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解毒湯有哪些
女性祛濕養(yǎng)生湯。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相信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祛濕解毒湯有哪些,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每一個人的體質(zhì)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由于體內(nèi)濕氣較重,就特別容易出現(xiàn)便秘以及濕疹和皮炎等疾病,這樣對健康的影響是特別大的,一般都是由于體內(nèi)的濕氣比較大所引起的,如果平時我們調(diào)整好飲食多喝一些去濕解毒的湯類也能讓身體得到很好的調(diào)整,下面一起了解下祛濕解毒湯有哪些
祛濕解毒湯有哪些
? ?1、薺菜茅根脊骨湯
材料:薺菜(鮮品)60克,白茅根(鮮品)30克,豬脊骨400克,生姜3片。
? ?做法:將薺菜、白茅根洗凈,切段。豬脊骨洗凈,與薺菜、白茅根、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diào)入精鹽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消暑,適合夏季養(yǎng)生保健食用。
2、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凈、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凈剖開,去臟雜,可不剝?nèi)唭?nèi)金,洗凈;臘鴨胗溫水浸泡,洗凈;豬月展肉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diào)入鹽便可。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濕、消食開胃之效。
3、生熟薏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生、熟(即炒)薏米各15克,白果8個,腐竹皮1張,豬肚500克,生姜3片。
做法:生、熟薏米,白果洗凈;腐竹皮浸開;豬肚洗凈、翻轉(zhuǎn),用鹽或生粉搓洗數(shù)遍,再沖凈;適量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zhuǎn)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diào)味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清熱利濕、醒胃。
4、黃芪補氣健脾湯
材料:黃芪25克,黨參20克,薏米仁20克,烏雞500克,豬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烏雞、豬瘦肉焯水后備用,其他材料分別洗凈;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放鹽即可。
功效:黃芪其性溫味甘,能益氣固表;黨參能養(yǎng)血生津,主治脾肺虛弱;而薏米仁性涼味甘,能健脾、清熱祛濕。此湯能補中氣而又理脾胃,適合春夏之際,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食。
上面就是對祛濕解毒湯有哪些的介紹,通過了解以后我們知道很多食物都能夠起到去除體內(nèi)濕氣的作用,比如常見的薏米紅豆粥等,另外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也要多喝一些白開水,并且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現(xiàn)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濕氣比較重的現(xiàn)象,濕氣重精神會比較疲乏,身體不硬朗,還容易得病,那么吃哪些食物可以幫助去濕氣呢?
1、陳皮白術(shù)豬肚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新會陳皮6克,白術(shù)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陳皮、白術(shù)、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nèi),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促進食欲作用。對于腹脹、祛濕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2、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nèi),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diào)味。
小貼士: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3、淮山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shù)10克,豬排骨200克。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茨實、北芪、白術(shù)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4、桑枝鮮雞湯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雞1只、生姜3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桑枝洗凈稍浸泡;光雞洗凈去內(nèi)臟及尾部。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
功效:氣味略帶中藥材的清香而鮮美清潤,具益精髓、祛風濕、利關(guān)節(jié)之功效。
? ?大家很多人都有身體非常不舒服的時候,這一般都是因為不注意一些生活的習慣造成的。隨著現(xiàn)在人們健康觀念的進步,大家也對于日常的保健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有了更多的興趣。許多人現(xiàn)在知道喝湯是養(yǎng)生的辦法,那么,去濕解毒湯有哪些呢?關(guān)于大家關(guān)注的這個問題,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 ?冬瓜水鴨湯
? ?老冬瓜1塊(約800克),水鴨1只,扁豆、干蓮蓬、燈心草各適量。做法:冬瓜連皮切塊,其他材料洗凈。上述材料放到鍋里加水,大火燒開后收小火,煲兩小時,加鹽即成。注意:煲的時候冬瓜不要去皮,吃的時候建議不要吃;扁豆、干蓮蓬、燈心草、水鴨的骨頭,都不建議吃。
? ?荸薺水鴨湯
? ?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做法:將鴨宰殺去毛及內(nèi)臟;馬蹄去皮,一切成兩半;蔥切段,姜切片。把鴨放入鍋內(nèi),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改文火燉熬至鴨熟即成。此湯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夏季濕氣比較重,一不小心濕氣就會侵入到身體里,人的體內(nèi)新陳代謝會加速,水分和營養(yǎng)流失比平時更快,但另一方面高溫陰雨天氣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身體疲勞之感,那么在生活中清熱祛濕的湯有哪些呢?
