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原來還有這個功效,你一定不知道!
不知道健康養(yǎng)生知識。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足三里,原來還有這個功效,你一定不知道!,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中醫(yī)界公認的,治病、養(yǎng)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寶寶、孕婦、男性、女性、老人都可以按。每天十幾分鐘,相當于每天吃雞湯,大補身體、健脾胃,提高免疫力,避免大??!
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寬度即為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jié)橫度)。
按摩方法
1、可采用拇指點按的方法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
2、用艾條做艾灸
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
主治
1、長按足三里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jīng),預防衰老。
2、頭痛、失眠、貧血、神經(jīng)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3、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4、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諸癥。
5、對于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等灸足三里穴相當有效。寶寶也能灸。
yS630.Com相關推薦
甘蔗是夏秋季節(jié)最火的食物,由于它的口感香甜,脆而多汁。因此廣受我們大家的歡迎。是一個好的水果,而且營養(yǎng)還豐富。那么甘蔗煮水喝能止咳嗎?甘蔗還有一些其他妙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咳嗽可以吃甘蔗嗎
如果是虛熱引起的咳嗽是可以吃甘蔗的,甘蔗具有清熱生津、滋養(yǎng)潤燥等功效,對于虛熱咳嗽的患者來說,吃一些甘蔗能夠很好的緩解咳嗽的癥狀。秋冬干燥季節(jié),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甘蔗,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不過咳嗽期間吃甘蔗最好榨成汁食用,另外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癥的病人不宜食用甘蔗。
健康小貼士:咳嗽有痰者,可以將山藥碾成泥取半碗,甘蔗榨汁取半碗,二者混合拌勻,隔水蒸熟后食用,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甘蔗煮水喝能止咳嗎
可以。甘蔗檸檬水
材料:甘蔗、鮮檸檬汁
1、將甘蔗清洗干凈后用刀剁成4節(jié),削皮后豎著切為4段,再從中切一刀;
2、把處理好的甘蔗均勻碼放進奶鍋中,加入沒過甘蔗段的清水即可;
3、水開后,轉小火熬煮至湯汁粘稠冒出大大的泡泡;
4、繼續(xù)加入沒過甘蔗段的清水,接著熬煮,加入1-2塊冰糖后小火熬煮10分鐘后關火。
5、將熬煮好的甘蔗汁倒出最后再把鮮檸檬汁和甘蔗汁混合均勻即可。
甘蔗馬蹄湯
材料:甘蔗150g、馬蹄150g、清水適量
做法:
1、將甘蔗去皮,切條,清洗。馬蹄去皮,清洗。
2、鍋里加入適量清水,把切好的甘蔗,馬蹄倒入。
3、大火將水燒開,然后小火煮大約二十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花椒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項調(diào)味料,由于它的清香外加香辣的口感。一般可以進行做一些火鍋底料或者酸菜魚,胃口特別好。但是身上如果有傷口能吃花椒嗎,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這類問題該怎么解答吧!
有傷口能吃花椒嗎
不建議吃。1、一般有傷口是不建議吃花椒、八角茴香等這些調(diào)味料的。因為這些雖然是屬于食物調(diào)味料,但是是屬于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屬于熱性食品,對傷口不利,會影響到傷口的愈合。也有人認為,花椒是屬于發(fā)物,那中國的老百姓們都知道,有傷口是肯定不能吃發(fā)物的。
2、有傷口的時候不要吃花椒,傷口沒有好吃調(diào)理會影響傷口的恢復,還有可能引起傷口發(fā)癢。這種類型的調(diào)味料,可能有擴血管的作用,對傷口處的水腫等消退不利。
3、辛辣的東西促進血液循環(huán),傷口容易滲血,而且也促進后期瘢痕增生。再加上較大的手術對身體是個打擊,消化功能會受到抑制,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而且,傷口在愈合的時候、會分泌白細胞用來殺菌、加快愈合、吃辣椒會影響白細胞的分泌、減慢傷口的愈合。
哪些人不能吃花椒
1、陰虛火旺者忌服花椒。
2、孕婦慎服花椒,多食動人墮胎。
3、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嘈雜醋心,嘔吐酸水,或大腸積熱下血,咸不宜用。
4、凡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
5、陰痿腳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
6、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
7、字乳余疾由于本氣自病者不宜用。
8、雌黃水腫黃疸因于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不宜用
9、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沖、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法所咸忌。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1、降血壓
有研究發(fā)現(xiàn),花椒能使血管擴張,從而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咳嗽期間飲食禁忌
1、外感風寒型咳嗽
癥狀:初起咳嗽時痰稀或痰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兼頭痛、舌苔薄白等癥狀。
忌吃生冷黏糯滋膩之物,如香蕉、柿子、蚌肉、螃蟹等。
2、風熱型咳嗽
癥狀:咳痰黃稠,咳而不爽,或兼有口渴咽痛、發(fā)熱聲啞,以及舌苔薄黃等情況。
食物上宜吃梨子、無花果、薄荷、胖大海、西瓜、鴨蛋、金銀花等。忌吃辛熱黏滋補益之品,如龍眼肉、狗肉、胡椒等。
3、肺燥型咳嗽
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鼻燥咽干,舌苔薄而少津。
宜吃蜂蜜、甘蔗、橄欖、鴨肉、白木耳等。忌吃香燥、煎炸、溫熱、辛辣的食物,如爆米花、炒花生、辣椒,并避開煙酒等。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沒想到小小的甘蔗作用竟有這么大。因此,小編在這里建議大家,平??梢远嚓P注一些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同時多注意觀察溫度變化,一般咳嗽基本都是著涼引起的,同時也要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
足三里穴的功效
1、按摩足三里,能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jīng)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jīng)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diào)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jīng),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4、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四總穴之一,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陽明胃經(jīng)是多氣多血之脈,從頭一直到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于頭面、胸腹部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穴按摩除了可以調(diào)節(jié)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外,對于頭痛、牙痛、精神失常、發(fā)熱、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瘡、哮喘、心悸、高血壓、腹痛、泄瀉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說。
