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砂鍋煲什么時候放調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飲食養(yǎng)生方法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羊肉砂鍋煲什么時候放調料”,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羊肉砂鍋煲什么時候放調料
1、連皮帶骨羊肉洗凈。
2、放開水焯5分鐘,撈出,用清水漂凈。
3、取砂鍋,放入羊肉。
4、倒入400克黃酒。
5、放姜,蔥結,八角,桂皮,辣椒,大火煮開,小火40分鐘。
6、加糖,老抽,煮30分鐘。
7、加鹽,大火收汁。
8、防止粘鍋底,常常攪拌一下。
9、待汁收干,放些雞精。撒些青蒜末即可。
羊肉砂鍋煲的一般做法
羊肉砂鍋煲做法一
1、連皮帶骨羊肉洗凈。
2、放開水焯5分鐘,撈出,用清水漂凈。
3、取砂鍋,放入羊肉。
4、倒入400克黃酒。
5、放姜,蔥結,八角,桂皮,辣椒,大火煮開,小火40分鐘。
6、加糖,老抽,煮30分鐘。
7、加鹽,大火收汁。
8、防止粘鍋底,常常攪拌一下。
9、待汁收干,放些雞精。撒些青蒜末即可。
羊肉砂鍋煲做法二
1、羊肉切塊,蘿卜切塊備用。
2、砂鍋里放油,放入蔥和大蒜,炒出香味后放入蘿卜,再放入羊肉。
3、加入調味料:蒸魚豉油、老抽、鹽、糖、料酒再放入八角、香葉、辣椒,喜歡吃辣就多放一些,翻炒均勻蓋好蓋子。
4、大火燒沸后轉小火,燜至羊肉酥爛即可。
羊肉砂鍋煲做法三
1、羊肉切塊,放入砂鍋內(最好大一些)。加水沒過羊肉,加一勺醋,開火加熱。不要蓋鍋蓋。
2、洋蔥切片,白蘿卜、胡蘿卜、土豆切塊。溫水泡開腐竹。
3、羊湯沸騰后,撇去血沫,轉小火保持溫度。撈出羊肉。
4、炒鍋內倒油,放適量豆瓣醬,放入姜(切片)、花椒、洋蔥、桂皮、香葉、八角,炒香。
5、炒鍋內放入羊肉,與各類香料混合,炒到斷生,均勻上色。
6、將炒鍋內的羊肉,各色香料倒回砂鍋里,蓋鍋蓋,小火煮90分鐘。
7、砂鍋內放入土豆、胡蘿卜、白蘿卜,煮半個小時。
8、再找一個小砂鍋,將燉煮的羊肉、土豆等撈出,再舀入小半鍋湯,到羊肉一半位置即可。此時洋蔥已融化在湯內。加生抽、老抽,腐竹,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五分鐘,腐竹熟后加鹽調味即可。
羊肉砂鍋煲的由來
羊肉,性溫。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后或產(chǎn)后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實,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適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調,即能夠去其膻氣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風味。
擴展閱讀
魚腩煲什么時候放調料
魚腩煲是一道福建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閩菜系。鮮嫩香郁,松軟可口。南乳磨鼓加水2湯匙攪勻。魚脯放入滾水中煲滾,慢火煲,約需一小時至二小時后取起,待完全冷后切塊煲魚脯湯待用;下油三湯匙,爆香姜、蒜、南乳、磨鼓加入魚脯,再爆片刻,下酒加調味慢火燜至入味勾芡,下蔥、香菜原煲上臺即可。
做魚腩煲主要用到的調料就是姜數(shù)片,蒜茸一湯匙,南乳半湯匙,磨鼓一湯匙蔥三條切段,酒2湯匙,香菜2棵豆腐, 鹽,糖,生抽,老抽,果皮八角,生粉各適量 ,沒有特別要注意的。
魚腩煲的一般做法
原料:魚脯一斤,蘿卜一斤,
調料:姜數(shù)片,蒜茸一湯匙,南乳半湯匙,磨鼓一湯匙蔥三條切段,酒2湯匙,香菜2棵豆腐, 鹽,糖,生抽,老抽,果皮八角,生粉各適量。
步驟:
1、南乳磨鼓加水2湯匙攪勻。魚脯放入滾水中煲滾,慢火煲,約需一小時至二小時后取起,待完全冷后切塊煲魚脯湯待用。
2、下油三湯匙,爆香姜、蒜、南乳、磨鼓加入魚脯,再爆片刻,下酒加調味慢火燜至入味勾芡,下蔥、香菜原煲上臺即可。
小貼士:
活宰的魚不要馬上烹調,否則肉質會發(fā)硬,不利于人體吸收。
魚腩煲的由來
