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怎么煎?
養(yǎng)生茶包配方。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diǎn)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避免關(guān)于飲食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生煎包怎么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生煎包是江浙一帶的名小吃,原型和肉包子差不多,但是和蒸包子不同的是它是煎出來的,因此外皮酥餡里香嫩,剛出鍋時趁熱吃,輕輕咬開,餡肉飽滿,鹵汁濃濃,滿嘴留香,是一款既美味又能飽腹的點(diǎn)心。在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百年老店的生煎包店生意爆滿,供不應(yīng)求,每天排隊(duì)購買的隊(duì)伍能從街頭排到街尾。
用料
低粉200克,酵母1克,泡打粉1克,牛奶110~120克,調(diào)好味道的豬肉餡300克,肉皮凍適量,黑芝麻少量,小蔥碎少量。
生煎包的做法
1、和面
把準(zhǔn)備好的低粉、酵母、泡打粉、牛奶和成團(tuán),然后蓋上保鮮膜醒發(fā)20~30分鐘。
2、準(zhǔn)備肉餡
調(diào)肉餡。200克肉餡兒加入 黃酒2克、生抽2克、老抽4克、鹽3克、白砂糖4克、白胡椒粉適量、少許馬蹄碎(沒有也可以)、蔥姜水60克攪打上勁(必須要加)。
注意,蔥姜水要分次少量的加入,每次攪打至肉餡把水分完全吸收后再次加入。
調(diào)好的肉餡入冰箱冷藏30分鐘備用。
把事先做好的肉皮凍切成小粒,和調(diào)好的肉餡兒拌在一起備用。
3、面醒發(fā)好了就開始包小包子
以上面團(tuán)可以包20個小包子,每個包子的面皮大約16克,是一口一個很袖珍的那種。
都包好后略微再醒發(fā)一會兒就可以煎制了。
4、平底不粘鍋放油,然后把包好的包子均勻地碼放入鍋。
大火煎至包子底部上色定形后,加入清水至包子的1/2處,蓋好蓋子中火煎2分鐘。開鍋蓋撒芝麻后蓋蓋小火2分鐘,再次打開蓋撒小蔥碎后繼續(xù)蓋蓋煎1~2分鐘,這時聽到鍋里發(fā)出噼里啪啦聲響后(水基本上已干),關(guān)火燜2分鐘左右就可以吃啦!
小貼士
生煎包是半發(fā)面,所以醒發(fā)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冬天如果室內(nèi)溫度不高可以適當(dāng)?shù)难娱L時間,但是不能像蒸包子那樣全發(fā)出來。
蔥姜水就是把小香蔥,姜切碎末泡清水即可。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喜歡吃煎包的朋友應(yīng)該不在少數(shù)吧,煎包味美,食用簡單快速是時下不少朋友的最愛,煎包有水煎包和生煎包的區(qū)別,對于不了解的朋友來說大家很難說出這兩者的的區(qū)別,那方便喜歡的朋友對煎包有一個較為準(zhǔn)確的認(rèn)識,下面的文章內(nèi)容就專門說說水煎包和生煎包的區(qū)別,希望對大家有利!
