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常用藥膳如何選擇?
養(yǎng)生常用藥材。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關(guān)于養(yǎng)生保健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肝病常用藥膳如何選擇?”,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常言道:“藥補不如食補”。而我國膳食結(jié)構(gòu)和習(xí)慣中,更多的是“藥食同源”,在傳統(tǒng)的烹飪中,既有調(diào)味、調(diào)色作用,又有治療作用的動植物被廣泛運用。因而在我們配合治療慢性肝病的過程中,除對飲食(主食、副食、飲料等)應(yīng)具有選擇性以外,也可以有目的地使用一些具有治療作用的配膳。我們主要從湯、菜的角度介紹一些可以有助治療的佐膳,可供選擇使用。
(1)車前茵陳公英
取鮮車前葉、鮮蒲公英、鮮茵陳各50克,洗凈加水煎取一大碗,去渣加冰糖稍燉即成。每次服用100-200毫升,每日2次??捎糜诩毙渣S疸性肝炎降酶、退黃。該湯制作時,還可選加馬齒莧、馬蘭、紅棗、綠豆等。
(2)玉米須煲蚌肉
取玉米須(干鮮均可)30-60克,蚌肉120-200克,西瓜皮(翠綠部分)200克,洗凈以砂鍋煲湯,隨餐飲湯??捎糜诟窝S疸、膽囊炎等。
(3)歸參三七燉子雞
取童子雞一只洗凈,腹腔內(nèi)裝黨參15克,三七15克,當(dāng)歸15克,枸杞子15克及蔥、姜、蒜、黃酒、鹽各適量,放砂鍋內(nèi)加清水燉爛,食肉喝湯。可用于慢性肝炎氣血不足者。制作時也可加生黃芪15克;可清蒸、切塊罐燜;也可選烏雞、鯽魚、鯉魚、豬肝等。
(4)爆炒雞肝
取雞肝200克洗凈切片,蔥、姜、蒜、黃酒、團粉、醬油各適量爆炒,佐餐食用。可用于慢性肝炎的恢復(fù)期。制作時可選豬肝、羊肝、鴨肝等;也可將整肝加調(diào)料煮或清水煮后蘸調(diào)料食用。動物肝臟具有“以肝補肝”的作用,可以促進肝細(xì)胞的再生。
(5)紅燜蛇肉
取蛇一條洗凈切段,留蛇膽備用。用茵陳60克先煎湯取汁去渣后加蛇肉段、紅棗20枚,肉豆蔻3克,生姜3片,黃酒、砂仁6克,適量醬油、冰糖紅燜,取汁時放入蛇膽(破皮)??捎糜诟窝缀笥倌懖煌?。
(6)銀耳蓮子羹
取銀耳30克水發(fā)后小火熬1小時,成粘漿狀即可。另取蓮子30克,大棗20枚,山藥100克,去皮切塊,茯苓20克同煮至蓮子酥軟,將銀耳兌入同煮。冷食熱食均可,加白糖、冰糖均可,食用時加山楂或山楂糕調(diào)色即可??捎糜诼愿尾〉恼{(diào)理,可健脾補腎養(yǎng)胃,久食無害。
(7)鋰魚湯
取活鯉魚一條(約600克)洗凈,將赤小豆40克,生黃芪30克,陳皮絲6克,枸杞子10克,放魚肚內(nèi)同煮,加姜、蔥、黃酒、香菇適量。食魚肉喝湯??捎糜诟斡不顾案窝?、肝病白蛋白低者,可利尿、益氣、健脾。制作時赤小豆可改黑豆,調(diào)味可用胡椒粉、味精。湯中可加冬瓜、鮮菇、竹筍等調(diào)配。
(8)丹參燒田雞
取田雞400克去皮及內(nèi)臟洗凈,以少許植物油、蔥、姜、絲、黃酒過油備用。另用丹參20克,草蔻3克,陳皮6克,三七6克清水煮后兌入田雞中,加醬油、鹽等調(diào)味品同燜燒,加少許白糖收汁。可用于慢性肝病有血瘀、出血者,具有理氣活血、養(yǎng)血止血的功效。
(9)精燉甲魚
取甲魚一只去腸雜及爪甲,加枸杞子、淮山藥、女貞子、熟地各30克、黃芪15克,大棗10枚,入砂鍋加水適量燒開,加料酒、鹽、生姜,改小火燉2小時。食肉、大棗和山藥,喝湯。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具有補腎益肝、滋陰養(yǎng)血的作用。
(10)獼猴桃根燉肉
取鮮獼猴桃根100克,白花蛇舌草50克,瘦豬血250克,加水同燉至肉爛,食肉喝湯。具有解毒、利濕、活血清熱的作用??捎糜诟伟┗颊?。此外,癌腫疼痛也有用敗醬草煮雞蛋,斑蝥去頭足納入雞蛋燒熟吃雞蛋等方法,可資參考。
中國的藥膳內(nèi)容十分豐富,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使用,在選擇的同時應(yīng)征詢醫(yī)生意見,以免影響臨床治療。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1.番瀉葉茶
