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天麻湯
養(yǎng)生湯煲湯。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澤瀉天麻湯》,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藥物組成 澤瀉45g 天麻18g 姜半夏18g 生白術(shù)18g 生白芍18g 青龍齒30g 茯苓30g
制劑用法 1日1劑,分2次煎服,14天為1療程。
適應(yīng)病證 內(nèi)耳性眩暈。
病案舉隅 劉某,女,54歲,眩暈反復(fù)發(fā)作12年,時輕時重,曾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美尼爾病”,屢治罔效。近1周來,頭暈?zāi)垦H缱圮?,目不敢睜,伴惡心嘔吐,納呆乏力,由家人抬來就醫(yī)。檢:血壓18/12kpa,腦電圖正常。脈細(xì)弦,舌淡苔薄黃略膩。辨為脾虛失運、痰濕內(nèi)阻,給上方5劑煎服后,眩暈基本消失,續(xù)服5劑。隨訪8年未復(fù)發(fā)。
資料來源 楊承先,等.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6,8(1):18
評 按 眩暈一證,歷代醫(yī)家論述甚多,但均離不開濕邪為患。近代醫(yī)學(xué)也認(rèn)為本病為內(nèi)耳膜迷路積水所致。故本方以大劑澤瀉利水滲濕為君,佐以茯苓、白術(shù)健脾祛濕,姜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大隊利水藥中加入白芍以養(yǎng)陰,更以天麻平旰熄風(fēng)、龍齒鎮(zhèn)靜安神。用藥既抓主要矛盾,又可謂絲絲人扣,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故取得了較好療效。
相關(guān)閱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中藥來養(yǎng)生,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葛根與澤瀉都非常常見的中藥材,兩者結(jié)合使用,養(yǎng)生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葛根澤瀉湯便是結(jié)合兩種藥材所做的一種湯藥。那么,葛根澤瀉湯養(yǎng)生功效有哪些呢?下面便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介紹吧,希望對您有幫助。
功效
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應(yīng)用
1.小便不利,水腫脹滿
本品甘淡滲濕,入腎、膀胱經(jīng),利水作用較強,對于水濕停蓄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常與茯苓的功效與作用、豬苓等同用,方如《丹溪心法》四苓散,若婦人妊娠遍身浮腫,氣喘息促,大便難,小便澀,配桑白皮、檳榔、赤茯苓,即《婦人良方》澤瀉散。若治膨脹水腫,以之與白術(shù)為末,茯苓湯送下,如《素問病機保命集》白術(shù)散。
2.痰飲泄瀉
本品滲利水濕,能行痰飲。用于心下支飲癥見頭目昏眩者,與白術(shù)相伍,如《金匱要略》澤瀉湯;若痰飲積于下焦,臍下憐動,頭眩吐涎者,治以《傷寒論》五苓散。本品利小便而能實大便,對于濕盛泄瀉,與赤茯苓、車前子、茵陳同用,如《世醫(yī)得效方》通苓散;而傷濕夾食滯之腹脹泄瀉,配伍蒼術(shù)、厚樸的功效與作用、陳皮的功效與作用等同用,如《丹溪心法》胃苓湯;治感冒霍亂吐瀉,則與茯苓、白術(shù)同用,如《本草綱目》之三白散。
3.帶下淋濁,陰虛火亢
本品甘淡性寒,入腎與膀胱,泄兩經(jīng)之熱,既能清利膀胱濕熱,又能瀉腎經(jīng)虛火。故用治下焦?jié)駸嶂茏C,常與車前子、木通、黃柏同用;若陰虛有熱之淋瀝澀痛,治以《傷寒論》豬苓湯;若治虛勞腰重,小便淋瀝,如《太平圣惠方》澤瀉散,以本品配伍丹皮、木通、榆白皮等同用。對腎陰不足,相火偏亢之遺精盜汁、耳鳴腰酸,常與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小兒藥證直訣》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
以上便是關(guān)于葛根澤瀉湯的介紹。利用中藥來養(yǎng)生,雖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話題了。但是在使用的時候,由于很多人對其禁忌沒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從而導(dǎo)致藥效沒有辦法發(fā)揮出來。所以,多一些對中藥材功效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加味澤瀉湯,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yīng)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加味澤瀉湯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澤瀉1錢半,枳殼1錢半(炒),黑丑2錢,檳榔1錢半,赤芍1錢半,木通1錢半,赤苓3錢,豬苓1錢半,陳皮1錢半。
