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搶救藥物
女性常用養(yǎng)生膏。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臨床常用搶救藥物”,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醫(yī)院每天都要面對很多的搶救,要看到許多的生死,每個人都知道那些用于臨床搶救的藥物有多么緊俏和重要,但是不是什么從事于醫(yī)學方面的工作的人一般也不會了解具體的臨床搶救藥物。簡單來說可拉明、洛貝林施中樞神經的興奮藥,多巴胺、腎上腺素是抗休克血管活性藥的藥品,強心藥有西蘭地,下面介紹一下這些藥物的具體說明。
一、中樞神經興奮藥
尼可剎米(可拉明)
[藥理及應用]直接興奮延髓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對血管運動中樞也有微弱興奮作用。用于中樞性呼吸抑制及循環(huán)衰竭、麻醉藥及其它中樞抑制藥的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靜注,0.25~0.5 g/次,必要時1~2小時重復。極量:1.25g/次。
[注意]大劑量可引起血壓升高、心悸、出汗、嘔吐、心律失常、震顫及驚厥。
山梗菜堿(洛貝林)
[藥理及應用]興奮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而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用于新生兒窒息、吸入麻醉藥及其它中樞抑制藥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靜注,3mg/次,必要時半小時重復。極量20mg/日。
[注意]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瀉、頭痛、眩暈;大劑量可引起心動過速、呼吸抑制、血壓下降、甚至驚厥。
二、抗休克血管活性藥
多巴胺
[藥理及應用]直接激動α和β受體,也激動多巴胺受體,對不同受體的作用與劑量有關:小劑量(2~5μg/kg?min)低速滴注時,興奮多巴胺受體,使腎、腸系膜、冠狀動脈及腦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及尿量。同時激動心臟的β1受體,也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產生中等程序的正性肌力作用;中等劑量(5~10μg/kg.min)時,可明顯激動β1受體而興奮心臟,加強心肌收縮力。同時也激動α受體,使皮膚、黏膜等外周血管收縮。大劑量(10μg/kg.min)時,正性肌力和血管收縮作用更明顯,腎血管擴張作用消失。在中、小劑量的抗休克治療中正性肌力和腎血管擴張作用占優(yōu)勢。用于各種類型休克,特別對伴有腎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補足血容量的患者更有意義。
[用法]常用量:靜滴,20 mg/次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開始以20滴/分,根據需要調整滴速,最大不超過0.5 mg/分。
[注意]1.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頭痛、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等;大劑量或過量時可使呼吸加速、快速型心律失常。2.高血壓、心梗、甲亢、糖尿病患者禁用。3.使用以前應補**容量及糾正酸中毒。4.輸注時不能外溢。
腎上腺素(副腎素)
[藥理及應用]可興奮α、β二種受體。興奮心臟β1-受體,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興奮α-受體,可收縮皮膚、粘膜血管及內臟小血管,使血壓升高;興奮β2-受體可松馳支氣管平滑肌,解除支氣管痙攣。用于過敏性休克、心臟驟停、支氣管哮喘、粘膜或齒齦的局部止血等。
[用法]1.搶救過敏性休克:肌注0.5~1mg/次,或以0.9%鹽水稀釋到10ml緩慢靜注。如療效不好,可改用2~4mg溶于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靜滴。2.搶救心臟驟停:1mg靜注,每3~5分鐘可加大劑量遞增(1~5mg)重復。3.與局麻藥合用:加少量(約1:200000—500000)于局麻藥內(<300μg)。
[注意]1.不良反應有心悸、頭痛、血壓升高,用量過大或皮下zhu射時誤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壓突然上升、心律失常,嚴重可致室顫而致死。2.高血壓、器質性心臟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黃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慎用。
備選藥:間羥胺(阿拉明)
三、強心藥
西地蘭(去乙酰毛花甙)
[藥理及應用]增強心肌收縮力,并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降低竇房結及心房的自律性,減慢心率與傳導,使心博量增加。用于**性心衰、房顫和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用法]常用量:初次量0.4mg,必要時2~4小時再注半量。飽和量1~1.2mg。
[注意]1.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頭痛、幻覺、綠黃視,心律失常及房室傳導阻滯。2.急性心肌炎,心梗患者禁用;并禁與鈣劑同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相信很多朋友都認可這樣的一個道理吧!那就是人們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所以生病也就在所難免了??僧斘覀兩眢w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能很好地緩解病情時,就只能依靠一些臨床常用藥物來治療我們的病情。因此臨床常用藥物配伍禁忌是什么呢?針對大家所提出的這個疑問,接下來的時間就請朋友們和我一起去學習一下。
臨床常見的藥物配伍禁忌
當應用一種藥物療效不佳時,就需要選擇其他的藥物進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敗;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強,引起嚴重不良反應;還有些配伍使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超出了機體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乃至危害病人等。這些配伍均屬配伍禁忌。
臨床上常見的配伍禁忌
1.β-內酰胺類藥物與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腎小管的分泌減少、血藥濃度增加、作用時間延長。因此,二者合用時,應注意減少前者的用藥劑量。
