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潛伏”熬夜吃辣=“火上澆油”
立秋女性養(yǎng)生潤燥。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秋燥“潛伏”熬夜吃辣=“火上澆油””,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秋燥天,不少市民出現(xiàn)皮膚干癢皸裂、鼻孔干熱、咽喉發(fā)癢等癥狀
●緩解秋燥需遠離辛辣減少熬夜,喝水是簡單有效的辦法
●專家推薦清潤解燥食療方
如今已經(jīng)是立冬,盡管北方已是天寒地凍,有些地方甚至還不止下過一場雪,可地處嶺南的廣州至今卻仍秋高物燥,天氣預報里的防火提醒幾乎天天不停。在這個時節(jié),不少街坊感覺到自己的體內(nèi)也有一股股看不見、摸不著的火,它烘烤得人皮膚發(fā)緊發(fā)癢,鼻孔又干又熱似要噴火,口唇潰瘍、咽喉發(fā)癢,不時還伴有聲聲干咳,甚至咳血絲、流鼻血、大便燥結一些經(jīng)受不起烤驗的部位頻頻出現(xiàn)險情。
專家指出,此時的南方氣象其實仍停留在深秋階段,而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秋燥易傷肺,此肺是抽象概念,并不單指某個具體的臟器,而是指從皮膚到呼吸系統(tǒng)再到消化系統(tǒng)等多層次互相影響的癥狀。建議潤燥還是要從滋陰養(yǎng)肺入手,通過喝水、煲湯,糾正熬夜、吃辛辣火鍋等易傷陰上火的飲食起居習慣,讓體內(nèi)的燥火指數(shù)降到低。
現(xiàn)象:
秋燥很傷人 口干舌燥流鼻血
醫(yī)生,我一早起來就口干舌燥,還流鼻血,鼻孔又干又熱好像要噴火似的,吃東西時喉嚨疼得像刀割
我渾身掉皮掉得很厲害,又癢又痛,半夜受不了經(jīng)常醒來,抓破了皮也不管用!
我一點痰都沒有,但喉嚨很癢,成天吭吭咳咳的,還有便秘,很難受!
近來,在各大醫(yī)院的門診,從皮膚科到呼吸科、消化內(nèi)科甚至是急診,不同的男女老少不斷地向醫(yī)生重復著類似的訴說。
這類患者的癥狀從皮膚到呼吸系統(tǒng)再到消化系統(tǒng)都有,看似不同,但其實多因秋燥所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綜合科主任楊小紅教授指出,從時序上講,雖然現(xiàn)在已近立冬,但地處嶺南的廣州仍停留在深秋階段,秋高物燥。而跟自然界的氣象相呼應,近期不少街坊感覺到自己的體內(nèi)也有一股股看不見、摸不著的秋冬燥火,在它的烘烤下,不少人經(jīng)受不起烤驗,身體多部位頻頻出現(xiàn)險情,輕則皮膚干癢皸裂、臉上長痘,鼻孔干熱、口干舌燥、咽喉發(fā)癢,不時還伴有聲聲干咳,重者甚至咳血絲、流鼻血、便秘
解燥貼士:
講到具體如何潤燥,不少人對煲湯調(diào)養(yǎng)感興趣,但也有人心雖向往之,可實際操作起來又怕麻煩。針對不同的人群,楊小紅給出如下貼士:
喝水簡單 但忌太寒涼
要補津液,簡單的辦法是多喝水。楊小紅笑言,這一招對于忙人和懶人切實可行。但喝水也因人而異。年富力壯體質(zhì)好的人,可以少講究,但也不要多喝冷飲。而體弱或上了年紀的人,好還是喝溫開水,寒涼飲品好莫碰。因為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形寒飲冷則傷肺,本來天氣已經(jīng)比較涼爽,如果冷飲喝太多,身體不小心受寒,肺部容易因此受傷,出現(xiàn)咳嗽等癥狀。另外,體弱者易因冷飲傷及脾胃,令抵抗力進一步下降。
相關推薦
阿膠,又名驢皮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zhì)及鈣、鉀、鈉、鎂、鋅等17種元素,所含蛋白質(zhì)水解后能產(chǎn)生多種必需氨基酸。其性平,味甘平,為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良藥,一直被奉為養(yǎng)生滋補佳品。
1、阿膠的味道有些人不太習慣,可以在其中加入冰糖、蜂蜜等調(diào)味。同時可以在飯后服用,這樣不會造成反胃、惡心等情況了。
2、氣虛的人可以加入黨參或西洋參一起服用,氣血雙補,效果更好。氣虛表現(xiàn)主要為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zhì)淡,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體力不濟。
3、如果是體寒怕冷的人,吃阿膠的時候可以加一點桂圓。腎虛的人也可以再配上一點枸杞。
4、用作一般滋補,宜在空腹時服用阿膠。阿膠作湯劑時,宜熱飲,不要涼服。阿膠作膏劑時,宜用沸水化開食用。阿膠作丸劑時,用溫酒或溫開水送下。
5、服用阿膠也需要忌口,在前后2個小時內(nèi),不要吃蘿卜或大蒜,也不宜飲濃茶。
6、由于阿膠的蛋向有抗原性,所以,患蕁麻疹等皮膚過敏性疾病和長期處于高敏狀態(tài)的人服用后,很容易發(fā)生過敏;它也能激活抗體,因而患有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須謹慎使用。
四、阿膠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蘿卜
阿膠不能與蘿卜一起食用,蘿卜順氣助消化,阿膠補氣,兩者同吃功效會抵消。服用阿膠前后2小時內(nèi),忌吃蘿卜。
2、濃茶
食用阿膠最后前后一小時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會影響阿膠的藥效。
3、大蒜
阿膠不能和大蒜一起吃,食用大蒜會影響阿膠藥效。大蒜屬順氣和促消化食物,而阿膠是補氣藥物,這一補一順作用相抵,大大降低阿膠功效。所以,服用阿膠前后不要吃大蒜,以免降低藥效。
4、牛奶
牛奶的蛋白質(zhì)容易和阿膠中的有機物發(fā)生反應,降低滋補效果,因此服用阿膠時,忌用牛奶送服。
5、大黃
阿膠不能和大黃一起吃,由于大黃具有瀉火的功效,同食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是會失去阿膠的作用。
五、立秋潤肺還可以吃什么
1、百合。中醫(yī)認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潤肺、安神的功效,適合2020秋季食用。
2、山藥。山藥味甘,性涼潤,入肺、脾、腎經(jīng),有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嬴之功效。
3、蜂蜜。蜂蜜是一種非常天然的滋養(yǎng)食品,有滋陰潤燥、美白養(yǎng)顏、潤腸通便等功效,養(yǎng)肺潤肺功效最好的蜂蜜為冬蜜、柑桔蜜、枇杷蜜、枸杞蜜。
4、銀耳。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是名貴的營養(yǎng)滋補佳品,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
六、如何防秋燥
1、多睡一小時,保持充足睡眠。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yǎng)精蓄銳。
