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
益腦養(yǎng)生運動。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從古至今,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腦性癱瘓》,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概述】
大腦性癱瘓(Cerebnal palsy)又稱痙攣性癱瘓(Litter病),是指一組由于腦部疾患而引起的痙攣性癱瘓。往往病人還伴有智力發(fā)育障礙、共濟失調、語言困難以及其它方面的缺陷。外科手術僅能對少數(shù)病人有效果。而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功能鍛煉以及語言、職業(yè)的訓練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腦性癱瘓在我國的發(fā)病率不詳,在美國為7/100000,英國為1.2~2.5%。
【診斷】
早期發(fā)現(xiàn)病嬰作出診斷是比較困難的,但又很重要,以便得到及早治療,應爭取在6月~1歲以內,作出診斷。首先要詳細詢問母親的妊娠史及分娩史。新生兒有無前鹵突出或肌肉抽搐的表現(xiàn),有無嚴重的黃疸。如果存在上述情況者,即使嬰兒能按期出院,各方面表現(xiàn)無異常,亦不能被看作肯定沒有問題。必須經常隨訪至少18個月以上。如果發(fā)現(xiàn)嬰兒肢體僵硬或活動受限,換尿布時兩腿不能分開或肌張力減低或喪失,肢體動脈過度或不動,嬰兒發(fā)育延遲等,都必須懷疑到本病。
Illingroria)、協(xié)同不能(asynergia),及協(xié)同困難(dyssynergia),平衡感覺亦可發(fā)生紊亂。
(四)強直型 約占5%。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運動區(qū)廣泛的病變所致。一般常因缺氧及分娩時腦組織內少量而彌漫性出血所致。如果強直為持續(xù)性的,稱為鉛管型(lead-pipe);如果為斷續(xù)性的,稱齒輪型(cogwhell)。有時有角弓反張。
(五)震顫型 常見者為手指或足趾的伸屈運動,但也可以影響整個肢體甚至軀干。震顫的節(jié)律可快可慢,不自主運動的形成可粗可細,在做隨意活動時,震顫頻率可以增加。
(六)肌張力弛緩型 少見。病人的肌張力及肌力非常嚴重的低,病人說話音量極低。常僅見嘴唇的動作。
(七)混合型 過去認為混合型的腦癱多見,但事實上并不如此,本型約占5%。病人常兼有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及運動失調型的表現(xiàn),但一般說來總有一種類型較為突出。
隨著病兒的發(fā)育,癱瘓的類型也可以有所變化,在2~4歲時,主要表現(xiàn)為痙攣型,但生長及成熟后,錐體外系傳導道的紊亂亦逐步表現(xiàn)出來,有手足徐動癥型的表現(xiàn)。這在制訂治療方案時應考慮到。
【預后】
由于腦組織病變不能修復代替,因而要完全治愈是不可能的。但即使僅為改善癥狀,也需要病人及護理訓練人員有極大的耐心。不少病人需要終身的特殊生活照顧。但也有少數(shù)人能獲得較大程度的改善,而能自理生活甚至做到自食其力。如能在1歲以內進行早期的功能訓練者(反射性爬行運動及反射性翻身運動),預后相對較佳。
一般估計,腦性癱瘓兒童的25%可以上普通小學,有25%則需要照顧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尚有25%雖可勉強生活但無法接受教育,另25%需在特殊的學校進行功能鍛煉及職業(yè)訓練。有人長期隨訪了一批患兒,發(fā)現(xiàn)60%可以做有報酬的工作。矯行手術可以幫助患兒恢復部分功能。
Ys630.com相關知識
腦性癱瘓是一種人體常見的腦科疾病,這種腦性癱瘓一般發(fā)生在嬰幼兒的身上?;颊咭驗槟挲g較小,所以很多時候的病癥表現(xiàn)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具體說來主要就是行為動作有所遲緩,而且遲緩的幅度和腦性癱瘓病的嚴重性是成正比的。患兒的生活表現(xiàn)得很痛苦,所以我們的父母很心疼,一般在幫助孩子接受醫(yī)生治療的同時,還會去尋求一些腦性癱瘓的偏方。
食療偏方
腦性癱瘓的偏方一、治五遲方:鹿角、黨參、牛膝各6g,枸杞子、熟地黃、茯苓、當歸、白芍、山藥、菟絲子各10g,水煎服,每日l劑。
腦性癱瘓的偏方二、補天益氣養(yǎng)陰安神散:龜甲膠、炒棗仁、麥冬各30g,鹿角膠、枸杞子、山萸肉、當歸、五味子、鹽炒黃柏、菖蒲、土茯苓、炒白術各20g。將上藥輕焙干,共研細末,3~5歲者每服3~5g,6~lO歲者每服6g,日服2次,白開水沖服。
腦性癱瘓的偏方三、行遲散:干生地黃、酸棗仁(酒浸去皮炒香)、辣桂、白茯苓、防風、當歸、川芎、牛膝等份研末,每服4.5g,以粥調飲,次入好酒數(shù)滴再調,食前服,每日2次。腦癱患兒越早發(fā)現(xiàn)根治治療效果越好,如果超過五歲,一樣治療效果醫(yī)院就不太十分好了,所以盡可能癥狀早發(fā)現(xiàn),對腦癱患兒的治療效果是很關鍵的。
腦性癱瘓的偏方四
