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包的做法和配方
夏季養(yǎng)生茶的配方和做法。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進行飲食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爐包的做法和配方”,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爐包是一道面食,屬于面包類,是特色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在我國清代年間就有了,制作方法一直流傳至今。爐包在我國許多地域都有制作,在我國魯南地區(qū)也被稱作為水煎包,各地制作的方法多種多樣,口味也是各有特色,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山東的高密大爐包。爐包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不過這種爐包要如何制作呢?接下來就教大家制作的方法吧。
制作材料:
精粉500克,豬肉250克,大蔥125克,酵面200克,醬油50克,香油50克,食油100克,白菜700克,精鹽、堿面、調(diào)料面、姜末、清水適量。
爐包的做法:
1.豬肉切成肉丁。蔥姜切末。蔥姜末放在肉丁里。拌勻。
2.白菜半棵。白菜燦爛也是切的丁,也可以剁一下,但不要太碎。
3.韭菜洗凈備用。將韭菜切成末。與白菜和肉丁混合。
4.調(diào)入鹽、醬油拌勻,味上一個小時。調(diào)餡前將面和好,放在溫暖處發(fā)酵。燦爛這個忘記蓋保鮮膜了,面開的有些裂。
5.爐包的劑子比餃子的大些,比蒸包小些,隨你自個哈~放入餡料后,將面皮向內(nèi)側(cè)堆起后,捏緊就好,反面向下放好。注意不要讓餡料內(nèi)的水份流出哦~。
6.平底鍋內(nèi)入油。燦爛這鍋是用朋友的,用了好多年了都。燦爛一直想敗一款平底鍋,大伙可以給些建議哈~。www.cndadi.net
7.油熱后,小心將爐包一一放入。.取一碗水,入少量淀粉,和開。將水倒入鍋內(nèi),蓋好蓋子。
8.大約七八分鐘后,關(guān)火。鍋內(nèi)有水分,要注意如果聽到滋滋的聲音,表示水份基本干了,開鍋看下,爐包底部上色如何。出鍋。淀粉放的有些少,所以沒有預(yù)期的上色效果好
高密大爐包:
1. 將酵母粉用溫水化開,加入面粉中,將面和好,放在溫暖地方發(fā)面。像發(fā)饅頭面一樣。
2. 準(zhǔn)備肉餡。豬肉和菜的比例接近于1:1。因為家里比較喜歡吃肉。豬肉有一點肥肉更好。豬肉剁末,白菜剁碎加少許鹽脫水。然后攪拌均勻。記得在剁肉過程中可以剁入蔥末,姜末。
3. 餡料材料混合好,加入生抽 老抽 香油 鹽 可以加少許五香粉 根據(jù)個人口味而定。攪拌均勻
4. 面發(fā)至2倍大時,切小塊,搟劑子。 包小包子一般,封口鎖緊。 朝下放。
5. 平底鍋加熱,倒入油,小包封口朝下擺好。油煎一段時間加入一碗水,蓋鍋蓋。大火,等水接近干時小火。一共約15分鐘。當(dāng)水干后關(guān)火。靜放2分鐘再開蓋。裝盤時底朝上,包面朝下。
高密爐包的做法二:
1.酵母用溫水泡開,和面。柔順,蓋上保鮮膜醒發(fā)。
2.豬肉剁成絨,放生抽老抽香油玉米油(或者橄欖油或者其他花生油都可以)五香粉蔥姜碎末適量,加上剁好的白菜,攪拌成餡。不用太碎,最好是肉餡和菜餡是切成小小碎塊
3.等面發(fā)好后,揉成長條,切除小劑子,檊成薄片。把餡放進去,包好口,然后翻過來放。
4.平底鍋加熱放油,最小火放入做好的包,一個挨著一個。蓋上蓋子,等幾分鐘,然后擰大火,鍋中倒入一大杯熱水,量差不多到了包子的半腰。
5.大火5分左右時間,聽到鍋里滋拉響就是水差不多干了,改小火,過2、3分鐘就可以關(guān)火??梢越义伾w看看是否熟了。
小貼士:
1.做爐包最關(guān)鍵的是鍋里放的時候鍋是溫?zé)岬?,放進去后還有一個發(fā)酵的時間和結(jié)嘎扎的時間,既不能糊還要有一層誘人的噶扎。
2.鍋里一定放熱水,一次要量足,這時候是大火,做到水沒有了,包子也熟了。做好做不好這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
3.最后可以刷上一層油,包子很好看??梢杂玫矸酃窜托纬梢粚哟啻嘞阆愫每吹母猎?。
ys630.COm精選閱讀
爐果東北地區(qū)的一種面食甜點。主要是由植物油,白糖,以及面粉做成的。爐果在東北地區(qū)是很受歡迎的。很多人會把如果作為早餐,搭配著雞蛋湯或者是粥一起。爐果在經(jīng)過油炸后會變得金黃,脆嫩。吃起來十分美味。那么爐果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點心:傳統(tǒng)風(fēng)味品種,采用傳統(tǒng)工藝,不加任何添加劑。用油糖面混合制作,外沾一層去皮芝麻。外觀金黃色,個頭小而均勻。入口香、酥、脆、甜、爽口