2.β-內酰胺類藥物不可與酸性或堿性藥物配伍。如:氨基糖苷類、氨基酸、紅霉素類、林可霉素類、維生素C、碳酸氫鈉、氨茶堿、谷氨酸鈉等。因此,輸液時只能用生理鹽水溶解藥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與血液、血漿、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內酰胺類藥物也應注意。
4.頭孢菌素類(特別是第一代頭孢菌素)不可與高效利尿藥(如速尿)聯合應用,防止發(fā)生嚴重的腎損害。青霉素類中的美西林也不可與其配伍。
5.頭孢西丁鈉與多數頭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應用可致抗菌療效減弱。與氨曲南配伍,在體內外均起拮抗作用,與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紅霉素、萬古霉素等,在藥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擾作用。
6.氨基糖苷類藥物不宜與具有耳毒性(如紅霉素等)和腎毒性(如強效利尿藥、頭孢菌素類、右旋糖苷類、藻酸鈉等)的藥物配伍,也不宜與肌肉松弛藥或具有此作用的藥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強。本類藥物之間也不可相互配伍。
以上幾段文字內容就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臨床常用藥物配伍禁忌,相信只要認真學習了上述內容的朋友們,心中對于這些禁忌也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更標準的答案。當然我還是想再告訴大家的是,畢竟是藥三分毒,所以當我們生病了之后還是要依靠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來緩解病情。
市面上的藥物都是經過臨床前研究、新藥臨床研究申請、臨床研究三個階段,通過大量的試藥人員進行試藥,觀察藥物是否真的具有預期效果和藥物的耐受性是否能被人們所接受,通過了這三個階段藥物才可以批量生產。藥物臨床試驗分期目的性各不相同,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藥物臨床試驗是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愿者)進行的藥物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發(fā)現試驗藥物的臨床、藥理和/或其他藥效學方面的作用、不良反應和/或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目的是確定試驗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藥物臨床試驗一般分為I、II、III、IV期臨床試驗和藥物生物等效性試驗以及人體生物利用度
一、臨床試驗是分期進行的,每期有各自不同的目的。
1. I期臨床試驗: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于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該期需要病例數較少,一般為20-80例。
2. II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癥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此階段的研究設計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種形式,包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該期的病例數比一期多,一般為100-300例。
3. III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癥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最終為藥物注冊申請獲得批準提供充分的依據。試驗一般應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該期的病例數更大,一般為1000-3000。
4. IV期臨床試驗:新藥上市后由申請人自主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改進給藥劑量等。
二、注意事項
生物等效性試驗,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藥代動力學參數為指標,比較同一種藥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劑型的制劑,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無統計學差異的人體試驗。
人體動脈血管復雜人體血液流通,如果一旦血管出現了問題人體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傷,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也會引發(fā)身體其他疾病,血管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造成一些血管垃圾,如果不及時排出就會造成血管堵塞等,那么舒張血管常用藥物有哪些呢?
舒張血管常用藥物
①肼苯噠嗪。
直接松弛小動脈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血壓??梢鸱瓷湫孕穆试隹欤妮敵隽吭黾?。久用可致腎素分泌增加,醛固酮增加,水鈉潴留而降低效用。其特點為舒張壓下降較明顯,并能增加腎血流量,多用于腎型高血壓及舒張壓較高的病人。用藥途徑為口服。不良反應有頭痛、眩暈、嘔吐、心悸等。長期大劑量使用本藥,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紅斑狼瘡樣反應。對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硝普鈉。
直接松弛小動脈及小靜脈平滑肌,降血壓,減輕前、后負荷,因而心肌負荷減輕,氧需要量降低,對肺動脈壓力亦能明顯降低。作用強而迅速,給藥后5分鐘見效,停藥后作用能維持2~15分鐘。用于高血壓急癥,包括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和惡性高血壓以及心力衰竭。一般為靜脈滴注給藥。用藥期間,應嚴密監(jiān)測血壓、心率,以便隨時調節(jié)給藥劑量。停藥時應逐漸減量,并增加口服血管擴張藥,以免出現癥狀反跳。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可出現險峻的低血壓癥。本品溶液需臨用前配制,12小時內用完。由于見光易變質,滴注瓶應用黑紙遮住。在用藥過程中可出現惡心、嘔吐、精神不安、肌肉痙攣、頭痛、厭食、皮疹、出汗、發(fā)熱等。長期應用由于硫氰化物貯蓄可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③長壓定。