魚腩煲是一道福建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閩菜系。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歷經(jīng)中原漢族文化和閩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閩菜發(fā)源于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后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風味菜形成的菜系。狹義閩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閩縣,后來發(fā)展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即廣義閩菜。
閩菜的起源與發(fā)展離不開本地的自然資源。烹飪原料是烹飪的物質基礎,烹飪質量的保證。在烹飪作用的發(fā)揮,烹飪效果的產(chǎn)生和烹飪目的的實現(xiàn)諸環(huán)節(jié)中,烹飪原料都起著關鍵的作用。閩菜重視湯菜,與多烹制海鮮和傳統(tǒng)食俗有關。閩菜的烹調細膩表現(xiàn)在選料精細、泡發(fā)恰當、調味精確、制湯考究、火候適當?shù)确矫?。特別注意調味則表現(xiàn)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上。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則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膩,淡而不薄的盛名。
紅燒羊肉什么時候放調料
1、將羊肋條肉洗凈,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
2、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少許蔥段姜片、白酒,燒開,焯水約1分鐘,隨即撈出放清水中洗凈。
3、胡蘿卜洗凈切成片。
4、炒鍋上火,舀入豆油燒熱,放入蔥段姜片煸炒出香味5、再將羊肉燜至5分鐘,再放入蘿卜,醬油,煸炒呈紅色即成。
紅燒羊肉的一般做法
1、準備原料,大料可以按個人家中所有增減放都可。
2、羊肉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表面血水,放在大盆中,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期間換水兩三次,泡出羊肉中的血水后,洗凈瀝干備用。 鍋中放清水,羊肉冷水下鍋,中大火、不要蓋蓋子,煮開后,小火再煮五分鐘;焯水后的羊肉撈出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瀝干。
3、青蒜切段姜拍碎,蔥打結,大蒜、香葉、大料、桂皮和花椒放入茶包袋裝好(家里沒有茶包袋等下就直接放入鍋中)。
4、鍋中放少量油燒熱,爆香蔥姜蒜;倒入羊肉塊煸炒出香味。
5、加入足量水,沒過羊肉;加入兩湯匙料酒。
6、加入兩湯匙老抽,一湯匙生抽;放入香料包。
7、放入一湯匙冰糖。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燜煮兩個小時左右至羊肉完全酥爛入味。開蓋轉大火收濃湯汁,加一點雞精和少許鹽調好味道,撒上青蒜葉,蓋上鍋蓋燜一分鐘(這樣青蒜葉更綠葉更香),開蓋出鍋。
小貼士:
1、花椒在這里的作用是可以很好的去除羊肉中的腥膻味。不用擔心菜會有濃重的花椒味,事實上,成品壓根吃不出花椒味。你可以選擇以下材料和羊肉同煮,來去除羊肉中腥膻味:花椒、蘿卜、甘蔗、山楂、茶葉;
2、羊肉焯水的時候,不要加蓋子,讓羊肉中的異味在焯水的過程中可以散發(fā)出來,如果蓋上蓋子,羊肉加熱后散發(fā)出來的腥膻味會重新被燜煮回羊肉中。味道重的肉類都應該不加蓋子焯水。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不開蓋不加水。
挑選羊肉,最好選帶皮的山羊肉,膻味較小,湖羊肉會膻味稍重點。選帶皮羊排或者羊腿部位,帶皮的羊肉營養(yǎng)更好。要挑選色澤淡紅、觸摸有彈性的羊肉,這樣的羊肉比較新鮮。
