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www.cndadi.net -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梅菜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把梅干菜用清水浸泡四至五小時洗凈。
2、肉方?jīng)鏊洛?水開后煮5分鐘取出。
3、把肉方控凈水份,鍋中放少許油把肉方煎一遍。
4、煎至皮色金黃取出。
5、鍋中放底油,倒入八角、桂皮、冰糖、蔥段、姜片煸炒,炒香后倒入浸泡好的梅干菜翻炒兩分鐘,然后烹入紹酒炒勻。
6、倒入適量醬油,再倒入蠔油炒勻,然后注入適量清水煮開。
7、把梅干菜的湯汁收凈后揀出蔥姜、八角、桂皮不要。
8、但后把炒好的梅干菜倒出備用。
9、把肉方切大片,然后皮朝下碼入容器里。
10、在上面鋪上炒好的梅干菜,然后上籠蒸一小時。
11、蒸好后把湯汁潷入鍋中,肉扣在盤子里。
12、潷出的原湯用水淀粉勾芡,然后澆淋在扣肉上把扣肉稍事點綴便可上桌食用。
梅菜扣肉的一般做法
梅菜扣肉做法一
1、將五花肉放入冷水,加熱至沸騰,撇去血沫,轉(zhuǎn)中火煮10min。
2、取出煮好的五花肉,在各面拍上生抽,晾干。
3、加油,在熱鍋中將五花肉各面都煎至金黃。
4、取出后放入冷水中泡1小時,泡到皮起皺。
5、取出泡好的五花肉,切成片,皮朝下鋪在碗底
6、用溫水將梅干菜泡20min,然后熱鍋,翻炒泡好的梅干菜,鋪在五花肉上面即可。
7、然后將碗用錫紙包好,上鍋蒸1小時。自然晾干,第二天再蒸1小時,用盤倒扣即可。
梅菜扣肉做法二
1、將肉用湯煲在文火上煮到6~7成熟,取出來。用醬油涂抹上色。
2、炒勺倒入植物油,燒到7~8成熱,把煮好的肉放入,炸到大紅色,撈出來以后,隨即放進(jìn)清水中漂透(用流動清水漂至沒有浮油為準(zhǔn),這是本菜制作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3、將肉切成長10厘米、厚0.8厘米的大塊薄片,皮向下逐塊拚擺在碗里。
4、將梅菜洗干凈切碎。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爆香蒜茸,下入梅菜、白糖炸勻,取出來放在肉上面。
5、用雞湯、醬油調(diào)成汁,倒入肉碗內(nèi),上籠屜用旺火蒸40分鐘。
6、倒出原汁,將梅菜扣肉復(fù)扣于盤里。原汁加入濕淀粉勾芡,淋入肉面上即成。
梅菜扣肉做法三
1、將五花肉一整塊洗凈放入清水中煮熟,趁熱在豬皮抹上醬油上色,再用牙簽或筷子尖的一頭在豬皮刺很多很多的小洞,放入熱油中炸(此項工作要特別注意安全,沸油四濺容易傷人哦),取出放入水中浸泡后即可切片。
2、梅菜洗凈切碎炒香,放在一個圓形深碗底部,再把切好的五花肉皮向下擺整齊。
3、醬油加水,放少許糖,幾粒八角(咸甜口味適個人口味而定) ,淋入碗中上籠蒸至肉爛入味。
梅菜扣肉的由來
梅菜是客家傳統(tǒng)特產(chǎn),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梅菜扣肉“正氣”菜,而久負(fù)盛名,據(jù)說它與鹽焗雞、釀豆腐同時被稱為客家三件寶?!懊凡丝廴狻睋?jù)傳還有一段美好的傳說,北宋年間,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位名廚遠(yuǎn)道至杭州西湖學(xué)廚藝,兩位廚師學(xué)成返惠后,蘇東坡又叫他們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人,深受廣大惠州市民的歡迎,一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ys630.COm精選閱讀