這是一種四方塊的硬點心,口感香酥,因為在爐中烤成,所以得了這么個直白的名字。中國古代很多面食都起名和“果”相關(guān),例如“巧果”,“桃酥”一類。
爐果做法:
食材
主料面粉150g植物油75ml白糖50g芝麻25g輔料小蘇打1g雞蛋15g泡打粉1g
步驟
1.容器中放入植物油。
2.放入白糖,混和均勻。
3.雞蛋打在碗中,打散,倒入糖油混和物中。
4.放入小蘇打。
5.全部混合均勻。
6.面粉過篩。
7.放入面粉混合均勻。
8.和成一個面團。
9.搟成一個長方形。
10.表面刷上蛋液。
11.灑上黑芝麻,切成小塊,放入烤箱中烤熟。
糖,雞蛋液,油裝到一個大一點的容器,攪拌乳化。(雞蛋選一個大一點的,用50g,剩下的蛋液放到一個碗里,備用。糖選擇細(xì)砂糖,或者自己打成糖粉。)
一定要充分乳化,攪拌到糊狀低粉和小蘇打,泡打粉混合,過篩至蛋糊中加入芝麻用刮刀,混合借用金盤的邊邊整形,用一大塊保鮮膜,把面團放到保鮮膜的三分之一處,借住搟面杖把它搟開。
爐包是我們國家民間的一種小吃,爐包非常的有名而且歷史很悠久,爐包的特點是包子很大而且還很白,爐包的皮是軟的而里面的包子餡是非常的飽滿,爐包的味道很鮮美,爐包的做法是非常講究的,所以爐包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我們也可以自己做出爐包來。
爐包的做法并不簡單,但是我們可以精簡出爐包的做法,這樣只要我們掌握爐包做法的大概流程后,以后在很多細(xì)節(jié)上面我們再自由發(fā)揮。
民間傳統(tǒng)名吃爐包歷史悠久,風(fēng)靡城鄉(xiāng)。始于清代年間,在民國時期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用來走親訪友的禮物送給朋友,特別是20世紀(jì)30年代位于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xiāng)。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nèi)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種調(diào)料為輔料,精心加工而成。解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爐包已遍及城鄉(xiāng),成為高密人民的大眾食品。
①將面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面團,再堿水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搟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人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diào)料面一起放人肉里拌好,然后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面湯清水內(nèi)兌入少許面粉攪成面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食用時用小鏟鏟人盤內(nèi)即可。
上文我們介紹了中國非常有特色的一種包子爐包,爐包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一種包子,我們在什么的文章中也介紹了爐包的特點以及爐包的做法,大家可以根據(jù)爐包做法的流程自己也試試看能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爐包來。
面食餅類一般是北方人常吃的。不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桌上都會有面食作為主食。爐果大家都不陌生,是東北地區(qū)的人常吃的一種甜點類餅食。現(xiàn)在也是廣為流傳,深得北方人的喜愛。我們都知道,一般蛋糕類或者甜點可以用烤箱來做。那么爐果可以用烤箱制作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爐果是大東北特產(chǎn),是傳統(tǒng)風(fēng)味糕點。它是一種四方塊的硬點心,口感香酥,因為在爐中烤成,所以得了這么個直白的名字。在以前用糧票的那個時候,生活很困窘,那時候的東北人如果能吃上一兩個爐果,那是比過年還要稀罕。爐果和桃酥都是東北非常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糕點。
