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說的五臟具體指的是什么
【www.cndadi.net - 中醫(yī)五臟養(yǎng)生】
常常說五臟六腑,大家究竟知不知道五臟是那五臟呢?而且,在中醫(yī)學術的領域和西醫(yī)的角度,對于這五臟的理解是一樣的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具體說說這心肝脾肺腎究竟是代表什么,當然是從中醫(yī)學的角度看!
中醫(yī)學將心、肺、肝、脾、腎統(tǒng)稱為五臟,雖與現(xiàn)代解剖學上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上,卻不完全相同。中醫(yī)學中的臟,雖以一定的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但主要是基于長期對生理、病理現(xiàn)象的觀察,以及反復的醫(yī)療實踐,從治療效應來分析和反證機體的某些生理功能。
所以,一個臟的功能,可能包括幾個現(xiàn)代醫(yī)學意義上的臟器的功能?,F(xiàn)代醫(yī)學主要是以解剖形態(tài)學的基礎來概括臟器的生理功能。因此,一個臟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好幾個中醫(yī)學臟器的功能之中。總之,中醫(yī)學中的臟,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理、病理學方面的綜合概念。
心
中醫(yī)學認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和藏神。心主血,主要是指心能推動血液運行,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心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基本相同。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是說心有主管精神活動的功能。人的精神活動,為大腦的生理功能之一,中醫(yī)學把這一功能,歸屬于心,所以《內經》上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后來,除明代醫(yī)家提出神明之心以外,清代許多醫(yī)家明確指出,神明之心并非主血脈之心,而實質是指腦。但是,中醫(yī)學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仍歸結為心的功能異常,主要從心著手治療。所以,中醫(yī)學心的功能除包括心血管功能外,還包括大腦的某些功能以及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等,中醫(yī)學中的心是這些生理功能的綜合概念。
肺
中醫(yī)學中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肺朝百脈??偟目磥?,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肺臟呼吸功能是基本一致的。肺主宣發(fā)是指肺氣向上和升宣、向外周的布散,肺主肅降是指肺氣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潔凈通暢的作用。
由于肺有宣發(fā)和肅降功能,可疏通和調節(jié)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所以肺有通調水道的作用。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脈都要會聚于肺,通過肺的氣體交換(吐故納新),再輸送至全身。中醫(yī)認為的這些功能與肺的非呼吸功能有相似之處。
肝
中醫(yī)學認為肝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舒展通暢氣血的運行和氣機的運動。其內容較為廣泛,如中醫(yī)學認為肝能調暢情志,有主謀慮、藏魄的功能,這些思維意識活動,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大腦皮質的功能表現(xiàn),但中醫(yī)常將人體出現(xiàn)性情抑郁或亢奮易怒的病理現(xiàn)象歸結為肝氣不舒或肝火上亢的表現(xiàn),以調理肝氣,平息肝火治療之。肝主疏泄又指肝有疏泄膽汁的功能,借以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運化,這與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肝能分泌膽汁和進行物質代謝的看法基本一致。肝藏血,現(xiàn)代醫(yī)學也有同樣的認識。肝為體內重要貯血器官之一,能調節(jié)血量以應急。
脾
中醫(yī)學認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tǒng)血作用。脾主運化,是指脾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營養(yǎng)物質)和水液,并上升傳輸至心肺的功能。這一功能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脾臟大不相同。從中醫(yī)脾生理功能來看,脾似乎包括所有與消化、吸收、運輸有關器官如胃、腸、胰,以及與代謝有關的器官。
關于胰的記載,我國胰的古字為膽,日本文獻寫作膊,就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胰腺,但《內經》《類經》均無胰、膊、胰字。胰腺是人體的消化腺,直接參與機體的三大物質代謝。所以,脾的運化功能包括了胰的功能活動。脾統(tǒng)血是指脾有統(tǒng)攝血液于脈管中流行,不致使血溢于脈外的作用,若脾不統(tǒng)血,會導致出血,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脾是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一部分,有破壞血液的機制。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而易出血,與中醫(yī)脾統(tǒng)血有相似之處。
腎
中醫(yī)學認為腎的功能范圍極廣,具有藏精、主生長發(fā)育與生殖,主水及主納氣的功能。腎主水是指腎具有主管水液代謝的功能,這一認識與現(xiàn)代解剖生理學中泌尿系統(tǒng)之腎的觀點一致。其他功能則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不一致。
腎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精子及卵子),故與生殖有關;后天之精為水谷之精(營養(yǎng)物質),與生長發(fā)育有關,所以,中醫(yī)認為人體生殖功能異常及生長發(fā)育障礙均為腎虛,以補腎之法論治。腎主納氣,是指腎具有攝納肺吸入之清氣(氧氣),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的功能,腎不納氣,可出現(xiàn)呼多吸少,動則喘甚的病變,則應補腎納氣??傊?,作為功能單位的腎,與泌尿、呼吸、神經、內分泌、免疫等均有密切關系。
結語:現(xiàn)在的語言中,不少人會將心肝脾肺腎口語化,很多的情況下表達自己心情的時候會提到自己的心、敢等!例如我的心肝寶貝、我的小心臟啊等等。其實這樣的描述也是在突出五臟六腑的重要,因為重要我們常常掛在口邊!
