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yǎng)生誤區(qū) 這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賀娟女性養(yǎng)生三件事。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冬季養(yǎng)生誤區(qū) 這七件事千萬不要做”,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秋冬季節(jié)隨著天氣的寒冷似乎很多事情都放慢了節(jié)奏很多計劃也似乎隨之停滯了,但是養(yǎng)生的行動卻并不能隨之減緩尤其是在秋冬季節(jié)身體也更加脆弱需要我們更多的注意力和照顧,那么我們養(yǎng)生究竟需要在冬天注意哪些呢以下七件事我們需要千萬注意。
1、不及時刷牙易感冒
經過一宿的睡眠,口腔內會殘存大量污垢,當它們與唾液的鈣鹽結合、沉積,就容易形成牙菌斑。如果起床后不及時刷牙,直接喝水或進食,會把這些細菌和污物帶入體內,增加患病毒性感冒和胃腸疾病的幾率。因此,除了晚上睡前刷牙,早起第一件事也應該是認真刷牙。
2、喝涼水腸胃遭殃
早晨喝杯涼白開被很多人當成養(yǎng)生秘籍。事實上,喝涼水會大傷人體下焦陽氣。時間長了,女性會痛經,男性會出現胃病、關節(jié)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所以,建議早上起床喝一杯溫熱的蜂蜜水。
3、早起洗頭容易頭痛
從中醫(yī)角度來講,并不推薦早起洗頭,尤其是在冬天。早上時間緊,很多人沒等頭發(fā)干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jié)疼痛,甚至肌肉麻痹。
4、光腳下床易腹瀉
很多年輕人早起后,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于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里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后,最好立刻穿上襪子。
5、早起揉眼會感染
早晨被鬧鐘叫醒后,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揉揉眼,這樣做不利于眼部健康。眼部皮膚嬌嫩,用手揉眼睛容易破壞皮膚彈性,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加速眼部皮膚衰老,還可能使手上的細菌及眼周圍的污物進入眼睛,進而造成感染。
6、戀床
現在醒后戀床不起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節(jié)假日。凡有過戀床不起的(不管年輕的,年老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睡眠和戀床的時間多了,反而覺得四肢發(fā)沉、精神萎靡、有越睡越累、越睡越不舒服的感覺,結果,還不如每天忙于工作或學習時那樣精力充沛。戀床打亂了平日正常的生活規(guī)律,使體內許多生物鐘錯點。
7、立即劇烈運動
許多人,晨起后習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只要注意,對健康的確有益處。但是,運動必須在晨起后稍作休息一下,待氣血陰陽運行平衡后才可進行。若起床后,也未做準備活動,便馬上投入比較劇烈的運動,就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的意外。
秋冬季節(jié)身體更加脆弱需要我們多多注意調整,同時也不宜吃的過于生冷活動也不宜劇烈要保護好我們的腸胃和器官,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者是女孩子其實很容易在不經意間著涼需要我們多多注意加以避免,應該多喝熱水多吃一些熱的食物在活動之前也要多多伸展做好熱身。
擴展閱讀
小暑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節(jié)氣在這一節(jié)氣中,人要好好的保養(yǎng)身體,只有這樣才可以很好的保護身體健康,但是很多朋友因為不重視,所以導致小暑節(jié)氣時身體出現諸多的安全隱患,其實在小暑,想要保護身體,方法十分簡單,只要能夠做到下面這些事情即可。
小暑如何養(yǎng)生
一、飲食
很多朋友因為天氣轉變的因素都沒有食欲,而這對于身體健康來說無疑是很有害處的,要知道,身體是基礎的,而飲食是幫助我們打基礎的事情,飲食不好,疾病就會上門,因此,在小暑即便我們食欲再差,再不想吃飯,也要多吃一些。
當然了,食欲差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是一些辣味食物開胃,便可以改善,此外,食欲太差,還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并且小暑飲食好做到粗中有細、口味適中,多吃一些能夠降低血粘度、膽固醇的食物,能夠有效減少疾病。
此外,食欲差每次都吃不飽,也可以通過多餐制來解決,除了早中晚三餐之外,可以加上一頓下午茶,這樣便可以避免因為吃得太少而危害身體。
二、牢記起床兩個半分鐘
在小暑,因為天氣原因人的血壓會增加,起床時血壓是較為平均的,但是起床過快,便會導致頭部血壓銳減從而導致身體受損。
所以在起床時不要著急做起來,好在醒來后能夠活動一下四肢,不需要時間太長半分鐘即可,然后慢慢起身,在床上坐半分鐘,讓大腦能夠有一個適應血壓降低的時間,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但是,這樣做的回報是豐厚的,因為保持這一習慣能夠幫助我們避免腦血管破裂等危險的病癥。
三、多喝水
小暑時節(jié)要多喝水,因為天氣的原因,人體水分大量流失,此時如果沒有補水,就會導致身體缺乏水分的滋潤,滋生出大量的細菌,甚至有可能導致體內臟器衰竭,因此多喝水是很好的事情。
此外,小暑雖然不甚炎熱,但卻是中暑的高發(fā)時期,而喝水尤其是喝溫鹽水能夠幫助人們滋潤身體,避免因為缺乏水分而導致中暑的情況出現,并且多喝水,還可以幫助人們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等危險的病癥。
春分已過去,清明很快就要到來了。清明時節(jié)有怎樣的氣候特點,又該如何去養(yǎng)生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清明養(yǎng)生的關鍵點,讓大家能夠根據節(jié)氣的變化,適當的安排自己的養(yǎng)生計劃。
A.發(fā)物不可多吃
立春之后,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
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少吃發(fā)物,少吃筍、雞等傷肝食品。筍性寒,滑利耗氣,人有痛疾,其氣多虛,而食筍則更耗氣,導致氣虛狀況加重,容易引發(fā)疾病。而臨床上也發(fā)現,吃筍后容易引起咳嗽,導致咯血、哮喘的復發(fā)。除了不宜吃筍外,也要少吃雞。雞動風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壓等病的復發(fā)??梢远嗍成剿帯⑽骷t柿、土豆、莧菜等食物及水果。
B.高血壓患者少食肝臟類食物
清明節(jié)氣前后是高血壓的易發(fā)期,人們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清明節(jié)氣期間最忌食用肝臟類食物。還應強調低鹽飲食,做菜時要盡量少放鹽,以清淡為宜,同時應增加鉀的攝入,多食用蔬菜、水果。