2、合理膳食防“秋燥”。2020秋季天氣較為干燥,會出現(xiàn)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發(fā)枯燥、嘴唇干燥等秋燥現(xiàn)象。多喝水、多喝粥,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3、少開電扇,關窗睡覺。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fā)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fā)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4、保護臍部,預防疾病。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qū)散。
5、堅持鍛煉,但切勿過量。2020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進行適當?shù)玫襟w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6、避免過早添加衣物。2020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無常,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后吹風,容易傷風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漸添加,不可過早過急。
7、注意胃部保暖。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覺時需關好門窗,腹部蓋好被子,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阿膠并不是人人皆宜,它屬滋膩之品,如果舌苔較厚、較黃,嗓子有點疼,有點咳嗽的人都不適宜吃阿膠。
1、秋燥能不能吃蘿卜
白蘿卜可以清熱排毒,去燥熱。加上秋天里人們無形中就會多進食肉類,需要搭配涼性和性味甘平的食物,來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而性涼的白蘿卜無疑是很好的選擇。秋天天氣轉(zhuǎn)冷,人的活動量減少,容易產(chǎn)生積食,而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nèi)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尤其是其富含的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
所以吃蘿卜是可以預防秋燥的。
2、秋燥的癥狀
2.1、秋燥癥狀之聲音沙啞
秋天的氣候原因,對于呼吸道的侵犯是比較嚴重的,口腔咽喉部位常常是受害部位,容易出現(xiàn)聲音沙啞,咽喉腫痛的現(xiàn)象。
2.2、秋燥癥狀之鼻子敏感
2020秋季,鼻子因為受到氣候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變得非常的敏感,而且受到空氣干燥的影響,容易堵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
2.3、秋燥癥狀之頭發(fā)干燥
發(fā)質(zhì)的干燥也是因為氣血的循環(huán)變的越來越差,血液無法將我們體內(nèi)的養(yǎng)分輸送到頭發(fā)的毛囊當中去,而引起的發(fā)質(zhì)變化,這也是秋燥的變現(xiàn)形式。
2.4、秋燥癥狀之大便干燥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便秘,這在2020秋季也是多發(fā)癥狀,在2020秋季人體內(nèi)部的水分被大量的蒸發(fā)掉,食物經(jīng)過腸道的堆積就容易形成便秘現(xiàn)象。
3、如何預防秋燥
2020秋季多喝水、多喝粥,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yǎng)精蓄銳。
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fā)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fā)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2020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進行適當?shù)玫襟w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qū)散,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預防秋燥的蔬菜
1、預防秋燥的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zhì),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百克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含量高3—4倍,比柑橘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y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fā)季節(jié),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2、預防秋燥的菠菜
菠菜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蔬菜。尖葉菠菜葉柄長,葉片較薄,根粗壯,含糖分多;圓葉菠菜片大肉厚。菠菜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蔬菜,維生素C含量雖低于辣椒卻高于西紅柿,且其中所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秋天干燥,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有防止口角潰瘍、唇炎、眼睛干澀的功效。
3、預防秋燥的蓮藕
秋天還可吃點蓮藕,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zhì),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另外,把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涼變溫,雖然失去消淤、清熱的性能,卻對脾胃有益,有養(yǎng)胃滋陰、益血、止瀉的效果。
預防秋燥的養(yǎng)生湯
1、金銀花水鴨湯的做法
材料:金銀花25克、水鴨1只、無花果2粒、陳皮1/4片、鮮姜2片、清水1000毫升、鹽少許。
做法:金銀花洗凈,水鴨洗干凈后放入滾水內(nèi)煮5分鐘,取出;陳皮洗干凈、泡軟刮去囊;清水1000毫升煮沸,將金銀花、水鴨、無花果、陳皮、姜加入煲滾,改用文火煲兩個小時,加鹽調(diào)味。