專家表示,腦癱的中醫(yī)治療方法主要為針灸和按摩,還有中藥治療法。但是中醫(yī)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見效慢,療程長,長期中藥治療成本大。
上面介紹的幾種腦性癱瘓的偏方,在治療腦性癱瘓的效果之上,還是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的,但是這些效果還是要分人的,主要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和素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的父母給患兒治療的同時,也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常規(guī)治療,因為歸根究底這些腦性癱瘓的偏方只能算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cp腦性腦癱,也是一種常見的腦癱,引起這種腦殘的原因比較多,最主要的就是母體的原因,另外出生時候的因素,以及出生以后的因素都是造成腦性腦癱的重要的原因,得了腦性腦癱以后一定要及時進行護理,平時加強治療,要加強飲食護理,做好皮膚護理,平時要加強功能訓練。
cp腦性癱瘓怎么護理
1.
日常生活護理
指導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正確護理患兒。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注意患兒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兒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后脫。要注意培養(yǎng)患兒獨立更衣能力。根據(jù)患兒年齡進行衛(wèi)生梳洗訓練,養(yǎng)成定時大小便習慣。隨年齡增長教會患兒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預示,學會使用手紙、穿脫褲子的動作等。
2.飲食護理
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喂食時,切勿在患兒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喂食時應保持患兒頭處于中線位,患兒頭后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要讓患兒學習進食動作,盡早脫離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兒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可進行鼻飼。
3.皮膚護理
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腦癱患兒往往長時間臥床,側臥位適合各種腦癱患兒,護理人員常幫助患兒翻身,白天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fā)生或繼發(fā)其他感染。
4.功能訓練
癱瘓患兒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并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jié)畸形,進而加重了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并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jié)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嚴重肢體畸形者5歲后可考慮手術矯形。對伴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按正常小兒語言發(fā)育的規(guī)律進行訓練,尤其0~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平時要給患兒豐富的語言刺激,鼓勵患兒發(fā)聲、矯正發(fā)聲異常,并持之以恒地進行語言訓練,以增強患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勢力。
在生活中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了間歇性的身體四肢不靈便的癥狀,這時候可能出現(xiàn)了周期性癱瘓,周期性癱瘓又稱之為周期性麻痹。這跟患者日常的新陳代謝息息相關,因為不穩(wěn)定的新陳代謝會影響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周期性的癱瘓的病癥就會間歇性的出現(xiàn)了,患者可以嘗試下面的小偏方來緩解一下。
偏方一:
組成: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2g,生薏苡仁18g,砂仁5g,黃芪12g,谷麥芽12g,陳皮12g,萆薜10g。