在運動上,要講究適當,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等。
C.外出踏青,動宜適度
清明節(jié)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習俗。不過,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這個季節(jié)并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05次/分鐘,呼吸應不超過24次/分鐘,中青年因人而異。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fā)熱、急性感染以及處于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
D.到了清明 作息提前
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發(fā),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床。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y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fā)而不能發(fā),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盡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后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yǎng)性、增強抗病能力。
E.不妨喝點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y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而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變心肌缺血的功用。
菊花與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養(yǎng)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yǎng)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又會使肝木失于滋養(yǎng),反倒傷肝,因此飲用菊花茶也要適量。
火辣辣的夏天用什么方法搞定它?當然是要涼,要清熱了。那么方法是怎樣的呢?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說說中醫(yī)養(yǎng)生的提倡,平心靜氣地穩(wěn)定自己的心態(tài),從心靜自然涼入手,輔之以外界的涼茶、解暑粥相助,讓我們徹底地掌握夏季養(yǎng)生的訣竅。
夏天的特點是燥熱,“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yǎng)生的關鍵。
思想宜清靜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
大腦宜清醒
夏天人容易出現精神不振,頭昏頭痛的現象,預防的最好辦法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常言道:“熱天睡好覺,勝吃仙丹藥”,每天夜晚要睡7—8小時。此外,還要安排短時間的午睡,以緩解疲勞,保持大腦清醒。
飲食宜清淡
盛夏時節(jié)暑濕重,易發(fā)生濕熱癥,故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食物為主,如清熱解暑食品綠豆湯、蓮子粥、菊花茶、酸梅湯等。既能泄暑熱,又能祛濕邪,健脾利胃,還可起到清熱、防暑、斂汗、補液的作用以及增進食欲。
夏季人們大多胃口不佳,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適宜吃些豆腐、魚、蔬菜、瓜果等清淡食品,既可滿足體內營養(yǎng),又可預防中暑??蛇m當飲些清涼飲料和多吃些醋,既利消化和營養(yǎng),補充因大量出汗而丟失的鉀,又能生津開胃;抑制和殺滅病菌,預防腸道疾病。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以防傷陽損身。
居室宜清涼
針對炎夏暑熱濕盛的外界環(huán)境,居室要空曠清涼,不宜嘈雜喧鬧,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涼爽,早晚氣溫較低時要將空調關掉。
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若將門窗大開,則熱浪襲來,蒸烤難受;如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啟動風扇,那種陰涼的環(huán)境,會使人心靜神安。室溫控制在25℃—30℃之間,切不可使溫度降至過低或直對電扇、空調吹之過久,以防涼氣侵入人體誘發(fā)疾病。看電視時音量要小,室內燈光宜暗,以免增加煩熱之感。
心氣宜清平
炎熱夏季,心清氣靜才能精神充足,保持人體機能旺盛協調,不然會心煩不寧,坐臥不安、心熱內生。應有意識地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避免生氣動怒,以達“心靜自然涼”之目的。
身體宜清爽
夏季人體出汗多,臨睡前洗個澡或用溫水擦身,不僅可洗去汗?jié)n、汗臭,還可洗去全身的疲勞,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肌體光潔清爽,使汗腺通暢,對于清火敗毒,防暑、防痱都有好處。另外,衣著力求寬松舒適,避免緊衣裹身,并要經常換洗。
體虛宜清補
夏季體能消耗大,加之食欲下降,身體容易虛弱。用含蛋白質高的食品如雞、鴨、魚類、海產品、豆制品等食物與西洋參、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通過清補,既可改善體質,又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游樂宜清幽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或做劇烈運動,可就近尋找清新幽雅之境。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園林或郊外散步鍛煉,吐故納新。清泉白云,鳥語花香,精神會為之一爽,傍晚,若漫步徜徉于田間、河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輕拂,會使你心靜如水,神怡似夢,蕩滌你心頭的煩悶,暑氣頓消。
養(yǎng)生導讀: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在度小長假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養(yǎng)生保健。端午節(jié)如何養(yǎng)生呢?其實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都是古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今天我們來看看端午節(jié)養(yǎng)生要做的8件事!