組成:番瀉葉5-10克,白糖適量。
制法:用沸水沖泡后代茶飲用。
用法:代茶。頻頻飲用,一般可沖泡3-5次。
2.糯米粥
組成:糯米100克,檳榔(炮,搗末)15克,郁李仁(去皮,研為膏)15克,火麻仁15克。
制法:先以水研火麻仁濾取汁,再入糯米煮作粥,將熟時入檳榔、郁李仁攪勻。
吃法:早晚分食。
3.薤白粥
組成:薤白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將米淘洗后與薤白同煮做粥如常法。用治濁陰凝結(jié)便秘。
吃法:晨起作早餐服下。
4.小米面茶
組成:小米面500克,芝麻醬45克,芝麻仁3克,香油、精鹽、堿面、姜粉各適量。
制法:將芝麻炒成焦黃色,搟碎,加入精鹽,拌勻。鍋內(nèi)燒水,放入姜粉,水開后將和成稀糊的小米面倒入鍋中,放點堿面,略加攪拌,開鍋,盛到碗里,將芝麻醬和香油調(diào)勻,用小勺淋入碗內(nèi),撒上芝麻鹽。
吃法:當(dāng)點心吃。
5.當(dāng)歸桃仁粥
組成:當(dāng)歸30克,桃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當(dāng)歸、桃仁洗凈,微火煎煮半小時,去渣,留汁,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加水適量,和藥汁同入鍋中,煮成稠粥,加冰糖適量,待冰糖溶化后即成。
吃法:早晨起床后,頓服或早晚分服。
6.蜂蜜鹽水飲
組成:蜂蜜30克,精鹽1克。
制法:將蜂蜜、食鹽放入杯中,用溫開水沖泡,調(diào)勻即成。
吃法:清晨起床后服。
(1)生姜粥
藥物組成:粳米50g,生姜5片,連須蔥數(shù)根,米醋適量。生姜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后覆被取汗。
功效:祛風(fēng)散寒。
主治:頸椎病太陽經(jīng)腧不利型。
(2)川烏粥
藥物組成:生川烏12g,香米50g,慢火熬熟,下姜汁1茶匙,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
功效:散寒通痹。
主治:頸椎病經(jīng)絡(luò)痹阻型。
(3)杭芍桃仁粥
藥物組成:杭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500ml,再把桃仁洗凈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
功效:活血養(yǎng)血通絡(luò)。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4)姜蔥羊肉湯
藥物組成:羊肉100g,大蔥30g,生姜15g,大棗5枚,紅醋30g。加水適量,做湯1碗,日食1 次。
功效:益氣,散寒,通絡(luò)。
主治:頸椎病經(jīng)絡(luò)痹阻型。
羅漢果茶
【組成】羅漢果20克。
【制法】將羅漢果洗凈,放在茶杯中,加人沸水沖泡,加蓋燜15分鐘即成。
【功效】清肺止咳,潤腸通便。
【用途】適用于支氣管炎咳嗽痰多、咽喉疼痛、便秘等。
【用法】代茶頻飲。
蔥白阿膠茶
【組成】蔥白10克,阿膠10克。
【制法】將蔥白加水煎湯,待熟后入阿膠烊化。
【功效】溫中通便。
【用途】適用于冷秘。
【用法】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3?5天。
生大黃茶
【組成】生大黃4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生大黃和白糖放人茶杯中,加沸水沖泡。
【功效】瀉熱破積行淤。
【用途】適用于實熱便秘。
【用法】代茶頻飲。
決明蓯蓉茶
【組成】決明子10克,肉蓯蓉10克,蜂蜜適量。
【制法】將決明子炒熟,研細(xì),與肉蓯蓉一同用沸水沖泡,濾取汁液,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補腎通陽,潤腸通便。
【用途】適用于習(xí)慣性便秘、老年性便秘。
【用法】代茶飲。
番瀉葉茶
