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按什么穴位
夏季養(yǎng)生按什么穴位好。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寶腹瀉按什么穴位”,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二、寶寶腹瀉吃什么好三、寶寶腹瀉的預(yù)防方法寶寶腹瀉按什么穴位
1、寶寶腹瀉的按摩方法
1.1、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側(cè)一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1.2、運內(nèi)八卦:以小兒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內(nèi)八卦為一圓圈??捎米笫帜笞⌒菏种?用右手拇指在小兒掌心做圓圈運動。
1.3、捏脊:捏脊時,主要作用小兒后背的脊柱及兩側(cè),脊柱屬中醫(yī)督脈,主一身之陽,捏脊調(diào)理陰陽,健脾補腎。操作時,醫(yī)者以雙手食指輕抵脊柱下方長強穴,向上推至脊柱頸部的大椎穴。同時雙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動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時,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結(jié)束后,用兩手拇指在小兒的腎俞穴輕抹三下即可。
1.4、補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橈側(cè)邊緣,可用左手食指、拇指捏住小兒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兒拇指橈側(cè)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
1.5、揉板門: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可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兒手掌大魚際。
2、寶寶腹瀉按摩拇指
小兒腹瀉按摩補脾經(jīng)150次。
位置: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cè)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cè)面從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要領(lǐng):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jié)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3、寶寶腹瀉按摩腹部
位置:腹部中間,肚臍周圍。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環(huán)指指肚附著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guān)節(jié)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huán)形移動摩擦。以掌撫摩者稱掌摩法,以指撫摩者稱指摩法。
寶寶腹瀉吃什么好
1、米湯稀釋后的牛奶:哺乳動物中的酪蛋白是寶寶獲取氨基酸、磷元素和鈣元素的主要來源,但酪蛋白遇胃酸而形成的沉淀物則不易被寶寶消化。用米湯對牛奶進行稀釋,則會使凝乳柔滑松軟,更利于寶寶吸收。而米湯本身則含有少許淀粉,水解后補充寶寶體內(nèi)的葡萄糖,同時呵護寶寶的脾胃。
2、焦米:眾所周知,碳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若將大米炒焦后讓寶寶服用,則其中的炭質(zhì)部分能吸收多余水分,有效改善大便稀薄的情況。
3、酸奶:酸奶通過發(fā)酵,將難以被胃腸消化利用的大分子降解,提高了其吸收利用率,減少腸道內(nèi)有害細菌的滋生,提高免疫力。
4、脫脂牛奶:脂肪含量小于0.5%的牛奶即為脫脂牛奶。脂肪含量大大減少無疑更利于寶寶消化,也降低了寶寶發(fā)胖的概率,還有防癌的功效,利于身體健康。
5、魚蛋白粉:一方面魚蛋白粉營養(yǎng)蛋白高,易于吸收養(yǎng)分;另一方面,其脂肪含量很少,沒有一般奶粉所含的乳糖,易于消化,既有效緩解了寶寶腹瀉又不會使寶寶缺乏營養(yǎng)。
寶寶腹瀉的預(yù)防方法
1、堅持母乳喂養(yǎng):母乳中含有許多寶寶自身不能合成的營養(yǎng)成分,其中還包含有大量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進入寶寶體內(nèi)后,能夠幫助胃腸道建立正常的菌群環(huán)境,使得胃腸道的蠕動、吸收、消化功能得以順利進行,減少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
2、調(diào)整飲食:調(diào)整飲食,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暫停輔食,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或喂稀釋牛奶,已斷奶寶寶拉肚子停止后,用米湯、豆?jié){稀釋牛奶喂養(yǎng),可較快恢復(fù)健康。
3、注意防寒保暖: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寶寶是否寒冷,及時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時,有的寶寶比較喜歡翻身亂動蹬被子,這樣一來小肚子就很容易受涼,刺激胃腸道功能紊亂,進而引起腹瀉。
正確做法:給寶寶穿長衣長褲的睡衣,并將衣服下擺塞進褲腰里,這么做能夠盡量避免小肚皮外露受風(fēng)。
相關(guān)閱讀
寶寶上火按什么穴位
1、寶寶上火按內(nèi)庭穴
