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的鑒別診斷
心悸。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的鑒別診斷”,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心悸怔忡這類癥狀我們并不陌生,對于心悸怔忡我們應該是要引起重視的,如果我們經常會有心悸怔忡的癥狀出現說明我們的身體出現了狀況了,那么心悸怔忡的病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心悸怔忡嗎?
心悸怔忡的癥狀很是明顯,對于出現這類癥狀我們應該要及時的就醫(yī)的,以下介紹心悸怔忡的主要內容。
心悸怔忡
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感覺。中醫(yī)所謂之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或脈見參伍不調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陣發(fā)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fā)作。常和胸痹、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狀同時出現。
驚悸和怔忡雖同屬心悸,但兩者從病因、癥狀、病情輕重等方面來看是有區(qū)別的。
從病因來說,驚悸是因情緒激動、驚恐、勞累過度而來;而怔忡則是由于心血不足所致。其次,驚悸日久也可以發(fā)展而成為怔忡?!稘健ふ缯撝巍分赋觯赫绨l(fā)病的病因,在于“真血虛耗,心帝失輔,漸成怔忡”。
從臨床表現來看,驚悸由外因引起,時作時輟,不發(fā)時一如常人;而怔忡則為內因所致,終日感覺心中悸動不安,稍動尤甚。從病情輕重來看,驚悸多由外因所致,身體狀況一般較好,故病情較輕;而怔忡一方面是由驚悸日久進一步發(fā)展而來和(或)心血不足,真血虛耗逐漸發(fā)展而成,因此病情較重。
心悸怔忡的診斷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尤其是青壯年,偶有心慌,特別是在生活起居變化或精神刺激時出現,經過休息或情緒穩(wěn)定后即恢復正常者就不必就醫(yī)治療。
如果呈多發(fā)性,或陣發(fā)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fā)作,在休息一、兩天后仍無好轉,并且伴有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狀。則應及時到醫(yī)院的內科診治,以除外各類心臟器質性病變。如無器質性病變,多屬于心眼神經官能癥患者,可服用中藥,效果較好。
心悸怔忡的鑒別診斷
①心膽氣虛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善驚,苔白脈弱。治宜養(yǎng)心安神,方用平補鎮(zhèn)心丹。
②心血不足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頭暈,面白乏力,舌淡脈細。治宜養(yǎng)心補血,方用歸脾湯。
③陰虛火旺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清火,方用天王補心丹。
④心陽不足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胸悶,氣短面白,形寒肢冷,舌淡脈沉。治宜溫補心陽,方用桂枝甘草湯加味。
⑤氣滯血瘀型心悸怔忡。證見心悸心痛,唇甲青紫,舌暗紅,脈結代。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仁紅花煎。
心律失常引起心悸。中醫(yī)對心悸的病因可以歸屬為以下幾點:
ys630.coM延伸閱讀
怔忡是一種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它的癥狀主要是一會發(fā)熱一會發(fā)冷,而且病人的心跳會出現一些錯亂,所以在生活中發(fā)現怔忡是很簡單的。對于怔忡這種疾病,患者可以先采取一些民間的偏方是控制它,再去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的檢查,這樣對于治療好怔忡這種疾病是很有幫助的。
治療怔忡的民間偏方
偏方一
配方:豬腰子1個,人參、當歸各10克,山藥30克,麻油、醬油、蔥白、生姜各適量。
制作方法:豬腰子對切,去除筋膜,沖洗干凈,在背面用刀劃作斜紋,切片備用。人參、當歸放人砂鍋中,加清水,煮沸10分鐘后,再加入豬腰子、山藥,略煮至熟后即撈出豬腰子,待冷后加麻油、蔥、姜,拌勻即成。
療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心悸怔忡,氣短懶言,自汗,腰痛。
偏方二
【處方】人參15克 黃耆20克 北細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黃6克 麥冬12克 丹參18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 甘草10克。
【主治】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胸憋氣短等癥。包括現代醫(yī)學的病竇綜合征以緩慢為主者,及竇性心動過緩(單純性)。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 煎。
偏方三
大棗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先煎煮茯神,濾取汁液,以茯神液與大棗、粟米同煮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療效:本方健脾養(yǎng)心,安神益志,凡心脾兩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適用。
對于文章介紹的三種民間治療怔忡的偏方,患者應該好好的對待它,可以適當的采取文章介紹的偏方進行治療,但是不能過度的依賴偏方,以為偏方就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不去醫(yī)院檢查是否治愈。怔忡是一種經常會發(fā)生的疾病,了解它的偏方可以適當的去治療它。
心悸是一種心慌心悶心累的表現,一般都是我們情緒過于緊張,或者是劇烈運動之后會產生這種癥狀。那如果不是這些癥狀產生的心悸是什么原因呢,怎么預防這類疾病的產生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遇到這些情況該怎么辦吧。
心悸(palpitation)是由于人們主觀感覺上對心臟跳動的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有時病人描述為心累、心慌等,健康人一般僅在劇烈運動、精神高度緊張或高度興奮時才會感到心悸,屬于正常情況。而在某些病理情況,比如心率過快、過慢以及有過早搏動,患者主要癥狀即為心悸。少數情況下,比如心臟神經官能癥或過度焦慮的患者,雖然沒有心律失?;蚱髻|性心臟病,但由于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悸而就診。導致心悸的原因非常多,下面我們做一簡要概述。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心臟搏動增強
