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雞精哪個對身體危害大
【www.cndadi.net - 女性怎樣養(yǎng)生對身體和皮膚好】
味精和雞精都是重要的調味品,但是近年來有很多人呼吁大家不要吃味精和雞精。因為他們會導致我們身體健康風險。其實我們只要正確的使用,不要食入過量,就不會對我們產生疾病因素相比來說,雞精的安全性更高,我們可以多吃一些,但是不要吃過多的味精。那么,味精和雞精哪個對身體危害更大?
一、雞精的危害:
首先要知道的是,雞精并不是從母雞身上提煉的,而是在味精原料谷氨酸鈉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氨基酸加工而成的,吃多了同樣有害無益。
其次,因雞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圍比較廣,因此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從中牟取暴利而采用化學香精來制成雞精,這樣逼近價格低廉,味道也會更鮮香。但其實,這種雞精長期食用是對人體有危害的。
最后,雞精中含有一定的鹽分,食用過多時,會有高血壓的危險;雞精中含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食用后會加重病癥。
并且,由于雞精中含有鹽分,吸濕性強,使用后不注意密封會導致微生物生長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二、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危害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味精中80%的成分是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在高溫下容易產生致癌物質,長此以往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但也有專家表示,少量食用味精是對人體無害的。
食用味精后中毒的表現為: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
三、雞精和味精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給食物增鮮,二者食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也還是有一定益處的。原因在于:
1、雞精和味精都是用來增鮮的,能夠引發(fā)人們的食欲,并且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雞精和味精中都含有一些氨基酸,能夠給人體補種這種物質,起到增進和維持大腦機能的作用。
3、雞精中含有除谷氨酸鈉外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4、味精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鈉,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
Ys630.com相關知識
雞精和味精一樣嗎?兩者存在什么區(qū)別?很多人知道味精中含有某些不利健康的東西,不能多吃。而雞精是由雞肉作為原料制成的,看起來視乎更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么營養(yǎng),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yǎng),而且安全。于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惟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么時候放都可以。其實,雞精與味精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雞精中含40%的味精
雖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谷氨酸納)和鹽。其中,味精占到總成分的40%左右,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淀粉等物質復合而成。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鳥苷酸都是助鮮劑,也具有調味的功效,而且它們和谷氨酸鈉結合,能讓雞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郁。至于雞精中逼真的雞肉味道,主要來自于雞肉、雞骨粉,它們是從新鮮的雞肉和雞骨中提煉出來的。雞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雞精的雞味變濃;淀粉的作用則是使雞精呈顆粒狀或粉狀。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yǎng)更高一些呢?
味精主要是通過大米、玉米等糧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發(fā)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納,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雞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復雜,所含的營養(yǎng)也更全面一些。
除了谷氨酸納以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不過,雞精再有營養(yǎng),也只是一種調味品,不能與雞肉同日而語。而且,據廣東省消費委員會的調查,發(fā)現市場上不同品牌的雞精之間,蛋白質含量并不一樣,這主要與它們的雞肉粉或雞骨粉含量有關。
安全性與味精差不多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擔心它會產生一定的致癌物質。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認為,在普通情況下,味精是完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將它加熱到120℃以上,否則其中的谷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谷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由于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鈉,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同樣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
