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羊肉面
【www.cndadi.net - 冬季養(yǎng)生羊肉】
陜西民風(fēng)比較粗獷,喜歡吃一些牛羊肉,山西人做牛羊肉的味道也是獨一無二的。陜西羊肉面非常的好吃,羊肉沒有一丁點的膻味,而且面非常的勁道,可以說陜西羊肉面非常的有地方特色的味道。做羊肉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膻味,下面給大家具體的說一下燉羊肉如何去膻味。
一、羊肉如何去膻
1、蘿卜去膻法將白蘿卜戳上幾個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滾開后將羊肉撈出,再單獨烹調(diào),即可去除膻味。
2、醋去膻法將羊肉切塊放入水中,加點米醋,待煮沸后撈出羊肉,再繼續(xù)烹調(diào),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3、綠豆去膻法煮羊肉時,若放入少許綠豆,亦可去除或減輕羊肉膻味。
4、喱去膻法燒羊肉時,加入適量咖喱粉,一般以1000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為宜,煮熟煮透后即為沒有膻味的咖喱羊肉。
5、料酒去膻法將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幾遍后,切成片、絲或小塊裝盤,然后每500克羊肉用料酒50克、小蘇打25克、食鹽10克、白糖10克、味精5克、清水250克拌勻,待羊肉充分吸收調(diào)料后,再取蛋清3個、淀粉50克上漿備用。過些時候,料酒和小蘇打可充分去除羊肉中的膻味。
6、燒煮羊肉時,用紗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蘇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還可使羊肉具有獨特的風(fēng)味。
二、清燉羊肉
材料主料:羊肉500克,蔥25克,清蘿卜少許,香菜25克,味精,鹽,姜,醋,胡椒粉適量,香油5克。
做法:
1、將羊肉剁成2.5厘米見方的塊,將用刀拍破,蔥一部分切絲,一部分切斷;清蘿卜切兩半。
2、羊肉用開水汆去血污,倒入陶制盆內(nèi),加入姜、蔥段、蘿卜、開水(以沒過羊肉為限),再放在鍋內(nèi)的小鐵架上,鍋內(nèi)加適量的水(盆的下部分應(yīng)跑在水中),蓋緊鍋蓋,燒至肉爛時撇去浮油,撈去蔥、姜、蘿卜,吃時加入蔥絲、香菜、醋、胡椒粉、香油、味精、鹽等調(diào)味。
擴展閱讀
陜西西安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網(wǎng)紅城市,越來越多的人會去西安旅游,體會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以及飲食。其中陜西的牛羊肉泡饃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食物,也是陜西地區(qū)人民的主要食物。去過陜西的人就應(yīng)該知道大街小巷都有著牛羊肉泡饃店鋪的分布。在家想要制作出正宗的陜西牛羊肉泡饃的話,應(yīng)該如何制作?
制作方法
做法一
制作材料
主料:烙餅(標準份)200克 [1]
輔料:黃花菜(干)50克,木耳(水發(fā))50克,粉絲50克,青蒜10克,香菜10克,羊肉(熟)100克
調(diào)料:鹽4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制作流程
先將烙餅掰成碎塊;
黃花、木耳洗凈撕碎;
粉絲泡發(fā);
青蒜洗凈擇段;
香菜擇洗凈;
鹵羊肉切片備用;
將掰好的烙餅放到鍋里,加入羊肉湯,放入黃花、木耳、粉絲、青蒜,煮熟;
調(diào)入鹽、味精、胡椒粉拌勻,盛入碗內(nèi);
放上切成片的鹵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泡饃講究湯清肉爛,煮湯是最重要的,骨湯和肉湯分開煮,肉先腌制20小時,再煮8-12小時。常見煮泡饃湯,一口近1米口徑的大鍋,下的調(diào)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裝滿滿一袋,投到鍋里煮。講究的賣家都是把一鍋湯賣光就關(guān)門,所以味道好的泡饃店幾乎都是早上7點開門,下午1點左右就關(guān)門了。 [1]
