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15個禁忌 吃餃子不能說話
冬季養(yǎng)生的15個小常識。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您對養(yǎng)生常識是如何看待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除夕夜的15個禁忌 吃餃子不能說話”,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因此,人們的除夕禁忌,是源于傳統(tǒng)對年的特殊認識。除夕的禁忌極多,也極其重要,集中地體現(xiàn)了人們趨吉避兇、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禁止大小便
很多人都不會在意啥時候上廁所,其實除夕夜是不能大小便的。切記要見到陽光后才能大小便。
2、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曜樱词棺约阂呀?jīng)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3、忌開箱柜
不少地方講究從除夕這天的太陽落山到第二天春節(jié)太陽升起之前,忌開箱柜,以守住財物。
4、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jù)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5、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jù)說,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6、忌剩下漿糊
臘月里貼窗花、對聯(lián)剩下的漿糊不能留,一定要處理掉,以免來年的日子越過越糊涂。
7、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8、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9、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10、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11、燈長開不關(guān)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guān)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guān)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guān),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12、忌曬衣
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據(jù)說鬼神會在除夕夜纏身在晾衣繩上,從而會帶來厄運。
13、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14、不可說不敬之語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
15、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zāi)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小編推薦
冬季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但是,不在冬至,中國人也常常吃餃子,除了它的美味以外,還因為餃子的營養(yǎng)很豐富,雖然在中國吃頓餃子很正常,也很簡單,但是其實,任何飲食吃法上都是有禁忌的,如果不注意就會傷害了自己的健康。
一、餃子就吃羊肉餡的嗎?
餃子餡是多種多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不過在冬至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羊肉餡的。理由是羊肉性溫熱,冬至吃可以起到溫陽作用,幫助機體驅(qū)寒,還有溫養(yǎng)臟腑之作用。的確,在大冬天應(yīng)適當多吃些溫熱性的食物,如大蔥、韭菜、牛羊肉等動物類食物,有助于溫陽保暖,利于養(yǎng)生。不過,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況,則不宜過度食用溫熱食物。要判斷上火與否,一些小癥狀有提示作用,如舌紅、舌苔黃或是黃厚、黃膩、口唇干燥、口瘡、口渴、咽干咽痛、鼻流黃涕、便秘、煩躁易怒等,有這些情況時最好少吃或是不吃羊肉餡餃子,以免火上澆油。當然,是不是上火還是醫(yī)生的診斷最可靠的。
二、吃餃子不凍耳朵嗎?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于東漢醫(yī)圣張仲景,據(jù)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為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御寒的藥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可保護耳朵。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但不會再包藥物餡餃子,即使選用溫熱性食材為餡料,也難以達到防止耳朵受凍的效果。要不凍耳朵,還是給自己戴好圍巾帽子,用衣物給耳朵保暖靠譜一些哦。
三、餃子配酒好嗎?
記住,飲酒請適量,即使配餃子也不例外。過量飲酒不僅會刺激胃腸道產(chǎn)生嘔吐、惡心等癥狀,以及頭痛、無力等身體不適,而且還會對肝臟造成較大損害,這是因為酒精需要經(jīng)肝臟代謝解毒,大量的酒精會給肝臟造成負擔,導致脂肪肝甚至肝硬化、酒精肝、肝癌等嚴重后果。飲酒前最好先吃些東西,不要空腹飲酒;飲酒前半小時喝點酸奶或是牛奶對保護胃粘膜有益處。
四、吃餃子什么時候喝湯?
餃子湯是屬于溶解了淀粉的熱湯,可以促進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幫助消化。不過,飯后喝湯難免會導致過量飲食,因此可改為飯前喝湯,一小碗即可;若吃完餃子感覺很飽了,就不必再喝湯,以免加重胃負擔,導致胃部飽脹、墜脹不適。餃子一定要蘸醋吃嗎
醋是具有良好的養(yǎng)生功效,可幫助降血壓、降脂,吃餃子蘸醋也可起到調(diào)味、解膩的作用,不過患有胃潰瘍或是胃酸過多的人則不適合吃醋,以免使胃酸增多,刺激胃腸粘膜,加重潰瘍。另外,有的朋友吃餃子時習慣蘸醬油或是辣椒油吃,這則是不大健康的,配醬油會讓人攝入額外的鹽,不利于心腦血管健康;而辣椒雖然能刺激發(fā)熱,但是屬于辛辣刺激之物,并不適合寒冷干燥的冬季,也不適合陰虛體質(zhì)的人食用。同理,就生蒜瓣吃餃子雖然過癮,但也屬于辛辣之品,對于有胃病的朋友們來說,還是少吃為妙哦。
五、吃完餃子馬上躺下好嗎?
