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 秋季生津潤燥四大靚湯
春季滋補潤燥養(yǎng)生湯。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進行養(yǎng)生保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防秋燥 秋季生津潤燥四大靚湯》,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在中醫(yī)看來,人的健康和氣候、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有密切關(guān)系,秋天氣候干燥,應(yīng)該注意秋季潤燥,有四款秋季靚湯可以助你生津潤燥,遠離初秋天氣酷暑與秋季干燥的夾擊。
雪梨燉冰糖:鮮雪梨約100至150克,去皮洗凈放燉盅內(nèi),加適量冰糖和清水。燉1小時后,飲水吃梨。功能:滋陰潤肺。
鮮白菜蜜棗湯:俗話說:10月火為臟,不離白菜湯??捎悯r白菜適量,蜜棗23個,同放瓦煲內(nèi),老火煲湯,清潤而不燥,清甜可口。秋燥心煩喝燈芯花綠豆煲鷓鴣湯
雪梨銀耳湯:雪梨1只,水發(fā)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fā)銀耳去根、去雜洗凈,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nèi)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fā)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于大便干燥者。
小編提醒:
在秋陽暴曬的天氣,剛經(jīng)受過夏天酷暑折磨的人的體質(zhì),很容易致病。人們常會出現(xiàn)陰虛火旺的癥狀,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膚干澀、咽干口渴、音啞、便秘、小便少等現(xiàn)象。還有的人會出現(xiàn)燥咳癥狀,如干咳少痰、痰中帶血等等。為了防止秋燥,平時不食或少食燥熱傷津之品,如煎魚、炸魚、炸雞、油條、辣椒、五香粉等。平時可多飲、多食生津潤燥的湯水。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燥又稱燥火。因夏天暑氣耗精傷氣,再在秋季感受燥氣,耗傷津液,化熱化火。常會引起人們咽干發(fā)熱、牙齦腫痛、鼻衄干咳、疲乏無力以及大便干結(jié)等,秋燥者的情緒還會因這些不適而變得煩躁不安。中醫(yī)認為,對于這種病癥,治療調(diào)養(yǎng)應(yīng)以清熱潤燥為宜。因此在秋燥降臨之際,我們的飲食也需要跟著調(diào)整。
秋季,人們對水的需求量很大。水分補充不足,將會使氣管黏膜、鼻黏膜和皮膚都變得纖薄脆弱,容易引發(fā)過敏、氣管-支氣管炎、咽喉炎等疾病。專家建議,為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秋季每日水的攝入量要比其他季節(jié)多500毫升以上,最好能達到2000毫升。滋陰潤燥食譜6則
不過,單純喝水能解口渴卻難解體渴。按照中醫(yī)的五行與五臟的對應(yīng)理論,秋季干燥,五行屬金,人體所對應(yīng)主管的內(nèi)臟為肺,因此秋天解體渴、潤燥,關(guān)鍵就是要養(yǎng)肺、潤肺。專家支招,為達到潤肺目的,秋季總體的飲食原則是:以清潤食物為主,多吃酸味食物,避免辛辣食物,這樣才能達到養(yǎng)肺潤燥的目的。
具體從食療進補的角度來看,秋季是很好的養(yǎng)陰生津進補的好時機??梢越?jīng)常吃些山藥、蓮藕、梨、蜜棗、雞湯、豬肺、瘦豬肉、兔肉等來補腎、潤燥、滋陰補陽。秋季經(jīng)常喝些靚湯,既補充身體所需水分,又能潤肺潤燥,從而起到強身防病的功效。專家推薦了下面幾款實用美味又好做的湯,適應(yīng)秋季氣候和體質(zhì)特征,能針對性預(yù)防秋季常見病,供您選擇食用。
山藥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山藥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
適宜:肝炎、肝硬化、支氣管炎及肺炎患者。
蓮藕排骨湯
用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
功用:補脾益肺。
適宜:任何體質(zhì)。
在秋季相對是比較干燥的,很多人都會由于季節(jié)變化變得焦躁不安,對于這種情形是需要得到復視的,在秋季做好相應(yīng)的潤燥保健工作此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今天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關(guān)于秋季潤燥保健的一些方法,通過喝幾款湯就可以起到優(yōu)良的成效,停面我們大家就來一起了解一停吧!