擴展閱讀
導讀:五臟六腑指的是什么?五臟六腑是人體內臟器官的統(tǒng)稱,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五臟六腑具體指的是什么?五臟六腑指的是什么?下面一起來詳細認識下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臟六腑是人體內臟器官的統(tǒng)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胃、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
1、心臟
心臟在第2肋至第8肋之間,呈前后略扁的錐形,左起左腋中線,右至右鎖骨中線。心臟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動力器官,通過心臟的收縮、舒張,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來帶動周身的新陳代謝。
2、肝
肝是人體最大的實質器官,呈楔形,左右徑為25cm,前后徑約15cm,大部分在右上腹,小部分超越正中線達左上腹,上界在右鎖骨中線平第5肋上緣,下界齊右肋緣。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體內物質代謝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并能分泌膽汁。
3、脾
成人正常的脾臟約掌心在,外形似蠶豆,們位于左季肋深處,被第9、10、11肋所遮蓋,脾臟周圍的腹膜被皺壁與附近臟器相連形成各條韌帶,對脾臟起支持和固定作用。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免疫的功能。
4、肺
肺臟位于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分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臟扁左,較右肺窄而長;右肺因膈下有肝,較左肺寬而短。
5、腎
腎位于脊柱兩旁,腹腔的后上方。左腎端約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第2腰椎下緣。右腎因上方有肝臟,位置較左腎低半個椎體。
6、胃
胃約3/4位于左季肋區(qū),1/4位于腹上區(qū)。其賁門在第11胸椎的左側,幽門約在第1腰椎的右側。胃前壁的右側被肝左葉遮蓋;左側被膈和左肋弓所掩蓋;只有中間三角形區(qū)域直接與腹前壁相貼。
7、小腸
小腸為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全長約為5-7m,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的最重要部位。小腸由上至下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3部分。
8、大腸
大腸的長度約1.5m。根據(jù)大腸的位置和特點,可分為盲腸、闌尾、結腸和直腸。
9、膽囊
膽囊位于肝下面,膽囊的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膽汁。
10、膀胱
成人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仗摃r,膀胱尖一般不超過恥骨聯(lián)合上緣;充盈時,膀胱尖可高出恥骨聯(lián)合上緣。
11、三焦
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是將六腑以上5腑分為三個等分??梢岳斫鉃槟憺樯辖?、胃和小腸為中焦、大腸和膀胱為下焦。
以上就是五臟六腑的具體位置和功能介紹,如果想要更多了解五臟六腑知識,請繼續(xù)關注。
導讀:我們人體有五臟六腑組成,有人說五臟與五行息息相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五臟相生克說法對嗎?看看下文中醫(yī)專家是如何解釋的吧!