【功能主治】腳氣上攻,脈沉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濕熱內(nèi)滯,氣化不得流通,而腳氣上攻,故兩脛紅腫疼痛不止焉,澤瀉瀉膀胱之濕,豬苓利三焦之濕,黑丑蕩滌積水之濕,檳榔疏導(dǎo)結(jié)滯之氣,赤苓滲脾胃之濕兼利營氣,枳殼破腸胃之氣能寬胸膈,木通降火利水,赤芍破血退腫,陳皮理氣和中也。使?jié)駸岵⒒瘎t水府肅清,而血氣通利,兩脛紅腫無不退,腳氣疼痛無不痊矣。此導(dǎo)氣瀉濕之劑,為腳氣腫痛上攻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四
上面就是關(guān)于加味澤瀉湯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加味澤瀉湯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澤瀉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治療消渴不止,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xì)的介紹一下澤瀉湯的中藥方劑以及澤瀉湯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澤瀉湯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澤瀉湯
【處方】
澤瀉15克、白術(shù)6克。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F(xiàn)用于耳源性眩暈。
【用法用量】
上藥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溫再服。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澤瀉丸
【處方】
澤瀉30克、麥門冬60克(去心,焙)、車前手15克、黃連23克(去須)、牡蠣30克(燒為粉)、桑螵蛸15克(微炒)、雞膍胵30克(微炒)、金箔50片(研入)。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消渴不止,小便數(shù),煩熱,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不計時候,以蠶蛹湯下30丸。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澤瀉湯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rèn)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澤瀉湯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hù)身體。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大澤瀉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柴胡1兩,茯神(《外臺》作茯苓)1兩,黃芩1兩,澤瀉1兩,升麻1兩,杏仁1兩,磁石4兩(碎),羚羊角1兩,地黃3兩,大青3兩,芒消3兩,淡竹葉(切)1升。
【功能主治】腎熱。好怒好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腰背轉(zhuǎn)動強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好怒是龍雷激其壯火,原非腎之本病,故用升麻、柴胡升散上盛之氣,芒消、澤瀉分利下阻之熱,地黃,磁石滋腎水而鎮(zhèn)虛陽,茯神、竹葉清心神而愈健忘,杏仁、黃芩泄肺竅而通視聽,大青、羚羊清肝熱而利腰背,并起陽事之萎頓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總得來說大澤瀉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天麻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中藥材,這種中藥材比較名貴,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比如云貴川地區(qū)的天麻就比較有名,天麻的治療作用非常廣,比如具有鎮(zhèn)靜的作用,另外還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天麻這種中藥材的吃法很多,為了獲得更好的療效,大家可以用天麻燉湯來吃,下面來學(xué)習(xí)天麻煲湯的方法。
天麻怎么煲湯?