腐乳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將醬肉切成長8厘米、寬0.6厘米的條。
2、把腐乳汁在準(zhǔn)備盛肉的碗中先抹上一層,然后把切好的肉條皮向下整齊地碼入碗中,再將剩余的腐乳汁澆在上面,加入調(diào)味料①,上籠屜用旺火蒸7~8分鐘后取出來,把湯汁灌入另一碗中留用,蒸好的肉扣在盤里。
3、炒鍋內(nèi)放入香油,在旺火上燒至七八成熱,下入姜末、鮮湯、白糖、醬油、味精和蒸醬肉的原湯。燒開后,用水淀粉調(diào)稀勾芡,再滴入香油,澆在蒸好的肉上即成。
腐乳扣肉的一般做法
腐乳扣肉的做法一
1、把五花肉洗干凈,鍋內(nèi)放水,把肉塊冷水下鍋。
2、大約煮20分鐘,筷子能扎入五花肉里即可撈出,放涼。
3、把腐乳和腐乳汁放小碗里,加適量的水,碾碎腐乳。
4、炒鍋內(nèi)放油,油七成熱時,把五花肉放入炸,不斷的翻動肉塊(會有油不斷的濺出來,就用鍋蓋當(dāng)盾牌擋一下吧哈)炸到肉皮稍微硬硬時撈出。
5、把炸過的肉塊切成均勻的肉片。
6、把肉片放碗里倒入調(diào)好的腐乳汁,用手抓勻。
7、拿一個碗,然后肉皮朝下擺放在碗中,最后把豆腐切塊擺放在肉塊上面,上蒸鍋蒸1小時以上,時間越長肉會越軟爛。
8、蒸好取出碗,倒出一部分汁,取一盤子置于碗上,快速翻轉(zhuǎn),將肉片扣于盤內(nèi)即可。
腐乳扣肉的做法二
1、五花肉洗凈切成塊,玫瑰腐乳連同一些腐乳汁用勺子攪碎拌勻。
2、五花肉放入冷水中,焯水后撈出,將浮沫沖洗干凈。
3、鍋內(nèi)小火熱油,當(dāng)油溫3成熱時,放入冰糖翻炒 家常菜做法大全。
4、冰糖炒出糖色后(不用全部炒化),放入五花肉大火快速翻炒,使肉沾上糖色。
5、加入腐乳汁、料酒及老抽,先將肉色翻炒均勻。
6、放入蔥姜,加入開水至肉面,蓋蓋,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燜1個小時左右,待肉汁收得差不多便可出鍋。
腐乳扣肉的做法三
1、蔥洗凈,切小段。
2、姜洗凈切小塊,蒜剝皮小塊。
3、豬肉洗干凈后,切小塊。
4、調(diào)好腐乳汁。
5、鍋內(nèi)豬肉下鍋煸出油分后,下蔥姜蒜炒香,然后下入白糖。
6、然后倒入腐乳汁,加少許水,收干湯汁后即可。
腐乳扣肉的由來
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為我國特有的發(fā)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紀(jì),北魏時期的古書上就有“干豆腐加鹽成熟后為腐乳”之說。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述:“豆腐又名菽乳,以豆腐腌過酒糟或醬制者,味咸甘心?!鼻宕罨摹缎褕@錄》中已經(jīng)詳細(xì)地記述了豆腐乳的制法。著名的紹興腐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jīng)遠(yuǎn)銷東南亞各國,聲譽(yù)僅次于紹興酒。1910年,獲“南洋勸業(yè)會”展覽金質(zhì)獎?wù)?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又獲得獎狀。我國腐乳已出口到東南亞、日本和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
