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五臟從調理身體“四大虛”開始
養(yǎng)生調五臟。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從古至今,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調五臟從調理身體“四大虛”開始”,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四大虛的表現(xiàn)癥狀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
虛常常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通俗地講,氣相當于人體的燃料,是推動人體活動的能源;血相當于人體的營養(yǎng)液;陰和陽是相對的概念,陰與血同類,它好比自然界的各種水,對人體起到潤澤的作用。而陽與氣同類,它好比自然界的太陽,對人體起到溫煦的作用。所以,氣虛就好像人體的燃料不足,從而導致動力不足;血虛就是人體的營養(yǎng)液不足,進而導致身體枯燥、營養(yǎng)不良;陰虛相當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現(xiàn)燥熱;陽虛,則相當于陽光不足,所以會讓人感到寒冷。
其實,我們沒必要絞盡腦汁地去琢磨到底什么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著名學者聶文濤先生做了四句很通俗的總結:陰虛發(fā)熱;陽虛怕冷;血虛發(fā)燥;氣虛無力。根據(jù)這16個字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做一個初步的判斷。當然,每種虛癥有時很復雜的,會伴有其他一些癥狀。
種類 一般癥狀
氣虛 乏力、精神不振、面色發(fā)白、呼吸短促、記憶力減退、胸悶、愛出汗
血虛 心慌心煩、失眠多夢、臉上無光、耳鳴眩暈、視物不清、頭發(fā)枯黃等
陰虛 煩熱盜汗、嗓子干、心跳加快、消瘦、臉頰發(fā)紅、容易上火、脾氣急躁、易怒
陽虛 手腳冰涼、面色發(fā)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精神不振、發(fā)懶、對事物沒興趣
氣虛
一個人氣虛的時候,除了感覺渾身沒勁兒外,可能還會感覺身體虛弱、面色發(fā)白、呼吸短促、稍一活動就出汗、聲音低微、愛忘事兒、胸悶、精神不振等等,這主要是因為身體里面,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氣化功能變差所致。
造成氣虛的原因很多,比如先天遺傳不好、營養(yǎng)不良、年老虛弱、長時間有病、生過大病或動過大手術、經(jīng)常疲勞過度等等。
其實,氣虛和亞健康很相像,它跟現(xiàn)代人承受激烈的社會競爭、工作壓力過大,以及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氣虛的癥狀如果比較輕的話,那你就要把生活、飲食的方式轉變一下。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不適癥狀,那我還是建議你調理調理比較好。
血虛
中醫(yī)講,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血虛的時候,主要以心和肝兩臟的毛病最多。
心血虛的時候,會出現(xiàn)心慌、失眠多夢、心煩等;
肝血虛的時候,則會表現(xiàn)為臉上沒有光澤,耳鳴、眩暈、看東西不清楚、手腳發(fā)麻、頭發(fā)枯黃等等。
人體內(nèi)的血與脾、肝、心三個臟器密切相關。中醫(yī)上說,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經(jīng)常暴飲暴食,飲食不規(guī)律、饑一頓飽一頓,過分偏食,脾胃功能受損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血虛。另外,月經(jīng)量多、失血過多等等,也會引起血虛。所以,出現(xiàn)血虛的癥狀的時候,除了要消除心肝上的癥狀外,補脾胃也必不可少。
陰虛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約70%是水。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水,地球才不會被太陽烤焦。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當身體里的血、津液、水液等陰液不足的時候,陰不制陽,所以就會陰虛生內(nèi)熱.陰虛的時候,主要會出現(xiàn)手腳心以及胸口煩熱、嗓子干、心煩、心跳加快、氣短、頭暈眼花、夜里盜汗、消瘦、臉頰發(fā)紅等等。
當然,陰虛的人也特別容易上火。另外,脾氣還特別不好,急躁、易怒。我們老家方言叫這是麥秸稈兒脾氣,一點就著,很快就過去了。陰虛最具代表性的病癥就是更年期綜合征,女人到了更年期后,月經(jīng)不規(guī)律,失血多,出虛汗多,這很容易造成陰虛。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果你感覺自己是陰虛的話,那就要少吃些熱性的東西了,辣椒、火鍋等等最好少吃;多吃些滋陰的食物,像銀耳、百合、黃瓜、綠豆、蓮藕、鴨肉等等。
陽虛
陽虛說白了就是體內(nèi)陽氣不足,就好像咱們國家的東北和西北地區(qū)一樣,太陽光照射少,冷天兒就多。所以結合到人體上,陽虛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面色發(fā)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精神不振、發(fā)懶、對事物沒興趣等等?!饵S帝內(nèi)經(jīng)》里對這做解釋就一句話五個字:陽虛則外寒。如果你經(jīng)常感覺冷,別人穿一件衣服你穿兩件,那你肯定就是陽虛了。俗話說動則生陽,所以,如果你陽虛得不是太厲害,那就多活動活動吧。
