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摩六個穴位 輕松按出修長美腿
夏季經(jīng)絡養(yǎng)生常按穴位。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常按摩六個穴位 輕松按出修長美腿”,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而好的身材是體現(xiàn)女性美的標志之一,女性都追求完美的身材,細長的雙腿。很多女性的身材還不錯,但是卻被一雙蘿卜腿給掩蓋了,細長的雙腿能體現(xiàn)身材高挑,所以瘦腿成為了女性的必修課程之一。那么如何才能甩掉蘿卜腿呢?下面小編教你按摩穴位瘦腿,常按摩這些穴位便能輕松瘦腿,趕緊來試試吧。
穴位1:跖骨間的點
按壓穴位1的要領:將充分彎曲的拇指指關節(jié)置于穴位上,朝垂直方向按壓秒。如穴位非常復雜,故需重復做三次。
穴位2:大腿后面中央線上的五個點
按壓穴位2的要領:將充分彎曲的拇指指關節(jié)置于穴位上,垂直方向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穴位3:小腿三頭肌中央線上的五個點
按壓穴位3的要領:將拇指充分彎曲置于穴位上,垂直方向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穴位4:大腿中央線上的五個點
按壓穴位4的要領:將拇指充分彎曲,以指關節(jié)置于穴位上,用中等力量垂直方向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穴位5:膝關節(jié)四周的點
按壓穴位5的要領:將五指指紋部分別置于穴位上,用中等力量朝髕骨中心部位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穴位6:小腿脛骨前肌的五個點
按壓穴位6的要領:將雙手拇指充分彎曲,重疊交叉成十字形置于穴位上,用中等力量朝垂直方向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穴位7:內(nèi)踝到外踝間的四個點
按壓穴位7的要領:將充分彎曲的拇指關節(jié)置于穴位上向下按壓秒。
穴位8:跟腱上的三個點
按壓穴位8的要領:以拇指指關節(jié)與食指指紋部抓住跟腱,水平方向按壓秒。如此反復做三次。
以上就是瘦腿的幾個按摩方法,大家是否都了解了呢?其實,腿部肌肉只要按摩得當,是可以塑造成優(yōu)美的線條的,不過前提是大家得持之以恒!
Ys630.com相關知識
濕疹大多是因肝臟障礙或過敏體質(zhì)引起,使人感覺陰濕刺癢,不舒服。我們可以通過手部穴位按摩增強人體的排毒功能,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較好調(diào)理濕疹。下面即是幾個調(diào)理濕疹的關鍵穴位,有需要的可以參考一下。
1、風池穴
位置:后頸脊椎最上緣、左右二側約二指寬凹陷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可疏風解熱、去濕、抑制發(fā)炎、消腫、止癢。
2、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清熱消炎、抗過敏,減緩紅腫、搔癢等癥狀。
3、陰陵泉穴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健脾利濕、降火,緩解發(fā)炎、搔癢等不適癥狀。
4、勞宮穴
位置:在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清心和胃、消除面瘡的作用。
5、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間。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促進面部血液循環(huán)、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腦。
6、神門穴
位置:位于手腕和手掌關節(jié)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促進面部血液循環(huán)、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腦。
手部穴位按摩不僅可以治療濕疹,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臟腑,以保美容。
最后溫馨提醒下各位師兄,在手部按摩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按摩后再喝一杯清水。
現(xiàn)在正值六月份,天氣更加炎熱了,高溫天氣讓人出現(xiàn)諸多不適,諸如心煩意亂、精力不濟易疲勞、失眠、抑郁等癥狀,按理說在這個本應是活力四射的夏季是不應該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的。那么六月如何驅除疾病呢?推薦按摩6個穴位,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家趕走六月病。
一、養(yǎng)心神、助安眠
絡卻
絡卻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通達人體全身的水道,負責體內(nèi)的津液循環(huán),而絡卻穴位于頭部,膀胱經(jīng)脈之氣從此處聯(lián)絡入大腦,后又返回體表。這個穴位在頭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的位置,找的時候以承光穴為基準直上四個橫指的位置即是絡卻。
食指按壓絡卻穴,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可以清熱安神,平肝熄風,主治頭暈、目視不明、抑郁癥等癥狀。
當陽
當陽穴不在經(jīng)絡上,但是它有著特殊的功效,能夠疏風通絡,清熱明目。當陽穴位于頭部,與兩個瞳孔分別在一個豎直線上,在前發(fā)際上一寸位置。找的時候雙目目視前方,沿著瞳孔垂直向上過發(fā)際線一個指節(jié)的位置就是當陽穴。
用食指指腹按壓當陽穴,左右各1~3分鐘,對于改善頭疼、眩暈、失眠、健忘等癥狀有很大的幫助。
靈臺
靈臺屬督脈,督脈負責調(diào)解陽經(jīng)氣血,如果督脈氣血異常就會發(fā)生頭腦、五官、脊髓和四肢疾病,陽氣過盛就會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靈臺穴位于神道穴與心俞穴下方,被稱為心靈之臺,找的時候從兩側肩胛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相交處向上推一個椎體,下緣凹陷處就是靈臺穴。
靈臺穴主治清熱化濕,止咳定喘,經(jīng)常用按摩槌輕輕敲打靈臺穴可以改善頸部僵硬、憂郁、失眠等癥狀。
太沖
太沖穴屬足厥陰肝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是修身養(yǎng)性的關鍵經(jīng)絡,而太沖則是肝經(jīng)要穴。太沖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找太沖穴的時候只要沿著第一、第二跖骨間的橫紋向足背上推,找到凹陷處即可。
太沖穴主治平肝瀉熱,舒肝養(yǎng)血,對于失眠、頭疼、腰痛、全身脹痛、閉經(jīng)、膽結石等癥狀都有治療效果,按揉此穴對消除焦慮有明顯的效果。
二、治腸胃不適
督俞