一、水煎包
水煎包是發(fā)面面團(tuán)制作,這點(diǎn)與鍋貼不同,更類似于包子。不過普通的包子都是蒸熟的,而水煎包是用平底鍋,先煎后蒸煮。水煎包形狀總體像個走形的大餃子,褶口都擠在一個方向。這種外形有助于把鍋盡量擺滿。因此不會浪費(fèi)熱量。它的個頭比鍋貼大,餡多皮厚又松軟。水煎包的成熟過程與鍋貼一樣。先在平底鍋中放入少量底油,把包子生坯在鍋中排列整齊,留下一定的空隙。等包子底部煎出硬殼后,倒入水,使水的高度不超過包子的一半,這樣半煮半蒸。直到發(fā)面的包子外皮胖大,鍋中水燒干就可以了。成熟的水煎包因?yàn)榘l(fā)面的緣故,會擠在一起。
水煎包的餡與普通包子沒有區(qū)別??梢哉f有什末樣的包子餡,就有什末樣的水煎包餡。水煎包的特色在于制作方便,省火省事。蒸饅頭或者包子需要長時間燒一鍋水,可是用水煎的方式就簡單的多。同時,水煎包比包子還多一個特點(diǎn),就如鍋貼那樣,包子底部的外皮可以煎到酥軟的程度。有的店家會按照傳統(tǒng),在鍋中倒入稀面漿,最終結(jié)果是面漿在鍋中形成一層酥皮,與水煎包底部連在一起。把水煎包拿起來看,恰到好處的酥皮可以用薄若蟬翼來形容,吃在嘴里當(dāng)然又酥又香。這是吃傳統(tǒng)工藝水煎包的額外紅利。
二、生煎包
對許多北方人來說,生煎和小籠包一樣是上海的小吃。實(shí)際上小籠包在江浙一帶的各地都有經(jīng)營。我認(rèn)識一位徽州地區(qū)的朋友向我推薦他家那邊的小籠包,比上海的好過許多。要說真正的上海特色,生煎才是。江南地區(qū)并無類似風(fēng)格的水煎面食,上海的生煎好象橫空出世一般。但是聯(lián)系到上海地區(qū)居民的背景,我相信生煎是被來自北方的移民帶到上海,并被改造成更適合上海本地居民的口味和樣式。
生煎的大名是生煎饅頭,后來被簡化成生煎。江浙一帶和上海人對餡食的叫法頗有古風(fēng),經(jīng)常令我想起水滸傳。實(shí)際上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是江蘇人。通常上海人的饅頭就是北方人的肉包子,這是饅頭一詞的本意。不過上海人會加上定語,如肉饅頭。北方人吃的饅頭應(yīng)該是后來,大批北方移民進(jìn)入上海后才有商業(yè)意義。在上海有一種不易見到的油汆饅頭與生煎饅頭相對應(yīng)。這種油汆饅頭也是一種肉包子。不過要先蒸熟后,再下鍋油炸至表皮起泡才奉客。生煎饅頭則沒有這個蒸熟的過程,而直接下鍋油煎,所以叫生煎。
首先說生煎的外觀。生煎的尺寸應(yīng)該比乒乓球稍大,但比山東水煎包小很多。這是江南人細(xì)致的表現(xiàn)。生煎的外觀與餃子和包子都不同,但更類似于包子。與水煎包的外觀一樣,生煎的形狀也有助于把鍋排滿。這同樣是出于節(jié)省熱能的考慮。生煎的餡是典型的上海特色。咸中帶甜的豬肉餡中添加了豬皮凍,所以吃來有湯汁。因?yàn)樯迨褂冒l(fā)面作皮,所以餡中的湯汁不多。這是生煎與小籠包的區(qū)別。但是生煎的面皮采用輕度發(fā)酵的面團(tuán),上海飲食行業(yè)內(nèi)叫做搶酵。這與普通的包子又白又松軟的外皮又有不同。生煎的成熟過程與鍋貼和水煎包的做法一致:先煎,后添水蒸煮。不過在出鍋的時候,店家會在生煎上灑點(diǎn)黑芝麻和綠色的蔥花,使生煎看起來更加生動。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吃生煎包,生煎包的制作過程和我們做的包子是不一樣的,我們蒸的包子都是選擇用發(fā)面制作的,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吃起來才會松松軟軟的,而生煎包子是用死面做出來的,一般是將包子包好之后直接放在油鍋里面的,那么如何制作生煎包好吃呢?