端午節(jié)如何養(yǎng)生?
與豐富多彩的端午起源說同樣的,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至今仍在全國各地流傳、延續(xù)著。然而,無論稱謂為何,端午時節(jié)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卻是一致的。專家認為,這個節(jié)日本是對人身體健康的一種愛護,對生命的愛護。端午時節(jié)提倡的是人與自然的調和、平衡,以安然度過夏天。端午節(jié)如何養(yǎng)生呢吧?中醫(yī)告訴你端午節(jié)養(yǎng)生保健要做8件事。
1、吃粽子
粽子中一般含有紅豆,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yǎng)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人體常為濕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濕,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粽子中一般含有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
粽子總會用到蘆葦葉,紅棗能補益脾胃和補中益氣。所以對於脾胃虛弱和腸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經常吐瀉或便秘人士都有好處,多吃紅棗能改善腸胃功能。此外,紅棗又能補氣血,對於中氣不足及氣血虧損人士特別有幫助,能減少平日氣促氣喘的情況,又能針對肌肉無力等癥狀,增加體力。
天氣日益炎熱,身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夠改善這一問題。且不說其中的配料,僅就清香的葉子和柔軟的糯米,就足以讓人食欲大開。對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會有這么強的饑餓反應。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可幫助吞咽和消化,同時,在吃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涼拌菜,這樣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入,而維生素本身就是一種消化酶,可促進粽子的消化。
2、掛香囊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jié)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y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長可以將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邊,對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能。夏天氣溫高,很多人經常覺得沒胃口,也在身邊放個香囊。因為香囊里中藥的香氣被人體吸收以后,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能夠增強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藥物有通竅的作用,孕婦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觸皮膚處出現紅疹、瘙癢等現象,請立即取下香囊,掛于室內空氣流通處或車內。
3、喝雄黃
酒醫(yī)史淵源《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認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在端午節(jié)早晨擺雄黃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年景。
制備雄黃酒的方法很簡單,用于成人飲用的,則取微量經過水飛處理的雄黃細粉,現行藥典規(guī)定內服用量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將其攪溶,再將上層帶有微紅黃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則棄之不用,飲用量約15毫升左右。
4、賽龍舟、洗龍湫水
龍湫水也就是龍舟競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jié)洗龍湫水的俗語流傳。
劃船運動對坐班族更有益。雙槳同時劃的動作,可以使身體的雙側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劃船運動中的后拉、前推、搖槳等動作,對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鍛煉,提高了肌肉質量,以及協同工作能力。
劃船運動過程中一般都會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動作,這能很好地鍛煉腰腹部肌肉,減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顯;對改善腰肌勞損、肌肉僵硬,以及椎間盤等健康問題,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中醫(y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6、煮大蒜
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jié)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眾人皆知,吃完大蒜敢開口說話的人沒幾個。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大蒜被稱為人類的健康衛(wèi)士。大蒜中含有約0.2%的揮發(fā)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殺菌作用。現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護肝臟、調節(jié)血糖,保護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營養(yǎng)學專家發(fā)現,大蒜提取液有抗腫瘤的作用,建議每日生吃大蒜35克。
夏末秋初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間點,這是因為這個時候暑熱雖然已經開始消退,早晚氣溫比較涼快,但是中午的時候溫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很多人還是按照夏季的生活方式,這樣會傷害自己的健康的。在夏秋交替的季節(jié),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做。
1、不要立即增衣
俗話說,春捂冬凍,所以在秋季來臨氣溫下降的時候,不要溫度稍微下降了一點,就立即增加衣服,應該循序漸進的增加衣物保暖,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
不過冬凍并不適合身體比較虛弱的老人、小孩等體質比較弱的人。
2、不注重防曬
很多人在夏季天氣炎熱、陽光照射強烈的時候出門都會涂抹防曬霜,但是一到了秋冬季節(jié)太陽照射不那么強烈了就忽視了防曬工作。其實一年四季無論什么時候,太陽的紫外線都會對我們的皮膚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防曬工作。
3、只喝白開水
秋季天氣比較干燥,所以大家都會注意補充身體水分。很多人喜歡喝白開水,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是正確的。如果只喝白開水的話,會擾亂身體電解質的平衡。大家如果要補充水分,不妨試試喝淡鹽水以及蜂蜜。
4、早晨起來鍛煉
很多人都有早晨起來鍛煉的習慣,但是在秋季,并不適合早晨起來鍛煉,這是因為秋季容易多霧,而霧中含有很多有害的物質,如果早晨起來出門鍛煉,有可能會導致患上某些呼吸系統疾病,最好是等到霧散開之后再鍛煉。
以上就是初秋最好不要做的事情。小編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以免損害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