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老化的21種表現
【www.cndadi.net - 老年人的養(yǎng)生】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有沒有更好的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方法呢?養(yǎng)路上網站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老年人心理老化的21種表現》,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已經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的企圖了,而且經常感到空虛乏味。
2.對需要付出較多腦力的工作,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3.認定自己屬于時代的落伍者。
4.覺得家人及周圍的人都在和你過不去,而想超然于眾人之外。
5.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視而不見,反應冷淡。
6.常不厭其煩地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往事,全然不顧人家愿不愿意聽。
7.當生活稍不如意時,常常會怨天尤人。
8.當面臨突發(fā)事件時,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無措。
9.平日里的一切活動都是以圍繞自己為中心進行的。
10.越來越變得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11.常常曲解別人的好心勸告,聽不進別人的任何意見。
12.嘮叨起來沒個完,而且沒有心思聽別人講話。
13.常找不到自己放置的東西,要費很大勁才能找到,記憶力明顯不如以前了。
14.常常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之中,并感到不安。
15.自感辦事效率明顯降低了。
16.做某一件事時總是一拖再拖。
17.漸漸對那些沒有用途與價值的東西產生興趣。ys630.cOM
18.對生活中的繁雜之事感到厭煩甚至懼怕。
19.常找借口逃避與陌生人接觸。
20.漸漸變得感情用事,言行中的理智成分越來越少。
21.經常白天也需要較多的睡眠,而且要*喝濃茶提精神。
yS630.Com相關推薦
1、老年人心衰表現
1.1、精神癥狀突出。心衰時常伴有失眠、焦慮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滯等。這與心衰時心臟排血減少,腦細胞缺氧有關。
1.2、夜尿增多。這是因為白天活動增多,回心血量相對不足,心輸出量減少,腎臟血流灌注量減少,故而尿量減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臥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對增加,心輸出量增多,從而引起夜尿增多,成為心功能不全的標志之一。
1.3、出現消化道癥狀。心衰往往伴有內臟瘀血,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通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等,嚴重者可致胃腸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
1.4、出現肺部體征。如果患者出現可疑癥狀;可貼近老人的胸部聽聽。如果聽見明顯的哮鳴音或濕羅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須立即送醫(yī)院就診。
2、老年人心衰如何治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復雜,必須通過各種檢查手段探明引起力衰竭的多種病因及其先后順序,盡量采用根治病因的療法,如需要手術者應盡早施行手術治療,去除各種誘發(fā)因素,如控制肺部及泌尿或消化系感染,糾正貧血或營養(yǎng)不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臟前后負荷,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等,加強支持療法,給予合理的飲食,護理(包括醫(yī)院及家庭護理)對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療會起到積極作用
3、老年人心衰如何飲食
限制鈉鹽的攝入:以預防和減輕水腫。府根據病情選用低沈、大劊、低鈉飲食。低徐,即烹調時每大食鹽不越過2克,或相當于醬油10毫升,令人別僅合鈉量70毫克少于1500毫克。無鹽:即烹調時不添加食鹽及醬油。全大L副食小含鈉量小于70毫克。低鈉;即除烹調時個添加食鹽處醬油外,應用含鈉的食物,全天戶副食合鈉量小于500毫克。人量利尿時應適當增加食鹽的景物預防低鈉綜合癥。
鉀的攝入: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人衰竭學最常出現的電解質紊亂之-。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為缺鉀,主要發(fā)生丁混入不足(如營養(yǎng)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額外丟失(如嘔吐、腹瀉、吸收不良綜合癥X腎臟丟失(如腎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代謝性堿中毒、利尿劑治療)以及其他情況(如胃腸外營養(yǎng)、透析等)。缺鉀可引起腸麻痹。嚴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誘發(fā)洋地黃中毒,造成嚴重后果。故對長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病人應鼓勵其多攝食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桶戶、棗、番木瓜等。
老年人心衰吃什么好
1、治心力衰竭方
組成:桑白皮12克,金銀花15克,前胡、浙貝母各12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茯苓各30克,魚腥草20克,黃精15克,麥冬、黃芩、虎杖各12克。
用法:隨癥選用,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解毒瀉肺,強心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癥見心悸氣促、咳嗽喘憋痰多黃白、身熱不退、肢體浮腫、不能平臥,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數或滑數。
2、化瘀強心湯
組成:黃芪40克,當歸、赤芍、川芎各15克,桃仁、紅花各12克,地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活血、強心。慢性風濕性心臟病頑固性心力衰竭。方解:本病病機,一方面是氣血虛弱以致心陽不振;另一方面是心血瘀阻以致氣機不暢,二者又互為因果。氣血虛則宜補,心瘀血則宜消。純補則瘀不去,純消則正更虛,故治宜補消兼施。
老年人心衰如何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控制危險因素而而從根本上防止或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對象的個體策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應從兒童時期即開始,為全面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二級預防:對老年人堅持定期體檢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疾病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尤其對患者系統治療,可減少患病率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三級預防:主要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的病死率和病死率,積極開展康復醫(yī)療、心理醫(yī)療,家庭醫(yī)療護理,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病殘,延長壽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工作:
離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數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對這樣的老年人如不給以工作和學習的機會,自己又不能創(chuàng)造這方面的條件,將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關愛:
人到老年,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單位的照顧、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老伴的體貼,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和睦:
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環(huán)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年輕人尊敬、孝順老人、家庭和睦,鄰里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幫互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安靜:
