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藥渣能泡腳嗎
夏季養(yǎng)生能泡腳嗎。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請問中藥渣能泡腳嗎”,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每天泡腳不僅僅對身體好,而且還可以解乏,我就是喜歡天天晚上睡覺之前泡腳,時間長了,泡腳就成為每一天不可以缺少的部分,最近在喝一些養(yǎng)胃的湯藥,買的時候也比較貴,覺得藥渣子扔了比較浪費,就想起可以不可以泡腳呢?請問中藥的藥渣子泡腳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害嗎?
藥渣里含有的藥物成分很大一部分已經讓病人在熬好的湯里喝了,但是剩余部分可以通過腳的血管進行吸收,同樣可以起到進補的作用。大家不妨嘗試一下。記得要是溫水啊。
另外就是把中藥殘渣用溫水加熱后,撇出藥渣即可泡腳,糖尿病人可以用低于40度的水溫進行泡腳,因為有些對水溫不敏感,需要控制。
再有就是泡腳的時間一定是晚上,可以泡20分鐘,不要時間太長,一個是水溫下降,一個是藥效也減弱了。所以大家可以中途加入溫水。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懷孕期間,或者是月經期間的人最好是不要使用,但是在非經期的時候泡腳,好處還是很多的,有痛經的人,在非經期泡腳,可以緩解痛經的癥狀,我們可以透過中藥泡腳的方法,來調節(jié)痛經的問題。
擴展閱讀
其實很多人在煎服中藥后都會把藥渣倒掉,但是大家不知道中藥渣里面有很多藥性,大家明明可以廢物利用,卻把它倒掉,那是多么浪費的呀!我們保留起來可以加水煮熱之后用來泡腳,本身腳就是人的第二個心臟,所以泡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那么中藥渣到底怎么用來泡腳呢!
不光是泡腳,還有縛臍和縛胸等方法在臨床上都是非常常用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方法時適,比如在腳上有潰瘍或有傷品的時間就要權衡利弊了。諸如溫補類的內服中藥用來泡腳非常合適,而有如明礬、石膏等成份的中藥方劑就比較適合于汗腳的人使用,而干腳的人還是少用為妙,當然用于治療腳氣腳癬的另當別論了。
告訴你一個小技巧,你可以將煎過的中藥用布包起來然后再放入鍋中煮一下,這樣你倒出來的藥湯中的雜質會比較少。也可以將布包放在籠屜上蒸一下,等溫度合適時放在腹、胸、背等部位來加強療效也是不錯的選擇。中藥泡腳,藥性經皮滲透,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可以有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快機體各種代謝廢物、各種毒素的有效排泄,活血通絡、滋養(yǎng)容顏、改善睡眠。因中藥方都是根據病人所患疾病對癥下藥的,故此利用煎過的中藥渣泡腳也適合自身體質。4、一些急性的傳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癥的患者,如外傷、骨折、燒傷、穿孔、大出血等,因為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但是泡腳有很多注意點,泡腳時間不應該太長,并且懷孕或者月經中的婦女都不能泡腳,或者是本身就患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是一些腎肝等有毛病的人,也建議他們不要用中藥泡腳,所以說大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吧!你看,我的腳趾甲因為總用紅花泡腳,都染成紅色的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米逸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展示了她常年用中藥泡腳泡出來的紅趾甲。她還推薦,有些喝剩的中藥渣也是泡腳的好材料。
米主任說,醫(yī)生經常一坐診就是半天,一天工作下來不僅渾身疲乏,頭也是漲漲的,于是從七八年前開始,每到冬春季節(jié),每天她都會用中藥泡腳,既能抗寒,又使整個機體血脈暢通,渾身舒服,還有助于強壯筋骨。
米主任說自己選泡腳的中藥材有個原則我可不選貴的,有些洗浴場所用藏紅花、龜板等名貴藥材,真是沒有必要,畢竟外用和喝進去是兩回事,太浪費。
米主任的泡腳方一般用的是紅花(也叫草紅花)、蘇木、牛膝這幾種活血通絡的中藥,每次各取10克左右,一次的成本不過一兩塊錢。
泡腳的工具很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鋁盆或不銹鋼盆,加入適量的水和中藥材在火上煮沸5分鐘左右,拿兩個木棍橫架在盆上,把腳放上去先熏著,到溫度能忍受時,再把腳泡進去直到水變涼。
天冷的時候,這個泡腳水第二天熱熱還可以再用,天氣熱點時,就一天一換。除了自己用中藥材泡腳,在看病時,。
如果患者所服用的中藥方中有活血通絡、強壯筋骨的藥物,比如當歸、杜仲、川芎等,她經常會告訴患者,喝剩的藥渣不要丟了,這是泡腳的好材料。