做法二
原料
羊肉、姜、蒜、桂皮、八角、黨參、黃芪、山奈、香葉、草寇、砂仁、山楂、花椒。
步驟
選上好的羊肉(六月齡仔羊肉最佳,多選用一歲齡的小羊肉),常用部分為羊腿及后臀; [1]
洗凈后切成大塊,應(yīng)順著肉的紋理切,以片狀最易入味、爛熟;
羊肉放入高壓鍋,如有條件烹煮,常用料包內(nèi)香料有姜、蒜、桂皮、八角、黨參、黃芪、山奈、香葉、草寇、砂仁、山楂、花椒等,切記不放蔥(上述香料根據(jù)家庭情況可少放幾味,并無大礙);
注入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血沫后轉(zhuǎn)小火燉(切記無需浸水放血);
根據(jù)羊肉選料,燜燉一至兩個小時后,肉爛湯香關(guān)火;
燉肉的同時,面粉適量放入盆中,應(yīng)放入少許鹽水以增加饃的口感及韌性。調(diào)味的話,可放入少許孜然粉;
加少許水揉成較硬的面團,蓋上醒20分鐘。醒開后,用高筋粉揣面團。此過程反復(fù),保證每醒5-10分鐘一次面團,并反復(fù)揣揉面團三至五次,硬度到自己揣不動為止;
將面團揪成大小相同的劑子,搟成圓片,放入平底鍋中,切記不放油。(可用烤箱代替,220度20分鐘即可);
小火烙饃,蓋上蓋子;
保持反復(fù)翻面餅饃;
烙好的饃用手或刀具撕切成小丁,大小與煙嘴尺寸雷同;
另啟用一鍋,鍋中盛入燉羊肉的原湯,放入粉絲、黑木耳煮熟,加鹽調(diào)味;
粉絲木耳熟后,倒入碗中,此時已經(jīng)完工; [1]
將饃丁倒入碗中浸泡,并準備好生抽、陳醋(香醋或米醋不可)、辣椒醬(非四川辣醬)、香菜、糖蒜根據(jù)個人口味調(diào)制,拌勻后等待2、3分鐘就可以開動了。
注明:個人制作羊肉泡饃,可增加些許如雞精、味精、蠔油、豉汁、魚露、豆豉之類的調(diào)味劑進行提味、提鮮。但原味羊肉泡饃是無需上述這些調(diào)味品的。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每當看到別人自己三下五除二的就整出一道好菜,你肯定備受打擊。小編現(xiàn)在給大家介紹一道陜西羊肉泡饃的做法,你認真看完以后決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2.12用另外500克面粉和成死面面團,面團要和的很硬,這樣餅才有嚼頭。把發(fā)面團和死面團放一起揉。泡饃用的餅,發(fā)面和死面的比例一般為1:9。
3.21揉至兩種面團均勻的融合在一起。
4.12分成大約100克的劑子,搟成圓餅。
5.21用平底鍋烙。
6.翻面烙,基本熟了即可。
7.餅晾涼后掰成黃豆大小的粒備用。
8.1順勢切成條。
9.2羊排洗凈。燉湯用羊肉加牛羊骨頭是最好的,自己在家做買骨頭很費事,我就用羊排來代替了,有肉有骨頭,燉出來的湯味道也很濃厚。
10.備好調(diào)味料。
11.放入溫水中,所有調(diào)味料裝入調(diào)料盒中,姜放不下了,我 放湯里了。
12.燉肉用羊肉加牛羊骨頭是最好的,自己在家做買骨頭很費事,我就用羊排來代替了,有肉有骨頭,燉出來的湯味道也很濃厚。
13.煮熟的羊肉剔下來備用。
14.鍋中放羊肉湯,不要兌水。
15.備好粉絲和鮮海帶片,干的海帶泡發(fā)也行。
16.湯開后放入粉絲、海帶片和饃粒,加鹽。
17.煮開后放入羊肉,燉煮大約5分鐘左右,感覺饃煮透了就可以了。正宗的羊肉泡饃講究一碗一碗的做,所以即使在家我也是一次只做一碗,煮好了再煮下一碗。
18.煮好的羊肉泡饃上桌時,配上糖蒜,辣椒醬。我家自己做的糖蒜,自己做的剁辣椒,配著一起吃,哈哈,很正宗的陜西吃法。
對于一些人來說,要做陜西羊肉泡饃也許很簡單,但是只有付出真心的你,才能夠真正做好它。
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自身的飲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如果身體過于虛脫的話,最好是通過飲食來進行食補,有句老話說的非常好,食補不如湯補,而在眾多湯類中最為受歡迎的是羊肉湯,羊肉湯具有溫陽散寒和補益養(yǎng)血以及強身健體的功效,還可以給人體補充元氣,那么陜西羊肉湯的做法有哪些?
