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夏季養(yǎng)生。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川甘孜冬蟲夏草”,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導讀:四川甘孜冬蟲夏草,正宗的冬蟲夏草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海拔3500-5200米的地方。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四川甘孜冬蟲夏草,一起來看看吧。
四川甘孜冬蟲夏草
蟲草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每到秋冬季節(jié),真菌冬蟲夏草菌的菌絲侵入蟄居于土中的鱗翅目蝙蝠蛾幼蟲體內(nèi),吸收營養(yǎng),致使幼蟲充滿菌絲而死。夏初,冬蟲夏草菌自蟲體頭部出子座,冒出地面。子座為草生,細長似棒球棍狀。頭部稍膨大呈橢圓形,基部留在土中與幼蟲頭頂相連。冬蟲夏草生長在海撥三千至五千米的高原草地上。
冬蟲夏草主要知名產(chǎn)地在青海、西藏,因此很多人在零售市場宣傳的影響下,對冬蟲夏草下了定論,一竿子把兩地外的蟲草產(chǎn)地排除。其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也是冬蟲夏草的產(chǎn)地之一,在四川,甘孜州的產(chǎn)量占了全省的一半左右。
甘孜縣群巒起伏,地處橫斷山脈東北邊緣,是丘原向山原的過度地帶,屬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北有巴顏喀拉山,東有果拉狼山,沙魯里山屹立西南,形成一個大大的川字。全縣最高山海拔5688米,最低海拔3325米,縣城海拔3410米,屬高山寒溫帶氣候,冬長夏短。
甘孜縣,屬高原河谷氣候,寒冷干燥,澄徹晴朗,地勢開闊,日照多,輻射強,年日照時數(shù)2640小時,有小太陽城之稱,年平均氣溫5.6℃,最高氣溫31.7℃,最低氣溫極值-28.9℃,年平均降水量636.5毫米,含氧量相當于平原的67%.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品相敢與青海玉樹蟲草、西藏那曲蟲草一教高低的四川甘孜蟲草。
誰說四川沒有優(yōu)質(zhì)冬蟲夏草?甘孜縣所產(chǎn)的蟲草在蟲草交易市場被公認為優(yōu)質(zhì)蟲草。在全國市場上,很多蟲草商都把甘孜蟲草當那曲蟲草銷售,雖然這是一個錯誤,但正因為如此,甘孜冬蟲夏草品質(zhì)高低不言而喻,甘孜蟲草整體品質(zhì)是僅次于那曲和玉樹蟲草的。其實,說到底,冬蟲夏草的品相品質(zhì)和產(chǎn)地海拔相關,只要產(chǎn)地處在那個海拔,和在青海、西藏、四川沒有任何關系,蟲草是和人為劃分的行政區(qū)域其實是沒有關系的。
如何辨別四川甘孜冬蟲夏草
四川甘孜出產(chǎn)的冬蟲夏草,其產(chǎn)品質(zhì)量遜于青海、西藏產(chǎn)的冬蟲夏草。總體來說,四川產(chǎn)冬蟲夏草肉質(zhì)偏硬,色澤較深,味道苦,蟲草的眼睛為深褐色。根據(jù)古代文獻來看,《本草重新》紀錄古四川嘉定府所產(chǎn)蟲草最好,當然這也可能是古人能到的地域限制造成的。
不同產(chǎn)地的冬蟲夏草差異是比較大的,所以在選購冬蟲夏草時要注意辨別,以免上當受騙。
Ys630.com相關知識
很多人對四川苦丁茶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四川苦丁茶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苦丁茶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總梗女貞、粗壯女貞或麗葉女貞的葉。
【原形態(tài)】1.灌木或小喬木,高1-7m。樹皮灰褐色;當年生枝黑灰色或褐色,圓柱形,疏被或密被圓形皮孔,密被短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2-8mm,具槽,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片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或近菱形,長3-9cm,寬1-3.5cm,先端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稀圓鈍,基部楔形,有時近圓形,葉緣平坦或梢反卷。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6.5cm,寬1.5-4.5cm;花序軸和分枝軸圓柱形,纖細,果時具棱,密被短柔毛,花序最下面分枝長0.5-1.5mm,有花3-7朵,上部花單生或簇生;苞片線形或披針形,長2-6mm;花梗長0-3mm,無毛或彼微柔毛;花萼長1.5-2.5mm,先端具寬三角形齒或近截形;花冠長0.7-1.1cm,花冠管長5-7mm,裂片卵形,先端尖,盔狀;花絲短;長0.5-2mm,"花藥長圓形,與花冠裂片近等長;花柱長2-4mm,達花冠管的1/2處。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0mm,寬5-7mm,呈黑色?;ㄆ?-7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灌叢或溝谷林中。
