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除夕吃什么
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養(yǎng)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鄙钪?,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您對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寧波除夕吃什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寧波除夕吃什么
1、寧波除夕吃什么之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2、寧波除夕吃什么之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的口采。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花生(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當然,的年夜飯品種就更加豐富了,什么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大約一年中能見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擺上了餐桌。
3、寧波除夕吃什么之魚
春節(jié)吃魚可是有講究的,預示著年年有余,所以春節(jié)吃魚是老北京人的一項習俗。??除夕夜常用的菜譜??1.年年有魚,原料:黃魚、番茄醬、糖、醋、茹粉、蔥花、蒜米、筍丁制法:將黃魚切十字花刀,下八成油炸熟撈出,鍋留底油,下上述調料,勾芡,淋在魚身上即成。
除夕的來源
關于年的由來,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禁忌
1、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2、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里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jù)說這樣才有利于來年的身體健康。
3、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后,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后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相關知識
導讀:提到寧波冬至吃什么,很多人會說可能是湯圓吧,其實不然!到底寧波冬至吃什么呢?酒釀圓子、大頭菜烤年糕、湯果和凍羊肉是寧波冬至不可少的美食!一起來看看寧波冬至的飲食習俗吧!
寧波冬至吃什么?
1、酒釀圓子
在老寧波的習俗里,圓子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酒釀圓子還是江浙一帶有名的小吃,更是家家都會做的傳統(tǒng)中式點心,用來招待客人,也是酒店宴席上的點單很高的人氣甜品。
酒釀圓子用優(yōu)質白糯米為原料,經過水浸水磨后加工成糯米粉,將水磨糯米粉搓成小圓子待用。以上等白糯米蒸熟后,按一定比例摻和進酵母,幾天后即成香味四溢、甜糯適口的酒釀。把水燒開放入小圓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酒釀、白糖和蛋漿,攪勻勾芡,盛入碗后撒糖桂花即成。
2、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寧波人一般不出門,冬至節(jié)一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冬至節(jié)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灶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凈,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洼洼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一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大頭菜先放入,后放大塊年糕,翻一下,放點醬油,然后把呼呼燃燒的柴蓋上草灰,柴徹夜暗燃,用文火煮,大頭菜在鑊里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將燒干時,放入糖和鹽,再澆入一層菜油起鑊,香氣四溢的大頭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冬至大頭菜烤年糕的關鍵是冬至那晚灶火不滅,家家都要燒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傳,日子紅火是老百姓最實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則寓示年年高。
3、湯果
湯果是寧波人冬至必吃的食品。寧波人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湯果跟湯團類似,都取團圓、圓滿的意思,只是湯果要小一些,里面沒有餡。
寧波人過冬至,舊時各家以蘆穄粉搓圓子,叫蘆穄湯果。后漸改為糯米粉圓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湯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稱冬至小年夜,俚語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謝年。這天長輩囑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罵小孩,不可摔壞東西,否則視為不吉利。
4、凍羊肉
除了老寧波的酒釀圓子、大頭菜烤年糕外,在冬至這一天,余姚泗門等地還流行吃凍羊肉,即買來新鮮的羊肉,切成塊狀后,放入醬油、茴香等調料,大火燒熟后裝入盆中,待羊肉冷卻后凍成凍羊肉,吃飯時,夾一塊凍羊肉放入滿滿的米飯中,鮮美噴香。
另外,寧波人冬至進補必服中藥。因此,冬至一到,中醫(yī)師、中藥鋪,門庭若市,其盛況要到立春為止。王詩瑯所編的《艋胛歲時記》中有關補冬的記載: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福建產龍眼干)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于身體特別有益。
寧波舊俗,冬至正時辰,拋擲蘿卜至屋瓦上,經雨淋日曬成干后,收集掛于墻壁之上,俗稱冬至蘿卜,謂是治痢疾的良藥。
寧波冬至吃什么?酒釀圓子、大頭菜烤年糕、湯果、凍羊肉等是寧波冬至必吃的美食,在冬至這天可別忘了吃哦!