第一,陜西羊肉湯的做法有哪些?正宗陜西羊肉湯。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后余味無 ,又有暖胃之功能。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
第二,優(yōu)質(zhì)羊肉(羊腿肉)大火煮開,去血沫;加姜片,蔥,花椒,大料,小茴香,砂姜,桂皮,料酒,鹽,再開一下轉(zhuǎn)小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饦饦饃”。和面,不用發(fā)酵。和好的面稍等一下即可。做成圓餅狀,無油鍋里烙幾下。也可以放入烤箱烤一下。至八九成熟;待熟后(一般兩小時以上),把肉撈出來放涼。把其他固體狀的料撈出來。留著湯,根據(jù)愛好,可扔粉絲或白蘿卜進去;做好的饃掰成能煮熟的小塊。扔進鍋里煮一會兒,傳統(tǒng)叫“冒饃”。再把放涼的羊肉切大塊扔進鍋里。稍等一會兒,出鍋;一盤香菜,一碟糖蒜,一碗辣子油;
陜西羊肉湯的做法有哪些?大蔥香菜切末,吃多少拿多少肉和湯放另外一個鍋里面煮開,放入大蔥末煮1會,撒入香菜末就可以吃了,下飯可以,煮點面條放里面吃也特別的香啊,羊肉泡水里面泡半天泡出來血水,羊肉洗干凈切塊,準備大蔥切斷,姜切片,鹽,燉肉料,辣椒,花椒,羊肉冷水下鍋,煮開撇去沫子,放入大蔥段,姜片,鹽,燉肉料,辣椒,花椒,大火燒開,小火開始燉2小時。
羊肉燥子面可能大家都沒聽過,更不用說嘗試過,日常生活中,羊肉是大家比較常吃比較常見的肉類之一,“掛羊頭賣狗肉”大家都知道羊肉比較貴。有些朋友不喜歡吃,是因為羊身上有一股騷味,清理不干凈容易使肉也帶有一股味道,可能讓人受不了。下面本文將給大家介紹羊肉的一種特別吃法—羊肉燥子面。
湯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云“吃飯吃湯”,意即指此。臊子湯主要用肉、辣椒油、時鮮蔬菜、豆腐及各種調(diào)料做成。一般選用好里脊肉,肉要切得細碎均勻,熱鍋炒煉(熗),隨后依次加入辣面、蔥、姜、調(diào)料以及米醋等。熗湯講究油溫火候,注重調(diào)料。熗好的臊子紅湯,色濃而味淡,油重而不膩,加上黃花、木耳、蒜苗、豆腐、雞蛋等,紅、黃、綠、白相間,酸、辣、香、甜皆備,看上去色澤鮮艷,聞一聞香氣襲人。潔白柔韌的細絲長面配上這樣的臊子紅湯,看一眼,登時讓人食欲大增,吃起來酸辣可口,油而不膩。湯香味美,很受人們的青睞。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tǒng)面食。在首府銀川的大街小巷,處處可以見到羊肉臊子面館。據(jù)說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面”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jié)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
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紅辣椒、青蘿卜、西紅柿、蒜苗及各種調(diào)料做成臊子;接著和面,面和的要硬,這樣的面吃起來才筋,反復(fù)揉直到揉的光滑才算好,然后搟成薄厚均勻的面皮(或用壓面機壓),用菜刀切細,在開水鍋內(nèi)煮熟。食用時,先撈面條,再舀臊子,湯多面少,則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面條細長,筋韌爽口,成為營養(yǎng)豐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湯香”,“巧婦”們十分注重面條制作和熗湯。
面好,是指面白凈、搟得薄、切得細、有筋骨、不斷線。做面條要用優(yōu)質(zhì)小麥面粉。調(diào)面、搟面、切面是決定面條質(zhì)量的三關(guān)。調(diào)面講究柔韌有筋;搟面要求薄厚均勻,以薄為佳;切面講究刀法手功,要求細長勻稱,兩邊不連,中間不斷。“撈時舉其臂而不能終其端,盤于碗而無斷”。諺語云:“搟的就像紙,節(jié)的就像線,下到鍋里蓮花轉(zhuǎn),撈到碗里攫不斷,客人吃了三大碗,過了七個州,跨了八個縣,贊的就是咱的面?!?/p>
以上就是美味的羊肉燥子面的相關(guān)介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垂涎三尺,要是忍不住了,那趕快動起來,自己動手也是別有一番味道的,只是買羊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貪小便宜買到不新鮮的,這樣做出來的羊肉燥子面不僅味道不好,還有可能導(dǎo)致拉肚子,所以朋友們一定更要謹慎。
羊肉面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美食,羊肉面片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以羊肉和面片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羊肉性溫,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能夠吃上一碗羊肉面片,不僅暖胃,而且還暖心,很多人對羊肉面片的做法并不是特別的清楚,那羊肉面片的家常做法是什么呢?