【性味】苦;微甘;性微寒
【歸經(jīng)】肝;膽;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主頭痛;齒痛;咽痛;唇瘡;耳鳴;目赤;咯血;暑熱煩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泡茶飲。
【摘錄】《中華本草》
雖然四川苦丁茶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四川木藍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山皮條
【來源】豆科 四川木藍 Indigofera szechuanensis Craib,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辛、苦、澀,溫。
【功能主治】寬中理氣,解郁除瘡毒。主治胃痛,腹冷痛,胸膈氣脹,肺癆發(fā)熱,瘡毒。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對四川木藍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四川木藍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對于四川澄茄子,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四川澄茄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潺槁樹的根皮。
【原形態(tài)】四川木姜子落葉喬木,高15-20m。幼枝黃褐色,密被黃褐色絨毛,頂芽圓錐形,密被黃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長3-12.5cm,密被黃色絨毛;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稀近圓形,長6-15cm,寬2-7cm,先端漸尖,圓鈍或短尖,基部楔形,紙質(zhì),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密被灰黃色絨毛。傘形花序單生于去年枝頂,先葉開放;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花8-10朵;花梗密被黃色絨毛;花被裂片6,黃色,近圓形,外面中肋有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無毛;退化雌蕊細小,無毛。果球形,直徑3-4mm,成熟時黑色;果柄長5-10mm,有短柔毛?;ㄆ?-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旁或雜木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果實圓球形,直徑2.5-3.5mm,表面黑褐色,果皮皺縮呈網(wǎng)狀紋理?;坑泄?長5-10mm,有時脫落。果皮堅脆,剝開后內(nèi)為種皮,子葉肥厚,2枚,富含油質(zhì)。具強烈竄透性香氣,味辛涼。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主胃寒腹痛;呃逆;嘔吐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四川澄茄子的一些基本常識,四川澄茄子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四川澄茄子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四川山礬[圖]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黃夾柴、灰灰樹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四川山礬的根、莖及葉。
【原形態(tài)】小喬木。小枝略有棱,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薄革質(zhì),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3cm,寬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尖鋸齒;中脈在葉面凸起。穗狀花序呈團傘狀;苞片闊倒卵形,寬約2mm,背面有白色長柔毛或柔毛;花萼長約3mm,裂片長圓形,長約2mm,背面有白色長柔毛或微柔毛,烏簡短,長約1mm;花冠長3-4mm,5深裂幾達基部;雄蕊30-40,花絲長短不一,伸出花冠外,長4-5mm,花絲基部稍聯(lián)合成明顯的5體雄蕊;花盤有白色長柔毛或微柔毛;花柱長約3mm,子房3室。核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8mm,先端具直立的宿萼裂片,基部有宿存的苞片;核骨質(zhì),分開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雜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多皺縮破碎,黃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呈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3cm,寬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尖鋸齒,中脈在兩面均凸起;葉柄長5-10mm。葉薄革質(zhì)。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含山礬脂素(Symplocoige-nin)。