2、馬蹄水鴨湯的做法
材料: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
做法:將鴨宰殺去毛及內(nèi)臟;馬蹄去皮,一切成兩半;蔥切段,姜切片。把鴨放入鍋內(nèi),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改文火燉熬至鴨熟即成。
秋風不僅吹落了樹葉,還吹得人皮膚干燥、口舌生瘡、常常便秘,令人徒增不少煩惱。這些都是秋燥的明顯癥狀,而且秋天是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如果沒有好好保健身體,對于身體虛弱的人則很容易誘發(fā)各種嚴重疾病。當然,面對秋燥并不是無計可施的,日常飲食中多添加一些潤肺滋陰的食物,多喝開水,避免吃辛辣上火的刺激性食物。秋天還可以常吃蘿卜,蘿卜有多種做法,煲湯是最常見的吃法。如果能接受蘿卜的辛辣味,生吃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你本身脾胃虛寒的話,就不建議多吃了。另外,中藥和蘿卜也不能同時食用哦。
1、梨粥
粳米50克,淘凈加水煮沸:生梨2-3只,削皮去核,切成小塊,投入粥鍋,加冰糖適量。煮稀粥食用。此粥可生津潤燥,清熱止咳,消痰降火,適用于熱病煩渴、肺熱咳嗽、干咳痰少、病后體虛、食少口干等。
2、黑芝麻粥
黑芝麻淘凈曬干,炒熟研細,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將熟的粥內(nèi),加蜂蜜1匙,熬至粥稠食用。黑芝麻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養(yǎng)五臟,潤燥通便,適用于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煤結、病后虛贏、須發(fā)早白、婦女產(chǎn)后乳少等。
3、白木耳粥
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白木耳是2020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作用。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燥咳、氣陰兩虛等。
4、蘋果粥
蘋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適用于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大便干結、高血壓等。
5、菊花粥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適用于2020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病癥,對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6、鮮藕粥
粳米250克,鮮藕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中醫(yī)認為,熟藕味甘,具有補血生津、健脾開胃、除燥潤肺的作用。鮮藕粥適用于肺胃有熱、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損傷、瘀血滯留等。
7、枸杞粥
枸杞30克,粳米100克,加水適量。同煮成粥。枸杞粥具有滋補肝腎、明目補虛等作用,適用于中老年人肝腎陰虧、視物模糊、腰酸腿軟等。
8、胡蘿卜粥
胡蘿卜150克,去皮,清洗干凈,切成碎末,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醫(yī)認為,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此粥適用于便秘、腸胃不適、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
9、土豆粥
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醫(yī)認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diào)中的功效,此粥適用于胃燥、胃痛、便秘等。
1、怎么緩解秋燥:多吃水果
在秋天出現(xiàn)了秋燥的問題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也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食療效果。吃水果補充體內(nèi)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中和體內(nèi)多余的酸性代謝物,可以幫助自身達到一個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多吃一些雪梨和桂圓,在可以幫助自身達到敗火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改善自身出現(xiàn)的皮膚干燥問題。
2、怎么緩解秋燥:皮膚保濕
由于天氣干燥的原因,很多朋友在2020秋季的皮膚也經(jīng)常會容易出現(xiàn)干燥缺水的問題,還可能會增加自身出現(xiàn)皮炎問題的幾率。所以大家在2020秋季一定要注意使用一些無刺激無添加的保濕品,補充肌膚內(nèi)缺乏的營養(yǎng)和水分,使毛孔呼吸更順暢,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膚質(zhì),改善自身的外部形象。
3、怎么緩解秋燥:少量多次喝足水
秋天濕度降低,皮膚、嘴唇和咽喉表皮細胞更易丟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補水方法。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輕體力勞動者女性每天飲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這是一個最少量,每天喝2000~3000毫升都可以。
4、怎么緩解秋燥:羊奶養(yǎng)肺好
肺喜潤而惡燥,入秋后肺也最易出現(xiàn)不適,引起咳嗽多痰等問題。 肺為嬌臟,與燥氣相通,易感燥邪。中醫(yī)講究“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故對于肺的飲食養(yǎng)生首重滋養(yǎng)津液、滋陰潤肺。喝羊奶,不僅可及時補充體內(nèi)水分;其特殊的脂肪結構,還可使被人體消化吸收后的多余脂肪直接進入腸道排出,潤腸排毒清內(nèi)熱。肺臟與大腸相表里,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可促使肺氣宣降。
秋燥會有什么癥狀表現(xiàn)
