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高溫,吃啥喝啥才能保清涼?
老人養(yǎng)生喝啥。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就四季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夏至高溫,吃啥喝啥才能保清涼?》,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是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按照常理,從夏至日起,我國氣溫開始進入最熱的階段。然而夏至未至,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我國多地就已出現(xiàn)了今年的第一個高溫天氣,尤其是在世博會的舉辦地上海,周末的高溫已經(jīng)導致世博園中中暑的游客激增。
在炎熱的夏日,環(huán)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人體內(nèi)熱量不易散發(fā),熱量積存過多,這樣會導致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失控而發(fā)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溫之外,還應(yīng)注意在飲食方面進行以下的調(diào)理。
一、多吃粥
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fā)生頭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diào)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二、多喝湯
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簡單易學的防暑湯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金銀花湯、西瓜翠衣湯等。
三、多飲茶
研究人員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員的測定表明,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使口腔周圍變冷;喝茶者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者,周身不暢,渴感未消。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yù)防中暑更有裨益。
四、多吃青菜
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yīng)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五、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洗凈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以下是一些清涼茶湯的做法,對于防暑降溫猶有功效,網(wǎng)友們可以在家自制飲用。需外出時,亦可灌裝于隨手杯中隨身攜帶,適時補充水分,消暑延夏。
冷飲西瓜汁:將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機中打成汁狀,加入500毫升涼開水及適量白糖和少許鹽,在冰箱中略冷卻后飲用。本品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飲:西瓜鮮外皮(稱西瓜翠衣)200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待涼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本品具有清暑熱、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湯:烏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將烏梅浸泡半小時,煎煮15分鐘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鐘后過濾取汁,加入白糖適量和食鹽少許,待冷后代茶飲。本品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綠豆湯:綠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夠去除綠豆的苦澀味),水3000毫升。將綠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壓鍋中煮沸20分鐘,待涼后飲用。本品有消暑熱、止煩渴的作用。(用綠豆100克,大米200克,煮為綠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的作用。)
雙花茶:
金銀花(又名雙花)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菊花茶:白菊花1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適量,代茶飲,有清熱明目、消暑止渴的作用,特別適合于高血壓患者在夏季飲用。
薄荷涼茶:鮮薄荷葉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待涼后飲用,有清涼止渴、祛風利咽的作用,適用于夏季外感風熱較輕者。
荷葉涼茶:鮮荷葉2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少許,涼后飲用,有消暑止渴、降脂減肥的作用,適合于肥胖者夏季飲用。
精選閱讀
夏至節(jié)氣吃啥
1、夏至養(yǎng)生吃什么蔬菜好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欲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于清瀉類食物,體質(zhì)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1.1、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備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時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備較好的匡助療效。芹菜還具備減低膽固純和血壓的作用。