【組成】番瀉葉3克。
【制法】將番瀉葉洗凈,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沖泡,稍燜即成。
【功效】瀉熱呆滯。
【用途】適用于熱結(jié)便秘、積滯腹脹。
【用法】代茶飲。
生地蘿卜茶
【組成】鮮生地汁100克,鮮蘿卜汁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鮮生地汁、鮮蘿卜汁放入茶杯中,混勻,再加入冰糖,攪勻即成。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涼血,寬中下氣。
【用途】適用于產(chǎn)后大便數(shù)日不解,或解時艱澀難下等。
【用法】代茶飲。
牛蒡子粥
【組成】牛蒡子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法】以上前1味加水200克,煮成100克,去渣取汁,再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加水400克,一同煮為稀粥。
【功效】疏散風(fēng)熱,解毒透疹,利咽消腫。
【用途】適用于便秘等。
【用法】日服2次,溫?zé)崾秤?。胃寒、氣虛者忌服?/p>
五仁粥
【組成】芝麻仁10克,松子仁10克,核桃仁10克,桃仁(去皮尖)10克,甜杏仁10克,粳米200克。
【制法】將前5味混合碾碎,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入沙鍋,加水2000克,用旺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可調(diào)入適量白糖。
【功效】滋養(yǎng)肝腎,潤燥滑腸。
【用途】適用于中老年氣血虧虛引起的習(xí)慣性便秘、婦女產(chǎn)后血虛便秘等。
【用法】日服1劑,分?jǐn)?shù)次食用。
1.紅棗
紅棗,又稱大棗,是我國最早的藥食兼用果品之一。紅棗味甘,性溫,功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凡癌癥患者癥見胃虛食少,脾弱便溏,心悸怔忡,飲食無味等均可用之?,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資料表明,紅棗含維生素品種多,活性強,且數(shù)量也相當(dāng)豐富,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量可達540-972毫克,含蘆丁量可達3385毫克,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稱。紅棗中鈣、鎂、鉀、磷、鐵、硒等常量元素的含量也較高。動物藥理實驗研究表明,紅棗所含多種三萜類化合物如樺木酸、山楂酸均發(fā)現(xiàn)有抗癌活性。特別是山楂酸,連續(xù)給藥14天,抑癌率達61%,比化療藥5-氟尿嘧啶(5-Fu)活性還高。
2.木瓜
木瓜,別名貼梗海棠,屆薔薇科,其果實性味酸、澀,溫,功專筋活絡(luò),和胃化濕。近年來,許多實驗研究資料表明,木瓜對艾氏腹水癌細(xì)胞及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有報道,木瓜水煎液體外實驗對見JTC26人體宮頸癌細(xì)胞抑制率達70%-90%。目前,木瓜及木瓜制劑主要用于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宮頸癌、大腸癌及癌癥術(shù)后腸粘連等的治療。
3.杏仁
杏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果品,其杏仁為歷代醫(yī)家推祟,為臨床祛痰止咳,平喘潤腸要藥?,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杏仁所含苦杏仁甙約3%,即通常稱謂的維生素B17,以及其他活性成分,具有抗癌功效。體外實驗證明,杏仁熱水提取物粗制劑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的抑制率為50%-70%;杏仁的干燥粉末能100%地抑制強致癌性真菌——黃曲霉菌和雜色曲霉菌的生長。經(jīng)分離發(fā)現(xiàn)其有效成分為苯甲醛。杏仁對人體具有各種直接或間接的防癌抗癌功能,經(jīng)常適量吃點杏、杏干或杏仁,對正常人特別是對癌癥患者是大有好處的。
