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老人心理援救
老人心臟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鄙钪校煌挲g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關于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震后老人心理援救”,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繼2008年汶川地震后,2010年04月15日青海玉樹發(fā)生了7.1級大地震,至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已達1144人,失蹤417人,傷員達11744人,其中重傷1192人。
這場巨大災難中,無數(shù)人流離失所,無數(shù)孩童失去父母,無數(shù)父母失去兒女。老人本來就是需要社會關心和照顧的弱勢群體,面對地震導致的家園坍塌,忍著喪失親人的傷痛,一些幸存下來的老人出現(xiàn)了嚴重的心理危機,他們有的整日嚎啕大哭,也有的目光呆滯沉默不語,更有甚者不吃不喝意欲輕生。因此,對災區(qū)老人的心理救援工作不可忽視。
老人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兩大原因:
兒女亡逝
在地震中,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喪失了辛苦撫養(yǎng)大的兒女,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本就是人生一大悲劇,這種痛苦是老人們很難承受的,對于這種情況,心理醫(yī)生往往無法勸慰。只有讓老人意識到自己并非獨自一人,甚至還有要承擔的責任時,老人才會從痛苦中掙脫,老人有漫長的人生經歷,風雨走來,清楚的明白死者已去,生者猶存,比起沉溺于對死者的思念,照顧幼小的孫輩更為重要。
住處倒塌
老人們講究落葉歸根。常常是攢一輩子的錢用來建自己晚年安住的房子,老人衰老后常常害怕自己被兒女遺棄,失去屬于自己的房子,頓覺得自己晚年將無安身之所,生命沒有了希望。這個時候可以告訴他政府將采取應急措施,保證老人的房子能在最短之間內修復。告訴他他不會被拋棄。
做好老人的心理救援工作是地震后重建重要工作之一。
擴展閱讀
專家們總結八條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則:
1.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滿足老年人自我實現(xiàn)需要,防止老年人心理老化、空虛和無聊、保持一顆好奇心、積極、向上的心理。
2.幫助老人樹立積極的生活觀念,以最大的熱情擁抱生活。一位心理學家說過:“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東西,而生活就是一種感覺,只要你熱情、積極、樂觀、進取、你的生活將充滿陽光”。
3.不要過早產生衰老感。應把離退休看成是調換一個更適合自己健康狀況的崗位,不要有任何離崗的想法,更不要有遲暮之感,應老當益壯,人老心不老。北大教授雷潔瓊曾風趣地說過,舊社會“70古來稀”,現(xiàn)在卻是“90多來稀,80不稀奇,70小弟弟”。
4.能適應新生活。老人只要注意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對生活中的挫折能妥善處理,生活起居不依賴他人、自己動手,不倚老賣老,就可推遲產生衰老感。
5.應老有所用。據(jù)調查報告聲稱:“老人比年輕人較踏實又正確。老年人比年輕人服務精神好,工作認真,請假又少”
6.活到老學到老。老人也能繼續(xù)再學習,再成長,以及改善性格,以有效地適應日常生活和面對各種可能的生活逆境或壓力。周總理也提出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這是老人的一劑良藥。
7.運動可以延緩衰老。不運動是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老人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鍛煉,安排好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鍛煉計劃。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至少三次。
8.勞逸適度。古人云:善勞者,勞中須逸,不善逸者,雖逸亦勞。所以老人要勞逸適度。
我是個年逾花甲的農村退休教師。由于多年的工作壓力,我患上神經衰弱癥,常感頭暈、乏力,經常失眠,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大夫告訴我應對這種疾病主要得靠自我調節(jié),建議我走出去,融入社會,最好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
我也曾多次下決心,但就是走不出去。女兒說,她們小區(qū)的健身場地每天都有不少中老年人學跳舞,算是一處獨特風景。在女兒的勸說下,我和妻子在春天來到了她家。到了健身場一看,果然,楊柳吐綠,花團似錦,入夜后燈火輝煌,人們翩翩起舞。年輕人跳的是雙人舞,老年人跳的是單人舞。望著他們優(yōu)美的舞姿,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喜歡中老年人跳的單人舞,簡單易學,既不需舞伴,又行動自由。我被女兒拉了進去,和大家一起跳了起來。剛開始還有點兒跟不上節(jié)拍,一場舞跳下來常常渾身是汗,但是卻感到從來沒有過的輕松、爽快。
回家后,女兒一步一步地教我動作。學跳舞和所有事情一樣,都有個過程,由生到熟,由慢到快,多練就行了。
此后,我每晚都去健身場,在人群中合著音樂節(jié)奏跳起來,越跳越熟,越跳越覺得有味。跳舞還讓我結識了不少舞友,其中有年輕人,更多的是中老年人,大家對我都很熱情。他們耐心地給我“輔導”,我自己還作了記錄。努力就有收獲,不到半個月,我就學會了十幾套“四步舞”,舞友都夸我學得快、跳得好,居然還有老年朋友要拜我為師呢。
跳舞給我?guī)砹藲g樂,使我戰(zhàn)勝了疾病,讓我結交了朋友。如今每當夜幕降臨,我都會來到健身場,伴著音樂翩翩起舞,心情格外舒暢。更重要的是,多年的神經衰弱也不藥而愈了。
一般說來,這并不是病態(tài),而是由于人到老年后,睡眠方式有所改變的原因。老年人的睡眠方式多是間歇睡,睡睡醒醒、醒醒睡睡,夜晚很難睡足8個小時,但白天打盹,累計下來,一天的睡眠量也接近8個小時,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5-7小時,最多也就是7個半小時。
許多探討睡眠學的人認為,失眠本身算不上什么疾病,而只是暗示著身體上或情感上或行為上出了問題,從而影響了大腦的正常功能,妨礙了大腦發(fā)出睡眠的指令。老年人一旦出現(xiàn)暫時的失眠,不要為之急躁。有些人剛躺下不久就擔心是否能人睡,這樣越擔心就越睡不著,結果出現(xiàn)了病態(tài)性恐懼失眠癥。
實際上老年人最常見的失眠多是情緒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容易產生悲觀情緒,遇到不滿意的事容易傷感;過于操心子孫的事,又力不從心,也會波及情緒;有的人身體出現(xiàn)某些異樣的感覺,便猜疑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或聽到別人患了什么病,自己也懷疑有了什么病,等等。這些思想波動都帶有憂慮的色彩,致使晚上心情不得平靜,難以人睡。同樣,遇到高興的事,情緒過于興奮,也會影響睡眠。對患情緒性失眠的老年人,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工作,盡量讓他們生活得愉快、舒心,減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擾。
老年人自身也要學會自我調理情緒,發(fā)揮內因的作用。主要是:對事要保持平淡的心態(tài),防止過憂過喜,避免情緒異常波動;平時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體育鍛煉;睡前不要談論、回想會引起心情不快的事,也要避免過于喜悅;不要為自己的失眠擔心,隨其自然;為了使心情平靜,睡前還可以在室內外漫步或靜坐。這些心理上的調理會有益于睡眠的。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震后老人心理援救》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renxinzangyangsheng/">老人心臟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