心臟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心悸可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見于健康人在強烈體力活動或精神過度緊張之時。但也可見于大量吸煙、飲酒、飲濃茶或咖啡,或應用某些藥物如麻黃素、咖啡因、氨茶堿、腎上腺素類、苯丙胺、阿托品、甲狀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攝入量大小及個體敏感性有關。病理性心臟搏動增強所致心悸可由于:
心室肥大
后天獲得性心臟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等,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腳氣病(beriberi)性心臟病時,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發(fā)展快,心悸常明顯而強烈。
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變
貧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動加強而引起心悸。貧血時血液攜氧量少,器官與組織缺氧,主要代償機理是通過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證供氧。急性失血性貧血所致心悸尤為明顯。高熱時機體基礎代謝率增高、組織耗氧量增加,因而通過加快心率以保證供氧,心率加快導致心悸。甲狀腺功能亢進由于基礎代謝率增高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雖無明顯發(fā)熱也易發(fā)生心悸,且作為結核中毒癥狀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此外在風濕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布魯菌病、低血糖發(fā)作等均易引起心悸。 當嗜鉻細胞瘤發(fā)生陣發(fā)性血壓升高,可出現心悸,這與血中兒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興奮交感神經有關。
心律失常
心動過速
各種原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型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等,特別是突然發(fā)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心動過緩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交界性心律、自發(fā)性室性心律、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迷走神經興奮性過高等,由于心率緩慢、舒張期延長、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強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見于心率突然轉慢之時。
心律不齊
如過早搏動(期前收縮)、心房顫動等,均可引起心悸。偶發(fā)性過早搏動通常不致引起自覺癥狀,但患者可因心臟突然跳動而感到心悸,有時也可出現心臟突然停跳的感覺(代償性間歇)。
心臟神經官能癥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由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患者以青壯年女性為多?;颊叱行募轮?,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區(qū)刺痛或隱痛、呼吸不暢,并常伴有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官能癥癥狀。發(fā)病常與精神因素有關,每因情緒激動而發(fā)作。 -腎上腺素能受體反應亢進綜合征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頭暈、心動過速等癥狀,與刺激交感神經受體所致的癥狀相似。精神刺激常為發(fā)病誘因?;颊咭郧鄩涯陭D女為多。
在日常診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訴胸悶、心慌、胸痛,自認為患了心臟病,憂心忡忡地來院就診。但大多病人經檢查:X攝片、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這并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癥(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
心臟為何有神經官能癥呢?由于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chuàng)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fā)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jié)的心血管系統(tǒng)也隨著發(fā)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huán)系統(tǒng)缺乏適當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該病。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全身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心血官系統(tǒng)的表現),其癥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癥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qū)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fā)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該病雖沒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時好時壞,遷延不愈,嚴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飽受痛苦。由于該病患者心臟并無器質性病理改變,長期來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有關研究報道不多。臨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造成漏診和誤治情況并不少見,尤其是當該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變時,如果不再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患者常會被誤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診斷與治療
