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解毒湯有哪些呢
春季去濕養(yǎng)生湯的做法。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去濕解毒湯有哪些呢》,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 ?大家很多人都有身體非常不舒服的時候,這一般都是因為不注意一些生活的習慣造成的。隨著現(xiàn)在人們健康觀念的進步,大家也對于日常的保健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有了更多的興趣。許多人現(xiàn)在知道喝湯是養(yǎng)生的辦法,那么,去濕解毒湯有哪些呢?關(guān)于大家關(guān)注的這個問題,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 ?冬瓜水鴨湯
? ?老冬瓜1塊(約800克),水鴨1只,扁豆、干蓮蓬、燈心草各適量。做法:冬瓜連皮切塊,其他材料洗凈。上述材料放到鍋里加水,大火燒開后收小火,煲兩小時,加鹽即成。注意:煲的時候冬瓜不要去皮,吃的時候建議不要吃;扁豆、干蓮蓬、燈心草、水鴨的骨頭,都不建議吃。
? ?荸薺水鴨湯
? ?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做法:將鴨宰殺去毛及內(nèi)臟;馬蹄去皮,一切成兩半;蔥切段,姜切片。把鴨放入鍋內(nèi),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改文火燉熬至鴨熟即成。此湯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擴展閱讀
健脾去濕湯有哪些
1、健脾去濕湯有哪些之白術(shù)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術(shù)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先將豬肚洗凈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nèi),加水約2500ml,煲滾后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nèi),再煲30分鐘,調(diào)味即可。
2、健脾去濕湯有哪些之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姜3片做法:把陳皮清洗干凈,粉葛削皮切塊,加上赤小豆。將鯪魚去內(nèi)臟清洗干凈用小火燉到微黃。加入清水兩千五百毫升后,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到砂鍋內(nèi),再用大火煲兩小時,放入適量調(diào)味料。
3、健脾去濕湯有哪些之薏米紅蓮排骨湯
蓮子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心益腎、鎮(zhèn)靜安神、健脾養(yǎng)胃等功效。紅蓮子更多用于補血養(yǎng)顏。中老年人特別是腦力勞動者經(jīng)常食用,可以健腦,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預防老年癡呆的發(fā)生。加入薏米還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補劑。紅蓮不僅可以補血還能去火、安神,加了香菇增味道。
4、健脾去濕湯有哪些之白玉豬小肚湯
功效:要想在接下來的工作日里保持抖擻的精神和旺盛的精力,那么這款祛濕消腫的白玉豬小肚湯正好適合昏昏欲睡的你。
材料: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紅棗10個、豬小肚500克。
制法:將豬小肚洗凈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沖洗干凈。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后,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凈,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nèi),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
1、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解】方中用黨參、白術(shù)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實理氣和胃。諸藥合用,補脾益胃,理氣運滯,對于脾虛食積證極為適用。
【功能主治】健脾開胃。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2、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shù)(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氣化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3、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癥。
濕氣重的癥狀
1、舌苔厚膩
把舌頭伸出來看一看,其實是在看你舌苔的改變,發(fā)現(xiàn)舌苔十分的厚或許發(fā)現(xiàn)舌體胖大,并且舌頭邊際還伴有十分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nèi)的濕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diào)度。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fā)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也闡明體內(nèi)的濕氣較重。
2、大便不成形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的一件事情就是排便,其實在正常的時候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說明體內(nèi)有濕,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食欲差
有的時分不想吃飯這也會是濕氣重的原因,由于在到了該吃飯的時分,沒有饑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里脹脹的,吃飯過程中還有隱約的惡心感。這也是脾胃功用弱,體內(nèi)濕氣過重的體現(xiàn)之一。這種現(xiàn)象更簡單出現(xiàn)在夏日。
4、小腿肚發(fā)酸
早上起床后會突然感覺小腿肚非常的酸痛,很沉重,還發(fā)現(xiàn)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虛胖,也是體內(nèi)濕氣重造成的。
現(xiàn)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濕氣比較重的現(xiàn)象,濕氣重精神會比較疲乏,身體不硬朗,還容易得病,那么吃哪些食物可以幫助去濕氣呢?