一、霸王花煲豬展湯
材料:霸王花2兩,豬展肉12兩,蜜棗4個,鹽少許,清水10碗。
制法:
1、豬展肉原塊洗凈,霸王花浸軟洗凈,蜜棗去核。
2、把蜜棗和霸王花同放企身瓦煲內(nèi),加清水,旺火燒滾,下豬展肉滾約二十分鐘,改中火煲約半小時,以文火煲至湯水余下四至五碗左右,以鹽調(diào)味。
功效:清熱除痰、止咳。
二、西洋菜羅漢果豬蹄湯
材料:豬蹄肉500克,羅漢果半個,西洋菜700克,南杏仁60克。
做法:
1、豬蹄肉洗凈,干水,羅漢果洗凈,西洋菜洗凈,摘短度,南杏仁用開水煲,去衣。
2、把羅漢果、南杏仁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放入豬蹄肉、西洋菜,再煮沸后,文火煲2——3小時,調(diào)味供用。
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肺熱之燥咳,咽干口燥,或咽喉干痛,咳聲嘶啞,或燥熱便秘等。亦可用于支氣管炎屬肺燥有熱者。
三、蘿卜蓮子豬舌湯
材料:蘿卜750克、蓮子50克、芡實25克、蜜棗3枚、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做法:
1、蘿卜連皮洗凈,斜向切成中塊;蓮子、芡實、蜜棗去核洗凈,用清水稍浸泡;
2、豬舌反復刮洗干凈,切成大塊,連同豬骨用開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豬骨飛水后則用刀背敲裂;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nèi)煲2個半小時,放適量食鹽和少量油調(diào)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蘿卜性涼味辛甘,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蓮子性平味澀,能健脾胃、養(yǎng)心神;芡實性平味甘淡,能補脾止瀉;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作用;豬舌能補益氣血、滋補強壯;豬骨補血生髓、強筋壯骨。合而四、花生雞腳湯
原料:雞腳10只(約200克),花生50克,黃酒5克,姜片、精鹽各3克,味精1克,雞油10克。
做法:
1、將雞腳剪去爪尖,洗凈;花生米放入溫水中浸半小時,換清水洗凈。
2、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雞腳、花生米、黃酒、姜片,鍋加蓋,煮2小時,加精鹽、味精調(diào)好口味,再用文火燜煮片刻,淋上雞油即可。
特 點:
此湯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
五、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nèi)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yǎng),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夏秋交替,濕熱毒氣容易橫行,小編為您細心收集了一些清熱解毒祛濕的湯品,讓您在這個秋日里保證營養(yǎng)保證健康!
貓爪草功效
貓爪草為毛莨科植物小毛莨的塊根,因其塊根肉質(zhì),數(shù)個簇生,近紡錘形,外皮黃褐色,形似貓爪而得名。該屬植物多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球約有400多種,廣布于寒溫地帶,我國有78種,9變種,主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地,一般有小毒,具有解毒散結(jié)之功效。除小毛茛以塊根入藥外,大多數(shù)以全草入藥,一般用作引赤發(fā)泡、敷穴位,可治療多種疾病,也能殺蟲?,F(xiàn)代藥理和臨床研究表明貓爪草及其制劑對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和多種癌癥及淋巴瘤有療效。
清熱祛濕解毒湯有哪些?
