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冒不要怕 食療方比藥物更有效
小兒感冒食療方。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别B(yǎng)生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避免關于四季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秋季感冒不要怕 食療方比藥物更有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秋季是一個很容易出現疾病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要注意保暖,雖然天氣比較涼爽了,但是也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人群,出現感冒啊或者是發(fā)熱等等的問題出現,那么應該如何調理個感冒問題呢,下面的一些食療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你調節(jié)的哦。
核桃蔥姜藥茶
核桃仁5克、蔥白25克、生姜25克、紅茶葉15克,主治感冒、發(fā)熱、惡寒、頭痛等。
用法是將上述諸藥搗爛,與紅茶葉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每日—劑,溫服湯汁,并蓋被臥床,待汗出,避風。其原理是蔥白發(fā)表、通陽。
生姜辛溫解表,均屬辛溫之品,含有較多的揮發(fā)油?,F代研究證實,蔥白所含的揮發(fā)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
它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及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核桃仁以滋補肺腎、配合生姜加強其作用,共治風寒感冒。
板藍根青葉藥茶
取板藍根、大青葉各5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30克。同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服。
對預防性感冒、流行性腦炎及流行性呼吸道感染有較好療效。
薄荷葉粥
薄荷15克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關于一些可以有效調理秋季感冒的食療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吧,這些食療方法都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可以看出喝茶也是可以起到預防和緩解感冒癥狀的作用哦,對于增強體質是有好處的,同時也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延伸閱讀
很多人在秋季都會出現感冒的情況,一旦出現感冒的話,是需要注意的,通過服用一些食療方是比較好的緩解方式,要比服用一些藥物,更加的安全,那么秋季如果出現感冒的話,服用什么食療方好呢?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做出詳細的解答,希望對各位有用。
薄荷粥
準備十五克薄荷煎取藥汁候涼,六十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豆腐火腿芥菜湯
準備一百克豆腐切塊或厚片,與五十克火腿絲共用少量花生油微煸炒,加入兩斤高湯、十克生姜煮沸,起鍋前撒入芥菜30克、胡椒粉、香菜末,用食鹽調味后趁熱服用。
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在前兩湯基礎上,此湯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補中和胃,增進食欲,進一步加快人體調動自我恢復功能。豆腐火腿芥菜湯是值得贊揚的保健湯品。
貝母沙參蒸雪梨
準備一個新鮮的雪梨去皮去核,把貝母6克、沙參10克、薄荷2克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日。
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兒童感冒后熱病傷陰引起咽干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等癥。
五神飲
準備荊芥、蘇葉、生姜各十克切成粗末,與六克茶葉一同開水沖泡。
一段時間后,與紅糖30克攪拌,煮沸后趁熱服下,服后蓋被,如出汗不暢,一小時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表寒、身痛重者,可適當配麻黃6克、桂枝9克,以加強辛溫散寒之力。
雙白玉粥
準備五十克粳米加適量的水熬成粥,沸騰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幫)大白菜、切段的大蔥白20克和生姜10克,共煮至白菜、大蔥變軟,粥液黏稠時,起鍋加食鹽少許后食用。
服用雙白玉粥可促進出汗,驅散寒氣,又能調和胃氣,使發(fā)汗而不傷正氣,特別適合老人服用。
上文所介紹的這些食療方對于秋季感冒的癥狀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大家也可以在秋季經常使用這些方式來進行預防感冒,除此之外,大家還要注意的就是,平時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因為很多感冒都是由于感染了一些病菌所導致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個人的衛(wèi)生潔凈,而且要注意防寒。
秋季是一個很干燥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一些呼吸道的感染啊或者是秋季干燥等等的情況。預防秋季感冒應該如何做呢,一些養(yǎng)生的食療方法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還能預防疾病,下面的這些粥品不能錯過。
生姜蘇葉粥:
生姜是對付發(fā)燒、打噴嚏、咳痰等癥狀的最好“武器”,也是中醫(yī)常用的藥材,有祛痰、祛寒、補氣、除痘、平喘的作用;蘇葉也有發(fā)散風寒的作用,在一般藥店就可買到。具體做法是:蘇葉10克、生姜3片,將白粥熬好后放入,再開鍋就可食用了。
防風粥:
防風(在藥店可以買到)15克,蔥白2根,生姜3片,大米50克。先將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防風、蔥白和生姜,可適量加鹽。該粥可清熱祛風、散寒止痛,適用于風寒感冒引起的畏寒發(fā)熱、骨節(jié)酸痛、鼻塞聲重、腸鳴瀉泄等病癥。這樣的粥品是可以有清熱祛濕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緩解發(fā)熱啊或者是疼痛等情況,同時也可以提高體質。
生姜大棗粥:
效果與生姜蘇葉粥相似。做法是:將米放入鍋中,簡單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將米攪拌均勻后,放入大棗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許鹽。需要提醒的是,這兩種粥溫熱效果很強,幼兒、眼睛嚴重充血和患痔瘡的人不宜食用。