清燉羊肉常用的“羊肉去膻必勝法”:用白蘿卜幫助去味。先將大塊的白蘿卜用筷子扎孔后投入羊肉內一起燜煮,待到肉質開始變軟,撈出蘿卜不用,重新再加入白蘿卜繼續(xù)燉煮。開始使用的大塊扎孔蘿卜就能將膻味吸附,取出不用,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羊肉的膻味。
另再使用了甘蔗與羊肉同煮,不僅有一定的去膻作用,也使羊肉更易煮酥,還帶著絲絲天然甜味。這加甘蔗同煮的方式是在外就餐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應屬于流傳在民間的“偏方”,一試之下,果然效果頗好。
紅燒羊肉的由來
“燒羊肉”是北京清真館白魁老號的名肴。白魁老號開業(yè)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原名東長順。因店主白魁制作“燒羊肉”很有名氣,久而久之, 人們把東長順直呼為“白魁”了。
1、“燒羊肉”的制作,還適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即:頭、脖子、蹄子、肚、肥腸、肝、肺、心、連貼等。但頭、蹄、“蝎子”不需要炸,如同時上席即為“燒全羊”。
2、若用燒羊肉的湯放上幾塊燒羊肉和幾粒鮮花椒(將新鮮花椒放入密封壇中用芝麻油浸泡)來拌面條吃,按北京地區(qū)的飲食習慣,此菜一般于每年農歷二月上市,八九月下市。
3、此菜色澤金黃。最宜就燒餅和佐酒食。
蔥爆羊肉什么時候放調料
1、羊肉切片,用鹽,砂糖,胡椒粉和生抽腌制20分鐘,將陳醋,生抽調勻。
2、大蔥滾刀切段,青紅椒切片。
3、炒鍋燒熱油。
4、放進羊肉片,大火爆炒。
5、待羊肉稍轉色。
6、立刻放入大蔥段。
7、再放入青紅椒片。
8、放入調好的陳醋和生抽調料,爆炒幾下炒熟即可關火。
蔥爆羊肉的一般做法
蔥爆羊肉做法一
1、原料圖
2、蔥切馬耳段,紅辣椒斜切段,姜蒜切片,香菜切長段備用。
3、羊肉切薄片,用鹽一茶匙,黃酒半湯匙 生抽半湯匙 糖半茶匙 胡椒粉半茶匙 蛋清半個 濕淀粉半湯匙 腌漬20分鐘后,放入一茶匙干淀粉抓勻備用。
4、鍋里放花生油,5成熱把羊肉放入滑炒變白即刻盛出。
5、底油爆炒姜蒜片,放入大蔥和紅椒炒均勻。
6、放入羊肉,鹽半茶匙生抽半湯匙,香醋三分之一湯匙,胡椒粉半茶匙。
7、炒到大蔥變軟即刻。
8、放入香菜,香油翻炒均勻。放少許雞精提味。
蔥爆羊肉做法二
1、將大蔥從中間剖開,然后斜切成大段。
2、羊肉切大片,加蔥、姜、蒜、醬油、鹽、糖和淀粉。
3、抓拌均勻。
4、鍋中放油,油熱下大蔥。
5、快速炒出香味,加鹽調味盛出備用。
6、另起鍋倒油,油熱下腌好的羊肉,滑炒。
7、羊肉炒變色,就可將“5”炒好的大蔥倒下鍋,翻炒均即可出鍋。
蔥爆羊肉做法三
1、羊肉清洗干凈后切成薄片,然后放入姜絲、鹽、淀粉、醬油、味精、香油、料酒腌制20分鐘左右,蔥切段。
2、鍋中倒油加熱,放入腌好的羊肉爆炒,炒至羊肉變色后撈出 (可以不用調味,因為羊肉是腌制過的的)。
3、鍋中留底油,放入花椒、蒜和干紅辣椒爆香后將蔥段放入,快速翻炒。
4、將炒好的羊肉再次回鍋,翻炒均勻后加入鹽、味精等調味料調味。
5、最后加入少許醬油調色,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蔥爆羊肉的由來
“蔥爆羊肉”是老北京的一道傳統(tǒng)菜肴,其烹制的功夫主要是在火候和調料的搭配上。這道菜吃的原本是羊肉的味道,如在制作中畫蛇添足反而不好。蔥爆羊肉,一般選擇羊的后腿肉切片。羊肉片切的不可太薄,大約有一分硬幣的薄厚就可以,那樣味道會更濃香。大蔥,要選擇大蔥的蔥白部位,先用刀把蔥白切成滾刀塊,然后用手把蔥塊的每層蔥皮剝開,使其呈松散的片狀,這樣便于受熱均勻熟的也快,用這種處理大蔥的方法,使蔥下鍋后可立即斷生還不易塌秧,吃起來還會有清脆感。
砂鍋散丹什么時候放調料
1、將羊散丹用八成開的水燙一下,搓去散丹上一層灰黑色的皮,洗凈后放在開水鍋里,用微火約煮 3小時,爛后撈出。擇去散丹上的油和雜質(凈剩熟散丹約 300克),再用溫水洗凈,切成每邊長約 3.3厘米的三角塊,在開水鍋里煮 1分鐘撈出,擠凈水。
2、將雞湯和散丹塊放入砂鍋里,用旺火燒開后,撇去浮沫,加入醬油、精鹽、紹酒、味精和姜汁。待湯再燒開后,改用微火5分鐘,放入熟雞油、蔥絲、香菜段即成。進餐時可蘸鹵蝦油同食。
砂鍋散丹的一般做法
砂鍋散丹做法一