餃子作為我們的傳統(tǒng)飲食,深受喜愛,如今,肉蛋、蔬菜、海鮮類飲食非常豐富,更是為美味的餃子增添了色彩,正是好吃不過餃子!當然,吃過餃子可別馬上躺下,雖然說舒服不如躺著,但是還要記住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餃子雖好吃,吃飽就躺下睡覺或是窩在沙發(fā)里一動不動,小心長胖哦!
夏季本就炎熱,而最炎熱的當屬三伏天。正如字面意思,三伏天一共有三伏,頭伏、中伏、末伏。其中,頭伏也有入伏一說。那么,根據(jù)習俗,入伏吃餃子還是面條?此外,入伏吃什么養(yǎng)生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入伏吃餃子還是面條
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據(jù)說與節(jié)氣和那時菜農(nóng)生產(chǎn)技藝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落后,也沒有暖棚設(shè)施,沒有更多夏令青菜供應(yīng)百姓,夏至數(shù)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斷檔之時,也因伏天時特炎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都愿在此時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餃子、面條、烙餅的食俗。
餃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最初稱餛飩.據(jù)史載: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一書中就記述一種餛飩食品:今云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魯番一個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發(fā)現(xiàn)了十多個餃子,其形狀跟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到清代時吃餃子稱為煮餑餑,《燕京歲時記》上云:每屆初一,無論貧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謂云煮餑餑。以上可見吃餃子歷史之悠久。
餃子也叫伏(福)貼或貼伏(福)餃子,伏與福諧音,有納福吉祥富貴之意。
二、入伏吃什么養(yǎng)生
1、紅糖姜水
材料:紅糖100克、姜20克。
做法:將姜洗凈,切片狀;煮一鍋開水,放入姜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yǎng)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夏季吃將生發(fā)陽氣,祛濕排毒,化痰止咳。三伏天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yǎng)生的原則。
2、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紅糖。
做法:將三豆洗凈,用冷水泡半個小時;三豆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水,小伙燜煮;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后,豆香溢出,豆質(zhì)變軟后,加入適量的紅糖即可。
營養(yǎng)價值:《綱目拾遺》就曾記載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痘自稀。如遇痘毒,亦用此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三豆湯有解毒敗火、清涼解火之效,是三伏天最佳食譜之一。
3、苦瓜炒蛋
材料:苦瓜一根、雞蛋一顆。
做法:將苦瓜洗凈,切片狀,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蛋花;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油翻炒苦瓜,苦瓜由深綠色變?yōu)闇\綠色、質(zhì)變變軟時,再加入蛋花;再翻炒兩分鐘加入適量的鹽和味精即可。
營養(yǎng)價值:夏季吃苦味食物,有清熱祛暑、緩解疲勞之效,幫助人們健康度過夏季。
4、山藥排骨
材料: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蔥花少許。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凈,排骨開水泡洗后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nèi)燜煮排骨,待水開后,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后,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即可。
營養(yǎng)價值: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yīng)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yǎng)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并帶有補鈣之效。