1.盆中放入玉米油、白糖和雞蛋。
2.用打蛋器快速攪拌至粘稠有紋路。
3.篩入低粉、泡打粉和小蘇打。
4.用刮刀拌勻。
5.用手稍揉成團,靜置十分鐘。
6.將面團夾在保鮮膜中間,搟成長方形面皮,厚約一厘米。
7.表面刷一層蛋液,撒上芝麻。
8.切成小塊。
9.碼入烤盤。
10.入烤箱,中層,上下火,170度,烤20分鐘即可。
品名:老式爐果
材料:普通面粉 100克、玉米面 100克、雞蛋 1個、糖粉 60克、葵花籽油 60ML、泡打粉 3克、蛋黃液 一個、黑芝麻
做法:
1、把雞蛋、葵花籽油放入盆內(nèi),攪拌勻。爐果的做法 步驟1
2、加入糖粉和泡打粉,攪拌均勻。爐果的做法 步驟2
3、加入面粉和玉米面,攪拌勻,和成面團后,用手把面團壓扁,按成1CM左右厚,切條。
4、放入烤盤內(nèi),刷兩次蛋黃液,撒上黑芝麻。爐果的做法 步驟4
5、烤箱預(yù)熱后,上下180度。將烤盤放入中下層,烤12分鐘;再將烤盤移至中層烤5分鐘左右。(喜歡脆點的可以再多烤一兩分鐘。)爐果的做法 步驟5
6、烤好后,等涼透后,即可食用。
生煎包是上海、浙江、廣州一帶的特色食物,因為皮酥餡想汁多而被很多人們喜愛。許多去上海旅游的外地人都會特意吃一下上海地道的生煎包,品嘗下不同的美食。其實如果大家想吃生煎包的話可以在家自己做,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生煎包的做法和配方,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一、生煎包的做法
面粉半斤,酵母少許,豬肉餡200克,蔥適量,姜粉少許,黑芝麻適量。
方法步驟
1)、面粉中加入酵母,冷水揉成面團發(fā)酵成兩倍大;
2)、豬肉餡中加入蔥花,鹽,生抽,姜粉,胡椒粉,糖,料酒,香油和蔥姜水后攪打上勁;
3)、攪發(fā)酵好的面團揉勻靜置10分鐘,將面團分成小劑搟成圓皮后包入餡料捏成小包子;
4)、煎鍋中抹上油,放入鍋中靜置10分鐘,撒上黑芝麻,開火煎2分鐘后澆上少許冷水;
5)、蓋蓋燜至水干,然后撒上蔥花,淋上香油,再燜2分鐘即可。
二、家常生煎包的做法
1、食材準(zhǔn)備
豬肉餡300克,面粉200克,肉皮凍100克,油鹽適量,醬油,花椒,白砂糖適量,生姜少許,小蔥,白芝麻適量。
2、方法步驟
1)、面粉中放入發(fā)酵粉揉勻發(fā)酵,豬肉餡中加入肉皮凍碎;
2)、然后再加入鹽,醬油,白糖等調(diào)味拌勻;
3)、面團分成小劑后搟成面皮,包入餡料,捏成包子;
4)、平底鍋中放入油,放入包子生煎片刻,然后加入水,蓋蓋,中火10分鐘左右;
5)、底部煎至金黃,出鍋前撒入芝麻和蔥花即可。
三、生煎包的做法和配方
1、食材準(zhǔn)備
豬肉餡400克,面粉400克,水適量,酵母7克,泡打粉2克,糖10克,水淀粉少許,蔥姜末少許,花椒水100克,鹽糖適量,料酒,蠔油適量,雞精少許,香油,蔥花,芝麻,花生油適量。
2、方法步驟
1)、酵母中加入溫水,鹽,泡打粉,糖拌勻攪成雪花狀;
2)、揉成光滑面團后蓋上濕布醒發(fā),大約兩倍大小;
3、肉餡中加入花椒水?dāng)嚧蛏蟿?,然后加入蠔油,料酒,蔥姜末,糖鹽,雞精,香油拌勻待用;
4)、發(fā)酵好的面團揉至光滑,分成小劑后搟成圓面片,中間略厚,放入餡料,包好捏褶;
5)、平底鍋放燒熱一層油,放入袍子,略煎一下,然后加入500克水,蓋鍋燜至水分收干;
6)、開蓋后再加入100克花生油,撒入芝麻和香蔥,煎2分鐘左右,底部金黃即可。
其實很少有人會在家里制作鹵水。雖然鹵味很受大家歡迎,但是因為鹵水制作需要很多的香料,還需要長時間熬煮。但是對于飯店來說,因為食客是大量的,所以制作鹵水非常合適。不同的店家有不同的鹵料包配方。雖然小編沒有他們的秘密配方,但是有一些非常獨特的鹵料包配方哦。
制作鹵水,一定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香料組合。下面,給大家提供10款鹵水料包配方,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在使用香料配方時,需要分類處理。有些香料是需要用干鍋炒制的,還有一些香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一般而言,需要炒制的香料有香葉、桂皮、八角、白豆蔻、小茴香、干辣椒、花椒、草果、白胡椒,炒制的目的是使這些香料在鹵制過程中更易揮發(fā)其香味,使鹵水香味醇厚而不寡。炒制前用清水略微沖洗,然后放入燒熱的干鍋內(nèi),小火炒出香味即可。
不需要用來炒制的香料有甘草、丁香、沙姜、陳皮、羅漢果、黃梔子。因為這幾種香料本身含有特殊的清香味,在炒的過程中不僅清香味容易揮發(fā)掉,還會產(chǎn)生輕微的苦澀味。
