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補腎湯有哪些 ?
【www.cndadi.net - 夏季養(yǎng)生祛濕湯】
其實身體濕氣過多,對于養(yǎng)生健康都會造成影響,而想要更好的去除身體的濕氣,起到補腎的作用,那么也可以通過一些飲食方法,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去食補腎的營養(yǎng)湯。
1、薏米白胡椒豬肚湯
用一個豬肚,腐竹少許,五十克薏米和三個棗干,還要食鹽、生姜、白胡椒、食用油及料酒等調(diào)料。豬肚切條,薏米和紅棗先泡會。鍋中放水和生姜、豬肚,再加點料酒,大火煮開撈出。豬肚、紅棗、薏米及腐竹再放入鍋中,加入白胡椒粒和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燉六十分鐘左右。
2、 芡實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
十五克的淮山和十克薏米、十克芡實、5-6顆紅棗、一節(jié)蓮藕和一斤排骨。排骨洗凈后放入鍋中,加水和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再加入淮山、芡實及薏米,小火燉六十分鐘,再放入藕、胡蘿卜及紅棗燉半個小時;調(diào)味后即可食用。
3、 三花薏米瘦肉湯
三十克的木棉花和雞蛋花,三十克的槐花和薏米,一百克瘦肉和三十克炒扁豆,十二克陳皮或砂仁。所有材料洗凈后放入煲中,加水大火煲開后用小火煲六十分鐘。木棉花可以解毒祛暑和止血,干木棉煲湯可以祛濕。
4、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六十克的赤小豆和750克冬瓜、兩條生魚和150克豬瘦肉、生姜3片。赤小豆、冬瓜和生魚洗凈,魚用小火煎到微黃。豬瘦肉和生姜放入瓦煲,加水文火煲2個半小時。該湯清淡不膩滯,可以祛濕健脾。赤小豆可以健脾去濕,消腫解毒。
相關閱讀
湯這種東西相信大家都有喝過,平時我們吃飯也是一般都有一道湯,湯具有很好的功效,并且他還可以有其他的作用,不同的湯它的做法也不同,不同的做法功效也不同,可能你以為湯只有那么幾個功效,其實不盡然,我們還可以做出健脾補腎祛濕湯,那么健脾補腎祛濕湯是什么東西呢?
健脾補腎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古今名方》。具有健脾補腎之功效。主治慢性、遷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證屬脾腎兩虛者。癥見午后腹脹,食欲不振,下肢輕度浮腫,腰腿疫痛,足跟痛,體倦無力,大便溏瀉,小便多,舌苔薄白或無苔,或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沉細滑。
健脾補腎湯功能健脾補腎。胃癌患者化療后均有不同程度影響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功能。中醫(yī)有“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的理論。方中用黨參等健脾胃、補骨脂補養(yǎng)肝腎。故本方具有健脾補腎之功效,增強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抗病的能力。根據(jù)臨床和實驗室研究,本方有調(diào)整機體免疫功能和提升白血球的作用,故本方治療化療后的胃癌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
成分: 黨參、川續(xù)斷各15g,白術、茯苓、白芍、當歸、五味子、菟絲子各12g,川厚樸、香附各9g。
主治:慢性、遷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證屬脾腎兩虛者。癥見午后腹脹,食欲不振,下肢輕度浮腫,腰腿疫痛,足跟痛,體倦無力,大便溏瀉,小便多,舌苔薄白或無苔,或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沉細滑。
診斷要點為午后腹脹,食欲不振,下肢輕度浮腫,腰腿疫痛,足跟痛,體倦無力,大便溏瀉,小便多,舌苔薄白或無苔,或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沉細滑。
臨床常用于慢性、遷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證屬脾腎兩虛者。
