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經脈上的保健穴
春季養(yǎng)生保健穴。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其他經脈上的保健穴”,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關元:位于臍下3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溫腎固精、補氣回陽、清熱利濕,可防治腹痛、月經不調、不孕、帶下、遺精諸癥。宜直刺1~2寸,但孕婦禁針。
氣海:位于臍下1.5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升陽補氣、補虛固本,對月經不調、中風脫癥、崩漏、帶下、脫肛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氣后,即出針。最好與足三里穴配合施針,每周1~2次,具有強壯作用。
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補腎陽之氣,固精壯陽。能防治腰痛、陽痿、痛經、神經衰弱、頭痛??上蛏闲贝?.5~ 1寸。
中脘:位于臍上4寸處。有健脾利濕、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嘔吐、呃逆諸癥。宜直刺1~2寸。
百會: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處。能開竅寧神、平肝熄風、升陽固脫,對頭痛、目眩、中風不語、脫肛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對昏迷、中暑、熱病、指端麻木、咽喉腫痛、暈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運用針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針、選穴以外,還必須掌握一些刺法原則。
刺法的原則關于配穴:針刺保健,可選用單穴,也可選用幾個穴位為一組進行。若欲增強某一方面機能者,可用單穴,以突出其效應;如果想要調整整體機能者,可選一組穴位,以增強其效果。在具體運用中,可酌情而定。
關于施針:用針刺保健,養(yǎng)生益壽,用針宜和緩,刺激強度也要適中,一般不宜過大。留針時間不要太久,得氣后即可出針;針刺深度也應因人而異。尤其是年老體弱及小兒,進針更不宜過深,但形盛體胖之人,則要酌情適當深刺。
關于禁忌:針刺時應避開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發(fā)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針刺,過于疲勞、饑餓、精神高度緊張者,不宜針刺。懷孕3個月以內者,下腹部禁針;3個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針。此外,凡能引起子宮收縮的腧穴,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均不宜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部位,不宜針刺。
Ys630.com相關知識
導讀: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準確位置圖。上星穴是治療鼻病的要穴,那么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
上星穴在哪里
上星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穴名解析
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內的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蒸升。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溫熱水氣,在本穴為緩慢蒸升之狀,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故名。
上星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發(fā)際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穴區(qū)內有滑車上神經,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眶上動脈分布。上星穴在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顳淺動、靜脈分支;有額神經分支。
功用
熄風清熱、寧神通鼻。
主治
治眩暈,頭痛,目赤腫痛,面赤腫,迎風流淚,鼻淵,鼻鼽,鼻痔,鼻癰,熱病汗不出,瘧疾,額竇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額神經痛,神經衰弱。
穴位配伍
1、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緩解治療瘧疾。
2、上星穴配印堂穴、素髎穴、百會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溝穴緩解治療酒渣鼻。
3、上星穴配大椎穴緩解治療鼻中息肉、面赤腫、口鼻出血不止。
4、上星穴配合谷穴、太沖穴緩解治療頭目痛。
5、上星穴配水溝穴緩解治療癲狂。
操作方法
1、刺灸法:上星穴沿皮刺0.5-0.8寸。
2、艾灸法:上星穴艾條灸5-10分鐘。
醫(yī)書記載
1、《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可灸七壯,不宜多灸,若頻灸,即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2、《針灸聚英》:以細三棱針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沖頭目。
3、《類經圖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癲狂,當在第十次下針。
4、《普濟》:灸亦得,然不及針。日灸三壯至百五壯罷,須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續(xù)加灸滿五十壯,即以細三棱針刺頭上,以宣熱氣,忌酒面蕎麥。
穴位養(yǎng)生
流鼻血,古稱鼻衄,中醫(yī)認為,鼻衄的機理主要是血熱氣逆,由于肺、胃、肝等臟腑火熱偏盛,迫血妄行。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按上星穴有收縮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療鼻病的要穴。