內(nèi)庭穴是熱癥、上火的克星,在第二腳趾頭和第三腳趾頭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2、寶寶上火按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第一腳趾頭和第二個腳趾頭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凹陷處,由于它屬于足厥陰干經(jīng),所以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到非常痛,這種痛覺代表肝火旺盛,有此癥狀可多按摩這個穴位。在按摩太沖穴前,建議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后以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3、寶寶上火按合谷穴
相較前兩個穴位,合谷穴是非常方便按摩的穴位,位于手部虎口的位置。倘若有便秘、口干、牙齦腫痛、頭痛,或臉上青春痘一顆接著一顆的長,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因位于手部容易操作,有空隨時按一按就可以了。
4、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上火
上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實火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煩躁,頭痛,高熱,目赤,腹脹痛,小便黃,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鼻出血等;而虛火的癥狀多表現(xiàn)為躁動不安、畏寒怕風(fēng)、形體消瘦、身倦無力、口燥咽干、舌紅無苔。寶寶上火多為實火,由外感六淫(風(fēng)、寒、暑、濕、燥、火)所致,虛火的原因為內(nèi)傷勞損所致,導(dǎo)致臟腑失調(diào)、虛弱而生內(nèi)熱、內(nèi)熱進而化虛火,多為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引起,家長可根據(jù)上火的原因和癥狀來初略判斷上火的類型。
經(jīng)常上火是什么原因
1、干燥的季節(jié)或氣候
秋季氣候干燥,尤其是北方,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上火。
2、不良飲食習(xí)慣因素
嗜酒,或由于飲食不節(jié),過多進食辛辣、肥膩等食品,都會引起上火。另外如果是本身比較容易上火的人,就更要避免經(jīng)常食用熱性食物,如辣椒、榨菜、雞肉、狗肉、酒類、桂園、荔枝、橘子等。
3、生活習(xí)慣因素
如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應(yīng)酬多、煙酒多、睡眠不佳等,年輕人經(jīng)常熬夜很容易引起上火。
4、長期食用滋補品
滋補品雖然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它會產(chǎn)生的副作用,因為一般的補品都是熱性發(fā)物,如紅參、高麗參、保齡參、鹿角膠、阿膠等熱性補品,在“上火”時不要吃。
去火的食療方有哪些
1、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xiàn)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xiàn)為反復(fù)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2、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xiàn)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3、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xiàn)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xiàn)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4、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xiàn)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寶寶便秘按什么穴位
1、寶寶便秘按什么穴位
1.1、大腸俞
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處。按壓該穴位能緩解腸道不適等癥狀,便秘的時候要重點按壓左側(cè)的穴位。
1.2、天樞
位于肚臍左右2指寬處。按壓此穴位可促進排便。配合著呼吸節(jié)奏輕輕地按壓即可。
1.3、神門
位于小指外側(cè)的腕關(guān)節(jié)附近。雖然是手上的穴位,卻對頑固性便秘很有效。采用針灸的話,效果更明顯。
1.4、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側(cè),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輕輕地揉捏,能改善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按壓穴位會影響消化,所以別在飯后進行。按壓腹部穴位時,應(yīng)先放松一下腹肌,并且動作要輕柔。
2、寶寶便秘是什么原因
2.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后液體吸收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
2.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zhì)和食物成分關(guān)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zhì),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fā)改變,腸內(nèi)容發(fā)酵過程少,大便易呈堿性,干燥。