5、西瓜汁
材料:西瓜一個。
做法:將西瓜取肉去皮,放入攪拌機里,可以根據(jù)自己口味加點蜂蜜或者牛奶,攪拌成汁即可飲用。
營養(yǎng)價值: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nèi)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
教寶寶學說話,培養(yǎng)寶寶的語言天賦是一門學問,“一失足”可能“貽害無窮”。爸爸媽媽教寶寶學說話千萬不要進入以下三個禁區(qū)。
禁區(qū)一: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后
熱心幫忙”型:
犯禁表現(xiàn):“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lǐng)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
犯禁的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破禁辦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fā)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禁區(qū)二:過多使用疊詞
過分遷就型:
犯禁表現(xiàn):“寶寶,吃飯飯了!”、“寶寶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xiàn),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犯禁害處: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fā)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破禁辦法:寶寶語言發(fā)展一般都是經(jīng)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yīng)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fā)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yīng)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并說,“媽媽來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禁區(qū)三:模仿寶寶的可笑發(fā)音造成錯誤暗示
將錯就錯型:
犯禁表現(xiàn):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fā)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于是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處:寶寶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是因為寶寶的發(fā)音器官發(fā)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fā)音器官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fā)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fā)音,那么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fā)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fā)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破禁辦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fā)音,而應(yīng)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fā)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香蕉有水果之冠的美稱,主產(chǎn)于我國南方,香糯可口,既可生食,又可做菜,還可充作糧食。它的營養(yǎng)成分富含鉀、磷,偏偏含脂肪較低,民間由此常用香蕉治療高血壓、冠心病,成人每天吃3-5根很有益處。而存放和食用香蕉也有一些禁忌。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食療功效
香蕉是人們喜歡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郁而稱它為快樂水果.香蕉營養(yǎng)豐富、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糖、鉀、維生素A和維生素C,是很好的營養(yǎng)食品。用于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或熱傷津液,煩渴喜飲;腸燥便秘,大便干結(jié),或痔瘡便血。