由上述可見,引起心悸的病因非常繁多,其中以心臟疾病最多見。具體到能導致心悸的心臟疾病也是非常多,比如心房顫動、陣發(fā)性心動過速、早搏等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心悸為主訴,必須非常留心,否則容易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其他疾病有貧血、甲亢、藥物引起的心悸等,每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均不相同。若患者發(fā)現自己心慌(心悸)必須尋求醫(yī)生的幫助,在充分了解病史(比如心悸的誘因、持續(xù)時間、緩解因素等)、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心電圖、常規(guī)化驗、超聲心動圖,必要時可能需要做心臟電生理檢查等)后方可做出正確的診斷,接下來就是該如何治療。
若為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就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這類藥物很多,包括胺碘酮、美托洛爾、美西律、維拉帕米、阿托品等,若為貧血,則應該糾正貧血,大多為缺鐵性貧血,可行補鐵治療;若為甲亢引起的心悸,我們叫甲亢性心臟病,這時候不僅要針對心悸治療,更應該針對甲亢治療,可采取抗甲亢藥物治療(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等)或手術治療(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或放射碘治療。若能排除器質性疾病,則可能會診斷為神經官能癥。
預防調護
注意調節(jié)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 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臥床休息,還應及早發(fā)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做好急救準備。
患者注意事項
心悸的原因非常多,不必過分擔心,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尋求醫(yī)生的幫助,尤其是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應該定期體檢,尤其是伴有心悸的患者,應常規(guī)做心電圖。
中醫(yī)對心悸的認識
心悸,證名。不因驚嚇而自心跳不寧的疾患。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簡稱悸?;蛑^怔忡,或謂重癥為怔忡。因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滯血瘀等所致。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癥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后悸,脈大無力,治宜溫陽益氣,用小建中湯、真武湯,陰血不足,血不養(yǎng)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治宜養(yǎng)血補心,用四物湯、朱砂安神丸。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惡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治宜通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加減。痰郁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治宜滌痰定悸,用溫膽湯、茯苓飲子。氣滯血瘀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脈結代,治宜活血理氣,用血府逐瘀湯、失笑散。參見怔忡等條。
結語: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該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宜進食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預防好,不讓我們的心臟出毛病。
導讀:心悸的癥狀,心悸,中醫(yī)病證名。心悸就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是由心跳過快、過慢、心律不齊引起的。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心悸的癥狀。
心悸的癥狀
心悸是一個常見的癥狀,一般認為與心臟活動過度有關。健康人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受到驚嚇、體育鍛煉、重體力勞動、大量吸煙、過量飲酒、喝濃茶等??砂l(fā)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發(fā)熱、嚴重貧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經衰竭和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也經常出現心悸。
心悸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自覺心慌。臨床上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都可引起心悸。竇性心動過速,心跳快而規(guī)則,成人超過100次/分鐘,兒童超過120次/分鐘,嬰兒超過150次/分鐘。多見于發(fā)熱時、甲狀腺機能亢進、貧血等,運動后或情緒激動時亦可發(fā)生。
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為突然發(fā)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規(guī)則,每分鐘達160~220次,可發(fā)生于正常人的心臟或有器質性心臟病者。竇性心律不齊為心跳之快慢隨呼吸而改變,吸氣時加快,呼氣時減慢,如暫停呼吸憋一口氣,即自然會消失。多見于兒童及青年,是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心臟病的早期信號
很多心臟病在發(fā)作時,只要患者自己稍加留意,就能發(fā)現某些癥狀。若出現以下癥狀時需認真對待,絕不能輕視,否則易發(fā)生危險。
1、心悸
一般心臟病不嚴重的人心悸的癥狀在平時并不明顯,但每當較劇烈的體力活動以后,這種感覺就明顯了,這是因為體力活動要求心臟消耗更多的氧氣,所以病人常在勞動后心跳加劇。
2、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往往和心悸同時發(fā)生,主要是因為肺部有效的呼吸面積變小了,身體缺少氧氣,二氧化碳的排出也變慢,這些改變就刺激了管理呼吸的神經中樞,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3、胸痛(心前區(qū)疼痛)
心前區(qū)直到胸部靠左邊這個區(qū)域,一般心臟病并不引起心前區(qū)的疼痛,當心臟得不到足夠營養(yǎng)和氧氣,甚至心臟肌肉發(fā)生壞死的時候,分布在心臟肌肉和冠狀血管附近的神經就會受到刺激,發(fā)生疼痛的感覺。
4、咳嗽、咯血
當心臟病的病變刺激了迷走神經,加上肺部常常充血,肺泡壁和支氣管收到刺激,因而引起咳嗽,如果肺部充血越來越厲害,也會發(fā)生咯血。