督俞也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是督脈之氣轉輸后背體表的部位,位于上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找的時候以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為準,往上推一個椎體,下緣旁開2橫指處就是督俞穴。
重按督俞穴可以理氣止痛,強心通脈,能夠緩解心絞痛、主治發(fā)熱、腹痛、腹脹、腸鳴等病癥,腸胃有疾病或不適均可按此穴。
天樞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何謂天樞?臍上為天屬陽,臍下為地屬陰,天樞穴平齊于肚臍,猶如天地之樞紐,故名天樞。天樞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在前正中線旁開兩寸位置。找的時候大概以肚臍旁開三橫指處,如按壓有酸脹感即是天樞。
按摩天樞穴時最好仰臥,以中、食兩指按揉兩分鐘,可以理氣調(diào)暢,調(diào)經(jīng)止痛,對于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痢疾、便秘等癥狀都有療效。
導讀:夏季一到,女性們都喜歡穿各式各樣的短褲,短裙在清涼的同時,也可以吸引男士的目光。但是,如果你是小粗腿,你還有自信穿短褲,短裙嗎?你是否因為你的小粗腿而感到煩惱呢?今天,小編教你幾個簡簡單單的按摩動作,只要短短兩周就能打造修長性感的美腿了。還等什么呢?趕快學起來!
打通經(jīng)絡消除腿部水腫小方法:
1、晚上淋浴過后,坐在床上,雙臂張開,手指自然并攏,放于腳踝處,用手掌和拇指共同輕擦小腿和大腿,用掌心為腿部升溫。
2、雙手輕擦腿部到達膝關節(jié),用拇指,指腹同時施力按壓膝蓋內(nèi)側的穴位上,慢慢向下壓,令堆積在淋巴結的廢物分解,順暢淋巴。
3、雙手抱住腳掌,由上往下順著腳趾的方向,用拇指指腹按壓,并按摩到趾骨之前的部位。
4、一手扶著腳掌,另一只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大腳趾,輕輕由內(nèi)向外轉動趾關節(jié)。
5、微微抬起腳掌,用手握住腳趾的部位,輕輕上下左右的擺動嗎,每個動作做5次。
6、伸出右腳,打開手掌,從腳腕處,左右手交替地用掌心往上輕擦小腿肚。
7、雙手包圍著小腿,拇指放于小腿內(nèi)側,利用指腹刺激小腿內(nèi)側的肌肉,到達小腿肚的位置,指腹輕輕施壓,點按刺激血液。
8、以同樣的方式按摩小腿外側,在小腿肚的地方,左右拇指施力按壓,打通經(jīng)絡,粉碎廢物與毒素,然后按摩至大腿根。
9、從膝蓋上方開始,雙手抱住大腿,拇指一前一后地放在大腿上側,左拇指往右,右拇指往左,以兩個完全相反的力度推壓肌肉。
10、用手掌托著腿部下側,手指并攏微微彎曲,從腳腕往上,一邊用指腹按壓一邊用手掌根部按摩整個腿部。
以上這十個小動作能夠很有效的帶動腿部的循環(huán),消除水腫型大象腿,讓你做個漂亮的美腿美眉,這些都是簡單中醫(yī)瘦腿小動作。
前凸后翹是現(xiàn)代女性追求的完美身材,豐滿的胸部是女性身上靚麗的風景線,很多女性都在豐胸,會去購買很多豐胸產(chǎn)品,以至于影響身體健康,其實豐胸的原理就是,刺激胸部產(chǎn)生雌性激素,而按摩就是在為你創(chuàng)造雌性激素。下面,小編為你介紹8個豐胸穴位按摩法,讓你輕松變豪乳。
最佳穴位按摩豐胸方法
1、中府穴、中脘穴、靈臺穴
想消除胸背脂肪,主要可按壓3個穴位:中府穴,中脘穴及靈臺穴。每次按壓15分鐘, 1天按摩多次,以有效消除上半身肥胖。
中府穴:上方鎖骨下,靠上臂形成三夾角的凹窩。
中脘穴:在肚臍上約10厘米。
靈臺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狀突起處的凹窩。
2、膻中
穴位:胸骨正中線上,與第4、5根肋骨交界的地方,兩乳頭正中間。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改善胸悶胸郁、寬胸利膈、支氣管性哮喘。
豐胸原理:豐胸、通暢乳腺。
3、乳根
穴位:下緣,胸部兩側,第五與第六肋骨之間左右距胸中行(即乳中穴下)各10厘米(兩倍于3指寬度)外側處。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改善乳汁分泌不足、腹脹胸痛、咳嗽氣喘。
豐胸原理:健胸、通暢乳腺。
4、大包
穴位:腑窩下,距腑下約14厘米處(兩倍于四指寬度)。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治療乳痛、肋間神經(jīng)痛、肝炎。
豐胸原理:化淤解郁、通乳。
5、期門
穴位:左右乳頭正下方第六肋間內(nèi)端處。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治療乳痛、肋間神經(jīng)痛、肝炎。
豐胸原理:化淤解郁、通乳。
6、神封
穴位:胸口兩側,介于胸口正中與乳頭之間,距胸中行各5厘米處(約3指寬度)。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母乳分泌不足、心臟病、胸悶咳嗽。
7、乳中
空位:身體平躺,位于乳頭的中央。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改善性冷感,月經(jīng)調(diào)理。
豐胸原理:豐胸、使堅挺。
8、少澤
穴位:小指指甲根部外側的地方。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面向下按壓,并做圈狀按摩。
其它功效:改善產(chǎn)后乳汁過少、乳腺炎、中風昏迷。
豐胸原理:豐胸、促進乳腺暢通。
想要徹底的跟平胸說拜拜的MM,多學學以上的健康豐胸方法吧!
最簡單有效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就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做到的按摩,按摩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幫助人體減緩疲勞,更是疾病養(yǎng)生的最佳方法。下面大家一起和我來了解一下這些簡易且有效的按摩方法吧。
最易操作:小腹和腳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臍是精氣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醫(yī)里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周圍分別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輕輕揉按,對調(diào)整人體氣血、改善體內(nèi)臟腑功能都有好處。
捏腳底,促進血液循環(huán)。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此處穴位較多,有成千上萬個末梢神經(jīng),與人體各個臟器的健康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兩三天用熱水泡泡腳,每次半小時,是非常簡便易行的一種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溫經(jīng)通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
功效最全:雙耳和脊椎