禁忌一:未熟透的香蕉易致便秘
大家都知道,香蕉未成熟時,外皮呈青綠色,剝?nèi)ネ馄?,澀得不能下咽。熟透了的香蕉,澀味一掃而凈,軟糯香甜,深受孩子和老年人的喜愛。香蕉是熱帶、亞熱帶的水果,為了便于保存和運輸,采摘香蕉的時候,不能等它熟了,而是在香蕉皮青綠時就得摘下入庫。我們在北方吃到的香蕉都是經(jīng)過催熟后才成熟的。生香蕉的澀味來自于香蕉中含有的大量的鞣酸。當香蕉成熟之后,雖然已嘗不出澀味了,但鞣酸的成分仍然存在。
鞣酸具有非常強的收斂作用,可以將糞便結(jié)成干硬的糞便,從而造成便秘。最典型的是老人、孩子吃過香蕉之后,非但不能幫助通便,反而可發(fā)生明顯的便秘。
禁忌二:過量吃香蕉可引起微量元素比例失調(diào)
香蕉是香糯可口的水果,因而有些人一次大量食用香蕉。殊不知,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鎂、鉀等元素,這些礦物質(zhì)元素雖然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但若在短時間內(nèi)一下子攝入過多,就會引起血液中鎂、鉀含量急劇增加,造成體內(nèi)鉀、鈉、鈣、鎂等元素的比例失調(diào),對健康產(chǎn)生危害。此外,多吃香蕉還會因胃酸分泌大大減少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情緒波動過大。因此,香蕉不宜過量食用。
禁忌三:香蕉忌放于冰箱中冷藏。
大家知道香蕉長到六七成熟便被采摘,因其自身成熟很快,如果成熟時才采摘,味道不好,看上去也不新鮮。那么香蕉摘下來后,被貯存時的溫度要求也較高,一般為11--13攝氏度,而冰箱中存放果蔬一般為4攝氏度左右,最高達8攝氏度。香蕉若置放于此環(huán)境中,易被凍壞,放一天就會變黑,且質(zhì)變軟爛,口感也變壞,甚至出現(xiàn)斑塊或腐爛。
禁忌四:忌空腹食用香蕉量過多。
我們說香蕉可充糧食,但不能空腹大量地吃。因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磷、鎂,對于正常的人,大量攝入鉀和鎂可使體內(nèi)的鈉、鈣失去平衡,對健康不利。所以不可空腹食過多的香蕉。
適用者
減肥者:香蕉的食物纖維含量豐富,而熱量卻很低,實為減肥佳品。
高血壓、心腦血管病患者:香蕉可以預防中風和高血壓,起到降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便秘者:香蕉還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助消化和滋潤的功效。
不適用者
胃酸過多者不宜吃,胃痛、消化不良、腹瀉者也應(yīng)少吃。
搭配禁忌:
香蕉+酸牛奶:同食易產(chǎn)生致癌物。
香蕉+土豆:同食會引起面部生斑。
香蕉+芋頭:同食會引起腹脹,中毒。
香蕉+甘薯:忌同食,
香蕉+土豆:同食易長斑
香蕉+芋頭:同食腹?jié)q
小編導讀
對于很多像小編這樣的吃貨來說,到了冬至節(jié)氣,只會心系餃子。其實,冬至是冬季里很重要的養(yǎng)生節(jié)氣,起居、飲食、鍛煉都有講究哦!做對了,一整個冬天都舒服!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 至 三 侯初候,蚯蚓結(jié)
蚯蚓是大寒之物,寒陰則蜷曲,溫陽則伸展,冬至一陽生,但陰氣亦至盛,土中的蚯蚓們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
鹿屬陽而糜屬陰,糜感陽氣之后,頭上的角開始脫落。
三候,水泉動
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陽氣引發(fā),開始流動。
冬 至 起 居
仲冬腎氣旺,心肺衰,宜助肺安神,調(diào)理脾胃。無乖其時,勿暴溫暖,勿犯東南賊邪之風,令人多汗,腰脊強痛,四肢不通。——《云笈七簽》冬至又名“日南至”,是太陽處于最南邊的日子,次日太陽垂直射向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陽光最斜射,中午日影最長。冬至之后,日躔從南向北。
在十二消息卦中,冬至為復卦,很明顯的“冬至一陽生”。但陽氣順時是慢慢地生的,此時陽氣初動,還是很微弱的,依然以藏為主,《遵生八箋》上說“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fā)蟄藏……當靜養(yǎng)以順陽生”。若冬不藏精,將陽氣潛伏起來,則春升之時,下無根本,必至陽氣輕浮,易患溫病。
冬天宜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比睡眠更高級的方法是靜坐。條件允許的話,冬至當日可用一段時間擯除諸事,閉門守靜,調(diào)和呼吸,收攝心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關(guān)其手機,收其pAD,拔其網(wǎng)線……
冬 至 飲 食
北方冬至吃餃子大家都知道,其實更早一些的北京傳統(tǒng)是吃餛飩,《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當時就有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若論冬至進補第一方,當屬當歸生姜羊肉湯(戳此鏈接可以查看做法哦)。此湯原出《金匱要略》,非常適合血虛、有寒癥的人群。比如貧血、易受風寒感冒者。