白菜干北杏臘鴨腎蜜棗湯
材料:準備三百克白菜干、十五克北杏、四個臘鴨腎、五個蜜棗、一百二十克瘦豬肉。
做法:白菜干用清水浸軟,洗凈,切段;北杏蜜棗用清水稍浸泡,并去芯、去核;臘鴨腎洗凈,用溫開水稍浸泡,切厚片;瘦豬肉洗凈。然后一起放置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12碗水度),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個小時,調(diào)入少許鹽便成。
功效:白菜干有潤肺燥、清肺胃熱的作用。北杏有止咳平喘、宣落肺氣的作用;臘鴨腎有養(yǎng)胃生津、消食健脾的作用;蜜棗功能益氣生津、潤肺;豬瘦肉有滋陰燥生津作用。合而為湯,能清燥邪、滋陰液、養(yǎng)胃津、潤肺燥,則肺燥咳喘可愈,胃燥渴飲可止,腸燥便秘可通。
西洋菜排骨湯
材料:準備一斤西洋菜及一斤排骨、生姜3~4片、蜜棗2枚、調(diào)料適度。
做法:將排骨用開水洗潔凈,蜜棗洗凈、去核、稍浸泡,西洋菜洗凈,將各種材料放入瓦煲內(nèi),加清水,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功效:西洋菜有清燥潤肺、化痰止咳和利尿等功效,排骨含有蛋白質(zhì)和豐富的鈣與磷,對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fā)育及防止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有必定作用。此湯可以輔助治療肺熱咳嗽的病癥。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準備兩百克鮮白茅根,兩個雪梨,豬肺1副,五克陳皮。
做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沖洗潔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起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干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干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上文所介紹的幾款湯非常適合在秋季飲用,不僅營養(yǎng)價值非常的豐富,而且保健功效確實非常的不錯,這幾款湯的做法也并不復雜,大家可以參照上文所介紹的方法來進行制作,但是要注復的是,這些湯的原材料必須要挑選新奇的,而且這些湯雖然營養(yǎng)美味,也不可以過度飲用適度即可。
導讀: 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少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
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少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多食無益。要注意滋養(yǎng)津液,可適當多飲開水、淡茶、豆?jié){等飲料,并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用這些食品熬制防燥粥湯,可以常喝。
冰糖黑木耳湯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小火燉熟后服食,可治療口鼻干燥。
百合蓮子粥百合、蓮子各適量煮熟食用,可益氣、強身、聰耳、明目、潤肺養(yǎng)陰。
麥冬杏仁茶用少許麥冬、杏仁、甘草泡茶飲,可清潤、養(yǎng)陰清熱、生津止渴、瀉火。
三鮮汁鮮藕500克,荸薺500克,梨500克,白糖50克。將藕、荸薺、梨洗凈去皮,切薄片,榨汁,加白糖飲服。可生津潤燥,止咳化痰,涼血止血。
貝母梨湯梨一個,川貝母粉3克,冰糖10克。先將梨去核,再將川貝母粉和冰糖放入梨中,將梨扎好,放入碗中加水,隔水蒸15分鐘,溫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有生津止渴,清熱化痰之功效。
胡蘿卜粥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水適量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后可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適于皮膚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此外,中醫(yī)有一稱為增液湯的名方(玄參15克,麥冬、生地各12克),能潤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飲。
幾場大雨過后,氣溫也隨之明顯降低,早上陣陣涼風顯得有些涼意。中醫(yī)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干燥。因此,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干,所以人常常出現(xiàn)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jié)、皮膚干燥的現(xiàn)象,因此秋季的飲食養(yǎng)生應(yīng)以防燥養(yǎng)陰、滋陰潤肺為準繩。
古代最著名的營養(yǎng)專著《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事實證明,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血的作用。專家推薦兩款潤肺生津的靚湯。
