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食道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方法
【www.cndadi.net - 生活中運動養(yǎng)生的方法】
出現(xiàn)食道炎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食物不小心損傷食道黏膜,從而引起食道發(fā)炎。食道炎就是食管炎,食管在人體的器官中起著重要作用,人們吃下去的食物都會通過食管,患了食管炎會影響人們的正常飲食。
患了食道炎之后不要太擔心,可以通過自我保健進行緩解。接下來介紹食道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方法:
1.患者不能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容易使人的胃膨脹,膨脹之后就會有反射使食管括約肌松弛,從而導致胃酸反流。
2.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反流到食管,如果不小心作用到出現(xiàn)發(fā)炎的部位,那么就會加重燒心感。所以那些高脂肪的食物不能吃,煙和酒也最好戒掉,特別是烈性酒不能沾。水果蔬菜有檸檬、柑橘、西紅柿不能吃,咖啡、巧克力也不能碰。
3.患者飯后不能立即躺在床上,應該多走動走動。因為吃完飯人的胃底會擴張,這個時候處于消化食物的階段,所以胃會分泌大量胃酸,躺下去容易導致胃酸反流。如果要睡的話也要等到吃完飯的三個小時之后,睡的時候保持頭部抬高。
4.患者要控制好體重,不能過于肥胖。如果患者的體重已經(jīng)過于肥胖,那么應該設(shè)法減輕體重。肥胖的人不但會使心臟負擔加重,也會使下食管括約肌的緊張度降低,從而給胃酸反流增加了機會。除此之外,有慢性咳嗽和長期便秘的患者也要注意,要盡量治療將其治好。
5.患者要注意減少腹壓。能夠增加腹內(nèi)壓的活動盡量不去做,比如彎腰、用力排便等活動。經(jīng)常穿緊身褲、扎緊褲腰帶也會增加腹壓,所以患者朋友要注意一下。
6.心態(tài)很重要。患者要經(jīng)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出現(xiàn)情緒緊張的情況。任何事情都要看開點,想不通的時候要發(fā)泄出來,不要憋著悶著。
以上介紹了六種有關(guān)食道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方法,患者朋友可以根據(jù)以上方法要求自己,一個好的習慣非常重要。對于食管炎嚴重的患者,除了借助以上方法之外,還應該去醫(yī)院進行檢查治療。正規(guī)的大醫(yī)院經(jīng)驗豐富、醫(yī)術(shù)精湛,接受醫(yī)院的治療主要是為了預防食管潰瘍等大疾病。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眾所周知,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癥狀以排尿次數(shù)增多(尤其夜間)、排尿困難、尿流變細為主要特點。如氣候變化、勞累、飲酒、房事或感染等誘因,極易引起尿潴留,甚至尿液完全排不出,造成極大痛苦。因此,自我保健非常重要,保健做得好,既可鞏固治療效果,又可避免病情惡化和急性尿潴留的發(fā)生。那么,如何進行自我保健呢?現(xiàn)介紹以下幾項措施:
一、防止受寒秋末至初春,天氣變化無常,寒冷往往會使病情加重。因此,患者一定注意防寒,預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
二、絕對忌酒飲酒可使前列腺及膀胱頸充血水腫而誘發(fā)尿潴留。
三、少食辛辣辛辣刺激性食品,既可導致性器官充血,又會使痔瘡、便秘癥狀加重,壓迫前列腺,加重排尿困難。
四、不可憋尿憋尿會造成膀胱過度充盈,使膀胱逼尿肌張力減弱,排尿發(fā)生困難,容易誘發(fā)急性尿潴留,因此,一定要做到有尿就排。
五、不可過勞過度勞累會耗傷中氣,中氣不足會造成排尿無力,容易引起尿潴留。
六、避免久坐經(jīng)常久坐會加重痔瘡等病,又易使會陰部充血,引起排尿困難。經(jīng)常參加文體活動及氣功鍛煉等,有助于減輕癥狀。
七、適量飲水飲水過少不但會引起脫水,也不利排尿?qū)δ蚵返臎_洗作用,還容易導致尿液濃縮而形成不溶石。故除夜間適當減少飲水,以免睡后膀胱過度充盈,白天應多飲水。
八、慎用藥物有些藥物可加重排尿困難,劑量大時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其中主要有阿托品、顛茄片及麻黃素片、異丙基腎上腺素等。近年來又發(fā)現(xiàn)鈣阻滯劑和異博定,能促進泌乳素分泌,并可減弱逼尿肌的收縮力,加重排尿困難,故宜慎用或最好不用某些藥物。