羊肉面片的家常做法
材料
羊肉300克,西紅柿2個,胡蘿卜3根,豆角300克,蘑菇200克,西紅柿醬1湯匙,面粉300克,蔥1根,蒜2頭。
做法
1。將面粉中加入1/2杯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蓋上醒。
2。所有原料切成小塊或小段。
3。4湯匙油加熱,放入蔥花爆香,放入羊肉煸炒,加入花椒粉1茶匙,炒熟后盛出。
4。鍋中剩油,放入豆角,胡蘿卜,西紅柿一起炒,加入2茶匙鹽,待所有原料都炒軟后加入兩杯水成湯。
5。湯中放入事先炒好的羊肉,再放入西紅柿醬攪拌均勻,最后放入蘑菇,嘗嘗湯的味道,如果不夠咸可以再放鹽,看個人口味,之后關(guān)小火保溫。
6。醒好的面放在面板上和均勻,用搟面杖搟成厚度為1厘米的面餅,用刀切成長條。
7。取另外的鍋放入水,把切好的長面條用手壓扁,然后揪成面片下到鍋里煮半熟。
8。把半熟的面片撈出放入有肉有菜的湯中,開大火繼續(xù)煮,并加入蒜提味,2-3分鐘即好。
羊肉的營養(yǎng)價值、吃羊肉的好處
1、營養(yǎng)價值: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B2及礦物質(zhì)鈣、磷、鐵、鉀、碘等,營養(yǎng)十分全面、豐富。
2、吃羊肉的好處
2-1、羊肉可保護胃壁,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幫助消化。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
2-2、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適合男士經(jīng)常食用。益腎氣、補形衰、開胃健力。
2-3、寒冬常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御寒能力。
2-4、補益產(chǎn)婦,通乳治帶,助元陽,益精血。腎虛腰疼,陽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后虛寒,產(chǎn)婦產(chǎn)后大虛或腹痛,產(chǎn)后出血,產(chǎn)后無乳或帶下。
享受美味佳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平時我們不應(yīng)該隨便在外面對付著吃飯,如果條件許可,還是自己在家里做飯比較好,畢竟這樣才可以保證衛(wèi)生,對健康有益,羊肉臊子面~面食的做法簡單,而且它還是很多營養(yǎng)專家都非常青睞的一道菜品。
2、準備材料,油菜,土豆,西紅柿,黃瓜,大蒜,羊肉臊子包,面條,香菇
3、小火爆香蒜后,加入羊肉臊子料包,加入姜粉,料酒
4、鍋中放油,小火爆香蒜,加入辣椒粉
5、加入香菇,土豆塊,繼續(xù)翻炒約5分鐘
6、羊肉臊子料包熬化以后,加入西紅柿,炒約五分鐘
7、加入白開水,轉(zhuǎn)大火燒湯約10分鐘左右,加入鹽,耗油,十三香,轉(zhuǎn)入小火
8、加入小油菜燙熟
9、另起鍋倒入白開水放些鹽,以防面條粘連,加入面條
10、面條煮約7-10分鐘左右,加入羊肉臊子湯
羊肉臊子面~面食是不是簡單易學(xué)呢?在進行菜肴制作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調(diào)味,注意適量加入醬油,避免味道過于濃烈。
羊肉燴面是一道地方美食,主要材料是由新鮮的羊肉加上勁道的面條所制作而成,不僅味道勁道爽口,而且其中營養(yǎng)豐富,羊肉味道細嫩,瘦肉較多,脂肪較少,可以補充身體蛋白質(zhì),經(jīng)常食用羊肉對身體有很大好處。
羊肉燴面所需食材
主料:小麥面粉(500克) 羊肉(瘦)(200克)
輔料:粉絲(150克) 黃花菜(干)(15克) 香菜(10克) 木耳(干)(15克)
調(diào)料:鹽(6克) 味精(4克) 醬油(25克) 辣椒粉(15克) 堿(1克) 羊脂(20克) 八角(5克) 香油(30克) 花生油(20克)
制作方法
做法一
1.將羊肉洗凈,剔骨后放入湯鍋,下入羊脂、八角,煮熟撈出,切成約1厘米見方的塊。
2.將粉條放入沸水中煮透,放入清水淘洗至涼;木耳、黃花菜用溫水浸泡發(fā),木耳根硬部去掉,黃花菜的花柄去掉,切成約4厘米長的段;香菜擇洗干凈,去掉根,切成約1厘米長的段;辣椒面,用熱油炸一下,制成辣椒油,備用。
3.將面粉倒入盆內(nèi),先把精鹽、堿用水溶化開,摻入面粉內(nèi),由硬揉軟,將面團和勻和透,然后搓成長條,制成約100克重的劑子,涂上油,整齊地排在案板上,用濕布蓋著餳15分鐘。
4.將餳好的面劑搓成圓柱狀,然后按扁,再用搟面杖搟成中間薄,兩邊厚的面片,雙手捏著面的兩頭慢慢拉長,邊拉邊上下抖動,待拉至大約2厘米寬的條時,用手從條的中間撕開,隨手放入煮沸的湯鍋內(nèi)(少量的羊肉湯對入適量的清水),加入熟羊肉、木耳、黃花菜、粉條、醬油、精鹽、味精,面條熟后淋入麻油,盛入碗內(nèi),放上香菜、辣椒油,即可食用。