1、將散丹沖洗干凈,飛水,撈出放入溫水盆內加入食堿面,搓去散丹上一層粒狀的灰黑色的膜;洗凈后放入鍋里,加清水、蔥白和姜片20克、紹酒20克,燒開后,改文火焗(燜)約3小時,撈出,擇去散丹上的油筋和雜質,用溫水洗凈,頂?shù)肚谐?厘米長、0.4厘米寬的絲。
2、嫩姜50克切0.4厘米寬、5厘米長的絲;鮮紅尖椒去蒂籽,頂?shù)肚屑毥z,一同入碗,下入鹽、胡椒粉、味精、紹酒、香醋、香油、上湯兌成碗汁。
3、將散丹絲飛水,入漏勺擠盡水分。鍋炙好,下入熟豬油,旺火燒熱,下入姜絲、紅尖椒絲、蒜茸,略煸出香味,迅速放入散丹,淋入兌好的碗汁,翻炒爆勻,出鍋入盤即成。
砂鍋散丹做法二
1、先用80℃熱水把羊散丹燙一下?lián)瞥?用手將散丹的黑膜搓去,洗凈后放入開水鍋中,加入蔥段、姜塊、花椒、用微火煮約3小時左右,煮爛撈出,將散丹上的油脂、雜物擇去,再用溫水洗干凈,然后切成三角塊,放入開水中煮1分鐘,撈出控水。
2、把散丹塊放入沙鍋里,加入雞湯,用旺火燒開,把浮沫撇去。再加入蔥絲、味精、料酒、鹽。湯滾開后,再用微火5分鐘,隨后淋入雞油,撒上蔥絲、香菜段即成。鹵蝦油盛在碗中,隨沙鍋散丹一起上桌。
砂鍋散丹做法三
1、將香菜切成3厘米長的段;
2、熟散丹切成6厘米長、0.7厘米寬的條,放開水鍋中燙透;
3、勺中放入高湯、料酒、精鹽、散丹上火燒開,用微火煨靠入味;
4、再上旺火收汁,加入白胡椒粉、味精、直蔥絲、姜米、蒜米、香菜段顛炒均勻;
5、淋入明油,出勺裝盤即成。
砂鍋散丹的由來
“砂鍋散丹”是一道湯菜,散丹軟嫩,湯味鮮香,清淡適口,蘸著鹵蝦油吃,別有風味。舊時北京八大樓、八大居皆有供應,以豐澤園制作最佳,令人夜思。
孜然羊肉什么時候放調料
先將羊肉切成5.5公分厚的肉片,加嫩肉粉、鹽、味精、料酒一起腌制10分鐘。香菜洗凈晾干,切成段,平鋪在盤底,待用。起鑊,上火,倒入食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腌好的羊肉,用鏟扒散,剛熟即馬上撈出,濾油。另起鑊上火,放少許油,放入孜然,稍煸出香味,即放下干辣椒碎,炒至金黃色,速速倒入滑好的羊肉片,烹料酒,急速翻炒幾遍,出鑊倒入鋪好香菜的盤里,還可點綴些香菜在上面。
孜然羊肉的一般做法
孜然羊肉做法一
1、準備涮鍋用的羊肉片,洋蔥半個切絲,大蔥半根斜切小段。
2、熱鍋之后,先放蒜末和洋蔥,炒出香味之后,放羊肉片。
3、羊肉片最好化凍之后再來炒,不然水分會比較多。
4、炒羊肉的時候,淋入適量生抽、老抽,一點糖,羊肉基本都炒熟了,就放些一辣椒粉
5、最后放入適量鹽,把蔥和紅辣椒入鍋,再翻炒幾下就可以了。
孜然羊肉做法二
1、羊腿肉洗凈控干水,切成小丁塊,加料酒、生抽稍微腌制片刻。
2、大蔥斜切成段、香菜切段、紅椒斜切成段。
3、熱鍋,倒入2大勺油,等油7成熱以后把羊肉放進去,大火煸炒到羊肉表面微微有點焦黃,盛出來備用。
4、把鍋徹底洗干凈,燒干鍋里的水分,鍋里不要有水,也不用放油,把孜然放進去,用小火炒出香味。
5、再把辣椒面放進去,炒出香味。
6、把羊肉放入,加鹽和糖調味,大火快速翻炒幾下,讓孜然和辣椒面均勻的裹在羊肉的外面。
7、最后把大蔥、紅椒和香菜放入翻炒均勻即可。
孜然羊肉做法三
1、將鮮羊肉切小,加上少許鹽、淀粉碼味,腌制越10分鐘。
2、葡萄干提前用清水浸泡,變得柔軟時用手輕輕抓勻,反復清洗幾次,確保沒有泥沙。
3、鍋中加入比平時炒菜多一倍的油,加熱到五成熱時,放入小米椒和羊肉炒出香味。
4、待羊肉開始變色時,加入洋蔥末翻炒。
5、洋蔥出香味時,加入一碗隔夜米飯,慢慢炒散,并加入兩勺孜然粉、一勺白糖、適量鹽,拌勻。
6、最后在加入瀝干水分的葡萄干,加入一勺白胡椒,迅速拌勻即可。
孜然羊肉的由來
孜然的學名為枯茗,是維吾爾語音譯,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chǎn)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qū)。
目前世界范圍內種植孜然主要是印度、伊朗、土耳其、埃及、中國和前蘇聯(lián)的中亞地區(qū),基本上分布在從北非到中西亞的干旱少雨地區(qū)。由于孜然是制作咖喱粉的重要原料,印度是世界第一孜然大國,它的西部地區(qū)普遍種植大粒子孜然,品種也與別的國家有所不同。
羊肉手抓飯什么時候放調料
1、洋蔥、胡蘿卜切絲、姜切末,葡萄干洗凈;
2、羊排剁成小塊,放入加了適量料酒的溫水里煮開后,汆燙3-5分鐘,撈出洗凈備用;