九、按摩小腹按摩小腹,點壓臍下氣海關(guān)元等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復。小便后稍加壓力按摩,可促進膀胱排空,減少殘余液。值得提醒的是,本癥發(fā)展緩慢,病程長,若能從中年開始預防效果更好,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應防止性生活過度,尤其要警惕性交中斷和手淫的行為。據(jù)臨床觀察,多數(shù)患者只要能堅持自我保健措施落實和注意及時治療,效果均很好。反之,堅持差的效果不理想。
十、及時治療應及時、徹底治療前列腺炎、膀胱炎與尿道結(jié)石癥等。
反流性食道炎這種疾病一旦患上之后,患者一定要抱著堅定積極的思想,因為這種疾病比較反復,治療的周期比較長,而且犯病的幾率在平時也比較大。不過這患上這種疾病一般是可以治療好的。只要患者正確地采取醫(yī)生的治療方法,并且在生活中指定一個較科學的食譜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相信一定可以很快治療好的。
1.內(nèi)科治療
內(nèi)科治療的目的是減輕反流及減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蝕。一般無主訴癥狀的滑動疝不需治療。有輕度反流性食管炎癥狀或因年齡、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術(shù)者可行內(nèi)科治療。對肥胖病人應減輕體重可減少腹內(nèi)壓及反流。避免持重、彎腰等動作,勿穿過緊衣褲。睡眠時抬高床頭15cm,睡前6小時勿進食,忌煙酒,均可減輕食管反流的發(fā)作。
藥物治療方面可用制酸劑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對胃排空延長可用胃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嗎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體拮抗藥或質(zhì)子泵抑制藥可減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藥物與促動力藥物聯(lián)合應用對部分患者可提高療效。
2.促進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劑 此類藥物能促進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張力。此類藥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和多潘立酮(嗎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劑量過大或長期服用,可導致錐體外系神經(jīng)癥狀,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長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癥,產(chǎn)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閉經(jīng)等不良反應。
(2)西沙必利 通過腸肌叢節(jié)后神經(jīng)能釋放乙酰膽堿而促進食管、胃的蠕動和排空,從而減輕胃食管反流。
(3)擬膽堿能藥烏拉膽堿 能增加LES的張力,促進食管收縮,加快食管內(nèi)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癥狀。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長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劑 可中和胃酸,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減少酸性胃內(nèi)內(nèi)容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堿性藥物本身也還具有增加LES張力的作用。氫氧化鋁凝膠及氧化鎂。藻朊酸泡沫劑含有藻朊酸、藻酸鈉及制酸劑,能漂浮于胃內(nèi)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內(nèi)容物的反流。
食道炎吃什么藥
1、食道炎可服用的藥物
癥狀主要有食欲不振、食欲減少甚至不吃,體重明顯下降;吞咽困難,吞咽時十分痛苦總覺得咽不下去;嘔吐干嘔,有時候嘔吐物中還有血絲或血液;食物逆流反流這一癥狀最為常見。主要藥物有以下幾種:西咪替丁,每天飯后服用;法莫替丁,每天飯后或睡前服用;奧美拉唑,每天飯前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即可;雷尼替丁,每天早晚各一次。
2、食道炎的介紹