4.烏梅
與梅,俗稱酸梅,是我國特有的果品之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烏梅“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爆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實,烏梅有很好的抗癌防衰功能。烏梅熱水浸出液對多種腫瘤細(xì)胞都有極強的抑制活性,其中,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抑制率在90%以上。體內(nèi)試驗表明,烏梅煎劑對小鼠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臨床研究提示,烏梅可促使口腔腮腺素分泌,使全身組織趨于年輕化,對腫瘤患者及其化療、放療者有積極的預(yù)防毒副作用的效果。
5.人參
人參在魏晉年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被列為上品,認(rèn)為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扶正安神,是最有效、最有名的補養(yǎng)植物。據(jù)古醫(yī)書記載,在宋朝就有用人參食療方治愈類似現(xiàn)代定名食管癌、胃賁門癌的“反胃”癥。令人十分驚喜的是,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證實,人參具有“適應(yīng)原樣”作用,可改變機體的反應(yīng)性,增強機體對有害因素如高溫、低溫、毒物、腫瘤等的防御能力;還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癌癥患者的抵抗力,從而抑制癌的生長。臨床實踐也證明,人參的確具有較強的抗癌功能,現(xiàn)常用于胃癌、肺癌、大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淋巴肉瘤、鼻咽癌、官頸癌等。
6.沙參
沙參在中醫(yī)藥資料分類中有南、北沙參之分,南沙參稱“杏葉沙參”,北沙參別名“海沙參”。一般認(rèn)為,南、北沙參功效相似,均屬滋陰藥,都有潤肺止咳、養(yǎng)陰生津作用?,F(xiàn)代研究證實,北沙參對腎陰虛也有較好的補益功效,而且還發(fā)現(xiàn),南沙參具有較好的防癌抗癌作用。杏葉沙參含有皂甙及香豆素(花椒毒素),對癌瘤細(xì)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花椒毒素對艾氏腹水底及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大。
7.三七
三七,異名參三七,屬五加科,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等地。馳名中外的云南白藥,就是以三七為主藥配伍而成。1979年,美國《藥物科學(xué)》報告:中國云南白藥,對白血病1210及人鼻咽癌細(xì)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日本廣島大學(xué)水谷健三等從中國三七中提取三七多糖A給移植有皮膚癌的小鼠,結(jié)果小鼠皮膚癌全部消失。藥理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用三七的熱水提取物做實驗,對人子宮頸癌JTC26細(xì)胞株抑制率高達90%以上。
8.仙人掌
仙人掌,又名霸王樹,是一種耐干旱的有刺植物,有頑強的生命力,人們稱它為“奇花異卉”。仙人掌不僅可食用,其藥用價值也相當(dāng)高。我國醫(yī)籍中有用“仙人杖“(即仙人掌)治療成人吐食反胃的記載。仙人掌所具有的防癌功效,已被近代科學(xué)研究所證實。由仙人掌權(quán)提取出來的“角蒂仙”成分,有防止癌細(xì)胞擴散和轉(zhuǎn)移的作用。目前,海內(nèi)外均有用仙人掌為主要成分的防治癌癥的臨床報告。