3、鍋里加入少量橄欖油燒熱,放入羊排塊翻炒,然后加入適量老抽上色、生抽、蠔油、調味;
4、倒入洋蔥絲、胡蘿卜絲、干辣椒碎、孜然粉、孜然顆粒,繼續(xù)翻炒出香味;
5、加入適量洗凈的香米,加入1倍半香米的溫水、加入葡萄干;
6、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后,轉入電飯煲,按煮飯鍵煮熟即可。
羊肉手抓飯的一般做法
羊肉手抓飯做法一
1、胡蘿卜洋蔥洗凈。
2、胡蘿卜切丁。
3、洋蔥切丁。
4、新鮮羊排肉兩斤切塊,不可太小,洗凈備炒。
5、將羊排入鍋翻炒,顏色成銅黃色即可。
6、將胡蘿卜丁兒直接放入肉鍋中,即蓋在爆好羊排肉上。
7、繼續(xù)翻炒后,放入切成丁狀的皮牙子(洋蔥在新疆的俗稱)以及鹽、孜然粉、胡椒粉等佐料,翻炒10分鐘。
8、將炒至8成熟的羊排倒入已經(jīng)泡好20分鐘的大米當中,從鍋底翻攪拌。
9、開電飯煲燜飯20-30分鐘至全熟
10、時辰到,掀開電飯煲蓋兒。香氣撲面而來。
羊肉手抓飯做法二
1、大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小時。
2、羊腿肉切大塊,用水焯一下,撇去血沫。
3、放入生抽、鹽,小火燉40分鐘,撈出待用。
4、油加熱,放入蒜末炒香,再放入胡蘿卜絲,蘋果絲翻炒,撒少許鹽盛出待用。
5、鍋中放入油加熱,放入羊腿肉,煎炸出焦香味。
6、放入剛炒好的菜絲。
7、再放入泡好的大米,翻炒均勻。
8、倒入水,以剛好沒過所有材料為宜,蓋上鍋蓋,小火燉煮30分鐘。在燉煮的過程中可以依據(jù)口味加入適當?shù)柠}、孜然、葡萄干或者香菜碎。
羊肉手抓飯做法三
1、胡蘿卜一根,紫洋蔥一個,羊腿肉切小塊,大米洗干凈浸泡半小時。
2、圓蔥和胡蘿卜也切成小塊,準備醬油和孜然。
3、鍋中倒水燒開放入羊肉,焯一下后撈出羊肉用涼水沖去浮沫。
4、鍋放少許油燒熱,放入洋蔥和胡蘿卜塊和羊肉炒出香味。
5、鍋里加水,加少量醬油和鹽煮開。
6、把全部材料倒入電飯煲,加入大米,表面撒上孜然粉,按下煮飯鍵。
7、飯?zhí)l后再燜十分鐘,然后開蓋攪勻??催@一鍋手抓飯呀,香噴噴的。
羊肉手抓飯的由來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醫(y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于事,后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后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么靈丹妙藥。后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xiàn)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手抓羊肉什么時候放調料
1、將羊腰窩肉剁成二寸長、五分寬的塊,用水洗凈。香菜去跟洗凈消毒,切成二分長的段。蔥,三錢切成一寸長的段、二錢切末;
2、把蔥末,蒜末,香菜。醬油,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辣椒油等對成調料汁;
3、鍋內倒入清水二斤,放入羊肉在旺火上燒開后,撇去浮沫,把肉撈出洗凈。接著,再換清水三斤燒開,放入羊肉、大料、花椒、小茴香、桂皮、蔥段、姜片、紹酒和精鹽。待湯再燒開后,蓋上鍋蓋,移在微火上煮到肉爛為止。將肉撈出,盛在盤內,蘸著調料汁吃。
手抓羊肉的一般做法
手抓羊肉做法一
1、將羊肉連骨剁成5-7厘米的大塊,洗凈,洋蔥去蒂切成絲放在盤中,香菜洗凈切成末,放入涼水鍋中,加姜。
2、大火煮開后撇去浮沫,一定要及時撇抹子,而且要多撇湯,這樣的湯才會更鮮美。燉的過程水會慢慢減少,所以水量要足夠,小火慢燉,湯表面只有兩三處沸點,“咕咚咕咚”地冒著泡。一般要燉兩小時左右,這樣煮熟的羊肉熟而不爛,又有嚼頭,能看見肉塊上刀切的痕跡。
3、將燉好的羊肉裝入盤里,將切成絲的洋蔥澆上熱熱的羊肉湯,均勻地灑在燉好的羊肉盤里,頓時,肉的香味和洋蔥的香味四處蕩漾。
4、上桌時,鹽倒入小碟里一定要和羊肉盤一起上桌,羊肉湯盛入碗里,加香菜末,我沒加洋蔥末,喜歡的可以加些。
5、食用時用手先在所要食的肉塊上撒一些鹽粉,再邊吃肉邊佐以洋蔥絲。 在喝點羊肉湯,相信你會吃得渾身是汗。
手抓羊肉做法二