腹瀉,加蒼術、芡實、訶子肉各9g;腰腿痛,足跟痛,加牛膝、生薏苡仁、仙靈脾各12g;夜尿多,加鹿角霜、女貞子各12g;腹脹甚,加冬瓜皮12g,木香4.5g;肝區(qū)隱痛,加桑寄生15g,木瓜12g。
身體濕氣過重對健康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天氣比較潮濕的時候,往往會引起濕氣過重,對于臟器的危害也不小,常會導致食欲不良,出現(xiàn)失眠感冒等癥狀表現(xiàn),這時候應該多吃一些補腎祛濕的食物,通過飲食方面的調(diào)理,這樣能夠對身體體質逐漸得以改善,避免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薏米:薏米的祛濕效果非常好,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和紅豆一起熬粥,也可以將薏米炒熟泡茶喝,或打成粉,沖泡來飲用,都是不錯的方法。
紅豆:紅豆有利尿解毒、強心健脾的功效,可有效消除水腫,排出毒素,祛除濕氣,因此在夏季可以多喝點紅豆湯,或和薏米一起熬制,還可加些紅棗、百合等,但是注意不要加大米,會影響祛濕效果。
綠豆: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祛暑的良藥,也可以有效去除體內(nèi)的濕邪,可以熬綠豆湯,當做解暑飲品。
冬瓜: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胃降火之功效,常吃可減脂祛濕,可見冬瓜是非常好的食物,可以熬制冬瓜排骨湯、冬瓜老鴨薏米湯,祛除濕氣,也可以清炒冬瓜片。
芹菜:芹菜味甘苦,又纖體瘦身、排毒敗火、祛除濕氣的功效,是富含營養(yǎng)的蔬菜,可以選擇常用的炒制方法,也可以榨汁來喝,尤其在盛夏,飯后來杯芹菜汁是非常好的選擇,但是芹菜是感光食物,盡量在晚上喝,以免曬黑。
辣椒、蔥姜蒜:在祛除濕氣方面,辣椒和蔥姜蒜這些配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辣椒和姜,性微熱,祛濕比較有效,但是在夏季,要注意量,達到平衡,過多則會導致火氣旺盛,不要剛去了濕又來了火。
夏天的時候往往降水比較多,而且天氣還比較炎熱,在這個時候我們身體很容易被濕氣損害,比較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消化不好,脾胃虛弱。并且夏天溫度升高,有一部分人作息的時間也不是特別有規(guī)律,這樣消化就更加不好,而且心情經(jīng)常感覺煩躁,全身沒有力氣。這個時候不妨喝一點祛濕湯來散去多于的濕氣。
絲瓜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解毒、通便、潤肌美容、通經(jīng)絡等功效。同時,絲瓜還含有皂甙類物質,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絲瓜獨有的干擾素誘生劑,可刺激肌體產(chǎn)生干擾素,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具有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的功能。絲瓜與竹蓀二者結合做湯尤其適宜炎熱夏季食用,能起到清熱解暑除濕之功效,不失為酷暑炎夏的一道美味佳肴。一般人群皆可食用,但兩者性味偏涼,脾胃虛寒之人盡量不要吃得太多,而且在烹調(diào)的時候一定要加一些姜末、胡椒粉,起到散寒的作用。
原料:竹蓀2~3個、絲瓜一根、鹽、少許胡椒粉。做法:提前將2~3個竹蓀泡到水里,待竹蓀變軟即可;取一根絲瓜削皮切成片備用。鍋里放入適量的水,待水燒開后先后放入竹蓀、絲瓜片,約3分鐘后,再放入鹽、少許胡椒粉。因為竹蓀味道比較鮮美,可以不放雞精。一道簡單清淡的竹蓀絲瓜湯就做好了。
除了上面介紹的夏天可以喝的祛濕湯之外,木棉花燉瘦肉也是不錯的選擇,這種食物性質微涼,吃這種食物能夠清熱利濕,并且還能夠止血解毒,有很好的消炎以及抗菌的作用,并且里面含有豐富的鈣鎂鉀等微量元素,除了可以祛濕之外,還可以補充營養(yǎng)。
? 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群體,不僅僅是兒童老人,他們是一些相對體質比較虛弱的群體,而孕婦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在懷孕的過程當中,有一些食物是能吃的,有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在季節(jié)交替的過程當中,濕氣比較嚴重,孕婦祛濕湯有哪些呢?