5、足三里這個穴位是足陽陰胃經(jīng)的一個重要穴位,經(jīng)常對他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補中益氣以及疏通經(jīng)絡還有匡扶正氣的效果,日常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消化不良、便秘、拉肚子、胃痛、胃脹以及惡心想吐、水腫以及心悸氣短等等情況,在足三里穴這個位置進行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的效果,促進身體健康。
6、止瀉功效。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shù)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7、止痛作用。如果出現(xiàn)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xiàn)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8、健脾和胃的作用
各種胃病屬于脾胃虛弱型,或脾胃虛寒型,皆可針之,有良效也,惟胃陰虛型不太適合。
9、增加食欲的作用
足三里有增食欲的作用,能明顯增加人的飯量,尤適于小兒食欲不佳者。余小外孫女食甚少,余針三里內(nèi)關而飯量增。
10、安神作用
足三里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用于治療失眠,尤其是屬于心脾兩虛性失眠,針之有良效。我有一朋友之妻,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針足三里加內(nèi)關神門,數(shù)次痊愈。
足三里按摩技巧
1、首先得知道足三里穴道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的作用。
2、正確認識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膝關節(jié)以下三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的地方,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也可以正確找。
3、按摩的技巧。
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哦 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后1小時后進行為宜。
足三里穴位的功效
1、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四總穴之一,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稱之為“長壽穴”。足陽明胃經(jīng)是多氣多血之脈,從頭一直到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于頭面、胸腹部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穴按摩除了可以調(diào)節(jié)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外,對于頭痛、牙痛、精神失常、發(fā)熱、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瘡、哮喘、心悸、高血壓、腹痛、泄瀉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說。
2、有關足三里的經(jīng)絡理論已經(jīng)被大量現(xiàn)代科學研究所證實,足三里穴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和內(nèi)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民間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經(jīng)驗之傳。既古時候,民間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預防疾病。其實只要經(jīng)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樣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3、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楊痿,移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5、止瀉功效
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shù)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6、止痛作用
如果出現(xiàn)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xiàn)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7、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進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對于失眠還有煩躁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xiàn)失眠的原因是心脾兩虛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進行針灸是最好的選擇。
8、按摩足三里,能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jīng)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jīng)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足三里按摩技巧
1、首先得知道足三里穴道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的作用。
2、正確認識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膝關節(jié)以下三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的地方,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也可以正確找。
3、按摩的技巧。
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哦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后1小時后進行為宜。
導讀:大家應該都知道。紅糖歷來都是我們平時的養(yǎng)生所不可缺少的,那么,紅糖的具體作用和食用方法有哪些呢?為你一一介紹。
眾所周知, 紅糖可以補血益氣,特別是對于產(chǎn)后的女性,月經(jīng)期間的女性來說,紅糖的功效都是特別大的,生產(chǎn)完以后多喝紅糖水身體會恢復得快一些,在來月經(jīng)的時候喝上一些紅糖水,也會有效的緩解痛經(jīng)的現(xiàn)象。
其實指出紅糖的其他用途還有很多,它的功效也不僅僅是補血益氣,如果能夠經(jīng)常的服用紅糖水,對于美容養(yǎng)顏也有很好的效果,會讓您的皮膚看起來,又白又恁,永遠告別黑,黃的膚色。
我們?yōu)榇蠹彝扑]幾種紅糖的養(yǎng)生美顏方:
紅棗杞子木耳湯:黑木耳30克、杞子15克、紅棗5個,紅糖50克煎服,每日2次。經(jīng)常服用,可有效祛除黑眼圈。
紅棗菊花粥:紅棗5-10枚、黑米100克、菊花15克,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放入適量紅糖。此方具有健脾補血、清肝明目之功效,常食用可使面部膚色紅潤,起到保健防病、駐顏美容的作用。
生姜紅糖水:生姜15克,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之。能治療風寒感冒,有效緩解寒淤血淤型的痛經(jīng)。
紅糖黨參赤小豆湯:黨參30克、赤小豆30克、丹參15克,紅糖適量,水煎取汁,常用可使膚色滋潤。