杏仁粥:
杏仁(去皮)20個左右,大米50克。加工時先煮粥,快熟時加入杏仁繼續(xù)煮至熟,然后加少許白糖或食鹽。該粥可以止咳定喘、祛痰潤燥。
關于秋季預防感冒的一些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上面小編已經給大家介紹了相關的內容了,這些食療方法做法簡單,但是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還是比較大的呢,同時也可以增強體質,大家不妨試試吧。
秋季很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比如說肺炎啊,感冒流感等情況。這些疾病是由于天氣的變化和人的勉資源了比較差的原因導致的。那么秋季感冒咳嗽如何調理呢,除了一些藥物,食療方法效果也不錯。
1、蘿卜蔥白治風寒咳嗽
蘿卜1個、蔥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剩一碗湯.連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白蘿卜蜂蜜治風寒咳嗽
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發(fā)汗散寒、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3、紅糖姜棗湯治傷風咳嗽
紅糖30克、鮮姜15克、紅棗30克。以水三碗煎至過半,頓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驅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產后受寒腹瀉;惡陰等。
4、冰糖燕窩粥治肺虛久咳
燕窩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將燕窩放溫水中浸4軟,摘去絨毛污物,再放入開水碗中繼續(xù)漲發(fā);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凈后放入鍋內,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熬煮;將發(fā)好純凈的燕窩放入鍋中與大米同熬約1小時,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治肺虛久咳及咳喘傷陰。
關于治療秋季咳嗽感冒的一些食療方法,小編給大家介紹了相關的內容了,這些食物雖然很常見,但是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可以有滋陰潤燥的作用,緩解咳嗽感冒等一些癥狀的痛死也可以起到強體質的作用。
1、胡蘿卜粥是2020秋季養(yǎng)生法之一
材料:胡蘿卜150克,大米100克。做法:胡蘿卜去皮,清洗干凈,切成碎末,同大米共煮成粥即可。功效:中醫(yī)認為,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此粥適用于便秘、腸胃不適等。
2、山藥百合大棗粥可清熱潤燥
材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大米適量。做法:將山藥、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凈,一同放入鍋中,用文火熬煮成粥即可。功效:山藥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
3、天門冬粳米粥可以調合五臟胃氣
材料:天門冬15-20克,粳米30-60克。做法:天門先煎取濃汁,然后和粳米合煮成粥,再加入冰糖少許。功效:天門冬實際是歸肺經和腎經,養(yǎng)陰潤燥,清火生津,味甘苦,是寒性的。它可以調合五臟胃氣。
4、一些中藥食物也是2020秋季養(yǎng)生療方
甲魚山藥杞子湯三物洗凈處理,入鍋內加水燉煮至甲魚肉熟。潤肺健脾,滋肝益腎。凡陰血不足者皆宜服食,尤適用于慢性肝炎、貧血、肝硬化等病癥。生炒鯊魚鯊魚肉切片。姜絲適量,放油鍋內稍煸炒,入鯊魚肉炒熟,加調料調味。可增強免疫,適用于腫瘤患者氣陰不足者。
蟲草燉鴨野鴨1只,洗凈,冬蟲夏草10克放鴨腹內,隔水蒸熟,食鹽調味。氣陰不足患者可用,潤肺益腎,補虛和胃。尤宜于腫瘤病人食欲不振,虛乏失眠者。柏子仁燉豬心豬心一具,洗凈,剖開,加入柏子仁15克,放碗中加調料、水,隔水蒸熟。養(yǎng)心潤燥,益智寧神。適用于陰虛心慌、健忘、失眠、盜汗潮熱者。
2020秋季應注意的問題
1、起居:要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傷及肺部。
鍛煉:要增加戶外運動。2020秋季是外出鍛煉的大好季節(jié),每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項目,如登山、太極、游泳、單車等,可促進心肺功能。
2、飲食: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的,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能收斂肺氣;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可避免發(fā)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也有潤肺作用。
3、飲水:主動飲水是2020秋季養(yǎng)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宜一次大量地快速飲水,要多次少飲。最好是在清晨鍛煉之前和晚上睡覺前各飲水200毫升,白天的兩餐之間可陸續(xù)飲水800毫升左右。
4、情志:在清晨鍛煉時,如果開懷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許多清新空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心肺氣血調和、肝氣調暢,以保持人的情緒穩(wěn)定。
2020秋季應預防的疾病
1、瘧疾
瘧疾是夏2020秋季節(jié)最常見的傳染病,蚊子是其傳播者。發(fā)病癥狀有發(fā)冷、發(fā)抖;發(fā)高燒,最高可達40℃,出汗;頭暈無力、疲乏、,沒胃口等,小孩還可能會出現抽風。病重時會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支氣管哮喘
哮喘屬于過敏性疾病,不分性別,不分年齡,平均患病率為2%,每年夏末秋初開始發(fā)作,仲2020秋季節(jié)發(fā)展到高峰,寒冬臘月減緩。哮喘發(fā)作前常有先兆癥狀,如反復咳嗽、胸悶、連續(xù)噴嚏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急喘。
3、慢性咽炎
秋天氣候干燥,多晴少雨,急性咽炎如果得不到徹底治療,就會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多由陰虛、虛火上灼所致,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紅是其主要癥狀。慢性咽炎的防止需要滋陰清熱、清咽喉,在飲食上應常吃綠豆飲或雪梨漿。用麥冬3 克、甘草1.5 克、金銀花3 克、烏梅3 克、青果3 克,以開水泡,經常服用,防治效果不錯。
寒冷冬日里,除了火鍋,最喜歡的就是喝湯了,晚上回家,喝一碗熱騰騰的湯,暖暖的,頓時一天的疲勞就消除了。為了變著法給家人煲湯,家里的大廚們也是絞盡腦汁,冬天適合喝什么湯呢?那必須是這5種呀,防病補身體,簡直棒棒的!