1。 酵頭事先做好放冰箱冷藏12小時以上。(其材料:普通面粉100g,涼開水80g,糖8g,酵母2g混合揉勻)
2。 面粉,泡打粉、鮮奶、酵頭放入容器里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進(jìn)行發(fā)酵
3。 餡材料備好,芹菜和豆干切細(xì)小的粒放入到豬肉餡里
4。 加鹽、生姜粒、料酒、白胡椒粉、生抽、鮮醬油、蠔油、香油,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打均勻
5。 在室溫12度溫度下面團(tuán)發(fā)酵3個小時后,揉搓后分割20g為一個的劑子,共24個。每個劑子用搟面杖搟成兩邊薄中間厚的圓片
6。 面皮包入芹菜豆干肉餡
7。 沿著邊折捏,折捏成11-13個褶后收口,所有完成后醒發(fā)20分鐘
8。 平底鍋加熱,倒入玉米油,放入肉包小火煎
9。 煎到肉包底部微黃時,倒入面粉水(用少量的面粉加溫水調(diào)勻),量沒到肉包高度的1/4,蓋上蓋子煎8分鐘后,撒上白芝麻蓋上蓋子繼續(xù)煎5-6分鐘
10。 煎到快完成時,撒上蔥花燜一會兒就可以吃了
生煎包是一種在上海地區(qū)比較流行的食物,如今這種食物也被傳到更多的地區(qū),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愛。生煎包是以面粉制作皮,以豬肉餡、蝦皮以及一些調(diào)味品制作餡料,讓后用兩者共同包成,然后放在鍋里煎炸的食物。當(dāng)然,生煎包的做法并不只一種,且不同方法制作的生煎包,味道方面也是有所不同的!
做法一
材料:發(fā)面團(tuán)1份,豬肉餡,蝦皮50克,蔥(切末)3根,姜(切末)2片。
調(diào)味料:A:醬油,香油各2大匙,鹽,米酒各1/2大匙,糖1小匙,胡椒粉1/2小匙。
B:蘇打粉,油各2大匙,糖3大匙,鹽1/2小匙。
C:面粉2大匙,水1杯,調(diào)成糊狀。
制法:
⑴肉餡,蝦皮,A料,蔥末,姜末攪拌均勻,制成內(nèi)餡。
⑵發(fā)面團(tuán)加入B料搓成長條形,均勻?yàn)?0等份,搟成圓形面皮,分別包入1大匙內(nèi)餡包好,收口捏緊。
⑶熱油2大匙,放入包好的包子,以小火煎至底部呈金黃色,淋入C料,加蓋煎6~7分鐘,撒上蔥、黑芝麻。
做法二
原料:配方(制40只)上白面粉450克酵種75克凈豬五花肉500克豬皮凍200克醬油50克紹酒15克綿白糖20克味精1克芝麻25克姜10克香蔥500克食堿7.5克芝麻油15克花生油175克
制作方法:
1、將姜和香蔥分別切成末。將豬肉洗凈,剁成肉茸,放入盆中,加醬油、味精、綿白糖、紹酒、姜末和蔥末(15克)攪拌。過片刻,加清水150克繼續(xù)攪拌,再放入攪好的豬皮凍末、芝麻油攪勻上勁,制成餡心。
2、將面粉(400克)放在案板上(其余作撲面),中間扒窩,加入200克40~60℃熱水,將酵種撒碎放進(jìn),揉成面團(tuán),用雙層布蓋好。約2小時后,見面團(tuán)膨脹發(fā)起,將中間扒開,倒進(jìn)堿水,揉至面團(tuán)光滑柔潤,搓成長條,摘成面劑40只,在面劑上淋上花生油(25克),拌一下,逐只撳成直徑6、7厘米的圓面皮,放在左手中,將餡心(20克)放入皮子中間,用右手拇、食指捏著面皮轉(zhuǎn)捏折紋,收口后在頂部逐只沾上芝麻和蔥末,成生包坯。
3、把平鍋置爐火上燒熱,倒入花生油(50克)滑光鍋面,將包子由外向里逐圓擺滿。然后,加清水約500克,蓋上鍋蓋,燜至水分基本收干,揭去蓋,倒入花生油(100克),加蓋轉(zhuǎn)動平鍋,煎約2分鐘,揭蓋見包子鼓起,無水氣,包底金黃光亮,即成。
做法三
主料:面粉
輔料:肉餡、骨頭湯、香蔥、蔥、姜
調(diào)料:鹽、味精、白糖、醬油、料酒、香油、泡打粉、芝麻
烹制方法:
1、面肥中加入堿面、清水調(diào)勻,取500克面粉加入100克面肥,再加入12克泡打粉,加水和成稍軟的面團(tuán),蓋保鮮膜醒發(fā)備用;
2、肉餡中加入姜末、胡椒粉、醬油、鹽、味精、白糖、骨頭湯、料酒、香油攪拌均勻,最后加入蔥末拌勻備用;
3、取面團(tuán)取出下劑,包餡制成包子,表面抹一點(diǎn)水,沾上芝麻與香蔥,待煎鍋中的油六成熱時放入,底部煎至微黃沖入熱水,沒過包子的三分之一,加蓋燜3分鐘即可。