米主任說,大家都應該養(yǎng)成晚上泡腳的好習慣,冬春季節(jié)可以加點中藥材,平時用清水即可,有助于去心火、肝火,引熱下行,幫助緩解壓力,放松身心。
相信針對很多服務行業(yè)的朋友們來說,每天經過繁忙的工作之后,他們的雙腿和雙腳都會感到非常的疲憊,因為他們總是站著上班.所以在下班后如果能泡一泡腳,這樣不僅能舒緩身體的疲勞,同時也能讓雙腳得到更好的放松.那么中藥渣泡腳的好處有哪些呢?面對這個疑問,接下來的時間請朋友們和我一起去尋找關于它的答案。
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的重要臟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各自的對應反射區(qū),腳的脂肪層薄、保溫差,又距離心臟最遠、供血差,所以腳掌皮膚溫度最低,極易受寒。一旦腳部受涼,人體抵抗力明顯下降,空氣中的病毒和細菌便會乘虛而入,引起多種疾病。用溫水進行中藥泡腳,藥性經皮滲透,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可以有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快機體各種代謝廢物、各種毒素的有效排泄,活血通絡、滋養(yǎng)容顏、改善睡眠。因中藥方都是根據病人所患疾病對癥下藥的,故此利用煎過的中藥渣泡腳也適合自身體質。
值得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可用40℃左右溫水泡20-30分鐘。
中藥泡腳等于吃藥
皮膚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與排泄、體溫調節(jié)、感覺、呼吸等作用。由于它本身就能夠吸收藥物,如借助熱水,則更利于藥效在人體發(fā)揮作用。
腳是人體經脈會聚處之一,分布于腳部的經絡穴位多達60多個。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jié)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說“天天泡足,等于吃藥”。
中藥足浴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泡腳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污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加入中藥的泡腳不光具有促進血液 循環(huán)的功能,還可通過皮膚在溫水作用下的強滲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藥成分,疏通筋骨關節(jié),改善體內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環(huán),起到祛病、護膚、美容的作用。但有 些人是不適宜泡腳的。
不適合做足浴的七類人群
1、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因為中藥浴足可能會刺激到婦女的性腺反射區(qū),從而影響婦女及胎兒的健康。
2、患有各種嚴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臟出血等,在進行足底按摩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內出血。
以上幾段文字內容就為我們很好地介紹了中藥渣泡腳的好處,相信只要認真閱讀了上述內容的朋友們,心中對這些好處也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了解。當然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我們在進行泡腳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水溫,同時還要調配好泡腳的材料,并且一定要嚴格注意泡腳的最佳時間。
在生活中,很多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很繁忙的,就算在辦公室工作,也需要跑來跑去不是送文件就是取文件,一天下來尤其是女性雙腳都要腫成包子了。其實回家之后最好的做法就是好好地泡泡腳,不但可以趕走疲勞,還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那么,利用中藥泡腳可以天天泡嗎?
為何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huán)。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jié),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于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后,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jié)。泡腳后,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泡腳泡多長時間最好?