香芋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芋頭去皮備用,五花肉洗凈放入湯鍋中,加入八角,將五花肉煮至七成熟后撈出;
2、用牙簽在煮好的肉上扎一些小孔,用5ml左右老抽均勻地涂抹五花肉表面;
3、涂好老抽的五花肉切片,芋頭切稍厚的片,大蒜切碎備用;
4、將鹽、蜂蜜、5ml老抽、腐乳汁、油和大蒜碎混合成調(diào)味汁備用;
5、芋頭片和肉片在調(diào)料中拌勻,使每片盡可能涂勻調(diào)料;
6、涂好的芋頭一層、肉片一層,整齊地碼在碗里,上鍋蒸30分鐘;
7、扣肉蒸好后,另起鍋將水淀粉和5ml加熱勾芡,澆至剛才蒸好的扣肉上即可。
香芋扣肉的一般做法
香芋扣肉做法一
1、五花肉先整塊煮熟,取出后用調(diào)味料腌10分鐘,使外皮均勻蘸上醬油后,放入熱油中炸至上色撈出,立刻泡冷水。
2、芋頭去皮、切厚片,用油炸過撈出,五花肉切與芋頭等寬的厚片后,用熱油略炸,再以一片肉一片芋頭的排列方式放入蒸碗內(nèi),并淋上調(diào)勻的調(diào)味料和1/2杯清水及八角、大蒜。
3、入鍋以大火蒸40分鐘,取出時先將湯汁倒入鍋內(nèi),再將八角、大蒜揀除,扣入盤內(nèi),湯汁以水淀粉勾芡后,淋回肉面上即成
香芋扣肉做法二
1、芋頭削去外皮,洗凈,切成 5厘米長、3厘米寬,4厘米厚的片,入油鍋炸呈金黃色。豬五花肉刮洗干凈,拔凈殘毛,下湯鍋煮至皮能插筷,撈出趁熱抹上飴糖溶液。炒鍋上火,注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將五花肉皮朝下下鍋炸至金紅色,取出控油,切成 4毫米的厚片。
2、取扣碗 1只,碗底抹上豬油,一片豬肉一片芋頭整齊地碼在扣碗中。均勻地撒上白糖、鹽、味精。蘿卜絲酢拌入花椒、茵香籽,蓋在肉和芋頭上。將扣碗入籠,用旺火蒸 3小時至肉軟爛,取出扣入盤中即成。
香芋扣肉做法三
1、五花肉先整塊煮熟,取出后用醬油4大匙腌15分鐘,使外皮均勻蘸上醬油后,放入熱油中炸至上色撈出,立刻泡冷水。
2、芋頭去皮、切厚片,用油炸過撈出,五花肉切成芋頭等寬的厚片后,用熱油略炸,再以一片肉一片芋頭的排列方式放入蒸碗內(nèi),并淋上調(diào)勻的酒1大匙、醬油2大匙、糖1/2大匙和1/2杯清水及八角、大蒜。
3、入鍋以大火蒸50分鐘,取出時先將湯汁倒入鍋內(nèi),再將八角、大蒜揀除,扣入盤內(nèi),湯汁以水淀粉勾芡后,淋回肉面上即成。
香芋扣肉的由來
芋頭扣肉是山東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菜魯菜系。食材以芋頭,五花肉為主,其中五花肉一定要選三層肉,其肉質(zhì)緊實而且呈四方塊狀的才好,入油炸前用牙簽在肉皮上扎洞,這樣可將油脂抽除,吃起來不會油膩。炸好的五花肉立刻泡冷水,可使豬皮有彈性。
荔浦芋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將豬五花肉洗凈,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瀝干水分,用小竹簽在肉皮上扎刺密孔,以鹽和蜂蜜涂抹在肉皮上。
2、入油鍋炸至肉皮起泡,色呈金黃時取出,放入溫水中稍浸,切成厚肉片,用鹽、醬油、白糖、南乳、胡椒粉拌勻稍腌入味。
