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生與識別
老年人的飲食與養(yǎng)生。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養(yǎng)路上網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生與識別”,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老年抑郁癥可以單獨發(fā)生,也可以繼發(fā)于各種軀體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各種癌癥等等。一些患者在家庭刺激下誘導起病,也有許多患者發(fā)病沒有明顯病因。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由于生理、生理的變化,老年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任何應激狀態(tài)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礙。香港的研究表明,60歲以上的老年患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占5.7%,英國的一項研究是12%。可見患老年抑郁癥的大有人在。但老年抑郁癥的患者有時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數(shù)次自殺卻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其原因在于社會和醫(yī)生對該病的識別率低。
患者的抑郁情緒多被視為“小心眼”、“想不開”,或者視為對不良生活事件的“正常”反應。有時老年抑郁癥患者合并焦慮情緒,經常心煩好發(fā)脾氣,子女惟恐避之不及,結果又惡化了患者的情緒。老年抑郁癥患者幾乎無一例外地訴說各種身體不適,例如頭痛、頭暈、食欲降低、體重下降、胸悶、疲憊無力、尿急尿頻等等。所有上述單個癥狀都會誤導醫(yī)生進行大量的內科檢查。
要識別老年抑郁癥并不困難,只要發(fā)現(xiàn)老年人具有持續(xù)兩周以上的抑郁、悲觀、焦慮情緒,伴有下述9項癥狀中的任何4項以上者,都可能是老年抑郁癥。這9項癥狀包括:
1.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無愉快感;
2.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xù)疲乏感;
3.動作明顯緩慢,焦慮不安,易發(fā)脾氣;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嚴重感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5.思維遲緩或自覺思維能力明顯下降;
6.反復出現(xiàn)自殺觀念或行為;
7.失眠或睡眠過多;
8.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
9.性欲明顯減退。
ys630.coM延伸閱讀
一忌:缺乏耐心
臨床資料表明,輕型抑郁癥經過科學合理治療,大約在2周左右可使情緒低落和乏力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睡眠和食欲方面也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著已基本“好了”,這只是一種初期治療結果。此時不可隨意停藥,否則會引起病情反反復復或使病情逐漸加重,增加日后治療難度。隨意停藥還可能引起停藥綜合征的發(fā)生,增加患者痛苦,對健康更為不利。有關專家指出,輕型抑郁癥的治療亦應當堅持在一年以上。
所以,患者要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既不要過于悲觀失望又不要盲目樂觀,正確看待治療效果,具有信心和耐心以堅持長期科學合理治療。
二忌:單純依賴于藥物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藥物發(fā)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是治療不可缺少的關鍵措施。但是患者決不可單純依靠藥物而忽視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調理。針對抑郁癥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生活具有規(guī)律性,按時作息、進餐,安排好運動、娛樂時間,避免整天呆在家中將自己“封閉”起來。調節(jié)心態(tài),使生活充滿情趣,既增強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質量。
三忌:對抗抑郁藥的顧慮過多
在一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凡屬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會“傷害腦子”。因而有些老年人對抗抑郁藥使用也顧慮甚多,以為是輕型抑郁癥最好不用藥,要用也最好是偶爾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長期服藥。這是一種誤識。老年患者應當與醫(yī)生保持密切聯(lián)系,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藥,堅持足夠療程。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精神及體力都大不如前,常有衰老的感覺,再加上退休、喪偶等生活及經濟條件的改變,有的就會出現(xiàn)心情抑郁、悲觀厭世等癥狀,甚至輕生。人們把這誤認為是“思想問題”或“心胸狹窄”,而不認為是病態(tài),延誤治療,造成遺恨。這在高齡老人中特別值得重視。
