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寒濕體質春季養(yǎng)生菜譜】
中醫(yī)講究體質的屬性,特別是有寒濕體質的人在平時身體會不停的出現(xiàn)毛病,一般主要會有怕冷、身體四肢發(fā)冷、腹部發(fā)脹,身體沒有精神、容易感冒等情況,老是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后,就要注意自己的體質了,如果不重視或是不及時的進行治療會出現(xiàn)更加嚴重的后果,一般寒濕體質的人最好是進行黃艾灸的治療。
方法如下: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姜紅棗茶。用3片生姜,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熏完之后要多吃牛肉、海蝦補足能量。
2、將生姜切成很薄的薄片,上鍋蒸熱、蒸軟后待用。
3、夏季用6~8根清艾條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買一個大夾子,夾住艾條,或用膠帶將艾條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姜片貼在后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當感到疼痛時可試著離遠一些。熏完后拿掉姜片,只要是姜片下的皮膚上是濕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濕的,就說明身體內的寒濕重。而身體內寒濕少的人,在用大量的清艾條熏烤幾十分鐘后,生姜片應該是干脆的,皮膚上也是干爽的。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上述不是艾灸的方法,一般寒濕體質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后基本上慢慢的可以好轉的,寒濕的體質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寒濕體質的人也可以在艾灸的同時進行拔罐,二者相結合進行治療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平時的飲食當中我們也要注意。
精選閱讀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各種各樣的中醫(yī)治療方式,受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歡迎,中醫(yī)治療不僅僅局限于中藥的治療,還有艾灸,理療,按摩等等,對于愛酒很多人存在著一定的疑問,艾灸的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治療的過程就是長期的,那么陰虛體質可以艾灸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陰虛體質也可做艾灸,此種體質者應多食滋補腎陰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龜、海參、鮑魚、鴨肉、百合,雞蛋,蜂蜜,燕窩,白木耳,豆腐,黑豆,甘蔗,梨,豬蹄,鵝肉等,中醫(yī)講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秋冬季節(jié)陰氣相對旺盛,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順勢利導來滋養(yǎng)身體,要抓住金秋時節(jié)給自己滋養(yǎng)陰氣。
體育鍛煉編輯
日常可做的運動
只適合做中小強度、間斷性身體鍛煉,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動靜結合的傳統(tǒng)健身項目。皮膚干燥甚者,可多游泳。
日常運動注意事項
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陰虛體質的情志調節(jié):
平時宜克制情緒,遇事要冷靜,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可以用練書法、下棋來怡情悅性,用旅游來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時多聽一些曲調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防止惱怒。
? ?陰虛體質屬于亞健康的體質,可以通過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當然,艾灸的治療過程非常的復雜,需要很長的時間,那么還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下去,同時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也應該養(yǎng)成一個好的飲食習慣。
?艾灸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文化瑰寶,是中醫(yī)最古老的醫(yī)療保健奇術。艾灸療法簡稱灸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那么,艾灸增強體質嗎?讓我們通過以下文章內容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嵴外1橫指處。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
?灸法:用艾條著膚灸,溫和灸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20分鐘。古代養(yǎng)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瘢痕灸,使灸瘡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即指這種灸法?,F(xiàn)代研究證明,灸足三里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對腸胃、心血管系統(tǒng)等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二、神闕
?神闕穴位位于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健脾之功?!侗怡o心書》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wèi)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p>
?灸法:灸7--15壯,灸時用間接灸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柱灸之,有益壽延年之功,艾灸此穴選擇冬季為宜。
?
?三、關元
我們都知道立秋之后天氣就開始轉涼,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尤其是有很多有風濕疾病的人特別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fā),如果我們平時能夠掌握一些中醫(yī)的方法對身體進行調理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中艾灸就是一種最常見的方法,它能夠根據穴位對身體不同的癥狀進行很好的調理,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立秋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
立秋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
? ?夏秋之交,一年之中這個時候是灸關元的最好時機。古代都是選在此時來灸關元穴,主要因為這時節(jié)是高溫疫情好發(fā)的時節(jié),這個時段艾灸關元,不但可以強身健骨,預防流感的疾病,還可以延年益壽。
? ? 無所謂多少壯,比平時稍多越好,小腹陰冷等寒性體質的人,不妨用隔姜灸,效果更佳!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關元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具體操作方法:
將艾柱點燃后置于灸盒中,放在穴位即可!(隔姜灸的做法: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鮮姜片,姜片用牙簽刺數(shù)個小孔,木盒直接覆蓋就可以了,局部灼燙感重時,稍挪動姜片即可)!
【艾灸時間】
立春前后3-5天艾灸氣海;立秋前后3-5天艾灸關元。
立春之時,如《內經》言“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睔夂樯鷼庵?,應時灸之,依其時序以助升發(fā)之氣。
立秋之時,如《內經》:言“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關元者,關其元精之門,為閉而儲藏做準備。應時灸之,以順收藏之時序以備冬藏。
【施灸方法】
現(xiàn)在臨床多采用實木灸盒進行艾灸。安全、方便、療效好
上面就是對立秋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的介紹,通過了解以后我們知道立秋之后進行艾灸能夠很好的去除體內的寒氣,并且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而且艾灸掌握好穴位對女性的痛經和月經不調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理,另外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想要讓身體健康天氣轉涼之后飲食上盡量不要貪涼,并且要注意營養(yǎng)的均衡。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養(yǎng)生常識頻道《寒濕體質艾灸的方法》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寒濕體質春季養(yǎng)生菜譜”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