1、雞骨草豬橫脷湯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脷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zhì)。把豬橫脷清洗干凈,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nèi),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此湯清甘甜,沒有一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tǒng)的清熱去濕湯水。具有清肝火、健腸胃的功效。
2、地膽頭云苓燉豬脊骨湯
材料:地膽頭15克,云苓20克,蜜棗4個,豬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藥材用煲湯袋裝盛好;蜜棗去核;豬脊骨用刀背敲裂,切段。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南方常有的清熱祛濕的地膽頭,配以健脾寧心的云苓煲豬脊骨,此湯清熱、祛濕、除煩,而且加入清潤的蜜棗,因而又是可口的男女老少皆宜的祛濕湯飲。
3、薺菜二豆鯽魚湯
材料:薺菜100克,黑豆30克,赤小豆30克,白鯽魚1條(約400克),生姜3片做法:白鯽魚去鱗、內(nèi)臟,洗凈,在油鍋中略煎至7分熟,將鯽魚放入砂鍋,加入洗凈的薺菜、黑豆、赤小豆、生姜以及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diào)入適量精鹽。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解毒,尤其適合水腫伴有尿少、尿赤,或煮伴有口渴、發(fā)熱等不適的人群食用。也適合痰濕體質(zhì)的人群食用。
4、雙豆土茯苓豬瘦肉湯
材料:祛濕豆40克、赤小豆25克、土茯苓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豬瘦肉切塊,其余均浸泡。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此量為3~4人用。
功效:雙豆即祛濕豆和赤小豆,均有健脾祛濕的功效,祛濕豆還兼有補腎作用。土茯苓能清熱利濕、解毒利尿,對各類皮膚病尤以奏效。因而此湯清潤可口,能清熱、祛濕、解毒。同時亦為春季家庭的祛濕湯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在每一個季節(jié),都會有一些時令的美食。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多吃一些時令美食,不僅以給身體補充一定的營養(yǎng),同時還會發(fā)揮出防治疾病的作用。就拿秋天來說,很多人認為這個季節(jié)進補是比較不錯的,那么問題來了,秋季能夠發(fā)揮出清熱祛濕的湯,具體都有哪些種類呢?
1、赤小豆苡仁冬瓜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30克、苡仁20克、冬瓜600克、蜜棗3個、生魚1條、豬瘦肉150克、生姜4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冬瓜切塊,赤小豆、苡仁浸泡;蜜棗去核;生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將各湯料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為文火煲約一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消暑利尿又不寒冷;滋陰潤燥補益又不燥熱,為盛夏秋暑時家庭養(yǎng)生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2、薏米百合鵪鶉湯
材料:薏米1兩、鮮百合兩包、鵪鶉6只、瘦肉250克、姜。
做法:薏米百合清水洗干凈,鵪鶉去皮洗凈,瘦肉洗凈切塊,煲里放上適量的清水,將材料倒入,開始用大火,水燒開后,轉(zhuǎn)慢火煲大約兩小時即可。
功效:薏米百合鵪鶉湯,有祛濕之功效,滋陰健肺,止咳補氣,適宜久咳虛喘者食用。
3、桑葉茅根健胃湯
材料:桑葉15克、茅根15克、黃豆100克、豬瘦肉500克、生姜片、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桑葉、茅根洗凈。黃豆浸泡片刻,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鍋內(nèi)燒水,水開后放入豬瘦肉,焯去血水。各種藥材及生姜片、黃豆一起放入湯煲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煲約2.5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桑葉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除頭痛、止風、止瀉。茅根消暑解渴。黃豆能健脾寬中。此湯能清熱祛濕、健脾益胃。
健脾祛濕方劑有哪些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xiàn)為大便稀溏,腹?jié)M腹?jié)q,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下面推薦幾款健脾祛濕方劑,供大家參考。
1、三仁湯
組成:杏仁15g,滑石18g,通草6g,白蔻6g,竹葉6g,厚樸6g,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邪在氣分。
2、胃苓湯
組成:五苓散3g、平胃散3g。
功用:祛濕和胃。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
3、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12g、黃芪15g、甘草6g、白術(shù)9g。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主治衛(wèi)表不固,風水或風濕。
4、苓桂術(shù)甘湯
組成:茯苓12g、桂枝9g、白術(shù)6g、甘草6g。
功用:溫化痰飲,健脾利濕。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病。
5、實脾湯