搓雙耳,全身都受益。中醫(yī)講腎開竅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對強腎效果更好。按摩耳朵應用力輕柔,通常以揪、揉、拉為主,時間以5分鐘為好,不要超過10分鐘。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調(diào)節(jié)和促進人體各系統(tǒng)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強體質(zhì);輕揉雙耳并摩擦,可疏通經(jīng)絡,對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強免疫力。脊椎及其兩側,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jīng)脈之一,督脈的行經(jīng)之地,且有肝腧、腎腧等重要經(jīng)絡通過,屬陽經(jīng)匯集之處。平時可由家人幫助,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來回推拿脊柱及兩側,可邊捏邊向前推進,或拍打前進,每次5分鐘即有疏通經(jīng)脈之效。
最易忽略:腋窩和前胸
按腋窩,寧神寬心胸。中醫(y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極泉,針灸或按摩極泉有寬胸寧神的功效。按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按摩腋窩各15次,然后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xù)3~5分鐘即可。二是彈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jié)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jié)奏,并左右交替進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寬中理氣的作用,還對改善人體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以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并攏、掌心中空,對準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鐘。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大家對于養(yǎng)生保健也逐步的重視起來了,希望能夠從各方面做起,從而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有一種就是通過每天對身體中某些穴位的按摩,結果也就達到延年益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長壽穴位吧。
內(nèi)關穴
內(nèi)關穴是心包經(jīng)的絡穴,它自古就是中醫(y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幾乎所有與心臟異常有關的癥狀均可使用。
位置:內(nèi)關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大陵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按摩內(nèi)關穴對于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等這些病,特別有效于預防心梗發(fā)作。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內(nèi)關穴,不論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以感覺酸脹為度,常常按揉時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nèi)側傳至心臟,此為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適可而止不要用力過度。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內(nèi)關穴處的表皮。
堅持操作一個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感覺明顯減輕或消失了。
關元穴
中醫(y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患。現(xiàn)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
位置:關元穴在我們的腹部下方,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恥骨聯(lián)合上2寸的地方。
主治:各種生殖系統(tǒng)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操作方法: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于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diào)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jīng)活絡之功。
主治:一切虛損性疾病,如治療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貧血、產(chǎn)后術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良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面的上部,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處(圖⑤)。
操作方法: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操作不限時間和場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內(nèi)側,內(nèi)踝后方,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絕大多數(shù)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xiàn)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為明顯。
操作方法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對于腎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按摩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陰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 能源的所在地。
