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運動多長時間比較養(yǎng)生】
很多人就有午睡的習慣,這個習慣當然是好的,但是午睡講究的問題卻有很多,如果時間過短或者過長,對于人們來說都是不好的,那么午睡睡多長時間好呢?根據(jù)相關專家給出的建議,午睡最好控制在一個小時內,這樣既不會影響晚上的休息,也不會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原因。
我們都知道午睡一般是為了幫助人們緩解疲勞,使身體得到休息,增強體力,是很多人的午睡方式都不準確,比如在時間上就沒有概念。以下就介紹不同人群的午睡最佳時間。
研究還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節(jié)律的表現(xiàn)規(guī)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少人,尤其是腦力勞動者都會體會到,午休后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
國外有資料證明,在一些有午休習慣的國家和地區(qū),其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這與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統(tǒng)舒緩,并使人體緊張度降低有關。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為最佳的“健康充電”,是有充分的道理的。
午睡最好睡多長時間
中午睡上1-2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可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午睡雖是促進健康的一種良好手段,但也要講究科學,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因此,午睡時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睡前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也不要吃得過飽。因為油膩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過飽則會加重胃消化負擔。很多人習慣午飯后就睡,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yǎng)明顯下降,馬上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
2、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內,否則醒來會很不舒服。午睡時間太長還會攪亂生物時鐘,影響到晚上睡覺的規(guī)律。
3、午睡雖然就是打個盹兒,但是絕不能太隨意,不要坐著或趴在桌上睡,這會減少頭部供血,讓人睡醒后出現(xiàn)頭昏、眼花、乏力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
若用手當枕頭會使眼球受壓,久而久之容易誘發(fā)眼病,趴在桌上會壓迫胸部,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使雙臂、雙手發(fā)麻、刺痛。最理想的午睡姿勢應該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最好是頭高腳低、向右側臥。
以上對于午睡睡多長時間好進行了解釋,而且對于午睡的姿勢也進行了解答,因此有午睡習慣的人們,以及喜歡午睡的人們可以對這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而且達到自己預想的效果,久而久之,我們的午睡質量不僅能夠得到保證,而且也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編輯推薦
午睡是很多人都會去做的事情,但是午睡時間的問題很多人都不太好把握,因為一個人每天要工作8個小時,午休時間兩個小時,很多人會午休一個多小時,但是有的人總是覺得睡眠時間太少了,不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睡眠時間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合適好呢?下面就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一下。
納秒級(10—20秒)
上班族多數(shù)沒有時間午睡,但是可以嘗試閉目養(yǎng)神十幾秒,也對健康有益。如果感覺身體疲乏,雙眼干澀,略有困意,可以微微合上雙眼休息10—20秒,能給身體快速“充電”,恢復精神。
微秒級(2—5分鐘)
別小看這短短幾分鐘的午休,有時這對消除疲勞有驚人的效果。如果感到焦躁不安,大腦反應變得遲緩,容易發(fā)呆,最好閉目靜養(yǎng)幾分鐘,可以令全身放松,心平氣和,有利于激發(fā)靈感,提高工作效率。
毫秒級(5—20分鐘)
5—20分鐘的午睡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如果感到渾身無力,頭腦發(fā)沉,可以小睡一會兒,有利于提高短期記憶力、敏銳性、耐力、學習及動手能力,幫助恢復精神。
普通級(20—30分鐘)
如果你長期記憶力不好,或是感到兩眼睜不開,大腦已經(jīng)開始“休眠”,最好選擇這個級別的午睡。此外,午睡20—30分鐘還能保養(yǎng)肝臟、促進消化,清除腦中無用的信息,加強長期記憶。徐大成認為,納秒級到普通級的午睡最適宜。
懶人級(40—90分鐘)
這種午睡時間有點長,反而不利健康。因為午睡時間若超過30分鐘,身體就會進入深睡期,如果在45分鐘左右醒來,會因未能完成整個睡眠周期,引起頭疼及其他不適癥狀。如果超過30分鐘,建議將午睡時間延長到1—1.5個小時,完成整個睡眠周期。
END
注意事項
午飯后不宜立即睡覺,最好間隔20分鐘左右再睡。最好不要趴在桌子上睡,否則時間長了會壓迫神經(jīng)和血管。如果中午時間比較充裕,最好找個能夠平躺下來的地方,在身上蓋些東西,踏踏實實地睡一覺。如果一時不能入睡,也要把眼睛閉上,將精力集中到呼吸上,放緩呼吸節(jié)奏,可以幫助盡快入睡。
通過上面的午睡時間的介紹呢,大家對于午睡時間的把握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其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午睡時間長一些,但是午睡時間越長反而不利于身體的健康的,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一定要好好的看看上面的文章介紹,讓更多的人多關注一下午睡時間的問題。