3、將荔浦芋切成同肉片相同的芋片,將其逐一夾在肉片之間,放入蒸碗中,加調(diào)味料,上籠蒸至肉酥時取出,反扣在盤中,取出扣碗即成。
荔浦芋扣肉的一般做法
荔浦芋扣肉做法一
荔浦芋扣肉的制作方法將芋頭剝皮,切成六公分長,四點五公分寬,一點二公分厚的長塊,用油炸至呈金黃色后撈起;將五花豬肉用水煮至筷條能穿過肉皮撈起,用針尖在肉皮上均勻地刺上小孔,涂上醬油、蜂蜜醬和白糖,用油炸至肉皮發(fā)泡呈黃色,然后切成塊,與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蔥汁撈勻。將荔浦芋片和肉拼成排裝入肉碗,放入蒸鍋用旺火蒸一小時即可。上席時用圓碟倒翻起,趁熱食最佳。荔浦芋扣肉的特點是酥香味美、四季皆宜,男女老幼都喜歡吃。
荔浦芋扣肉做法二
1、將五花豬肉用水煮至筷條能穿過肉皮撈起,用針尖在肉皮上均勻地刺上小孔,上老抽色,用油炸至肉皮發(fā)泡呈黃色,取起。
2、放入溫水中稍浸。
3、切成長方形的片。
4、將荔浦芋頭切成長方形的片,用滾油稍炸至金黃色,撈出。
5、將煮好香料包的汁、蒜茸、桂林腐乳、生抽、老抽、蠔油、糖、鹽、料酒、胡椒粉和已切好的熟肉拌勻稍腌入味。
6、上籠蒸至肉酥時取出,反扣在盤中,取出扣碗即成。
7、將已蒸熟的扣肉倒出原汁,湯汁以水淀粉勾芡后,淋回肉面上,撒上蔥花,香菜,看起來色澤金黃,聞起來濃香四溢的荔浦芋頭扣肉就已經(jīng)做成了。
荔浦芋扣肉做法三
1、準(zhǔn)備好食材。
2、五花肉洗凈,放入炒鍋,加適量水,加姜,蔥,料酒,大火煮開5分鐘,小火20分鐘。
3、撈出,用廚紙吸去水分,切2寸左右的段。
4、在肉皮上用牙簽刺些小孔。
5、刷上一層蜂蜜。
6、放入炒鍋,肉皮朝下,煎炸至肉皮發(fā)黃。
7、冷卻一下,再切成厚片。
8、荔浦芋頭去皮,切成與五花肉同等大小的厚片。
9、鍋里倒適量油,放入芋頭片。炸至表面微黃撈出控油。
10、用老抽,鮮抽,鹽,糖,姜,蒜,胡椒粉,蠔油,紅乳汁等調(diào)成調(diào)料待用。
11、把荔浦芋頭一片,五花肉一片這樣排整齊入蒸碗。
12、上調(diào)料汁。
13、放入蒸鍋,大火蒸20分鐘,小火60分鐘。關(guān)火。
14、撇出蒸碗里的湯汁,把芋頭與肉倒扣在菜盤里。
15、放入用開水焯好的青菜心,再澆上湯汁即可上桌。
荔浦芋扣肉的由來
荔浦芋頭是一種植物,又名檳榔芋,屬于食用類,產(chǎn)于桂林地區(qū)的荔浦縣,它個頭大,營養(yǎng)豐富。古時,荔浦芋頭作為廣西的首選貢品在歲末進(jìn)貢皇家大典,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dá)到了極盛。荔浦芋頭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yùn)會制定專用芋頭。把荔浦芋頭切成薄片,油炸后夾在豬肉里做成“紅燒扣肉”,風(fēng)味特殊,肉不膩口,是宴會上的一道美肴。
梅干菜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帶皮五花肉方洗凈瀝干水分。
2、入鍋中焯燙幾分鐘撈出。(去血沫)。
3、梅干菜待用。
4、溫水發(fā)泡梅干菜、洗凈、控水。
5、另取一鍋,原汁肉湯去雜物潷入。加老抽、糖、鹽,放入五花肉方煮至五成熟撈出。
6、趁熱用牙簽在肉方表皮上扎小洞并涂抹老抽上色。
7、開油鍋將肉方皮朝下炸3-5分鐘,取出入冷水浸泡。(蓋鍋蓋防爆燙傷!)。
8、鍋留底油,煸炒梅干菜。加鹽、糖、味精調(diào)味。
9、將油炸過的肉方切成厚片。
10、肉皮朝下碼入蒸碗中。