泡腳時,水溫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半小時左右為宜。由于金屬易冷,所以泡腳的容器最好用木盆,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參、當歸;或放些連翹、金銀花、板藍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熱的作用。
中藥泡腳的神奇效果
泡腳時,水溫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
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醫(yī)上屬于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yī)學認為生姜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腳并不是將生姜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后,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姜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fā)。半塊姜的用量是對于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腳一段時間后,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中藥泡腳是比較好的一種調理身體的方法,我們知道腳對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腳底的一些穴位對應著人體的臟腑器官,平時經常泡腳,不但能夠緩解疲勞、舒緩心情,在預防失眠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利用中藥泡腳在提高免疫力,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方面都能發(fā)揮很好的作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中藥泡腳有用嗎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
原理
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利用皮膚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于局部 皮膚、肌肉、關節(jié),改善三者的代謝、強化其功能,并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治療。能調和周身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治療多種疾病。
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它是人體上一塊蘊含無限寶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這個狹小的空間卻匯集了身體一半經絡。足為三陰經(肝、脾、腎)之始,三陽經(胃、膽、膀胱)之終,足部有52塊骨頭、66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密切聯系。小腿 皮膚角質層薄,血管、神經、肌肉豐富,利用藥物吸收,所以我們常常選用小腿和足作為局部泡浴的部位。
泡腳盆的選擇
中藥泡腳對泡腳盆的要求是有講究的,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yǎng)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1、質地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厘米[沒過踝關節(jié)]。
3、結構可買一些具有物理治療功能的浴腳器。
選擇一個正確的泡腳盆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結合這些特點,建議選擇一些功能型的。
你看,我的腳趾甲因為總用紅花泡腳,都染成紅色的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米逸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展示了她常年用中藥泡腳泡出來的紅趾甲。她還推薦,有些喝剩的中藥渣也是泡腳的好材料。
米主任說,醫(yī)生經常一坐診就是半天,一天工作下來不僅渾身疲乏,頭也是漲漲的,于是從七八年前開始,每到冬春季節(jié),每天她都會用中藥泡腳,既能抗寒,又使整個機體血脈暢通,渾身舒服,還有助于強壯筋骨。
米主任說自己選泡腳的中藥材有個原則我可不選貴的,有些洗浴場所用藏紅花、龜板等名貴藥材,真是沒有必要,畢竟外用和喝進去是兩回事,太浪費。米主任的泡腳方一般用的是紅花(也叫草紅花)、蘇木、牛膝這幾種活血通絡的中藥,每次各取10克左右,一次的成本不過一兩塊錢。
泡腳的工具很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鋁盆或不銹鋼盆,加入適量的水和中藥材在火上煮沸5分鐘左右,拿兩個木棍橫架在盆上,把腳放上去先熏著,到溫度能忍受時,再把腳泡進去直到水變涼。天冷的時候,這個泡腳水第二天熱熱還可以再用,天氣熱點時,就一天一換。