做法二
1、將面粉與鹽和勻,加水和面,餳30分鐘左右備用。將羊肉切成小丁,用熱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將生姜拍破、大蔥段、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草果、香葉、丁香、當歸、枸杞用紗布包住,制成香料包。煮一鍋開水,放入香料包和羊肉,煮半個小時以上制成羊肉湯;
3、豆腐皮洗凈切絲,粉絲泡發(fā)后切長段,黃花菜用水泡發(fā),木耳用水泡發(fā)后撕開,香菜洗凈切段備用;
4、將面團揉成長條,然后用刀切成小劑子,再搟成約3cm寬的長方形面片,再用手左右抻拉成薄面條,即可下鍋煮制;
5、羊肉湯燒開后,下入面條,輕輕撥散,待鍋中湯汁再開后,下入豆皮絲、粉絲、黃花、木耳,煮至面條、配料均熟后,放入少許料酒、鹽、雞精,淋少許香油,撒上香菜,就終于大功告成啦。
工藝提示
主料中的面粉若選用精面粉做出的燴面將更加光滑味美;麻油即為香油;八角即為大料。
1、和面的時候一定要放些鹽,反復(fù)揉面、醒面3-4次,這樣抻出的面條才有韌勁。
2、熬羊肉湯時也可以放些雞骨頭,以增加湯的鮮味。
3、羊肉燴面千萬不要加醬油和醋,否則味道大打折扣。食用前可加入啤酒少許,味道更佳!
不在家做飯,家里就難免會有些冷清,如果夫妻兩個每天連吃飯都不在一起,感情是比較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最好是在家做飯,正宗陜西油潑面 (三人份)的做法簡單,不會占據(jù)做飯者太多的時間。
2、揉成光滑的面團 蓋保鮮膜 餳20分鐘
3、餳面的時候可以焯青菜 鍋里放點鹽和油 水開下鍋 斷生即可 然后淋干水分備用
4、把面團均勻的搟成薄后0.5厘米的大面片 切約2指寬 燒開水 把面條抻長些下鍋 煮兩開 撈出淋水
5、把碗底墊好豆芽 能防止面坨 還能入味兒
6、把面條放在豆芽上 青菜放旁邊 再把除了醋的所有佐料調(diào)一個碗汁澆在面條上 蔥蒜末 花生碎 均勻的鋪在面條上 最上面放辣椒面
7、燒開油 關(guān)火停5秒 把油澆在蔥蒜末和辣椒面上 激出香味兒 趁熱放醋 齊活
8、拌好 開吃!我的天吶!不要問我為什么三人份只有兩碗 我會告訴你我就是那第三人么(*^__^*)
一天忙碌過后享受一下生活,正宗陜西油潑面 (三人份)的做法簡單,但是好吃有營養(yǎng),可以動手做起來啦。
酸梅粉是從老北京傳統(tǒng)飲品酸梅湯發(fā)展而來,酸梅既是水果也是一種中藥,經(jīng)常喝對身體有好處。陜西酸梅粉主要的原料是酸梅、山楂、糖桂花等,跟我們喝的成品不同,我們不需要花費時間進行熬制,買回陜西酸梅粉之后,在想喝的時候直接沖泡就行。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酸梅粉的情況。
三個品種:
第一個品種的特點:健脾開胃,減肥養(yǎng)顏,排毒解熱,防癌,調(diào)節(jié)血脂,去油膩,解酒護肝,夏天飲用還有生津止渴,防暑降溫,防火提神,富含維生素,是居家旅游之佳品。榮獲陜西省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獎。暢銷全國各地深受歡迎。
凈重量:305克+-5克
配料表:野生酸梅,紅葡萄皮,蘋果酸,白砂糖、烏梅汁、山楂汁、檸檬酸、焦糖色、糖桂花、天然香精。
第二個品種的特點:富含雙歧因子,本品添加了具有獨特生理功能的低聚果糖,長期飲用后,體內(nèi)雙歧桿菌數(shù)量成倍增加,產(chǎn)生的有機酸使腸道內(nèi)pH直降低,并抑制外援致病菌和腸道內(nèi)固有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提高肌體的新成代謝。
凈重量:300克+-5克。
配料表:白砂糖、烏梅汁、山楂汁、檸檬酸、焦糖色、糖桂花、雙歧因子、天然香精。
第三個品種的特點:維生素A、D是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也是人體最易缺少的營養(yǎng)素。本品強化了維生素A、D,以滿足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調(diào)節(jié)對鈣的代謝、吸取。有效地起到了預(yù)防兒童佝僂病和維生素A、D缺乏的作用。
凈重量:300克+-5克。
配料表:白砂糖、烏梅汁、山楂汁、檸檬酸、焦糖色、糖桂花、維生素A、D、天然香精。
桂花酸梅粉
桂花酸梅粉選用純天然青梅,山楂,甘草,桂花等具有藥用價值的材料為原料,經(jīng)現(xiàn)代設(shè)備及科學(xué)的方法精致而成。既保留了上述原料中的有益成份,又具有香味濃郁,酸甜爽口的特點,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飲品。
