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鼻塞的克星——迎香穴!
春季養(yǎng)生穴。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鼻炎、鼻塞的克星——迎香穴!,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有的人因感冒沒能及時治療,最后引發(fā)了鼻炎。以后每次感冒,都是鼻塞不通,甚至呼吸困難。大部分時間,鼻子都聞不到氣味。而且按摩迎香穴的方法,對很多呼吸道疾患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且十分簡便,現(xiàn)與大家分享。
迎香穴位置:
在鼻孔兩旁大約五分(約是拇指的二分之一寬)的笑紋中找,也就是在鼻翼外緣中點5-8毫米處,左右各一,按下去有酸脹感的地方就是迎香穴。
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用拇指外側沿笑紋及鼻子兩側,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按摩方法二:方法雙手拇指分別按于同側下頜部,中指分別按于同側迎香穴,其余三指則向手心方向彎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順時針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堅持。
按摩方法三:將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里、向下揉搓,連做8次,多可64次,如傷風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盡可多做。
按摩方法四:用食指指尖點壓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較有效,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有些人點按迎香穴效果并不明顯,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病癥比較厲害,或者鼻子里邊的通路還沒有打開。建議鼻炎比較厲害的朋友,在點按迎香穴之前,先把雙手搓熱,然后搓揉鼻翼,激活它,再用上面的方法按揉迎香穴。無論是感冒引起的鼻塞,還是過敏性鼻炎,點按迎香穴都會有效,它被稱為“鼻炎的克星”。
ys630.coM延伸閱讀
迎香穴(別名:沖陽穴)解析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jīng)供給的氣血。大腸經(jīng)與胃經(jīng)同為陽明經(jīng),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jīng)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jīng)濁氣下傳本穴,故名。
(2)沖陽穴。沖,直上也。陽,陽氣也。沖陽穴名意指大腸經(jīng)陽氣由本穴上沖并交于陽明胃經(jīng)。本穴為大腸經(jīng)諸穴的最高穴位,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上行的陽氣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與陽明胃經(jīng)的氣血物質所處層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陽氣向上直沖交于陽明胃經(jīng),故名。
(3)手足陽明之會。理同迎香、沖陽之名解。
附注:(l)手、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2)《外臺》:不宜灸。
迎香穴:手足陽明之會。
迎香穴意義:接收陽明胃經(jīng)的五谷濁氣并向胃經(jīng)輸送大腸經(jīng)的清陽之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guī)律:大腸經(jīng)上行的陽氣在此交于胃經(jīng),而胃經(jīng)的下行濁氣則在此交于大腸經(jīng)。
功能作用:交換大腸經(jīng)與胃經(jīng)的天部之氣。
主治疾?。?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癥。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解剖位置〗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jīng)與眶下神經(jīng)的吻合叢。
許多上班族現(xiàn)在都是朝九晚五,頻繁加班,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有些人又覺得沒什么大毛病,不必去醫(yī)院,但身體卻總是不舒服,這該怎么辦呢?可以試試穴位療法哦。今天就傳授大家迎香穴這個神奇的穴位,趕緊來看看吧!
按摩迎香穴位的作用
腧穴釋義:此穴在鼻旁,因能主治“鼻鼽不利,窒洞氣塞”,鼻塞不聞香臭,故名。
腧穴定位:簡便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
解剖定位: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jīng)與眶下神經(jīng)的吻合叢。
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jīng)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效機制: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位于鼻旁,脈氣直通鼻竅,故通經(jīng)活絡、通利鼻竅之作用甚強,是治療各種鼻子疾患的要穴;此穴為手、足陽明經(jīng)的交會穴,可通調兩經(jīng)經(jīng)氣,疏瀉兩經(jīng)風熱,故通利鼻竅、疏面齒風邪的作用較強,是治療各種顏面疾患的要穴。
主治病癥: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腫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腫,面部如蟻走感,丹毒,蕁麻疹等;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面神經(jīng)麻痹,面癢,面腫,膽道蛔蟲癥,便秘等。
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保健養(yǎng)生:傷風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過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發(fā)熱,能立即緩解癥狀。經(jīng)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迎香,每次1-3分鐘,能使鼻子保持舒暢,對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預防肺病;經(jīng)常按摩迎香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經(jīng)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使氣血暢通,外邪不容易侵入體內,對抗病菌侵入,以達到預防和消除感冒。
刺法:向內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穴;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四白穴,治膽道蛔蟲癥。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鼻部,有時有眼淚流出。
灸法:此穴禁灸。
看了這么多關于迎香穴這個穴位的內容,你是否想馬上就試試呢?記得一定要找個合適和舒服的場所哦。
