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艾灸什么穴位有效
男性艾灸常用養(yǎng)生穴位。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腎虛艾灸什么穴位有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腎虛的人,一定要注重飲食的調節(jié),但同時通過一些針灸的方法,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而針灸治療腎虛的話要注意掌握穴位,關元穴以及氣海穴,就是治療的針灸穴位。
1、 關元穴
位于臍下3寸處,系三陰與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F(xiàn)代研究證實,按揉或震顫刺激關元穴后,可通過調節(jié)內分泌達到治療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
2、 氣海穴
位于臍下1.5寸,屬任脈。凡虛脫、形體羸瘦、疲憊乏力等氣虛病證均可治療。腎虛的癥狀有哪些 測腎虛男人看指甲可知曉
3、 神闕穴
位于臍窩正中,又名臍中,屬任脈。經(jīng)常艾灸這3個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頻多,對腹痛腸鳴、水腫、泄痢脫肛、中風脫證等,亦有獨特療效;同時可使人精神飽滿、體力充沛、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4、 患者取舒適體位,仰臥于治療床上,充分暴露穴位處。術者右手如持筆寫字狀,使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局部溫熱、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施溫和灸,順序是關元、氣海、神闕,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鐘。每日一次,15次一個療程。注意神闕穴施灸結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鐘,防止受涼。
另外尿頻患者也需要調養(yǎng),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堿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
ys630.coM延伸閱讀
腎虛腳心發(fā)冷艾灸什么穴位
1、腎虛腳心發(fā)冷艾灸什么穴位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處,系三陰與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現(xiàn)代研究證實,按揉或震顫刺激關元穴后,可通過調節(jié)內分泌達到治療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
氣海穴。位于臍下1.5寸,屬任脈。凡虛脫、形體羸瘦、疲憊乏力等氣虛病證均可治療。腎虛的癥狀有哪些 測腎虛男人看指甲可知曉。
2、腎虛吃什么好
龍眼干。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血虛失眠,心慌等更年期癥狀。將粳米和龍眼肉、紅棗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30分鐘,米宜熟爛,加適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熱服1次,不宜過量。
雞蛋。雞蛋是營養(yǎng)的食物,在雞蛋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食物,而且要想搞定其腎陰虛的情況,那么女性多多吃這一類的食物,因為導致女性患有腎陰虛的情況,一大半原因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所導致。
3、腎虛如何預防
預防腎虛要常打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最好是清晨在空氣清新的公園內、樹下、水邊進行。
自我按摩腰部。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腰部兩側,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約200下,這是預防腎虛的方法之一。
做縮肛運動。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呼氣時,做縮肛動作,吸氣時放松,反復進行30次左右。
搓腳心。兩手對掌搓熱后,以左手擦右腳心,以右手擦左腳心,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兩足平行,足距同肩寬,目視正前方,兩臂自然下垂,兩掌貼于褲縫,手指自然張開。足跟提起,連續(xù)呼吸9次。
足跟落地,吸氣,慢慢曲膝下蹲,兩手背逐漸轉前,虎口對腳踝;手接近地面時,稍用力抓成拳(有抓物之意),吸足氣。
腎虛注意事項
不要暴飲暴食?,F(xiàn)代人聚餐機會增多,常會吃下過量的“美味”,攝入的食物最終都會產生廢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這些廢物大多經(jīng)過腎臟排出,
飲食無度無疑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避免飲水過少。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臨床常見的腎結石、腎積水等都和長時間不喝水密切相關。充分喝水可稀釋尿液,保護腎臟,有利于充分排出廢物和毒素。
避免過度喝飲料。軟飲料和運動飲料的過度攝取會間接損傷腎。人體內的酸堿度為7.2 ,這些飲料普遍為高度酸性,飲用后體內酸堿度明顯改變。腎臟是調節(jié)人體內酸堿度的主要器官,長期過度攝取軟飲料及運動飲料,會給腎臟帶來負擔,增加腎臟損傷的概率。
不要吃過于松軟的面包。面包和糕點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溴酸鉀,它能賦予烤制食品所必需的面筋強度及彈性,吃起來口感松軟,但過量食用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jīng)、血液及腎臟。
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虛的癥狀: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fā)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