大家都聽說過生煎包,它非常的好吃,基本成為了大家早餐的一個選擇。而且很多人都愿意吃,味道很香,口感又好,很受大家的歡迎。那么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生煎包的做法,這樣我們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來了。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生煎包做法
據(jù)考,菏澤水煎包的制作始于清光緒年間,斷為百年老包。水煎包發(fā)面,泡松柔軟,亦具彈性,水煎包的底部一半是綿軟,一半是焦脆,透了油的。底便是焦香的,它在滿足食者的品味之后,再度提供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歡的爽心的咀嚼齒感。
做法不太繁瑣,先發(fā)其面,再剁其餡,捏成圓柱狀的包子,置平鍋一口,燃猛火一爐,水煎包口朝下擱置,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頂端,蓋上鍋蓋,此乃為水煎是也。翻個。至水漸干,鍋底始有炸響,便改文火細(xì)烤,湯汁收盡之后,揭起鍋蓋,以細(xì)嘴油壺繞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以油煎至起焦殼止。全程制作約十五分鐘,起鍋,擱置于圓盤之內(nèi)。 具體做法:
【主料】精粉500克
【輔料】豬肉250克,大蔥125克,酵面200克,醬油50克,香油50克,食油100克,白菜或西葫蘆700克,精鹽、堿面、 調(diào)料面、姜末、清水適量。
制作:
(1)將蔥、姜切茉備用,肉餡加入花椒粉及蔥姜茉,向一個方向攪拌。依個人口味輕重加入鹽、雞精、味精、花生油、以及第一部制出的調(diào)味水(只要水,不要里邊的東西),隨拌餡隨加這水,切不可一次加入,應(yīng)分幾次加。其它調(diào)料可一次加足,也可分步。拌好后再最后加入香油調(diào)勻。和在一起,向一個方向攪拌。依個人口味輕重加入鹽、雞精、味精、花生油。拌好后再最后加入香油調(diào)勻待用。
(2)將自發(fā)粉加水和面,要和軟一點(diǎn)。和好后蓋上蓋子,在溫暖處放10-15分鐘。取面切成小塊,搟成皮,皮子要中間厚,邊上薄些,包成小包子。
(3)鐺加油燒熱(或選平底煎鍋)將小包子倒放在上面,煎1-2分鐘,加入適當(dāng)上的溫水(半小碗水),蓋上蓋子改小火,慢慚地煎。
(4)3-5分鐘后將煎包翻一下,加點(diǎn)很少的油,水如果太少可適當(dāng)也可些,約再煎3、4分鐘即可。出鍋前將香蔥茉撒在水煎包上面。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生煎包的做法,掌握了上文所介紹的技巧,我們就可以自己在家做出香濃可口的生煎包了。其實(shí)沒有什么難的,材料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重要的就是火候的掌握。按照上述的做法,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出美味。
生煎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面食,它在制作的時候,主要包括做生煎包餡以及幫生煎包兩大過程,在做餡料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些食材,里面添加一些調(diào)料剁成泥,然后和好面來包生煎包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種牛肉生煎包的比較簡單而詳細(xì)的制作方法。
牛腩肉300克、雞蛋1個、蠔油1大勺、鹽1小勺、雞精1小勺、五香粉1小勺、香油1大勺、生抽1大勺、姜三片、小蔥10根、芹菜1小把、色拉油適量、普通面粉400克、酵母5克、黑芝麻少許。
1、面粉置于一大盆中,加入酵母和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團(tuán)。
2、蓋保鮮膜,置于溫暖濕潤處發(fā)酵至兩倍大。
3、發(fā)好的面團(tuán)取出重新揉圓,再蓋保鮮膜松弛15分鐘。
4.牛腩肉剁成肉餡,小蔥切碎,姜切成末。
5、將牛肉餡中加入雞蛋,蔥姜末,加蠔油,鹽,雞精,五香粉,生抽,香油。
