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為什么要吃魚?不僅是“年年有余”
為什么要養(yǎng)生。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四季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年為什么要吃魚?不僅是“年年有余”,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導讀:過年必吃一樣菜,那就是魚。那么過年為什么要吃魚呢?不少人認為魚寓意年年有余,這是過年為什么要吃魚的原因。其實過年吃魚的原因不止這一個!
過年為什么要吃魚?
中國人過春節(jié)講究好意頭,希望年年有余,當然春節(jié)餐桌上少不了魚。甚至魚的名稱也特別挑上吉祥話代表昌盛的鯧魚或者魚體帶紅的紅目鰱、赤鯮、馬頭魚等。
中國的南方人,吃年飯時,或者其他節(jié)日與盛宴,都是必須上一條全魚,這全魚還不吃掉,以表達年年有魚(余)的寄托。過年為什么要吃魚?很早以前就有在春節(jié)吃魚的習俗。魚的諧音余不僅僅代著盈余,也象征著降妖除鬼。
在古代的漢朝,畫在門叩上的魚在降魔中賦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魚的圖案會出現(xiàn)在門把上,大門上,柜子門,箱子門上,以便驅(qū)走鬼怪。所以門把手設計魚這一觀念對中國人在新年里吃魚有很大的影響。降妖除鬼則被慢慢的淡忘。同時把作為最后一道菜的魚不吃干凈,則是迷信于年年有余的說法。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qū)域,似乎有一個潛規(guī)則。魚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
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xiàn)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里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夸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梁。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后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彩,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彩),隨后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各種魚代表的含義及功效
年夜飯上對于魚的選擇取決于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
為了吃出連年有余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終端,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余,有頭魚尾。
魚的種類繁多,不同的魚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下面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魚營養(yǎng)功效。
1、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鯽魚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鯉魚,鯉魚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于水腫、咳嗽、氣喘、胎動不安 、小兒驚風、癲癇等病癥。此外,吃鯉魚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別好。
3、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yǎng)生食品。
4、青魚,有補氣養(yǎng)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5、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
6、草魚,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等功能,是溫中補虛養(yǎng)生食品。
7、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春節(jié)吃魚的注意事項
吃魚的好處不少,但吃法上要保證健康。有關專家建議:
1、吃魚種類盡量多些。鰻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適合烤著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鯉魚、白鰱、花鰱、草魚、帶魚紅燒后風味更好;黃鱔魚、黑魚、鯽魚、鱈魚等本身味道鮮美,適合燉著吃;鱖魚、鰣魚、鱸魚等高端魚肉質(zhì)細嫩,適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金槍魚、真鯛、三文魚等海水魚可以生吃,但要確保新鮮、安全。
2、少吃或不吃魚頭。2013年,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發(fā)現(xiàn),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為安全起見,最好少吃魚頭。
3、魚子不適合三高人群。富含卵磷脂的魚子由于膽固醇較高,三高人群最好少吃。此外要提醒的是,由于魚子外有一層膜,常會穿腸而過,營養(yǎng)并不容易被消化吸收。
精選閱讀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在廣東人的春節(jié)餐桌上,有一種食物是必備的,那就是豬蹄。豬蹄也叫豬手,那么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了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
在春節(jié)過年的菜譜之中,少不了要有一味叫發(fā)財就手的菜。其實就是發(fā)菜配豬手,叫做發(fā)財就手。春節(jié)餐桌上的豬蹄寓意吃了可以撓一撓,祝福來年可以抓到更多的財富和幸福。
豬手,可以燜豬手,也可以發(fā)菜豬手,也可以花生豬手等等,吃法很多,因為豬手寓意著發(fā)財就手,做什么都會順順利利,就手發(fā)財,干什么也都會發(fā)財就手。所以這道菜式也是廣東人最喜歡的一道吉祥菜!