【性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水;定喘;清熱解毒。主水濕脹滿;咳嗽喘逆;火眼;瘡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有止咳、消脹的功能,用于水濕脹滿,葉用于咳嗽喘逆。
【摘錄】《中華本草》
四川山礬[圖]不僅有多種功效,而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多種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方中就多次選用黃連治療“急、慢性胃腸炎”。
一、1.如治療急性胃腸炎發(fā)熱,嘔吐腹瀉的葛根芩連湯;葛根芩連加半夏生姜湯。2.治療腹中痛,欲嘔吐者的黃連湯( 炒黃連、炮姜、炙甘草、桂枝,人參,半夏,大棗)。3.治療“胃炎”心下痞滿,按之則痛的小陷胸湯(半夏,瓜蔞,黃連)。4.治療上熱下寒,食入則吐的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干姜 6克,黃芩 6克,黃連 6克,人參 6克)。5.治療心下痞滿,嘔吐腹瀉的五個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
二、治療濕熱困阻中焦,或肝火犯胃,腹痛腹瀉。1.如王氏連樸飲( 厚樸6克,川連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香豉炒、焦梔各9克,蘆根60克。王孟英《霍亂論》),治療濕熱俱盛,蘊蒸氣分,郁阻中焦之證:腹痛痞滿,嘔吐不納,舌白或黃,手捫之糙,渴不引飲,大便泄瀉,小便不利,或赤而短等癥。2.治療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方如左金丸(黃連18克,吳茱萸3克)。 3.用于治療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灼熱疼痛,口苦嘈雜、嘔吐吞酸,腹痛泄瀉等。方如戊己丸(黃連15克,吳茱萸3克,白芍15克。)4.治療胃腸濕熱,腸炎腹痛腹瀉。方如香連丸(木香12克,黃連10克。)
三、黃連還能瀉火安神治失眠,1.如《傷寒論》中的黃連阿膠湯用于治療心腎不足,陰虛火旺較重的心煩失眠,舌紅苔燥,脈細數(shù)者。黃連阿膠湯,由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組成。2.治療心腎不交,怔忡無寐。方如交泰丸(《韓氏醫(yī)通》)由黃連20克,肉桂2克組成。
四、治療陰虛火旺盜汗,方如當歸六黃湯(由組成: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 熟地黃15克,黃芩10克, 黃柏10克, 黃連10克,黃芪30克。)功能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五、用于治療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等癥狀,或外科癰瘍疔毒。方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由黃連1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組成。
黃連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治療胃腸炎首選。黃連以四川省雅安產(chǎn)質(zhì)量為優(yōu),故處方中常寫川連或雅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經(jīng) 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御覽引云,主莖傷,大觀本,無),腸澼,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連。生川谷。
案廣雅云:王連,黃連也;范子計然云:黃連出蜀郡,黃肥堅者善。
四川辣椒醬相信對于很多朋友都是不能抗拒的,除了四川人之外,其實很多朋友也是喜歡這樣的辣醬。自行制作四川辣椒醬其實也是比較簡單的,并且在家中制作也可以。選材上基本上市場都可以購買到,然后根據(jù)步驟去進行制作,很容易就會制作成功的。
四川辣椒醬的做法
如果說四川那是辣椒醬的話,還不如說那是四川辣椒油,為什么?四川辣椒醬里面除開有濃濃的辣醬外,還有厚厚一層辣椒油!據(jù)說辣的不是醬,而是上面浮著的油……
下面為大家提供四川辣椒醬的做法!小編怕辣,各位寶媽做好了,俺也只能遠觀了!