食管炎就是食道炎,一般就是說的食管粘膜的淺層或者深層組織受到了一定的刺激,比如胃酸、烈酒和一些強酸或強堿的藥物刺激,或者是受到外界的損傷,比如吃的食物太燙、喝的飲料過涼、魚刺之類的異物等損傷食管道,從而使得食管粘膜出現(xiàn)了水腫和充血然后直接導致了發(fā)生炎癥。食管炎中最常見的是胃酸反流引發(fā)的反流性食管炎。
3、滾燙的食物易引發(fā)食道炎
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最高只能耐受50℃至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因此,我們?nèi)粘I钪袘撟⒁鉂L燙的食物的食用,防止疾病的產(chǎn)生。
食道炎飲食注意事項是什么
定時定量進食:日常飲食應一日三餐,不可過多進食零食。每餐的進食量應適度,過饑或過飽會使胃正常運轉(zhuǎn)失常而致消化不良,因此,要養(yǎng)成定時飲食的良好習慣。
食物結(jié)構(gòu)合理:動物性食品,油膩食物不宜消化過多食用加重胃腸負擔,影響食欲,為減少反流機會,應盡量選擇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膩煎炸及腌制食品??梢赃m當吃些面食,如饅頭、面條等。
保持心情舒暢,精神集中:人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關(guān),情緒低落時,即使美味佳肴,也會味同嚼蠟。
避免辛辣、戒煙、節(jié)制飲酒:經(jīng)常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使胃粘膜受刺激,長期處于充血狀態(tài),可引發(fā)慢性胃炎。吸煙可使胃部血客收縮,減少胃部血液供應,同時抑制胃粘液的分泌,加重胃粘膜損害,吸煙可使幽門關(guān)閉不全,引起堿性膽汁反流入胃,破壞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防御功能降低而誘發(fā)胃病。
講究衛(wèi)生:注意飲食衛(wèi)生,把住病從口少這一關(guān)。做到便后,飯前洗手。生吃瓜果要沖洗干凈。
食道炎癥狀是什么
食道炎的癥狀在發(fā)病的時候,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在患者平時就餐的時候,總是以吞咽疼痛、困難、心口灼熱甚至是患者的胸骨后疼痛的厲害,當食道炎嚴重時可引起食道痙攣及食道狹窄。當食道下端因發(fā)炎導致粘膜變性繼而長出胃的柱狀上皮細胞時叫做巴洛氏食道。
正常情況下,胃酸是不會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處高壓區(qū),阻擋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賁門因故變松,高壓區(qū)的壓力會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膽汁就會反流到食道,對食道粘膜刺激強烈,引發(fā)食道炎。餐后平躺,進食過量,甜食或油膩食物吃得太多都會引起胃里的東西向食道反流。
當感到“燒心”,或“心口疼”,喝熱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時胸骨后痛感明顯,都是食道炎的癥狀。還有吞咽食物感到發(fā)噎,是由于食道水腫,食道內(nèi)變窄或食道壁因炎癥刺激而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所致。食道炎應及時診治,不然會惡化以至于發(fā)生食道粘膜潰瘍,還會嘔血或便血。
導讀: 中醫(yī)理論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又為精明之府,中藏腦髓。(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髓皆屬于腦”?,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頭……
中醫(yī)理論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又為精明之府,中藏腦髓。(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髓皆屬于腦”?,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頭部是中樞神經(jīng)所在地。按摩頭部,刺激穴位,可疏通經(jīng)絡(luò),改善血液循環(huán),不僅能有效地防治腦動脈硬化,并能提神健腦、耳聰目明、穩(wěn)定血壓、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衰老,甚至白發(fā)變黑,禿頂重長秀發(fā),故頭部保健按摩為全身養(yǎng)生保健的重中之重。