青梅:青梅(plum)又稱酸梅、烏梅,主產(chǎn)于長江以南的廣大丘陵山區(qū),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藥食兩用果品,具有獨特的生津止渴、增進食欲、殺菌解毒、凈化血液、增強肝臟功能、預(yù)防高血壓和腦溢血及抑制多種腫瘤等功效。青梅以富酸著稱,據(jù)分析,其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單寧酸、酒石酸等有機酸16種以上,都有利于人體蛋白質(zhì)的合成和代謝
山楂:山楂(Hawthorn)主要產(chǎn)于中國江蘇、云南、廣西等地,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醫(yī)療價值。山楂含枸櫞酸,蘋果酸,抗壞血酸,醣和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有降血壓,促進腸胃消化的作用。中醫(yī)認為,山楂可健脾消積,對減肥有利。山楂所含的黃酮類和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物質(zhì)能阻斷并減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
甘草:甘草(Licorice Root)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甘草皂苷又稱甘草酸,由于有甜味,又稱為甘草甜素??共《咀饔檬歉什菟犷惓煞值闹饕幚碜饔弥?,并且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
桂花: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有清香提神功效。含有22種氨基酸(包括人體必須的8種)和AB族、C、D、E、K等15種維生素,含有10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和大量的激素、酶、生長素等。還含有桂花烷、三十碳烷、胡蘿卜素等成份,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身,經(jīng)消化后水解,變成加倍的維生素A,具有營養(yǎng)強身的作用,能促進身體發(fā)育、營養(yǎng)角膜、骨骼構(gòu)成、脂肪分解等?,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實,維生素A可以抑制癌物,增加人體的抗癌免疫力,有抗衰者、美容健身的作用。據(jù)測定,每百克糖腌桂花中,含蛋白質(zhì)0.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6.6克,粗纖維7.2克,灰分2.5克,水分63 克,發(fā)熱量110千卡,在世界上稱為“全營養(yǎng)食品"。
陜西熱面皮也被叫做漢中面皮,如果去陜西地區(qū)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因為陜西地區(qū)也屬于北方地區(qū),所以當?shù)匾仓饕悦媸碁橹?。其中陜西熱面皮與其他地區(qū)的面皮有著很大不同,因為它使用到的原料主要是大米研磨出來的精細粉。下面的文章就為讀者講解關(guān)于陜西熱面皮的制作步驟。
制作方法
面皮蒸制
漢中盆地,又稱漢中平原,位于陜西省南部,漢江上游勉縣至洋縣間的河谷盆地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漢江上游。漢中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盛產(chǎn)稻米,素有“西北小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國寶之府”之稱。
漢中面皮是以當?shù)厥a(chǎn)的優(yōu)質(zhì)大米為原料,提前將大米淘洗干凈,浸泡后磨成米漿,調(diào)至濃稠合適,然后在特制的面皮蒸籠上鋪上一塊蒸布,用勺子舀適量米漿均勻倒在其上,蓋好鍋蓋大火燒至上氣,少頃揭鍋蓋,沿著鍋邊勻點清水降溫,然后提起蒸布迅速反扣攤在臺面上,抹上少許菜籽熟油,防止與下一張蒸好的面皮疊放時粘連。在蒸面皮期間,將扣在臺面上的面皮折起來切成條狀備用。若是吃熱面皮,需要先在碗內(nèi)調(diào)好各種調(diào)料,面皮出鍋后輕輕的溜入碗內(nèi),筷子稍稍攪拌即可趁熱享受。
用竹制蒸屜時一次可制作出多張面皮,舀適量米漿分別倒入每層屜布,攤平,疊放好蒸籠,旺火一般3-4分鐘即熟,面皮店多用此法,家庭多用鋁制蒸屜。
涼菜不管是在現(xiàn)代還是在古代,風(fēng)格通常都是非常獨特的,不同的地方,涼菜的做法以及口味都是不同的,不過不管是什么地方的涼菜,在做涼菜的時候,涼菜的選料以及擺盤和口味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大家都知道涼菜通常是具有開胃的作用,涼菜也是現(xiàn)代的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菜品。
