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穴位有哪些】
對于艾灸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不算太陌生的,其實這種方法只要是運用得當?shù)脑捠强梢云鸬椒浅:玫酿B(yǎng)生功效,特別是本身就已經出現(xiàn)了脾虛的人們就更加的需要去使用艾灸來調理身體,因為如果自己一直脾虛的話就會讓自己體內的營養(yǎng)沒有辦法那么好的進行吸收,而且還會導致便秘的出現(xiàn),一旦便秘就會讓毒素一直堆積到身體的內部,根本沒有辦法很好排出體外。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敝Q。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甲乙經》載:“胃脹者腹?jié)M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p>
《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
那么艾灸不相同的穴位,得到的養(yǎng)生功效都是不算太相同的,但如果是脾虛的話就必須要艾灸中脘穴的,這種穴位基本上都是位于腹部的正中心,所以如果是艾灸的話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暖胃作用,而且還能夠讓自己原本的胃部蠕動能力增強,所以就間接的緩解了脾虛的癥狀。
擴展閱讀
每當秋冬季節(jié)到來的時候有很多的朋友們都開始有了手腳冰涼的情況,尤其是女性朋友們這樣的情況就更加多見的,所以就想要找到一個方法可以去很好的緩解手腳冰涼的情況,這個時候其實就能夠通過艾灸的方法來達到治療一些自己身體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身艾灸就是中醫(yī)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而且可以治療很多復雜的疾病的。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俞穴之一, 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俗話說.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
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 …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古人有"關元主諸虛百損"。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滑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
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胱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泄,諸虛百損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yǎng)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癥, 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
那么如果是想要達到促進自己血液循環(huán)效果的話,就可以艾灸自己的足三里的,這個穴位是最常見的艾灸的穴位,這也是一種具有保健效果的穴位,很多人們在想要養(yǎng)生的時候就會艾灸這個穴位的,不光是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的,起到一個延年益壽的效果。
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總是會導致身體出現(xiàn)一些疾病,其中很多女性濕氣中就容易導致身體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尤其是對女性的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容易導致女性出現(xiàn)痛經和月經不調的現(xiàn)象,其中艾灸能對身體進行更好的調理,但是一定要掌握好穴位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下祛濕艾灸穴位有哪些,
祛濕艾灸穴位有哪些
中醫(yī)方面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yǎng)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濕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體的艾灸穴位如下:
第一: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yǎng)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并且對于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那么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第二:中脘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線,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食用艾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用艾罐則是需要20~30分鐘。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所出現(xiàn)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拉肚子以及胃潰瘍等等。
第三:豐隆穴
在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祛濕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條進行艾灸大約十五分鐘左右,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對于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這個穴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后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進行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這個位置在外膝蓋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將艾條使用10~15分鐘;艾罐則是進行艾灸20~30分鐘左右,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醫(y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xiàn)了紅血絲,那么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體質比較差或者是懷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進行這個穴位艾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最好能夠禁止使用。
這個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將一只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對著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為一個療程,每天進行大約10~15分鐘左右,直到穴道微微發(fā)紅就可以停止了,每天進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時候出現(xiàn)橫紋的外側段,是大腸經的合穴,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對位置匯集到這里。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很好的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如果身體容易出現(xiàn)煩悶以及手麻的情況,對這個穴位艾灸能夠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環(huán),改善不適應的情況。
第八:隱白穴
這個穴道在腳上大腳趾末節(jié)的內側,距離腳趾甲的距離大約是0.1寸左右。隱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體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則個時候可以在隱白穴中進行艾灸,用艾條大約5~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能夠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濕的作用。
艾灸雖然能很好的改善身體,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和科學的手法,上面就是對祛濕艾灸穴位有哪些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上面的穴位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去除體內的濕氣,另外平時飲食上一定要注意營養(yǎng)的均衡。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養(yǎng)生常識頻道《脾虛艾灸穴位有哪些》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冬季養(yǎng)生保健穴位有哪些”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