注意事項:周期性癱瘓應多選擇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竹筍、紫菜、黃豆、冬菇、扁豆、蠶豆、赤豆、各種蔬菜水果、瘦肉、魚、禽肉、花生、瓜子、核桃等。大部分食物都含有鉀,蔬菜水果是最好的來源,每天可喝一杯鮮榨果汁。
偏方二:
黨參15g,茯苓12g,半夏10g,生姜5g,甘草3g??杉尤藚?0g,黃芪增量至30g;伴血虛,頭暈怔忡、面色無華者,可加當歸l0g、熟地黃10g、枸杞子l0g。
偏方三:
組成:熟地黃15g,知母15g,仙靈脾12g,首烏15g,枸杞子15g,黃精15g,杜仲12g,牛膝12g,當歸12g,山萸肉12g,黃柏10g,龜甲30g,狗骨30g。
注意事項:少食含鈉高的食物,如油條、油餅、咸餅干、豆腐干、咸肉、火腿、咸鴨蛋、松花蛋、蝦米、醬油等。
如果發(fā)現(xiàn)了類似上述的癥狀時,患者需要及時的就醫(yī)檢查身體,這樣可以通過專業(yè)的醫(yī)學檢查來判定是否患上了周期性癱瘓的疾病。周期性癱瘓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通過日常小偏方可以作為輔助治療。
可能的疾病:
單肢癱:中風、大腦腫瘤、小兒麻痹、周圍神經病;
偏癱:中風、大腦腫瘤、腦外傷、頸部脊髓病變;
截癱:頸部以下脊髓損傷、椎骨腫瘤、脊髓空洞;
四肢癱:中風、腦腫瘤、腦炎、脊髓炎、多發(fā)性神經炎、重癥肌無力、周期性麻痹等;
局限性麻痹:多發(fā)性神經纖維瘤、椎間盤突出、局限性肌病等;
交叉性癱:腦干炎癥、腫瘤、中風、外傷等。
首診科室:
一般首診神經內科,然后根據(jù)檢查情況由醫(yī)生決定分診或轉科檢查治療;
60歲以上老人,伴神志不清、肢體癱瘓、口齒不清、惡心嘔吐應急診神經內科。
臨床檢查:
1.頭頸胸部x線、ct或mrl檢查;
2.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
3.血生化、電解質和激素水平測定;
4.誘發(fā)電位、肌電圖檢查;
5.心電圖、b超檢查等。
肝性腦病也被稱為肝性昏迷,是嚴重的肝病引起的,主要會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以及行為失常,甚至昏迷,平時可以從飲食上注意預防此種疾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肝性腦病的相關知識。
原因
引起肝性腦病的原發(fā)病有重癥病毒性肝炎、重癥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門-體靜脈分流術后、原發(fā)性肝癌以及其他彌漫性肝病的終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發(fā)生肝性腦病最多見,約占70%。誘發(fā)肝性腦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飲食、大量排鉀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鎮(zhèn)靜、麻醉藥,便秘、尿毒癥、感染或手術創(chuàng)傷等。這些因素大體都是通過:①使神經毒質產生增多或提高神經毒質的毒性效應。②提高腦組織對各種毒性物質的敏感性。③增加血-腦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誘發(fā)腦病。
臨床表現(xiàn)
因肝病的類型、肝細胞損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緩以及誘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于導致肝性腦病的基礎疾病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也比較復雜、多變,早期癥狀的變異性是本病的特點。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現(xiàn):即反映為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既有原發(fā)肝臟基礎疾病的表現(xiàn),又有其特有的臨床表現(xiàn),一般表現(xiàn)為性格、行為、智能改變和意識障礙。
1.起病
可急可緩。急性肝性腦病起病急驟,前驅期極為短暫,可迅速進入昏迷,多在黃疸出現(xiàn)后發(fā)生昏迷,也有在黃疸出現(xiàn)前出現(xiàn)意識障礙而被誤診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腦病起病隱匿或漸起,起初常不易發(fā)現(xiàn),易誤診和漏診。
2.性格改變
常是本病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主要是原屬外向型性格者表現(xiàn)為抑郁,而原屬內向型性格者表現(xiàn)為欣快多語。
3.行為改變
最初可能僅限于一些不拘小節(jié)的行為,如亂寫亂畫,亂灑水,亂吐痰,亂扔紙屑、煙頭,亂摸亂尋,隨地便溺,房間內的桌椅隨意亂拖亂放等毫無意義的動作。
4.睡眠習慣改變