1、冬瓜茨仁糖水用鮮老冬瓜(連皮)一斤,生茨仁三兩,黃糖適量。先將老冬瓜洗凈切大件,加上洗凈的生茨仁放進瓦煲內(nèi)煲一小時,然后加黃糖,待飲用。湯中老冬瓜甘清微寒,功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生茨仁,但淡利濕,黃糖清熱生津。合而用之則可解暑清熱,去暑濕。
2、荷葉冬瓜煲老鴨湯用鮮荷葉一塊,鮮老冬瓜一斤至斤半,老鴨公肉半斤。將上三樣食品洗凈,同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適量煲湯,食鹽調(diào)味,飲湯食冬瓜鴨肉。湯中鮮荷葉清暑利濕,冬瓜清熱解暑,老雄鴨能滋陰養(yǎng)血,益胃生津。三者合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濕又能益胃生津。
3、石膏豆腐菜干湯同生石膏二,鮮豆腐半斤,白菜干三兩。先將石膏稍為打碎,然后用水洗凈白菜干并作短時間浸泡。將三樣食物共同放過瓦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煲湯。煲至豆腐塊出現(xiàn)峰巢樣小洞即可。加食鹽少許調(diào)味飲湯。
4、苦瓜豬瘦肉湯用鮮苦瓜半斤,切塊,去核洗凈。豬瘦肉三兩至五兩,切小塊。將上二種食品,共放瓦煲內(nèi),加適量清水煲湯。湯中苦瓜,苦寒,能清熱瀉火解毒,豬瘦肉能滋陰潤燥。合用功補兼施,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潤膚潤燥。
5、塘葛菜煲生魚湯用新鮮塘葛菜三兩,鮮生魚半斤。先將生魚剖肚去內(nèi)臟,去鱗洗凈。將鮮塘葛菜洗凈。將二種食品共放瓦煲內(nèi),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煲湯;煲二小時后,加小量食油和鹽調(diào),飲用。湯中鮮塘葛菜能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中醫(yī)認為生魚能補脾益胃,利水清腫。二者合用,既能清涼又能滋養(yǎng),實為暑天的一道靚湯。
? ?我們都知道孕婦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會直接影響肚子中的胎兒的發(fā)育狀況,所以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是很有必要的,以上五種祛濕湯,制作起來也比較的簡單,比較可靠,雖然在,懷孕的過程當中,有些食物是不能使用的,但是以上的食物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對孕婦沒有任何的副作用。
夏季很多老年人會有疲憊不堪的癥狀,其實這是脾胃虛困身體浮腫的現(xiàn)象。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款養(yǎng)胃健脾祛濕湯——黑豆薏米百合湯,里面的主料是黑豆、?薏苡、百合、黑米、黑芝麻、花生,他的主要功效就是活血利水消腫祛濕和養(yǎng)胃健脾。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制作。
食材主料:黑豆50g薏苡仁100g花生50g黑米100g大米80g干百合20g黑芝麻20g 輔料冰糖適量?