原料:精煉油、辣椒面(可以買四川朝天椒磨的面)、芝麻、大蔥、姜、八角、花椒。
做法:
1、
辣椒面先混合芝麻備用。2、
冷鍋放入一碗油,加熱后放入大蔥、姜、八角以及花椒,等到油溫上來,聞到香味后,就將這些配料撈起來,繼續(xù)加熱油,等到油完全熱開了之后,開始冒出濃煙之后,就可以關火了。3、
將油晾涼3分鐘后,放入一小勺辣椒面試探一下,如果辣椒面沒有變黑和變焦的話,就證明此時的油溫OK了,可以倒入全部的辣椒面哈!4、
一邊倒入辣椒面的時候一邊攪拌,會發(fā)現(xiàn)鍋里開始氣泡,倒入辣椒面的時候注意觀察,不能太干,而且油要安全泡著辣椒。5、
安全放完辣椒面之后,攪拌均勻靜置2小時就會完全涼了,此時可以裝到提前準備好的干燥無油的罐子了哦!四川辣椒醬怎么做好吃
別看四川辣椒醬紅彤彤一罐,其實里面的材料可是香噴噴的呢!用了四川朝天椒磨成的面,搭配芝麻和八角,別提多香辣了!但是自制四川辣椒醬可不能一鍋熟,要一步一步來,其中還有一些細節(jié)是需要注意的呢!
四川辣椒醬怎么做好吃?
1、
別忘記!辣椒面要提前和芝麻混合好,喜歡黑芝麻用黑芝麻,喜歡白芝麻用白芝麻。2、
油要早放。和炒菜的熱鍋熱油不一樣,做四川辣椒醬要冷油下鍋,隨著油溫慢慢上來,這樣做出來的辣椒醬才香。3、
油溫要拿捏好。不少人在放入辣椒面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黑黑的一團,那是因為油溫太高了,直接炸焦了辣椒面,所以要事先放入一點辣椒面試探一下,如果發(fā)現(xiàn)變黑,就繼續(xù)晾涼。如果沒變化的話,就證明油溫可以倒入辣椒面了。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四川紅淡葉,詳細的描述一下四川紅淡葉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川黃瑞木的葉。
【原形態(tài)】川黃瑞木 灌木或小喬木,高3-4m。幼枝密生黃褐色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7mm,密被黃褐色披散長柔毛;葉片革質(zhì),長圓狀卵形,長10-14m,寬3-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黃褐色長柔毛,側脈11-12對,兩面隆起?;▎紊~腋,白色;花梗彎曲,被長柔毛,長1-1.8cm;萼片5,闊卵形,背被柔毛,先端鈍,邊緣具睫毛;花瓣背面中間部分被平伏的絹毛;子房球形,有疏生柔毛,花柱無毛,長約9mm。漿果直徑約1cm,被柔毛或近無毛,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shù),淡紅褐色,光亮。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地、溝邊及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棕綠色或深綠色,展平后呈長圓形,長7-10cm,寬2-3cm,先端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有褐色毛茸,葉脈兩面隆起。葉厚,不易破碎。葉柄短,被繡色長毛茸。氣微,味苦澀。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主外傷出血;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外摻。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四川紅淡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四川紅淡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在中藥材中北冬蟲夏草顧名思義就是生在北方的一種藥材,這種藥材有一種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不老草。這類草藥都屬于珍貴的中草藥。這類藥材具有我們?nèi)梭w必需的幾十種元素,可見北冬蟲夏草的好處。因此北冬蟲夏草被人們看作是保健品中上等的珍品,可見其地位。
由于物以稀為貴,北冬蟲夏草慢慢的價格被抬升了一個新的高度?,F(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人工培植蟲草,但是培育出來的蟲草卻是不能完全等同于北冬蟲夏草的功效,一起通過本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北冬蟲夏草。