心悸的預防
情志調暢,飲食有節(jié)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氣,增強體質等是預防本病的關鍵。積極治療胸痹心痛、痰飲、肺脹、喘證及痹病等,對預防和治療心悸發(fā)作具有重要意義。
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
生活作息要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宜進食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多多臥床休息。
另外,心悸也是誘發(fā)心臟病的早期信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并防范。
心悸是指氣血陰陽虧虛,或痰飲瘀血阻滯,心失所養(yǎng)、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癥。本病多呈陣發(fā)性,也有呈持續(xù)性者,可伴胸悶胸痛,氣短喘息,或頭暈失眠等癥,古籍中據臨床表現及病因病機不同而分別命名為驚悸、怔忡。本病多見于現代醫(yī)學的心神經官能癥及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證候特點是發(fā)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或一過性、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時間較長,或一日數次發(fā)作,或數日一次發(fā)作。常兼見胸悶氣短,神疲乏力,頭暈喘促,甚至不能平臥,以至出現暈厥。其脈象表現或數或遲,或乍疏乍數,并以結脈、代脈、促脈、澀脈為常見。臨床一般分為心氣虛弱、膽怯易驚及心脾兩臟虛損2型。
一、心氣虛弱,膽怯易驚
(一)癥狀
除主癥外,可兼見氣短自汗,神倦乏力,苔薄白,脈細弦。
(二)治法
(1)選穴心俞、膻中至巨闕、問使、神門、膽俞、大椎。
(2)定位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膻中: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巨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神門:位于手腕部位,手腕關節(jié)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椎: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背部心俞、膽俞,然后刮前胸的膻中至巨闕,最后刮上臂的問使、神門。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后刮背部,從心俞穴一直到膽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從膻中穴向下刮至巨闕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最后刮拭雙側上臂,由問使穴刮至神門穴,出痧為度。
二、心脾兩臟虛損
(一)癥狀
除主癥外,可兼見面色百光白,頭暈乏力,納少,脈弱。
(二)治法
(1)選穴心俞、巨闕、膈俞、脾俞、足三里。
(2)定位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巨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3)刮拭順序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闕,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穴。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從心俞穴經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巨闕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輕柔,出痧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很多人都曾有過心慌心悸的癥狀,假如心悸經常在做完體力活動后出現,那則可能是發(fā)生疾病了,不過,如果心悸是出現在劇烈運動后,或者是在服用一些藥物比如阿托品后,一般是正常的。
1、青年:多為生理性
病例1:30歲出頭的錢女士事業(yè)有成,前段時間她天天加班到半夜。疲勞的錢女士想放松一下,于是在家蒸了20分鐘桑拿。走出桑拿室,錢女士感覺心臟怦怦亂跳,非常難受,頭暈手抖、喘不上氣來。她趕緊躺在床上,休息了好半天才緩過來。
分析:錢女士的這種情況要分成兩方面來看。如果錢女士沒有基礎心臟病,平時缺乏運動,經常是長時間坐在辦公室里,稍一動就容易心跳加快,那么蒸桑拿后受到熱刺激,容易引起心臟的交感反應,導致心率加快。這是生理性心悸的表現,無需太緊張,去除刺激因素后會逐漸恢復。
還有一種可能,即錢女士本身就有陣發(fā)性心動過速,蒸桑拿時悶熱、缺氧,誘發(fā)了原有的心律失常,此時就需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2、中年:心律失常
病例:孫先生50多歲,最近兩個月常感覺胸悶、心慌,心跳時快時慢,氣不夠用,伴有手腳發(fā)冷。晚上臨睡前聽見聲音會感覺很煩躁。有時也會在半睡半醒時感到心跳突然加速,把他弄醒。
分析:因為年齡較大,孫先生出現器質性心臟病的幾率就更大。尤其是突然出現的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較大。輕度心律失??蔁o癥狀或癥狀輕微,對人體不會產生太大的危害。但一些嚴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因起病急,救治成功率低,是發(fā)生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3、老年:預防猝死
病例:68歲的老王一年前已被確診有冠心病,近一年來,老王時不時會有突然心慌、出汗、胸悶、憋氣等現象,活動后這些癥狀會明顯加重。前兩天突然沒來由地感到心慌,隨后出現頭暈。心電圖檢查發(fā)現其心律不齊,有頻發(fā)室性早搏。
分析:在臨床上,室性早搏患者出現心悸癥狀較為多見。這些患者能感覺到心臟間歇地停了一下,有時會嚴重影響睡眠。室性早搏可發(fā)生在沒有心臟病的人身上。正常人在精神緊張、壓力大、飲酒、喝咖啡、睡眠差等情況下,均可出現室性早搏。這些人如果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早搏多且引起明顯癥狀,干擾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以改善癥狀。目前醫(yī)學界認為,沒有心臟基礎疾病的室性早搏大多數是良性的,對生命沒有影響,一般無需治療。
中醫(yī)養(yǎng)生是博大精深,我們有很多養(yǎng)生的手段,而藥酒就是其中之一。自制藥酒配方有很多種,我們不能一一列舉,今天就通過治怔忡藥酒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泡制藥酒。
治怔忡藥酒
【來源】《經驗方》
【原料】茯苓、柏子仁(去油)、歸身各30克,生地黃45克,酸棗仁15克,麥門冬、龍眼肉各60克,白酒3000克。
