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
養(yǎng)生食療。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瓜蔞”,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瓜蔞
Fructus Trichosanthis
(英) Snakegourd Fruit
別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藥瓜皮。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橋樓Trl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有棱線,卷須2~3歧。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長寬相近,5~14cm,3~5淺裂至深裂,邊緣常再分裂,小裂片較圓,兩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處,3~8朵成總狀花序,有時單生,萼片線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狀倒三角形,先端流蘇長1.5~2cm;雌花單生,花梗長約6cm。果實橢圓形至球形,長7~11cm,果瓤橙黃色。種子扁橢圓形,長11~16mm,寬7~12mm?;ㄆ?~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叢、林緣半陰處。主產(chǎn)山東、河南、河北。
采制秋末果實變?yōu)榈S時采收,懸掛通風(fēng)處陰干。
性狀果實卵圓形或類球形,長7~15cm,直徑6~10cm,表面深橙黃色至橙紅色,皺縮或較平滑,頂端有殘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殘跡;質(zhì)脆,易破開,果皮稍厚,內(nèi)表面黃白色,果瓤橙黃色,與多數(shù)種子粘結(jié)成團。氣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學(xué)成分果實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種子含油酸、亞油酸及甾醇類化合物。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乳癰、肺癰、腸癰腫痛。
附注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熱生津、消膿排腫。天花粉蛋白純品用于中期引產(chǎn),抗早孕。
相關(guān)閱讀
瓜蔞籽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在現(xiàn)在有很好的健胃潤肺化痰的效果,尤其是對于治療肺癌、胃癌、胰腺癌等,有顯著的功效,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抗癌的作用,每個人都可以詳細的去了解瓜蔞子的這些作用,根據(jù)自身的一個身體狀況,合理的利用它治療。
瓜蔞子藥用與食用價值極高。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有健胃、潤肺、化痰、散結(jié)、滑腸作用,主治痰熱咳嗽、肺痰咳血、胸悶、消瀉和便秘等癥。上??茖W(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抗癌新法精編》介紹:其對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療效顯著;瓜蔞籽富含營養(yǎng)成份,其中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物堿、黃酮類、甙類和有機酸等含量頗豐,是不可多得的藥膳食品,長期食用,有益健康。
瓜蔞子的功效:
瓜蔞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及中華栝樓的種子,瓜蔞子別名栝樓子、栝樓仁、瓜蔞仁,瓜蔞子有清肺化痰、滑腸通便的功效,瓜蔞子有治療痰熱咳嗽、肺虛燥咳、腸燥便秘、癰瘡腫毒的作用,瓜蔞子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癌等作用。
瓜蔞子的作用:
1、瓜蔞子治肺臟蘊熱痰嗽,胸膈塞滿: 瓜蔞子(去殼,別研)、半夏(湯泡七次,焙,取末)各一兩。上件和勻,生姜自然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姜湯送下。(《濟生續(xù)方》半夏丸)
2、瓜蔞子治胃氣痛方:瓜蔞一個,取仁炒熟。煎酒服。連服六七日(《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通過內(nèi)容分析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瓜蔞子的藥用功效是非常高的,所以平時生活當(dāng)中,我們也應(yīng)該更加注重,對于瓜蔞子的一些功效認識和了解。這樣就可以通過合理的利用瓜簍子,解決痰熱咳嗽、肺虛燥咳、腸燥便秘,降低這些疾病造成的更多不良影響。
貝母瓜蔞散,主要是治療常見的咽喉干燥苔白,或者是咯痰難出等問題,而且還能夠用于治療肺結(jié)核、肺炎等癥狀,是在生活當(dāng)中經(jīng)常會運用得到的,還能夠清熱潤燥,理氣化痰,正確的使用這些藥物又可以避免其他副作用問題,更好地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運用信息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燥痰證的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咳嗽嗆急,咯痰難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如兼感風(fēng)邪,咽癢而咳,微惡風(fēng)者,可加桑葉、杏仁、蟬蛻、牛蒡子等宣肺散邪;燥熱較甚,咽喉干澀哽痛明顯者,可加麥冬、玄參、生石膏等清燥潤肺;聲音嘶啞、痰中帶血者,可去橘紅,加南沙參、阿膠、白及等養(yǎng)陰清肺,化痰止血。
3.現(xiàn)代運用 本方可用于肺結(jié)核、肺炎等屬燥痰證者。
4.使用注意 對于肺腎陰虛,虛火上炎之咳嗽,則非所宜。
[加減法]
1.若兼有風(fēng)邪侵肺時,可加入桑葉10 苦杏仁8 前胡8
2.肺絡(luò)被燥傷,咳痰有血絲者,應(yīng)去掉橘紅這一味藥,而加入北沙參20 麥冬12 仙鶴草12
3.咳甚者可加入苦杏仁8 桑白皮12 枇杷葉8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醫(yī)學(xué)心悟》卷3:“燥痰澀而難出,多生于肺,肺燥則潤之,貝母瓜蔞散?!?/p>
2.方論選錄 冉先德《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 “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虛火灼津而成。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共奏清熱潤燥,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清肅有權(quán)則咳逆可止?!?/p>
上述就是關(guān)于貝母瓜蔞散的幾大藥用價值,以及生活當(dāng)中的運用方面,科學(xué)地利用它對緩解身體存在的咽喉干燥,或者是咯痰難出等現(xiàn)象。都可以起到快速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清熱潤燥,降低疾病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各種影響和危害。
心臟的健康會因為年齡的增長發(fā)生些變化,變得虛弱起來。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冠心病的癥狀,治療冠心病,這里小編介紹個中醫(yī)偏方瓜蔞丹參給大家。瓜蔞丹參的處方中含有很多中藥,大家要好好研究。來看瓜蔞丹參的用法!