北蟲草是北冬蟲草的簡稱,也叫蛹蟲草或蛹草,主要分布在我國吉林、河北、陜西等省。其主要的化學成分藥理、藥效與野生冬蟲夏草極為相似,經(jīng)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分析室、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理化測試中心等權威部門的檢測表明,北蟲草的一些主要營養(yǎng)及藥物成份如蟲草素、蟲草多糖、蛋白質(zhì)等還要高于冬蟲夏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北蟲草的子實體及蟲體可作為冬蟲夏草入藥”。因此,北蟲草在藥理功能及臨床效果方面與野生冬蟲夏草基本是一致的。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北蟲草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含量為39.37%,是豬肉、牛肉、羊肉蛋白質(zhì)含量的1.8、1.5、1.9倍)和氨基酸,而且含有30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其中p(磷)的含量是冬蟲夏草的3.5倍,Zn(鋅)、Cu(銅)、Fe(鐵三種元素的含量是28種補益藥平均值的1.8、2.1和8.8倍,Se(硒)的含量與黃芪的含量相當。所以,北蟲草具有催眠鎮(zhèn)靜、益肝腎、補虛損、防癌、抗癌、止血、化痰、平喘等多種功效,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藥寶庫中的三大補藥。
北蟲草,只是人工提取物單獨種植的,只是食用菌類。因此不含蟲草其他成分,比如蟲草酸,蟲草多糖等等,所以不能擁有蟲草其他比如補腎、保肝、抗癌、養(yǎng)肺等效用,醫(yī)學上僅證明對抗腫瘤有一定功效,且功效遠不及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的功效主要取決于蟲草的大小,尤其是蟲草的產(chǎn)地影響最大。臨床醫(yī)學上面認可的功效最佳的蟲草來自于西藏那曲以及青海玉樹這兩個頂級產(chǎn)地。
通過本篇文章對北冬蟲夏草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北冬蟲夏草的相關作用和名字的來源。北冬蟲夏草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不難看出,蟲草目前漸漸地被醫(yī)學引入了抗癌的行列,從而更充分的體現(xiàn)了北冬蟲夏草的重要性。
冬蟲夏草是名貴中藥材,其偽品種類很多,亞香棒蟲草為較常見的偽品之一。
亞香棒蟲草與冬蟲夏草形狀非常相似,二者生長過程一樣,但侵入到幼蟲體內(nèi)的真菌卻不相同,侵入冬蟲夏草的是麥角菌,而侵入亞香棒蟲草的是亞香棒菌。盡管外形相似,性質(zhì)截然不同,長期服用假冒蟲草很容易產(chǎn)生頭暈、嘔吐、心悸等副作用。為便于鑒別,現(xiàn)將二者的性狀特征和理化鑒別做如下介紹:
性狀特征
冬蟲夏草長3~5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深紅色。足8對,中間4對較明顯。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色,中間有暗棕色V字型字樣。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厘米,直徑約0.3厘米,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小的縱皺紋,基部粗,中部細,上部略膨大。質(zhì)堅韌,斷面黃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亞香棒蟲草長3~5厘米,直徑0.3~0.6厘米,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少數(shù)黑褐色,有環(huán)紋20~30對,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背面有稀疏黑褐色斑點散在;頭部紅棕色,有光澤,足8~1l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無V字型結構。子座細長,呈圓柱形,多數(shù)不分叉,常在柄部有苞片樣突起(1~數(shù)個),而形成數(shù)個節(jié)狀結構;有的子座在柄處發(fā)生2~4個分叉;子座長2~7厘米,直徑1.5~3.0毫米,表面黑褐色,下部有時為紫棕色,有的基部為黃褐色,有細皺紋,上部稍膨大。質(zhì)柔韌,斷面外層黑褐色,中間類白色,氣腥,味微苦。