足三里穴Z sān lǐ(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解析:
(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別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內(nèi)物質(zhì)作用的范圍也。此穴名意指胃經(jīng)氣血物質(zhì)在此形成較大的范圍,常本穴物質(zhì)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開闊之地,經(jīng)水大量氣化上行于天,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范圍,如三里方圓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與該穴同,下,指本穴位處足之下部,別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為胃經(jīng)氣血物質(zhì)中的脾土微粒沉積之處。本穴物質(zhì)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經(jīng)水中夾帶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經(jīng)水散行于本穴的開闊之地,經(jīng)水被較多氣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駐,形成了本穴大范圍的脾土堆積之狀,故名下陵。(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為脾土微粒運送的通道。(4)鬼邪。鬼,與神相對,指地部的經(jīng)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氣血中地部經(jīng)水偏多則為胃之害。本穴物質(zhì)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而本穴功用為氣化水濕上補天部胃經(jīng)之氣,維持胃經(jīng)濕熱之性,若受以寒、經(jīng)水偏多,則本穴氣化之氣少,胃經(jīng)濕熱之性無存,故名鬼邪。(5)胃經(jīng)合穴。因胃經(jīng)自厲兌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氣皆匯合于此,故為胃經(jīng)合穴。(6)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物質(zhì)運行變化表現(xiàn)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地部經(jīng)水氣化于天,變?yōu)樘觳拷?jīng)氣,物質(zhì)的運動無風木的橫行、火的炎上、水的潤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長養(yǎng)特性,故本穴屬土。 附注: (l)足陽明經(jīng)所人為合。(2)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3)參考資料:a.據(jù)報道,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觀察發(fā)現(xiàn)胃弛緩時針刺使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yōu)槌诰彛⒖山獬拈T穴痙攣。 b.據(jù)報道,針刺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可使原來低下的胃游離酸、總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據(jù)報道:針刺人及家兔的該穴,發(fā)現(xiàn)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體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能滅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單位,兔增加62.1單位,兩者均在針后12小時增加最顯。 d.據(jù)報道: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調(diào)理素明顯增加,從而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shù)的上升,增強其免疫能力。足三里穴意義:胃經(jīng)氣血在此形成較大的氣血常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地部的稀濕脾土及天部的氣態(tài)物。運行規(guī)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濕后固化于穴周內(nèi)外,天部之氣則循胃經(jīng)上行。功能作用: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足三里穴主治疾病和作用 胃痛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jīng)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體最重要的治病穴位之一?!既梭w穴位配伍〗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內(nèi)關穴治嘔吐;配氣海穴治腹脹;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陽陵泉穴、懸鐘穴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穴可養(yǎng)志保健。〖刺灸法〗直刺1~2寸。〖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足三里穴在哪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jié)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忌斫馄省皆诿劰乔凹?,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jīng)及隱神經(jīng)的皮支分布處,深層當腓深神經(jīng)。A:補中益氣
告訴我們,足三里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里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B:止瀉功效
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shù)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C:止痛作用
如果出現(xiàn)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xiàn)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D: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進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對于失眠還有煩躁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xiàn)失眠的原因是心脾兩虛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進行針灸是最好的選擇。
E:促進食欲
在足三里穴上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飯量明顯的增加,所以如果小孩出現(xiàn)了食欲不振的情況,可以適當?shù)膶ψ闳镅ㄟM行按摩,能夠很好的令孩子恢復正常。
F:祛除風濕
風濕病是很多人在老年之后的一個痛苦折磨,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那么強健脾胃是最根本的要求之一,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清除體內(nèi)多余的濕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足三里穴屬于胃經(jīng)合穴,所以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能夠起到利濕的作用,很好的促進風濕病人恢復健康。
足三里穴位是我們?nèi)梭w的一種重要穴位,現(xiàn)在中醫(yī)養(yǎng)生已經(jīng)變得非常盛行。在平時的時候,按摩足三里的作用很強大,可以治療胃痛或者乳房脹痛等多種疾病。那么足三里穴艾灸方法你了解嗎?足三里的位置究竟在哪兒呢?