2.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guī)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xùn)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dǎo)致寶寶便秘很常見。所以爸媽要對寶寶進行排便訓(xùn)練,并且讓寶寶生活作息規(guī)律,按時飲食。
2.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寶寶有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jié)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可能引起便秘。爸媽日常如發(fā)現(xiàn)寶寶便秘,需注意檢查寶寶肛門有無異常。
2.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huán)境和生活習(xí)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3、寶寶便秘怎么緩解
3.1、給寶寶多喝水,保證充分的水量。
新生寶寶也是需要充足的水量的,很多媽媽們除了喂奶以外,很少會給新生嬰兒喂水,怕補水過多導(dǎo)致拉肚子。一定要多給寶寶喝水,促進腸胃蠕動,只是能起到誘導(dǎo)寶寶排便的作用的。
3.2、腹部按摩要經(jīng)常做。
媽媽們要每天抽時間輕輕按摩新生嬰兒的腹部,特別是左下腹。且按摩的手法要由上而下輕輕按摩,在按摩前一定要把雙手搓熱,防止寶寶受寒。
3.3、人工通便。
在寶寶們經(jīng)常便秘且很難自行排便的時候,可采取用石蠟油、開塞露等肛門潤滑進行通便。
3.4、養(yǎng)成按摩肛門口的習(xí)慣。
各位媽媽們要養(yǎng)成給寶寶按摩肛門口的習(xí)慣。用溫水刺激肛門,用手指輕輕地按摩肛門以及周邊,這樣能夠引起條件發(fā)射,促進寶寶的排便。
寶寶便秘吃什么好
酥蜜粥: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將大米淘凈,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xù)3~5天??裳a益氣血,潤腸通便。適用于氣血虧虛、腸燥便秘、大便干結(jié)難解。
黃芪芝麻糊:黃芪5克,黑芝麻、蜂蜜各60克。黑芝麻炒香研末備用。黃芪水煎取汁,調(diào)芝麻、蜂蜜飲服,每日1劑,連續(xù)3~5天??梢鏆怵B(yǎng)血,潤腸通便。適用于氣虛便秘、排便無力、便后疲乏、汗出氣短等。
蔗汁蜂蜜粥:甘蔗汁100毫升,蜂蜜50毫升,大米50克。將大米煮粥,待熟調(diào)入蜂蜜、甘蔗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xù)3~5天??汕鍩嵘?潤腸通便。適用于熱病后津液不足、肺燥咳嗽、大便干結(jié)等。
銀菊粥:金銀花、杭菊花各10克,大米50克,白沙糖適量。將金銀花、杭菊花擇凈,水煎取汁,納入淘凈的大米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沙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xù)5天。可養(yǎng)血潤燥。適用于熱結(jié)便秘。
寶寶便秘不能吃什么
1、辛辣刺激、溫?zé)嵝允澄锸潜忝鼗颊咴陲嬍成辖傻某R姷挠欣苯?、胡椒、花椒等辛辣刺激食?還有羊肉、狗肉、牛肉、公雞肉、海馬、荔枝等溫?zé)嵝允澄?進食后會加重胃腸燥熱,傷津耗液,使大便更加干結(jié),排便困難。
2、忌食那些易脹氣、不易消化的食物
常見的有甘薯、土豆、洋蔥等食物,這些食物在食入后就會產(chǎn)生胃腸脹氣,加重便秘患者腹脹、腹痛癥狀。
3、要忌食柿子、蓮子、高粱、石榴等收澀性食物
因為這些食物都比較收斂固澀,便秘患者食入后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難以排出。
4、不要過多的食過甜的、乳類食物
因為太多的糖能減弱胃腸道的蠕動,便秘患者食用過多,則大便更難以排出,加重病情。
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
1、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之膻中穴
位置:我們前胸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
治療方法:我們在這個位置上稍微抹一點痱子粉,爽身粉作為推拿的介質(zhì),或者稍微抹點雞蛋清,有一定潤滑作用的就可以,然后我們用手,為了方便好操作,用手掌的外側(cè)緣,就是小魚際的這個部分,把這個部分放在檀中穴上,左右或者上下快速的摩擦。多擦一會兒,一定要把他擦熱,這時候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2、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之天突穴
位置:我們一仰脖子以后,胸骨凹陷的這個坑,因為我們這里是胸骨,胸骨柄上方凹陷處,就在這兒,這就是我們的天突穴。我們一仰脖子以后,胸骨凹陷的這個坑就是天突穴。
治療方法:天突穴大家要注意不要向里面按,這么按小孩會有一種很不舒適的感覺,怎么辦呢?我們就用這幾個手指輕輕的掐,一下一下的掐,不要重了,重了小孩會被掐得很痛的,反復(fù)的輕輕的掐,掐一會兒以后就有點淤血了,這我們就達到目的了,要把它掐到皮下輕度淤血。
3、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之經(jīng)渠穴
位置:手腕部,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的凹陷處。
按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300下,以局部感覺酸脹。
功效:經(jīng)渠穴是肺經(jīng)的經(jīng)穴,具有清肺化痰,理氣鎮(zhèn)咳功效,是治療咳嗽的要穴。
4、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之太淵穴
位置:在腕掌側(cè)橫紋橈側(cè),橈動脈外側(cè)緣。