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F(xiàn)代科學證明,當人發(fā)生腎虛時,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證據(jù)表明,腎虛發(fā)生時,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腎臟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亦會發(fā)生阻塞,腎絡呈現(xiàn)不通。所以對于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男人腎虛很大部分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平時愛熬夜、煙酒、房事過多等等造成的。腎虛了就需要補,一般來說建議多吃補腎食物如羊腰、生蠔肉、胡桃、豬腎、板栗、羊肉、山藥、海參、泥鰍、枸杞、桑葚等等,都對補腎都會有所幫助,但這些食物只會短時間內有效,一般堅持兩天吃一次為佳。平時在食補的原則上,適當?shù)脑谑澄镏屑尤胍恍┭a腎的中藥,如人參、鹿茸、靈芝、蟲草、枸杞等等,方便快捷。
在炎炎夏季,人們大量出汗,使身體虧虛,同時又由于酷熱難耐,進食過多生冷飲食,使體內寒氣聚積,引起了諸多身體不適之癥。那么在夏季如何驅寒氣補體虛呢?穴位艾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找準穴位采用艾灸的方法,可以有效蓄養(yǎng)陽氣。
經(jīng)常對穴位進行艾灸可以很好地起到保養(yǎng)陽氣的作用。像足三里、神闕穴等部位,既好找,治療起來也很有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神闕穴,即肚臍,位于臍窩正中。艾灸這些穴位可以直接溫養(yǎng)五臟六腑。
足三里這個穴位是強身健體的穴位,除了艾灸,平時也可以按揉此穴,持之以恒,可增強體質,防病健身。另外,像肚臍這個部位特別需要保暖防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能有衣物遮蓋,不要暴露肚臍。
當然在用艾灸的同時也可以同時采用諸如泡腳、熏蒸等方法,都會起到更好的驅寒作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少吃生冷。
腎虛針灸什么穴位
1、腎虛針灸的三大穴位
以脾腎雙補、溫陽固澀為治療原則,穴取關元、氣海、神闕。施術時令患者取舒適體位,仰臥于治療床上,充分暴露穴位處。術者右手如持筆寫字狀,使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局部溫熱、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施溫和灸,順序是關元、氣海、神闕,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鐘。每日一次,15次一個療程。注意神闕穴施灸結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鐘,防止受涼。
2、腎虛針灸取穴的方法
關元、氣海、神闕均是人體要穴。關元位于臍下3寸處,系三陰與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F(xiàn)代研究證實,按揉或震顫刺激關元穴后,可通過調節(jié)內分泌達到治療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氣海位于臍下1.5寸,屬任脈。凡虛脫、形體羸瘦、疲憊乏力等氣虛病證均可治療。神闕位于臍窩正中,又名臍中,屬任脈。經(jīng)常艾灸這3個穴位,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頻多,對腹痛腸鳴、水腫、泄痢脫肛、中風脫證等,亦有獨特療效。
3、尿頻腎虛的針灸療法
尿頻真不是件舒服的事。從中醫(yī)來講,腎司二便,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虛時,膀胱儲尿和排尿功能也會隨之失調,也就會出現(xiàn)尿頻。
教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那就是灸肚臍,即灸神闕穴。方法:將鹽放于肚臍上,將一片厚約0.7~0.8厘米的姜片(用針在姜片上扎一些小洞),放于鹽上,再在姜片上放艾絨做的艾炷,點燃艾炷即可。
尿頻是腎和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所導致的,應從補腎的角度來進行調理,神闕穴是補腎的一個重要穴位,灸神闕穴能使熱力透過經(jīng)脈達到腎臟,可改善腎和膀胱的功能。
姜性味屬辛,有發(fā)散的作用,可溫通經(jīng)脈,主要起溫腎、溫脾的作用,能加強補腎的作用。而中醫(yī)認為咸是入腎的,鹽的散熱慢,不僅可更好地保證艾灸的熱力,殺菌消炎,把藥力引入腎,又可防止鹽因艾灸的熱量而爆裂傷人。三者結合,能夠很好地起到補腎、固腎氣的作用。
腎虛吃什么好
1、益智仁粥
益智仁12克,糯米60克,鹽少許。將益智仁研為細末。用水適量,先將糯米煮成粥,加入益智仁,加鹽煮沸,溫熱空腹食之,日服2次。
方解:益智仁有溫暖脾腎的作用,加糯米是溫中健脾的良好方劑。
2、大棗茯神粥
大棗(去核)14枚,茯神15克,小米100克,白糖少許。先將大棗、茯神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后,留汁去渣,再倒入小米,熬煮成粥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食之,服食時可加白糖調味。
方解: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茯神味甘、性平,可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驚定悸;小米和中益神,除熱解毒,此方具有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安心的作用。
3、鰍蝦湯
泥鰍200克,蝦30克,姜、鹽、味精、淀粉各適量。將泥鰍用溫水洗干凈,剖除內臟;蝦洗凈;姜洗凈,切絲或小片。將泥鰍,蝦同入沙鍋,武火煮湯,待煮熟后,加入姜,鹽,味精調味勾淀粉芡即成。
方解:溫陽補腎。因腎氣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腳軟弱無力,宜多食此湯。
腎虛的四大類型
中醫(yī)認為腎虛分為4種,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腎陰陽兩虛。
1、腎陽虛:(俗稱命門火衰)則有陽虛的臨床表現(xiàn):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晃白、性欲減退、陽痿早泄、舌淡苔白、脈沉遲。
2、腎陰虛:(俗稱腎水不足)除有腎虛的表現(xiàn)外還有陰虛的臨床表現(xiàn):如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干舌燥、尿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3、腎氣虛:氣短自汗、倦怠無力、面色晃白、小便頻多、遺精早泄、舌苔淡白、脈細弱。