天麻,只一味中藥,也是補品,天麻祛風(fēng),治療眩暈眼花,頭風(fēng)頭痛,神經(jīng)衰弱的作用,經(jīng)常用腦的人可以喝天麻豬腦湯補補腦。天麻燉豬腦是一道傳統(tǒng)的漢族藥膳燉品,有獨特的功效。天麻燉豬腦的做法是怎么樣的呢,做法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看看中國天麻產(chǎn)業(yè)網(wǎng)的小芳是怎么說的。
這天麻燉豬腦是個食療方,天麻本身性平、味甘,對人體的影響也比較小,但它總歸是一種藥物,不合適病癥的人不要吃,正常人也不要拿來當(dāng)補品,它是治頭痛的,不要想當(dāng)然以為是補腦的。
其實做天麻燉豬腦是比較簡單的,先要準(zhǔn)備好天麻15克、豬腦髓一副、枸杞幾顆、蔥段、姜片、料酒、花椒水、白糖、味精、香油、鹽適量。天麻洗凈,放入碗內(nèi),加入料酒、白糖上籠蒸約40分鐘,取出切片。豬腦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花椒水、蔥段、姜片、鹽和沸水,大火燉熟。揀去蔥段、姜片,加入天麻片、味精,煮沸后淋入香油即可。
天麻燉豬腦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偏癱,語言不利,肢體痙攣等癥者。高血壓、動脈硬化、關(guān)節(jié)炎的病人服用有祛病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老年人防病治病、抗衰老。
但是要注意的是,天麻不能與御風(fēng)草根同食;孕婦與小孩請慎食;天麻食用過多會導(dǎo)致全身長紅丹。以上建議湯水方,在任何情況下皆不能代替注冊中醫(yī)師及醫(yī)生的意見。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茯苓澤瀉湯是什么嗎?關(guān)于茯苓澤瀉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茯苓25克 澤瀉12克 桂枝6克 白術(shù)9克 生姜12克
【功能主治】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納澤瀉,再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別名】茯苓湯
【處方】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術(shù)2兩,生姜4兩。
【功能主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魜y,吐利后,煩渴欲飲水。
【用法用量】茯苓湯(《千金翼》卷十九)。
【各家論述】①《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飲水以潤之,更無小便不利,而用此湯何哉?蓋陽絕者,水雖入而不散于脈,何以滋潤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澤瀉之威行其下,白術(shù)、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氣,用布水精于諸經(jīng),開陽存陰,而洽榮衛(wèi)也。
【臨床應(yīng)用】胃反:成績錄云,安部候臣菊池大夫,從候在浪華,久患胃反,請治于先生曰:不佞曩在江戶得此病,其初頗吐水,間交以食,吐已乃渴,諸醫(yī)交療,百端不愈,一醫(yī)叫我斷食,諸證果已。七日始飲,復(fù)吐如初,至今5年,未嘗有寧居之日,愿先生救之。先生乃診其腹,自胸下至臍旁硬滿,乃與茯苓澤瀉湯,數(shù)日而痊愈。
【摘錄】《金匱》卷中
茯苓澤瀉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茯苓澤瀉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澤瀉湯中藥方劑,服用后對我們的眼睛有好處,是一味難得對眼睛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可謂是正對性比較強的一味中藥,大家在眼睛方面有哪些煩惱,不妨可以試試這個!澤瀉湯的處方還有具體的澤瀉湯功效下面小編一一給大家介紹。
【方劑名稱】
澤瀉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配方】
澤瀉、升麻、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決明子(微炒)、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實(去瓤,麩炒)、芍藥各30克,梔子仁、人參、赤茯苓(去黑皮)、黃柏(去粗皮)、細(xì)辛(去苗葉)、白術(shù)各15克,柴胡(去苗)120克,桑根白皮(銼,炙)60克,青葙子30克。
【功能主治】
治肝熱目赤,視物不清,積年青盲,視不見物。
【方劑制法】
上藥十八味,粗搗篩。
【使用方法】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臨臥溫服,一日二次。
【方劑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二。
【方劑名稱】
澤瀉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組成配方】
澤瀉、半夏、柴胡、生姜各9克,地骨皮15克,石膏24克,竹葉15克,莼心15克,茯苓、人參各6克,甘草、桂心各3克。
【功能主治】
通脈瀉熱。治上焦有熱,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熱,名日漏氣。
【方劑制法】
上藥十二味,哎咀。
【使用方法】
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方劑別名】
泄熱澤瀉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方劑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結(jié)語:澤瀉湯,這味藥能夠幫助我們治肝熱目赤,還有改善視物不清的癥狀,這顯然是對眼睛有好處的方子。一些眼睛有不適癥狀的朋友可以嘗試這個方子,相信大家會有所收獲的。澤瀉湯的功效雖然好,但是也請大家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示下食用,不能隨便喝!