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擴張小動脈,降低外周阻力,降血壓,對容量血管沒有影響,故能提高靜脈回流。對心肌血流可顯著增加。作用原理與肼苯噠嗪相似,其降壓作用比肼苯噠嗪強??捎糜陬B固性高血壓及腎性高血壓。與心得安合用有協同作用。用藥途徑為口服。不良反應常見水鈉潴留、心動過速,常伴以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少數患者出現皮疹、血小板減少癥。久用可致多毛。
④吲噠胺。
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鈣離子內流,降低血管張力,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與一般鈣拮抗劑不同,它不減慢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縮力。有利尿作用。本品口服,不良反應很輕,個別有眩暈、頭痛、惡心、失眠等。
⑤煙酸。
有較強的周圍血管擴張作用,口服數分鐘即見效,可維持數分鐘至1小時。用于血管性偏頭痛、頭痛、腦動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梅尼埃爾氏病、凍傷、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等。用法為口服。大劑量可降血脂。不良反應為:皮膚潮紅、熱感、瘙癢、惡心、嘔吐、心悸等。潰瘍病、肝疾患、痛風、糖尿病等禁用。
⑥地巴唑。
對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使血壓下降,用于輕度高血壓、腦血管痙攣等。用藥途徑為口服或靜注。
有關于舒張血管藥物就介紹到這里了,相信各位朋友看到這里已經對舒張血管的藥物有了近一步的了解,也希望各位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關愛自己的身體健康,必要的時候要做定期的體檢,讓自己隨時知道自己的身體近況,預防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四逆湯,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組成、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的好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的不錯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逆湯的重要臨床常用中藥方劑。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四逆湯
中成藥名。為溫里劑,具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之功效。用于陽虛欲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
藥品類型
處方藥
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
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液體;氣香,味甜、辛。
主要功效
溫中祛寒,回陽救逆。
適用病癥
陽虛欲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
現在應用
本方臨床用于休克、腹瀉、陽虛發(fā)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手足寒厥證、毒血證和食管痙攣性狹窄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三次;或遵醫(yī)屬。
藥性分析
方中附子辛甘大熱,走而不守,能溫腎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經,振奮一身之陽,生用則逐陰回陽之功更捷,是為君藥;干姜辛溫,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經,振奮一身之陽,與附子相配,可增強回陽之功,是為臣藥;甘草甘緩,和中緩急,溫養(yǎng)陽氣,并能緩和姜附燥熱之性,是為佐藥。三藥合用,功專效宏,可以奏回陽救逆之效。
結語:通過以上這篇文章中介紹的這種常用的中藥臨床方劑--四逆湯。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都應該有了自己的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沒錯。中藥就是這么的神奇,一個小小的中草藥竟然有這么大的功效和作用。
養(yǎng)生導讀:痔瘡這種疾病,一般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痔瘡,我們可以采用外用藥的來治療,外用藥包括:栓劑、膏劑、中藥熏洗劑等等,當然中成藥和中藥也是非常不錯的,如果你現在還正在為痔瘡所困惱著,那么不妨試試這些藥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痔瘡常用的外用藥物。
1、栓劑。
目前市場上已有洗必泰痔瘡栓、化痔栓、痔瘡寧栓、安那素栓等。使用時,只要在栓劑上涂少許甘油或凡士林,即可用手指緩慢將栓劑送入肛門內。其作用為止血止痛、收斂消炎。此外,對直腸炎、肛竇炎也有治療作用。
2、膏劑。
臨床上多用馬應龍痔瘡膏、九華膏、四黃膏、黃連膏等。使用時,只要將膏劑擠或涂在肛門齒線的內外痔上即可。其作用為消腫、止痛及止血。
3、中醫(yī)治療痔的外用藥物除常用的栓劑和膏劑外,還有中藥熏洗劑,西醫(yī)則有抗生素軟膏及50%硫酸鎂液濕敷藥等,都具有消腫、止血、止痛的作用。這些藥物在臨床上只能作為緩解癥狀及手術治療后的輔助治療之用。
痔瘡常用的中成藥。
1、七厘散。
取約3000毫升的溫開水,加入一克高錳酸鉀,洗浴肛門半小時左右。然后用磺胺軟膏5支,加入七厘散3克,調成糊狀,涂于肛門內外患處,每晚一次。
2、云南白藥。
內服,每日3次,每次0.3~0.4克,同時輔以外敷,以75%的酒精將其調成糊狀,敷于外痔上,每日換藥一次。
3、京萬紅油膏。
是治療燒傷的特效藥,將其用于各種內外痔瘡的治療,也能夠收到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由于其止痛與止血作用尤為突出,可有效緩解癥狀和促進傷口的愈合。
4、如意金黃散。
取如意金黃散兩袋,生肌散1.5克,冰片粉1.5克,凡士林250克,混合后,調成軟膏備用。敷藥前先坐浴一刻鐘,然后根據病變大小將藥膏敷于患處,敷料固定。此法尤適用于炎性外痔、內痔嵌頓以及肛門膿腫初起等。
痔瘡常用的中藥方。
方一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鐘。
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適用于痔瘡。
方二。
方六
柞樹葉30克。搗爛敷患處。
本方源于《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適用于痔瘡。
方七
劉寄奴、五倍子備等分。研為細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類編朱氏集驗方》,治痔瘡。
方八
生豆腐渣,鍋內炒干為末,每服9克,白砂糖湯下,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