對于一些比較大顆粒的香辛料,比如草果、豆蔻類,都需要提前拍松,但不是拍成粉末狀。
配方1
砂仁、小茴香、桂皮各20克,香葉、黃芪、花椒各15克,八角、良姜各50克,陳皮、甘草各5克,豆蔻、黨參、當(dāng)歸各25克,羅漢果4個,大紅棗、白芷、白胡椒各10克,丁香30克。
配方2
八角25克,山柰、丁香、良姜、香松、白芷各7克,桂皮、桂枝、小茴香、香葉、甘草各15克,白豆蔻、紅豆蔻、木香、蓽撥、香茅草各5克,砂仁、草果、陳皮、香皮各12克,肉果10克,花椒、草豆蔻各8克,羅漢果1個。
配方3
干辣椒100克,香菜籽、小茴香各25克,孜然50克,白胡椒、香葉各20克,八角30克,羅漢果2個(拍破),肉豆蔻1個,檳榔、紫草各10克,白豆蔻、良姜、桂皮各15克,草果5個,丁香、木香、白芷各5克。
配方4
八角、山柰、砂仁各15克,桂皮5克,小茴香12克,陳皮20克,良姜、花椒、草豆蔻各10克,草果25克,丁香6克。
配方5
八角、陳皮各50克,桂皮55克,甘草45克,干姜100克,香茅草80克,蛤蚧1對(用火培香),丁香10克,草果20個,小茴香30克,黨參、花椒、陰陽貝(藥店有售)各20克,羅漢果3個。
配方6
干川椒600克,八角20克,山柰、小茴香、草果各10克,花椒、豆蔻各15克,砂仁、良姜、桂皮各8克,丁香5克,白芷6克,辛里花、蓽撥、香葉、淮山各3克,木香2克。
配方7
桂皮、八角、丁香、香葉各15克,草果8克,白芷、花椒各10克,小茴香20克,羅漢果6克,白豆蔻30克,山柰5克,香茅25克,蛤蚧2只。
配方8
花椒、小茴香各50克,八角、山柰、桂皮、干姜、草果、香果、香葉各30克,丁香、靈草、排草各20克,砂仁、白豆蔻、胡椒各50克。
配方9
干尖椒250克,廣合香、白芷、沙姜、木香各30克,八角70克,桂皮35克,鮮南姜、香葉、甘草各50克,陳皮、小茴香、香菜籽各20克,草果10個,丁香5克,黑胡椒粒、辛夷各10克,羅漢果2個,香茅40克。
配方10
八角、山柰、草果、陳皮各25克,桂皮、黨參各15克,花椒、千里香、枸杞、砂仁、去殼桂圓各20克,甘草、黑胡椒粒各40克,羅漢果1個,蛤蚧2只,丁香5克,花旗參30克,紅棗、鮮南姜各50克,小茴香、香葉、良姜、香茅草、草豆蔻各10克。
我們在餐廳吃的燉肉,色香味俱全,而自己在家做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其實差距就在燉肉的料包配方不同。有一些調(diào)味品在燉肉的時候是必須要加的,比如八角、茴香、桂皮、干姜粉、耗油、蒜末等等,這些調(diào)味品要在燉肉之前調(diào)好配好,而且要適量。把買好的肉與調(diào)料按比例下鍋燉,做出來的燉肉就會飄香四溢。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燉肉料包配方。
一、第一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yīng)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蔻、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diào)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diào)料,以利于湯汁的保存。上述調(diào)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并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diào)料應(yīng)占一半以上。
二、調(diào)料的數(shù)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diào)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上調(diào)料,添上清水(略多于正常量),煮熟主料后,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diào)料,潷凈雜質(zhì)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三、菜品特色
1、紅鹵中由于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diào)料,故鹵制出的成品色澤棕紅發(fā)亮,適宜于畜肉、畜禽內(nèi)臟、鴨以及豆制品的鹵制;
2、白鹵中則只加入無色調(diào)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于水產(chǎn)品、雞、蔬菜的鹵制。