生津茅根湯
用料:鮮茅根30g,西瓜皮50g,瘦肉100g(1人份)
功效:養(yǎng)陰生津,利尿降壓
適合人群:秋燥耗傷肺胃陰液,口干,咽涸咽痛,皮膚干燥或脫屑,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少以及咳血、吐血、尿血等。
湯解:白茅根善清肺胃膀胱之熱而涼血止血,而鮮茅根較之干品療效更佳;西瓜皮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鉀、鋅含量較多)且糖的含量僅為瓤的一半,能治口、舌、唇生瘡及食瓜過傷。兩者均為夏秋季潤燥佳品。
橄欖銀耳響螺湯
用料:橄欖3個,銀耳10g,響螺60g
功效:生津止咳、利咽潤膚,解酒毒
適合人群:陰虛津虧,口干咽燥,煩渴喜飲,舌有裂紋以及飲酒過多等。
湯解:
(1)橄欖酸甘微寒,中醫(yī)認為酸甘可化陰,陰津足則可潤肺利咽,故陰津虧虛導致的咽干聲嘶用之最宜,橄欖有解酒毒、魚蟹毒的作用;
(2)銀耳又稱白木耳,是一種補益的補品,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能養(yǎng)胃、潤肺生津、滋陰、止咳、降火、潤腸、補腦、提神等功效。所以,銀耳歷來與人參、鹿茸同具聲譽,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銀耳還含有一種多糖體,能促使癌細胞發(fā)生中解,從而顯示出較明顯的抗癌作用。
經(jīng)動物實驗證明,銀耳的抑瘤率達80%,長期服用還能增強免疫功能,升高白細胞,對防癌很有意義。
葡萄益氣血
葡萄具有補益氣血、強筋骨、通經(jīng)絡(luò)、消腫、利小便的功效,適合貧血、高血壓、水腫、神經(jīng)衰弱、疲勞的人吃。葡萄含鐵量較高,也適合兒童、婦女、體弱貧血者食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葡萄;吃葡萄后也不能立刻喝水,否則容易腹瀉;糖尿病患者不可多吃,每天最好不超過20粒。
葡萄
蘋果抗疲勞
蘋果味甘、性涼,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健胃消食、澀腸止瀉之功效。蘋果可降低膽固醇、防動脈硬化、抗癌、抗疲勞,還有助于將鈉排出體外。由于蘋果富含鞣酸,可能引起便秘,心肌梗死及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平時有胃寒癥狀者、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病人忌生食蘋果。
可見,水果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食用時要注意其適應(yīng)癥及禁忌癥,以免過多食物傷身。
蘋果
梨解燥熱
梨味甘性涼、微酸,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tài),還能軟化血管。生食梨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梨
石榴多生津
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適用于津虧口燥咽干、煩渴、久瀉、久痢、便血、白帶清稀頻多等癥狀。石榴汁中多酚的含量較高,具有很好的抗衰、防癌作用。石榴不可多食,否則損齒、傷肺;石榴不宜與海鮮、魚類同食;石榴有收斂作用,患有感冒、急性炎癥、便秘者慎食。
石榴
在水果這個大家族中,梨稱得上是名門望族,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譽。梨性味甘寒微酸,不僅醇香宜人,汁多爽脆,而且營養(yǎng)豐富。它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尤其是糖類含量較高。它還含微量元素鈣、磷、鐵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胡蘿卜素,以及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和果酸,這些成分,對人體非常有益,特別是其所含的天門冬素,對人體健康具有特殊功效。
梨不僅是水果中的佳品,也是治病的良藥,幾千年來,中醫(yī)一直將其用于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梨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時逢秋季,燥氣主令,由于燥易傷肺,人被秋燥所襲,常會出現(xiàn)咳嗽少痰或干咳無痰,同時還可兼見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因而,此時適選進食,可謂正中其邪。去燥熱 常飲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秋梨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如燥咳少痰,可選雪梨1只,北杏10克,白砂糖30~40克,加清水250毫升,放入碗中隔水蒸1小時,食梨飲湯;聲啞咳嗽,可用雪梨3只搗爛,加蜂蜜50克,水煮,每日分2次服用;慢性喉炎,可將大雪梨1只,去皮挖心,裝入川貝末2~3克,冰糖15克,同煮后食用。
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足見陶淵明的逍遙灑脫,也讓無數(shù)人對小小的菊花致意。每年的秋天,都是菊花盛開的季節(jié),當你信步游走在浙江一帶,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上總是特產(chǎn)杭白菊的叫賣聲。菊花既可沏茶,也可烹煮、入藥。一朵小小的菊花,卻有著不可小視的價值,是為難得也。