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即:膝關節(jié)處有一個髕骨,髕骨下兩邊有兩個坑,叫膝眼穴,內(nèi)側的叫內(nèi)膝眼,外側的叫外膝眼,從外膝眼開始,往下,四個指。脛骨的前邊一個指頭寬,然后四個指頭在外膝眼的下面,這個位置就是準確的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經(jīng)的第一要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反復地用大拇指按揉,四個手指頭保住腿肚或者用中指按壓法,來按揉或者用拳捶打,一般捶打兩三分鐘就可以了。大便很稀的那種,就用艾灸法,一般灸兩三分鐘就可以了,皮膚針也可以。詳見點擊:緩解治療腹瀉的穴位》》
足三里穴的準確位置
第二種尋找方法:用右手掌心按準右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橫紋,對準膝蓋處髕骨的上邊,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的作用
1、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2、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3、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足三里穴的注意事項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簡便易行:
1、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
2、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fā)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
足三里穴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diào)節(ji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導讀:足三里怎么找,足三里的準確位置。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等作用。足三里怎么找?足三里的準確位置,一起來看看。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
足三里是中醫(yī)術語,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xiàn)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nèi)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延緩衰老的有效穴位,經(jīng)常按摩該穴,對于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每天堅持按摩足三里穴5分鐘左右即可,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
足三里主治功效
足三里,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diào)節(ji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疾病防治、日常保健的作用。
足三里穴,它具有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guī)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diào)節(jié)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diào)節(jié)作用,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生發(fā)胃氣、燥化脾濕。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xié)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chǎn)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xù)數(shù)秒后,漸漸放松,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次即可。
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chǎn)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復操作數(shù)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jīng)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yǎng)先后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出血等都有防治作用。
對體質(zhì)虛弱者,尤其是腸胃功能不好,抵抗力減低的人宜用此法增強體質(zhì)。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
經(jīng)常按摩足三里有養(yǎng)生保健之效,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按按哦。
按足三里穴
首先得知道足三里穴道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梢云鸬秸{(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調(diào)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的作用。
正確認識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膝關節(jié)以下三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的地方,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也可以正確找。