此外,由于雞精本身含有約百分之十幾的鹽分,所以炒菜和做湯時如果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其實煮菜的時候,配料本來就不應該多放,無論宣傳得多好,人工制成的東西中總會含有某些化學物質,對身體不利。適當放一點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成為烹調的必需品。
谷氨酸鈉的中文名稱就是味精,它從此成為民眾健康公敵,人見人嫌。這種在1908年問世、1950年代之后大為風行的調味圣品,一夕之間被貼上毒素的標簽,餐飲業(yè)與食品工業(yè)大受沖擊,中餐館尤其是眾矢之的;味精引發(fā)的種種癥狀,干脆稱之為中國餐館癥候群。
不過時至今日,味精危害健康的迷思一直沒有醫(yī)學定論。1987年與1995年的兩次大規(guī)模研究,主其事者分別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與美國食品與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都顯示只要不是大量攝取,味精對人體健康并無負面影響。紐約大學營養(yǎng)學教授奈索斬釘截鐵地說: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味精有害健康。
另一方面,味精也沒有真正從美國人的餐桌上絕跡,而是化身為自溶酵母、水解大豆蛋白、蛋白質濃縮物等名目,繼續(xù)做為各種調味料、罐頭湯汁、餅干、酸奶的必備成分,發(fā)揮點石成金的功效。
許多國家的餐廳與食品業(yè)者,更一直是味精的忠誠支持者。從泰國的金山是拉差辣醬、加勒比海島國的GoyaSazon、哥斯達黎加的 SalsaLizano、英國的Marmite酵母醬,到日本的丘比沙拉醬,都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源自瑞士、營銷全球的美極(Maggi) 系列調味品,也有多種產品含谷氨酸鈉。
味精的主要功能在于它能產生鮮味,作為一種氨基酸,當味精被人們食用時,刺激位于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體,就能使人感受到可口的鮮味。我們日常生活中對鹽和味精等調味品的需要,某種程度上只是味覺上的一種習慣,并非真正的身體需要;而且越是血壓高的人,味覺越不靈敏,越是要求味道的濃重,所以,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為了從根本上使血壓得到控制,就應少吃鹽和味精。
近年來,很多人都認為味精和雞精對身體是有危害的,所以呼吁大家少吃這些調味劑,但是并沒有科學研究證明雞精和味精的危害性,所以我們可以放心使用。雞精和味精當中的性質相似,不易人體食入過多,但是少量使用可以促進消化,對身體有益處。那么,味精雞精的危害有哪些?
一、雞精的危害:
首先要知道的是,雞精并不是從母雞身上提煉的,而是在味精原料谷氨酸鈉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氨基酸加工而成的,吃多了同樣有害無益。
其次,因雞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圍比較廣,因此一些不法分子為了從中牟取暴利而采用化學香精來制成雞精,這樣逼近價格低廉,味道也會更鮮香。但其實,這種雞精長期食用是對人體有危害的。
最后,雞精中含有一定的鹽分,食用過多時,會有高血壓的危險;雞精中含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食用后會加重病癥。
并且,由于雞精中含有鹽分,吸濕性強,使用后不注意密封會導致微生物生長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二、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危害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味精中80%的成分是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在高溫下容易產生致癌物質,長此以往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但也有專家表示,少量食用味精是對人體無害的。
食用味精后中毒的表現為: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
三、雞精和味精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給食物增鮮,二者食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也還是有一定益處的。原因在于:
1、雞精和味精都是用來增鮮的,能夠引發(fā)人們的食欲,并且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雞精和味精中都含有一些氨基酸,能夠給人體補種這種物質,起到增進和維持大腦機能的作用。
3、雞精中含有除谷氨酸鈉外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4、味精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鈉,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
家里人經常會問到我,吃味精好不好?聽說味精吃多了掉頭發(fā)?味精是從大馬路上的瀝青中提煉出來的?我的天吶,這都是在哪聽說的,聽后嚇得我趕緊喝了口水壓壓驚。今天就跟大家普及一下味精以及近些年又出的大家常用的雞精它們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吃了對人身體好不好。
味精:
谷氨酸鈉結晶而形成的晶體,它是以糧食為原料,經谷氨酸細菌發(fā)酵生產出來的天然物質,作為蛋白質的氨基酸成分之一,很多人一聽到化學成分就會覺得這個物品不安全,其實你若細心可以觀察一下很多醬油里面都有谷氨酸鈉的身影呦!說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它是讓你的菜變得鮮美的東西。
早在1987年聯合國食品添加劑委員會認定,味精是一種安全的物質。
還有人說味精吃多了有毒,實則不然,味精是沒有毒的,只是味精當中的谷氨酸鈉在堿性條件下可發(fā)生外消旋化反應,失去鮮味,在120℃以上加熱時分子脫水形成焦性谷氨酸,它是沒有毒的,
雞精:
雞精是市面上的一種復合鮮味調味品,雞精中含有味精、鮮味核苷酸、糖、鹽、肉類提取物、蛋類提取物、香辛料和淀粉等成分,雞精的優(yōu)點就是很多種物質混合在一起會賦予食物復雜而自然的美味,增加食品鮮味的濃厚感和飽和度,消除硫磺味和腥臭味。
二者在用的時候最好在菜肴快出鍋時添加,與醋在一起添加味道會更鮮美。
哪個更好一些?