按法:食指按揉50-100次。
功效:能止咳化痰,通調(diào)血脈。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
5、寶寶咳嗽按什么穴位之小橫紋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與手掌交界處的橫紋。
按法:用大拇指按揉2~3分鐘,如果感到穴位下面有疙瘩般的顆粒感,可以將它們想象成痰,盡量將其揉化掉。
功效:可以化痰止咳。
如何預(yù)防寶寶咳嗽
1、保證屋內(nèi)空氣清新
寶寶干咳的癥狀,會因為呼吸道黏膜水腫充血或分泌物增加而變得嚴重。而渾濁的空氣正是引起呼吸道黏膜出現(xiàn)這些不良反應(yīng)的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很重要,家長要做到一下幾點:首先廚房要及時排出油煙;其次要避免在家吸煙;定時的開窗通風(fēng)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好上午下午各開一次,每次20分鐘。
2、及時調(diào)整室內(nèi)溫度
中性溫度是在25℃至28℃之間,是最適宜寶寶的溫度。一般來說,雖然很難將室溫保持在適宜溫度,但可以保證室內(nèi)溫度不會過高或過低。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寶寶們比較怕冷,所以不分季節(jié)、不分地點地給孩子穿上大量的衣服,但是這樣只會導(dǎo)致孩子的機體調(diào)節(jié)能力變差,抵抗力低下。
3、保持室內(nèi)濕度適當
環(huán)境過于干燥會引起諸多問題,例如纖毛的運動受到限制、鼻部的黏膜變干變脆甚至血管破裂出血等。特別是當寶寶的呼吸器官有炎癥時,干燥的空氣影響特別大。所以,當寶寶在室內(nèi)活動時,應(yīng)保持室內(nèi)適當?shù)臐穸取?/p>
寶寶咳嗽吃什么
1、川貝冰糖雪梨
雪梨連皮洗凈后,在上部1/3的位置橫切一刀,上面的部分作為“蓋子”,下面的部分去核,加入川貝、冰糖,再蓋上“蓋子”,用牙簽封好。把雪梨放入燉盅,用中火燉大概20分鐘就可以了。
2、煮白蘿卜水
白蘿卜切4-5薄片,放入小鍋內(nèi),加大半碗水,燒開后再用小火煮5分鐘即可。這種方法對于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比較明顯。
3、紫蘇粥
紫蘇葉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棗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快熟的時候加入紫蘇葉、生姜、大棗,讓寶寶趁熱吃。
4、生姜+紅糖+大蒜
如果小孩患了風(fēng)寒感冒,喝溫?zé)岬纳t糖水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如果小孩還同時伴有咳嗽,可以在生姜紅糖水中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鐘,把大蒜的辣味煮掉,這樣孩子才肯喝。
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
1、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揉膻中
寶寶躺臥在大浴巾上,在其心口位置涂上一些按摩用品并加以輕揉。
以中指在寶寶心口位置輕揉50-100次左右,或以雙手拇指在相同位置向左右兩邊推50-100次。這有減少咳嗽的功效。
2、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推坎宮
讓寶寶先躺臥在大浴巾上,并在寶寶的額頭上涂上按摩用品加以輕揉。
用兩只大拇指從寶寶眉心處向左右兩邊推。當寶寶頭痛發(fā)熱時,替他進行這套按摩,有助于減輕頭痛所引致的不適。
3、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揉迎香
寶寶躺下后,在其鼻上涂一點點按摩用品。
用左右兩只食指指腹,在寶寶的鼻翼兩邊輕輕揉動,次數(shù)為20次,具通鼻之效。
4、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足三里
膝眼下3寸,因是個強壯全身的穴位,民間便有“揉揉按按足三里,相當吃只老母雞”的說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先屈膝,將一手掌心正對膝關(guān)節(jié)髕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達之點外側(cè)旁開1寸處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鐘。再用摩擦法輪摩100~200次。
5、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風(fēng)門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旁開2橫指。按摩這個穴位對傷風(fēng)、咳嗽、發(fā)熱頭痛、項強、胸背痛等癥狀效果比較明顯。具體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可以參考上面的足三里。
6、寶寶感冒按什么穴位之神闕
肚臍的中間,即我們常說的肚臍眼。按摩此穴位對感冒、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等效果較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臍,左手重疊于右手背,順時針方向摩50~100次。換左手在下,逆時針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發(fā)熱為宜。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點揉按臍眼3~5分鐘。
寶寶感冒的艾灸療法
1、合谷穴
合谷穴的位置:即我們俗稱的虎口。
艾灸方法:宜采用溫和艾灸的方法。艾灸時,被艾灸者取坐位,艾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懸于穴位之上,使艾火距離皮膚1.5~3厘米進行熏烤,以被艾灸者感到舒適為宜。