除了自己用中藥材泡腳,在看病時,如果患者所服用的中藥方中有活血通絡、強壯筋骨的藥物,比如當歸、杜仲、川芎等,她經常會告訴患者,喝剩的藥渣不要丟了,這是泡腳的好材料。
米主任說,大家都應該養(yǎng)成晚上泡腳的好習慣,冬春季節(jié)可以加點中藥材,平時用清水即可,有助于去心火、肝火,引熱下行,幫助緩解壓力,放松身心。
中藥泡腳是比較流行的,通過中藥泡腳對身體有很好的調養(yǎng)的作用,平時生活當中選擇中藥泡腳的時候,可以購買中藥泡腳包,這樣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它是配制好的中草藥,直接放到水里面浸泡就可以了,省去人們調配的時間。平時適當的用中藥來泡腳,不但能夠提高免疫力,在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疾病方面的作用都是很好的。
中藥泡腳藥包
隨著氣溫的降低,人們的活動量也減少了,全身的的代謝變緩。很多的人出現手腳冰冷,畏寒怕冷的情況。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特別適宜用中藥泡腳的方式來養(yǎng)護健康。泡腳不僅可以暖身,還能保健。特別是一些身體有疾病的人,可以用個泡腳,很好的緩解身體不適的癥狀,甚至康復。
中藥泡腳藥方
1、生姜泡腳
材料:生姜一塊,紅花1克,鹽適量。
過程:用刀拍扁生姜,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功效:腳涼怕冷。
2、紅花泡腳
材料:紅花1克,少許鹽。
過程:把紅花放入放在水里燒開,加一勺鹽,先熏腳后泡腳
功效: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3、艾葉泡腳
材料:干艾葉50—100克
過程:先用水煮開后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泡腳,先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后再加水泡腳也可。
功效: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
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4、醋泡腳
材料:適量醋
過程:燒熱水,然后放入適量醋,待溫度適合泡腳。
功效:用醋泡腳還可以增強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癥狀。
當我們累了一天,尤其久站或者是長時間走路,會感覺到腳特別的疼,全身也會感覺到乏力。那么泡腳就會緩解一下這種疲勞感,晚上睡覺之前進行泡腳,會加快睡眠,保證睡眠質量。在泡腳的時候加上一些中藥,效果會更好,常常用的重要有三七、花椒、艾草等等,中藥加入熱水中,泡腳20分鐘,長久以來會有顯著效果。下面我們一起來幾種中藥泡腳的方法。
一、中藥泡腳驗方是我國醫(yī)藥學寶庫中一顆明珠,它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極其豐富的內容,是中醫(yī)治療學中十分有效的外治療法之一。中藥泡腳是根據中醫(yī)辨治原則,對癥選擇藥物,用水煎取汁液后,浸泡雙腳,通過藥物對足部穴位及經絡的刺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保健養(yǎng)生目的的一種簡易、科學、實用的祛病保健方法。
二、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泡腳須知、泡腳健康療法和泡腳養(yǎng)生三大部分及569個驗方。目的在于指導人們如何科學利用中藥泡腳收到祛病保健、養(yǎng)生強身的效果。相信它一定會為提高讀者朋友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發(fā)揮很好的作用。
四、1.當歸:美容養(yǎng)顏,靚膚
當歸桂圓泡腳:當歸40克,桂圓肉25克。將當歸,桂圓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25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鐘。
2.生姜:用于腳涼怕冷
生姜泡腳:生姜一塊,紅花1克,鹽適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紅花用紗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3.紅花: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紅花泡腳:紅花1克,少許鹽。把紅花放入水里燒開,加一勺鹽,先熏腳后泡腳。
4.艾葉:治療多種疾病
艾葉泡腳:干艾葉50—100克。先用水將艾葉煮開,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后再泡腳;或用熱水浸泡艾葉20分鐘,再加熱泡腳。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手腳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5.黨參:補氣虛
黨參黃芪白術泡腳:黨參15克、黃芪20克、白術15克。把三味藥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鐘,每日一次。
6.冬瓜皮:減肥
冬瓜皮泡腳: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鐘,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