6、將肉餡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7、芹菜洗凈控干水分切碎后加入適量色拉油拌勻。
8、將芹菜與肉餡混合。
9、攪拌均勻即成。
10、松弛好的面團(tuán)搓成長條分切出小劑子,滾圓按平搟成圓形面皮。
11.面皮中心放上適量肉餡。
12、打褶包成包子。
13.平底鍋置火上倒入適量的油,將包子坯整齊的放在鍋內(nèi)。
14.中小火煎至底部呈金黃色時加入清水,水量以沒過包子一半為宜。
15.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煎至水分完全收干,關(guān)火后撒上黑芝麻及蔥花即可出鍋。
要想種出可口美味的生煎包,最關(guān)鍵的就是如何做好生煎包餡,平時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擇喜歡的食材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來做成餡,在煮生煎包的時候,你應(yīng)該要注意火候,火過大很可能會吃到生煎包被燒糊,使得里面出現(xiàn)一些致癌物質(zhì)。
生煎包是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有的時候自己身在外地,吃不到生煎包,即便是能吃也吃不到正宗的,稍微包裝做的時候,可不僅僅只是用面煎好就可以的調(diào)餡的時候很重要,一般主要是里面放上一些韭菜,但除了這些香料,還有很多其他的,來看一看身邊包的餡是怎么調(diào)的,每個地區(qū)都有不同的特色。
上海生煎包
材料
配方(制40只) :白面粉450克,酵種75克,凈豬五花肉500克,豬皮凍200克, 醬油50克,紹酒15克,綿白糖20克,味精1克,芝麻25克,姜10克,香蔥500克,食堿7.5克,芝麻油15克,花生油175克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qū)站前路中綠廣場對面(四季青服飾廣場樓上)寶鉆大廈11樓
做法
1、將姜和香蔥分別切成末。將豬肉洗凈,剁成肉茸,放入盆中,加醬油、味精、綿白糖、紹酒、姜末和蔥末(15克)攪拌。過片刻,加清水150克繼續(xù)攪拌,再放入攪好的豬皮凍末、芝麻油攪勻上勁,制成餡心。
2、將面粉(400克)放在案板上(其余作撲面),中間扒窩,加入200克40~60℃熱水,將酵種撒碎放進(jìn),揉成面團(tuán),用雙層布蓋好。約2小時后,見面團(tuán)膨脹發(fā)起,將中間扒開,倒進(jìn)堿水,揉至面團(tuán)光滑柔潤,搓成長條,摘成面劑40只,在面劑上淋上花生油(25克),拌一下,逐只撳成直徑6、7厘米的圓面皮,放在左手中,將餡心(20克)放入皮子中間,用右手拇、食指捏著面皮轉(zhuǎn)捏折紋,收口后在頂部逐只沾上芝麻和蔥末,成生包坯。
3、把平鍋置爐火上燒熱,倒入花生油(50克)滑光鍋面,將包子由外向里逐圓擺滿。然后,加清水約500克,蓋上鍋蓋,燜至水分基本收干,揭去蓋,倒入花生油(100克),加蓋轉(zhuǎn)動平鍋,煎約2分鐘,揭蓋見包子鼓起,無水氣,包底金黃光亮,即成。 特點(diǎn): 面皮油潤柔軟,包底金黃脆香,餡心鮮嫩適口。
生煎包
材料
主料:豬肉(前腿肉剁餡),自發(fā)粉,泡打粉
調(diào)料:蔥,姜,鹽,糖,料酒,五香粉,香油,老抽,芝麻
做法
1、自發(fā)粉加溫水合成面團(tuán)。密封好發(fā)酵約1小時。
2、蔥姜切碎。取一部分蔥姜末泡熱水10分鐘,成蔥姜水。用筷子順時針攪拌肉餡,并打入蔥姜水。
3、然后依次加入香油,鹽,糖,五香粉,醬油和其余的蔥姜末。
4、發(fā)好的面揉入一小勺的泡打粉(包子會更松軟)。分成小塊,搟成皮包入肉餡。密封繼續(xù)醒發(fā)10-15分鐘(如果沒時間,可以省略)。
5、平底鍋倒入底油,放入包子(上海生煎的一大特點(diǎn)就是包子褶要朝下,盛盤時褶在上),蓋蓋小火煎約5分鐘。上色后倒入半碗水。約5分鐘后撒芝麻,然后翻面。繼續(xù)煎3-5分鐘后撒蔥花出鍋。
可能有很多朋友沒有聽說過水煎包是什么食品,水煎包也叫做水煎包子,是江蘇到廣東沿海一帶的常見小點(diǎn)心。水煎包的做法會和普通的包子做法有點(diǎn)相似,只是在烹飪的方式上會有所區(qū)別。
做法一、