按摩的技巧:
1、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
2、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哦 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后1小時后進行為宜。
按足三里穴的作用
1、補中益氣
足三里有補中益氣的作用,病人中氣不足者可取之,書上記載本穴有強壯的作用,為保健的要穴。誠不虛言。我自己年輕時身體比較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用足三里的調(diào)節(jié),達到了正常的范圍。感覺氣力增強,食欲增加。強壯效果明顯。
2、止痛作用
足三里的止痛作用非常強,主用于腹部疼痛,我體會,凡是腹部疼痛, 病因為氣滯,血瘀,寒盛,食滯中阻,氣虛,血虛,脾虛,胃虛等等引起的疼痛,皆可用之。針上三四分鐘皆能止痛。惟有病因為火熱者不宜。但是也可以配合清熱穴而用之。
3、止泄作用
足三里最顯著的作用就是止瀉,對于脾胃虛弱型腹瀉,虛寒性腹瀉,食積性腹瀉等等,皆有良效。若治痢疾或濕熱性腹瀉,須加配穴,同樣有良效。例子有很多,我自己就有多次腹瀉針此穴而解的經(jīng)歷。
4、健脾和胃的作用
各種胃病屬于脾胃虛弱型,或脾胃虛寒型,皆可針之,有良效也,惟胃陰虛型不太適合。
5、增加食欲的作用
足三里有增食欲的作用,能明顯增加人的飯量,尤適于小兒食欲不佳者。余小外孫女食甚少,余針三里內(nèi)關而飯量增。
6、安神作用
足三里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用于治療失眠,尤其是屬于心脾兩虛性失眠,針之有良效。我有一朋友之妻,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針足三里加內(nèi)關神門,數(shù)次痊愈。
7、祛風濕
足三里為胃經(jīng)合穴,陽明胃經(jīng)能利濕。治療各種風濕證,可作為配穴。健脾強胃,以利濕氣,所謂治病求本也。
8、痿痹之證
內(nèi)經(jīng)有治痿獨取陽明之說,陽明經(jīng)多氣多血,陽明經(jīng)旺又善能滋生氣血,氣血健旺,經(jīng)絡充盈,其痿自起。足三里所入為合,內(nèi)合于脾胃臟腑,外聯(lián)絡于經(jīng)脈,誠治痿之要穴也。
足三里可治之病還可以舉出很多。
體會:針足三里,深度可致二寸或更深,有很強的針感,醫(yī)家感覺持針沉重,既為得氣,患者可感覺,先是很強的酸麻重感,針感旋即迅速下傳,下行至腳面,腳面有簌簌的蟻行感,個別患者可達腳的第二趾。輕輕提插捻轉。捻轉速度不可太疾。一般治病,針上不動,平補平瀉,留針較長,療效亦佳。
足三里穴的配伍
1、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diào)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jīng)過多,心悸。
3、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4、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術。
5、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6、配中脘、內(nèi)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7、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diào)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8、配梁丘、期門、內(nèi)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足陽陰胃經(jīng)穴」
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
《靈樞本輸》:膝下三寸,{39}骨外?!夺樉馁Y生經(jīng)》:每以大拇指、次指圈其膝蓋,以中指住處為穴,或以小指住處為穴,皆不得真穴所在也。蓋在膝髕下{38},俠大筋中也。則是犢鼻之下三寸,方是三里。不可便從膝頭下去三寸為三里穴也。若如今人之取穴,恐失之太高矣?!堆?jīng)考穴編》:須于 {31}骨外容側指許。
功效:調(diào)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
主治:古代記述:脘痛脹滿,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嘔吐,善噫,腸鳴,腹痛,便秘或腹瀉,霍亂,心悸,胸脅支滿,少腹腫痛,遺溺,小便不利,五勞贏瘦,七傷虛乏,發(fā)熱,虛煩身熱,癲癇,頭重額痛,口歪,咽痹,乳癰,目疾,目{11}{11}不能遠視,四肢腫滿,膝{31}酸痛,腳氣,腳腫,腰痛不可以顧,癱瘓。
近人報道: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運動功能失常,胃輕癱,幽門痙攣,腸梗阻,菌痢,急、慢性腸炎,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統(tǒng)病癥。虛弱,休克,貧血,高血壓,肝炎,黃疸,哮喘,癲癇,神經(jīng)衰弱,高脂血癥,白細胞減少癥,痛風以及過敏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
方例:腳痛、膝腫:三里、懸鐘、二陵(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太沖。
慢性腸炎:足三里、天樞、上巨虛、關元、行間、外陵。
預防子癇發(fā)作或減輕癥狀:足三里、內(nèi)關、大陵、陽陵泉、太陽、肩外俞。
胰腺炎:足三里、下巨虛、陽陵泉、內(nèi)關。
高血壓:足三里、曲池、內(nèi)關、三陰交。
暈厥:足三里、百會、人中、合谷、太沖。
余熱不盡:足三里、曲池、合谷。
嘔吐:足三里、內(nèi)關、公孫、中脘。
呃逆:足三里、中脘、內(nèi)關、膈俞、天突。
胃脘痛:足三里、中脘、內(nèi)關。
妊娠惡阻:足三里、內(nèi)關、上脘。
刺灸法:直刺1~2寸。艾炷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其它:合(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