患者取坐姿,分開正中頭發(fā),以右手拇指按壓住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彎曲或分開,左手扶住頭部,順時針方向按揉,頻率為每分鐘按120~160次,一般按揉2~6分鐘即可見效。若出鼻血較重者,經處理仍流血不止,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若給嬰幼兒治療,應注意其囟門是否關閉,故取穴時應準確。
以上就是上星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起穴位按摩我們大家都不是太陌生,其實偉大的先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也摸索出了穴位按摩對人體的各種好處和作用,今天就講一講上迎香穴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和按摩上迎香穴的作用。
按摩上迎香穴位的作用
文獻摘錄:《針灸學簡編》∶在鼻唇溝上端盡處。
取穴方法:患者仰靠坐位,上迎香穴(鼻通穴)位于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經,滑車下神經的分支,面神經的頰支和內眥動、靜脈。
刺灸法:向內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尖揉按上迎香2至3分鐘,每天堅持,可防治鼻部疾病。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拭上迎香1至2分鐘,力度輕柔,可治療鼻炎、鼻塞等。
主治疾?。簡渭冃员茄?,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衄,鼻息肉,嗅覺功能障礙;慢性結膜炎,爛眼弦,暴發(fā)火眼,迎風流淚,淚囊炎;感冒,頭痛,鼻塞;口眼歪斜,頭面疔瘡。
99健康網推薦閱讀:
按摩內迎香穴位的作用
按摩四白穴位的作用
從上文中我們了解了上迎香穴在身體的具體位置,上迎香穴都可以治療哪些疾病等,可見上迎香穴等穴位確實是可以對身體進行調理的。
位雖然獨立地分布在人體的表面,但穴位之間卻并非是沒有關系的,那么你知道上星穴的位置在哪里嗎,按摩上星穴又會對身體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上星穴名解】
別名: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
穴義: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蒸升。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內的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蒸升。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溫熱水氣,在本穴為緩慢蒸升之狀,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故名。
2、鬼堂。鬼,與天相對,此指穴內氣血為陰性水濕。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天部的陰濕水氣。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溫熱水氣,至本穴后,因散熱冷縮而化為陰性水濕,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與鬼堂近同,明指穴內氣血為天部的明處,神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
【上星穴的功能特性】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guī)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頭之各部,小部分吸熱后循督脈上行。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上星穴位位置圖】
上星穴屬于督脈穴位圖,上星穴位于人體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按摩上星穴位的作用】
緩解治療頭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視、前額神經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癲狂、小兒驚風等。
【按摩上星穴的功效】
降濁升清
【上星穴位配伍】
1、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緩解治療瘧疾;
從上文中我們了解了上星穴在身體的具體位置,上星穴都可以治療哪些疾病等,可見上星穴等穴位確實是可以對身體進行調理的。
鼻子,是聞氣味、辨香臭的,而人皆“喜香惡臭”,所以鼻子旁邊有個穴位叫“迎香”,迎接香臭氣味的意思;而這個穴位在迎香之上,故叫“上迎香”。
功效:
上迎香,為經外奇穴,是古人臨床實踐總結的經驗穴,尤善于疏風通竅,故又名“鼻通”,特別強調其通鼻竅的顯著功效。中醫(yī)認為感冒是由于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所致;風邪阻滯鼻竅,則出現(xiàn)流涕、鼻塞等癥狀。按揉鼻子局部的上迎香穴,可以疏通鼻竅,促進病邪的排出,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癥狀。
取穴法:
沿著鼻唇溝往上,在鼻唇溝盡端和鼻子外側邊緣交點的地方,按上去略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上迎香穴。
按摩法:
指揉法為主,雙手食指分別點按在兩側上迎香穴上,先用適中力度按揉(以感覺酸脹為度),約5分鐘;然后再用雙食指沿著鼻梁向前方推按,至雙食指相碰,如此來回推按約200次。若鼻塞、流涕癥狀嚴重,可配合按揉“迎香穴”,能加強疏風通竅的作用。
輕松治便秘 手指上的通便穴
人到老年有三怕,一怕摔跤,二怕激動,三怕便秘。而便秘又是一種多發(fā)病、常見病。
有的人就經常便秘,一便秘就用開塞露。中醫(yī)中,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商陽穴”(位置在食指橈側指甲角旁)是治便秘的要穴。
只要一遇便秘,就用大拇指指甲掐“商陽穴”,3—5分鐘就可排便。若便秘比較嚴重,就每天掐兩次,每次5—10分鐘。
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功能:解毒瀉火,退熱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內痔、外痔、肛裂、便秘。
需要說明的是,掐“商陽穴”不治氣虛引起的便秘(就是覺得肚子脹卻無法順利排便),但可有效緩解大便已到肛門卻無法排出,相當于用開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