖、紹酒、醋、雞精。
5、再倒入大腸,大火燒開,轉小火將大腸煨透。
6、待湯汁收粘稠時,加入胡椒粉、肉桂粉、砂仁粉。
7、最后淋入花椒油,起鍋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豬大腸燉白菜是比較常見的家常菜,可以準備適量的熟豬大腸,然后準備適量的白菜來進行制作。它的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吃起來非常的美味,平時在吃豬大腸的時候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因為它的熱量比較高,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所以說高血脂的人是應該少吃,對于孕婦來說也要盡量少吃。
大腸燉白菜
材料
熟豬肥腸200克,大白菜500克。油1大匙,雞湯1杯,精鹽1/2小勺,味精1/3小勺,蔥段、姜塊少許,淀粉適量。
做法
1、將白菜切去菜頭,削去老根,一切兩半用沸水焯燙透,投涼,切成根部相連的1.2厘米長、0.8厘米寬的條,擠凈水分,菜心朝上,整齊地碼擺在盤內;熟豬肥腸斜刀切厚片,擺在白菜條的兩邊。
2、扒勺上火燒熱,加少許底油,用蔥、姜熗鍋,添雞湯,加精鹽、味精,燒開后撈出蔥、姜不要,把白菜,肥腸整齊地拖入勺內,轉小火扒制5分鐘至入味,再移旺火,用水淀粉勾芡,淋明油,大翻勺,出鍋裝盤即可。
豬生腸不適宜那些人
孕期不要吃生的食物了,容易腹瀉了??梢匝a充奶類、蛋類、豆類、硬果類食物。合理飲食就可以了。
豬生腸是母豬的生殖器官豬生腸有的地方叫豬花腸,其實不是豬的消化腸道而是豬的生殖器官,通常買到的豬生腸有很粗的一段連著兩根比較細的分支,然后其中粗的部分是退化的子宮,兩個細的就是輸卵管,由于母豬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閹割摘掉了卵巢,不能發(fā)育成正常的生殖器官,這就是吃的豬生腸.營養(yǎng)價值豬生腸是豬內臟里最干凈的腸,不用像大腸小腸那樣復雜的清洗,含有蛋白質、鈣、脂肪等物質成分,具有補虛損、潤腸胃、豐肌體的功效,口感爽脆,而且沒有腥味。
大腸清洗方法
1、先找把剪刀,剪去肥腸外面的肥油。如果沒有剪刀,也可以用剔骨刀刮去,或是用手撕。
2、去凈肥油后,就先用水灌一次大腸。然后找根筷子,從腸子開口處把外皮往里推,把腸子內部翻到外部。
3、然后加點面粉和鹽到盆里,再加少許水,使勁反復搓洗豬大腸,直搓到有大量膠液產生為止。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如果沒有面粉,炒菜用的生粉也行,再沒有,那就直接用食鹽即可。
4、然后再用料酒或是白醋加少許水,搓洗一遍,最后沖干凈即可。
在山東地區(qū)非常流行一道常見主菜,名字叫豆腐燉大腸,選用的主要材料是軟豆腐和豬大腸,燉煮的時候一般都是需要選擇南方的軟豆腐,因為軟豆腐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同時用來燉湯是非常嫩滑的,更加入味,把豆腐切成塊狀,大腸切成段狀,放在鍋中慢慢的用水煮,煮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配料,起到調味去腥的效果。
所需食材
主料:豆腐,豬大腸
調料:醬油(10克) ,料酒(15克) ,鹽(6克) ,味精(3克) ,植物油(30克)
制作方法
1. 將豬大腸和泡辣椒均斜刀切成馬蹄段;
2. 豆腐切成厚片;
3. 嫩青菜心用水洗凈后控去水分;
4. 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八成熱;
5. 入豆腐片炸至金黃色撈出瀝凈油;
6. 將大腸段和炸豆腐片分別放入沸水鍋內焯水;
7. 鍋置火上,放入鮮湯、大腸段、豆腐片、泡椒段、醬油、料酒和嫩青菜心燒沸;
8. 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至熟透入味,撒入精鹽和味精即成。[1]
熟腸做法:
1斤 大腸
1斤 豆腐
適量 生抽
適量 蔥花
適量 水
【步驟】
步驟. 1買現成的熟大腸切段
步驟. 2加入豆腐
步驟. 3倒入適量生抽,蔥花,姜片
步驟. 4再加入適量水,燉熟就OK
營養(yǎng)價值
豆腐: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yǎng)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后調養(yǎng)、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癥,因其性寒,凡脾虛便溏者忌食。
油菜心:油菜中含有豐富的鈣、鐵和維C,其中所含的維C比大白菜高。另外胡蘿卜素也很豐富,是人體黏膜及上皮組織維持生長的重要營養(yǎng)源,對于抵御皮膚過度角化大有裨益,愛美人士不妨多吃一些油菜。油菜還有促血液循環(huán)、散血消腫、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寬腸通便、強身健體等功效。另外國外科學家還在油菜中發(fā)現含有能促進眼睛視紫質合成的物質,能起到明目的作用,同時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可降低胰腺癌發(fā)病的危險。
正宗臭豆腐做法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臭豆腐吧,臭豆腐的名號相信大家肯定都聽過吧,沒有吃過臭豆腐絕對是人士的一種遺憾,臭豆腐是一種神奇的食品,臭豆腐的名聲聽起來不好,但是吃起來非常不錯,臭豆腐的味道聞起來很臭,但是吃起來很香,這種反差早就了神奇的臭豆腐。
臭豆腐是我們國家的特產,現在幾乎在每個城市你都可以聞到臭豆腐的味道,當然臭豆腐已經走出中國邁向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臭豆腐的存在,據說臭豆腐當年還曾經是獻給皇上的貢品呢。
家常臭豆腐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鹵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制作過程: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fā),制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春、秋季約需3~5個小時,夏季約浸泡6h左右,冬季約需2天,泡好后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分鐘,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鉆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后,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fā)酵后即成鹵水。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臭豆腐,我們知道臭豆腐雖然名字不好聽,聞起來也很臭,但是臭豆腐的經典之處在于雖然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確實非常美味的,這種反差造就了神奇的臭豆腐,正宗臭豆腐的做法并不難,上文給出了臭豆腐的經典做法。