說了這么多,你大致可以明白自己到底是哪種虛了吧?但是,就像我上面說的,五臟是身體的根本。就拿陽虛來說吧,還要再細分一下,你到底是腎陽虛?還是脾陽虛?那就往后看吧,都在書里呢!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讀:脾胃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中醫(yī)認為,養(yǎng)好脾胃首先就要做的事情就是腹部避寒。經(jīng)常曬曬太陽。除此之外,養(yǎng)護脾臟還要做哪些事情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養(yǎng)護脾胃
《壽世保元》中說: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內(nèi),不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外。這里說的養(yǎng)內(nèi)就是要令體內(nèi)氣血自然流暢,氣機升降無礙,臟腑順著天性本能發(fā)揮功能,按部就班地依次展開生長壯老的生命程序而盡享天年。養(yǎng)外就是只顧感官享受、滿足欲望,過分注重外表。這樣的人大多是外強中干,容易得大病、暴病,到了老年,可能一擊就倒。所以,人的感官享受、各種欲望就像魔鬼蟄居在內(nèi)心,在令人得到許多舒適感受的同時,悄悄銷蝕著生命。
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生活在北方的人通常要上護脾胃,下護子宮,中護肚臍。腹部避寒保暖是最基礎的養(yǎng)脾。避免在低洼潮濕的地方久住,應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否則會傷筋骨、傷脾胃。傷筋骨得痹癥,傷脾胃則經(jīng)常腫脹、身體沉重、陽氣虛而濕氣重。
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三餐按時有規(guī)律進行,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不要太晚。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滾燙或者冰涼的食物;滾燙傷食道和胃,冰涼傷脾胃血脈。
老年人在滋補前,一定要先看脾胃行不行,如果舌苔干凈,大便暢通,肚子不痛不脹,這說明脾胃健運,可以放心適當補益,但一些滋補陰柔的補品,如阿膠、首烏、熟地、牛肉等,一定要配些理氣、行氣、助消化的藥食,且不宜長久服用。食補的最好載體就是粥、湯水。多鹽多酸的飲食習慣,會助濕生濕,不利于脾胃健運,尤其在雨水多、潮濕的季節(jié)和低洼潮濕處,飲食上更要少鹽少酸。
中醫(yī)養(yǎng)顏調理五臟開始
許多女性面色無華、晦白或灰暗、肌膚粗糙、斑點叢生或皺紋累累,往往緣于五臟功能失調。再高明的美容師,恐怕也難掩其憔悴之態(tài)。因此,要想養(yǎng)顏美容,首先應增強臟腑的生理功能,這樣才能使容顏不衰。
心與容顏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即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從而將營養(yǎng)物質輸送全身。(保健品商城,低價限時搶購進行中!)而面部又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xiàn)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方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yǎng),面色就會恍白晦滯或萎黃無華。
心氣虛、心血虧少者可將龍眼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用武火燒沸,再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可,常服此粥可養(yǎng)心補血,潤膚紅顏。
肝與容顏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jié)血流量和調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xiàn)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之疏泄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于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xiàn)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yǎng),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
對肝臟失調者,中醫(yī)提倡食用銀杞菊花粥。其做法為:銀耳、菊花10克,糯米60克。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后調入適量蜂蜜服食。常服此粥有養(yǎng)肝,補血,明目,潤膚,祛斑增白之功。
脾與容顏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yǎng)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脾運障礙者應服用紅棗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潤皮膚,增加皮膚彈性和光澤,起到養(yǎng)顏美容作用。
導讀:脾胃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中醫(yī)認為,養(yǎng)好脾胃首先就要做的事情就是腹部避寒。經(jīng)常曬曬太陽。除此之外,養(yǎng)護脾臟還要做哪些事情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養(yǎng)護脾胃
