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鰱魚頭的做法
紅燒鯽魚的做法秋天飲食養(yǎng)生。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飲食養(yǎng)生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紅燒鰱魚頭的做法”,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相比名貴的海參鮑魚等海鮮來說,南方水域廣闊,河鮮更是我們的家常食物。河鮮種類眾多,魚類是其中的大頭,而鰱魚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嘗過的美味。鰱魚的個頭不小,很多南方人過年的時候都會買鰱魚回家,寓意年年有余。鰱魚的頭比較大,它可以專門用來紅燒。那紅燒鰱魚頭的做法是怎么樣的呢?
紅燒鰱魚頭做法一
原料:大鰱魚頭一只,蔥姜蒜、八角、花椒、蠔油、老抽、白糖、鹽、辣椒面各適量。
準備:鰱魚頭按上述方法處理好備用。蔥切成蔥花,姜切片,蒜拍扁。
做法:鍋里多放些油,燒熱后放入魚頭煎到兩面金黃色,撈出魚頭瀝油備用。利用鍋中余油,放八角、花椒爆出香味,加蔥花、姜片、蒜瓣炒出香味,然后放入魚頭,加適量水,倒入蠔油,蓋上鍋蓋,開中火燜上十分鐘,轉(zhuǎn)大火,加入老抽、白糖、鹽、辣椒面,煮到湯汁變濃起鍋。
紅燒鰱魚頭做法二
原料:鰱魚頭2斤,料酒、生抽、老抽、白砂糖、雞精、蔥花、姜片、蒜瓣、青紅椒末各適量。
做法:鍋燒熱倒油,先投入蔥姜蒜,出香味后將魚頭,入油鍋煎至兩面略微黃。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適量水。蓋上蓋子,用大火將魚湯一直熬到還剩一點點,期間多將湯汁用鏟子往魚頭上澆。最后,撒一小勺白砂糖,撒點雞精,撒上青紅椒末和蔥花,出鍋裝盤即可
鰱魚,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于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四大家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
體形側(cè)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cè)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zhì)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tài)和鳙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鰱魚味甘,性平,無毒,其肉質(zhì)鮮嫩,營養(yǎng)豐富,是較宜養(yǎng)殖的優(yōu)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yǎng)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鰱魚是人工飼養(yǎng)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chǎn)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yǎng)。
ys630.COm精選閱讀
魚,是人們?nèi)粘2妥郎虾艹R姷囊环N食物,人們非常喜歡吃魚。魚的種類有很多,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來看,可以分為海水魚、湖水魚、江里魚、河里魚等等。不同的水域滋養(yǎng)著不同的魚種,而且每種魚種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所影響的。
淡水魚的種類也有很多,比如鯽魚、鯉魚、草魚、鰱魚等等。鯉魚的做法有很多種,人們非常喜歡研究它的吃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紅燒鯉魚的做法吧!
原料
主料:鰱魚 750克
輔料:木耳(水發(fā)) 50克
調(diào)料:白砂糖 8克 醋 8克 料酒 8克 醬油 8克 鹽 8克 淀粉(玉米) 8克 胡椒粉 5克 味精 5克 大蔥 15克 姜 5克 大蒜 10克 各適量
制作方法
1. 將魚收拾干凈,用刀在魚身兩側(cè)剞十字花刀(深至魚骨);
2. 將蔥、姜、蒜切片;
3. 木耳洗凈;
4. 將鍋中放油燒熱,把魚下鍋,炸至兩面淺黃色時撈出,鍋中余油倒出,留下許,把蔥姜蒜放入稍炒,烹入料酒、醬油、添湯,以淹過魚為宜,隨即把魚、木耳、味精、精鹽、白糖、醋、胡椒粉放入鍋中,燒開;
5. 用小火慢燒,待魚燒透,撈出放碟中,鍋中勾入水淀粉,澆在魚上即成。
制作須知
腌好的鰱魚塊蘸上蛋清或地瓜粉,在鍋中下油5-7兩,燒至七成熱時將鰱魚塊下鍋,炸至金黃方可起鍋備用。然后用姜末、蒜末油爆鍋,也可加一個西紅柿(切丁),味精、鹽適量,待味道出來后,加入炸好的魚塊。起鍋時撒些辣椒粉。
紅燒鯉魚做好了,香噴噴的味道會令你流很多口水的哦。這道紅燒鯉魚在做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調(diào)節(jié)火候,以免糊了,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紅燒鯉魚的口感。而且,在放輔料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加太多的鹽,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中國那么多,你想去看看嗎?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出去見識,可以開拓視野,還有益身心健康。而到了一個陌生地,你首先要做的必然是嘗下當?shù)氐拿朗?,這對于愛吃的你來說,是頭等大事。而吃過了,可能就留戀了。而留戀了,就請跟我一起學著做下南瓜鰱魚頭這道美食吧。
2.南瓜去皮去籽,洗凈切大塊備用
3.鰱魚頭去腮去雜質(zhì)洗凈瀝干,放入油鍋
4.兩面煎透,盛出
5.取砂鍋,放入魚頭
6.放入適量清水,加料酒,姜,蔥結(jié).
7.加一點鮮抽
8.大火煮開,小火30分鐘.