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時老同志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兒孫都來了,亂嚷嚷地過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們把這天叫作“苦惱的星期天”。
坦誠:
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愛嘮叨。他們喜歡別人征求他的意見,愿出謀獻計。我們對老年人這些心理特點,要以誠相待,說話切忌轉彎抹角。
求偶:
喪偶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別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顧,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心理期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成就型。有些老年人在是中青年時曾經在工作中做出過一些成績,甚至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因而離退休之后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意和自豪,他們喜愛同年輕人談自己輝煌的過去,更希望年輕人尊重自己。此外,這部分老年人往往壯心不已,積極進取,希望有機會發(fā)揮余熱。
二、安樂型。有些老人離退休之后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意,同時認為既然從崗位上退下來了就應該安于清閑的生活,知足常樂,平時可以在家養(yǎng)個寵物或者鍛煉身體,或者是認為自己年輕時把時間用在了工作上,沒有時間顧及家庭,這時有時間了就要在家里多做家務和老伴、子女更多時間地相處等??傊@一類老年人最讓照顧他們的年輕人省心,家里人也應該用心營造氛圍,讓老人更好地享受天倫之樂。
三、不服型。有些老年人平時身體好,加上有某個方面比較過硬的技術,因而可能會出現不服老的現象,他們認為自己身體還好,就要多做出些貢獻,甚至很多事情一定比年輕人干得更好。另外,也有一種情況是對某種看法不服氣產生的,如同事在某個方面曾經超過自己,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而不服,即使退下來了還要用事實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等。
四、求助型。這部分老年人或是因為經濟條件差,或是因為健康狀況不佳,或是因為配偶離去,倍感孤單,因而特別需求幫助,尤其是需要子女對自己的照顧,這部分老年人如果情緒不好,常常會產生失望的感覺。照料好這樣的老人不僅僅是兒女們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愛心,讓老人感到溫暖。
五、衰弱型。身體的衰老必定會影響生活,這類老年人常常感到沒有生活樂趣,感到苦悶,甚至是憂慮煩惱,日久可能會對生活失去興趣,產生恐懼心理。家人應該多給老人關心,用心安排老人的生活,讓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同時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快活起來。
上海等大城市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都在加強,但是我覺得,這些關愛往往還比較集中在物質層面。一位獨居老人說過,她家的新被子有近十條,比過去新娘子還要多,柜子快要放不下了,精制油必定要吃到變質,這些都是方方面面“關愛”來的,而她自己感到最缺少的還是能夠有人經常和她說說話的機會。上海某部和駐地街道建立了“雙擁”結對關系,一些戰(zhàn)士和駐地的老人關系非常密切,老人們把這些戰(zhàn)士當成了親人。什么原因?戰(zhàn)士說,幫老人干活只是一方面,主要就是經常和老人“嘮嘮家常”,就是這點老人最開心。
有統計數據顯示,本市老年人患各類心理疾病的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患神經官能性恐懼癥、憂郁癥和綜合焦慮癥居多。不少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回家后,無所事事,閑得無聊,特別缺少交流,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觸即發(fā)”。在這樣的狀況下,有部分老年人喜歡沒病找病,“對號入座”,結果使本已比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甚至導致憂郁癥的出現。
老年人各類心理疾病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老年人心理疾病亟需加大醫(yī)治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家庭、社會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如何來預防、疏導老年人的心理障礙。這首先需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大事,同樣要有人關心、重視。這恐怕比送被子送油還重要得多。
給老年人送上心理的關愛,需要家庭、街道、居委、社工、義工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合力,只有全社會都來重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送“溫暖”送到心里,心靈被溫暖了,老人才會真正擁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
為什么退休老人會出現這些反常情況呢?記者采訪了老年問題研究專家李培陽老師。李老師說,退休老人如果能在退休前就做好心理準備,就會更容易接受社會角色的變化,也就不會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也不會有反常的行為發(fā)生。從事文字工作的鄭老退休后,不但沒有失落感,反而更能專心致志地寫東西了,一年內竟寫出四百多首歌詞。他原先就是單位里的文娛骨干,現在他經常教別人唱歌,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退休了。
對退休老人的幾點建議:
第一,對退休要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不管職位高下,人總有退休的一天,這是生命歷程中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
第二,讓心理與行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適當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員談談。做領導的,少坐些公車,少一些應酬。
第三,退休老人應該多觀察社會現象,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發(fā)揮自己的余熱和特長。
第四,退休老人要善于學習,要抱著老有所用、老有所學的態(tài)度,不可產生學了沒用的觀點,不求上進。
第五,要豐富老年生活,擴大自己的社會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范圍,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實生活。
第六,如果經濟允許,還可以結伴旅游或參加釣魚、爬山等活動。另外,家人的體諒和幫助很重要。老伴的作用是巨大的,應該幫助他或她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可以互相商量退休后去干什么,是去旅游,還是搞點副業(yè),使其在心理上徹底放松,應對自如。此外,退休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語言上放輕松,多安慰老人,與老人經常聊聊天。如果老人喜歡運動就給他們買一些運動器材和雜志,鼓勵他們發(fā)展業(yè)余愛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退休后的新生活。
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常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系,并伴隨著喜.怒.哀.樂等情感體驗等。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
以下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于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系是人際關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際關系中,有正性積極的關系,也有負性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郁情緒。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范圍。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
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閑時間,常常產生抑郁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老年人心理老化的21種表現》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nianrendeyangsheng/">老年人的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