功能主治
溫陽補氣,活血通脈。主治冠心病。
處方組成
全瓜簍、丹參各30克,薤白、檀香、五味子、炒柏子仁、甘松各12克,桂枝、砂仁各9克,赤芍、川芍、太子參、麥冬各15克,三七粉(沖)3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呻S癥加減。
病例驗證
用此方治療冠心病患者48例,用藥1個療程,結(jié)果顯效16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9.5%。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誘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了解并干預(yù)危險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此外,與感染有關(guān),如巨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
冠心病的發(fā)作常常與季節(jié)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guān)。
結(jié)語:能治療冠心病的中醫(yī)偏方瓜蔞丹參,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現(xiàn)在對瓜蔞丹參已經(jīng)掌握些知識,瓜蔞丹參治療冠心病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大家以后如果遇到患有此疾病的人可以讓他們試試。患有冠心病的朋友生活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太過激動!
貝母瓜蔞散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貝母瓜蔞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貝母瓜蔞散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貝母瓜蔞散
【名稱】貝母瓜蔞散。
【分類】祛痰劑-潤燥化痰。
組成
貝母一錢五分(5 g) 瓜蔞一錢(3g) 花粉 茯苓 橘紅 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
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方解
本方主治是為燥痰?!冻煞奖阕x》說:燥痰者,由于火灼肺金,津液被灼為痰。其癥以咳嗽痰稠,澀而難出為特征。蓋肺為嬌臟,喜清肅而不耐寒熱,一旦肺受火刑,不但灼津為痰,而且津傷液少,氣道干澀,故而痰稠難咯,澀而難出。
治當(dāng)潤其燥,清其熱,化其痰。方中以貝母為君,取其潤肺清熱,化痰止咳。臣以瓜蔞,潤肺清熱,理氣化痰。佐以天花粉潤燥生津,清熱化痰;橘紅理氣化痰,使氣順痰消;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桔梗宣利肺氣,令肺金宣降有權(quán)。如此配伍,潤燥與理氣合用,則肺得清潤而燥痰自化,宣降有常則咳逆自止。
燥痰與陰虛燥咳不同。陰虛者久病,癥見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口燥,甚則陰虛生內(nèi)熱,而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治宜滋陰潤燥之法,如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等。本方證只是咳痰難出,未見陰虛內(nèi)熱之象,故治宜清潤化痰之法,不可過用滋膩之品,以防助濕生痰,礙氣生滿。
《醫(yī)學(xué)心悟中風(fēng)》篇另有一貝母瓜蔞散,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膽南星、黃芩、黃連、黑山梔、甘草,治肺火壅遏之火中。方中芩、連、梔子苦寒清熱瀉火,膽南星清熱化痰熄風(fēng),配伍貝母、瓜蔞清熱化痰,故可治痰火壅肺的類中風(fēng)證,其證雖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鳴,但無歪斜偏廢之候。
方歌
貝母瓜蔞花粉研,橘紅桔梗茯苓添, 嗆咳咽干痰難出,潤燥化痰病自安。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貝母瓜蔞散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貝母瓜蔞散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瓜蔞散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栝樓散
【處方】瓜蔞根2錢,白僵蠶1錢。
【制法】慢火同炒老黃色,為末。
【功能主治】痘,熱極生風(fēng),發(fā)搐。
【用法用量】栝樓散(《準繩·幼科》卷五)。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處方】瓜蔞1個(半生半炒),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塊(半生半煨)。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令敗乳自退。主乳初結(jié)脹不消。
【用法用量】用酒2碗煎服。少頃,痛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1服,順?biāo)继幦閭?cè),臥于床上,令其藥行故也,無生姜,用麥芽。
【摘錄】《濟陰綱目》卷十四
【處方】大瓜蔞(連皮搗爛)1枚,粉甘草2錢,紅花7分。
【功能主治】肝氣燥急而脅痛,或發(fā)水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瓜蔞為物,甘緩而潤,于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滑而不滯,此其所以奏功也。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別名】栝樓散、乳香散、瓜蔞乳散
【處方】瓜蔞末1兩,乳香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骨節(jié)、肌膚熱痛,乳癰,產(chǎn)后吹奶
【用法用量】栝樓散(《衛(wèi)濟寶書》),乳香散(《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六引《徐氏胎產(chǎn)方》),瓜蔞乳香散(《醫(yī)醫(yī)偶錄》卷一)