《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白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專家稱秋天是食用菊花的大好時節(jié)。多食用菊花能很好地幫人體補氣、補力、除燥、解毒?,F(xiàn)代醫(yī)學證明,菊花對現(xiàn)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壓、亞健康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推薦食療方:菊花老鴨湯
適合人群:秋季無故感到疲乏、無精打采、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大病初愈、體質(zhì)虛弱的人飲用。
做法:先把10克菊花、12克枸杞用水浸泡,再把一只去皮的老鴨,以及5克冬蟲夏草和五六片西洋參放在砂鍋里燉。燉到六七分熟時,倒入泡發(fā)的菊花和枸杞。建議一周食用兩次,鴨肉和湯同食,最好是晚飯時吃,這樣一個月以后可以在提神補氣方面有明顯的改善。
Tips:此外,菊花還可以做成菊花粥、菊花糕、菊花炒菜,還可以沖泡我們最常見的菊花來明目解毒。專家指出,大棗菊花茶還能助癌癥病人恢復味覺。
桂花:溫中散寒
丹桂飄香可謂遠近聞名,即使在氣溫炎熱的中午時候,只要伴著陣陣微風,你也能嗅到這香甜的氣息。如果你有心,只要收集一種清香,也就是收集一種美味。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離騷》就有援北兮酌桂漿句,這是桂花制作食品的記載。
桂花與玫瑰花合共沖泡,有和胃理氣、溫胃散寒的功效;桂花與菊花合共沖泡,有芳香清胃的作用,適用于胃熱口臭;白酒浸泡桂花,能溫胃散寒、理氣止痛,適用于腹中寒痛。在吃白果、蓮子、栗子時,放上一小撮桂花,香味撲鼻,更能增加食欲。
中醫(yī)介紹,桂花性溫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腸風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經(jīng)閉腹痛。更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功效。
推薦食療方:桂花椰汁糕
適合人群:秋季氣溫干燥,而椰汁香甜滑溜,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成分,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配合香氣撲鼻的桂花所做成的甜點,爽口宜人,實屬享受。
做法:把50g馬蹄粉、50g玉米淀粉混合,一分為二用兩個容器裝好。分別用50ml椰汁和清水把馬蹄粉、玉米淀粉開到無粒粉漿,清水開的那碗加入桂花。把150ml的水加入砂糖煮開。然后把煮開的糖水倒入椰汁粉漿和桂花粉漿那里攪成半生熟。水煮開了后,再把一層薄薄的粉漿倒在碟里蒸5分鐘。接著把另外一種粉漿倒下碟里再蒸5分鐘,兩種粉漿間開蒸。最后一層放上桂花。
Tips:桂花食用方法多多。桂花經(jīng)沸水稍燙后撈起晾干,用白糖漬起來,密封于瓶里,可作為食品香料。取上等小棗,加糖蒸熟,加入桂花,即成健脾開胃的桂花蜜棗。
玫瑰花:溫養(yǎng)心脈
玫瑰花除了嬌艷帶刺的誘惑,代表著浪漫愛情以外,它同時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商店里的玫瑰花多用作香料,以美化居室。而茶葉店里的玫瑰花,則具有滋潤身體,溫養(yǎng)心脈之效。
中醫(yī)認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最明顯的功效就是理氣解郁、活血散淤和調(diào)經(jīng)止痛。玫瑰花被成為女人之花,不無道理。此外,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yǎng)人的心肝血脈,舒發(fā)體內(nèi)郁氣,起到鎮(zhèn)靜、安撫、抗抑郁的功效。還可美顏護膚、對肝及胃有調(diào)理作用,重要的是它還可消除疲勞。玫瑰花喝多了,有利于氣血運行,還可以讓自己的臉色同花瓣一樣變得紅潤起來。
推薦食療方:蜂蜜玫瑰花茶
適合人群:女性在月經(jīng)期間情緒不佳、臉色黯淡,甚至痛經(jīng),喝點玫瑰花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
做法:取玫瑰花15克泡水喝,氣虛者可加入大棗3-5枚,或西洋參9克;腎虛者可加入枸杞子15克。根據(jù)個人的口味,調(diào)入冰糖或蜂蜜,以減少玫瑰花的澀味,加強功效。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泡在一起喝。因為茶葉中有大量鞣酸,會影響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Tips:百搭的玫瑰花可與滿天星、薄荷、紫羅蘭、迷迭香、桂花等搭配。玫瑰花活血散淤的作用比較強,月經(jīng)量過多的人在經(jīng)期最好不要飲用,孕婦也應(yīng)避免服用。
茉莉:潤燥美顏
茉莉花以其清麗簡約而深受我們喜愛,而茉莉花全身為寶,茉莉花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維生素,以及糖和淀粉等有益于人體的營養(yǎng)元素,是十分理想的美容佳品。
莉花采集后經(jīng)脫水處理制成干茉莉花,既可泡茶,又可熬粥煮羹。我國《本草綱目》記載,茉莉花蒸油取液,作面脂頭澤,長發(fā)潤燥香肌,亦入香茗.