1、先將羊肉切塊后放入水中洗去血漬及表層附著的羊油;隨后將肉放入大湯鍋中,加入涼水,水量要漫過羊肉,不加任何調味料大火煮開。
2、當水沸騰后會有很多的浮沫在湯的表面,一定要用勺子完全清除干凈,否則熬煮的羊湯不僅顏色發(fā)灰,口感也會差很多。
3、同時準備好一個無紡布的料包袋,裝入鮮姜片,花椒,干姜,置入鹽;將料包放入沸騰的羊湯中,開中小火燉煮90分鐘。
4、最后看到湯色潔白,羊肉軟爛質嫩,開蓋收湯,大火收個3分鐘見湯更濃郁即可馬上關火食用。
手抓羊肉做法三
1、先將羊肉切塊后放入水中洗去血漬及表層附著的羊油。
2、隨后將肉放入大湯鍋中,加入涼水,水量要漫過羊肉,不加任何調味料大火煮開。
3、當水沸騰后會有很多的浮沫在湯的表面,一定要用勺子完全清除干凈,否則熬煮的羊湯不僅顏色發(fā)灰,口感也會差很多。
4、同時準備好一個無紡布的料包袋,裝入鮮姜片,花椒,干姜,置入鹽。
5、將料包放入沸騰的羊湯中,開中小火燉煮90分鐘。
6、最后看到湯色潔白,羊肉軟爛質嫩,開蓋收湯,大火收個3分鐘見湯更濃郁即可馬上關火食用。
手抓羊肉的由來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tǒng)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這與他們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和獨特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外出游牧,數(shù)月不歸,而羊肉卻有飽食一頓,整天不餓之功效。
金蔥砂鍋野鴨什么時候放調料
1、鴨宰殺,去內臟,上炭火燎掉絨毛,用刀在脊背剖開挖盡內臟, 鴨肫剖開撕去肫皮洗凈,鴨肝摘去膽洗凈,鴨肫、肝再同鴨子一起入沸水鍋燒5 分鐘;
2、將鴨提出用鐵針在鴨脯上戳十幾下,擠盡淤血,用清水漂洗后待用;
3、取砂鍋放竹墊,野鴨和肫肝一起放入,加清水、熟豬油、醬油、蔥白段15 克、姜塊、桂皮、白糖、蝦子、料酒,上旺火燒沸,再移微火燜2 小時至酥爛待用;
4、炒鍋上旺火燒熱,放豆油,至八成熱投入蔥白段炸,呈黃色撈起,理齊擺入碗的一邊,再將肫肝從砂鍋撈起,切成薄片,擺在碗的另一邊,然后取出燜爛的鴨剔去骨,拆松胸脯肉,皮朝下,放入扣碗;
5、鴨骨、鴨頭均剁斷,復在鴨肉上澆上砂鍋內的湯汁,再將扣碗內的鴨上籠蒸半小時取下,翻身入盤;
6、將扣碗內的湯潷入鍋內上旺火燒沸,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
金蔥砂鍋野鴨的一般做法
金蔥砂鍋野鴨做法一
1、將河蝦洗凈,剝出蝦仁,再洗凈撈起瀝凈水;
2、香菇去蒂,洗凈,切成0.3厘米見方小丁;
3、冬筍去殼、老根,洗凈,切成0.3厘米見方小丁;
4、荸薺去殼,洗凈,切成0.3厘米見方小丁;
5、火腿切成0.3厘米見方小丁;
6、蔥姜洗凈,均切成末;
7、蝦仁裝碗內,放入蛋清和淀粉10克拌勻;
8、炒鍋置中火上,舀入豬油燒至八成熱,將蝦仁下鍋過油,待蝦仁微紅,用漏勺撈起瀝凈油;
9、鍋內留底油,將冬筍、香菇、荸薺、火腿、白糖、香醋、姜末入鍋煸炒;
10、再倒入蝦仁、料酒、精鹽和鮮湯100毫升,用手勺推炒勻;11、待沸用水淀粉勾芡,鼓大濃泡,淋明油裝盤即成。
金蔥砂鍋野鴨做法二
1、準備半只野鴨。
2、鍋里加水燒開,將鴨子入鍋焯水洗凈。
3、將姜切條,蔥冼凈。
4、將野鴨切好準備。
5、將油燒成6分熱。
6、將野鴨放入鍋中翻燒變黃,放入適量鹽。
7、到入生姜翻炒,放入湯或料酒。
8、將湯收汁,放入味精起鍋。
9、起鍋后,放入少計蔥花即可。
金蔥砂鍋野鴨做法三
材料:光野鴨1只(500克),冬蟲草5克,火腿片30克,桂圓肉15克,姜片25克,蔥結25克,雞油20克,料酒3茶匙,清湯800克,精鹽1茶匙,味精1茶匙,胡椒粉1/3茶匙。
將光野鴨焯水,與冬蟲草、火腿片、清湯等調配料放入燉盅內,入蒸籠旺火加熱2小時,撿去姜、蔥,調入鹽、味精、胡椒粉,再加熱10分鐘原盅上席。
金蔥砂鍋野鴨的由來
金蔥砂鍋野鴨屬江西菜。此菜皮肉酥爛,金蔥清香,口味濃厚。具有安神、下奶、養(yǎng)血的功效。
魚香茄子煲什么時候放調料
1、所準備的食材。
2、先將肉、胡蘿卜、西芹切丁,蒜、姜切末,香菇切片。
3、將茄子洗凈切成長條。
4、鍋內放油。
5、油熱后把茄子下入炸,待茄子軟后即可撈出。
6、將炸好的茄子撈出控油。
7、鍋留底油,先用姜、蒜末爆香后放入兩勺郫縣紅油豆瓣醬。