①將面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面團(tuán),再堿水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搟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入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diào)料面一起放入肉里拌好,然后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面湯清水內(nèi)兌入少許面粉攪成面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底色金黃,焦脆,餡濃香可口,色香味俱佳。食用時用小鏟鏟入盤內(nèi)即可。
做法二、
1 酵母加少許溫水靜置10分鐘,加入面粉,適量的溫水和成面團(tuán),蓋上保鮮膜發(fā)酵;
2 從姜切末放入豬肉餡里,加料酒,醬油腌制15分鐘;
3 粉條先放到熱水鍋中煮軟,撈出來涼涼,剁碎,白菜葉洗干凈切碎;
4 把白菜粉條,肉餡一起加麻油,胡椒粉,鹽,雞粉攪拌均勻;
5 包好的包子醒10分鐘,平底鍋中加少許油,燒6成熱排好包子;
6 煎一分鐘后倒入面粉水(面:水=1:5),面粉水要加到包子的2/5處;
7 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直到面粉水燒干,包子底的成脆皮,撒上芝麻和蔥花。
電餅稱能夠做的食物是比較多的,可以用來做生煎包,生煎包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的一種包子的做法,尤其是可以早餐來吃,口感非常的不錯,餡料飽滿,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首先要和面,要做餡料,然后包包子,包好以后,在電餅撐里面加入一點(diǎn)油來烙,這樣就能做出美味的水煎包。
電餅鐺做生煎包
用料主料:中筋面粉300克、水150毫升、酵母3克、肉末半斤、香菇3塊、木耳8克、馬蹄8個、蔥5顆輔料:蠔油1勺、鹽1毫升、細(xì)砂糖1勺、花生油3勺
1.先和面,入水、面粉、酵母把面團(tuán)和出來,靜置發(fā)酵。一面泡發(fā)香菇,木耳。
2.其它食材也清洗,切碎備用。馬蹄削皮,切碎。香菇和蔥用油爆炒一下出味。
3.肉末、香菇、木耳、馬蹄、蔥混合。再加一些油、蠔油、鹽、適量的細(xì)砂糖腌制20分鐘。
4.面團(tuán)發(fā)酵完成,取出排氣。分成基本均勻的面劑子。喜歡薄皮些的就把面皮搟薄一點(diǎn)。
5.褶子趕褶子地疊加起來,繞圈一周收口(有小伙伴問褶子怎么捏,沒有視頻,只能看這個步驟圖了)。北方人做包子是拿手的技藝,我是南方人,當(dāng)初做包子也只是粗魯?shù)臄Q緊,為了褶子我也是一邊琢磨一邊練,沒有捷徑,熟能生巧。
6.大致收口后,用手指提起一處褶子,繞圈最后收一周,完成。
7.實(shí)在不行也不用糾結(jié)于一個款式。把餡料如包餃子一樣,兩邊收口。
8.捏緊上邊。呈大餃子形狀,再像剛才捏包子褶子一樣,把邊皮一個褶子趕一個褶子地捏成花邊。
9.成整形后,靜置10~20分鐘,讓其二次發(fā)酵。
10.電餅鐺預(yù)熱,輕刷一層花生油,放入面團(tuán)。
11.電餅鐺的便利是可以雙面加熱,不用看火,等聞到面餅的熟食香味,就打開觀察,熟了就起鍋。
菜品特色
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滿嘴湯汁,頗受上海人喜愛。成品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鹵汁,咬嚼時有芝麻及蔥香味。
以出鍋熱吃為佳。對它的評價是:“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不僅介紹了生煎饅頭的優(yōu)點(diǎn),也提醒食客,凡是“底厚焦枯”的可以不買,其至“罷吃”。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生煎包怎么煎?》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養(yǎng)生茶包配方”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