【制作】將前7味藥裝入紗布袋內,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天以上。密封浸泡期可加溫2—3次,以利有效成分析出。
【功效】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心悸怔忡,倦怠乏力,面色不華,煩躁,失眠,多夢易醒等癥。
【用法】早、晚各一次,每次飲服30毫升。
【宜忌】脾胃虛弱,腸胃腹瀉者慎服。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治怔忡藥酒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藥酒,對人體有著非常多的益處。但同時我們在飲用時也要注意不能過量,否則可能對身體造成不適。
注重養(yǎng)生保健的人可能平時生活中都會購買一些保健藥品。但實際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飲食做起,而中醫(yī)中的藥酒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治怔忡藥酒這種藥酒。
治怔忡藥酒
【來源】《經驗方》
【原料】茯苓、柏子仁(去油)、歸身各30克,生地黃45克,酸棗仁15克,麥門冬、龍眼肉各60克,白酒3000克。
【制作】將前7味藥裝入紗布袋內,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天以上。密封浸泡期可加溫2—3次,以利有效成分析出。
【功效】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心悸怔忡,倦怠乏力,面色不華,煩躁,失眠,多夢易醒等癥。
【用法】早、晚各一次,每次飲服30毫升。
【宜忌】脾胃虛弱,腸胃腹瀉者慎服。
通過上文對治怔忡藥酒的介紹我們知道藥酒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幫助我們保健自己的身體,還可以解決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當然這些藥酒也不能夠隨便的食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去制作,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養(yǎng)我們的身體。
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1、二尖瓣狹窄導致心悸
二尖瓣狹窄的典型特征包括持續(xù)性心悸,伴勞力性呼吸困難、乏力。聽診可聞及S1增強、開瓣音、心尖部隆隆樣舒張期雜音。伴隨癥狀、體征還包括心房性奔馬律,隨著二尖瓣狹窄程度加重,可出現端坐呼吸、靜息時呼吸困難、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外周性水腫、頸靜脈怒張、腹水、肝腫大以及心房顫動。
2、 胸悶氣短導致心悸
心源性胸悶心慌氣短表現為勞累後胸悶,呼吸困難,或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患者可睡眠中憋醒,見於心臟病患者出現肺淤血,心功能不全,當平臥位時,肺淤血加重,產生胸悶與呼吸困難,坐起後好轉。胸悶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時,心絞痛的一種表現。 肺源性胸悶心慌氣短見於支氣管哮喘,胸腔積液,自發(fā)性氣胸,肺纖維化等。
3、七情刺激導致心悸
平素心虛膽怯之人,如驟遇驚恐,或情懷不適,悲哀過極,憂思不解等致七情擾動,忤犯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謂思慮煩多則損心(《諸病源候論心痹候》),悲哀愁憂則心動(《靈樞口問》)。
或長期憂思驚恐,精神情緒過度緊張,心氣虛怯,陰血暗耗,不能養(yǎng)心;或心氣郁結,生痰動火,痰火擾心,心神失寧而為心悸。
或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怒則氣逆,恐則精卻,陰虛于下,火逆于上,亦可動撼心神而發(fā)驚悸。若郁熱內蘊,復加恚怒,變生肝火,肝火擾心;或痰火擾動心神,心神失寧,也易導致心悸。
心悸怎么辦
1、心悸時的情志護理
情志失調如思慮過度、驚恐等常為本病的誘因之一。中醫(yī)認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的聯(lián)系,情志之傷能損五臟,耗精傷神。情志不暢可致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血失調,過度思慮則傷脾。因此護理人員對病人多加關心體貼,給予心理疏導,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因人施護,并正確引導,給病人心理支持使其病情穩(wěn)定,消除焦慮,煩躁不安,易怒恐懼等不良情緒,當患者心悸發(fā)作時,常自覺心慌、恐懼、六神無主時,囑家屬在旁守護,并穩(wěn)定情緒。
2、 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
荷爾蒙變化較大的時期,非常敏感,加上家庭和工作壓力無法排除,睡前還心系著許多事情,不能平緩內心的情緒,越是想要趕快睡著,卻越睡不著,而心悸、盜汗和熱潮紅等身體的不適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失眠也就跟著來了。
失眠最大的原因是壓力加上荷爾蒙失調,因此,要克服失眠,必須先學會排解心理壓力及身體的不適,再輔以健康安眠法,就能夜夜安眠,身體健康。
心悸的表現癥狀
1、 心悸會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多見于心功能不全造成的。呼吸困難比較輕的,比如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臟病等。比較嚴重的像心源性哮喘。因為血中氧合血紅蛋白濃度降低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心律不正常對心功能的影響有時可為查明病因提供線索。
2、心悸伴乏力、面色蒼白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全身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心血官系統(tǒng)的表現),其癥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癥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qū)疼痛、面色蒼白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fā)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病證名因心血不足,陰虛火動所致心悸。見《不居集》卷二十二。證見體瘦心悸,五心煩熱,面赤唇燥,左脈微弱,或而無力。治宜養(yǎng)血益陰,安神定悸,用寧志丸、十四友丸、朱砂安神丸等方。參見心悸條。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發(fā)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屬祖國醫(y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 本病癥可見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并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jié)律發(fā)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