要購買豬手,如果你不懂如何選購豬手,往往也會出問題。豬蹄分前后兩種,前蹄肉多骨少,呈直形,后蹄肉少骨稍多,呈彎形。豬的左手,被視為阻手阻腳,是不吉利的意思,一定要選購豬的右手才對,否則就不能用來做發(fā)財就手。
原來買豬蹄是有講究的,大家都在挑豬前蹄。除了前蹄多筋好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按民間說法豬前蹄是往里刨,寓意財源廣進。那么,什么樣的是豬前蹄?看豬蹄一側(cè)的骨頭,凹進去的是前蹄,肉多,筋多,豬骨凸出來的就是豬后蹄。另外,還要看看豬蹄的顏色,接近肉色是好的,太白或者發(fā)黑的盡量別買。
豬蹄還有其他美好寓意:古代給科舉考生送豬蹄,寓意金榜題名!相傳從唐朝開始,殿試及第的進士們相約,如果他們中有人將來做了將相,就要請同科的書法家用朱書(紅筆)題名大雁塔。從那以后,但凡有人趕考,親友就贈送豬蹄給他。豬和朱同音,蹄和題同音,送豬蹄的用意是:希望考生金榜題名,成為將相,也能朱書題名。
豬蹄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豬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能防治皮膚干癟起皺、增強皮膚彈性和韌性,對延緩衰老和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都具有物殊意義。為此,人們把豬蹄稱為美容食品和類似于熊掌的美味佳肴。
秋冬季干燥,很多人會出現(xiàn)皮膚干癟起皺、缺乏彈性和韌性的現(xiàn)象,吃豬蹄很有幫助。此外,對于經(jīng)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腦患者有一定輔助療效。
選豬蹄可分三個步驟
一、看顏色,察蹄子
正常去毛后的豬蹄應該是淡黃色的,所以見到白白凈凈的豬蹄,就要提高警惕。不過,藥水浸泡過的豬蹄也并非個個都是白色,也有的顏色發(fā)紅。浸泡過的豬蹄通常要比沒浸泡過的大,買豬蹄時不能一味地撿大的挑。有的人很少買豬蹄,對豬蹄的大小沒有概念。這時還可以觀察豬蹄的蹄子。浸泡過的豬蹄因為漲大的緣故,蹄瓣會分開,沒浸泡過的豬蹄則正好相反,蹄瓣是合在一起的。
二、摸一摸,黏不黏
被藥水浸泡過的豬蹄摸起來發(fā)黏;沒浸泡過的,則沒有這種黏黏的感覺。用手在豬蹄上輕輕按一按,浸泡過的豬蹄手感較硬,沒浸泡過的按起來較松軟。
三、湊近點,聞氣味
浸泡過的豬蹄能聞出淡淡的藥水味,有時這股藥水味還會遮蓋住豬肉本身的腥味。沒浸泡過的則聞不出藥味。
其實,市場上除了有用火堿、雙氧水等浸泡出來的豬蹄,還有用火堿、雙氧水等浸泡出來的雞爪、豬肚。它們的特點差不多,都是顏色白凈,個頭大,買的時候要當心。
豬蹄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其實并不是這樣,挑選豬蹄最好選重量在八兩到一斤二兩之間的,這樣的豬蹄,肉質(zhì)口感最佳。此外,帶筋的豬蹄不僅更加美味,而且更加有營養(yǎng),但是比無筋的稍微價高一點,一般沒有筋的豬蹄,它的腕部會有一個開口。豬蹄一般跟黃豆、花生同煮營養(yǎng)物質(zhì)更容易被吸收。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雞?過年的食物有講究,就拿廣東人來說,過年必吃雞,有無雞不成宴一說。那么過年為什么要吃雞呢?雞取吉的諧音,代表生活吉祥如意。
過年為什么要吃雞?