夏日空調病高發(fā)期,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都是待在空調房里不愿出門,由于氣溫高,人體出汗較多,全身表皮血管擴張,體內本有熱,而長時間呆在溫度較低的空調房內,感受冷風的寒邪,引起體表血管、汗腺收縮關閉,使體內產(chǎn)熱和散熱失去平衡。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癥狀呈現(xiàn)寒熱并見。如果再加上飲食不節(jié),過多地攝入煙酒、高熱量食物,更致體內蘊熱,促成外寒內熱而導致寒包火型感冒。那么該如何防治空調病呢?不妨按摩五個穴位,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風池穴
是足少陽膽經(jīng)的重要穴位,也是膽經(jīng)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風池為風邪聚集的要塞,故以風池命名。風邪在此易化熱,又稱熱府,所以具有疏風解表、平抑肝陽、舒筋通脈的作用。它位于后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屬足膽經(jīng)經(jīng)脈的穴道,位于人體的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捎秒p手食指、中指分別按住風池穴,用力按壓至稍感酸脹,或刮至有發(fā)熱感,具有清利頭目、通陽散寒的作用。在治療空調病中,起著生力軍的作用。
定喘穴
由于空調病通常伴有咳嗽,所以還要刮刮定喘穴。此穴位于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對支氣管哮喘,百日咳都有一定功效。
大椎穴
位于第七頸椎下面的凹陷處,為督脈本經(jīng)穴,又為諸陽之會,所以在臨床上應用甚廣,作用主要是祛風通竅,理氣止痛,針對熱病,比如發(fā)燒,還有就是治療頭痛,頸部疼痛等。艾灸或刮刮大椎穴,能治療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迎香穴
主要功用是祛風通竅,理氣止痛。鼻塞時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緩解鼻塞。
太陽穴
在中醫(yī)經(jīng)絡學上被稱為經(jīng)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觸摸最凹陷處就是太陽穴。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對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效果較佳。
穴位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對于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經(jīng)絡是聯(lián)通身體的法寶,所以有些常用的穴位大家還是要十分的清楚的,比如說迎香穴,下面我們一起好好的了解一下迎香穴吧。
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在鼻翼兩旁,有一個凹陷點,按壓的時候有一些酸脹的感覺。按壓的時間一般一到兩分鐘,按摩之后鼻塞的癥狀會有所緩解。按摩迎香穴的功效: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
【迎香穴的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眼睛正視,在鼻孔兩旁五分的笑紋(微笑時鼻旁八字形的紋線)中取穴。
按摩方法一:用拇指外側沿笑紋及鼻子兩側,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按摩方法二:方法雙手拇指分別按于同側下頜部,中指分別按于同側迎香穴,其余三指則向手心方向彎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順時針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堅持。
按摩方法三:將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里、向下揉搓,連做8次,多可64次,如傷風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盡可多做。
按摩方法四:用食指指尖點壓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較有效,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按摩迎香穴的功效】
1、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
2、從醫(yī)學的角度講,按摩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臨近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局部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病邪的抗擊能力,如果天天堅持,將對減少呼吸道疾患的發(fā)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迎香穴的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嗅覺減退、面神經(jīng)麻痹或痙攣、膽道蛔蟲等。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地倉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面肌痙攣;配陽陵泉、丘墟主治膽道蛔蟲癥。
迎香穴有著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等神奇的療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好好的學習一些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醫(yī)學知識,這對于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的身體的養(yǎng)護都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
鼻炎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問題,能夠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破壞,而且鼻炎的癥狀非常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適,因此,這種疾病是非常令人討厭的,而鼻炎的治療也非常的困難,而通過按摩來治療是比較可靠的方法,下面就來看看巧按迎香穴治好鼻炎癥怎么做呢?
按摩的基本姿勢和要求:取坐勢,按摩時必須全身放松,呼吸平和.癥狀 輕者每早晚可各按摩一次,堅持一周內即有顯效,癥狀嚴重的,每天早中晚須按摩三次,大概二十天左右即見效果。
1、
準備工作。先用雙手食指沿鼻翼兩側按搓200次,直到鼻子有發(fā)熱的感覺。2、
上迎香穴(鼻孔兩側,鼻唇溝上)。用雙手食指按摩200次。上迎香穴又叫“鼻通穴”,可等按摩完后覺得鼻子通了,再進行下面的步驟。3、
迎香穴(鼻翼兩側旁開一點)。雙手食指按摩迎香穴200次,按摩時會有酸麻感。4、
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摩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動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5、
印堂穴(兩眉之間中點)。印堂穴的主要功能是清頭明目,通鼻開竅。按摩100次。6、
按摩時手法應較重,有酸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周見效。必須每天堅持去做,治愈之后也要堅持做下去,這樣既可以防止復發(fā),也可預防感冒。慢性鼻炎按摩治療方法及前提:喝熱水,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早睡早起
1.