二者都是調味品,提升菜肴鮮味,掩蓋不良味道的,從實質上講沒有什么營養(yǎng)價值,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哪個均可。
大家都知道鹽跟味精是做菜的時候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并且在中國大部分的人吃的食物都是咸味的,所以在中國人做菜的時候都會放鹽和味精。鹽主要是起到調節(jié)食物的咸味,而味精主要是調節(jié)食物的鮮味,所以鹽和味精都是人們在做菜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
現在許多老人都患有高血壓,許多人也都說鹽跟味精都對高血壓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大家知道鹽和味精哪個對高血壓的危害更大嗎?
其實鹽和味精對高血壓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那么鹽比味精對高血壓的危害應該是更大的。人每一天都需要吃鹽,在中國如果一天不吃煙的話,許多人應該都會覺得這種食物沒有什么味道,但是味精是可以根據自己來調節(jié)的,如果自己不想吃,味精也可以不放,對不挑剔的人來說可有可無,但是鹽就不一樣了,鹽是必須要放的,只有少放更多放的區(qū)別。
大家應該都知道鹽的主要物質就是鈉,身體里面如果出現了太多的鈉的話,就會讓身體的血液引起急速流動,導致血管壁受到壓力而增高,從而也就讓自己的血壓升高了。
味精的主要物質其實也是鈉,不過適當的食用味精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可以維持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但是只是少量的味精有這種作用,如果味精吃多了,對人體是非常有害的,也是會引起高血壓等情況出現的。所以大家在平時做食物的時候都應該盡量少吃鹽、少吃味精,這樣對人體才是最好的。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都意識到鹽跟味精都是做菜的時候應該少放的,大家都會盡量克制自己,但是如果做菜的時候鹽放的太少了,那么也會讓食物沒什么味道,從而影響人們的食欲。所以大家平時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用一些有酸味、甜味的東西來代替,比如說在菜里面擠一點檸檬汁、橙汁,這種帶酸味的水果汁,這樣就可以盡量少放一點鹽并且還能提升菜的鮮味。
在放了醬油和生抽、蠔油這些調料品的時候,也可以少放一點鹽,因為這些調料品都是帶有一定咸味的。特別是在做一些湯的時候,更加要少放一點鹽,鹽吃多了對身體是非常不好的。另外自己在平時的時候也應該少吃一些咸味特別大的零食,零食許多都是高鹽高油高熱量的,多吃這些食物對身體不好,還會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痛風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患者在陰冷天氣下會表現為關節(jié)腫痛,而且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痛風患者除了要注意日常生活飲食,嘌呤類食物會導致痛風的復發(fā),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少吃這些食物。味精是很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廚房內必不可少。那么,痛風能吃雞精和味精嗎?
下面是一些痛風病人應該少吃或者不吃的食物
一、動物內臟 ,由于人們過量食用高嘌呤食物而導致嘌呤代謝紊亂,使大量尿酸在體內代謝不出去,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引發(fā)痛風。其實痛風這個“帝王病”歸根結底卻是由“饞嘴”這個“小毛病”引發(fā)的,因為含高嘌呤的食物大多為大魚大肉、海鮮、動物內臟之類的美食。
二、調料,根據目前的了解,味精、醬油、辣椒及辛辣刺激性調味品、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茴香、八角等食品調料不富含嘌呤。但是它們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急性發(fā)作,過度食用刺激性調味品對痛風不利,所以調味品也應適量。
三、粗糧,主食不應該選用粗糧,如玉米、蕎麥、全麥片等。因為這些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對較多,過多食入會引起血尿酸升高。
四、蔬菜,許多人會認為說,既然葷菜中的嘌呤含量較高,那么選擇素食總歸是不錯的選擇,但選擇蔬菜亦需謹慎?;ú恕⒉げ?、菌類及植物的種子、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覷,仍因控制攝入量。
五、黃豆?jié){,黃豆的嘌呤含量高,這是無疑的。每100克黃豆中含有75~150毫克的嘌呤。黃豆打出來豆?jié){可想而知。
六、魚蝦,嘌呤含量較高的就是這魚蝦了。
七、煙,酒
都知道痛風患者不能喝啤酒,因為啤酒中有嘌呤。不過有些人認為白酒里沒有嘌呤,痛風患者可以喝,其實是非常錯誤的!酒精對痛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酒精會促進嘌呤吸收,即便白酒中沒有嘌呤,跟其他含嘌呤的肉類一起食用也會加重通風。另外,酒精可增進尿酸排泄,增加痛風或高尿酸風險。
孕婦在懷孕期間飲食上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有很多食物都應該盡量的避免吃,因為有一些食物孕婦吃了之后特別容易出現對胎兒產生副作用的現象,因為胎兒在孕婦身體內的時候還比較嬌弱,對一些食品添加劑之類的物質,吃了之后很可能會造成胎兒發(fā)育畸形,那么雞精對胎兒都有哪些危害呢?