4、腎陰陽兩虛:則有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fā)涼、遺精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shù)或舌淡苔白、脈沉遲。
脾虛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虛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jié)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2、脾虛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yǎng)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3、脾虛艾灸豐隆穴
豐隆穴是脾胃虛弱濕重艾灸重點,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
4、脾虛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里這個穴位治療。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5、脾虛艾灸中脘穴
中脘則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惡心、腹脹等。內關則是寬胸解郁、行氣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藥店買點艾條。仰臥姿勢,用點燃的艾條在以上這幾個穴位上溫灸,每穴5分鐘,以感覺溫熱、舒適、不燙為度。每日1次,10次一個療程,此方對緩解胃痛有幫助。
脾胃虛該如何調理
1、注意保暖:告訴我們,身體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沒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別是現(xiàn)在春寒料峭的時候,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瀉的患者最好在肚臍的地方進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飲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2、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積極向上、輕松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神志清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tài)或促使疾病痊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也證明,當人的精神愉快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指揮作用加強,人體內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調整,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
3、適當?shù)倪M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氣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營養(yǎng)的攝取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排除身體毒素。
脾虛的表現(xiàn)有哪些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多見于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tǒng)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xiàn)或伴有脾虛。
鼻炎艾灸什么穴位
1、鼻炎艾灸什么穴位
1.1、印堂
標準定位:在面額部,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正坐,或仰靠,或仰臥取穴。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鼻炎,鼻淵,鼻衄,目赤腫痛,小兒驚風,失眠,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
1.2、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fā)際呈一條直線。
主治:感冒發(fā)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1.3、禾髎
標準定位:鼻孔旁開0.5寸,正坐仰靠或仰臥取穴。
主治:五官科系統(tǒng)疾病:鼻炎,鼻出血,嗅覺減退,鼻息肉,咀嚼肌痙攣。
1.4、迎香
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癢、鼻流清涕;也可以緩解盲腸炎、面浮腫、唇腫、喘息不利、鼻息肉等疾患。針灸歌云:“不聞香臭取迎香”。
1.5、四白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五官科系統(tǒng)疾病:角膜炎,近視,青光眼,夜盲,結膜瘙癢,角膜白斑,鼻竇炎。
2、鼻炎艾灸怎么操作
面部穴位不能使用灸盒,推薦使用艾條直接灸,灸的時候取站位或者坐位,艾條點燃后距離面部2-3CM,溫熱自己感覺能接受為宜。從印堂開始,依次到禾髎,總體時間15-20分鐘為宜。面部施灸的時候一定注意安全,避免燙傷留下疤痕。
肺腧:推薦單孔或者雙孔灸盒,將艾條點燃,插入灸盒放置到肺腧,15-20分鐘為宜。
3、鼻炎不治會怎樣
鼻腔具有呼吸、嗅覺和共鳴等多種功能,無論患有哪些鼻病,對這些功能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表現(xiàn)甚者影響整個機體健康。
從最簡單的急性鼻炎而言,急性炎癥所致的鼻粘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可波及到周圍組織器官而引起急性鼻竇炎、中耳炎;炎癥向下蔓延可引起咽炎、喉炎、氣管炎、肺炎;經(jīng)鼻淚管上行還可引起結膜炎、淚囊炎等。
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長期鼻腔通氣障礙、鼻腔粘膜分泌物增多為特點。由于長時間鼻腔堵塞,導致病人吸不暢、氧氣缺乏,加之鼻腔分泌物的刺激,致使病人出窺頭昏、頭痛、失眠,說話呈閉塞性鼻音。此外,慢性鼻炎還可引起鼻竇炎、中耳炎等疾病。
鼻炎按摩法