五臟保健 中醫(yī)解讀五臟與五行關系
很多人不相信中醫(yī),認為中醫(yī)太過神化,其實不這樣。種種對中醫(yī)的言說,與一些打折中醫(yī)旗號夸大的一些人,讓大家對中醫(yī)的一些基礎理論都不再那么相信。
其實,不妨從更宏觀的意義上來理解古人創(chuàng)造五行學說的用意:天人合一學說是強調自然界的整體觀念,是一元論;陰陽學說是強調一對一的雙邊關系,是二元論;而五行學說則是強調一對多的多邊關系,是多元論。
五行體現(xiàn)多邊關系
五行學說只是一個習慣說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它能夠用來說明自然界復雜的關系,這就是多邊關系。從相生來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相克來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學說強調多邊關系要有相對動態(tài)的平衡,失去平衡則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邊關系中的失衡點,然后有針對性地去調理,去治療,使其歸于平衡。理順復雜的關系,就像帶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關系,所以中醫(yī)有用藥如用兵之說。
把五行從關系論來討論,意義非常重大。我前兩年看過一個女性患者,滿口都起瘡,舌頭也爛得可怕,西醫(yī)診斷叫多形性紅斑。她來找我看,我根據(jù)中醫(yī)的五行學說來給她診治。宏觀地按五行歸類,舌頭屬心,舌為心之苗,于是我給她用大劑量的中藥清心火,效果很不錯。
五行和五臟相配
關于五行學說,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來比喻物質世界分類的一個習慣說法,主要體現(xiàn)多邊關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xié)調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生發(fā)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火性濕熱,其性炎上。心陽具有溫煦之功,故以心屬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營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金性清肅、收斂。肺具清肅之性,肺氣以肅降為順,故以肺屬金。
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腎屬水。
五臟相生相克
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系,又有相互制約的關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yǎng)肝的陰血,等等。
通俗地講,五臟相互滋生的關系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視為心的母親,而心則可視為肝的孩子。同樣,木就是火的母親,火則是木的孩子,依次類推。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釋五臟相互滋生的關系。在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就應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y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黃帝內經》中講克即為不勝之意,也就是說,水能勝火,火不勝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則生化,所以稱它為主。
現(xiàn)在大家都講治未病,講究預防為主。中醫(yī)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要考慮整體,應用五臟之間的相克關系來治病。
養(yǎng)生有五難
三國時期魏國的嵇康寫了一本書叫《答難養(yǎng)生論》,寫到養(yǎng)生的一些難處,他總結出共有五難。我們如果解決了這五難,才能做到健康長壽。
第一,名利不滅。中醫(yī)認為養(yǎng)生第一難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里也批評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人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鉤心斗角,都是為了名利。中醫(yī)強調的是追求而不強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強求,這就是養(yǎng)生的態(tài)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緒不穩(wěn)定。
第三,聲色不去。什么叫聲色不去?簡單地說就是好色。社會上有句話叫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其實這就是聲色不去帶來的問題。
第四,滋味不絕。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肥胖、心臟不好,可是每天還胡吃海塞,這樣對養(yǎng)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慮轉發(fā)。就是考慮的問題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長壽的人,心態(tài)一般都非常寧靜。
陰虛從中醫(yī)角度來講,是一種體質。很多現(xiàn)代年輕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精神消耗過大,體力透支明顯,而且經常熬夜、缺乏睡眠,飲食上喜歡吃辛辣味等,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陰虛的問題。那么,五臟陰虛的癥狀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陰虛體質呢?
