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吃香榧子提高免疫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吃香榧子提高免疫力”,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香榧子我們還不怎么認識,這個東西真的能吃嗎?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香榧子是什么?香榧子的黑衣能吃嗎?這些種種問題,就讓小編帶著我們大家一起到下文看看吧??纯聪汩甲拥墓πв心男?。
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香榧子除了很有營養(yǎng)價值之外,還可以作為藥用。如果合理的食用香榧子,那對人體是有很大的功效的。那么,它對人體可以起到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1、治療體內(nèi)腸胃的寄生蟲病。寄生蟲是腸胃感到不適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小孩子,小的時候腸胃總是會有寄生蟲。但可能給孩子吃藥,媽媽都不是很放心。那么,香榧子含有榧子油能夠有效地驅除腸胃中的各種寄生蟲,而且只殺蟲,對身體沒有傷害,是天然的驅蟲食品。此外,香榧子還對絲蟲病有一定的療效,能有殺滅微絲蚴。
2、幫助消化,增強食欲。如果是含有便秘、痔瘡的人,食用香榧子則很有用處。因為香榧子含有粗纖維,能夠幫助腸胃的蠕動,而且還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可以起到健脾益氣,消石解膩的作用,從而改善腸道功能狀態(tài),增加食欲。
3、提高身體免疫力,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香榧子含有的許多營養(yǎng)成分,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而且可以有效地排除人體內(nèi)的毒素。另外,香榧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還能潤腸通便。補充營養(yǎng)的同時又能排毒,而且香榧子內(nèi)的物質對淋巴肉瘤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偟膩碚f,可以起到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4、潤澤皮膚,延緩衰老。香榧子內(nèi)有高含量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所以可以潤澤肌膚,延緩衰老。
香榧子是什么
香榧是我國稀世珍果,浙江省著名特產(chǎn)。中國香榧之鄉(xiāng)在西施故里諸暨,榧鄉(xiāng)境內(nèi)崇山峻嶺,海拔達800至1000米,香榧就生長在這深山老林的千年果樹上,古稱千年香榧三代果。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一定名氣,唐時享有盛名。至今,香榧更是馳名中外,香飄環(huán)宇。
香榧樹壽命長達400-500年,故有壽星樹之稱。榧樹結果也十分奇特,一代果實需兩年才能成熟,連同采摘的干果,即為三代果。浙江的香榧諸暨產(chǎn)量最多,而楓橋的香榧產(chǎn)量占了全縣的大半、質量最好,因稱楓橋是香榧之鄉(xiāng)。
香榧可以入藥,有化痰、止渴、清肺潤腸.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還可驅蛔蟲,故食用時不必細加去衣。另外,香榧樹的經(jīng)濟價值亦很高,樹身紋理致密,既耐水濕又不易變形,用來制作家具、造船和工程建筑,質地精良,其樹皮可以提取單寧。生鮮的榧殼含有檸檬醛,提純后可作化學芳香油。
香榧子的黑衣能吃嗎
我們都發(fā)現(xiàn)香榧子果仁外面包裹著有一層黑色的果衣,就好像核桃上黑色的果衣,許多人就有疑問:這層果衣能吃嗎?吃的時候會苦澀嗎?會影響口味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我們在吃香榧子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把黑色的果衣剝掉。但你們知道嗎,香榧子的黑衣還是能食用的,因為它的果衣不但有營養(yǎng),而且可止咳化痰清肺,預防感冒,還可以驅蛔蟲,而且還聽說它還具有抗癌的效果哦,所以它的營養(yǎng)價值也是很高的哦,故食用時不必細加去衣。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吃到最純粹的香榧子的味道的話,在剝掉外殼之后,可以用外殼把黑色的果衣刮去,再吃干凈的果仁,因為黑衣粗糙而且有點硬,所以口感有些差。香榧子在吃的時候,會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香味,而且它里面是具有一定油,但你在吃的時候并不會覺得油多,這也是它的一種特色哦。
結語:有關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香榧子也是有一個新的認識。香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香榧子能療體內(nèi)腸胃的寄生蟲病。如果有這種疾病的,就請選擇香榧子吧。
擴展閱讀
導讀:中藥榧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榧子圖片、榧子的藥用價值、榧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榧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榧子簡介榧子圖片榧子的功效與作用榧子的藥用價值榧子的藥用附方榧子的配伍應用榧子的副作用榧子醫(yī)書記載榧子簡介
榧子,中藥名,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假種皮,洗凈,曬干。本品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3~2cm。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形的種臍,另端稍尖。種皮質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內(nèi)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氣微,味微甜而澀。