接下來小編再為你介紹冬至要如何養(yǎng)生。
冬至要如何養(yǎng)生:
調整飲食。
冬至時節(jié)應當食用性溫的食物,如牛羊肉、紅棗、桂圓、辣椒等,這類食物有驅寒、溫腎的功效。可以增加人體的熱能,提高抵御嚴寒的能力。
多吃堅果。
冬至時多吃些核桃、栗子、松子、榛子和花生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御寒的作用,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慎用空調。
室內溫度不要太高,使用空調不要把溫度調太高,不能屋里是夏天,外面是冰天雪地,溫差太大容易感冒。
曬曬太陽。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都穿的嚴嚴實實的,中午的時候找個避風的地方曬太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有利于身體健康。
熱水泡腳。
冬至時節(jié)應當堅持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夠達到疏通經絡散寒活血的功效,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冬至養(yǎng)生五大原則
定時起居: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yī)師李博建議,冬至之后,白天時間縮短,睡眠時間也需要根據(jù)季節(jié)調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病,尤其要做到緩慢起床,不能醒來立馬起床,可能導致血壓急劇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點出來運動,或者下午3-5點運動都可以,不用非要早起運動。
多做運動:喜歡晨練的老人們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陽出來再去鍛煉,這樣陽氣升發(fā),還可以曬太陽補陽,也不會因為太冷而出現(xiàn)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李博也指出,年輕人更要多運動,因為長期在辦公室坐著,很少曬到太陽,身體內血液不暢通,更容易生病,多運動還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減少感冒。
快樂情緒:某著名專家強調,冬季養(yǎng)生中情緒養(yǎng)生是必不可少的,有個好心情,就是一劑很好的養(yǎng)生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都暖洋洋的,而且身體的氣血也會通暢,不會氣郁氣結,少生很多病。
食補溫腎: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yī)院某專家指出,冬季食補最主要的是補腎精,因為腎屬冬天,冬季里是補腎的最好季節(jié),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補腎節(jié)點,如果這個時候腎精虧虛,來年真的會感到虛。
冬之寒冷,養(yǎng)生調理才是硬道理,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了解冬至要如何養(yǎng)生。
老年人一般都不同程度出現(xiàn)腎氣虧虛的癥狀,如夜尿頻多,腰膝酸軟,陽痿早泄,氣短咳嗽,骨質疏松。因為腎除了主藏精外,還主主納氣及主骨生髓。故老年人在冬天里應當多補腎,可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益腎、堅腎之功。另外,中年人因為工作勞累,年底加班多,也是腎虛的主力人群之一,此時可利用冬至之后的養(yǎng)生時機吃些補腎壯陽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海參等黑色食物以及羊肉、核桃、板栗等,對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水果,如榴蓮、芒果、荔枝、桂圓等南方水果,覆盆子、桑椹子是補腎的黃金搭配,陰陽互補。對于腎之陰精漸衰的老人,冬天可配食烏龜、甲魚、枸杞等護陰之品。
此外,食補也要注意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人可用淮山藥、葛粉等作為食療品,但忌用粳米及其他含糖較多的食物。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絕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牛鞭、鹿蹄筋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反而會助長病情發(fā)展,使血脂增高、血粘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
藥補要對癥: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冬季進補用膏方,覺得省事,不用每天操心吃什么,其實專家們并不建議大家盲目吃膏方。西苑醫(yī)院脾胃科副主任醫(yī)師指出,膏方主要適用于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下者,一般的白領人群不需要補膏方,只要多運動,飲食均衡就好。而且膏方需要根據(jù)個人體質辯證開藥,不是直接去藥店買來什么補血的阿膠膏方都能吃得,有的人不對癥可能越吃越壞。
某醫(yī)師強調,膏方最適合冬至養(yǎng)生的,因為剛立冬時就進補容易上火,此時進補效果最好,而且不上火。但膏方主要是用來補虛證的,是個性化的藥方,而且價格不便宜,不是身體很差,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是必須去吃的。食補也可以達到療效的。
防低溫損傷:某著名主任醫(yī)師提醒,冬至之后,氣溫進一步下降,體弱的老人往往因低體溫而出現(xiàn)皮膚蒼白,發(fā)涼,或者皮膚青紫;面部腫脹,全身肌肉僵硬,腹脹,或者寒顫,動作思維發(fā)生障礙,呼吸頻率及咳嗽反射降低,心搏緩慢,有突發(fā)室顫或心跳驟停的傾向而導致死亡?;蛘咭驗楹涞臍夂蚴湛s血管,減慢血流,增高血液粘稠度,從而導致心臟血管發(fā)生痙攣,誘發(fā)心絞痛,或者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中風。
所以老年人在冬季做好保健,應對寒冷,保持正常體溫顯得很重要,但是要預防它必須做到適時增加衣服,避免嚴寒刺激,特別是寒流襲來,氣溫驟降時。在飲食上應當多吃一些產熱量高和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中醫(yī)認為老年人低體溫癥是由于臟腑陽虛,特別是心腎陽虛、脾腎陽虛、肺腎陽虛而導致臟腑功能減弱,尤以脾腎陽虛,水谷不能運化,精微不能吸收,臟腑不得營養(yǎng),因而熱能不足,心陽虧虛,血運無力,影響循環(huán)所致。