1、陳皮白術(shù)豬肚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新會陳皮6克,白術(shù)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陳皮、白術(shù)、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nèi),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促進食欲作用。對于腹脹、祛濕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2、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nèi),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diào)味。
小貼士: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3、淮山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shù)10克,豬排骨200克。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茨實、北芪、白術(shù)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4、桑枝鮮雞湯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雞1只、生姜3片。
春季養(yǎng)生以祛濕為主 四款養(yǎng)生湯有助去濕氣
制法:桑枝洗凈稍浸泡;光雞洗凈去內(nèi)臟及尾部。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
功效:氣味略帶中藥材的清香而鮮美清潤,具益精髓、祛風濕、利關(guān)節(jié)之功效。
在我們的生活中去濕的中藥有很多種,比如車前子、白術(shù)以及五加皮等中藥材,所以女性朋友們?nèi)コ凉駳獾姆椒ㄊ强梢赃x擇中藥材的服用的,但是我們不建議服用去濕藥材,因為是藥三分毒,我們服用中藥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去濕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運動來實現(xiàn),所以你們堅持運動去濕。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nèi)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nèi)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nèi)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致濕氣內(nèi)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致濕癥。濕癥還常常與其它因素結(jié)合而出現(xiàn)、寒濕、暑濕、風濕等癥狀。
去濕藥,主要分為祛風濕藥、芳香化濕和利水滲濕。祛風濕藥主要有:獨活、威靈仙、防己、秦艽、寄生、木瓜、五加皮、白花蛇、徐長卿等。芳香化濕:蒼術(shù)、厚樸、藿香、砂仁、豆蔻、佩蘭。利水滲濕:茯苓、金錢草、茵陳、澤瀉、薏苡仁、車前子、滑石、木通、豬苓、通草、萆薢、石韋等。
1.祛風濕藥:本類藥多辛散苦燥,具有祛除肌表、經(jīng)絡(luò)風濕作用,有的還分別兼有散寒或清熱、舒筋、通絡(luò)、止痛、解表,以及補肝腎、強筋骨作用。
2.芳香化濕藥:本類藥多辛香溫燥,主入脾胃經(jīng),效力化濕醒脾或燥濕運脾,兼解暑。
3.利水滲濕藥:本類藥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涼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腸經(jīng),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效用。
這篇文章詳細的告訴我們?nèi)竦闹兴幹饕心男嘈拍銈兛赐曛髴摱贾廊竦闹兴幉闹饕型`仙、蒼術(shù)以及豬苓等藥材,不要你們想要清熱去濕主要是采用白花蛇或者車前子,不過關(guān)鍵還是你們在平時多加鍛煉身體。
夏季濕氣比較重,一不小心濕氣就會侵入到身體里,人的體內(nèi)新陳代謝會加速,水分和營養(yǎng)流失比平時更快,但另一方面高溫陰雨天氣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身體疲勞之感,那么在生活中清熱祛濕的湯有哪些呢?