榧子圖片
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鉤蟲病
每日吃炒榧子35兩,直至確證大便中蟲卵消失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蟲),皆經(jīng)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見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則療效更佳。
2、治療絲蟲病
取榧子肉5兩,頭發(fā)灰(血余灰)1兩,研末混合調(diào)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為一療程。臨床觀察20例,第一療程后微絲蚴轉陰4例,第二療程后轉陰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治程中除1例服藥后有輕度頭暈外,其他皆無不良反應。初步認為本品對殺滅微絲蚴有一定作用。
3、驅除腸道寄生蟲
榧中所含的大量榧子油,能有效地驅除腸道中絳蟲、鉤蟲、燒蟲、蛔蟲、姜片蟲等各種寄生蟲。并且具有殺蟲而不傷人體正氣的特點,是有效的天然驅蟲食品。
4、增強食欲,消積化谷
香榧中所含脂肪油氣味微香略甜,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改善胃腸道功能狀態(tài)起到增進食欲,健脾益氣,消積化谷的作用。
5、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香榧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可補充人體的必需營養(yǎng)物質。同時,香榧中大量的脂肪油具有潤肺止咳祛疾,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利于排除體內(nèi)的致病毒素,達到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
6、消積墮胎
香榧含有一種生物堿,能消癥化積,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民間常用以墮胎。
榧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榧子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殺蟲消積,潤肺止咳,潤燥通便。
【主治】用于鉤蟲病、蛔蟲病、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肺燥咳嗽,大便秘結。
【相關配伍】
1、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2、單用炒熟嚼服,治痔瘡便秘;亦可與大麻仁、郁李仁、瓜蔞仁等同用,治腸燥便秘。(《本草衍義》)
【用法用量】煎服,9~15g。
【禁忌】大便溏薄、肺熱咳嗽者不宜用。
榧子的藥用附方
1、治寸白蟲:榧子日食七顆,滿七日。(《食療本草》)
2、治白蟲: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經(jīng)宿蟲消自下。(《救急方》)
3、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4、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餅兩三個,以榧子為末,白湯服三錢,日三服。(《圣濟總錄》)
榧子的配伍應用
1、配檳榔
檳榔體重而實,味厚而沉,為殺絳蟲之要藥。榧子味甘,性平,作用緩和,無毒,既能殺蟲,又不傷胃,是比較安全而有效的殺蟲藥,又兼緩瀉作用,二藥配用可促進蟲體排出。多用于鉤蟲、蛔蟲、絳蟲、蟯蟲等多種蟲癥。
2、配蕪荑
二藥均有驅蟲作用,蕪荑辛苦而溫,除殺蟲外尚有消積功效,其效力較強。榧子性平味澀,質潤,既能殺蟲,又能潤腸通便。二藥配用可治療鉤蟲病腹痛脹滿。
3、配使君子
二藥均味甘毒小,既不傷脾胃,又能驅殺腸道寄生蟲,且多含油脂,性潤而滑腸,驅蟲不需另加瀉藥。二藥配伍應用,可加強驅蟲作用,可治療絳蟲、鉤蟲、蛔蟲、蟯蟲等多種蟲癥。
榧子的副作用
1、蘇軾《物類相感志》:榧子殼反綠豆。
2、《本草衍義》:(食之)過多則滑腸。
3、《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火,熱嗽非宜。
榧子醫(yī)書記載
1、《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
2、《生生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3、《本草備要》:潤肺。
以上就是一些榧子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榧子的藥用價值
榧子有殺蟲消積的作用,對于多種腸道寄生蟲有抑殺作用,而常用于蟲積腹痛之證,且能潤腸通便,驅蟲可不加瀉藥。具體可用于:
1、蛔蟲病:榧子有驅蛔功效,常與其它驅姻藥如使君子、苦楝皮、鶴虱等共用,以增加驅蛔效果。治膽道蛔蟲癥腹痛劇烈者,可配烏梅、木香、枳殼等共用,如《臨證醫(yī)案醫(yī)方》膽蛔湯。
2、鉤蟲病:榧子對鉤蟲有抑殺作用,常用治鉤蟲病,可配伍雷丸、檳榔、貫眾等共用,《中醫(yī)方劑臨床手冊》榧子貫眾湯(榧子、檳榔、紅藤各30g,貫眾15g),連服3天,治鉤蟲病有效。
3、絳蟲病:榧子驅絳蟲應用較早,陶弘景即言:“療寸白蟲”,可單用炒熟嚼食,如《千金要方》治寸白蟲,以本品49枚,去殼,日食7枚,7日服完;《證治準繩·類方》以之與蕪夷等份為末服用,可治絳蟲病;亦可與檳榔、南瓜子等配伍。
榧子浸膏在試管內(nèi)對豬蛔、蚯蚓無作用,有謂能驅除貓絳蟲。日本產(chǎn)榧子含生物堿,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民間用以墮胎。
殺蟲;消積;潤燥。主腸道寄生蟲病;小兒疳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痔瘡。用于鉤蟲、蛔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大便秘結。