8、炒出紅油后下肉丁。
9、待肉變色后放入胡蘿卜、西芹、香菇翻炒。
10、鍋內加入一小碗水。
11、將炸好的茄子放入,稍燉兩分鐘讓茄子入味,放入適量的白糖調味。
12、將燉好的茄子倒入砂鍋內,蓋上蓋小火燉兩分鐘,撒上香蔥即可。
魚香茄子煲的一般做法
魚香茄子煲做法一
1、熱鍋熱油放入切好的茄子,小火將茄子煎軟,茄子快煎好時將胡蘿卜放入略煎。
2、將煎好的茄子和胡蘿卜盛出備用。
3、鍋留底油,放蔥姜末、大料熗鍋。
4、放入肉餡炒散變白。
5、放入郫縣辣豆瓣醬與肉餡翻炒均勻。
6、倒入煎好的茄子和胡蘿卜略炒。
7、將翻炒均勻的茄子和肉餡倒入瓷煲中,加入事先調好的醬汁,再加入適量高湯或者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5至20分鐘。
8、湯汁快要收盡時放入青椒條炒均。
9、最后加雞精、蒜片少量水淀粉勾芡出鍋。
魚香茄子煲做法二
1、茄子洗凈,卻段。
2、上面切網(wǎng)格。
3、拍上干淀粉。
4、鍋子燒熱,放油,將茄子放入,炸黃色。
5、另起一鍋,燒熱,放入少許油,將五花肉放入。
6、將五花肉煸炒至油逼出。
7、放入蔥碎,煸炒。
8、倒入紅油豆瓣醬,煸炒。
9、放入炸過的茄子花。
10、倒入魚香汁,煸炒。
11、至湯汁粘稠,出鍋即可。
12、米飯盛碗,倒扣入盤內,澆上魚香茄子即可。
魚香茄子煲做法三
1、茄子切小塊。
2、姜,蒜,蔥,泡椒切成末。
3、燒開水,放切好的茄子,水再開后煮二分鐘撈出放砂鍋中。
4、豬肉剁成蓉,加鹽,料酒,醬油腌制15分鐘。
5、醋,美極鮮,料酒,白糖,花椒粉,醬油,調成魚香汁。
6、炒鍋燒熱,加入油,放紅油豆瓣醬炒香。
7、加入蒜末,蔥末,姜末,泡椒粒一起炒香。
8、加入腌制好的肉末煸炒。
9、加入魚香汁煮開。
10、把肉末魚香汁燒開后倒入焯好水的茄子中,蓋上蓋,燜煮十五分鐘,撒上蔥花即可。
魚香茄子煲的由來
魚香茄子又稱余香茄子,是四川省傳統(tǒng)的特色名菜之一。屬于川菜系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魚香味型的名菜,與魚香豬肝、魚香肉絲和魚香三絲等菜齊名,深受歡迎。
羊肉泡饃什么時候放調料
1、準備好羊肉和羊骨。
2、羊肉和羊骨用清水泡至2小時以上。
3、用紗布把八角 香葉 桂皮 花椒 草果 草寇 蔥姜包出調料包。
4、泡好的羊肉和羊骨放入湯鍋中。
5、加入清水,燒開,撇去血沫。
6、加入調料包。
7、大火燒開,轉文火,煮至2小時。
8、撈出羊肉,切成片。
9、面粉加入酵母和少許水揉成較硬的面團,發(fā)至1倍大。
10、將面團揪成大小相同的劑子。
11、搟成圓片。
12、放入平底鍋中,切記不放油。小火烙饃,至兩面上色即可。
13、另啟用一鍋,鍋中盛入燉羊肉的原湯,放入粉絲。
14、加入黑木耳煮熟。
15、加鹽 雞精 胡椒粉調味。
16、烙好的饃用手或刀具撕切成小丁,放入碗中。
17、將粉絲 木耳 湯汁倒入碗中。
18、加入羊肉 香菜和香辣豆豉醬即可。
羊肉泡饃的一般做法
羊肉泡饃做法一
1、羊肉泡饃離不開羊肉湯,這個羊肉湯可大有學問,羊肉泡饃館的生意如何,都要靠這一鍋好湯來保證呢。每家泡饃館的湯料都有自己的秘方,這些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所用香料的不同,我們收集到傳統(tǒng)的家庭做法,風味也很不錯。
2、煮羊肉湯除了需要羊肉,更需要羊骨,這樣湯底才能醇厚美味。另外,羊肉和羊骨的用量越大,湯頭的滋味也越好,因此如果家里人多,不妨多準備一些羊肉和羊骨,一次多煮一些湯。
3、羊肉泡饃所用的饃名叫饃,是由9份死面和1份發(fā)面制成的,所以需要準備少許酵母用來制作發(fā)酵面團。
4、羊肉泡饃并非用羊肉湯泡饃這么簡單,實際上是需要煮制的。在煮制羊肉泡饃時湯中需要加入木耳、黃花和粉絲,這樣的羊肉泡饃才正宗。
羊肉泡饃做法二
1、羊骨和羊肉用冷水洗凈,浸泡5小時去除羊骨和羊肉中的血水。
2、將羊骨砸斷,羊肉切成大塊備用。
3、羊骨和羊肉放入湯鍋,注入足量冷水,大火燒開。
4、將湯水棄之不用,撈出羊肉和羊骨,用冷水洗凈血沫。
5、湯鍋中重新注入冷水,放入羊骨、羊肉、蔥段、姜片大火燒開。
6、將所有香料放入紗布包中,用棉線扎緊,再把裝有香料的紗布包放入湯中。
7、使用較大爐火使湯保持翻滾,加蓋煮2小時。
8、再調成小火,繼續(xù)加蓋燜煮5小時。
羊肉泡饃做法三
1、先將烙餅掰成碎塊;
2、黃花、木耳洗凈撕碎;