常表現(xiàn)為睡眠倒錯,也有人稱為近迫性昏迷,此現(xiàn)象有人發(fā)現(xiàn)與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時相紊亂有關,提示病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處于紊亂狀態(tài),常預示肝性腦病即將來臨。
5.肝臭的出現(xiàn)
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機體內含硫氨基酸代謝中間產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經肺呼出或經皮膚散發(fā)出的一種特征性氣味。此氣味有學者稱爛蘋果味、大蒜味、魚腥味等。
6.撲翼樣震顫
是肝性腦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具有早期診斷意義。但遺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現(xiàn)撲翼樣震顫。方法是:囑病人伸出前臂,展開五指,或腕部過度伸展并固定不動時,病人掌-指及腕關節(jié)可出現(xiàn)快速的屈曲及伸展運動,每秒鐘??沙霈F(xiàn)1~2次,也有達每秒鐘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側位動作。此時病人可同時伴有整個上肢、舌、下腭、頜部的細微震顫及步態(tài)的共濟失調。或發(fā)于單側,也可出現(xiàn)于雙側。這種震顫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見于心衰、腎衰、肺衰等病人。震顫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蘇醒后仍可出現(xiàn)。
7.視力障礙
不常見。但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逐漸增多,肝性腦病發(fā)生時病人可出現(xiàn)視力障礙、失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這種視力障礙是短暫的,功能性的,可隨著肝性腦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隨著肝性腦病的恢復而復明。其發(fā)病機制不明,多數(shù)認為與肝性腦病一樣復雜,為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8.智能障礙
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的智能發(fā)生改變,表現(xiàn)為對時間、空間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顛三倒四,書寫困難,計算、計數(shù)能力下降,數(shù)字連接錯誤,也是早期鑒別肝性腦病簡單、可靠的方法。
9.意識障礙
繼智能障礙后即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意識障礙,由嗜睡、昏睡逐漸進入昏迷狀態(tài),各種反應、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狀態(tài)逐漸進入昏迷者。而肝腦變性型肝性腦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智力減退、構音困難、記憶下降、思維遲鈍、共濟失調、震顫強直、痙攣性截癱(肝性脊髓病)等。但無明顯意識障礙。
如何預防
1.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肝功能顯著損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腦病先兆者,應限制或禁食蛋白質。
2.通過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腸內毒物的吸收,應該多吃蔬菜水果。
3.熱量每日供給5.02~6.69Cal,維持正氮平衡,避免體內蛋白質分解。
4.應該多攝入新鮮水果和疏菜、少量多餐,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
5.血氨偏高者應及早使用降氨藥物,因為血氨偏高會導致肝性腦病的發(fā)生。
結語:肝性腦病是種由嚴重的肝病引起的疾病,可引發(fā)多種癥狀,嚴重者可引起意識障礙、昏迷等。在日常生活中,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等。本文給大家介紹了肝性腦病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都可以遠離此病。
提到疾病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的,疾病的種類比較多,在對疾病治療上,也是需要根據(jù)疾病的癥狀、病因、因素為主,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的幫助,那對疾病治療的時候,常見方法就是藥物、手術,這些治療方式對穩(wěn)定患者疾病,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那缺氧性腦病是什么疾病呢?