雞精營養(yǎng)成分與價值:
雞精以味精、食用鹽、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經過混合、干燥加工而成,缺少鈣、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長期食用雞精易導致身體亞健康,甚至會導致身體肥胖。
孕婦可以吃雞精嗎?專家指出孕婦最好不吃或者少吃雞精,具體原因如下:
雞精易導致胎兒性早熟
許多不法商販喜歡在雞飼料中添加激素,這可能會導致雞精中含有殘留的激素。長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雞精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而孕婦吃了則會導致回奶、過度肥胖,甚至會導致胎兒性早熟。
影響胎兒對鋅的吸收
雞精是在40%的味精基礎上,加入助鮮劑、鹽、糖、雞肉粉、辛香料、雞味香精等研制而成的。所以專家建議孕婦應該不吃或者少吃的雞精。如果長期或過量的吃雞精會影響胎兒對鋅的吸收,各位孕婦們要多多注意哦!
很多人都問到雞精對人體有害嗎?其實雞精對人是沒有傷害的,并且雞精里面含有谷氨酸鈉,誘導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但是雞精不能多吃,多吃是有害的。現在國家有食品安全檢測儀,可現場分別定量檢測出食品中50個參數。
雞精和味精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我們應該有所區(qū)別,有時候我們在烹飪過程當中盡量嘗試雞精,因為雞精更加營養(yǎng)健康,對我們身體的刺激性較小,如果不得不使用味精那就要正確的使用,因為很多疾病因素都是因為飲食不注意,導致的情況很嚴重。那么,雞精和味精的區(qū)別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項?
1、雞精中含40%的味精
雖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谷氨酸納)和鹽。其中,味精占到總成分的40%左右,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淀粉等物質復合而成。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鳥苷酸都是助鮮劑,也具有調味的功效,而且它們和谷氨酸鈉結合,能讓雞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郁。至于雞精中逼真的雞肉味道,主要來自于雞肉、雞骨粉,它們是從新鮮的雞肉和雞骨中提煉出來的。雞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雞精的“雞味”變濃;淀粉的作用則是使雞精呈顆粒狀或粉狀。
2、營養(yǎng)成分高低不同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yǎng)更高一些呢?事實上,味精主要是通過大米、玉米等糧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發(fā)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納,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雞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復雜,所含的營養(yǎng)也更全面一些。除了谷氨酸納以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味精能補充人體的氨基酸,有利于增進和維持大腦機能。因其具有很好的鮮味,故可增進人的食欲。味精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雞精從取料上是雞肉與雞蛋復合生產的,既有雞的鮮味又有其香味;其化學成分是將核甘酸與谷氨酸鈉復合,且鮮度上乘,實現了增鮮調味的二合一;鮮度與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營養(yǎng)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雞精還具有耐高溫、不串味、食后不干等優(yōu)點。這些都是其他調味品無法比擬的。不過,雞精再有營養(yǎng),也只是一種調味品,不能與雞肉同日而語。調查發(fā)現市場上不同品牌的雞精之間,蛋白質含量并不一樣,這主要與它們的雞肉粉或雞骨粉含量有關。
3、雞精的安全性與味精差不多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擔心它會產生一定的致癌物質。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認為,在普通情況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將它加熱到120℃以上,否則其中的谷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谷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由于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鈉,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同樣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
此外,由于雞精本身含有約百分之十幾的鹽分,所以炒菜和做湯時如果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4、雞精的使用量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通常都是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所以,雞精的用量多數情況下是不同的。而味精比較純凈,用量比較穩(wěn)定。
5、味精是非常容易溶于水的,所以通常來講,在烹飪時在起鍋之前加入味精效果最佳,菜肴的味道也會更加的鮮美。這是因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長時間加熱,會生成焦谷氨酸鈉,焦谷氨酸鈉雖無害,但同樣也沒有鮮味。雞精的用法就沒那么多要求了,任何時間放到菜品中,效果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