作為藥膳,每500g羊肉可配當歸20g、生姜40g。并可適量加些蔥、山藥、小茴香、大棗、枸杞、黨參、陳皮等食材作調(diào)料。冬天手腳冰涼的同學,也可以多吃點。羅大倫先生建議加點熟地以緩其燥性。
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門食之,可免疫氣。——《歲時雜記》赤小豆在古人心中是辟疫辟邪的東西。在至日(冬至及夏至),如果一家人一起吃了赤小豆粥,能夠避免這一年的瘟疫。
大米與赤小豆煮粥的比例為3:1,糖適量。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非我們常說的赤豆(即紅豆,又叫紅飯豆,可作豆沙),赤小豆更細長、色深。
冬 至 導 引▲謝青云先生行功圖,轉(zhuǎn)載自《家庭中醫(yī)藥》雜志
最佳練習時間:
每日夜間11點至凌晨 3點(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練習時間)。
功法:
1. 伸直兩腿而坐,兩手握拳,拄按在兩個膝蓋上,拳心朝向外側(cè),吸氣,兩拳在膝蓋靠上部位,向下、向前方用力。
2. 同時,兩腿伸直,兩腿膝蓋收緊,保持這種張力約四五秒,然后放松呼氣,一共練習15次。
3. 再用叩齒、吐納、咽津液保健法。
功效:
本式主要調(diào)理四肢經(jīng)絡(luò)上的寒濕積滯,脊柱兩側(cè)疼痛,腿腳無力,嗜睡,腳底熱或痛,肚臍、左脅下背部、肩部、大腿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胸中滿悶,腹痛,便秘,腹部腫大,頸部腫大,咳嗽,腰部寒濕導致的發(fā)冷及腫等,另外對肚臍以下的氣上逆行,小腹急性疼痛腹瀉,下肢冰冷及發(fā)腫、凍瘡、痢疾、情緒悲觀、四肢關(guān)節(jié)活動無力等都有調(diào)理效果。此式依然以調(diào)理足少陰腎經(jīng)的相關(guān)病癥,以除經(jīng)絡(luò)臟腑寒濕為主。
冬 至 習 俗
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jié)?!稏|京夢華錄》冬至不僅是節(jié)氣,更是節(jié)日。雖然在今天,冬至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最重視的節(jié)日,但在古代,卻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冬至日,天子要祭天的。
而百姓在冬至日祭祖掃墓,追思先人,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依然廣泛流傳。“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華夏民族承傳了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
冬至節(jié)起,我們就進入了數(shù)九寒天,要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天才能迎來明媚的春天。民間有流傳“九九消寒歌”,形象地記錄了從冬至至來年春分之間的物候變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啪畔?p>除消寒歌外,還有一種“九九消寒圖”。常見有三種形式:文字九九消寒圖、圓圈九九消寒圖、梅花九九消寒圖。文字圖由九個九劃的字組成。每過一天,就畫一劃,即在空心處涂上紅色,等字全為紅色了,就迎來了春天。
圓圈圖由八十一個圓圈組成,天陰則涂上半圈,晴則涂下半圈,風天涂左半圈,雨天涂右半圈,降雪圖中央。
梅花圖最簡單,一天涂一瓣。等素梅變紅梅就出九了。
好 · 書· 推 · 薦
《365天養(yǎng)生趣談》
本音頻包括飲食、藥物、體質(zhì)、經(jīng)絡(luò)、節(jié)氣、心理、起居、房事、假日、運動、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其中不乏雅俗共賞的文人軼事、寓言與民間故事。全書以中醫(yī)藥養(yǎng)生知識為主,輔以適量的現(xiàn)代醫(yī)學保健知識,以通俗的語言、實用的內(nèi)容,增加了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對于中醫(yī)藥文化的普及具有積極意義。
版權(quán)聲明
本文部分內(nèi)容選自微信公眾號“大家健康”,最終解釋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很多父母在育兒方面都會犯錯誤,尤其是新手爸媽更是錯誤頻頻。下面這些帶娃方法都是錯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次當?shù)鶍專y免會犯點小錯誤,就比如有許多本以為是正確的帶娃方法,殊不知竟然是錯的。犯錯吧倒也沒關(guān)系,改過來就好,怕就怕讓寶寶遭罪了,唉。
有些人會聽從老一輩的帶娃經(jīng)驗,但是很多觀點都缺乏科學依據(jù),比如給寶寶剃胎毛,給嬰兒枕枕頭,把屎把尿,早早給寶寶用學步車,早早給寶寶補鈣等,這些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到底科學育兒該怎么做呢?
貼心的我們,現(xiàn)在就把最常見的15個錯誤給媽媽們總結(jié)了一下。只要把下面這些錯誤的帶娃方法避免掉,已是成功的一半!建議家長們都看看,你犯了幾個錯誤呢?