《本經(jīng)》: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
《別錄》:主五痔。
陶弘景:療寸白。
孟詵: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營衛(wèi),明目。
《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
《生主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本草備要》:潤肺,殺蟲。
《本經(jīng)逢原》:與使君子同功。
《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內(nèi)服:煎湯,15-50g;連殼生用,打碎人煎;或10-40枚,炒熟去殼,取種仁嚼服;或入丸、散。驅蟲宜用較大劑量,頓服;治便秘、痔瘡宜小量常服。
榧子的副作用
脾虛泄瀉及腸滑大便不實者慎服。
蘇拭《物類相感志》:榧子殼反綠豆。
《本草衍義》:(食之)過多則滑腸。
《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火,熱嗽非宜。
榧子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寸白蟲:榧子日食七顆,滿七日。(《食療本草》)
治白蟲: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經(jīng)宿蟲消自下。(《救急方》)
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餅兩三個,以榧子為末,白湯服三錢,日三服。(《圣濟總錄》)(本文由中醫(yī)藥網(wǎng)整理或引用,內(nèi)容僅供參考,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粗榧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粗榧子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粗榧子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榧子、山榧子、血榧
【來源】粗榧科粗榧屬植物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 中國粗榧 C. sinensis (Rehd. Et Wils.)Li的 種子 。秋季采摘,曬干。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驅蟲,消積。用于蛔蟲病,鉤蟲病,食積。
【用法用量】1.5~5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或炒熟食。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粗榧子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香榧草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香榧草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香榧草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英文名】all-grass of Japanese Lovegrass
【別名】須須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鯽魚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亂草,一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100cm,具3-4節(jié)。葉鞘疏松裹莖,光滑,大多長于節(jié)間;葉舌長約0.5mm,截平,干膜質;葉片長19-26cm,寬3-5mm;扁平或基部稍內(nèi)卷,粗糙或背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圓形,長6-15cm,其長度超過植株的一半,寬2-6cm,分枝細弱,簇生或近于輪生;小穗卵圓形長1.5-2mm,含4-8小花,成熟后變?yōu)樽仙?,自小穗軸由上而下的逐節(jié)斷落;穎近于相等,卵圓形,長0.5-0.8mm,先端鈍,具1脈:外稃卵圓形,先端鈍,長0.8-1mm,側脈明顯,內(nèi)稃與外稃幾相等長,先端為3齒,具2脊,脊上疏具短纖毛;雄蕊2,花藥長約0.2mm。穎果棕紅色,倒卵形,長約0.5mm?;?、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野路旁、河邊及潮濕地。
【性味】咸;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貴州草藥》:清熱涼血。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香榧草,我們知道香榧草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香榧草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榧子煎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榧子煎就成為了一門學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榧子煎。
【處方】細榧子49枚(去殼)
【制法】上一味,以砂糖水100毫升,砂鍋內(nèi)煮干。
【功能主治】主治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腹服7枚。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處方】榧子49枚(去殼)。
【功能主治】化寸白蟲為水。主寸白蟲。
【用法用量】上藥以砂糖水半盞,砂鍋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7枚,7日服盡。