陰虛體質的兩種表現(xiàn):
第一種表現(xiàn):為體內營養(yǎng)物質(陰液)不足,對全身的滋養(yǎng)功能減退而表現(xiàn)出“干燥”的特征
例如:頭暈目眩,形體消瘦,頭發(fā)、皮膚干枯起皺,面色晦暗,或出現(xiàn)較多色素斑,口干,咽喉干燥疼痛,或長期干咳,兩目干澀,視力減退較快,腰酸腿軟,耳鳴,健忘,尿少,便秘,舌干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或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等。
第二種表現(xiàn):出現(xiàn)虛熱和機能亢奮的癥狀
這是由于陰虛體質的新陳代謝過快,耗氧量及產熱量增加,人體處于持續(xù)亢奮狀態(tài)所致。例如:勞累后手足心發(fā)熱,下午或傍晚有低熱,面部容易升火,兩顴潮紅,情緒急躁,精神疲倦但難以入眠,或睡眠中出汗較多,心慌,脈搏細數(shù);男子性欲亢進,或頻繁遺精,婦女月經量反而增多等。實驗檢查提示,典型的陰虛體質的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免疫功能減退,中年女性雌性激素水平偏低,骨密度降低,血粘度偏高等。
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xiàn):手足心熱,口燥 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fā)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 從熱化。
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養(yǎng)生原則
補陰清熱,滋養(yǎng)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yǎng)肝腎二臟為要。
出現(xiàn)一般陰虛癥狀不像其他嚴重疾病,一般不會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所以很多年輕人懶得花心思調補或治療,久而久之,身體欠下的健康債就越來越多。
中醫(yī)理論認為,陰虛則應補其不足,在滋補的過程中要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潛”就是指要平息陽火。特別是體質較弱的人,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時進補。陰虛的人最怕補反,若胡亂補食壯陽的食物,如人參、鹿茸等,便會令陽火過旺,身體機能處于一種過度興奮及活躍的狀態(tài),耗費體內津液,就會使人加重口干喉痛,手足心熱及心煩失眠等癥狀。因此建議:陰虛者一定要選對進補的藥材,平時也要注意飲食,以達到藥補和食療結合的最佳效果。
凡陰虛體質者,宜食甘涼滋潤、生津養(yǎng)陰的食品。要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或含纖維素及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宜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熱上火的食物,也要少吃脂肪、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具體地講,宜吃的食物和水果有小麥、粳米、小米、玉米、蕎麥、黑芝麻、豬肉、鴨肉、鴨蛋、荸薺、甲魚、龜肉、銀耳、黑木耳、白菜、番茄、菠菜、黃瓜、苦瓜、絲瓜、紫菜、葡萄、梨、獼猴桃、柚子、桃、西瓜等。平時在家可以經常做棗皮粳米粥、百合粳米粥、銀耳紅棗羹、百合蓮子羹等,這些都有滋陰的作用,陰虛的人可以多食用些。
年齡已經不是女人的秘密,因為你的皮膚黯啞、松弛、細紋、色斑,這些衰老的跡象已經暴露了你的年齡。所以不要等到你老的時候再來抗衰老,抗衰老就從今天做起,早做一天,皮膚年齡減一天。
人體衰老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人體的生長、發(fā)育、衰老與臟腑功能和經絡氣血的盛衰關系密切,當機體氣血不足,經絡之氣運行不暢,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去平衡,均會導致和加快衰老。我們不可能違背這律。
但是,當人們采用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誰是身體上最先衰老的部分?臉上的皺紋可以被延緩,那么身體其他部位也可以,我們一起來探索,讓身體衰老的過程變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1、卵巢
35歲以后,由于卵巢分泌功能下降,我們的美麗開始出現(xiàn)困擾,月經不調、膚色沒有光澤、斷發(fā)脫發(fā)、皺紋增加、皮膚粗糙、腰酸腿軟、乏力、陰道干澀、乳房萎縮。卵巢是你的私密地帶,而且她還承擔著重要的工作。醫(yī)學研究表明:卵巢是女人分泌雌孕激素的唯一器官,雌孕激素的狀況將決定女性青春美麗或人老珠黃的程度。
醫(yī)生的不老仙丹:請找到你愛的那個男人,然后跟他保持每周至少3次的完美做愛??茖W證實,頻繁的性交不僅能使女性的陰道保持年輕,還能調節(jié)女性陰陽平衡,幫助激發(fā)卵巢的活力。像愛他一樣愛大豆!豆類與豆制品中含有一種類似雌激素樣的物質,能夠補充卵巢萎縮后雌激素分泌減少而帶來的不足。
雖然這種物質的作用比雌激素低1000倍,但其在血液中的濃度卻比雌激素高1000倍。所以,很多保健專家稱大豆是女性的愛人。
2、鼻子
鼻子是有美麗時限的,鼻子最美的時間是20-45歲。45歲以后,你每天早上起床就會發(fā)現(xiàn)鼻孔下垂,鼻型改變,鼻梁也稍有下陷,甚至,你能感覺到鼻子比以前大了很多,所以,45歲之后,你不能再說任何謊話了。