1、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經(jīng)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jīng),滑車下神經(jīng),眶下神經(jīng)分支和面動、靜脈。
主治疾病: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2、印堂穴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疾病: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適用于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癥。按壓有酸脹感。
3、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主治疾病: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jīng)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yī)學研究價值很高。
4、迎香穴
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主治疾病: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癥。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jīng)按壓有“通氣”感。
鼻炎的早期癥狀
鼻炎早期的臨床表現(xiàn)和普通感冒很相似,主要為鼻塞,多鼻涕,嗅覺下降,可伴有頭痛、頭昏,頭沉重感,多數(shù)人有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與普通感冒不同的是,鼻塞為間歇性和交替性。如活動時鼻塞減輕,靜止鼻塞加重。側臥時,鼻腔下塞上通。鼻涕始終是黏液性或粘膿性,偶成膿性。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依據(jù)鼻炎的種類不同,鼻炎癥狀也有所不同。
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1、咽炎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天突穴:天突穴上墊一小片姜片,艾灸15分鐘。躺著艾灸,這樣煙不會熏到鼻子和眼睛。艾灸到天突穴附近位置潮紅為止。
大椎穴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艾灸大椎穴的方法:可以用坐著低頭,在大椎穴上放一小片姜片,盡量薄點。艾灸15分鐘左右,感覺手摸上去很燙的樣子。艾灸完了后,喝杯水,如果有蜜水更好?;蛘呔统詡€梨子。一天艾灸1-2次,大概3天能見效果。
2、什么是咽炎
咽炎為咽部的非特異性炎癥,是各種微生物感染咽部而產生炎癥的統(tǒng)稱,可單獨存在,也可與鼻炎、扁桃體炎和喉炎并存,或為某些疾病的前驅癥狀。可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癥,咽淋巴組織常被累及,炎癥早期可局限,隨病情進展??缮婕罢麄€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交較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咽部干燥,灼熱,疼痛,吞咽疼痛明顯,咽部充血腫脹等。慢性咽炎又可分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縮性咽炎,其中慢性單純性咽炎較多見,病變主要在黏膜層,表現(xiàn)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進,黏液分泌增多。
3、造成咽喉炎的病因有哪些
3.1、長期鼻塞、張嘴呼吸:鼻腔有將空氣加溫及濕潤的功能,當有肥厚性鼻炎或下鼻甲燒灼過度而喪失生理功能,造成干冷空氣直達喉部而產生干痛。
3.2、長期鼻涕倒流刺激咽喉:常見慢性鼻炎患者,膿性分泌物會破壞咽喉表面細胞的纖毛活動,易于滋生細菌。
3.3、持續(xù)或復發(fā)性的咽喉感染:反復“感冒”或“扁桃體發(fā)炎”可造成咽喉有痰或異物感。
3.4、胃酸逆流燒灼咽喉:常見于喜歡在睡前大吃大喝后倒頭便睡之人,酸性胃液會逆流而上,燒灼食道及咽喉,長期刺激,患者常會于睡醒發(fā)覺咽喉灼熱、干痛。
咽喉炎的防治方法
1、經(jīng)常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打擊慢性咽炎。早晨,飯后及睡覺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潔。與此同時,鼻,口病的控制,炎癥性病變,預防和消除咽炎治療不可忽視。
2、飲食調養(yǎng)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宜
然后制定了一個食物的攝入數(shù)量的目標。喝大量的水和飲料,但也不要喝得太濃。忌食煙,酒,姜,胡椒,芥末,大蒜和所有的辣東西。
3、“靜坐”治療
兩手輕放于兩大腿,兩眼微閉,舌抵上腭,安神入靜,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滿口,緩緩下咽,如此15~20分鐘,然后慢慢睜開兩眼,以一手拇指與其余四指輕輕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滿口后,緩緩下咽,如此按揉5~7分鐘。每日練2~3次,每次15~30分鐘。
日常保養(yǎng)咽喉的方法
1、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合理衛(wèi)生,保證身體營養(yǎng)平衡,少吃過熱、過冷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因職業(yè)要求講話過多的人,應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避免高聲喊叫,長時間講話后不要馬上吃冷飲,平時還要注意休息。
2、應該注意自己的口腔衛(wèi)生,防治口、鼻疾病。咽位于口、鼻后下方,與口、鼻直接相連,口腔、鼻腔、鼻竇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細菌、膿液等波及咽部粘膜而導致咽炎。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治療牙周疾病。
3、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咽炎急性發(fā)作。應注意天氣的冷暖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活動出汗后不要馬上到陰冷地方或吹風、沖冷水澡等。睡覺時應關上電扇,避開風口處。在流感易發(fā)季節(jié),盡量少去公共場所,以免相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