《壽世保元》中說: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內(nèi),不善養(yǎng)生者養(yǎng)外。這里說的養(yǎng)內(nèi)就是要令體內(nèi)氣血自然流暢,氣機升降無礙,臟腑順著天性本能發(fā)揮功能,按部就班地依次展開生長壯老的生命程序而盡享天年。養(yǎng)外就是只顧感官享受、滿足欲望,過分注重外表。這樣的人大多是外強中干,容易得大病、暴病,到了老年,可能一擊就倒。所以,人的感官享受、各種欲望就像魔鬼蟄居在內(nèi)心,在令人得到許多舒適感受的同時,悄悄銷蝕著生命。
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生活在北方的人通常要上護脾胃,下護子宮,中護肚臍。腹部避寒保暖是最基礎的養(yǎng)脾。避免在低洼潮濕的地方久住,應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否則會傷筋骨、傷脾胃。傷筋骨得痹癥,傷脾胃則經(jīng)常腫脹、身體沉重、陽氣虛而濕氣重。
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三餐按時有規(guī)律進行,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不要太晚。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滾燙或者冰涼的食物;滾燙傷食道和胃,冰涼傷脾胃血脈。
老年人在滋補前,一定要先看脾胃行不行,如果舌苔干凈,大便暢通,肚子不痛不脹,這說明脾胃健運,可以放心適當補益,但一些滋補陰柔的補品,如阿膠、首烏、熟地、牛肉等,一定要配些理氣、行氣、助消化的藥食,且不宜長久服用。食補的最好載體就是粥、湯水。多鹽多酸的飲食習慣,會助濕生濕,不利于脾胃健運,尤其在雨水多、潮濕的季節(jié)和低洼潮濕處,飲食上更要少鹽少酸。
中醫(yī)養(yǎng)顏調理五臟開始
許多女性面色無華、晦白或灰暗、肌膚粗糙、斑點叢生或皺紋累累,往往緣于五臟功能失調。再高明的美容師,恐怕也難掩其憔悴之態(tài)。因此,要想養(yǎng)顏美容,首先應增強臟腑的生理功能,這樣才能使容顏不衰。
心與容顏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即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從而將營養(yǎng)物質輸送全身。(保健品商城,低價限時搶購進行中!)而面部又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xiàn)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方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yǎng),面色就會恍白晦滯或萎黃無華。
心氣虛、心血虧少者可將龍眼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用武火燒沸,再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可,常服此粥可養(yǎng)心補血,潤膚紅顏。
肝與容顏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jié)血流量和調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xiàn)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之疏泄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于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xiàn)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yǎng),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
對肝臟失調者,中醫(yī)提倡食用銀杞菊花粥。其做法為:銀耳、菊花10克,糯米60克。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后調入適量蜂蜜服食。常服此粥有養(yǎng)肝,補血,明目,潤膚,祛斑增白之功。
脾與容顏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yǎng)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
脾運障礙者應服用紅棗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勺虧櫰つw,增加皮膚彈性和光澤,起到養(yǎng)顏美容作用。
肺與容顏
肺主皮毛。肺的氣機以宣降為順,人體通過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則肌膚干燥,面容憔悴而蒼白。
肺功能失常者需要補肺氣、養(yǎng)肺陰,可食用百合粥。其做法是: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代早餐食。對于各種發(fā)熱癥治愈后遺留的面容憔悴,長期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更年期婦女的面色無華,有較好的恢復容顏色澤的作用。
腎與容顏
腎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臟功能也將正常運行,氣血旺盛,容貌不衰。當腎氣虛衰時,人的容顏黑暗,鬢發(fā)斑白,齒搖發(fā)落,皺紋滿面,未老先衰。
腎功能失調引起的容顏受損可服用芝麻核桃粥。其做法是: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能幫助毛發(fā)生長發(fā)育。使皮膚變得潔白、豐潤。
七竅連五臟 看臉部識健康