茉莉花入膳,味甜清香,十分爽口,取茉莉花若干,每次三至五朵調(diào)入清粥食用,不僅能清心明目,還可令肌膚流溢生香。茉莉花的香氣可上透頭頂,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陳腐之氣,不但令人神清氣爽,還可調(diào)理干燥皮膚,具有美肌艷容、健身提神、防老抗衰的功效
推薦食療方:茉莉雪梨銀耳湯
材料:茉莉花5克,干銀耳10克,雪梨1個,黑棗8個。調(diào)料:冰糖適量。
做法:雪梨去皮,切塊。將銀耳用溫水泡發(fā),擇洗干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雪梨塊,放入黑棗,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煮至銀耳軟爛。撒上茉莉花煮開,即可關(guān)火。喝時依自己的口味調(diào)入冰糖。
Tips:茉莉花要最后放,不可久煮。也可調(diào)入蜂蜜。
霸王花:清心潤肺
霸王花又名劍花,中醫(yī)學認為,其性味甘、涼,入肺,具有清熱痰、除積熱、理痰火等功效。霸王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而且對輔助治療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腮腺炎等有明顯療效。霸王花制湯后,其味清香、湯甜滑。建議挑選沒有硫磺熏煙過的霸王花,味道會更鮮美。
推薦食療方:霸王花南北杏煲豬肺
材料:霸王花75g,南杏15g,北杏10g,蜜棗4個,豬肺1個,豬碎骨100g,生姜3片。
做法:霸王花、南杏、北杏分別浸泡、洗凈。豬肺從喉嚨灌入清水,反復揉搓干凈,切小塊,然后不下油、鹽,在鍋內(nèi)小炒片刻。豬碎骨洗凈。蜜棗去核,與生姜一同放入燉盅。加入清水2500ml(約10碗),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5個小時。飲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具有不同功效的各種花
薄荷:有助于開胃,促進消化,可緩和胃痛及頭痛,并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口臭,解酒醒酒。消胃脹氣都有效。不過要注意薄荷具有刺激性,不可給小孩使用。
素馨花:生津益氣,養(yǎng)肝明目,滋陰補腎,排毒養(yǎng)顏,健胃消積,安神補腦。
勿忘我:清熱解毒,清心明目,滋陰除煩,生津潤喉,健胃消積。對治療頭疼、牙痛都有明顯療效。
金蓮花:具有清熱解毒,養(yǎng)肝明目,提神健胃等功效。
【導讀】進入秋季后,天氣變得涼爽,但是天氣十分干燥,很容易引火燒身,所以說秋天要注意防秋燥,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食物可以放秋燥嗎?今天讓小編為您帶來秋季防秋燥多吃六種食物,希望秋季防秋燥多吃六種食物能對您有所幫助。
秋季防秋燥多吃六種食物
1、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總所周知梨不僅可以清候潤肺,降火解壓,還能緩解秋燥,吃梨還能解酒解毒。但是梨是一種寒性的水果,老人就最好不要多吃梨了。有的人會拉肚子的話,用梨煮成糖水也是很好的。
2、大棗:寧心安神抗過敏
很多人都知道大棗有補血的功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欲、除腥祛味,抗過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zhì)疏松和貧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補養(yǎng)佳品。
3、菊花:祛燥潤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風平肝,清心除煩,祛燥潤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對感冒和頭痛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適當飲用菊花茶,可以讓更好達到祛火潤肺的保養(yǎng)目的。
秋季防秋燥多吃六種食物
4、核桃:溫肺定喘又補腦
總所周知核桃是一種很好的補腦食品,吃核桃也可以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對治療腎虛、咳嗽、尿頻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老人常吃核桃還可以防止老年癡呆。
5、紅薯:預(yù)防癌癥助排毒
紅薯被評價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不僅具有預(yù)防癌癥、防止便秘的功效,對減肥也有良好的效果,常吃紅薯可以延年益壽。
6、板栗:補脾健胃養(yǎng)元氣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稱,不僅可以補脾健胃,還能夠補腎強筋,還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節(jié),每天吃幾顆栗子,有利于補養(yǎng)元氣,強壯腎精。
養(yǎng)生的問題,小編也一直給大家介紹一些方式和方法,重要的是要針對自己的體質(zhì)和需求來調(diào)理哦。秋季要注意滋陰潤燥,也要注意節(jié)氣的養(yǎng)生方法哦,寒露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呢,下面的這些防秋燥的食物適合寒露節(jié)氣食用,來看看吧。
銀耳
銀耳是滋陰潤燥的飲食佳品,它潤而不寒、甘而不膩、補而不滯的特性,正適合秋季的平補原則。銀耳的食用方法有多種,最常吃到的是銀耳羹。將銀耳撕成小塊,水發(fā)1小時左右,食用時取適量發(fā)好的銀耳加適量冰糖(糖尿病人可不加)用水燒開即調(diào)制完成,也可加些梨、百合、大棗、枸杞等,滋陰潤肺效果更佳。銀耳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對于補虛勞有好處,同時也可以有調(diào)理體質(zhì)的作用呢,對于潤肺補肺有好處,還可以防秋燥。
胡蘿卜
胡蘿卜包含多種胡蘿卜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稱作“平民人參”。在干燥的季節(jié)里,吃點胡蘿卜,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中醫(yī)認為胡蘿卜可以補中氣、健胃消食、壯元陽、安五臟。胡蘿卜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它在小腸內(nèi)可以轉(zhuǎn)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對皮膚的表皮層有保護作用。胡蘿卜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哦。對于滋陰潤燥有好處,而且也可以有調(diào)理體質(zhì)的效果、
寒露節(jié)氣如何去調(diào)理體質(zhì)的呢,上面的這些食物就是秋季不二的選擇了,這些食物可以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于健脾胃來說有一定的好處,同時也可以有調(diào)理體質(zhì)的效果呢,是不錯的食材,比如說胡蘿卜啊還有銀耳都可以經(jīng)常吃哦。秋季寒露節(jié)氣,銀耳,胡蘿卜防秋燥是不錯的選擇呢。可以經(jīng)常吃。
導讀:秋天是進補的好時機,但是秋補是有講究的,不可亂補、猛補、急補,否則事與愿違。養(yǎng)
秋天是進補的好時機,但是秋補是有講究的,不可亂補、猛補、急補,否則事與愿違。