位置: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作用:神闕穴是先天真息元氣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天真息能。經(jīng)常對神闕穴進行按壓,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主治: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弛痢,脫肛,中風等癥有獨特療效。因而歷來被醫(yī)家視為治病要穴。
操作方法
摸腹揉轉法:孕婦以及月經(jīng)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小腹(雙手疊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只手的力量太小),雙掌以肚臍為中心劃圓運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 再逆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先朝哪個方向轉都行,順時針方向和逆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的圈數(shù)也不要那么講究,大致相等就行。
指壓法:孕婦以及月經(jīng)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手指按在肚臍眼上,不要任何揉動,根據(jù)自己的舒適程度調(diào)節(jié)按力大小。按壓時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上,數(shù)自己的呼吸數(shù),100次就夠了,一天一次。當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壓小腹上的其它穴位(天樞、水道、歸來、關元穴、氣海等)。
拍打法:孕婦以及月經(jīng)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掌著力,連續(xù)不斷地拍打肚臍窩100~200次。操作時,腕關節(jié)固定或微動,以肘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氣后進行,拍打之力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連續(xù)反復幾次即可終止。身體健康者還可適當增加拍打次數(shù)和力量。另外,拍打時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五指并攏。在拍打時要平穩(wěn)而有節(jié)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準確一致。作用:經(jīng)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diào)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diào)暢經(jīng)絡的功效。
涌泉穴
屬性:是人體少陰腎經(jīng)上的要穴及人體長壽大穴之一。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意義:涌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涌泉如山環(huán)水,維護中氣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作用: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zhì)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主治:推搓涌泉穴療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jīng)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余種疾病。
操作方法
揉按拍打法: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處,作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熱水浸泡法:也可用熱鹽水浸泡雙腳涌泉穴。熱水溫度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30分鐘。
本文導讀:美麗的女子只要臉上長了斑,那必定是件極煞風景的事情,美中有了缺憾。所以斑點一直在女性朋友中遭痛恨。如何能夠祛斑,下面教你個中醫(yī)按摩法,
三陰交:小腿內(nèi)側,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關節(jié)的橫度作為1寸),脛骨內(nèi)側緣后方。
功效:每天晚上9點到11點,可按摩三陰交穴幾分鐘,可以調(diào)節(jié)月經(jīng),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祛斑祛皺。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功效:此穴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調(diào)理脾胃,可以強身健體、抗擊衰老,祛斑美容。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1.5寸)處。
功效:主要用于健脾和胃、利濕升清,對于消化不良、胃炎、貧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都有一定效果,進而達到美白去斑的目的。
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功效: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貧血等癥,從而杜絕由此而產(chǎn)生的色斑問題。
陰陵泉:位于小腿內(nèi)側,膝下脛骨內(nèi)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nèi)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功效:常按此穴,可以健脾理氣,益腎調(diào)經(jīng),通經(jīng)活絡,淡化祛斑。
地機:位于陰陵泉穴下3寸。
功效:可健脾滲濕,調(diào)經(jīng)止帶,對于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腺炎等均有效果,并可對抗由此而引發(fā)的色斑。
氣海: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大便不通、脘腹脹滿、腰痛等癥,可以起到祛斑的功效。
膻中:胸前第4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功效:此穴募集心包經(jīng)氣血,主治心悸心煩、胸部疼痛、呃逆等癥,常按摩對色斑有一定效果。
關元: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功效:可培補元氣、導赤通淋,對于生理不順、神經(jīng)衰弱、失眠、眩暈等均有療效,在美容方面可以淡化色斑并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