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都是不同,中草藥對疾病治療也是有著很好效果,而且中草藥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雖然它對疾病治療緩慢,但是它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是一個放心之選,那澤瀉是很常見的草藥,那澤瀉的副作用都有什么呢?
澤瀉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這樣的藥物對疾病治療有著很好幫助,而且它制作成中成藥,對疾病改善,都是有著很好幫助,那澤瀉的副作用都有什么呢?
澤瀉的副作用:
澤瀉能對實驗動物的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
含有澤瀉的中成藥:七味都?xì)馔?、三寶膠囊、山菊降壓片(山楂降壓片)、五苓散、分清五淋丸、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顆粒、龍膽瀉肝丸、歸芍地黃丸、馮了性風(fēng)濕跌打藥酒、耳聾左慈丸、血脂靈片、麥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更年安片、啟脾丸、補腎固齒丸、明目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金嗓散結(jié)丸、參茸固本片、枳實導(dǎo)滯丸、前列舒丸、濟(jì)生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消栓通絡(luò)片、消栓通絡(luò)膠囊、鎖陽固精丸、癃清片、安坤贊育丸。
通過以上介紹,對澤瀉的副作用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因此對這樣藥物在使用上,都是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這樣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都是要適量進(jìn)行,同時對選擇它制作成的中成藥,要根據(jù)疾病需求選擇最佳。
天麻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藥材,因為這種中藥材具有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所以一般他都會被用在調(diào)理身體上面,而且它是藥食同源的,所以有很多人在燉湯的時候,里面會加入一些天麻,就可以當(dāng)做調(diào)料,又能夠使它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而且還能夠使湯的味道鮮美,那么天麻煲什么湯比較好呢?
紅棗天麻燉土雞
天麻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是珍貴的中藥材,紅棗有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紅棗天麻燉土雞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有補腦安神功效,還能鎮(zhèn)痛,降血壓,對于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偏頭痛等有一定效果。
材料
土雞半只,天麻10克,紅棗10顆,枸杞20顆,姜1塊,花椒5顆。
做法
1、土雞洗凈,切塊。天麻洗凈,切片,紅棗,枸杞洗凈,姜切片備用。
2、燒一鍋開水,放入雞焯燙至變色后撈出。
3、將焯好的雞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倒入足量冷水,放入姜片和花椒。
4、大火煮開后,改成中小火,放入天麻,紅棗和枸杞,蓋子煲2小時以上,調(diào)入鹽即可。
天麻百合排骨湯
百合具有安神、清火、潤肺、的功效。天麻用于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fēng)、癲癇抽搐等病癥。排骨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有補鈣的作用,天麻百合排骨湯是一道營養(yǎng)滋補的藥膳。
材料
天麻,排骨,百合,姜,醋,味精,鹽。
做法
1、天麻泡一下,把排骨洗干凈放入砂鍋,加入涼水煮開;
2、然后放幾滴醋(這樣有利于骨頭里的鈣燉出來)放幾片姜(去腥);
3、同時放入天麻一起燉,水開后改小火煨半小時,加入百合,開鍋放入雞精調(diào)味即可。
天麻蒸鴿子
天麻是名貴中藥,鴿子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天麻蒸鴿子具有補肝益腎、補氣健脾、滋腎固精等功效。
材料
鴿子1只,天麻粉1匙,紅棗6顆,枸杞子1匙,西洋參6片。
做法
1、將鴿子開腸破肚,去除不需要的內(nèi)臟,洗凈;
2、加料酒、鹽天麻粉、蔥節(jié)、紅棗、枸杞子、西洋參一起放在碗里,入蒸鍋蒸2小時,取出即可。
天麻黃金盅
黃金瓜營養(yǎng)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磷、鐵、鈣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的作用,對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等有較好的療效。天麻具有強身健體,抵御風(fēng)寒的作用,還可以治療頭暈、偏頭痛、高血壓等疾病。
材料
排骨四塊,天麻六片,黃金瓜一個,枸杞十顆。
做法
1、排骨焯掉血水,另支一鍋將排骨和天麻加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燉四十分鐘備用;
2、黃金瓜洗凈,從一頭切開,用刀將瓜心里的籽挖空洗凈;