冬天適合喝這5種湯,功效各不同
1、補陽祛寒
寒冷的冬天,人體內的陽氣會不足,一出門就寒氣逼人,容易被寒邪所傷。有些人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困倦勞累,臉色青白,都是陽虛的表現。所以,冬天我們要適當補充陽氣,及時祛除體內寒氣,才能不被寒邪侵襲。
推薦食譜:當歸生姜羊肉湯
功效:這是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食療方,特別適合寒冷冬季食用。這款藥膳由當歸、生姜、羊肉三味食材組成。其中,當歸能補血,性質偏溫,有養(yǎng)血活血的功效;生姜作為常用中藥,能溫中散寒,發(fā)汗解表。
羊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性質溫熱,能溫中補虛。三者配合起來,具有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女性冬天手腳發(fā)冷,可以喝此湯;有凍瘡史的患者入冬前服用,還可以預防凍瘡。
做法:將羊肉洗凈,除去筋膜,切成小塊,放入砂鍋;生姜切成薄片,當歸洗凈,用紗布包住生姜和當歸,一齊放入砂鍋;砂鍋中加水后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微火煨兩小時左右即可。適當加些鹽,吃肉喝湯。
2、健脾養(yǎng)胃
冬天,也是很多人會犯胃病的季節(jié),寒燥之氣容易使得脾胃不適,胃口不佳。所以,平時也要多注意健脾養(yǎng)胃。
推薦食譜:胡椒豬肚湯
功效:白胡椒有溫中散寒作用,豬肚養(yǎng)胃健胃。
做法:取白胡椒15克,打碎備用。鮮豬肚一個,洗凈,然后將打碎的白胡椒放進洗凈的豬肚內,加入20毫升左右清水,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1小時,調味后即可食用。
3、清肺潤喉
不管是北方的霧霾還是南方的空氣灰塵,都使得我們的呼吸系統(tǒng)飽受折磨,特別是咽喉和肺,而且冬季也容易犯咳嗽,清肺潤喉利咽就很關鍵了。
推薦食譜:玉竹沙參豬肺湯
功效:玉竹為養(yǎng)陰類的中藥材,性平味甘,入肺、胃經,功能為補陰潤燥、生津止渴,配上沙參、豬肺燉湯,具有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之功。
做法:將沙參洗凈切段,玉竹清水漂洗,共同用紗布包好備用;豬肺用清水沖洗干凈,在開水中飛水后撈出待用;把紗布和豬肺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開,小火慢燉1.5~2個小時后,加食鹽調味食用。
4、風寒感冒初期
冬季里經常有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可是打噴嚏、流鼻涕,真是太難受,這時就要派出“五虎湯”了。
推薦食譜:五虎湯
功效:五虎湯是全國知名老中醫(yī)李可創(chuàng)制的。由姜、棗、蔥、核桃、黑豆5種日常食材組成。生姜,能夠發(fā)汗散邪,把寒氣從體表趕出去;核桃可以補腎,扶助正氣;大棗養(yǎng)胃充養(yǎng)胃氣;黑豆黑色入腎補腎填精,蔥白色白空心味辛,可以發(fā)汗解表,通達陽氣,這也就是“以形補形,以氣調氣”。最適合冬天初期的風寒感冒和過敏性鼻炎。
做法:新鮮生姜45克,大棗45克,紅棗,掰開不用去核;核桃6個,打碎帶殼入藥;黑豆30克,黑皮黃心的為佳。加水約1000毫升,煎煮45~60分鐘;蔥白1~2根,東北大蔥,即京蔥,取白色那段,去須,每根切成4段,最后15分鐘再下。
5、增強免疫力
中醫(yī)認為,肺主全身皮毛,鼻咽喉是肺腑之門戶。充斥病毒、細菌及有害煙塵的污濁空氣不僅對上述器官產生危害,也通過上述器官將危害擴散到全身。平時,可飲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湯水,增強肺腑與身體的抗病能力。
推薦食譜:靈芝豬瘦肉湯
食材:靈芝12克、豬瘦肉50克、無花果兩個。
做法:先將靈芝切成薄片、洗凈,再用清水洗凈豬瘦肉與無花果;然后將上述食物同放入沙鍋內,用中火煲1~2小時。熟后待溫,分次食用。
溫馨提示:
上述5種湯適合普通人群的冬季進補,對于特殊人群還要因人而異。同時注意高血壓患者喝湯要控制少鹽,而痛風患者不宜喝老火湯,胃酸過多者少喝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