當(dāng)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鹵,又可白鹵。而且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菜品也需采用不同的鹵制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鹵制品,所以夏季以白鹵為多,而秋冬季則多采用紅鹵。但總的來說,紅鹵的適用范圍比白鹵廣泛,品種也較多,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采用。
四、做法
鹵制品
“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zhèn)鳌笆衷E”。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不易揀出的調(diào)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上調(diào)料,添上清水(略多于正常量),煮熟主料后,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diào)料,潷凈雜質(zhì)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將湯盛于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nèi),晾涼后放在電冰箱內(nèi)保存。
五、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diào)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于正常量)。燉熟主料后,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復(fù),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復(fù)使用多次后,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紅鹵配方
生姜500克 八角60克 三奈40克 小茴香40克 桂皮40克 砂仁50克 草果50克 白蔻50克 高良姜30克 丁香50克 藿香30克 陳皮30克 花椒20克 香葉20克 紅曲米30克 生抽40克 精鹽、料酒、冰糖、味精、骨湯各適量。
六、營養(yǎng)價值
1、鹵湯內(nèi)切勿鹵制夏腐干、羊肉等易發(fā)酸和帶膻味的東西,如需鹵制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鹵。
主要配料
2.每次鹵食品時都要加姜蔥,并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diào)料,以保質(zhì)量。
茶油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食用植物油又是一種中藥。茶油主要來自山茶樹的種子,營養(yǎng)豐富,功效廣泛,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中藥中的茶油清熱解毒,化濕殺蟲的功效,能夠治療虐障。同時對急性腸梗阻有很好的療效。茶油日常的做法眾多,且美味異常。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人們食用居多。
油茶面,最初被當(dāng)做食物時,叫炒面。它是一味非常樸實的來自民間的民族傳統(tǒng)食物。
陜西油茶做法:
做法一:
1、花生米,芝麻分別炒熟,花生米(去皮)和核桃仁壓碎.(如果給小孩子吃這四樣可以全部磨碎)。
2、在鍋內(nèi)放入面粉,用微火攪炒約10余分鐘,待面粉呈現(xiàn)麥黃色時即熟,取出過細(xì)篩
(過完篩的,過篩剩下的磨細(xì)又過一次篩,全部用完,不浪費)。
3、另起鍋放入適量色拉油和香油(用牛骨髓油更好),燒至七成熱時將黑、白芝麻、核桃仁、花生一起倒入略炒,放鹽(根據(jù)面粉的量,不要放太多哦),最后全部倒入炒面中,翻炒均勻即成油茶面。
做法二:
1、準(zhǔn)備輔料,輔料有:花生米,芝麻,茴香,葷油或植物油。
2、花生米,芝麻分別炒熟碾碎,待用。
3、起鍋放適量水,在篦子上放干凈的紗布,將面粉置于篦子上,蒸約一個小時,取出并細(xì)篩。
4、另起鍋,放入適量葷油或植物油,燒至七分熟時放入花生米,芝麻和茴香,在放入適量鹽,最后將篩好的面放入鍋中一起炒,炒大約10—20分鐘,直至面色變黃即可。
存放
將炒好的油茶面裝入保鮮袋或者罐子中,置于陰涼處,留著慢慢享用!