午睡的作用是很大的,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消除一些疲勞,同時也能緩解上午工作的勞累,每個人午睡的方式不同,而且午睡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午睡的時間長一些,但是午睡時間過長了對身體也是不好的,也會影響到健康的,只有控制合理的午睡時間,對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那么午睡多吃時間最佳呢
午睡最好睡多長時間
中午睡上1-2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可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午睡雖是促進健康的一種良好手段,但也要講究科學,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因此,午睡時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睡前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也不要吃得過飽。因為油膩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過飽則會加重胃消化負擔。很多人習慣午飯后就睡,這時胃剛被食物充滿,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yǎng)明顯下降,馬上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
2、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內,否則醒來會很不舒服。午睡時間太長還會攪亂生物時鐘,影響到晚上睡覺的規(guī)律。
3、午睡雖然就是打個盹兒,但是絕不能太隨意,不要坐著或趴在桌上睡,這會減少頭部供血,讓人睡醒后出現(xiàn)頭昏、眼花、乏力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
若用手當枕頭會使眼球受壓,久而久之容易誘發(fā)眼病,趴在桌上會壓迫胸部,影響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傳導,使雙臂、雙手發(fā)麻、刺痛。最理想的午睡姿勢應該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最好是頭高腳低、向右側臥。
4、天氣再熱,午睡時也要在腹部蓋上一點毛巾被或被子,以防涼氣乘虛而入。
5、不要在有穿堂風或風口處午睡。因為人在睡眠中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減退,輕者醒后身體不適,重者會受涼生病。
午睡需要正確選擇時間,只有在合理的時間之內睡覺的話,才能夠保證身體康健的,對于一個人來說午睡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的,也能夠消除一些疲勞感的,午睡的姿勢也需要正確,在使用午睡的時候,也需要控制好時間,中午睡覺不要超過一個小時是最佳的午睡時間。
夏天的時候午睡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對身體好呢?這個是很多喜歡午睡的人都會有的一個疑問,夏季的時候人們的身體會感覺非常的疲勞,如果夏季的時候不多加休息的話,那么長時間下來就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一些重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因為夏季不午睡的原因而影響工作效率,夏季的時候身體疲乏不午睡的話就更沒有什么力了,那么夏天午睡多長時間好呢?
午睡一般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因為午睡的時間長了,會讓人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大腦中樞神經(jīng)會加深抑制,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慢,使睡醒之后的身體更覺得困倦,影響下午的訓練和工作。
午睡時間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鐘最恰當,最長不要超過1小時,時間太短達不到休息的目的,而睡久了,醒來感到不舒服時,應適當活動一下,或用冷水洗臉,再喝上一杯水,不適感會很快消失。
寶寶的午睡時間也不宜過長,白天睡得多很容易影響夜間的睡眠,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哦!專家建議,學齡前的孩子午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5小時。一般1-3歲的孩子,白天睡2小時左右為宜,夜間睡10-11小時,共睡13小時;3-6歲的孩子,午睡時間一般為1-1、5小時,總共睡眠時間為12小時。
一般人都認為中午只要睡了,就能達到舒緩疲勞效果。然而專家分析,人們最容易入睡的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后8小時或是晚上睡覺前8小時,大概是在中午1點鐘左右。因為這個時候人的警覺處于自然下降期,經(jīng)過一個上午的工作學習會感到疲憊,此時午睡身體會得到很好的精神,以便恢復精力。
午睡時間的5個級別
據(jù)悉按照時間的長短,午睡可以被分為五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它的特點和功效,應該根據(jù)身體的需求,適當調整午睡時間。午睡共分為納秒級、微秒級、毫秒級、普通級和懶人級。下面,專家對這五個級別的午睡做了詳細的解析。
1、納秒級(10—20秒):上班族多數(shù)沒有時間午睡,但是可以嘗試閉目養(yǎng)神十幾秒,也對健康有益。如果感覺身體疲乏,雙眼干澀,略有困意,可以微微合上雙眼休息10—20秒,能給身體快速“充電”,恢復精神。
2、微秒級(2—5分鐘):別小看這短短幾分鐘的午休,有時這對消除疲勞有驚人的效果。如果感到焦躁不安,大腦反應變得遲緩,容易發(fā)呆,最好閉目靜養(yǎng)幾分鐘,可以令全身放松,心平氣和,有利于激發(fā)靈感,提高工作效率。
其實如果夏季的時候午睡時間太長的話,那么這樣下來反而會讓身體變得越來越疲乏,身體也會越來越?jīng)]有力,工作和學習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壓力太大,還會造成更多的影響,影響學習影響工作,這樣就無法獲得更好的效率,所以說午睡時間必須要遵守好,一般午睡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就行了。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養(yǎng)生常識頻道《午睡睡多長時間好呢》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運動多長時間比較養(yǎng)生”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