寧波小年吃什么
1、寧波小年吃什么
1.1、祭灶果
寧波老話說:“十二月廿三祭灶君,五色灶果擺當中”。祭灶果的起源充滿喜劇性,是為灶神爺上天言好事準備的,于是,祭灶果中所有的果子都是甜在舌頭上,黏在嘴唇里。我不得不佩服寧波老百姓的想象力---這種食品,既能讓灶神開心,又能讓祭拜的眾生安心,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搶著分食祭灶果時,隱隱約約已聽到年的腳步聲。
1.2、水碓年糕
石門的水碓年糕每年只做2個月,從農歷11月初開始到春節(jié)年前的這幾天。 做水碓年糕有8道工序,分別是浸米、磨漿、壓干、粉碎、上蒸、擠壓、分切、晾干。年糕做得好不好,關鍵看米,米要浸透,一般要浸泡一個月,最少也要20天。浸好的米用水沖清爽后,經過機器粉碎,接下來把它們放到石搗臼里,用水碓搡粉。碎米成粉末狀后,經過篩子一篩,不夠細的米粒再次放入搗臼繼續(xù)搡。水碓年糕可用“軟、潤、香、韌”四字來形容。
2、小年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jié)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尸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后,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肮苋俗≌?。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后來就發(fā)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qū)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shù)亓餍械拿耖g傳說故事。
3、過小年的飲食注意事項
3.1、只吃新鮮食品
像法國人那樣,只吃新鮮食物。過節(jié)容易購買食品過多,家里食物到處都是,就會引起你多吃,形成肥胖,因此少買是一個關鍵。因此你要每日購買,少買,只吃新鮮食品。
3.2、餐前喝一碗湯
過小年的晚餐有一桌豐盛的菜肴是再少不過的了。那么,餐前喝一碗營養(yǎng)豐富、低熱量的湯,魚湯、蔬菜湯、雞蛋湯均可。這樣你在用餐時就不會吃的太多。
小年吃什么糖好
1、糖瓜
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jié)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xiàn)在已不多見了。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2、麻糖
麻糖是一種用糖漿將炒制后的大米、花生、棗子黏在一起的方塊糖,用它來“糊”住灶王爺?shù)淖?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麻糖以香、甜、脆的獨特風味聞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的特征。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yǎng)胃、滋肝、補腎等功效,曾是清朝貢品,是盛行百年的甜點。
小年的習俗
1、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想想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是有年味兒啊!
2、祭灶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于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甜瓜啦,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3、貼窗花
過了臘月二十三,挨家挨戶就開始裝飾自己的家里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在城市,多數(shù)人都是去買窗花了,少了一絲喜悅也少了一種剪窗花的那種年味。
除夕吃什么
1、除夕可以吃招財進寶的餃子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寓意著久財之意,因為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
2、除夕吃魚代表年年有余
因為中國傳統(tǒng)有年年有余(魚)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3、除夕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jié)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jié)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不汲水,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祭祖,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
除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保證飲食平衡,消化不良在飲食上要注意保持好飲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比如新鮮的蔬果或者是谷類的食物。
合理的搭配食物,才能使這些食物更有利于消化,而有些食物雖然好,但是一次食用不利于消化也是不好的。比如蛋白質和淀粉、牛奶不與三餐同用等。
適宜喝米湯,米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米湯對消化不良的作用。米湯或者是大麥清粥對脹氣、排氣等癥狀都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消化不良的人每天可以多喝一些米湯。
少吃不利消化的食物,消化不良的人在飲食上,更是要少吃一些不利消化的食物。比如:豆類、辛辣食物、油炸食物、乳制品、蛋糕、糖類、面包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黏膜分泌過量,從而導致體內的蛋白質消化不良。有些人的消化不良是因為吃太多了不好消化的食物,飲食控制幾天就可以好了,但是有些慢性的消化不良就沒有那么快了,如果癥狀很糟糕的話,那么還是要及時的就診。
合肥除夕吃什么
1、合肥除夕會吃年夜飯