吃雞是廣東、香港等地華人過年的習俗。無雞不成宴是很多廣東人的口頭禪。吃全雞取家的諧音,意味著吃雞起家,全家團圓。除此之外,全雞也是廣東人拜神祭祖必不可少的一樣貢品。過年吃雞寓意吉祥,因雞字發(fā)音與吉相似,所以成為各地年夜飯必備。
自遠古時代以來,由于地質(zhì)、自然災害和人為的戰(zhàn)爭不斷,動蕩和災難中,人們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生活吉祥如意。雄雞,因擁有高聳火紅的雞冠,外觀雄壯漂亮,而且,冠與官諧音,字面的意思是禮。古人以冠冕堂皇為禮,含有升遷騰達的寓意,人們將更多吉祥、騰達的寓意寄托于雞身上。
對于雞的吉祥寓意,還要追溯到遠古時代。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和鳳都是神化的動物,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鳳的形象來源于雞。我國宋代類書《太平御覽》中記載: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傳說雞為日中鳥,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qū)逐妖魔鬼怪。據(jù)考,晉代的董勛《答問禮俗》中說:正月初一為雞日,正旦畫雞于門。魏晉時期,雞成了門畫中辟邪鎮(zhèn)妖之物。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也載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東方朔的《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春節(jié),人們畫雞可能因為初一是雞日。此習俗流傳下來,使在門楣上貼雞成為一些地方春節(jié)的習俗,寓意著人們希望生活吉祥如意。
這些遠古時代關于雞的傳說,一直影響著現(xiàn)代人,而且,現(xiàn)代人認為,雞與吉是諧音的,這也使人們更加將吉祥如意的情感寄托于雞身上。
過春節(jié),湖北過年要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雞爪子給誰吃?家里面誰最能掙錢就給誰吃,寓意可以做抓一些錢回來。雞翅膀要留給小孩子吃,寓意孩子長了一雙翅膀,可以飛的更高更遠。雞頭、雞屁股要給家中的爺爺吃,雞頭代表首領,爺爺是一家之主,雞屁股是雞身上最豐厚的肉,所以應該送給輩分最長的爺爺吃。
過年吃雞的注意事項
1、吃雞肉的禁忌:感冒發(fā)熱、內(nèi)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雞肉;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jié)者不宜食用雞肉;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fā)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2、為了減少脂肪和卡路里的攝入,在烹飪前還是烹飪后去皮?其實,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zhì)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如有必要,應該在烹飪后才將雞肉去皮,這樣不僅可減少脂肪攝入,還保證了雞肉味道的鮮美。
3、黃毛雞比淺毛雞誰含有更多的脂肪?實際上,雞身上不同顏色的羽毛是由于品種不同或喂養(yǎng)的飼料不同造成的。而雞的羽毛顏色并不影響雞的營養(yǎng)價值、口感、鮮嫩度或脂肪的含量。
4、雞胸肉與雞腿肉誰更健康?研究表明,雞胸肉所含脂肪和卡路里的確低于雞腿肉,而去皮的雞腿肉所含脂肪量也低于其他肉,如牛羊肉。另外,雞腿肉含有大量鐵質(zhì)而口感更美味,因此受到許多家庭的喜愛。
5、雞肉的選購:新鮮的雞肉表面有光澤且有彈性。失去新鮮度時便會分泌出肉汁,而會變得較軟。在超市中,由于均用包裝密封,因此只要倒著看,如有汁液,即表示新鮮度不佳而不要購買。
過年為什么要吃雞?以上是過年吃雞的寓意及注意事項,你了解了嗎?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年糕?不少人都知道年糕寓意年年高,但過年吃年糕的由來,你了解嗎?到底過年為什么要吃年糕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由來。
過年為什么要吃年糕?
年糕,過年必不可少的賀年糕點。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它就飽含吉祥之意,年與粘同音,能理解成為新年或團圓凝聚之意,而糕諧音高,寓意步步高升。
關于春節(jié)年糕的來歷,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餓了就捕捉其他獸類充饑。可到了嚴冬季節(jié),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
后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里。年來到后找不到人吃,饑不擇食,便用人們制作的糧食條塊充腹,吃飽后再回到山上去。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
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于就把年與高聯(lián)在一起,稱作為年糕(諧音)了。
說起吃年糕,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終日沉湎酒色,大將伍子胥預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興建蘇州城墻時,以糯米制磚,埋于地下。當吳王賜劍逼其自刎前,他吩咐親人:吾死后,如遇饑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覓食。
伍子胥死后,吳越戰(zhàn)火四起,城內(nèi)斷糧,此時又值新年來臨,鄉(xiāng)親們想起伍子胥生前囑咐,爭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磚充饑,從那以后,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每逢過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磚頭的年糕,漸漸地,過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習,風行各地。
據(jù)說最早年糕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后來才成為春節(jié)食品。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的早點人們講究吃年糕,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年糕的做法、吃法多樣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nèi)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過年期間吃年糕時配點蔬菜