9.靈芝
靈芝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實體,在我國素有“長生不老草”的美稱,數(shù)千年來可謂是最具神話色彩的滋補佳品之一.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結(jié)果表明,靈芝提取物中含有的靈芝多糖、肽類、三萜與酶類及有機鍺等多種成分,能明顯破壞癌細(xì)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而促使其變性,直至衰亡。據(jù)有關(guān)報道,以靈芝孢粉為主的制劑對多種實體癌細(xì)胞(包括白血病、胃癌、肝癌、卵巢癌、結(jié)腸癌、肺癌等)具有明顯的抑制生長作用,其抑制率均在93.06%以上。
- 苦參酒 -
配方:苦參5克,桔梗3克,板藍(lán)根10克,白酒250克。
制作方法:將上3味藥搗碎,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口,與白酒一同放在砂鍋中,用文火煎煮10~15分鐘,連藥袋共倒進大口瓶中,密封備用。
功效與主治:解毒清熱防瘟。用于流感的預(yù)防和治療。
服法:在春秋季節(jié)或流感流行時期,口服5~10毫升,每日3次;或每日2~3次取酒5毫升,加開水50~100毫升,漱口。
說明:不會飲酒者,可以棉簽蘸酒擦洗鼻孔、口咽部,亦可起到預(yù)防感冒作用。
- 葵花酒 -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葉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制作方法:將葵花子搗碎,葉切碎,共同浸于酒中,2周后可以服用。
功效與主治:解散表邪。用于感冒頭痛。
服法: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
說明:本方為民間驗方。不會飲酒者,也可以水煎服用。
- 花椒酒 -
配方:花椒50粒,側(cè)柏葉15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方法:將花椒、側(cè)柏葉共搗碎,放入酒瓶內(nèi),倒入白酒(45度),密封浸泡,經(jīng)常搖動,半個月后即可服用。
功效與主治:辛溫疏表,解熱止痛。用于防治四時瘟疫,感冒發(fā)熱、頭痛。
服法:在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染病流行季節(jié),每日早晨空腹溫飲10~20毫升。
說明:本酒為民間驗方,可用于預(yù)防流感。
- 肉桂酒 -
配方:肉桂末6克,黃酒20克。
制作方法:將黃酒溫?zé)?,肉桂末同黃酒混合調(diào)勻即成。
功效與主治:溫陽祛寒。用于外感風(fēng)寒,身體感寒疼痛。
服法:感冒時,加溫頓服。
說明:本酒適于陽虛外感風(fēng)寒者,風(fēng)熱感冒忌服。。
- 桑菊酒 -
配方:桑葉30 g,菊花30g,薄荷10g,連翹30g,蘆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制作方法:將各藥搗細(xì)末,以紗布袋包裹,放入酒器中,用酒密封浸泡1周。
功效與主治:風(fēng)溫感冒初起,病位在上焦,發(fā)熱不重,微惡風(fēng),咳嗽鼻塞,口微渴。
服法: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 ml。
說明:本酒主要用于治療風(fēng)熱感冒初起者,故處方中以辛涼解表藥為主。風(fēng)熱感冒的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不惡寒,或微惡風(fēng);口干咽痛,舌質(zhì)偏紅,舌苔薄黃,脈來浮數(shù)。
妊娠嘔吐屬于妊娠反應(yīng)的一種,一般癥狀較輕,無須特殊治療,在妊娠十二周左右會自然消失。癥狀較重者可致脫水、代謝障礙、肝腎損害等。中醫(yī)食療安全可靠,對孕婦無副作用,療效較好。
麥門冬粥
