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宮的作用與好處
養(yǎng)生與食療作用。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勞宮的作用與好處”,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勞宮,是指勞宮穴。勞宮穴位有什么好?。渴紫纫靼?,勞宮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其對于調節(jié)人體的心肺、五臟六腑有著良好的作用,通過按壓、指壓勞宮穴,可以有效緩解長期應酬引起的胃部問題,還可以清內熱,有效消除口臭等尷尬情況。同時,勞宮穴位也是中風、中暑的急救穴位,當然這個需要正確的手法才行。
勞宮穴以手與外界作連結,白領族由于生活緊張、三餐不正常,緊張繁忙的工作壓力,加班熬夜或應酬喝酒等,引起的心胃火旺、經常會有胃痛發(fā)作,睡眠障礙。這時按按勞宮穴5~10分鐘就能達到止痛效果。
長期揉搓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強壯心臟的作用,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以及富貴手都有很好療效。
口臭是口腔中常散發(fā)異常難聞氣味,常常造成人際交往的不便。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如吃蔥蒜、咸腥等食物,長期吸煙酗酒,患有牙周炎、慢性鼻竇炎、肺部疾病、胃腸道疾病、糖尿病、癌癥等,以及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都可產生口臭。
中醫(yī)認為,引發(fā)口臭的主要原因是胃熱熏蒸,都可按壓刺激勞宮穴,它能起清心胃之火,消腫止痛的作用,是很好的保健穴位,也是治療口臭的一個很重要的穴位。
夏季來臨,很多人睡眠不好,這種類型的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
只要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200次,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而達到促進睡眠的效果。
同時勞宮穴也是中風昏迷、中暑的急救要穴之一。
定位:在手掌心,當?shù)?、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癥,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針刺:在手掌心,直刺0.3-0.5寸。針刺時較痛,年老體弱者及孕婦慎用。
按摩方法:
刺激勞宮穴的3個方法,擇一來操作:
以右手的拇指置于左手本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面支撐,以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揉壓,一次約20~30秒。左右交替反復操作,每天1~2次。
用右手的拳背旋轉按壓左手本穴,至有點酸痛感,約20~30秒。左右交替反復操作,每天1~2次。
3.用按摩棒按壓左右手本穴,各約10~20秒,每天1~2次。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其方法是: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將兩手頂于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達到心靜自然涼的效果。
相關閱讀
人吃五谷雜糧獲取營養(yǎng),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我們身體不舒服,當我們又不想吃藥打針的時候,中醫(yī)的穴位療法應該說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來看看按摩外勞宮穴可以治療哪些生活中的小毛病吧!
按摩外勞宮穴位的作用
釋名:此穴在手背側,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故名。
出處:明代《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定位:在手背側,當?shù)?、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jié)后約0.5寸處。
主治:落枕,頸椎病,牙痛,五谷不消,腹痛泄瀉,小兒臍風,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手背紅腫疼痛,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艾炷灸5-10壯; 或艾條灸10-15分鐘。
文獻摘錄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外勞宮,在指下,正對掌心是穴。治糞白不變,五谷不消,肚腹泄瀉。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外勞宮,奇穴,手背中央。針二至三分,灸三壯。主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伸屈,小兒臍風,亦治手背紅腫發(fā)痛。
99健康網推薦閱讀:
按摩腕骨穴位的作用
按摩陽谷穴位的作用
現(xiàn)在穴位養(yǎng)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大家也都懂得了許多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希望今天關于外勞宮穴的內容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中醫(yī)穴位的神奇。
艾灸的作用與好處
1、溫經散寒是艾灸的作用與好處之一
臨床上用來治療寒溫痹痛和寒邪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瀉、痢疾等。
2、扶陽固脫是艾灸的作用與好處之二
陽衰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甚至欲脫,當此之時,就可用艾條來溫補,扶助虛脫陽氣。用于脫證和中氣不足、和陽氣下陷引起的遺尿、脫肛、陰插、崩漏、帶下、痰飲等。
3、消瘀散結是艾灸的作用與好處之三
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得溫則行,氣行則血亦行。灸能使氣機通調,營衛(wèi)和暢,故瘀結自散。臨床用于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初起、瘰疬、癭瘤等。
4、防病保健是艾灸的作用與好處之四
灸法可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說無病施灸,可以激發(fā)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的精力充沛,長壽不衰。 艾灸分為艾柱灸(又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又有無瘢痕灸和瘢痕灸。間接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等)、艾條灸(分懸灸和實按灸)和溫針灸。
5、艾灸一天灸幾次好
艾灸的治療時間根據(jù)病情和病人體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我們施灸的時間長短原則是以每天一次,5到30分鐘時間為宜。不過具體的針灸時間按照病人的實際病情來掌握。
施灸的時間長短原則是:灸從久,必須長期施行方能見功,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間隔一日灸一次,或間隔兩日灸一次,可連續(xù)灸治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則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終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發(fā)病,有時只灸一、二次,就結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時間和次數(shù)。如果是慢性病、頑固性疾病,間日或間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
艾灸的方法
1、回懸:將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3厘米處,平行左右移動,或者反復旋轉施灸,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致灼痛,直至皮膚有紅暈為止。
2、懸定:又叫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需要施灸的部位,在距離皮膚3--5厘米的地方進行熏灸,注意位置固定不要移動,使施灸的位置局部有溫熱感,直至皮膚有紅暈為止。
3、雀啄:將點燃的艾條一端對準需要施灸的部位,就像麻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頭與皮膚的距離保持在2--3厘米,直至皮膚有紅暈為止。灸時應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燙傷皮膚。
艾灸的注意事項
1、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能直接艾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以下部位不可施灸: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大血管處、心臟部位、眼球等。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切記不可艾灸。
4、某些疾病患者不可艾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者、精神病患者等不可艾灸。
5、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6、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要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時間短一點,以后再加大劑量。
艾灸主要是針對人體穴位進行,因為在艾灸的過程中,中醫(yī)會將艾灸條點燃,這時候熏烤人的相關穴位就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作用。而人身體上的穴位大大小小有許多,其中血海穴也是人身體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血海穴也是影響生殖系統(tǒng)健康的重要穴位,用艾灸血海穴的話有怎樣的好處?