西醫(yī)認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種心前區(qū)不適或心慌的感覺心率加快時感心臟跳動不適,心率緩慢時感搏動有力。
中醫(yī)認為:心悸是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屬祖國醫(y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分類及常見疾?。阂鹦募碌脑蚝芏啵篌w可見于以下幾類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見于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見于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癥、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于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堿、阿托品等藥物后出現的心悸。
3.神經因素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癥、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后均可出現心悸。
辯證
主癥自覺心跳心慌,時作時息,并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甚則病人不宜喝咖啡不能自主。
兼見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脈細數,為心膽虛怯;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多夢,舌淡,脈細弱,為心脾兩虛;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盜汗,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胸悶氣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脈沉細,為水氣凌心;心痛時作,氣短乏力,胸悶,咯痰,舌暗,脈沉細或結代,為心脈瘀阻;癥見心煩心悸、口苦失眠、多夢易驚、面赤氣粗、便秘尿赤,甚則神志失常、胡言亂語、哭笑無常、狂躁妄動,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有力。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面紅目赤,狂躁譫語,痰黃稠為痰火擾心。
伴隨癥狀
1.伴心前區(qū)痛見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見于心臟神經癥等。
2.伴發(fā)熱見于急性傳染病、風濕熱、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3.伴暈厥或抽搐見于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顫動或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癥等。
4.伴貧血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時常有虛汗、脈搏微弱、血壓下降或休克。慢性貧血,心悸多在勞累后較明顯。
5.伴呼吸困難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癥貧血等。
6.伴消瘦及出汗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
問診要點
1.發(fā)作誘因、時間、頻率、病程。
2.有無心前區(qū)疼痛、發(fā)熱、頭暈、頭痛、暈厥、抽搐、呼吸困難、消瘦及多汗、失眠、焦慮等相關癥狀。
3.有無心臟病、內分泌疾病、貧血性疾病、神經癥等病史。
4.有無嗜好濃茶、咖啡、煙酒情況,有無精神刺激史。
飲食調理
注意調節(jié)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募禄颊邞3志駱酚^,情緒穩(wěn)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宜進食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臥床休息,還應及早發(fā)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做好急救準備。
【心悸的食療保健方法】
心悸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覺或心慌感。當心率加快時感心臟跳動不適,心率緩慢時則感博動有力。心悸時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在心率加快時,舒張期縮短心室充盈不足,當心室收縮時心室肌與心瓣膜的緊張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強而感心悸;心律不齊如早搏 (期前收縮)在一個較長的代償期之后的一次心室收縮,往往強而有力,此時也常使患者感到心悸。心悸的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注意日常飲食調理。以下是幾款有利治療心悸的保健食療,
蓮子百合豬心湯;取蓮子、百合各30克,與豬心切片200克加水共煨湯,肉熟后調味即成。適用于心悸、失眠、頭昏、遺精等。
五味子湯;取五味子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適用于心悸患者。
蓮心湯; 取蓮子心30枚,酸棗50克,炙甘草20克,水煎。每晚睡前服,連服10天。適用于肝火上延,心腎不交型患者
龍眼紅棗粥;取糯米、龍眼肉各50克,紅棗10枚,加水共煨粥。日服2次,連服10天。適用于心神不交型患者。
杞葉葉炒豬心;取豬心一個切丁,枸杞葉100克,人參葉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適用于氣血兩虛型患者。
拌豬腦;將豬腦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凈,瀝水后加適量黃酒、蔥、姜,入屜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涼后加入芝麻油10克,醬油、蒜泥各適量,拌勻即成。適用于心悸、多夢、記憶力減退等。專家提示;心悸患者常自覺心慌不安,稍勞即發(fā)。心悸病因較多。輕者勞逸結合,注意飲食。對于服用西藥控制的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服用西藥以免產生依賴性,讓病情進一步惡化。
心悸的發(fā)生多半是由于體質虛弱,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及藥石不當等以致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yǎng),心主不安,擾亂其人的心神。那么從飲食角度來看,應該如何調理心悸呢?