7.蒼耳子: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
辛夷花蒼耳子泡腳:辛夷花20克、蒼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龍60克、薄荷10克、細辛10克。把幾味藥加入水中煮開,泡腳。
8.蒲黃五靈脂:治痛經
蒲黃五靈脂泡腳: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當歸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上藥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鐘后離火,先以藥液蒸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后將雙腳浸泡于藥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鐘,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劑藥重復使用兩天。在經前3天左右開始用藥,連用3-5劑,連續(xù)用3個月經周期。
用哪味中藥泡腳能祛風
1、用哪味中藥泡腳能祛風
用生姜泡腳可以驅寒祛風功效,風濕患者每天晚上持續(xù)泡腳半小時能夠有效地減輕病癥。建議使用高的泡腳桶,可以沒過小腿部位,能夠更好的緩解風濕關節(jié)炎等癥狀。用花椒泡腳可以祛風除寒氣,用花椒水泡腳可以活血通絡,使使整個機體血脈暢通,渾身暖融融的,這對因冷痛而加重疼痛的關節(jié)炎,緩解效果非常好。
用紅花一小把,裝于紗布包內用水煮開,泡腳即可。氣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痛經。主治跌打瘀腫、關節(jié)疼痛。也可以用用中醫(yī)師配出的祛風除濕散寒的中藥藥材泡腳,效果是非常好的。
2、為什么要祛風
中醫(yī)認為:風有內風、外風之分,自然界空氣流動而產生的風,屬于外風,風氣太過會使體表皮膚的水分丟失,皮膚出現干燥,臨床可見秋、冬季肌膚干燥、皸裂等“燥癥”,這就是“六淫”中的風邪為患,所謂“風勝則燥”,甚至可使顏面失于柔潤。假如其人素體血虛,或者因為失血、耗血,而使肌體發(fā)生干燥之癥,而見形體消瘦,皮膚干燥,時發(fā)眩暈,此乃“內風”之象,常可見容顏憔悴,大便干燥,毒素沉積,顏面失卻光澤或布黃褐斑。因此,選用祛風、養(yǎng)血的中藥,會有美容潤膚、祛斑等作用。
3、祛風的食物
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氣補血,食之使人健壯,尤以葡萄干補力為甚,宜與桂圓肉同煎服。能益肝腎、強筋骨,用于氣血兩虛之心悸、失眠、神疲、盜汗等。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于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核桃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2~3個核桃。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yǎng)胃健脾的作用。適用于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祛風用哪些中藥
1、桑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1和多種微量元素,故能疏風清熱,止自汗出,明目,除褐斑。
2、白芷含有白芷素、生物堿等成分,能擴張微血管,調節(jié)微循環(huán),使面部及全身血流加速,改善皮膚的血供,增添面容的光彩。
3、薄荷味辛,性涼,入肝、肺兩經,性輕清而上行,可消皮膚疹、痱,祛口中穢氣,并能清頭目,利咽喉,辟穢惡,除痤瘡。適量調敷可以去斑、疹,嫩肌膚,為美容常用之品。
4、蟬衣性寒,味甘,入肺、肝兩經,祛風清熱,宣肺化濁。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作用,凡因代謝失調而發(fā)生的痤瘡、黃褐斑,用本品與天蟲、大黃、佩蘭等組方治之有效。
5、辛夷性溫,入肺、胃兩經,能疏風祛寒,宣肺通竅。有美顏色、澤膚發(fā)之用。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脾(胃)主肌肉。故辛夷,能溫養(yǎng)皮毛、肌肉,健美秀身,養(yǎng)發(fā)護膚。
祛風按什么穴位
1、風府穴在后項上入發(fā)際1寸,兩筋之間凹陷中。風,指風邪;府,指府舍。本穴位居項后風邪易感之處,為風邪所入之府,故名風府穴。別名舌本、鬼枕、曹溪,是督脈與陽維脈、足太陽經之會,是治療各種風證的要穴。故在平時我們要注意風府穴的保暖,尤其在秋冬風寒隆盛的季節(jié),風府穴易感風邪,臨床宜針不宜灸,宜瀉不宜補,恐火熱入風穴,火助風勢則走竄愈烈。
2、風池穴、翳風穴,本穴居其正中是風邪極易侵襲之處,也是人體最易感受風寒之邪之府。從形勢上來看,風府是統(tǒng)領風穴的衙府,從病理上而言,風府則是風邪內傳的門戶,又因為督脈與陽維脈、足太陽經交會于此,督脈由此上行入腦,而內通于腦,故該穴有散風、祛風、息風、醒腦、開竅、安神的功效。
3、風證針刺該穴可祛風鎮(zhèn)靜止痙安神,故可治療躁擾不寧之失眠、焦慮、驚恐、膽怯之癥,如婦女更年期出現的煩躁不安、脾氣暴躁,精神失常病人的狂言不休、狂走不停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