《內(nèi)經(jīng)》提出,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肝開竅于目、腎開竅于耳。也就是說,通過觀察五官的異常情況,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腎可能存在的病變。
中醫(yī):看七竅識五臟健康
所謂七竅,主要是指面部的七個孔竅,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于七竅,所以五臟有病,往往能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
腎與容顏腎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臟功能也將正常運行,氣血旺盛,容貌不衰。當腎氣虛衰時,人的容顏黑暗,鬢發(fā)斑白,齒搖發(fā)落,皺紋滿面,未老先衰。腎功能失調引起的容顏受損可服用芝麻核桃粥。其做法是: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能幫助毛發(fā)生長發(fā)育。使皮膚變得潔白、豐潤。心與容顏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即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從而將營養(yǎng)物質輸送全身。(保健品商城,低價限時搶購進行中!)而面部又是血脈最為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xiàn)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方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yǎng),面色就會恍白晦滯或萎黃無華。心氣虛、心血虧少者可將龍眼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用武火燒沸,再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可,常服此粥可養(yǎng)心補血,潤膚紅顏。肝與容顏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jié)血流量和調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xiàn)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之疏泄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血液瘀滯于面部則面色青,或出現(xiàn)黃褐斑。肝血不足,面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yǎng),則面色無華。暗淡無光,兩目干澀,視物不清。對肝臟失調者,中醫(yī)提倡食用銀杞菊花粥。其做法為:銀耳、菊花10克,糯米60克。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后調入適量蜂蜜服食。常服此粥有養(yǎng)肝,補血,明目,潤膚,祛斑增白之功。脾與容顏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見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yǎng)顏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黃不澤。脾運障礙者應服用紅棗茯苓粥。其做法是: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勺虧櫰つw,增加皮膚彈性和光澤,起到養(yǎng)顏美容作用。肺與容顏健康呼吸每一天肺主皮毛。肺的氣機以宣降為順,人體通過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則肌膚干燥,面容憔悴而蒼白。肺功能失常者需要補肺氣、養(yǎng)肺陰,可食用百合粥。其做法是: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代早餐食。對于各種發(fā)熱癥治愈后遺留的面容憔悴,長期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更年期婦女的面色無華,有較好的恢復容顏色澤的作用。
我們平時都會說五臟六腑,其實這是我們?nèi)梭w的主要器官,對于我們來說這些器官是很重要的,不能出現(xiàn)一點的問題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調理五臟六腑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yī)如何調理臟腑的。
五臟六腑的調理應該怎么做呢,其實每一個器官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都會在我們身體表面反應出現(xiàn),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的。
五臟六腑如何調理
一、養(yǎng)心面色紅潤有光澤
心在人體內(nèi)主宰血液的運行,濡養(yǎng)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因此《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面色明暗潤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脈的功能。不論膚色深淺,健康人的面色應透出紅潤的血色。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損,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yǎng),面色就會蒼白無華,甚至枯槁。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fā)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強心關鍵詞:養(yǎng)