理化鑒別
分別取冬蟲夏草、亞香棒蟲草加酸性乙醇(1:7)提取,再分別取溶液一毫升,于熒光燈(365納米)下觀察,正品容液呈淡藍色熒光,偽品溶液呈黃綠色熒光;各取二者水浸液(1:10)一毫升,置熒光(365納米)下觀察,正品溶液呈黃藍色熒光,偽品溶液呈淡黃綠色。
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它主要寄生于活動的昆蟲體內(nèi)進行有機質(zhì)的分解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內(nèi)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人工栽培時必須合理地配制這類營養(yǎng)成份,才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F(xiàn)篩選了以下幾種最適宜冬蟲夏草菌絲生長的原料及配方如下:
一、母種制作 培養(yǎng)基配方:
1、馬玲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1克、蛋白胨1克、牛肉膏0.5克、水1000ml。
2、蛋白胨1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1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1克、VB11克、VB121克、瓊脂20克、 水1000ml。
3、豆芽500克(煮汁)、白糖20克、瓊脂20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1克、蛋白胨0.5克、水1000ml。將上述配方任選一組,按其它母種制作常規(guī)方法操作,分裝于18018試管的1/5,高壓滅菌1.5磅維持30分鐘,制成斜面培養(yǎng)基備用。
接種:待斜面培養(yǎng)基表面余水干后,放入無菌接種箱內(nèi)接種,將分離的純冬蟲夏草母種挑取黃豆大一塊放入斜面培養(yǎng)基上,每支母種可接10~15支,但母種的傳代不超過二次,否則失去感染力。
培養(yǎng):接種后,放置15~18℃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三天后菌絲開始萌發(fā),淡黃色而旺盛的絨毛團菌絲向四周蔓廷,七天左右菌絲表面可產(chǎn)生子座(即草),這種草雖然沒有蟲的寄主,它的營養(yǎng)成份與冬蟲夏草完全一致,正常情況下1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斜面培養(yǎng)基。
二、液體種制作 培養(yǎng)基配方:
1、米湯(大米煮至半熟過濾)500ml、葡萄糖5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1克、蛋白胨1克、牛肉膏1克、 VB11克、VB121克 。
2、面湯(煮面條后的湯)500ml、白糖5克、蛋白胨1克、牛肉膏1克、硫酸鎂1克、酵母膏1克、 磷酸二氫鉀1克 。
3、清泉水500ml、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牛肉膏2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2克、 VB12克、VB122克 。 將配好的營養(yǎng)液裝入500ml的三角瓶內(nèi),每瓶裝150ml,瓶口塞上棉塞,高壓滅菌1.5磅30分鐘。 接種培養(yǎng):冷卻后,放入接種箱內(nèi)無菌操作,將母種培養(yǎng)基取手指頭大一塊放入液體瓶中,每支母種可接5-10瓶,置20~25℃條件下先靜置培養(yǎng)三天,然后再同樣溫度下放入搖床振動培養(yǎng),若沒有搖床,每天把液體瓶用手搖3-5次,每次3-5分鐘,經(jīng)過10-15天的培養(yǎng)即成為液體種。 如果栽培量大,液體種不夠的情況下,應根據(jù)生產(chǎn)量還可將液體種擴制液體種2-3次(級),無論哪級液體種都可用于直接栽培冬蟲夏草,但母種或液體種傳代過多會影響效果。液體種不宜存放時間過長,一般在低溫或避光條件下不超過一個月使用效果較好,最好是在栽培季節(jié)前制作液體種。