1.2、絲瓜絡(luò):性味甘苦。有通經(jīng)絡(luò)、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絡(luò)清冷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者炒肉均可。具備清熱化痰的作用。
1.3、萵筍:具備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幼童來講,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2、夏至養(yǎng)生吃什么水果好
2.1、火龍果:由于火龍果在栽培的過程中接觸的病蟲較少,幾乎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的農(nóng)藥就可以自然的生長,從理論上說是一種無毒、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是炎炎夏日里的饋贈。不過,事實上,更可貴的是火龍果的內(nèi)在,排毒解毒抗衰老、養(yǎng)顏補血降血脂,應(yīng)季而生,能夠幫助我們防備和解決濕熱帶來的不少問題。
2.2、桃子:夏季水果中,桃是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水果。桃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及果酸,另外還含有部分糖分、果膠和少量蛋白質(zhì)。桃的含鐵量相對較高,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有助于防治貧血。
2.3、荔枝:夏至養(yǎng)生可選荔枝,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jīng);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jié)、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3、夏至養(yǎng)生的食療食譜
3.1、荸薺竹蔗茅根飲:竹蔗50克,荸薺250克,鮮白茅根100克(或干品50克),洗凈,加適量水煮湯代茶飲。
3.2、白術(shù)茯苓鯽魚湯:白術(shù)15克,白鯽魚1條(約250克),茯苓25克,豆腐1塊,姜蔥、蒜等調(diào)味品各適量。鯽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與茯苓、白術(shù)加水適量同煮,魚熟時放入豆腐,煮熟,酌加調(diào)味品,稍煮即可。
3.3、冬瓜薏米粥:連皮冬瓜500克,薏米60克,精鹽適量。將薏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0分鐘。冬瓜洗凈,切塊,與薏米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爛,加入精鹽即成。
3.4、涼拌萵筍: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nèi)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
夏至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起居調(diào)養(yǎng)方面:夏至節(jié)氣人們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yīng)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fù)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2、運動調(diào)養(yǎng)方面: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qū)去療養(yǎng)、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夏至養(yǎng)生的小常識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夏至時節(jié)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fā)疔瘡之疾。
2、冬至餃子夏至面: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吃夏至面(冬至吃餃子)。為什么同樣是面食,卻有餃子和面之分?這些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專家稱,面食是高熱量的,餃子用面包裹起來,這也就意味著把熱量也包裹了起來,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節(jié)氣,與冬至相反,要把陽氣放出來,同樣是面食,可面切成條后,就意味著把熱適當?shù)胤懦鰜砹恕?/p>
3、要清涼:這個多指穿著及生活環(huán)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zhì)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
立冬吃啥
1、立冬的食物
肉類: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較好。
根莖類:藕、胡蘿卜、百合、山芋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fā)油,胡椒含胡椒堿,都可以驅(qū)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體溫。
含碘食物:海帶、紫菜、海鹽、發(fā)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體溫。
2、立冬喝什么粥
2.1、薏仁山藥粥
做法: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爛熟,而后將生山藥60克搗碎、柿霜30克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功效:補肺、健脾、養(yǎng)胃,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勞嗽干咳、大便瀉泄,食欲減退等一切脾肺氣虛的病癥。
2.2、粳米甘蔗粥
做法:用新鮮甘蔗,榨取汁約100-150毫升,兌水適量,同粳米煮粥。
功效: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燥,適用于熱病恢復(fù)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jié)。
3、立冬喝什么湯
3.1、玉竹豬瘦肉湯
組成:玉竹30克,瘦豬肉150克,精鹽、味精適量。