1、血海穴是一個重要穴位,具體位置在肚臍水平線和后中線的交叉點處。這一點對有性生殖系統(tǒng)有重要影響。對于男人來說,它具有藏族精華的效果,女人的宮殿與這一點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全身的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的。血海穴充滿了興奮和支配。艾灸血海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清除經絡上的停滯點,從而加強身體之間的關系,增強真氣在兩條靜脈上運行的能力,從而起到很好的腰膝強度、強身體和其他影響。
2、當人體缺乏陽氣,腎虛和腎虛缺失時,會感到四肢無力。艾灸血海穴可以保持身體的陽氣,保證身體正常的操作暢通無阻,增強海洋的血液。這個角色,最終給強腎和陽痿的好處,往往是艾灸血海點也可以延長壽命。
4、血海穴歸于督脈,而人體的督脈行于脊中,內絡于腦,因此適當艾灸命門穴可以起到安神鎮(zhèn)定以及健腦益智的好處。
5、艾灸血海穴也可起強腰、噸腎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男性腎陽虛、各種婦科疾病、下肢痿痹、腰椎疼痛、下腹部冷痛、腹瀉、頭暈耳鳴、腹瀉、遺尿癥、尿頻。
以上是今天介紹給你的艾灸血海穴的功效。我希望在閱讀之后,它將有助于身體的保健。最后,我們必須提醒大家,如果有疾病,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總是依靠艾灸來避免延誤治療?;颊吲笥言诨疾∑陂g,不要盲目服用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服用藥物,以免對身體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健康,不要吃辛辣的食物,患者不要吸煙和喝酒。
人體的腳踝部位有一個太溪穴位,這個穴位對人體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這個穴位直接管人體的腎,很多人在艾灸的時候會讓醫(yī)生艾灸太溪穴,因為艾灸太溪穴能夠補充人體的腎氣,對男性來說能夠達到補腎的效果,而且這個穴位還能夠調通三焦,那么艾灸太溪都有哪些作用與好處呢?
1、艾灸太溪穴可補腎氣
太溪,是腎經上的穴位,在腳踝內側后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里動脈的跳動。太溪穴是足診三脈“決生死,處百病”三大獨特要穴之一。古代很多大醫(y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簡單說,就是如果在這個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動的動脈,說明病人腎氣未竭,還可救治;如果這里沒有跳動,就說明病人陰氣纏身,就比較危險了。
2、艾灸太溪穴能打通腎經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原穴能夠激發(fā)、調動身體的原動力,但調動起來后一定要把它儲藏起來,即儲藏到涌泉穴,這樣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腳心、做金雞獨立、泡腳之類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腎經,引火歸源。
3、艾灸太溪穴能滋陰補腎、通調三焦
太溪穴即為腎經腧穴、原穴,所以其作用是擅長于滋陰補腎、通調三焦,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補穴,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如腰酸、頭暈、耳鳴、脫發(fā)、牙齒松動、哮喘,還有男人最擔心的性功能衰退以及婦女的習慣性流產,都可通過刺激這個穴位收到明顯的效果。
艾灸養(yǎng)生方法
1、補中益氣艾灸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wèi)。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yǎng)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2、五臟俱補艾灸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于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
3、獨灸關元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shù)、等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tǒng)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人體排毒穴位
1、太溪穴
這是腎經的原穴,腎經本身就是管人體水氣出入的經脈,按摩太溪穴可以激發(fā)人體內的元氣,讓人體的原動力更加的充沛,通過推動水氣的運行,將積累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大家別小看腎經的這種作用,尿毒癥之所以被以尿毒來命名,就是因為腎經出了問題,不能將毒素排出體外,不得不使用透析來代替人自身的解毒功能。
2、筑賓穴
這個穴也是腎經的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別的經絡氣血中的涼濕水氣由這個穴流入腎經,刺激這個穴位,可以加快腎經水氣運行的速度,以便于快速的將體內毒素排出。在臨床上,曾經有很多治療藥物過敏或者藥物中毒的例子,都將這個穴位做為解毒的主穴來使用。以上兩個穴位,可以隨時進行按摩,堅持按摩就能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讓身體內更清潔,身體更健康。
【勞宮穴】
功能:清瀉火熱、開竅醒神。
主治:心痛、嘔吐、口瘡、口臭、中風昏迷、中暑、癲癇狂等。
用法:按摩,時間時長不限,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度。
位置
勞宮穴的位置非常好找,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所對的地方就是。刺激勞宮穴的方法比較多,也都很方便??梢杂媚粗富蛐∧景簟U筆等按壓,也可以兩手掌的勞宮穴互相摩擦,時間地點不限,經常進行可使心火下降,促進睡眠。
配穴
在治療手心多汗時,勞宮穴可以配合少府穴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少府穴是心經上的穴位,在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屈指握拳時小指尖所對的位置即是。按摩少府穴的方法與勞宮穴相同。
勞宮穴、少府穴再加上腳心的涌泉穴還可以治療五心煩熱。所謂五心煩熱就是雙手手心、雙腳腳心發(fā)熱,有向外冒火的感覺,再加上心情煩躁無法平靜,中醫(yī)稱為五心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