? ? ? 步驟:
1.花生洗凈,泡2小時以上備用。 2.薏苡仁洗凈,泡2小時以上備用。
3.黑豆剝開外皮,綠芯的豆仁為精品。買時要注意了。
4.干百合洗凈,泡2小時以上備用。
5.黑米洗凈,泡2小時以上備用。 6.大米洗凈,備用。 7.黑芝麻洗凈,備用。
8.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放入花生、黑豆,大火煮開。 9.放入薏米仁 10.放入黑米
11.再放入大米,煮約20分鐘。 12.放入泡好的百合。
13.放入黑芝麻和適量冰糖。煮開鍋轉小火煮約10分鐘即可。 14.OK。一碗滋補的補腎烏發(fā)湯就完成咯。
小貼士
1.黑豆與黑蕓豆的鑒別:買時要注意,黑蕓豆咬開,豆仁是白色的。黑豆咬開,豆仁是綠色的。
2.百合是個很好的滋補湯料,一年四季都適合煲湯粥,但不是百合產(chǎn)出季節(jié)時,干百合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用的是甘肅的無硫百合干。
3.以前做粥,總有一兩樣食材準備不齊全,還要跑去超市,價格也好貴的。現(xiàn)在直接到淘寶
粥料堂專營店,一站購齊了,東西很齊全而且是正品,價格還便宜。
4.煲湯粥,砂鍋是首選哦。
小編還要告訴大家黑豆中微量元素含量很高,能軟化血管,滋潤皮膚,延緩衰老。黑豆中粗纖維含量高達4%,常食黑豆,可以提供食物中粗纖維,促進消化,防止便秘發(fā)生。總之在夏季經(jīng)常喝這款黑豆薏米百合湯不失為養(yǎng)胃健脾祛濕的好選擇。
春天濕氣很重的,身體開始過敏出現(xiàn)各種皮膚病,嚴重的會引發(fā)腸胃疾病,濕氣重需要多調(diào)理,春天該多喝祛濕湯,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道健脾祛濕湯的做法,不光用了家里常見的食材,各種蔬菜和米搭配在一起,還要加上補血補氣的中成藥,多種食材的結合,不光能讓人吃飽,還可以還我們健康的身體。
春天就該多喝這7款祛濕湯
1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粳米,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后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diào)味飲用。
有清熱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2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土茯苓,溪黃草,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后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3和中化濕湯(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100克,炒扁豆,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4清熱去濕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粉葛,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nèi),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5鵪鶉去濕湯(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6橫月利去濕湯(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夏枯草、棉茵陳各,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7草龜去濕湯(3~5人分量)
材料:草龜,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nèi)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nèi)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補腎去濕健脾湯有哪一些,如何自己動手去制作完成,相信很多人不太了解吧,事實上想要達到這樣的補腎祛濕效果,可以嘗試下面所介紹的淮山扁豆煲雞腳,或者是白術陳皮豬肚湯。
一、豬橫脷煲夏枯草
功效:清熱祛濕,除肝熱
材料:豬橫利500克,夏枯草、綿茵陳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
1、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
2、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滾后轉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味即可。
適應癥:豬橫利性平味澀,補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功效;綿茵陳則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故該湯可以清熱去濕,去肝熱,尤其適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二、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nèi),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后文火煮2小時。煮好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
適應癥: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癥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建議不要用冰凍雞腳,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三、 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
1、先將豬肚洗凈飛水。
2、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nèi),加水約2500ml,煲滾后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nèi),再煲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適應癥: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于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
健脾補腎祛濕,可以通過一些中草藥方式幫助調(diào)理,因為通過這些中草藥調(diào)理可以幫助避免更多的副作用影響,而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介紹一下,健脾補腎又祛濕的中草藥配方。
一、材料