燉吊子,大家應該很熟悉,很有名的菜,口味特別好吃。吊子就是豬身體上的內臟,比如說腸、心、肝、肺等,營養(yǎng)價值是很大的,不僅健脾而且還補血,維生素、蛋白質也是很高的,在冬季的時候吃一碗正宗的燉吊子既暖和又好吃,營養(yǎng)價值還高,深受人們的喜愛,如果要在家里做,該如何做呢?我們來看一看。
燉吊子為滿漢傳統(tǒng)小吃。它以豬腸為主,加豬心、豬肚、豬肺等,獨不加豬肝,以燉的方法制熟。豬大腸有潤燥的功效,但是因為其性寒,脾虛的朋友還是少吃為好。
燉吊子的正宗做法:
主料
豬大腸500克
輔料
面粉適量
醬油20克
蔥適量
香菜適量
芹菜50克
蒜適量
姜適量
百度經驗:jingyan.baidu.com
方法/步驟
1.用面粉來揉洗大腸比較容易干凈,還不會破壞腸膜。口感更好。翻過來洗凈再翻回去。
2.揉冼干凈后用清水洗凈。
3.把洗好的大腸放到鍋里加熱,洗大腸里面有的水就夠焯大腸的了,不用再放清水,煮開。
4.撈出用溫水清洗一下。
5.將大腸切小塊。
6.鍋中加清水,放入肥腸燒開撇去浮沫。
7.加入蔥姜。
8.加入芹菜段
9.煮開轉小火燉一個小時。再加入醬油煮開即可。
10.出鍋加上香菜和蒜末開吃。
注意事項
·芹菜可以去腥也可以增加香味。不放料酒湯都不腥。
營養(yǎng)價值: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癥。食用功效:腸性味甘、微寒,歸大腸經。主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新鮮的豬腸呈乳白色、略有硬度,有粘液且濕潤,無膿包和傷斑,無變質和異味。如果出現綠色,硬度降低,粘度較大,有腐敗味為質次和腐敗腸。一般來說年青人多吃一點沒什么問題,但對于中老年人,則是少吃為好,因為動物內臟含高膽固醇,對于多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麻婆豆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道川菜,麻婆豆腐使用到的食材非常簡單,也就是豆腐和豬肉而已,經過簡單的制作我們就可以做出一道既美味又好看的麻婆豆腐來,麻婆豆腐里面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經常吃麻婆豆腐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所以一起來看看正宗麻婆豆腐的做法吧。
麻婆豆腐的特點
外觀色深紅亮,紅白綠相襯,豆腐形整不爛;吃起來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風味。
食材
豆腐500克,瘦豬肉200克,小蔥30克,郫縣豆瓣醬、姜、蒜、醬油、油、淀粉各適量,花椒粉、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正宗麻婆豆腐的做法:
1豆腐切小方塊,姜、蒜拍碎切成末,小蔥切成蔥花。
2豬肉切成末;淀粉調成芡汁。
3鍋中放油,開火燒熱,下入肉末、姜末、蒜末和豆瓣醬,炒香。
4加入適量清水和醬油、鹽、白糖、味精,放入豆腐,輕輕翻炒片刻。
5大火燒開后,轉為小火,蓋上蓋子燜燒5分鐘。
6兌入芡汁,撒入蔥花和適量花椒粉,略翻炒一下即可出鍋。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一道非常經典的川菜,那就是麻婆豆腐,我們知道雖然麻婆豆腐的做法非常簡單,但是想要做出正宗的麻婆豆腐來我們還是需要按照上文介紹的詳細教程一步一步去實現。
臭豆腐的大名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吧,臭豆腐的特點就是聞起來味道不好但是吃起來卻非常美味,這種反差往往令人驚訝,當然很多朋友因為臭豆腐聞起來的味道而拒絕這種美食,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其實臭豆腐不但好吃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下文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正宗臭豆腐的做法吧。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鹵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制作過程: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fā),制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春、秋季約需3~5個小時,夏季約浸泡6h左右,冬季約需2天,泡好后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分鐘,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鉆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后,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fā)酵后即成鹵水。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臭豆腐以及臭豆腐的特點,我們知道臭豆腐雖然聞起來味道不好但是其實臭豆腐確實難得的美味,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正宗臭豆腐的做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大腸燉豆腐正宗做法》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yangshengdachangshuiliao/">養(yǎng)生大腸水療”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