陜西特色涼菜有哪些呢?
西芹腐竹
秦人喜吃面食,且面食品種多的一日三餐具食之,也準保你仨月不重樣,南方人要是在這里住上個把月,今后見到粉狀物或條狀物肯定落荒而逃。秦人吃面一般三五好友一起,一人一碗面,幾個涼拼,幾瓶啤酒,侃侃而談,對面館老板來說,涼菜與酒水的利潤可比幾碗面多的多了。
其實陜西人的涼菜也是非常好吃的。過去到誰家做客,主人都會在廚房張羅幾個下酒小菜,比如油炸花生米呀,切幾個松花蛋呀等等。可過去油是比較精貴的,一般也不太做用油量大的涼菜,慢慢就出現(xiàn)了拍黃瓜、熗蓮菜、涼拌豆芽等爽口佐酒的涼菜了。
特別是近幾年人們越來越注意健康飲食,油大鹽重的食物漸漸淡出人們的飲食觀念,吃香叫座的反倒是過去農(nóng)家招呼人的菜肴了,比如用自家釀醋缸底剩的醋糟做的拌醋粉(女性極愛吃,形狀口感很像涼皮,就是顏色像張飛的臉),蒜茸茄子、菠菜拌粉條、涼拌麥芹等等,所用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去自家地里現(xiàn)采摘的新鮮時蔬,然后立即拿到廚房調(diào)拌,真正做到:白天很綠很環(huán)保!晚上很爽很下酒!
五香醬牛肉
五香醬牛肉是一道古老的陜西名菜,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五香制法。色醬褐,軟爛適度,清鮮可口,五香味厚。
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zhì),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秋冬之際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jié)的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fēng),止渴止涎之功效。
醬香豬手
醬香豬手:醬香十足,酥而不爛,香而不膩,滿嘴留香,豬蹄皮筋粑軟,滑溜溜,入口即化。醬香豬手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尤其適合女性朋友,人們把豬蹄稱為“美容食品”和類似于熊掌的美味佳肴。
大蔥耳尖
大蔥耳尖特點:色澤紅亮,質(zhì)地脆糯,辣中帶甜,味濃鮮香。唇間輕輕觸碰耳尖,耳尖中的的膠原蛋白層就會夾帶著秘制紅油的清香滑入食者的心田;動動牙齒,咬在耳片上,脆爽的耳骨隨著牙齒的咀嚼伴著“咯吱咯吱”清脆的響聲與嘴中香蔥的清香混為一體。
醬骨架
醬骨架是根據(jù)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和醬棒骨。這幾種原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jīng)得起長時間的燉煮而肉質(zhì)不會發(fā)柴、發(fā)死。其中又因為豬脊骨經(jīng)燉煮后口感最為軟糯,啃起來很有快感,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很受大眾歡迎。
擂蒜茄子
擂蒜茄子,別看材料和做法簡單,味道卻相當誘人。經(jīng)過走油后的茄子熟軟,茄子顏色也保留得較好。茄子走油后加入醬油、芝麻以及油炸后的蒜米和蒜油、蔥花、放在石臼里,用石杵反復(fù)地舂壓,故名為“擂”。胃口不佳,用它來拌飯,十分合適。
涼菜裝盤的6種方法
1、排:將熟料平排成行地排在盤中,排菜的原料大都用較厚的方塊或腰圓塊、橢圓形。排,可有各種不同的排法,如“火腿”,疊排成鋸齒形,逐層排迭,可以排出多種花色。
2、堆:就是把熟料堆放在盤中,一般用于單盤。堆也可配色成花紋,有些還能堆成很好看的寶塔形。
3、疊:是把加工好的熟料,一片片整齊地疊起,一般疊成梯形。
4、圍:將切好的熟料,排列成環(huán)形,層層圍繞。用圍的方法,可以制成很多的花樣。有的在排好主料的四周圍上一層輔料來襯托主料,叫做圍邊。有的將主料圍成花朵,中間另用輔料點綴成花心,叫做排圍。
5、擺:是運用各式各樣的刀法,采用不同形狀和色彩的熟料,裝成各種物形或圖案等,這種方法需要有熟練的技術(shù),才能擺出生動活潑、形象逼真的形狀來。
6、覆:是將熟料先排列在碗中或刀面上,再翻扣入盤中或菜面上。
鍋盔饃是一種在很多地區(qū)都比較受歡迎的食物,尤其是在西北的陜西地區(qū),更是十分風(fēng)靡,無論大街還是小巷,都能夠看到鍋盔饃的身影。鍋盔被成為“陜西八大怪”之一,也有著比較好的口感,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更多的人都可以接觸到這種食物了。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陜西鍋盔饃的做法。