茵陳20g;蒺藜15g;防風 15g;柴胡10g;甘草5g;黃芪10g;白術15g;黨參15g;薄荷10g;薏仁15g;茯苓15g;益母草15g;豬苓10g
材料:薏米仁、赤小豆、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芡實
做法:成品,袋泡茶,沖泡即飲,非常方便。薏米仁、赤小豆皆為祛濕佳品,加上馬齒莧、淡竹葉等清熱排毒之中藥材。祛濕效果更佳。
二、薏米冬瓜湯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準備: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時。冬瓜去皮,切厚片備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后停火,燜30~50分鐘,然后開小火,煮熟至開花。然后放入冬瓜,轉大火燒開轉中火煮2分鐘即可。如果你感覺味道太淡,可以加點鹽、蔥花等調(diào)一下味道。
三、白鯽魚煲湯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后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中醫(y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四、田艾煲鯽魚
材料作用
田艾30克,鯽魚250克,生姜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
五、淮山薏米蓮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凈后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調(diào)勻即成。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
山藥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也是大家都喜歡吃的食物,它的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價格比較便宜,經(jīng)常吃山藥的話可以有潤腸通便,健脾養(yǎng)胃的作用,可以煲湯煮粥等等,來看看山藥薏米枸杞湯的做法,可以補氣養(yǎng)血。
山藥薏米枸杞湯
山藥薏米枸杞湯所需材料
主要食材薏米、山藥、枸杞、生姜、冰糖
山藥薏米枸杞湯的做法
1、山藥削去外皮,洗凈,切成塊;薏米入清水泡發(fā),洗凈;枸杞子洗凈備用。
2、鍋中加水適量,將以上備好的材料放入鍋中,加入生姜,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煲約1.5小時。
3、再加入冰糖調(diào)味即可。
山藥薏米枸杞湯的功效與作用
薏米是常見的養(yǎng)生食材,是美容養(yǎng)顏佳品;枸杞具有滋腎補血、明目養(yǎng)肝的功效;山藥的補脾養(yǎng)胃效果非常好,將枸杞、薏米和山藥一起熬煮成粥,既營養(yǎng)又具有保健功能。山藥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滋陰補陽、壯腎排毒和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薏米具有排毒、降脂、利尿排便、消水腫、美容護膚、祛濕健脾和防癌抗癌的功效。這樣的一道湯品可以有健脾養(yǎng)胃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利尿消腫的哦,對于滋補腎氣補血養(yǎng)顏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大家可以經(jīng)常食用。
山藥薏米枸杞湯的具體的做法的,大家都學會了嗎,方法簡單,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搭配了很多不同的食材一起食用,可以促進消化和吸收,祛濕健脾預防癌癥補腎養(yǎng)血,促進腸道蠕動,保健作用強。
補腎和祛濕都是很重要的,腎是人體內(nèi)很重要的器官,如果腎不好就需要吃一些食物來進行補腎。那么,請問大家有聽說過補腎去濕健脾湯嗎?今天就來談談補腎去濕健脾湯有哪些吧。下面推薦一些補腎祛濕的食譜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補腎去濕健脾湯有哪些
補腎湯食譜
1、甲魚補腎湯
材料:甲魚1只(300克以上者)、枸杞子10克、熟地黃15克。
做法:將甲魚宰殺后,去頭、爪、內(nèi)臟、甲殼,然后將他們清洗干凈,再將他們切成小方塊后放入鋁鍋內(nèi);幾分鐘后再放入清洗干凈的的枸杞子和熟地,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水,接著用大火將水燒開,后將大火改用文火燉熬至鱉肉熟透即成。可常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方中鱉肉能滋陰涼血;枸杞護肝補腎、益精明目;熟地滋陰補血。
2、丹參紅花燉烏雞補腎湯
材料:烏骨雞800克、丹參10克、紅花6克、川貝母15克、味精3克、姜5克、大蔥6克、鹽5克、胡椒粉2克、料酒10克。
做法:將烏雞宰殺后再將它的毛去掉;然后將丹參用水潤透后再切成薄片;川貝母去雜質后再將它切成大顆粒;姜拍松,然后將蔥切成段;先將烏雞、川貝母、紅花、丹參、姜、蔥和紹酒一同置于燉鍋內(nèi),再加入2800毫升清水;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再換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味精、胡椒粉攪勻即成。
功效:烏雞的營養(yǎng)價值是非常的高的,烏雞是女人養(yǎng)生滋陰補腎的首選美味食物。烏骨雞做菜或者是煲湯,都對女性健康非常有好處,不但可以滋陰養(yǎng)顏,還可以氣血雙補。
3、海參燉瘦豬肉湯
材料:豬瘦肉250克,水發(fā)海參250克,大棗5枚,調(diào)料適量。
做法:可先將海參洗凈然后切成絲。豬瘦肉洗凈然后切絲。將大棗清洗干凈。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nèi),加開水適量蓋好。
功效:補腎益精、滋潤腸燥。海參既能補腎陽,又能滋腎陰,具有陰陽雙補、大補元氣的功效。大棗則是補血健脾的良藥。
祛濕湯食譜
1、祛濕湯
材料:云苓,赤小豆,扁豆,薏米,瘦肉,鹽適量。
做法:云苓、赤小豆、扁豆、薏米洗凈;瘦肉洗凈后切塊將云苓、赤小豆、扁豆、薏米、瘦肉放入電砂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煲1.5小時。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
2、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冬瓜、豬排骨、薏米(用小點點就行,不要太多哦)、鹽、姜、蔥。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祛濕補腎湯有哪些 ?》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xiajiyangshengqushitang/">夏季養(yǎng)生祛濕湯”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