3、將燉好的排骨和天麻碼入瓜內(nèi),放上枸杞,加入燉好的排骨湯蓋上瓜蓋上鍋蒸;
4、水開后十分鐘,出鍋前加入鹽即可食用。
天麻燉魚頭
天麻味甘甜而帶苦澀,具有息風(fēng)定驚、益氣養(yǎng)肝、祛風(fēng)濕、強筋骨等功效,主治神經(jīng)衰弱、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癥狀。
材料
天麻10克,鮮鳙魚頭1個,生姜3片,鹽。
做法
1、將天麻、鳙魚頭、生姜放燉盅內(nèi);
2、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 3.加鹽調(diào)味即可。
澤瀉的藥用價值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利水滲濕: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尿少、水腫、瀉痢及濕熱淋濁等證。治胃內(nèi)停水常配白術(shù)。治尿道澀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清瀉腎火:用于陰虛火旺諸證。
1、《本經(jīng)》:主風(fēng)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
2、《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3、《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4、《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
5、《醫(yī)學(xué)啟源》: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吨髦蚊卦E》云,去舊水,養(yǎng)新水,利小便,消水腫,滲泄止渴。
6、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7、《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
澤瀉的副作用
人們一旦過量食用澤瀉以及誤食澤瀉都會對人造成副作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腎虛眼花
雖然澤瀉對眼睛有一定明目作用,但是一旦服用過量,或者長期服用之后,會導(dǎo)體內(nèi)腎氣流失,從而造成頭暈眼花的副作用,所以應(yīng)注意食用量。
2、滑精以及肝腎中毒
我們都知道澤瀉有利尿的好處的,一旦人們食用過量澤瀉,不僅僅會導(dǎo)致腎虛滑精,同時還會造成肝腎水腫以及中毒等情況的發(fā)生。
3、影響食欲
同時多吃澤瀉還會導(dǎo)致胃口下降,食欲不振,這是因為其含有醇類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會刺激腸胃消化系統(tǒng),從而導(dǎo)致胃口不佳,甚至誘發(fā)胃腸炎發(fā)作。
4、中毒表現(xiàn)
一旦過量食用,短時間患者表現(xiàn)為嘔吐,惡心,腹痛,皮膚異常等中毒癥狀,應(yīng)立即送往醫(yī)院救治,以免危害到身體健康。
澤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澤瀉的醫(yī)學(xué)記載
1.1、《本草衍義》:澤瀉,其功尤長于行水?!侗窘?jīng)》又引扁鵲云,多服病人眼澀,誠為行去其水。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1.2、《醫(yī)經(jīng)溯洄集》:張仲景八味丸用澤瀉,是則八味丸之用澤瀉者非他,蓋取其瀉腎邪,養(yǎng)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之功。
1.3、《本草蒙筌》:澤瀉,多服雖則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義何也?蓋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虛,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1.4、《綱目》: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神農(nóng)書列澤瀉于上品,復(fù)云久服輕身、面生光,陶、蘇皆以為信然,愚竊疑之。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
1.5、《本草匯言》:方龍?zhí)对?澤瀉有固腎治水之功,然與豬苓又有不同者。
1.6、《本草通玄》:蓋相火妄動而遺泄者,得澤瀉清之而精自藏,氣虛下陷而精滑者,得澤瀉降之而精愈滑矣。
1.7、《藥品化義》:凡屬瀉病,小水必短數(shù),以此(澤瀉)清潤肺氣,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主治水瀉濕瀉,使大便得實,則脾氣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則真水得養(yǎng),故消渴能止。
1.8、《本草正義》:澤瀉,最善滲泄水道,專能通行小便。
2、澤瀉的附方
2.1、治臌脹水腫:白術(shù)、澤瀉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煎服三錢,茯苓湯調(diào)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問病機保命集》白術(shù)散)
2.2、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五兩,白術(shù)二兩。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金匱要略》澤瀉湯)