大年三十,現(xiàn)在城市里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吃年夜飯,大年三十即是除夕,又是接灶神回來的日子。年夜飯的菜品以咸貨為主,伴以青菜豆腐,錢串子、元寶魚、圓子等,圖個吉利,年年有魚、平平安安、開年發(fā)財、團團圓圓。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飯不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或鍋底。小孩這天要是亂講話,有“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一說。又有用草紙擦小孩嘴巴的,意思就是警告小孩不要亂講話?,F(xiàn)在時代發(fā)達了,吃年飯之前就有電話拜年的。晚上吃完年飯,大家熱熱鬧鬧,看聯(lián)歡晚會或者打打牌。一家人要守歲,過完十二點才能休息,三十晚上是不關燈的。
2、合肥除夕會吃零食干果類
春節(jié)是合家團聚的日子,老人、小孩肯定不會少,所以零食干果類應該會很受歡迎。那么零食干果類食品有哪些呢?瓜子、花生、餅干、巧克力、山楂糕、栗子、腰果……都是較受消費者歡迎的零食。
3、合肥除夕會放炮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年,是一種鬼祟怪物,專門在新春伊始禍害人們,散布災難。所以,人們便在正月里燃放爆竹驅趕鬼祟。這些做、買、燃放鞭炮的活動,往往都是由孩子們完成。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F(xiàn)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的傳說有什么
關于年的由來,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還會吃什么
1、臘味
在古代的農業(yè)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2、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3、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
煙臺除夕吃什么
1、煙臺除夕夜吃些什么
除夕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可謂百姓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餐,那么,煙臺人除夕夜都會吃點啥呢?醬牛肉、豬蹄雞肉凍、熏鲅魚、熏刀魚、自制香腸、大棗餑餑,都是餐桌上的傳統(tǒng)美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蔥燒海參、蒜蓉鮑魚、帝王蟹、梭蟹等也都是年夜飯桌上的??土恕H缟蠣F米飯,做白菜、豆腐、花魚、大肉、丸子、粉條的大菜,一定要有余富,故意放到第二天,寓意隔年菜,隔年發(fā)大財?shù)囊馑?。晚上就燒一桌子豐富的大餐,主食一定是熱氣騰騰的餃子。八十年代物質豐富了很多,團圓飯流行“四一六”和“四二八”。四是涼菜,一、二是大菜,六和八就是炒的熱菜。有象征吉祥的雞,有象征年年有余的魚,還有新鮮海蝦,還有用雞湯熬制的內有海參、蛋羹、肚片、蝦仁、貝丁、木耳、火腿腸的大菜———全家福。上菜的順序是雞打頭、魚收尾。寓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
2、各地除夕夜都吃什么
2.1、元宵: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里煮食,寓意團團圓圓。
2.2、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2.3、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2.4、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
2.5、年糕:春節(jié)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
2.6、魚:春節(jié)吃魚可是有講究的,預示著年年有余,所以春節(jié)吃魚是老北京人的一項習俗。
3、外國人除夕夜都吃什么
3.1、美國:美國人喜歡吃掉綠色菜,寓意美元滾滾來。在美國最受人歡迎的是綠色食品,吃掉緊緊包裹的菜葉可以讓綠色的鈔票滾滾而來。
3.2、俄羅斯:俄羅斯人吃餡餅寓意幸福,俄羅斯人要在新年到來的午夜前一到兩個小時聚集在一起,回顧過去一年里最難忘的事情,以示告別。
3.3、法國:法國人要存酒全喝光,避免走背運。法國人過年,當然少不了葡萄酒助興。據(jù)說在迎新年的短短幾天,把一年家中的剩酒全部喝光才可以避免來年的厄運。
3.4、西班牙:西班牙人要連吃12顆葡萄,寓意明年月月平安。在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西班牙人會隨著鐘聲,連吃十二顆葡萄,每一顆代表一個月,既祈禱該國的葡萄有個好年景,也希望自己和親友們月月平安。
3.5、日本:日本人則是誰家面條長,來年運氣好。在除夕鐘聲敲響108下之際,各家各戶就競相吃起長面條來。據(jù)說,誰家面條長,來年的運氣就好。
3.6新加坡:新加坡人則要全家撈魚生,盼風生水起。新加坡人過農歷新年時,家人團聚在一起后晚餐的頭一道菜通常都是魚生。
3.7、德國:德國人把豆類當做是財富的象征,他們的年夜飯中通常會搭配扁豆湯、豌豆等豆制品,以期待來年能有好運。
除夕的習俗
1、年夜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而年夜飯更是重中之重。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2、放鞭炮: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3、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4、貼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5、貼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6、壓歲錢:壓歲錢由長輩發(fā)給晚輩,體現(xiàn)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
1、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等等。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
2、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3、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等等。
4 、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