本按摩法適于老年人或患有頭頸部疾病的人,可整套也可根據(jù)時間和病情有選擇地修煉,但1~6為必修式。如能閉眼內(nèi)視按摩部位默念數(shù)字或十字真言:“唵噤咪噼嘰,叭啞喑吪啶”,雙耳返聽,堅持每天早晚各—次,則效果更佳。本人十余年前因患冠心病頸椎病造成腦缺血,經(jīng)常眩暈、頭痛眼花、失眠、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下,進而發(fā)展到右手顫抖無法寫字的地步。友人推薦此按摩法,我堅持不懈,并根據(jù)自身病情,不斷增添新的按摩手法,現(xiàn)雖年逾古稀、早已禿頂?shù)那邦~又重新長出新發(fā),白發(fā)也逐漸變黑,頭部各種癥狀均基本消失,手顫也大有好轉(zhuǎn)。所以,我把氣功點穴按摩融為—體的“頭部保健按摩法”整理出來,使其形成了獨特的自我養(yǎng)生保健療法。
1.預備式:自然端坐,或雙腿交叉盤坐。頭正頸直,雙眼微閉,舌抵上顎,面帶笑容,意守下丹田(臍下四橫指處)。拇指尖掐在無名指根部,其它手指握住拇指,放在雙膝上:從頭至足放松3遍;叩齒49次;攪海36次(舌在牙周內(nèi)先順后逆各轉(zhuǎn)9圈,再將舌伸至牙周外順逆各轉(zhuǎn)9圈);鼓漱49次;吞津3次,同時提前后陰納氣3下;雙掌搓熱,男用雙手向上兜陰囊21次,女于雙手抵按雙乳房先順后逆各旋轉(zhuǎn)36圈;深吸氣后稍停片刻,張大嘴向前下、前、前上各吐氣6口,吐氣時發(fā)“六字訣”聲各1遍,即:(肺)、呵(心)、呼(脾)、噓(肝)、吹(腎)、嘻(三焦),發(fā)聲要輕到雙耳能聽到,進而雙耳也聽不到,只有吐氣發(fā)六字聲的口形,意想將五臟六腑的病氣,濁氣吐出,吐盡,深吸一口氣再吞咽一口津液送至下丹田。
2.梳頭:雙手搓熱,十指彎曲,用指尖由玄關(guān)(兩眉間稍上處)向上沿頭部中線推至后發(fā)際的風府處,第二、三次逐漸向頭部兩側(cè)移動向后推,第四次拇指由太陽穴沿耳根部推至翳風穴,如此反復49下。
3.摩頭:雙手掌按在前額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梳頭的路線先用指腹,再用掌心、掌根由前按摩至后頸部,如此反復49下。
4.摩頸項:左手掌按壓右耳胸鎖乳突肌(大筋)上,經(jīng)鎖骨上窩、喉結(jié)抹按至左耳下右手動作相同,抹按49下;捋頸筋:左手由右耳垂下“翳風”,沿完骨、風池、風府捋到左耳垂下,換右手反方向捋左側(cè)頸筋。雙手要稍用力把重點放在捋頸后兩條大筋上,反復49次。
5.搓耳輪:兩手捂住兩耳輪、先上下搓25下,再前后對搓24下。上搓至掌根,下搓到指尖,一上一下為一次、可稍用力把雙耳搓紅、周身發(fā)熱為佳。
6.鳴天鼓:兩手捂住雙耳,中指放在玉枕穴處,食指從中指背上滑下?lián)??!澳X戶”、“玉枕”49下,可聽”轟轟”響聲。再將雙手掌捂緊雙耳突然外拉,震蕩耳膜9下;拇指、食指相接,大名指、小指微屈,中指伸直插入耳孔順轉(zhuǎn)3圈突然拔出,第2次反方向轉(zhuǎn)3圈突然拔出如此9下;
7.點三穴:無名指點耳門(耳屏上切跡前方),中指點聽宮(耳屏和下頜關(guān)節(jié)之間),食指點聽會(耳屏前下方與小豁口平齊)、張口取穴,順時針點按49次;點翳風:食指與中指、無名指分開點按耳垂后凹陷處翳風穴和耳后的竅陰穴,耳尖正上方入發(fā)際的角孫穴49次,按壓時嗓子有發(fā)緊感;推耳前后區(qū):中指在耳前區(qū),食指在耳后翳風穴處,由下向上稍用力推擦49次,以熱脹為佳;拍耳輪:咬緊牙關(guān),用手掌輕拍雙耳輪49下。
8.點風府: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點按后發(fā)際中央直上1寸處風府穴和風府下5分處的啞門穴、風府上一寸五分處的腦戶穴,三指同時用力由下向上推按49次;點風池:兩拇指尖點按風府穴兩大筋外凹陷處的風池穴,其它手指捂住后腦部,兩拇指旋轉(zhuǎn)點按或由下向上推按49次;擦三穴:左手掌按壓風池、風府穴上,稍用力橫擦21次,換右手橫擦21次;捋大筋:兩手掌放于后腦部稍用力沿兩根大筋向下捋到大椎穴再分開向兩邊捋到肩井穴處49次,以皮膚發(fā)熱、發(fā)紅為佳。
9.點大椎:用右手中指點按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間凹陷中的大椎穴49下:摳肩井:雙臂交叉用中三個手指摳按對側(cè)肩部中央凹陷中的肩井穴49次;啄肩井先用右手五指尖捏在一起形如桃花狀啄左肩井穴49次,再用左手啄右肩井穴49次??炒蠼睿何逯覆n,用小指外側(cè)沿頸大筋從上向下砍至肩井穴,再從上向下砍至大椎穴如此交替砍49次;啄頸椎:將右手五指尖捏在一起,由枕骨啄到大椎穴,反復49次;聳肩:雙手握拳、雙肩上提、頭向下縮,咬牙提會陰,稍停3~5秒鐘后放下,如此21下。
10.捏腋窩(胳肢窩):雙臂交叉左上右下前平舉靠近下頜,運用腕力,帶動中三指腹點按對側(cè)腋窩,拇指按鎖骨下三角肌處,五指配合有節(jié)奏地稍用力按捏腋窩108次,切忌暴力勾拉。