1.踏豆按摩可安心:將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后倒入盆中,雙腳洗凈擦干后踩踏綠豆,邊踩邊揉。每天睡前1小時做30分鐘左右,可強心安神。
2.按壓肚臍安撫心緒:肚臍有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肚臍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
3.枸杞棗仁茶養(yǎng)心:棗仁、枸杞可養(yǎng)心血,五味子可斂心氣。將枸杞30克、炒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泡茶,3天后睡眠質量就能得到改善,工作起來當然活力無限。
4.心臟先天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睡前喝一杯胡蘿卜汁或西紅柿汁能養(yǎng)心。
5.對于心血虧虛者,可多食用“龍眼粥”。龍眼肉(即桂圓肉)100克,糯米120克。先將糯米洗凈,加水煮至半熟,加入龍眼肉煮熟即成。常服此粥可養(yǎng)心、安神、補血、潤膚、紅顏。龍眼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糖,其中糖的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龍眼肉是極好的美容補品。
6.用酸棗仁10克、百合30克燉羊心,適用于心陰虛,失眠多夢者。
二、舒肝心平氣和眼睛亮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能調暢全身氣機,肝與美容,肝與七情、月經(jīng)、指(趾)甲、眼睛、筋脈等有密切關系。
若肝臟有病、失去藏血功能就會出現(xiàn)面部皮膚呈黃色,沒有光澤。當肝臟疏泄情志功能失常,就會引起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表現(xiàn)在面部皮膚就會呈現(xiàn)青色或黃褐斑,所以面部蒼老及產(chǎn)生色素斑的人應注意調整情緒,使心情輕松舒暢,黃褐斑亦能同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中醫(yī)所說“女子中年養(yǎng)肝”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出現(xiàn)面部黃褐斑以中年女性為多。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導讀:要想有一副健美的牙齒,除了注意牙齒的保健,還應該多調理身體的五臟。五臟的功能好與壞全都體現(xiàn)在牙齒上,下面是中醫(yī)專家給出的牙齒和五臟的具體關系。
牙齒稀疏或齒根外露,可能腎氣虧
牙齒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如果一個人牙齒發(fā)育不好,通常腎也不好。如成人牙齒稀疏、齒根外露或伴有牙齦淡白出血、齒黃枯落、齦肉萎縮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同時要警惕有無腎臟方面的疾病。如小孩牙齒久落不長,也可能是腎氣虧所致,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六味地黃丸等。
牙齦紅腫,胃炎或疲勞
中醫(yī)認為,牙齦與胃腸相關。如出現(xiàn)單純的牙齦紅腫,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與胃炎有關;如果紅腫的同時,還伴有牙齒松動、強烈口臭等癥狀,多為牙周病?;即瞬〉脑?,除了鈣質攝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凈外,也與過度疲勞造成免疫力降低有關。
牙齦出血,腸胃消化不好
牙齦容易出血的情形不僅會發(fā)生在牙齦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腸胃不好的人也有這種傾向,應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縫變寬伴隨牙齦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見;如在生病過程中,出現(xiàn)牙齒變黑或有寒冷感、牙齒變長而污垢、齒瓣變黃如豆瓣色,多預示著疾病變得嚴重,應提高警惕。
牙齒松動,骨質疏松的標志之一
牙齒松動脫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堅固,而牙槽骨的不堅固多由骨質疏松導致。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提早預防,如提早服用鈣片,進行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并經(jīng)常叩齒。另外,牙齒松動脫落和牙齒不潔可能意味著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有調查顯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風的風險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幫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而反過來說,心臟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習慣。
上述詳細介紹了牙齒和五臟的關系,這樣充分印證了腎主骨,生髓,齒乃骨之余。齒與齦和腎﹑胃及大腸都密切相關這句話,所以,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自己的牙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