11、將煸炒好的梅干菜鋪在上面,按實。入蒸鍋蒸3小時。
12、出鍋扣入盤中,上桌啦。
梅干菜扣肉的一般做法
梅干菜扣肉做法一
1、準(zhǔn)備的用料。
2、五花肉洗凈加涼水燒開,關(guān)火燜三四分鐘,洗凈血沫。
3、鍋里面加一點點的油,把肉塊放進(jìn)煎成黃色,煎肉皮的時候濺得比較厲害,我一般用小火蓋上鍋蓋,讓它自由發(fā)揮。
4、煎好的肉放涼切成片。
5、加老抽,料酒,雞精,一點鹽抹勻,鋪在碗底。
6、梅干菜提前用清水泡開。
7、洗凈擠干水分放在肉片上面,再放上姜片,撒點鹽。
8、冷水下鍋蒸,燒開后改小火再蒸2個小時左右。最后倒扣在盤子里面就可以。
梅干菜扣肉做法二
1、扣肉洗凈切成片(這個是冰凍過的,不太切,就有點薄厚不一樣)。
2、準(zhǔn)被好梅干菜切短條,干辣椒切粒,姜切絲。
3、鍋里放油,梅干菜,干辣椒,姜絲入鍋翻炒。
4、碗里放切好的扣肉,鋪上炒好的梅干菜,進(jìn)高壓鍋倒入水,上蒸架壓熟,大概15分鐘就可以了。
5、蒸好的扣肉碗上放盤子,倒扣在盤子上。
梅干菜扣肉做法三
1、原材料,最好準(zhǔn)備方塊的五花肉方便制作。
2、梅干菜泡入水中,大概10分鐘后洗凈濾去水分。
3、將五花肉放入水中,加入蔥,姜,八角,料酒煮30分鐘。
4、將煮好的五花肉準(zhǔn)備老抽上色。
5、幾面都要上色,上色過程中用牙簽在五花肉上面插幾個小眼,使肉里面也能更好的上色(在成品出來的效果中總結(jié)出來的)。
6、將上色后的五花肉下油鍋煎,煎的時候要用蓋子蓋著,小火慢煎,以防止濺油。
7、兩邊都要煎,翻面的時候要關(guān)火等油濺聲沒有后再翻面開火煎,防止油濺傷,煎至兩面金黃后乘出。
8、洗凈的梅干菜,擠干水分,剝兩瓣蒜備用。
9、鍋子燒熱倒少許油將大蒜爆香后將梅干菜下入,加料酒,生抽,糖炒干炒香,將熟大蒜頭挑出不用。
10、將煎好后的五花肉晾涼后切片,豬皮朝下鋪在盤子中,同時加入少適量生抽和老抽以及少量糖。
11、將炒好的梅干菜鋪在五花肉上。
12、入鍋蒸至少1個小時。
13、蒸好后將盤子倒扣在另一個盤中,使肉朝上,速度要快防止汁水流出。
梅干菜扣肉的由來
北宋年間,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位名廚遠(yuǎn)道至杭州西湖學(xué)廚世,兩位廚師學(xué)成返惠后,蘇東坡又叫他們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人,深受廣大惠州市民的歡迎,一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成為客家人美肴,流傳各地。
外婆菜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梅干菜用溫水洗凈泡發(fā),蘿卜干切丁,尖紅椒與杭椒切丁,蔥姜蒜切末。
2、鍋內(nèi)熱油,三成熱時,下蔥姜蒜熗鍋,隨即將肉丁放入,中火煸至干黃。
3、往肉丁中淋入料酒,加入少許醬油,翻炒上色。
4、加入泡發(fā)好的梅干菜,加入糖、沒到菜一半的水,燒開后,蓋上蓋,小火燜30分鐘左右至湯完全收干。
5、另取炒鍋,放油,三成熱時,下入蘿卜干丁煸至表面焦黃干皺。
6、往鍋中放入在第4步中做好的梅干菜肉丁,調(diào)入雞精,大火炒勻。
7、下入青紅椒,大火炒至斷生即可起鍋。
外婆菜的一般做法
外婆菜做法一
1、新鮮朝天椒青紅各三個,湘西外婆菜兩袋。
2、朝天椒切小圈。
3、油鍋燒熱,下入朝天椒炒香。
4、下入外婆菜翻炒,加少量雞精炒勻即可起鍋。
5、超香的哦!