1、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斷身體是否干燥的地方。癥狀較輕的會出現(xiàn)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癥狀;有些人會咳嗽,聲啞氣喘不停,特別容易于夜晚發(fā)作,進而無法安心入睡;還有些體質(zhì)差的人會將這種秋咳一路持續(xù)入冬,或轉(zhuǎn)變?yōu)槁灾夤苎椎葒乐匕Y狀。建議吃些梨子。
2、鼻敏感
中醫(yī)認為,鼻子敏感多為肺虛所致。每逢秋天,十個人里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干燥,而一旦干燥,又用手指去挖,由于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
3、皮膚干燥
皮膚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特別容易干燥、瘙癢甚至皸裂。如果你經(jīng)常性撓皮膚、抓癢甚至舔舐嘴唇,說明肌膚已經(jīng)喪失水分了。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補水,每天多喝水,然后日常生活中最好帶上一瓶噴霧保濕的,時常潤一潤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緩解秋燥的湯水。
預防秋燥的方法有哪些
1、少開電扇,關窗睡覺
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fā)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fā)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2、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qū)散。
3、堅持鍛煉,但切勿過量
2020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進行適當?shù)玫襟w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4、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2020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無常,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后吹風,容易傷風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漸添加,不可過早過急。
一、如何防秋燥
1、防秋燥的技巧
多睡一小時,保持充足睡眠。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yǎng)精蓄銳。
少開電扇,關窗睡覺。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fā)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fā)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保護臍部,預防疾病。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qū)散。
堅持鍛煉,但切勿過量。2020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進行適當?shù)玫襟w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2020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無常,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后吹風,容易傷風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漸添加,不可過早過急。
注意胃部保暖。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覺時需關好門窗,腹部蓋好被子,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2、防秋燥的飲食方法
2.1、防秋燥吃什么水果
2.1.1、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對兒童肺熱咳嗽、麻疹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1.2、柑橘
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癥狀。
2.1.3、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解煩渴的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等癥狀,可作食療極品。石榴搗汁或熬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咳等。
2.1.4、葡萄
葡萄營養(yǎng)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蜜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經(jīng)常食用,對體質(zhì)虛弱和過度疲勞者均有補益。葡萄干,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體弱血虛者的滋補佳品。
2.2、防秋燥喝什么湯
2.2.1、橄欖蘿卜湯
用料:青橄欖10枚(搗破),蘿卜250克(切片)。
制法:將兩味用料加適量水煮湯。
功效:潤肺滋陰,消痰理氣,解毒利咽。適用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2.2.2、百合蓮子粥
用料:百合、蓮子各適量。
制法:將百合、蓮子煮粥。
功效:潤肺養(yǎng)陰、益氣、明目。百合性微寒,味甘、微苦,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作用。蓮子性平,味甘,有養(yǎng)心、健脾的作用。
2.2.3、冬瓜仁薏米粥
用料:冬瓜仁20~30克,薏米15~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將冬瓜仁洗凈,煎取汁,去渣。再與粳米、薏米同煮為稀粥。
功效:健脾、化痰。薏苡仁有健脾、清熱、排膿之功效。冬瓜仁性味甘寒,功能清肺化痰、排膿,用于肺熱咳嗽。
上述文章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如何防秋燥。為了做好2020秋季的保健,大家不妨看看下面小編要講解的2020秋季養(yǎng)生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