年糕一般采用支鏈淀粉含量豐富的大米、黃米制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鉀等營養(yǎng)素,不過其主要的營養(yǎng)價值還是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上,大約在35%,碳水化合物是人一天熱量的主要來源,年糕經(jīng)過特殊的制作,口感軟糯,更容易吸收。
大家吃年糕的時候通常會蘸糖,血糖高的人要慎食,因為年糕的升糖指數(shù)比較高。另外,年糕一次也不可吃太多,因年糕支鏈淀粉含量高,不易消化,會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吃多了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泛酸的現(xiàn)象,在吃年糕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食物,例如蔬菜沙拉或山楂,來中和支鏈淀粉攝入過多產(chǎn)生的胃部不適。
女性除了在穿著上要御寒,在日常生活里也要注意御寒。比如你出門前的裝備或是回家后的第一件事,還有你的洗澡水是否過燙等等。
行為一:戴口罩可以抵擋住寒氣
事實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僅不好,還可能使人體的免疫力降低。這是因為,人的鼻黏膜內(nèi)有著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wǎng)絡,血液循環(huán)非?;钴S,對吸入的冷空氣有天然的加溫作用,而且人的鼻腔管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黏膜的面積,使得加溫作用進一步增強。這樣一來,人體吸入的冷空氣經(jīng)過鼻腔管道進入肺部時,由于加溫作用,已經(jīng)接近于人的體溫。
然而,當人戴上口罩后,從體內(nèi)呼出的空氣會在口罩上遇冷變成水,一方面會讓面部覺得更冷,另一方面潮濕而相對不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也不利于人的口鼻部位的健康。此外,人體的抗寒能力也應該通過逐步的鍛煉來提高。假如整天戴著口罩,鼻腔以及整個呼吸道由于接觸不到冷空氣,都得不到鍛煉,免疫力會慢慢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此外,戴口罩還存在一定的衛(wèi)生隱患。如果長時間佩戴同一口罩或者翻過來佩戴,都會導致將口罩上的臟物吸入體內(nèi),以致引發(fā)疾病。如果有必要戴口罩的話,平時應該多準備幾個,最好能一天一換;清洗口罩時,應先將口罩放入開水中燙幾分鐘,清洗干凈后再拿到陽光下晾曬干,這樣才能起到殺菌消毒作用。對于抵抗力差的女性,外出為防寒保暖可以戴圍巾、手套,穿暖和一些的鞋子或墊個厚點的鞋墊,這些都比戴口罩擋寒更健康和實用。
行為二:穿雙厚靴子腳暖和就行,衣服穿薄點無所謂
老話說“腳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愛美的女性在三九天還常穿裙子,再配雙高靴,覺得這樣就足夠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當我們的身體受冷時,其實首先感到的是心臟仿佛被凍得收縮成了一小團,然后才是身體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冷的天氣里,保護好心臟很重要。另外,受涼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天更易患的急病,尤其是在月經(jīng)期間,身體的保暖尤為重要。因此,只有腳暖和是遠遠不夠的。
行為三:用熱水洗臉更溫暖一些
女性一般比較怕冷,習慣于冬季用熱水洗臉,但熱脹冷縮的原理你一定學過,人體的皮膚也遵循著這個原理。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氣刺激下,汗腺和毛細血管都呈收縮狀態(tài),當遇上熱水時會迅速擴張,但熱量散發(fā)后,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tài)。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容易使人感覺面部皮膚緊繃干燥,還會使皮膚容易產(chǎn)生你最怕看到的皺紋。因此,正確的方法是最好能用冷熱水交替洗臉,這可以逐漸加快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還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行為四:多飲酒可以御寒
數(shù)九嚴寒,即使平時不善飲酒的女性,也喜歡和家人團圓或與朋友聚會時飲酒,覺得窗外大雪紛飛,屋內(nèi)每個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愜意。飲酒后的確會使人有渾身發(fā)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fā)原有熱能的結(jié)果。但酒勁過后,因大批熱量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導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剛喝過酒后出門,更容易因外冷內(nèi)熱引起感冒著涼。
行為五:進門馬上烤暖氣或烤火取暖
從寒冷的室外回來,手腳凍得冰涼,很多人習慣馬上把手腳放到暖氣上或在火爐邊取暖,其實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凍傷。這是因為手腳在長時間受涼后,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如果馬上近距離取暖,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xiàn)動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淤血,更容易形成凍瘡。正確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搓,使它們慢慢恢復正常溫度。
行為六:皮膚干燥瘙癢不得不抓撓
冬天的干燥多風很容易使人皮膚上的水分快速流失,缺水的肌膚也就經(jīng)常會起皮屑和發(fā)癢,對付皮膚瘙癢,我們習慣用手去撓,但這樣做會更加刺激原本已經(jīng)很干燥的皮膚,使脫屑情況加重,甚至引起皮膚繼發(fā)感染。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少飲烈性酒。勤洗澡,可以在洗澡時用滋潤功效強的浴液,并在洗澡后身體皮膚上水分未干時抹些潤膚乳液。
行為七:蒙頭睡覺比較暖和
有些人習慣把頭蒙在被窩里睡覺,感覺上暫時可能會暖和些,但被窩里的氧氣會越來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所以蒙頭大睡以后,你經(jīng)常會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無力。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八寶飯?八寶飯是很多地方過年必吃的美食之一,但對于過年為什么要吃八寶飯,你能說出由來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春節(jié)吃八寶飯的來歷。
過年為什么要吃八寶飯?