11.掐曲池:用右手中指按掐左肘窩橫紋端盡處的曲池穴,拇指按掐肘內(nèi)廉的少海穴49次;換左手按掐右肘曲池少海穴49次;捶肘窩:左臂可內(nèi)外旋轉(zhuǎn),右手握空拳輕捶左肘窩108次,再換手捶右肘窩108次。
12.點百會:右手中指點按頭頂正中處的百會穴49下同時緊縮前后陰;右手五指尖捏一起啄百會穴及前后左右各一寸處的四神聰49下;左手掌在下,右手掌復左手背上(女子相反),兩勞宮穴重迭對準百會穴,順時針半懸空輕摩百會9或21圈,換手逆時針輕摩百會9或21圈;用右手指掌輕拍百會和四神聰穴108下。
13.揉太陽:雙手捂住前額,拇指按在太陽穴上,先順(向前)后逆(向后)時針各按摩25下。
14.摩耳門:雙手勞宮對準太陽穴,用食指、中指沿鬃角向耳門、聽宮、聽會按摩至頰車、天容穴處,反復49下。
15.摩頭臉:雙手捂在前額上,用中指沿攢竹、晴明、迎香、地倉至下頜,轉(zhuǎn)向頭的后頸部,往上擦過頭頂“百會”回到前額,“陰順陽逆”轉(zhuǎn)一圈為一次,反復49次。
16.擦人中:左手食指伸直,橫擦人中穴49次;用食指沿嘴部周圍旋轉(zhuǎn)9圈,換右手反方向再做一遍;擦鼻翼:兩手大魚際搓熱,從鼻翼向上擦至印堂,反復49次;用拇指第二關(guān)節(jié),從晴明到迎香刮擦49次;右手握空拳伸直中指,左手握住右手,上下摩擦兩眉中央,對準鼻尖的印堂穴49次;雙手食指點按鼻翼外緣溝中央的迎香穴49次;右手中指點按人中穴49次;用雙手中指點按口角旁四分處的地倉穴49次;右手中指點按下唇方肌和頰肌間唇溝中央的承漿穴49次。
17.提耳尖:左手經(jīng)頭頂用拇指、食指向上提右耳尖49下,換右手提左耳尖49下,向上提時要緊縮前后陰;再用雙手拇指、食指夾住耳輪從上向下摩9次;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往下拽49次;再用拇指、食指夾住耳輪從下向上摩9次。
18.叩頭頂:雙手十指彎曲像雞啄食樣,由頭部前額轉(zhuǎn)著圈向后移動,用十指尖叩擊整個頭部,每圈基本叩擊10下。
19.活頸部:頭低下,雙手十指在后頸部交叉,向前稍用力,仰頭與頸部較勁看天花板9次;雙手握固放膝上,頭部左右擺動9次,最好耳朵能碰到肩膀;再轉(zhuǎn)頭看左右后上方各9次。
20.收功:用雙手搓熱掌心向內(nèi),指尖朝上,象照鏡子一樣,照射到面部,意想面部肌膚潔白如蓮,紅似桃花,如此光照觀想3~9次。然后男子左手在內(nèi)右手在外(女子相反)按住下腹,鼓漱津液分3口吞咽送至下丹田.吞咽一口提前陰納氣一次, 3次后,心定下丹田。最后一次整個身體緊縮一下收功,雙眼慢慢睜開回歸自然。
一、搓腳心法:
每晚用熱水洗腳后,取坐姿搓兩腳心,每次5至10分鐘。按摩腳心,有益精補腎作用,能活躍腎經(jīng)內(nèi)氣,防止高血壓及動脈硬化。
二、意守丹田法:
當工作、學習引起疲倦時,閉上眼睛,舌抵上腭,排除雜念,使整個意念集中在臍下的丹田部位,時間可靈活掌握。做完之后會感到精力充沛。
三、強壯心臟法:
經(jīng)常按壓手心的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捎脙墒帜粗富ハ喟磯?,也可將兩手頂在桌腳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
四、壯腰健腎法:
扭擺腰部,以起保健腎臟功能作用。站立,兩手插握在腰部,上身向前稍傾,慢慢將腰部左右扭擺,動作逐漸加快,使腰部感到發(fā)熱時為宜。
五、暖腎法:
每晚臨睡前,用兩手交替輕輕按摩睪丸各81次,動作如手中握著兩個球來回滾動。
六、按摩小腹部:
每晚臨睡前,將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順時針按揉36次,再逆時針按揉36次。有理氣、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七、按壓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壓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脹為度,經(jīng)常按壓有益健康。
八、牙齒保健法:
(一)大、小便時,將嘴閉住,咬緊牙關(guān)。(二)經(jīng)常叩齒,長年堅持可保護牙齒堅固,不易脫落。
九、促進睡眠法:
每晚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掌,而后將雙掌貼于面頰,兩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發(fā)際;經(jīng)“睛明”?!皵€竹”、“瞳子膠”等穴位;然后兩手分別向兩側(cè)額角后而下,食指經(jīng)“耳門”穴返回起點,如此反復按摩30至40次,可治療神經(jīng)衰弱癥,促進睡眠。
十、散步法:
堅持每天散步是極有效的健身之道,飯后散步有助于消化。散步時間可靈活掌握。