艾灸時間:每次灸5分鐘即可。
功效作用:感冒時灸合谷對鼻塞流清涕特別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則灸右合谷,右鼻塞則灸左合谷。
2、大椎穴
大椎穴的位置:大椎穴在身后脊柱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
艾灸方法:宜采用溫和艾灸的方法。艾灸時,被艾灸者俯臥,艾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懸于穴位之上,使艾火距離皮膚1.5~3厘米進行熏烤,以被艾灸者感到舒適為宜。
艾灸時間:每晚灸一次,或隔日灸一次,每次10~15分鐘。
功效作用:主治發(fā)熱、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jié)核等引起的四肢發(fā)、肩背冷痛、身體虛弱等。
寶寶感冒的食療方法
1、生姜蘇梗湯
食材:生姜、蘇梗、陳皮、山楂6-9g。
制作:將方中各藥草放入砂鍋中,用非開水浸泡10分鐘,再加熱煮沸,濾去殘渣,加白糖、食鹽少許即可。每日1劑,頻頻飲服,3劑為1個療程。
功效:此食療主要治療小兒感冒見消化不良、嘔吐。
2、雙花飲
食材:金銀花30gp山植10g,蜂蜜25go 。
做法:將金銀花、山植置砂鍋中,加清水適量,以文火煎煮15分鐘,濾去殘渣,加人蜂蜜,攪拌均勻即可。1—2日1劑,頻頻飲服,3劑為1療程。
功效:主治小兒風(fēng)熱感冒。
3、二香飲
食材:香薷,藿香各10g,炒谷芽、炒麥芽各12g。
制法:將各味共入砂鍋,加清水適量,煎開后再熬15分鐘,濾去殘渣,加少許白糖即可服用。每日l劑,分次喂服,5天為1療程。
功效:此食療祛風(fēng)散寒,化濕和胃,消食去積。主治小兒風(fēng)寒感冒夾食滯。
寶寶脹氣按什么穴位
1、寶寶脹氣可以按內(nèi)關(guān)穴
內(nèi)關(guān)穴屬心包經(jīng),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nèi)關(guān)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因此,寶寶平時如果脹氣的話可以多按摩內(nèi)關(guān)穴。內(nèi)關(guān)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cè)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并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nèi)關(guān)穴。
2、寶寶脹氣可以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還有調(diào)節(jié)脾胃的好處。足三里穴在膝蓋下外側(cè),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cè)有一凹溝處,這是強壯穴,力度按大一點,酸麻的經(jīng)絡(luò)傳感可到腳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腸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3、寶寶脹氣可以按太白穴
如果寶寶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jīng)的原穴,對調(diào)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nèi)側(cè)緣,第1跖骨關(guān)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后肌肉酸痛感。
寶寶肚子脹氣的原因
1、吞食過多的空氣
寶寶以奶瓶喂食時,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時,空氣也會經(jīng)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肚內(nèi),以及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dǎo)致脹氣。
2、消化不良造成肚子脹氣
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chǎn)氣的壞菌增生,或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父母要避免、預(yù)防寶寶脹氣,先找出其脹氣原因才能對癥治療。若是因為便秘引起脹氣,可以讓孩子多喝一些果汁、酸奶。另外,還有多種方法能預(yù)防嬰幼兒脹氣。
3、寶寶的腸胃蠕動障礙
分為單純功能性的稱為“假性腸阻塞”,和腸胃道真正缺乏神經(jīng)節(jié)的“先天性巨腸癥”。這類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可從慢性便秘和腹脹到嚴重嘔吐觀察,可以是暫時或終身的。
預(yù)防寶寶肚子脹氣的措施
1、按時喂奶,喂食后輕拍背部
不要等寶寶哭很久才喂奶,只要他有饑餓的表情就喂奶,否則會因久哭而吸進很多空氣造成脹氣。而且因為太餓,當一吃到奶時會很急、很用力,也會吸進過多空氣。在喂食后,輕輕拍打其背部以促進打嗝和排氣。
2、注意奶瓶大小
要注意奶嘴孔不要過大、瓶身的傾斜度不要太大,以免造成空氣進入奶嘴,隨寶寶喝牛奶時進入體內(nèi)。
3、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適當?shù)陌茨Ω共?/p>
已經(jīng)開始吃輔食的嬰幼兒要少吃不容易消化、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地瓜、豆類等。當寶寶脹氣時,父母可以幫他進行按摩。先將按摩油倒在手上,雙手稍加揉搓后再按摩其腹部。這樣有助于腸道蠕動,排出氣體,改善消化吸收、減緩脹氣的不舒服感。
4、發(fā)現(xiàn)寶寶不適要及時就醫(yī)