3、粉絲泡發(fā);
4、青蒜洗凈擇段;
5、香菜擇洗凈;
6、鹵羊肉切片備用;
7、將掰好的烙餅放到鍋里,加入羊肉湯,放入黃花、木耳、粉絲、青蒜,煮熟;調入鹽、味精、胡椒粉拌勻,盛入碗內;
8、放上切成片的鹵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羊肉泡饃的由來
羊肉泡饃是陜西的風味美食,尤其是西安的最為著名,它與兵馬俑、秦腔并列為西安的三大特色。有一句俗語“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更加能體現(xiàn)羊肉泡饃的名氣。
羊肉泡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qū)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茄子咸魚煲什么時候放調料
1、把茄子去皮,切成比較大的茄條塊,蒜頭切片,咸魚切成細粒。
2、熱鍋下40克花生油,把茄子放入鍋內翻炒,讓茄子充分吸收油分,吸收了油分的茄子很快就會軟了,然后把茄子倒出放在一邊備用。
3、熱鍋下10克花生油,把蒜頭放入鍋內翻炒,然后放入豬肉碎翻炒至變色,把咸魚碎放入炒出香味,把茄子放入翻炒。
4、在碗內放水、生抽、蠔油、玉米淀粉攪拌均勻成為混合醬汁,倒入鍋內,燜茄子。
5、取一個砂鍋,把茄子和肉碎放入砂鍋內,蓋上中火蓋子燜5分鐘,魚香茄子煲就做好了。
茄子咸魚煲的一般做法
茄子咸魚煲做法一
1、茄子去皮或不去皮,切掉蒂頭,切長條或片狀,用鹽水浸泡;咸魚放涼水中泡去部分咸味,并浸軟,洗刷干凈魚皮表面上的沙粒,斬成小粒或小塊。
2、茄片撈出,瀝干水。燒熱鍋,下油,加熱后,小火將咸魚粒炸至香酥,撈出。繼續(xù)將油燒至約六七成,投入茄片炸幾分鐘,炸透至熟,倒起瀝去油份。不想用太多油的話,可以放少一點油,慢慢將茄子煸軟,盛出。
3、利用鍋內余油,下蒜茸、紅椒粒爆香,接著下茄子,加入紹酒、生抽、糖、蠔油、雞精及少量的水或上湯略燜片刻,調入少許生粉,滴醋,加麻油,轉盛入沙鍋里,加熱至滾,約3分鐘,撒蔥花,加蓋上桌即可。
茄子咸魚煲做法二
1、茄子切成條泡在水里。
2、鍋放多點油,把茄子條放進去炸一下,稍微變軟就出鍋瀝油。
3、然后把咸魚也炸一下,焦黃撈出來瀝油。
4、把鍋里的油倒出來,剩少許油鍋里爆香蒜蓉和干辣椒段。
5、再把肉末放進去炒出油。
6、然后把茄子條放回鍋里,加一勺醬油、少許鹽和雞精炒勻。
7、炒香的茄子加少許水,然后產(chǎn)進砂鍋里,蓋上蓋子燜到茄子軟。
8、然后灑上蔥花即可。
茄子咸魚煲做法三
1、準備食材。
2、魚干切成小塊洗凈用水略泡。
3、吸凈水份。
4、茄子去皮切成長條。
5、放淡鹽水中略泡約十分鐘。
6、撈出吸凈水份。
7、將吸完水份的茄條沾上干淀粉。
8、入油鍋炸至外表微黃撈出。
9、接著放入魚干略炸。
10、蔥姜蒜干紅椒切好備用。
11、將炸完魚的油倒出,留少許底油炒香調味料。
12、加入炸好的魚干。
13、加入適量蠔油略炒。
14、加入炸好的茄條
15、加入適量水、高湯精、料酒、少許糖。
16、大火煮開后,煮至茄條變軟,魚干的香味與茄條充分溶合關火。
17、轉入沙鍋中再煮幾分鐘,用水淀粉勾芡。
茄子咸魚煲的由來
茄子原產(chǎn)印度和泰國,它何時傳入我國尚無法確考。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提到茄子的是晉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到北魏賈思勰寫《齊民要術》時,就更多地提到它了。茄子的皮通常呈紫色。宋朝詩人鄭安曉寫有一首《詠茄子》詩:“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原來總一般?!闭f明當時茄子的果皮以紫的為多,而且雅俗共賞。唐朝的時候,從新羅又傳入了一種味道很美的白茄品種,很快受到人們的歡迎。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羊肉砂鍋煲什么時候放調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shengjiangyangshengshenmeshihouchihao/">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