2.3、治冒暑霍亂,小便不利,頭暈引飲:澤瀉、白術(shù)、白茯苓各三錢。水-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溫服。(《綱目》三白散)
2.4、治妊娠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澤瀉,桑白皮(炒)、檳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婦人良方》澤瀉散)
2.5、治濕熱黃疸,面目身黃:茵陳、澤瀉各一兩,滑石三錢。水煎服。(《千金方》)
2.6、治寒濕腳氣,有寒熱者:澤瀉、木瓜、柴胡、蒼術(shù)、豬苓,木通、萆薢各五錢。水煎服。(《外科正宗》)
中藥澤瀉的作用
1、中藥澤瀉的作用之治療高脂血癥
澤瀉浸膏片,每片相當(dāng)于生藥3g,每次口服3片,每日3次,療程一個月,用澤瀉浸膏片治療高脂血癥110例,其中44例膽固醇增高者,膽固醇平均含量由258.4mg%下降至235.2mg%,平均下降9.0%,其中下降10%以上者將近半數(shù)。103例甘油三酯增高者,由337.1mg%下降至258mg%,平均下降22.5mg%,其中下降10%以上者占65%,下降30%占40.8%,有18.4%的病例下降50%以上。
澤瀉對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有效,對某此繼發(fā)性者亦有一定療效,堪稱一廣譜降脂藥物。
經(jīng)驗認(rèn)為,欲增強澤瀉對高脂血癥療效,應(yīng)注意療程延長,選用酒提制劑或水煎酒沉制劑,前者劑量每日生藥27g左右,后者則宜適當(dāng)增大劑量。
2、中藥澤瀉的作用之降血脂作用
澤瀉的脂溶性部份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家兔有明顯的降膽固醇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由其中分離得的澤瀉醇A、B及澤瀉醇A、B、C的乙酸酯,除澤瀉醇B外,都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的飼料中,可使血膽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澤瀉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強。澤瀉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癥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殘留部分作用最強。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對飼以普通飼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顯的降膽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標(biāo)記法證明,澤瀉醇A有抑制小鼠小腸酯化膽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膽固醇在大鼠小腸內(nèi)的吸收率降低34%。
3、中藥澤瀉的作用之對肝臟的保護(hù)作用
澤瀉醇A乙酸酯、澤瀉醇B乙酸酯和澤瀉醇C乙酸酯可保護(hù)因四氯化碳中毒的小鼠肝臟,其中以澤瀉醇C乙酸酯效果最好。
中藥澤瀉的食譜
1、扁豆薏米豬苓澤瀉煲豬骨
材料:
扁豆、薏米各80克,豬苓、澤瀉各12克,紅棗5個,豬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
各物分別洗凈,藥材浸泡;紅棗去核;豬骨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這種吃法能夠起到清熱、滲濕、滋潤、補益等的作用。
2、老冬瓜鮮荷葉豬苓澤瀉鯽魚湯
材料:
老冬瓜800克,鮮荷葉1/2塊,豬苓、澤瀉各12克(中藥店有售),苡米80克,鯽魚1條,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
各物洗凈,冬瓜連皮、籽切塊;中藥和苡米稍浸泡;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滾沸后以文火煲兩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3~5人用。
食用這道湯可以起到清熱、消暑、祛濕的神奇功效。
中藥澤瀉的炮制方法
1、澤瀉: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悶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
2、麩制:取麩皮,撒入鍋內(nèi),待起煙時,加入澤瀉片,拌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澤瀉片100kg,用麩皮10kg。
3、鹽麩制:取澤瀉片,用鹽勻潤濕,曬干,再加入蜜制麩皮,按麩炒制法炮制,每澤瀉500kg,用鹽6kg;用麥麩60kg。水適量。
4、酒制:在100度熱鍋中加澤瀉片,翻炒數(shù)次,用酒噴勻,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澤瀉100kg,用酒5kg。
5、鹽澤瀉:取澤瀉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稍悶潤,置鍋內(nèi)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現(xiàn)黃色取出,晾干。(每澤瀉片100斤,用鹽二斤八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雷公炮炙論》:細(xì)銼,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