進補前先調(diào)理脾胃
夏天脾胃功能多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于疲弱的消化系統(tǒng)不能一下承受,即虛不受補,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因此,進補前要先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特別是以下三類人:
脾虛患者,常表現(xiàn)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些人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鍋、油膩燒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xiàn)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些人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老人及兒童,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yīng)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癥狀嚴重者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藥調(diào)理。
嚴禁不分虛實亂補
中醫(y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證不能補。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證進補才能有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氣虛常見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進補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以及黃芪、黨參、白術(shù)、山藥等。
血虛常見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fā)麻、舌質(zhì)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進補可選用十全大補丸、歸脾丸,以及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陰虛常見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進補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陽虛常見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進補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齡膏,以及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
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有嚴格的要求,但起碼應(yīng)分清寒熱虛實,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則容易導致火上加火、寒上加寒。
巧選補品代替品
物以稀為貴,那些昂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不見得是最好的補品。而十分平常的紅薯、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yīng)癥,故應(yīng)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補品。缺什么,補什么,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選擇補品應(yīng)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原則。
研究證明,燕窩、魚翅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蛋白質(zhì),其中的膠原蛋白有美容養(yǎng)顏和安神作用,而豬蹄、蹄筋和銀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喜歡吃肉,換成豬蹄、蹄筋就可以,如果喜歡吃素,換成銀耳就行了,效果也不錯;鮑魚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也是蛋白質(zhì),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們平常所喝的牛奶中,每一百克就含有十多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想補充球蛋白的話,牛奶就足夠了;海參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也是蛋白質(zhì),特別是含白蛋白比較高,如果想用海參補充白蛋白質(zhì),用雞蛋替換就可以;蟲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陰潤肺補腎,提高免疫力,而價格便宜的山藥、核桃也有類似效果,可適當替代蟲草。
秋補也要防肥胖
肥胖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秋季是進補的季節(jié),也是容易發(fā)胖的季節(jié),肥胖者更應(yīng)注意減肥。到了秋天,天氣轉(zhuǎn)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此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fā)的熱量。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因此,肥胖者秋季更應(yīng)注意減肥。首先,應(yīng)注意飲食調(diào)節(jié),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物,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yīng)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潤燥比貼秋膘更重要
秋天,天氣漸漸轉(zhuǎn)涼,人們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干燥感,這就是秋燥,與秋天特有的天氣有關(guān)。故秋天應(yīng)吃些有生津養(yǎng)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zhì)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時,中醫(y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因此應(yīng)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藕、平菇、番茄等等。除了少數(shù)陽虛體質(zhì)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