嬰幼兒脹氣是常見現(xiàn)象,很多嬰有兒的肚子會鼓起,感覺有很多氣的樣子。其實如果寶寶日常生活正常,活動力良好,能玩、能吃、能拉,排氣排便正常,體重正常增加,而且沒有嘔吐的現(xiàn)象,肚子也是軟軟的沒有硬塊,就不需要特別醫(yī)治。若是撫摸孩子的腹部感覺很硬且大,食欲、情緒也不好,或是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那么就需要趕緊就醫(yī),讓醫(yī)師檢查是否是腹部腫瘤。
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
1、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之列缺穴
列缺是肺經(jīng)的絡(luò)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單純性的咳嗽,沒有其他癥狀時,只按列缺就可以緩解咳嗽的癥狀了。
將兩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將食指點在手腕的側(cè)面,可以感覺到食指下面的骨頭上有一個明顯的縱向裂隙,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夠形象吧。
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縫中,所以治療時需將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鐘,每日5-10次。
2、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之照海穴
照海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穴位,在五臟的功能中,肺主氣司呼吸,而腎主納氣,以引氣歸元,腎氣不足時多有咳、喘等逆氣之癥。
加上列缺與照海兩穴都是八脈交會穴,列缺通于任脈,照海通于陰蹺脈,而兩條奇經(jīng)又會聚于咽喉處,因此兩穴形成了一對兒經(jīng)典的組合。
沿內(nèi)踝尖向下循按到內(nèi)踝的末端,可以感覺到這里有一個明顯的骨縫,即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鐘,每日5-10次。
3、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之少商穴
少商是手太陰肺經(jīng)的最后一個穴位,拇指橈側(cè)指甲角旁0.1寸處,掐之可泄肺中之熱。
由于穴區(qū)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較其它穴位為甚,甚至?xí)霈F(xiàn)灼熱痛感,均屬正常。
4、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之大椎穴
低頭時,摸到頸后最突起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這里是人體所有陽經(jīng)匯聚之處,陽氣聚集。
用手掌搓熱頸后的大椎穴,以皮膚發(fā)熱發(fā)紅這度,幫助振奮陽氣,抗御外邪。
5、寶寶有痰按什么穴位之魚際穴
魚際穴位于手掌大魚際部的中點處,靠近第一掌骨的邊緣。
點此穴時,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點按,更易出現(xiàn)明顯的酸脹感。
寶寶有痰的治療方法
1、拍背法
喉嚨要是卡住食物的時候或者是咳嗽的時候我們都會拍拍后背,寶寶喉嚨有痰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cè)臥或抱起側(cè)臥。家長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狀,輕輕地拍打患兒前胸及側(cè)胸背部。
2、蒸氣法
現(xiàn)在感冒治療上有一些治療叫做霧療,霧療就是有效去除喉嚨有痰的情況。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并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于咳出。
3、藥物法
兒童用藥應(yīng)非常的謹慎,不能隨便服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于排痰。痰多黏膜難咳出者,可用化痰藥物沐舒坦,可使咯痰變得容易,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祛痰藥。
4、飲水法
我們都離不開水,咳嗽的患兒,經(jīng)過呼吸道的不顯性水份丟失會很高,氣道內(nèi)相對缺水,讓患兒多飲水,尤其是23℃左右的涼開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
寶寶有痰的艾灸療法
1、膈俞
位置:在背中,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艾灸膈俞雙穴各5-10分鐘。
功效: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療咳嗽、氣喘、胸痛等肺部病癥。
2、中府
位置:此腧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guān)節(jié)的寬度為1寸),平第1肋間隙處。
操作:艾灸中府雙穴各10分鐘。
功效: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療咳嗽、氣喘、胸痛等肺部病癥。
3、膻中
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操作:艾灸膻中10分鐘。
功效:主治氣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煩、咳嗽。
4、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操作:艾灸肺俞(雙穴)各10-15分鐘。
功效:肺俞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療頸肩疼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于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