1.長痱子狂用痱子粉
現(xiàn)在天氣漸涼,長痱子的情況應(yīng)該不常出現(xiàn)了??蔀榱送髮殞殨鲆姷南募?,還是想提醒一下媽媽們。
當寶寶長痱子時,正常來說,媽媽們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抹點痱子粉,哪兒有痱子就往哪兒一層層的抹。但其實這是不對的,過量的抹痱子粉很容易會導致寶寶皮膚破皮,而且重要的是痱子粉能用于預防并不用于治療。
正確做法:長痱子了,多給寶寶洗洗身體,讓汗液不要在皮膚上停留太久即可。
2.剛出生不能剪指甲
相信不少媽媽都能留意到,寶寶剛出生時指甲一般都挺長的,但長輩都說小孩子的指甲不能剪,剪了長不大。姑且不說這說法科不科學,如果寶寶指甲過長,ta很容易就把自己的小臉蛋抓傷了。
正確做法:可以參考之前快樂媽咪推送過的文章《如何幫寶寶剪指甲,這里面都幫你總結(jié)了》。
3.常用濕紙巾幫寶寶擦屁屁
因為濕紙巾方便,用完可棄,所以很多媽媽都會選擇用濕紙巾來幫寶寶擦屁屁。但寶寶皮膚很嬌嫩,即使用完濕紙巾清潔后給ta擦上護臀霜也還是很容易紅屁屁的,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破皮,苦了寶寶。
正確做法:寶寶拉便便后,用溫水幫ta洗干凈屁屁,然后要毛巾或紙巾擦干,最后抹上護臀霜或潤膚霜即可。
4.讓寶寶含奶睡覺
許多媽媽都愛讓寶寶一邊吃著母乳一邊哄ta睡,因為這樣省事兒。
的確,省時省力。但等到1歲多需要斷奶時,才是痛苦的開端,因為寶寶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非要吃到奶頭才肯睡,即便ta已經(jīng)不太需要吮吸母乳了也還是想咬著入睡。
正確做法:首先得不要培養(yǎng)寶寶含奶睡覺這習慣。
a.在寶寶晚上要入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先喂好奶,讓ta睡前飽腹這樣ta入睡時對母乳的渴望度就會降低。
b.如果寶寶入睡前實在吵著要吸奶頭,建議媽媽們也不要妥協(xié),用安撫奶嘴來替代,等ta依賴性降低之后,就把安撫奶嘴也撤掉。
5.家有新生兒,小聲說、悄悄走
聽覺的刺激是寶寶感官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充足的自然聲音的刺激是每個寶寶健康發(fā)育必不可少的部分。胎兒在媽媽的子宮里其實是非常吵的,因為羊水一直在那晃呀晃的,就在寶寶的耳朵邊,能不吵嗎?
可寶寶出生后,新爸新媽常常被誤導,總想著能夠竭盡全力為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超級安靜的環(huán)境,導致寶寶要費很大勁才能適應(yīng),好不容易熬了兩三個月寶寶終于適應(yīng)了,不吵不鬧了,可爸爸媽媽又把她從安安靜靜的家里帶到外面去,各種聲響不絕于寶寶耳邊,簡直叫寶寶崩潰!于是,寶寶又得折騰幾個月才能適應(yīng)。
6.勤洗澡損傷皮膚
新生寶寶皮膚柔嫩,防御能力差,新陳代謝旺盛,如不經(jīng)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fā)生皮膚感染,故應(yīng)經(jīng)常洗澡。新生寶寶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氣候干燥,可減少次數(shù),每周l-2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水溫一定要合適,洗澡前不要喝奶,動作輕柔一些,不要超過10分鐘。
7.多抱對孩子不好
其實多抱有利于寶寶大腦發(fā)育、精神發(fā)育以及身體生長,使寶寶體型優(yōu)美,性格溫和,并且這也是寶寶的運動之一。躺著的寶寶只能看到很少的事物,缺乏神經(jīng)發(fā)育必需的各種豐富刺激,缺乏感情交流。建議媽媽們在抱寶寶時采用左手托住嬰兒的背、脖子和頭,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腰部的方式,這樣的抱法會讓寶寶感到舒適。
8.多穿衣服不感冒
寶寶整天處于衣被控制的溫度下,不利于形成耐受力,一旦遇到外界環(huán)境變化就會得病。如果穿蓋太厚,保暖過度,孩子身體處于較高的環(huán)境溫度下,此時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會出現(xiàn)發(fā)熱、脫水癥狀。此外還會影響寶寶血液循環(huán),不利于其健康發(fā)育。應(yīng)通過加強鍛煉來增強孩子的體質(zhì),根據(jù)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適當增減衣服。
正確做法:一歲內(nèi)的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衣服就可以了。