鮮麥冬汁、鮮生地汁各50克,生姜10克,薏苡仁15克,大米80克。將薏苡仁、大米及生姜入鍋,加水煮熟,再下麥冬、生地汁,調(diào)勻,煮成稀粥??崭故场C咳?次,可以養(yǎng)陰清胃熱,止嘔吐。
生姜烏梅飲
烏梅肉、生姜各10克,紅糖適量。將烏梅肉、生姜、紅糖加水200克煎湯。每服100克,每日2次,可生津止渴,治療肝胃不和之嘔吐。
姜汁牛奶
鮮牛奶200克,生姜汁10克,白糖20克。將鮮牛奶、生姜汁、白糖混勻,煮沸后即可。溫?zé)岱?,每?次,可以養(yǎng)胃止嘔。
砂仁蒸鯽魚
鮮鯽魚250克,砂仁5克。砂仁研成細(xì)末;鮮鯽魚去鱗、內(nèi)臟;醬油、鹽、砂仁末攪勻,放入鯽魚腹中,用淀粉封住刀口,放入盤中蓋嚴(yán),上籠蒸熟。佐餐食。用于脾虛濕困型嘔吐。
對于頸椎病藥膳的選擇,應(yīng)根據(jù)類型、病情輕重、病程長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來選擇膳食。
(1) 頸型:采用核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之法,選用《實用骨傷藥膳療法》中的“胡椒根婉蛇肉”之膳。具體內(nèi)容:①主料:胡椒根 100g ,蛇肉 250g 。②配料:黃酒、蔥、姜、花椒、鹽各適量。③制法:將胡椒根洗凈,切成 3cm 的段,將蛇剖腹除去內(nèi)臟洗凈,切成 2cm 長的段;將蛇肉、胡椒根放人鍋內(nèi),加蔥、姜、鹽、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zhuǎn)用文火燒熬至蛇肉熟透即成。④用法:分次服食。
(2) 神經(jīng)根型:采用溫經(jīng)通絡(luò)、活血核瘀之法,選用《中藥制劑匯編》中的“復(fù)方紅花藥酒”。具體內(nèi)容:①主料:紅花 100g ,當(dāng)歸 50g ,赤芍 50g ,桂皮 50g , 40 %乙醇適量。②制法:將上藥干燥粉碎成粗末,用 40 %乙醇 1000ml ,浸漬 10 ~ 15 天,過濾,補充一些溶劑繼續(xù)浸漬藥渣 3 ~ 5 天,過濾,添加至 1000ml 即得。③用法:口服每次 10 ~ 20ml ,每日 3 ~ 4 次。
(3) 交感型:采用清肝疏風(fēng)、活血化瘀之法,選用《實用骨傷藥膳療法》中的“菊植決明飲”。①主料:菊花 10g ,生山檀 15g ,草決明 15g ( 打碎 ) ,冰糖適量。②制法:三藥同煮,去渣取汁,調(diào)入冰糖。③用法:代茶飲。
(4) 脊髓型:采用益氣活血、通絡(luò)起癱之法,選用《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xué)》中的:“地龍?zhí)一灐?。具體內(nèi)容:①主料:黃蓖 100g ,干地龍 ( 酒浸 ) 30g ,紅花、赤芍各 20g ,當(dāng)歸 50g ,川芎 10g ,桃仁 ( 去皮尖,略炒 ) 15g ,玉米面 400g ,小麥面 100g ,白糖適量。②制法:將地龍烘干研粉,黃蓖、紅花、當(dāng)歸、赤芍、川芎濃煎取汁;將地龍粉、白糖、玉米面、小麥面混勻,并以藥汁調(diào)和成面團,分制成 20 個小餅;將桃仁勻布餅上,人籠中蒸熟 ( 或用烤箱烤熟 ) 。③用法:每次食餅 l ~ 2 枚,每日 2 次。
(5) 椎動脈型:采用滋補肝腎、強筋壯骨之法大智若愚,選用《百病中醫(yī)藥膳療法》中的“冰糖蛤士螟”。具體內(nèi)容:①主料:蛤士螟油 45g ,罐頭青豆 15g ,把子 10g 。②配料:姜、蔥。③制法:將蛤士螟油盛人瓦缽里,加清水 500g 、甜酒汁 15g 、蔥節(jié)、姜片,蒸 2 小時,使其初步脹發(fā),取出,去掉姜、蔥,瀝盡水;除去油上面的黑色筋膜,大的成數(shù)塊,盛于缽內(nèi),加清水 500g 甜酒汁 15g ,蒸 2 小時,使其完全脹發(fā),撈人大湯碗中;拘把子洗凈,將清水 180g ,冰糖 50g ,盛人大碗內(nèi)蒸 l 小時,待冰糖溶化時棄去沉淀物倒人盛蛤士螟油的碗內(nèi),撤人構(gòu)棍子、青豆即可。④用法:佐餐食用。
(6) 混合型:視證型的偏重而選擇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