自我保健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最簡便易行的是足浴,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jīng)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jīng)的終止點,踝關(guān)節(jié)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如果經(jīng)常用熱水浴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脈運行,調(diào)理臟腑,舒通經(jīng)絡(luò),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我國民間歌謠云:“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边@是頗有道理的。
在人們的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故國外醫(yī)學專家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shù)的神經(jīng)末稍與大腦相連,腳掌上還有通往全身的穴位,腳心上有個涌泉穴,它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起點,具有一定的保健意義,按摩這個穴位,具有滋陰補腎,頤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所以按摩腳心能活躍經(jīng)內(nèi)氣,強壯身體,防止早,利于健康長壽。老年人經(jīng)常按摩心,可防止腿腳麻木,行動無力,腳心涼冷等現(xiàn)象。我國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年過花甲,仍然精力旺盛,雙目炯炯有神。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堅持按摩腳主的健康法。蘇東坡每天早晚盤腿坐在床上,雙目緊閉,按摩腳心左右腳各二百次。
足浴時,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水量以能淹過腳踝部為好,雙腳放熱水中浸泡5至10分鐘,然后用手按摩腳心。按摩的手法要正確,否則達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熱水浴腳后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膝心歪向內(nèi)側(cè)。按摩左腳心時用右手,按摩右腳時用左手,轉(zhuǎn)按摩,直到局部發(fā)紅發(fā)熱為.動作要緩和、連貫、輕重要合適。剛開始速度要慢,時間要短,等適應后再逐漸加快按摩速度。在按摩腳心的同時,還要多動動腳趾。祖國醫(yī)學認為,大拇趾是肝、脾兩經(jīng)的通路。多活動大趾,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欲,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趾屬膽經(jīng),按摩之楞防便秘、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jīng),能短正婦女子宮體位。所以,腳浴后按摩腳心,腳,具有重要的保健醫(yī)療作用。尤其對神經(jīng)衰弱,頑固性膝踝關(guān)節(jié)麻木痙攣,腎虛,腰酸腿軟,精神性陽萎,失眠,慢性支氣管炎,周期性偏頭痛、經(jīng)痛及腎功能紊亂等都有一定的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足浴時,在熱水中加某些藥的,還可防治腳癬、腳干裂、腳臭,腳汗過多癥、足跟痛、凍瘡、下腳浮腫木、四肢不溫、行動無力、感冒、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及夜尿頻癥。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疾病加藥足浴療法:
感冒:感冒初起,臨睡前用生姜煎水洗雙腳,療效顯著。
頑固性膝踝關(guān)節(jié)麻木痙攣:可用白果樹葉適量,加入熱水煎煮二十分鐘后,洗雙腳、有輔助治療作用。
神經(jīng)衰弱等癥:將紅花、川椒各五克、荷葉心8個,加入熱水中泡洗雙腳,對于神經(jīng)衰弱、下腳浮腫、夜尿頻、眩暈等病有治療效果。
腳癬、腳汗過多:用山西老陳醋五十毫升,苦參三十克,花椒十五克,放入熱水中,洗腳二至三次見效,七次可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此方對于甲癬、腳臭也有顯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