制法:先將玉竹洗凈切片,用紗布包好,瘦豬肉洗凈切塊,然后一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煎煮,熟后加精鹽及味精調(diào)味即成。
功效:養(yǎng)陰,潤肺,止咳。適用于熱病傷陰之咽干咳嗽、心煩口渴、秋冬肺燥干咳、肺結(jié)核,干咳、冠心病、輕度心臟功能不全、陰虛盜汗等病癥。 用法:吃肉喝湯。
3.2、雪耳紅棗燉乳鴿
主料:乳鴿 配料:雪耳、紅棗
作法:將乳鴿凈膛后,從中斬開,用開水燙過,放入高湯中,加入雪耳、紅棗及其它調(diào)料,放在文火上燉一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此湯具有清肺、養(yǎng)顏、補血之功效,低脂肪、粗纖維,是入秋季節(jié)滋補之上好佳品。
立冬的飲食原則
1、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yǎng)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chǎn)熱營養(yǎng)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供應(yīng)。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產(chǎn)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2、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yīng)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zhì)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yǎng)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yǎng)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yǎng)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yǎng)胃。
立冬的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立冬時節(jié)飲食調(diào)理
立冬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要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傳統(tǒng),冬令進補,是國人數(shù)千年的習俗,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每逢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
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yīng)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zhì)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yǎng)生的好選擇。
2、立冬時節(jié)起居養(yǎng)生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lǐng)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shè)壇祭祀。立冬時節(jié)勞動了一年的人們要利用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中醫(yī)認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極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diào)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
春風和煦,暖意更盛,時不時的來場綿綿春雨,讓人倍感困倦。春天萬物更替,陽氣生發(fā),我們基于體內(nèi)一個嚴冬的寒邪之氣也就隨之而出。體虛體弱的人,就會上火,咽喉腫痛、面部紅腫、煩躁易怒、體抗力下降繼而引出其他病灶。
【清心降壓山楂荷葉茶】
原料:干荷葉10克,干山楂20克,薏米10克,陳皮10克,適量冰糖。
做法:
先將薏米浸泡3-4個小時,再將荷葉、山楂、薏米、陳皮用水沖洗干凈;
將原材料放入鍋中,用大火煮開,等開后改用文火燜煮5分鐘;
接著將茶倒入茶壺,放入適量冰糖,即可飲用;
如需冰鎮(zhèn),可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降脂、健脾潤膚。,
適用人群:肥胖體質(zhì)、瘦身減肥者、虛火旺盛者、以及一般適用人群。
不宜人群:孕婦
【清肝明目菊花薄荷枸杞茶】
原料:杭白菊10克,枸杞5-6顆,薄荷葉10克,金銀花10克,冰糖少許。
做法:
先將杭白菊等原材料一一清洗干凈;
將杭白菊、金銀花和枸杞放入茶壺,加入適量燒開的熱水浸泡;
加入少許冰糖調(diào)味,放入2-3片薄荷葉到茶壺中,再加入適量熱水;
浸泡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功效:保肝護眼、清火潤燥
適宜人群:過度用眼者、眼干目赤者、以及一般適用人群。
不宜人群:經(jīng)期女性、孕婦、胃寒以及體虛腹瀉者。
何不先未雨綢繆?盡量在還沒出現(xiàn)嚴重病癥前,將寒邪虛火之氣,一舉殲滅!春季養(yǎng)生喝啥呦,清熱潤氣喝花茶,一年四季無病踏,永葆青春永不怕!
日本除夕吃啥
1、日本除夕吃啥
1.1、年越(としご)しそば 跨年蕎麥面。中國人年夜飯少不了餃子,而日本人在12月31日那天,也就是“除夕”晚上一定要吃的是蕎麥面。不少日本人為了這一天自己手工自己來做蕎麥面,親友之間也互相將蕎麥面當禮物贈送。
1.2、雑煮(ぞうに)雜煮。這個不是一般是雜煮,是以類似年糕的“餅(もち)”為原料,加上青菜等蔬菜一起煮成。這個傳統(tǒng)其實原來是武士階層的傳統(tǒng),在除夕做年糕喝雜煮代表著武士的強健,另外,青菜配餅,在日文中寓意為出人頭地,在日文中的諧音是名(菜)を持ち(餅)上げる(娜娜:不懂日文的同學可以自動忽略)。后來這個習慣影響了庶民階層,于是過年和雜煮變成了一個全民的傳統(tǒng)。
1.3、御節(jié)料理(おせちりょうり)。最后,說一下新年要吃的正月料理,那就是御節(jié)了。