從中醫(yī)角度,心悸病癥由于人體身體特征分為各種癥狀的心悸。那么各癥狀的心悸應該吃些什么呢?
心悸病的各種癥狀:
①心腎不交型
癥狀:心悸不寧、虛煩不眠、健忘、盜汗、腰酸膝軟、遺精、脈弦細數。
此類患者可選用滋陰清熱、通交心腎的食物,如:糯米、紅棗、百合、酸棗仁、枸杞、銀耳、鵝肉、豬肺、豬胰、冬瓜、苦瓜、茄子、鯽魚等。
②肝火上升型
癥狀:心悸而煩、急躁易怒、失眠夢、脈弦細數。
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清肝瀉火、養(yǎng)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薺菜、冬瓜、苦瓜、竹筍、鮮藕、芹菜、雍菜、黃花菜、小麥、桑椹、梨、桃、葵花子、綠豆、桂圓、雞蛋、鴨肉、烏骨雞、蜂蜜等。
③氣血兩虛型
癥狀:心悸失眠、夢多易醒、頭暈健忘、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脈沉細弱。
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補血養(yǎng)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黃豆及制品、大麥、胡蘿卜、南瓜、西紅柿、奶類、人參、鯉魚、桂魚、豬肝、豬肚、牛肉、羊心、兔肉、鴿蛋等。
推薦一些關于治療心悸病癥的食療方。
①紅花燉羊心
紅花6g,羊心一個(或者豬心),加適量的清水,放燉盅內隔水燉熟,加食鹽調味食用。
紅花活血通經、祛淤止疼,羊心養(yǎng)心、定驚悸。也可以加適量的野蒜、山楂以增強行氣活血止疼的功效。
②白果蒸圓肉
白果5枚(去殼),桂圓肉7-10枚,水適量,同蒸熟食用。
適用于心悸、健忘、失眠,產后血虛,年老體弱等癥。
③桂心粥
桂心3g,云苓15g,桑根皮10g,煎湯取汁,加粳米50g煮粥食用。
桂心溫通心陽以化水飲,云苓淡滲利水,桑根皮利水,粳米健脾養(yǎng)胃,共呈溫陽化飲的功效。也可以加生姜、野蒜增強通陽散飲的功效。
④枸杞葉炒豬心
取豬心一個切丁,枸杞葉100克,人參葉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適用于氣血兩虛型患者。
⑤百合雞子黃湯
百合60g,洗干凈,加水3碗煎至2碗。
取雞蛋2個,去蛋白,把蛋黃攪爛,倒進百合湯內攪勻,煮沸,再加適量的白糖或者冰糖調味,分兩回一天內食完。
百合清心安神,雞蛋黃能滋陰養(yǎng)血,兩者配伍使用共呈養(yǎng)陰清心安神的功效。也可以加桑葚、北五味子、蓮子。
⑥糯米百合粥
糯米100-150克,百合50-10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調味食用。
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養(yǎng)胃潤肺作用。
以上就是治療心悸的食療方,可以更好的治療各種心悸病癥。因此,想要很好的治療心悸,遠離疾病,可以根據自身心悸病癥特點,選擇合適自己的食療方,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