很多人對缺氧性腦病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對這樣疾病治療的時候,也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樣方法,在出現(xiàn)這樣疾病好后,先要進行身體檢查,使得對這類疾病情況,進行很好認識。
缺氧性腦病癥狀:
1.輕度
表現(xiàn)為過度興奮,易激惹,肢體可出現(xiàn)顫動,肌張力正常或增高,擁抱反應和吸吮反射稍活躍,一般無驚厥,呼吸規(guī)則,瞳孔無改變。一天內癥狀好轉,預后佳。
2.中度
患兒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降低,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減弱,常有驚厥,呼吸可能不規(guī)則,瞳孔可能縮小,癥狀在三天內已很明顯,約一周內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遺癥。
3.重癥
患兒神志不清,肌張力松軟,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復發(fā)生驚厥,呼吸不規(guī)則,瞳孔不對稱,對光反應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擊內死亡,存活者癥狀可持續(xù)數(shù)周,留有后遺癥。
通過以上介紹,對缺氧性腦病癥狀也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這樣疾病治療上,方法選擇也是不能隨意,要根據(jù)患者疾病情況進行治療,這樣對穩(wěn)定患者疾病,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改善,不會在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缺血缺氧性腦病是一種多發(fā)于新生兒的腦部病變,新生寶寶的健康狀況對于家長們來說是最為關注的,所以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有缺血缺氧性腦病后都會特別擔心,那么到底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要不要緊呢?對此很多人都不了解,本文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常識吧。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后果還是比較嚴重的,根據(jù)患兒的病情我們可以把缺血缺氧性腦病分為輕、中、重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腦病有什么癥狀表現(xiàn)吧:
1.輕度
主要表現(xiàn)為興奮品激惹,肢體顫抖、自發(fā)話動多,擁抱反射活躍或正常,肌張力正常,呼吸平穩(wěn),前囪平,一般不出現(xiàn)驚躍。上述癥狀一般于24h后逐漸減輕。腦電圖正常,影像學不一定有陽性改變。
2.中度
表現(xiàn)為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減低,肢體自發(fā)動作減少,擁抱、吸吮反射減弱,可出現(xiàn)驚頒。前囪張力正常或稍高,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足月兒上膠肌張力減退較下肢重,表明病變累及矢狀竇旁區(qū);早產兒表現(xiàn)為下肢肌張力減退比上肢重,則是因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所致。癥狀在生后24。72h內明顯,惡化者嗜睡程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復抽搐。腦電圖檢查可見田痛樣波或電壓改變,影像檢查常發(fā)現(xiàn)異常。
3.重度
以初生至72h癥狀最明顯,常處于昏迷狀態(tài),肢體自發(fā)動作消失,四肢松軟,擁抱、吸吮反射消失,頻繁驚撅,反復呼吸暫停,前囪張力高,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對光反應差,心率減慢。本型大多預后不良,死亡率高,幸存者每留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腦電圖及影像診斷明顯異常。
看了本文的介紹大家對缺血缺氧性腦病這種疾病的常識應該都有所了解了吧,缺血缺氧性腦病對新生寶寶的健康影響還是很大的,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腦病后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
肺性腦病是一種在臨床上常見的腦病類型,在患上此病后,患者在平時就要多多觀察自身的癥狀,以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肺性腦病的癥狀:
早期可表現(xiàn)為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癥狀。繼之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輕者呈嗜睡、昏睡狀態(tài),重則昏迷。主要系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引起的二氧化碳麻醉所致。此外還可有顱內壓升高、視神經乳頭水腫和撲擊性震顫、肌陣攣、全身強直-陣攣樣發(fā)作等各種運動障礙。精神癥狀可表現(xiàn)為興奮、不安、言語增多、幻覺、妄想等。
治療肺性腦病的方法:
1.首先應對各種慢性呼吸道疾病進行治療。
2.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
3.改善呼吸功能、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狀況。
4.糾正酸堿平衡障礙。
5.對神經、精神障礙作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