外婆菜做法二
1、準(zhǔn)備好豬肉末、尖青椒切小圈、干紅辣椒剪小段。芥菜干泡發(fā)后切碎。
2、姜和蒜切碎備用。
3、炒鍋加熱,倒入適量食用油,放肉末炒散。
4、肉末變色后,把肉末撥到旁,倒入姜末、蒜末炒香,放入辣椒段。
5、辣椒和肉末炒香炒勻后放入芥菜末翻炒片刻,放糖、醬油上色,加入少許清水,待水燒干后放鹽和味精調(diào)味即可。
外婆菜做法三
1、準(zhǔn)備好原材料。
2、紅椒、青椒切成顆粒狀。
3、五花肉切成丁。
4、生姜、大蒜瓣切成末。
5、鍋里放入適量油,燒到七成熱,加入五花肉翻炒。
6、加入青紅椒翻炒。
7、加入外婆菜充分翻炒入味。
8、加入姜、蒜末翻炒均勻。
9、出鍋了。
外婆菜的由來
一座山環(huán)水繞的鳳凰古城,一位長途跋涉旅途勞頓的游人,一道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家中可口的家常菜,平常而又美麗的場景。外婆菜便與這樣的美麗有著故事般的關(guān)聯(lián)。原來這菜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關(guān)。相傳古時湘西各家女兒出嫁后,出嫁的女兒很難再回娘家省親。于是,女兒出嫁之時,做娘的都會為女兒做上一份離家的菜,咸、酸、辣、脆、甜各種滋味盡在其中。菜中滋味入女口,在娘心。因為慈母一片愛女之心,這道菜也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土菜在某種程度上是“吃”一種情緒,一種感受,給緊張工作一天的人們回歸自然的輕松。現(xiàn)代都市的繁雜更讓人們向往回歸自然的意境,向往簡約純樸的美食,選擇簡單樸素的土菜則更像一種生活態(tài)度。外婆菜,喜與粗糧搭配,菜香加上飯香,是一道不錯的佳肴。難怪人們常說,現(xiàn)代都市的繁雜,更讓人向往自然環(huán)境,向往簡約純樸的美食,一杯老酒,幾碟小菜,越是簡單越好。簡單樸素的土菜,更就像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不張揚(yáng),不奢華,無論品嘗者身居怎樣的位置,它都散發(fā)出樸素的味道。幽靜唯美,不在于官高,浪漫悠閑,也不是清貧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格調(diào),一種清雅,一種生活的追求。
蒜蓉油麥菜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材料: 油麥菜。
2、調(diào)料:蒜、鮮貝露。
3、將油麥菜根部去皮切成片。
4、油麥菜用手扭成2截。
5、蒜切成蒜蓉。
6、鍋油燒至8成熱,倒入一些的蒜蓉?zé)湾仭?/p>
7、出味后下油麥菜根部,快速翻炒。
8、然后下入油麥菜翻炒幾下。
9、加入鮮貝露,繼續(xù)翻炒,待油麥菜變得軟了,加一些水,將剩余的蒜蓉全部加入,翻炒一下加鹽出鍋。
蒜蓉油麥菜的一般做法
蒜蓉油麥菜做法一
1、洗凈油麥菜,切成自己想要的長度,將蒜切成或搗成蒜末備用,鍋中燒油,放2顆花椒進(jìn)去。
2、油熱后放入蒜蓉,爆香。
3、蒜蓉稍微變色后放入油麥菜,翻炒。
4、油麥菜軟趴后放入生抽,繼續(xù)翻炒1分鐘,撒上雞精翻炒1分鐘。
5、出鍋。
蒜蓉油麥菜做法二
1、準(zhǔn)備食材。
2、枸杞溫水略泡。
3、油麥菜用淡鹽水泡洗。
4、油麥菜瀝凈水份,切成約兩寸長的段。
5、蒜拍碎后切成小粒。
6、鍋中放適量油,加入蒜粒。
7、炒至微微黃,出蒜香味。
8、先加入油麥子葉梗部分,大火快速翻炒。
9、炒至略軟,再加入葉子。
10、炒至都油麥菜都變軟,加入適量鹽。
11、炒勻后,加入適量枸杞點綴。
12、關(guān)火后,加入少許鮮雞汁。
蒜蓉油麥菜做法三
1、大蒜切成蒜蓉,蔥切蔥花。
2、油燒至8成熱,下蔥花和部分蒜蓉嗆鍋,出味后下油麥菜,快速翻炒。
3、然后加入些許蠔油或老抽(如果用老抽,加的量一定不能太多),翻炒。
4、待油麥菜變的梢軟一些了。
蒜蓉油麥菜的由來
油麥菜,別名莜麥菜,油麥同莜麥(學(xué)名:Avena nuda)是燕麥的一種,學(xué)名為“裸粒類型燕麥”或“裸燕麥”,原產(chǎn)中國的燕麥品種。華北稱之為“油麥”,中國西北稱之為“玉麥”,中國東北稱之為“鈴鐺麥”。
又叫苦菜、生菜,屬菊科、萵苣屬植物,是以嫩梢、嫩葉為產(chǎn)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色澤淡綠、質(zhì)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具有獨特風(fēng)味,含有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大量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鳳尾”之稱。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梅菜扣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