這是因為,鼻子像其他軟組織(皮膚,脂肪和肌肉)一樣萎縮。隨著時間的增長,骨骼也會萎縮,沒有了骨骼的支持,這些軟組織就少了可供支撐的基架。
醫(yī)生的不老仙丹:注意防曬,不要吸煙,開始使用一些能夠喚醒再生細胞的護膚品。由于女性經期時血液成分發(fā)生變化,免疫力相對較差,呼吸道更容易感染。在這期間,應遠離污染較重的地方,或過冷、過熱的環(huán)境。每周至少3次,每次半小時的運動,可增強呼吸道抗菌能力,防止鼻子衰老。
3、大腦
30歲開始,我們的大腦開始衰老,重量也從最重的1600克開始慢慢減輕,想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一直保持你在家庭中的女王地位?那么你得讓大腦老得再慢一點哦。
可能我們最近很多人的肝臟都不是很好一些,男性朋友長期過量飲酒就導致我們自身的肝臟會產生很大的傷害,我們的肝臟中都存在著很多的毒素,需要我們采取相應的方法來進行排毒,中醫(yī)排毒方法可以達到無痛治愈的效果,大家來熟悉一下中醫(yī)五臟排毒法方法吧。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y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于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中醫(y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壓肝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太沖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只腳交替按壓。
4、眼淚排毒法。相較于從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壽命更長,這不能不說和眼淚有關系。中醫(yī)早已有了這個認識,而且也被西方醫(yī)學所證實。作為排泄液的淚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樣,里面確實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難受時、委屈時、壓抑時就干脆哭出來吧。對于那些“樂天派”,周末的午后看一部悲情的電影,讓淚水隨著情節(jié)流淌也是一種主動排毒方式。
5、 肝臟最佳排毒時間 習慣性熬夜、到需要休息的時候也在忘我工作或娛樂者,肝臟由于被迫工作會導致其無法制造足夠的酵素。酵素分泌不充足時,毒素也隨之越來越多。晚上1~3點是肝臟最強的時間,這個時間一定要睡覺。
大家都可以嘗試著運用以上介紹的中醫(yī)五臟排毒法方法來幫助我們自身達到一個非常不錯的排毒效果,同時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盡量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幫助我們達到一個很好的排毒效果,大家可以嘗試。
對于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的中國人來說,怎樣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品位,做到科學養(yǎng)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大家都知道紅酒對人體有益,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喝什么樣的紅酒才能達到真正的養(yǎng)生目的呢?
紅酒是最天然的健康飲品,長期飲用對人體健康有好處,而且能養(yǎng)生。紅酒具有味甘、性溫、色美、滋補、養(yǎng)生的特點?!侗静菥V目》中指出:葡萄酒駐顏色,耐寒。目前,人們已查出葡萄酒中含有約250種營養(yǎng)成分。適量飲用葡萄酒,既增加營養(yǎng),又能防病駐顏,對體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紅酒養(yǎng)生,藥補不如食補,能夠在享受美味之余,吃出健康,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藝術。
一、如何喝紅酒才健康:
如何喝紅酒才健康
1、健康的酒量:除非對酒精過敏的人,滴酒不沾并不是保守健康的方式,因為我們的身體自身有一定的解酒能力,只要是不超過這個量,酒精并不會給身體造成影響。適量的葡萄酒是多少呢,醫(yī)生與釀酒師建議葡萄酒的飲用量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 最為適合。
2、健康的時間:
喝酒的最佳時間是在晚上7點至9點半,這段時間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升高,精酒更容易被代謝掉,但9點半之后,越往深夜,肝臟的解酒能力越低,因此美酒雖好,卻不宜用來它陪伴良宵,不如早一點品酩,在微醺之中漸入夜色佳境。
3、健康的方式:
健康的方式
不要空腹喝酒,如果尚未掌握葡萄酒的配餐技藝,可以用一點芝士來配酒,無論哪一種葡萄酒,和芝士搭配在一起都會揚長避短,變得更加迷人,芝士可搭配一小片蘇打餅干來吃,這也是品酒會上經常用的小點心。喝酒前,可以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吃些甜食和蛋白質食物或喝些牛奶保護胃粘膜,如此能夠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葡萄酒應該慢慢品酩才能體會到佳釀的美妙,如此品酒的方式與葡萄酒的健康主張不謀而合,慢飲細品,一部份的酒精會從呼吸系統(tǒng)散發(fā)出去,從而減少直接進入身體的酒精量。
二、從中醫(yī)看紅酒之美容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