2、過年是什么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春節(jié)是漢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nóng)歷臘月下旬),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現(xiàn)在定名為春節(jié);節(jié)日具體時間最后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nóng)業(yè)勞作影響最小有關(guān)。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nóng)歷一年中最后一頓飯),年夜飯以后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fā)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nóng)歷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春節(jié)又稱之為過年。
3、過年的來歷
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nóng)業(yè)。“過年”起源于我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規(guī)定過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過年”,直到漢武帝實行“太初歷”才正式確定在正月初一。
日本除夕的習俗
1、寺廟里到了除夕夜會敲鐘108下,希望借此將108種煩惱一一去除。其中107下是在過年前,最后一下則是在進入新年之后敲響,祈求一年里不為煩惱所困惑。可以提供除夜的鐘供人使用的地方很多,可以試著在去之前先詢問一下吧。
2、在除夕夜的深夜零點時候跨年進行參拜叫做“兩年參拜”,借此去除舊年的污穢,獲得新年的幫助。為了方便參拜者,很多公共交通機構(gòu)這一天也通宵運營。
3、因為年神是和新年第一次的日出一起到來的,所以以前在除夕夜大家都通宵不睡等待新年第一次日出。這就是除夕住在寺廟里過夜的習俗。據(jù)說一不留神睡著了的話皺紋會變多,白頭發(fā)也會增加。無論如何都要必須要去睡覺的話,也不能說「寢る」,要說「稲積む」。這是為了表示睡覺的時候也在為了五谷豐登而繼續(xù)工作的意思。
除夕的禁忌是什么
1、忌倒污水、倒垃圾。據(jù)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2、忌剩下漿糊。臘月里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一定要處理掉,以免來年的日子越過越糊涂。
3、忌穿舊衣。大年30和大年初一,全家都穿上新衣,寓意年頭到年尾都有新衣穿。
4、不能動“魚”。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焙汀澳昴暧杏唷?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此條看地方 有些地方并不忌諱)
5、忌過早睡覺。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笆貧q”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6、零點必須回家。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
上海過年吃啥
1、上海人過年必吃的海產(chǎn)類
尤其是血蚶,老上海人每年都會自制南乳血蚶作為冷盤。另外,鰻魚鲞也是不可少的。雖然如今自己風鰻鲞的人家越來越少,但那咸香的魚肉,蘸著米醋的感覺,讓人想起童年的春節(jié)。蔥油海蜇當然要有蔥油,蔥油是用油和蔥熬出來的,熬蔥油時火不能大,大則蔥焦油黃,熬到蔥干,撩去蔥段,再改用大火燒熱蔥油。另切蔥花撒在蜇頭上,如果蜇頭味淡,可艾薩克少許鹽,然后將蔥油淋上即可。蜇頭還有用老醋浸的,也是名菜,做法相似,只是不用一滴油,全是醋浸而已。另外,若用海蜇皮,也可以切成絲做蔥油海蜇。
2、四喜烤麩是經(jīng)典的上海菜
四喜烤麩、塌菜冬筍(塌菜在上海話中有“脫苦菜”的意思)、蛋餃(金元寶)、八寶飯、湯圓…這些為來年討口彩的菜肴,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必備。所謂的“四喜”傳統(tǒng)就是指香菇、黃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種調(diào)味,不過如今配料也是越來越隨意,也可以加上筍子或者豆芽、茶樹菇之類的,做成“雙喜”“八喜”等等,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素菜。
3、上海的紅燒肉
上海的紅燒肉,上色主要靠醬油,而不是北方的熬糖。但是哪怕是醬油也有放糖熬的步驟,糖的品種和比例是很重要的。紅燒肉要好吃,必須是豬五花,這樣吃起來才有軟硬層次。紅燒肉少不得要配點別的東西,起先是覺得純大塊吃肉太奢侈,或是覺得太單調(diào),后來慢慢地就成了習慣。自己家燒,往往加鹵蛋、圓栗、茨菰、百葉結(jié)等。
上海過年習俗
1、準備年貨。千萬不要以為現(xiàn)在吃的東西多了,天天可以吃到,過年就懈怠年貨了。有些年貨是要跑片城中大小商店去采購的,有些年貨是要自家做了準備的。每家都有每家的做法,做出來的味道各不相同,就算外面食物再多,有時也會份外懷念外婆做的爆魚,奶奶做的蛋餃。
2、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后,不去就寢,圍爐守歲。也是邊說邊笑,邊吃雜食。大家不會覺此夜夜深更長。
3、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以前我小時候,記得每到過年,外婆都要自己磨糯米,拌豬油黑陽沙芯子包湯圓。這些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勞動技能也日益萎縮,特別是超市有了速凍湯圓后,自己動手包湯圓已經(jīng)絕跡。
上海的小吃有哪些
1、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為了使湯團便于存放和攜帶,首創(chuàng)了在煮熟的湯團表面滾白粉的辦法,后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
2、排骨香酥鮮嫩,年糕香糯適口,汁濃色艷。為上海人喜食的小吃品種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jīng)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
3、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sh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shù)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
4、油豆腐線粉湯 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jié)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