揉按百會穴:用一只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頭頂,用中指揉百會穴.其它兩指輔助,順時針36圈,配合意念:鼻腔有感覺到。2.
揉迎香穴:用兩只手的食指按住迎香穴,指壓感覺到酸麻感為佳,順時針36圈,配合意念:鼻腔己通透。3.
推擦印堂穴,陽白穴,絲竹孔,太陽穴.用兩只手的中指按住印堂穴(兩眉之間中點)食指,無名指輔助,依次向陽白穴(眉心向上一指半處)絲竹孔(眉尾處旁開一點),太陽穴推搓36次.配合意念:頭腦清涼,鼻腔舒適通達。起穴位按摩我們大家都不是太陌生,其實偉大的先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也摸索出了穴位按摩對人體的各種好處和作用,今天就講一講上迎香穴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和按摩上迎香穴的作用。
按摩上迎香穴位的作用
文獻摘錄:《針灸學簡編》∶在鼻唇溝上端盡處。
取穴方法:患者仰靠坐位,上迎香穴(鼻通穴)位于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經(jīng),滑車下神經(jīng)的分支,面神經(jīng)的頰支和內眥動、靜脈。
刺灸法:向內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尖揉按上迎香2至3分鐘,每天堅持,可防治鼻部疾病。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拭上迎香1至2分鐘,力度輕柔,可治療鼻炎、鼻塞等。
主治疾病: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衄,鼻息肉,嗅覺功能障礙;慢性結膜炎,爛眼弦,暴發(fā)火眼,迎風流淚,淚囊炎;感冒,頭痛,鼻塞;口眼歪斜,頭面疔瘡。
99健康網(wǎng)推薦閱讀:
按摩內迎香穴位的作用
按摩四白穴位的作用
從上文中我們了解了上迎香穴在身體的具體位置,上迎香穴都可以治療哪些疾病等,可見上迎香穴等穴位確實是可以對身體進行調理的。
我們身體有很多穴位,每一個穴位都能夠治療一些對應的疾病,上迎香穴是在鼻翼外緣中點旁,對治療鼻炎,鼻塞,感冒,牙疼都有很好的療效,有這些疾病的可以多按摩上迎香穴。
一、取穴方法
位于人體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 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jīng)與眶下神經(jīng)的吻合叢。
二、主治疾病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癥。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2)《外臺》:不宜灸。 迎香穴,手足陽明之會。
別名:沖陽穴。
穴義:接收陽明胃經(jīng)的五谷濁氣并向胃經(jīng)輸送大腸經(jīng)的清陽之氣。
名解:(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jīng)供給的氣血。大腸經(jīng)與胃經(jīng)同為陽明經(jīng),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jīng)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jīng)濁氣下傳本穴,故名。
(2)沖陽穴。沖,直上也。陽,陽氣也。沖陽穴名意指大腸經(jīng)陽氣由本穴上沖并交于陽明胃經(jīng)。本穴為大腸經(jīng)諸穴的最高穴位,大腸經(jīng)循經(jīng)上行的陽氣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與陽明胃經(jīng)的氣血物質所處層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陽氣向上直沖交于陽明胃經(jīng),故名。
(3)手足陽明之會。理同迎香、沖陽之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guī)律:大腸經(jīng)上行的陽氣在此交于胃經(jīng),而胃經(jīng)的下行濁氣則在此交于大腸經(jīng)。
功能作用:交換大腸經(jīng)與胃經(jīng)的天部之氣。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鼻子,是聞氣味、辨香臭的,而人皆“喜香惡臭”,所以鼻子旁邊有個穴位叫“迎香”,迎接香臭氣味的意思;而這個穴位在迎香之上,故叫“上迎香”。
功效:
上迎香,為經(jīng)外奇穴,是古人臨床實踐總結的經(jīng)驗穴,尤善于疏風通竅,故又名“鼻通”,特別強調其通鼻竅的顯著功效。中醫(yī)認為感冒是由于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所致;風邪阻滯鼻竅,則出現(xiàn)流涕、鼻塞等癥狀。按揉鼻子局部的上迎香穴,可以疏通鼻竅,促進病邪的排出,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癥狀。
取穴法:
沿著鼻唇溝往上,在鼻唇溝盡端和鼻子外側邊緣交點的地方,按上去略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上迎香穴。
按摩法:
指揉法為主,雙手食指分別點按在兩側上迎香穴上,先用適中力度按揉(以感覺酸脹為度),約5分鐘;然后再用雙食指沿著鼻梁向前方推按,至雙食指相碰,如此來回推按約200次。若鼻塞、流涕癥狀嚴重,可配合按揉“迎香穴”,能加強疏風通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