9.放入南瓜
10.煮至南瓜熟,加鹽,雞精既可。
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會做飯了,畢竟餐飲業(yè)的非常發(fā)達,基本上都滿足我們對食物的需求,如果自己有一定的愛好,可以親自嘗試做一下南瓜鰱魚頭。
現(xiàn)在人的生活好了,在吃的方面變得非常的注意。以前,大家吃是為了填飽肚子。而現(xiàn)在人們吃,則是為了延長壽命。那么,如何利用“吃”來延壽呢?還是得靠自己親手去實現(xiàn)。而現(xiàn)在,小編就先來介紹一下關(guān)于糖醋鰱魚頭的做法。
2.21大蒜和大姜切成片
3.1把魚頭下鍋翻一下,兩面都用油煎一下
4.2鍋里加底油燒熱,為了拍照鍋里冒氣了。
5.依次倒上料酒、醋、醬油
6.倒入水,接近齊平魚頭
7.放上數(shù)?;ń?/p>
8.放上姜蒜
9.鍋里的水剩一半的時候加上兩勺糖
10.水接近收干的時候的時候,魚已經(jīng)燒好了,用鍋鏟把魚頭鏟入盤子里面
11.開始調(diào)湯,放入味精,再倒入小許醋、水淀粉勾欠
12.把調(diào)好的湯倒入魚頭上即成,酸甜咸可口,吃了還想吃。
看完糖醋鰱魚頭的詳細介紹后,相信你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吧。別急,先把這具體的方法銘記于心,然后再去好好地學著做,相信你肯定能夠做好。
鰱魚我們也叫做是跳鰱或者叫做是白鰱,鰱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鰱魚不但可以食用而且還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經(jīng)常吃鰱魚是可以提高我們?nèi)梭w的免疫功能,此外鰱魚還能起到健脾胃和化濕等功效,對于孕婦來說鰱魚還起到了通乳的作用,下文我們就采用了鰱魚的頭部來做成各種菜肴。
剁椒鰱魚頭
1、提前把剁椒醬做好:將辣椒去蒂后洗凈,用廚房紙擦干水份。
2、將辣椒、姜10克、蒜10克剁碎,放入容器中,加入鹽3克、豆豉5克、糖3克拌勻。
3、把拌好的剁椒裝入玻璃瓶中,在瓶口加兩層保鮮膜,蓋密。放置7天左右即可食用。
4、將魚頭清洗干凈,用刀劈成兩半,魚頭背部相連。
5、取半盆清水,加入白醋和精鹽,將魚泡入盆中去其腥味。
6、將魚頭取出,切面涂上蠔油,均勻地撒上味精、淀粉、精鹽、料酒和白糖。
7、將魚頭反放于盤中,涂上剁椒醬,下墊蔥姜蒜,上鍋籠中火蒸20分鐘。
8、取出蒸盤,在魚頭上撒上香蔥末,淋入熱油即成。
鰱魚頭豆腐湯
1、魚頭洗凈,從中間劈開,剁成幾大塊備用。
2、大火燒熱炒鍋,下油燒熱,放入姜片、蔥白煸香。
3、將魚頭塊入鍋煎3分鐘,表面略微焦黃后加入湯或清水,大火燒開。
4、蓋鍋燜燉15分鐘。
5、湯燒至奶白色后調(diào)入鹽巴,放入嫩豆腐,撒少許白胡椒繼續(xù)燉5分鐘。
6、出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鰱魚,我們知道鰱魚是一種美味的淡水魚,鰱魚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經(jīng)常吃鰱魚可以起到健脾補氣等功效,鰱魚的做法有很多種,上文我們采用了鰱魚頭做成了鰱魚頭豆腐湯和剁椒鰱魚頭。
鰱魚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用魚類,我們經(jīng)常在餐桌上就可以看到,鰱魚不僅肉質(zhì)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富含膠原蛋白,既能健胃養(yǎng)脾,又能養(yǎng)顏美容,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吃。而紅燒鰱魚塊就是一種以鰱魚為主要食材的最常見的菜式,烹飪起來非常方便,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紅燒鰱魚塊的做法吧。
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zhì)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yǎng)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fā)干脆易脫落等癥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yǎng)生食品,適用于脾胃虛寒體質(zhì)、溏便、皮膚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癥。
主料
野生鰱魚一條
輔料
雞蛋一個、干淀粉適量、蔥姜蒜沫適量、郫縣豆瓣適量、一品鮮及草菇老抽適量、食鹽適量
步驟
1. 將魚去鱗去內(nèi)臟洗凈;
2. 切塊放蔥蒜沫花椒粉料酒一品鮮和草菇老抽及食鹽;
3. 拌勻后腌半個小時;
4. 將腌制好的魚塊沾蛋液再裹一層薄薄的干淀粉入鍋用溫油炸成金黃色;
5. 將鍋入油放蒜瓣蔥段姜片花椒大料粒翻炒變色,放入郫縣豆瓣炒散。加入炸好的魚塊翻炒,勾芡出鍋。
以上的資料不僅向我們介紹了鰱魚的食用價值也向我們介紹了紅燒鰱魚塊的做法,相信大家應該已經(jīng)學會了吧。大家不妨為大家在平時中做一道簡易美味又營養(yǎng)豐富的紅燒鰱魚塊,然后一同享受家人團聚的時光。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紅燒鰱魚頭的做法》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hongshaojiyudezuofaqiutianyinshiyangsheng/">紅燒鯽魚的做法秋天飲食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