一、食物簡介
鍋盔,是陜西八大怪之一。人稱“鍋盔象鍋蓋”,即象頭盔狀,顧名思義又叫鍋盔。鍋盔制作工藝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干硬耐嚼,內(nèi)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干饃,是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城鄉(xiāng)居民喜食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面食小吃。鍋盔源于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后發(fā)展成為風(fēng)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陜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guān)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
二、制作方法
烹調(diào)方法:發(fā)酵、烙烤味型:淡香味,麥香味原料:面粉5kg(用水2kg)、堿面30g。酵面夏季350g,冬季750g,春秋季500g。
制作工藝:
1、按季節(jié)掌握水溫,先和成死面塊,放在案頭上用木杠壓,邊折邊壓,壓勻盤到,然后切成兩塊,分別加入酵面和堿水再揉壓,視面的軟硬程度,如面軟可加些干面再壓,直至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用溫布蓋嚴盤性。
2、把面塊分成每塊重約600g的面劑,推搟成直徑約22cm,厚3cm的圓形餅,上鏊勤翻轉(zhuǎn),俗稱“三翻六轉(zhuǎn)”,烙得火均勻,皮色微鼓時即熟,周圍并有菊花形的毛邊。風(fēng)味特點:色澤金黃,皮薄膘厚,酥脆味香,能煮耐爵,存放期長,方便快餐,吃法多樣。
三、繼承創(chuàng)新
用此法還可制成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咸甜鍋盔、夾酥鍋盔制作方法: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對制作乾州鍋盔不斷總結(jié),不斷改進。把原來柴禾燒在小鍋內(nèi)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內(nèi)烙制,把原來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壓面。這樣以來上下烘烤,溫高氣保,火色均勻,熟的足到,達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壓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饃色增白,香氣濃郁,味美可口。
具體作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溫要按季節(jié)掌握),酵面夏季五兩,春季七兩.冬季一斤,堿面按季節(jié)零點五至一兩,面水酵面,搭上堿面,和成面團,放在案上用木杠邊折邊壓,壓的過程中,再加面粉二斤左右,直壓到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分成一斤三兩重的小塊,再分別逐個用木杠邊壓、邊轉(zhuǎn),制成圓直徑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圓形餅,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候要小而穩(wěn),主要是給饃被木杠壓后產(chǎn)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讓酵面進一步發(fā)酵和最后定型,然后進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較旺,因火旺鏊內(nèi)可放一個鐵圈,將饃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兩個鏊一共要達到三翻六轉(zhuǎn),大約十分鐘可烙制而成。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陜西羊肉面》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dongjiyangshengyangrou/">冬季養(yǎng)生羊肉”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