食用方法
1、可以將油茶面直接用沸水沖,攪拌成糊狀就可以食用。
2、吃時可以將油茶面用適量涼水調(diào)開,再入煮好沸水的鍋中,攪拌均勻之后即可食用。
3、油茶沖好之后,可以加入麻花,能夠增加另一番風(fēng)味。
營養(yǎng)價值
油茶中的茴香有利尿的功效,花生米中含有蛋白質(zhì),核蛋素,鈣,鐵等,還含有各種維生素。
發(fā)糕是北方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主食,發(fā)糕的主要食材是白面和玉米面,另外再準(zhǔn)備適量的白砂糖就能夠制作了,首先要發(fā)酵,在發(fā)酵的過程當(dāng)中要注意水分的掌握,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發(fā)酵好以后,然后開始蒸,這樣就能蒸出美味的發(fā)糕,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發(fā)燒的做法和配方。
發(fā)糕的做法和配方
用料自發(fā)粉500g;赤砂糖(或者紅糖)200~250g;清水500g做法赤砂糖倒入裝有清水的容器中稍微攪拌一下,將混合的液體放在液化氣上用小火進行加熱融化,待燒開后繼續(xù)燒1~2分鐘,糖水煮好后關(guān)火晾溫。(此步驟也可以直接用熱開水加赤砂糖攪拌均勻融化好即可,然后晾溫。(不把赤砂糖融化均勻讓它剩有顆粒也可以,這樣做出來的發(fā)糕表面可以看到一塊塊的糖色,這樣的也好吃漂亮))將晾溫的糖水分次加入面粉中,邊用筷子攪拌邊加,攪拌動作可隨意,加至面糊能流動,濃稠度大概比小孩吃的米糊更稠一些,攪拌到面糊上勁且用筷子能撈起來就差不多了,即用筷子挑起面糊會自由慢慢落下即可,攪拌過程大概用了十幾分鐘吧,累的話可以攪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再繼續(xù)。據(jù)說攪拌次數(shù)越多開花越大越美哦。(做發(fā)糕液體的量不能太大了,太稀也會影響導(dǎo)致不開花的)攪拌好的面糊放置一邊靜置40分鐘左右(不趕時間的話也可以靜置一小時以上,冬天溫度低可以用溫水隔著靜置;夏天溫度高需要縮短靜置時間否則會發(fā)酵過度出現(xiàn)酒味的。);隨后便可蒸鍋內(nèi)放水同時把小碗放架子上,蓋鍋蓋開大火燒開。待水開以后,把靜置好的面糊用筷子再攪拌幾下,然后舀入蒸鍋小碗里,量看自己喜歡,七分至十分滿都行,裝好以后蓋上鍋蓋用大火蒸,水開計時35~40分鐘即可。
做法二
材料:面粉150g、雞蛋1個、紅糖25g、白糖5g、酵母1.5g、泡打粉1g、溫水110ml、食用油少許
1.面粉150g稱重后加入1g泡打粉攪拌均勻,1.5g酵母粉中加50ml溫水化開后靜置10分鐘,碗中倒入60ml溫水加5g白糖、25g紅糖化開后打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化酵母粉的溫水溫度不要太高,以免將酵母燙死,家里沒有量杯的可用電子秤來稱水,1g=1ml);
食材
2.將紅糖水和酵母水都倒入面粉中,用打蛋器攪拌至無明顯顆粒;
面糊
3.蒸發(fā)糕的容器底部和側(cè)面都刷上一層食用油,倒入調(diào)好的面糊,蒸鍋中倒入足量的清水中火燒2分鐘后關(guān)火,將發(fā)糕放在蒸鍋的蒸籠上蓋上蓋子發(fā)酵至兩倍大(蒸鍋中的水先加熱2分鐘利用熱氣來發(fā)酵會快一點);
發(fā)酵
4.紅棗和葡萄干用溫水浸泡十分鐘后洗凈,將紅棗用刀對半切開去核;
紅棗、葡萄干
5.將紅棗和葡萄干鋪在發(fā)酵好的面糊上,大火燒開上汽后蒸20分鐘關(guān)火,燜3分鐘再開蓋出鍋,脫模后切塊即可享用美味(我倒的面糊比較少,沒那么厚,蒸制時間少,如果用大容器來做,面糊厚的話要將蒸制時間調(diào)整的長一些)。
蒸紅糖發(fā)糕
這道紅糖發(fā)糕就做好了,松軟可口,健康有營養(yǎng),包你吃一次就會愛上它!我和婆婆都很愛吃紅糖發(fā)糕,每次都是一人一個,既是甜品也是主食,不用煎炸炒,只需上鍋蒸一蒸,健康又營養(yǎng)均衡,希望你們也能喜歡。這道紅糖發(fā)糕,聰明的你學(xué)會了嗎?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爐包的做法和配方》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夏季養(yǎng)生茶的配方和做法”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