一、霸王花煲豬展湯
材料:霸王花2兩,豬展肉12兩,蜜棗4個,鹽少許,清水10碗。
制法:
1、豬展肉原塊洗凈,霸王花浸軟洗凈,蜜棗去核。
2、把蜜棗和霸王花同放企身瓦煲內(nèi),加清水,旺火燒滾,下豬展肉滾約二十分鐘,改中火煲約半小時,以文火煲至湯水余下四至五碗左右,以鹽調(diào)味。
功效:清熱除痰、止咳。
二、西洋菜羅漢果豬蹄湯
材料:豬蹄肉500克,羅漢果半個,西洋菜700克,南杏仁60克。
做法:
1、豬蹄肉洗凈,干水,羅漢果洗凈,西洋菜洗凈,摘短度,南杏仁用開水煲,去衣。
2、把羅漢果、南杏仁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放入豬蹄肉、西洋菜,再煮沸后,文火煲2——3小時,調(diào)味供用。
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肺熱之燥咳,咽干口燥,或咽喉干痛,咳聲嘶啞,或燥熱便秘等。亦可用于支氣管炎屬肺燥有熱者。
三、蘿卜蓮子豬舌湯
材料:蘿卜750克、蓮子50克、芡實25克、蜜棗3枚、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做法:
1、蘿卜連皮洗凈,斜向切成中塊;蓮子、芡實、蜜棗去核洗凈,用清水稍浸泡;
2、豬舌反復刮洗干凈,切成大塊,連同豬骨用開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豬骨飛水后則用刀背敲裂;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nèi)煲2個半小時,放適量食鹽和少量油調(diào)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蘿卜性涼味辛甘,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蓮子性平味澀,能健脾胃、養(yǎng)心神;芡實性平味甘淡,能補脾止瀉;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作用;豬舌能補益氣血、滋補強壯;豬骨補血生髓、強筋壯骨。合而四、花生雞腳湯
原料:雞腳10只(約200克),花生50克,黃酒5克,姜片、精鹽各3克,味精1克,雞油10克。
做法:
1、將雞腳剪去爪尖,洗凈;花生米放入溫水中浸半小時,換清水洗凈。
2、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雞腳、花生米、黃酒、姜片,鍋加蓋,煮2小時,加精鹽、味精調(diào)好口味,再用文火燜煮片刻,淋上雞油即可。
特 點:
此湯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
五、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nèi)臟,慢火煎至微黃
2、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yǎng),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廣東人對湯水最有研究,懂得用不同湯料配搭、烹調(diào)不同的湯水,僅僅是春日去濕湯就有許多品種。例如: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nèi),水滾轉(zhuǎn)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nèi)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diào)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shù):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nèi)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減濕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濕氣
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注意室內(nèi)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干的衣服。
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健脾去濕湯
1、健脾去濕湯:白鯽魚煲湯
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后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滾三分鐘。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中醫(y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2、健脾去濕湯: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做法: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功效:此湯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啬咸?濕氣盛,濕易困脾,影響運化,很多人容易出現(xiàn)身體困重,乏力倦懶,飲食減少,腹脹便溏等癥狀。特別是對于腫瘤病人,回南天容易病情加重。因為腫瘤病人本來就脾虛,痰瘀內(nèi)結(jié),回南天濕盛困脾,會加重痰濕內(nèi)生,阻遏陽氣,從而使病情加重,腫瘤進展。
3、健脾去濕湯:淮山扁豆煲雞腳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nèi),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后文火煮2小時。煮好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癥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祛濕健脾粥
1、半夏山藥粥
做法:法夏15克,鮮山藥200克,陳皮5克,粳米200克。將法夏用溫水淘洗數(shù)次,以除去礬味,再將山藥洗凈去皮切成丁。把法夏、陳皮放入砂鍋內(nèi),加適量水,煎取300克清湯,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山藥,加適量清水,熬煮成粥。
功效:有健脾和胃祛濕的功效。
2、木棉扁豆苡仁粥
做法:木棉花(干品)1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粳米60克。上述用料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有清熱健脾祛濕的功效。適合急性胃腸炎、腹瀉、腹痛、口臭的人群或者尿道炎、婦女帶下量多等人群食用。
3、紅棗扁豆薏米粥
做法:紅棗10個、扁豆30克、薏米仁20克。紅棗洗凈,去核;扁豆、薏米仁浸泡,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2個小時,再調(diào)入適量紅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扁豆健脾養(yǎng)胃,化濕消暑;薏米仁清熱祛濕。對于消化不良、氣血不暢、濕氣重等癥狀都有很好改善作用,男女老少皆適宜。
祛濕健脾小方法
1、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后要及時換上干衣服。
2、少飲酒
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3、對付體濕,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zhì),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薏仁是一種營養(yǎng)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4、保持屋內(nèi)空氣流通
房間內(nèi)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diào),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5、少食甜膩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huán)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