9.寶寶滿月,該剃光頭
滿月剃光頭,是不少地方的習俗,覺得這樣孩子長大后頭發(fā)會粗黑亮麗??墒鞘聦嵅⒎侨绱?,頭發(fā)生長周期一般是2~5年,然后進入休止期,逐漸萎縮、脫落。滿月時剃的頭,即便催生出了更粗的頭發(fā),也會在三五歲時候自然脫落,并不能對成年后的頭發(fā)有影響。而且,嬰兒皮膚薄嫩,對刮剃刺激比較敏感,容易在剃光頭后出現(xiàn)局部發(fā)紅。另外滿月的寶寶也往往難以平靜地配合剃頭,萬一扭動掙扎,還容易傷著孩子。
正確做法:如果不打算給寶寶蓄發(fā),可以給孩子買個兒童專用安全理發(fā)器。
10.寶寶滿月,枕枕頭
滿月的另一個習俗,就是長輩要給娃娃送虎頭枕,寓意保佑孩子吉祥平安。虎頭枕寓意雖好,但缺乏實用性,因為年齡小的寶寶根本不需要枕頭。3個月以下的寶寶,脊柱還沒發(fā)育完善。這時候?qū)殞毑徽撌瞧教蛇€是側(cè)臥,頭部和身體都處于同一水平線,并不需要枕頭,用枕頭反而會不舒服。
正確做法:3個月以下,不需要給寶寶用枕頭,3個月后,買一款合適又安全的枕頭送給寶寶比較好。
11.早早讓寶寶學游泳
很多有條件的家長,都會在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帶去嬰幼兒游泳館,但據(jù)最新的美國兒科學會指南,1歲以下的嬰兒不推薦學習游泳。寶寶無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巧和水中生存技巧。而且不少父母給寶寶戴在脖子上的游泳圈,其實是很危險的,很可能造成寶寶頸椎關(guān)節(jié)的損傷,生殖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
正確做法:做理性的父母,拒絕盲目跟風讓寶寶早早學游泳。
12.把屎把尿,要趁早
在我國,有超過80%的父母在寶寶出生2~3個月就開始把屎把尿。而且,很多家長在把屎把尿的時候還有強迫定時定點傾向,這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心理壓力。有大量的研究指出:排便這件事,應(yīng)該聽從孩子的意愿,建議在孩子1歲半到2歲時間再訓練排便,這個年齡的寶寶身體和心理都準備好了,孩子學得快,家長也省時省力。
正確做法:寶寶1歲半之前,如果條件允許,就用尿布或者紙尿褲,把便也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是一定不能勉強寶寶,如果選擇給孩子把便,注意觀察孩子的排便信號,如身體扭動、哭鬧等。
13.寶寶禿頭,要補鈣
有些孩子生下來沒幾個月,后腦勺一圈頭發(fā)就掉光了,不少家長以為這是缺鈣,需要給寶寶補鈣。實際上,枕禿是孩子換發(fā)導致的生理現(xiàn)象,并不是缺鈣或者其他疾病,一歲以前的孩子,母乳和配方奶基本就能滿足鈣的需求,早產(chǎn)或出生低體重則另當別論,否則,別給寶寶胡亂補鈣。
正確做法:一歲之前,不用額外補鈣。寶寶出生后,注意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就好,因為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
14.用學步車幫孩子學走路
學步車不僅不能包住孩子學走路,反而有巨大的安全隱患,在學步車中,孩子的重量全部集中在臀部,腳步并沒有用力,就像是踮著腳尖走路.這樣不僅學不會走路,還會影響孩子的腿部力量發(fā)育。而且,由于學步車的運動速度比孩子自己爬快的多,即使有家長在場,也可能有危險。
正確做法:幫助孩子學走路,要循序漸進。當ta開始試著站起來,你可以用小板凳或者結(jié)實的箱子來幫助寶寶練習;當ta想要邁步向前時,你可以給寶寶一個帶輪子的箱子扶著走。注意家長要始終在旁邊看護寶寶。
15.給寶寶掏耳朵
不少父母看到寶寶耳朵里有耳屎,就覺得不干凈,總想掏出來。其實,正常的耳屎不但不會影響耳朵健康,還能幫助隔離微生和小蟲子或其他雜物入侵,而且耳屎會自己掉出來,父母無需太擔心。尤其不要用掏耳屎之類的工具給寶寶掏耳朵,如果損傷寶寶的耳道,后果會很嚴重哦。
正確做法:如果耳屎沒讓寶寶不舒服,也沒影響聽力,家長不必給寶寶掏耳朵。但如果寶寶因為耳屎太多覺得不舒服,比如總是拉扯耳朵,請及時交給醫(yī)生處理。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除夕夜的15個禁忌 吃餃子不能說話》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nèi)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冬季養(yǎng)生的15個小常識”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