【摘錄】方出《奇效良方》卷六十七,名見《醫(yī)統(tǒng)》卷七十八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榧子煎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土香榧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土香榧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粗榧科植物 中國祖榧 的 種子 。
【原形態(tài)】中國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葉粗榧、紅殼松。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食積,驅蛔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6錢;或炒熟食。
【臨床應用】治療惡性腫瘤:福建地區(qū)用三尖杉帶葉小枝提取三尖杉總生物堿,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于總生物堿40~50毫克)。臨床應用以三尖杉堿為定量標準計算,每天每公斤體重約2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15~20天為一療程,休息10天左右,如無顯著副作用,再給一個療程。共治14種惡性腫瘤(如淋巴肉瘸、食管賁門癌、胃癌,肺癌等)47例,初步看到9種腫瘤20例顯出近期療效,其中顯效(癥狀明顯減輕,腫塊縮小超過原來直徑1/2)5例,以淋巴肉瘤的效果較為突出。據(jù)臨床觀察,用藥7~10天后,一般有效病例即可看出效果,對用藥2~3周后無效的病例,即使繼續(xù)應用,效果也不滿意。對有效或顯效病例,經(jīng)數(shù)療程后,為防止復發(fā),仍需間歇持續(xù)用藥.至于遠期療效,則尚待進一步觀察總結。用藥過程中,多數(shù)有注射處疼痛,并形成硬結,以及白細胞、血小板降低,或有頭暈、惡心、口干、疲乏、無力、睡眠差、煩躁、便秘、食欲減退等反應,極個別還一度出現(xiàn)心肌供血不足,一般在停藥6天左右或配合中西醫(yī)對癥處理后可逐漸恢復。廣州地區(qū)用提取的單體粗榧堿結晶,制成注射液,成人每天劑量最小為20毫克,最大280毫克,大部分為100~200毫克。臨用時以生理鹽冰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直接靜脈緩緩推注或滴注。治療淋巴肉瘤、淋巴網(wǎng)狀細胞瘤、原發(fā)性肝癌、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等34例,特效(自覺癥狀消失,腫瘤基本消失)者1例,顯效(標準同前)者5例。給藥總量最小1100毫克,最大8620毫克,大多為3000~4000毫克。一般用藥至1000~2000毫克開始見效,總劑量以4000~5000毫克為宜。用藥過程中,全部病例未見血象變化、肝腎功能損害及消化道反應.只1例在一次用藥過程中(總量已達2600毫克以上)出現(xiàn)氣促、呼吸困難、腰腹痛、口唇發(fā)紺、四肢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有紫斑,經(jīng)對癥處理后約1小時,癥狀消失。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中藥土香榧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土香榧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
榧子貫眾湯是一種中藥方劑,榧子貫眾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榧子1兩,檳榔1兩,紅藤1兩,貫眾5錢。
【功能主治】驅鉤蟲。主鉤蟲病。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次服藥時隨吃生大蒜2至3瓣。連用3天。
【各家論述】方中榧子、檳榔、貫眾、大蒜都是驅蟲藥,其中榧子、貫眾二味多用于驅鉤蟲;方中紅藤一藥,味苦性平,能入血分,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常用以治腸癰,因鉤蟲寄生可使腸壁損傷和出血,故用為輔佐之品。
【摘錄】《方劑學》
以上就是本文對榧子貫眾湯的一些介紹,其實養(yǎng)生方劑還是很值得我們來研究的,因為,它在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香菇中除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yǎng)素外,還有極其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香菇多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抗病毒、抗衰老等功效。
香菇嘌呤(又稱香菇素)能降低有害膽固醇,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能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降低血壓也有不錯的效果。香菇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特別是B族維生素和麥角固醇的含量較高,能有效預防軟骨病和佝僂病的發(fā)生。
日曬后維生素D含量更高
干香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主要是因為在日光下麥角固醇轉變?yōu)檩^多的維生素D而致。因此,將買來的干香菇放置于日光下曬后食用,可促進較多維生素D的生成。而干香菇散發(fā)出的一種特別味道,主要來自于其所含的香菇精和鳥苷酸等成分。
泡干香菇的水不要扔掉
干香菇浸泡的時候,最好用20℃~35℃的溫水,這樣既能使香菇更容易吸水變軟,又能使風味成分釋放充分。干香菇一般適合燉菜,能使其纖維軟化徹底,有利于口感。但干香菇浸泡后的水最好不要扔掉,因為香菇嘌呤在浸泡香菇的水里含量較高,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可以一同放到鍋里燉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