八寶飯分量足、味道甜,難般有人會吃獨食,最適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團團圓圓,所以最有年味。八寶飯并非只是上海人過年吃,南北方各地都有流傳。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
相傳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騙八士,功勛赫赫,深為武王和人民稱譽。在武王伐紂的慶功宴會上,天下歡騰,將士雀躍,庖人應景而作八寶飯慶賀。八寶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則寓意火化紂王。
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于江浙一帶,經(jīng)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傳統(tǒng)的八寶飯,不過是糯米、豆沙和蜜餞,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為何總在過年過節(jié)才被端上餐桌?除了它本身甜得喜慶熱鬧,主要是這道甜點做起來費時費力,但又賣不出好價錢。
做好一盤八寶飯,須得八寶用料講究,用梁實秋的話來說,便是不惜工本。在這位文人的描述里,糯米最為重要,事先要把糯米煮過,至少要煮成八分爛。蓮子要選容易爛的,臺灣桂圓肉不可或缺,美國的葡萄干,白的紅的都可以用,兼?zhèn)涠N更好,銀杏白果要剝了皮,煮一下,去其苦味,紅棗可以用,不宜多,因為帶皮帶核,吐起來麻煩,此外如果有紅絲青絲,做裝飾也不錯。
八寶飯寓意吉祥平安
早期,八寶飯的制作工藝相當繁復,用材講究,淳樸的老百姓還紛紛賦予了更多深意,民間也稱八寶飯與古代的八寶圖淵源頗深。所謂八寶,分別是玉魚、和合、鼓板、磬、龍門、靈芝、松、鶴八種祥瑞之物,有祈求吉祥平安之意。
有民俗專家認為,八寶飯中的蓮子就是由和合蓬頭笑臉的二位仙童轉(zhuǎn)化而來,他們一個拿著荷花,一個手捧六角盒子,象征婚姻和諧。
依次下來,桂圓象征團圓,金橘象征吉利,紅棗象征早生貴子,蜜櫻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米則為仙鶴轉(zhuǎn)化而成,象征長壽、高雅、純潔。瓜子仁像鼓板的變體,象征生活有規(guī)律,平安無災禍。紅梅絲與龍門系同色,含鼓勵進取、祝福順利之意。綠梅絲也寓意長壽。同時,八寶飯好似一只聚寶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夠財源滾滾。
八寶飯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糯米性質(zhì)甘溫,對補中益氣有很好的效果,因較難消化,所以老年人、小孩及病人都不適宜進食過多。蓮子性平味甘,含有高蛋白質(zhì),有強心作用,有利于消除疲勞。紅棗含高蛋白質(zhì)、糖類、棗酸、鈣、磷、鐵、維生素 A、B2、C、p,除了補血,安心神,也有助增強食欲的效力。葡萄干含有一些能降低膽固醇的成分,其纖維和酒石酸也能使食物快速通過直腸,減少致癌物質(zhì)停留在腸中的時間,改善直腸健康。
上海八寶飯的做法
材料:熟糯米飯500克、豆沙餡200克、豬油50克、糖15克、熟鮮白果、蓮子、紅棗、葡萄干、核桃等、紅絲綠絲等各色蜜餞適量。
做法:
1、將豬油和糖倒入糯米飯里,趁熱拌勻備用。在圓碗內(nèi)壁抹上一層凝固的豬油。將各色蜜餞在碗壁上貼出花樣。
2、將糯米飯先做成團,再壓得略扁,輕放入碗中,不要來回挪動,以免帶動貼的果料移動,影響花形。中間做得略凹些,先放進一點兒豆沙,輕壓平。
3、繼續(xù)往碗中填入豆沙,直至離碗沿的糯米飯還有一公分左右的。把豆沙輕壓平。把糯米飯壓成餅狀,輕蓋在豆沙上,并與周邊無疑連接。
4、包上保鮮膜,放進已開的蒸鍋里,大火蒸半小時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