組成:厚樸、白術(shù)、木瓜、木香、草果仁、腹皮、附子、茯苓、干姜各6g,甘草3g。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主治陽虛水腫。
6、連樸飲
組成:厚樸6g,黃連3g,菖蒲3g,半夏3g,香豉9g,枝子9g,蘆根60g。
功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主治濕熱溫伏。
7、五苓散
組成:豬苓9g,澤瀉15g,白術(shù)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主治外有表證,內(nèi)停水濕。
8、五皮散
組成:姜皮、桑皮、橘皮、腹皮、苓皮、各等份。
功用:利濕消腫,理氣健脾。主治脾虛濕甚,皮水。
健脾祛濕的食物
健脾祛濕的方法很多,除了使用中醫(yī)方劑調(diào)理外,食療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健脾祛濕的食物,下面一起來看看。
1、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促進消化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茯苓、豬骨頭或鯉魚煲湯喝以祛濕。
2、薏米: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毒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薏米做成粥、飯等食用,特別適合老弱病患者。
3、冬瓜:具有利水、利濕、解暑、減肥的功效。除了祛濕,想減肥的朋友該注意了,冬瓜還可以減肥,應該多吃。另外,冬瓜偏涼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經(jīng)。
4、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的功效,我們可以用紅豆煮粥喝,但是,尿多之人不宜食用,主要是由于紅豆具有利水的功能。
5、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6、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體內(nèi)濕氣重的癥狀
如果體內(nèi)濕氣過重,那么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如何及時看出自己是否有濕氣。體內(nèi)濕氣重的癥狀,一起來看看。
1、工作時,疲乏懶動,頭昏困倦。
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guān)節(jié)發(fā)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2、大便稀爛不成形。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3、體重明顯增,渾身酸痛。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nèi)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xiàn)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xiàn)下肢水腫等問題。
4、食欲不佳。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里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惡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5、早晨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fā)現(xiàn)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總之,要盡早查明自己體內(nèi)濕氣重不重,避免引發(fā)疾病困擾,促進身體健康。
冬天的天氣比較寒冷,空氣的濕度也是比較大的,對于免疫力差的人是很容易受到濕氣的侵襲,這些濕氣在進入體內(nèi)以后,對于人體的健康造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所以在冬天的時候也可以喝一些去濕茶,具有健脾養(yǎng)胃去濕等功效,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達到清熱解毒去濕的功效。
陳皮茯苓茶
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凈,茯苓、陳皮洗凈,浸透,放人水鍋中,加水煎煮20分鐘,可當茶飲用。
作用: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陳皮通氣健脾、燥濕化痰、溫胃散寒;此茶健脾利濕,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山楂薏米茶
山楂60克,薏米90克,陳皮2塊。材料洗干凈,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再入鍋加水煮2小時,熄火前加少許冰糖調(diào)味。
作用: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薏米健脾利水,清熱排膿;此茶可以促進體內(nèi)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清熱去濕,消水腫的作用。
冬天祛濕的方法
人體內(nèi)產(chǎn)生濕氣,除了與代謝有關(guān)之外,與外界的環(huán)境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陰雨天氣要關(guān)窗關(guān)門,防止外界濕氣進入到屋子里,天氣好轉(zhuǎn),要及時開門窗通風,可以帶走屋里的濕氣,回潮的天氣可以用些干燥劑,空調(diào)、抽濕機等,祛除室內(nèi)的濕氣。
別穿沒有干透的衣服,冬天的衣服難干透,可以用烘烤機來烘干再穿;不要蓋潮濕的被子,可以在晚上睡覺前,開電熱毯暖暖被褥;洗頭洗澡后,要及時擦干身體的水分;不小心淋雨后,最好能馬上喝碗姜茶,換上干凈的衣褲,以免濕氣內(n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