檢驗液體種是否培養(yǎng)成功:
方法是經(jīng)過10-15天恒溫和振動培養(yǎng),從色澤上看沒有明顯變化,只有在停止振動三天后,液體表面逐漸出現(xiàn)黃白色菌絲,無任何異色現(xiàn)象,可證明液體種已培養(yǎng)成功,隨著時間長久液體表面形成一層很厚的菌皮,在栽培使用時必須去掉表面這層過厚的菌皮利用清液。
三、固體菌種制作
冬蟲夏草的栽培一般是使用液體菌種,固體菌種還可以試測蟲草子座能否生長,也可以用固體培養(yǎng)基或pDA培養(yǎng)基直接栽出蟲草,它在大米等固體培養(yǎng)基上或桑蠶上都能長出子座,在適宜的昆蟲體上噴入液體種就能長出冬蟲夏草。
培養(yǎng)基配方
1、將大米用水煮至半生過濾,裝入罐頭瓶內(nèi),用牛皮紙或塑料薄膜封口滅菌。
2、活玉米或活小麥直接裝入罐頭瓶內(nèi)(若干品必須浸泡12小時以上)封口滅菌。
3、棉殼95%、米粉3%、黃豆粉2%、含水量60%,裝瓶滅菌。在1.5磅壓力下60分鐘,或常壓滅菌100℃保持5-6小時,冷卻接種。
接種:在接種箱內(nèi)無菌操作,無論固體母種或液體種都可接入固體培養(yǎng)基。母種可挑取培養(yǎng)基手指頭大一塊放在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也可以用接種針沾取菌絲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中攪拌均勻。液體種接種是將種液滲入固體培養(yǎng)基中搖勻,每瓶用種量不超過5ml。
培養(yǎng):固體種需在15~18℃的暗光條件下培養(yǎng),用液體種接的只需15-20天菌絲可長滿瓶,用固體母種接的需要一個月時間菌絲才能長滿瓶。
冬蟲夏草作為我國名貴的中藥材之一,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早有記載。冬蟲夏草又被稱為“黃金草”“神仙草”,可見其獨特的滋補功效之強大。冬蟲夏草不僅能夠補肺益腎、化痰止咳,而且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特別適合術后及產(chǎn)后人群食用。不過不少人對其食用方法還不太了解,這往往阻礙了其營養(yǎng)價值的發(fā)揮。
1.煲湯
蟲草燉湯一般在餐前飲用。作為菌類,蟲草本身屬于素食,需要搭配葷性食材。另外,葷性食材的原料也要高檔,營養(yǎng)師建議用量不要過多。比如裙邊也就是烏龜龜殼的邊是最好的搭配食材。蟲草裙邊燉湯一般要燉1~2個小時,或者以蒸為主也是上策,在餐前喝一盅。如果是家庭做蟲草菜肴,每次做菜用的蟲草可以反復用3次。將上次燉完之后的蟲草取出,保存好,下次燉湯時再使用,每次放兩根蟲草,這樣反復用3次之后再把蟲草吃掉,可以幫助人體充分吸收和利用其精華。
2.泡水
把蟲草洗干凈,純凈水或礦泉水燒開之后,將蟲草放進其中,像泡茶一樣飲用。喝的時間最好在飯后兩個小時,此時腸胃內(nèi)的食物已經(jīng)消化的差不多,利于蟲草中有益成分的良好吸收,因此時機最佳。蟲草泡水可以長期當茶飲用,作為日常的滋養(yǎng)和保健。每次泡水以5~6根蟲草為宜,或者10根以內(nèi),不需要太多,以免吸收不了浪費。以5天為一個周期,連續(xù)飲用,不需要換草。5天之后,再把泡過的蟲草一根根吃掉,以使蟲草中的所有有益成分得到充分利用。
3.泡酒
用蟲草泡酒是比較好的一種食用方法,比如將鮮草放入白酒中浸泡,會泡出有點泛綠色的液體。泡酒時可以純用蟲草,也可以加入人參、鹿茸、首烏等一起浸泡。其中,人參、鹿茸、蟲草一起泡酒是所有藥材食材里最高檔的。一般在秋冬季飲用效果最好,春夏也可以少量喝,每次在30克或者50克之間,以不超過50克為宜,對人體非常滋養(yǎng)。
4.直接食用
可以將蟲草煮熟整根嚼著吃,也有打成粉狀進行食用的,還可以做成膠囊和片劑。打成粉狀的蟲草是效果最佳的滋補品,這種方法比口嚼食用效果還要好的多,單就吸收率來說,人體一般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率大概在5%左右,而打成粉食用的話吸收率要比直接吃高出一倍,大概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