抑郁癥患者都具有一定癥狀,有的癥狀少,有的癥狀多,癥狀的嚴重程度也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抑郁癥的癥狀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
△持久的悲傷、焦慮,或精神上的“空虛”感。
△悲觀失望感。
△罪惡感,失去價值和得不到幫助感。
△對過去曾感興趣的愛好和活動失去興趣。或不能從中得到樂趣,包括性活動。
△食欲下降或體重減輕,或飲食過量體重增加。
△精力不足,易感疲勞,變得“懶洋洋”。
△想到死,有自殺的念頭和打算。
△煩躁易怒。
△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很難對事情作出判斷和決策。
△持續(xù)的、治療無效的軀體癥狀,如頭痛、消化功能紊亂及慢性疼痛。
預防與治療
一是精神療法:老年人憂郁癥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因而心理疏導非常重要,對于得了抑郁癥的老年人要和他們多交流,多疏通,使他們擺脫孤獨,重新融入社會,為他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是體育療法:體育鍛煉可以給人一種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于克服憂郁患者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xù)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效果。散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專家建議老年人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15分鐘走完。以后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鐘走完4000米,對老年抑郁癥有一定療效。但在開始鍛煉時,須經醫(yī)生同意。
三是營養(yǎng)療法: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人的精神具有重要影響。為此建議老年抑郁病人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粗糧、魚等,必要時,可讓患者服一定劑量的復合維生素B。
另外,還可配合音樂療法等。當然,如果病情較重,應立即去精神病院治療。
不要指責抑郁病人裝病或懶惰,或要求他馬上振作起來。記住,要使病人消除顧慮,讓他們知道,給予一定時間的治療和幫助,是可以治好抑郁癥的。
女人進入青春期以后,要保持良好的情致,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壞脾氣,保持心態(tài)平衡,有規(guī)律地安排好個人生活。更年期婦女大多臨近退休,有的已經退休或下崗在家,精神壓力較大,總存在一種失落感。更年期婦女不要吸煙和飲用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
調情志,保持樂觀情緒 步入更年期的婦女,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壞脾氣,保持心態(tài)平衡,有規(guī)律地安排好個人生活。應消除緊張,勿憂勿慮,勿躁勿怒,清心寡欲,盡量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穩(wěn)定情志,才有助于機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恢復失調的臟腑功能。同時,還應該加強夫妻間的安慰與溝通,注意保持正常的性生活,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并不老的良好感覺,有助于心理的調整。特別要注意的是:當遇到生活中難以避免的負性生活事件(如喪偶、親人離別、患病等)時,一定要做到正視現(xiàn)實,遇事鎮(zhèn)靜,以自身健康為重,切不可憂心如焚、不思后果,從而誘發(fā)或加重本癥。
適勞逸,加強體育鍛煉 勞逸適度,可以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陰陽偏勝偏衰得以恢復平衡。參加氣功、太極拳、體操、練劍、慢跑、散步等戶外活動,在運動中獲得歡樂,忘掉身邊的煩惱,從而增強體質和植物神經的調節(jié)能力,對防治本病大有益處。同時,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
廣交誼,豐富個人生活 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多與社會接觸,多和他人交流,多想一些開心的事,能夠陶冶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更年期婦女大多臨近退休,有的已經退休或下崗在家,精神壓力較大,總存在一種失落感。這時要把生活安排得有節(jié)奏,適當增加業(yè)余愛好。如養(yǎng)魚、養(yǎng)花、繪畫、下棋、聽音樂等,不僅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還能保持良好的大腦功能,增進身心健康,對防治抑郁癥大有裨益。
節(jié)飲食,注重飲食調養(yǎng) 飲食不可偏嗜,宜食易消化富于營養(yǎng)的食物,且要定時定量。多食蛋白質類食品,如牛奶、豆?jié){、蛋以及新鮮蔬菜瓜果,每日補充含鈣量較豐富的食品,有利于穩(wěn)定情緒。動物肝臟、瘦肉、雞鴨血及新鮮蔬菜,酸棗、紅棗、赤豆、桂圓、糯米也有健脾益氣及養(yǎng)血安神作用,可多食用。更年期婦女不要吸煙和飲用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生與識別》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nianrendeyinshiyuyangsheng/">老年人的飲食與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