【摘錄】《雞峰》卷十六
【別名】瓜萎乳沒散、瓜蔞乳香散
【處方】瓜蔞1個(連皮搗爛),生甘草5分,當(dāng)歸3錢,乳香5分(燈芯炒),沒藥5分(燈芯炒),金銀花3錢,白芷1錢,青皮5分。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乳癰。
【用法用量】瓜萎乳沒散(《胎產(chǎn)新書·女科秘要》卷七)、瓜蔞乳香散(《胎產(chǎn)秘書》)。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下
【處方】瓜蔞根、薄荷干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乳汁少。
【用法用量】酒調(diào)服。先吃羊骨汁1碗,次服藥后再吃蔥絲羊羹,少時微汗出。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徐氏胎產(chǎn)方》
【別名】栝樓散
【處方】白茯苓(去皮)、天花粉、宣連白扁豆、人參(去蘆)、石膏、甘草節(jié)、寒水石、白術(shù)(去蘆)、豬芩各等分。
【制法】為末。
【功能主治】除熱補虛。主盛壯之時,不自謹惜,恣情縱欲,年長腎氣虛弱,惟不能房,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唇口干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干實,小便晝夜百十行。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一七六)。
【摘錄】《得效》卷七
【處方】瓜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川椒20粒,甘草3-4寸(銼),乳香5粒(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上用無灰酒3碗,煮作1碗,去滓溫服。其毒立散,未成即破,已成者,膿自出,皆不用手。
【摘錄】《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處方】瓜蔞、貝母、荊芥。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欲出痘疹。
【用法用量】水煎,連3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別名】栝樓散
【處方】黃耆4兩(銼),皂角刺8兩(紅者,拍碎,銼),甘草6兩,牛膝2兩,黃瓜蔞10個(銼)。
【制法】上用蜜1斤,旋入鐺內(nèi),炒至紫色,見風(fēng)吹脆為末,有滓再炒為末。
【功能主治】內(nèi)消惡肉,生好肉。主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二八九)。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三
【處方】瓜萎仁1錢,青皮1錢,石膏2錢,甘草節(jié)5分,沒藥5分,歸尾5分,皂刺5分,金銀花5分,青橘葉(取汁)2匙。
【功能主治】乳癰未潰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盞煎。空心服。
【各家論述】瓜蔞仁消毒,青皮疏肝,石膏清胃,甘草節(jié)行瘀,沒藥止痛,歸尾破血,青橘葉解毒。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
【別名】栝樓散
【處方】瓜蔞不拘多少。
【制法】焙干,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腹脹,小便不通,五色痢疾,久不愈。
【用法用量】栝樓散(《普濟方》卷二一0)。
【臨床應(yīng)用】小便不通:魏(玄阝)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yī)某人,治此藥令服,遂愈。
【摘錄】《百一》卷六,名見《得效》卷六
瓜蔞散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說起瓜蔞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瓜蔞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處方】瓜蔞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三消。
【用法用量】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米飲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三
【處方】瓜蔞根2兩,澤瀉2兩,土瓜根2兩。
【制法】上為末,以牛膝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尿精。
【用法用量】每次服30丸,食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三
【別名】瓜蔞實丸
【處方】瓜蔞仁、半夏、山楂、神曲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以瓜蔞水為丸。
【功能主治】食積,痰壅滯喘。
【用法用量】瓜蔞實丸(《杏苑》四卷)。
【摘錄】《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處方】瓜蔞子、枳實、陳皮。
【功能主治】胸痞或脅下逆搶心。
【用法用量】取瓜蔞皮稷末熬為丸服。
【摘錄】《脈因證治》卷上
【別名】栝樓丸
【處方】黃瓜蔞1個,白礬半兩。
【制法】上將白礬入瓜蔞內(nèi),固濟,火煅為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初病脫肛,鼻梁青脈,唇白,齒根焦黃,久病兩頰光,眉赤,唇焦,多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湯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二
【處方】瓜蔞1枚(用面包裹煨熟,去面用),百部4兩,麻黃2兩,黃芩1兩,杏仁1兩。
【制法】上為末,搗瓜蔞為丸。
【功能主治】積年哮喘,偶觸清寒即發(fā)。此有寒痰宿積于肺而胃氣方實盛,故和緩則相安,更遇外寒觸之,則陽氣郁而忿爭,積寒并發(fā),氣促而喘矣,此病小兒多有之者,不時喘咳,身有微熱。
【用法用量】清晨服。
【各家論述】瓜蔞甘寒滑潤,性質(zhì)輕浮,入肺能蕩肺中之積熱沉寒,此用面裹煨之者,殺其寒而資其潤,且麥本金谷,亦能補肺而潤燥也;百部苦甘溫,功專入肺,以去沉寒宿冷;麻黃以祛肺寒,非此不澈;黃芩以泄肺火,清膈熱;杏仁破結(jié)痰,潤心肺,降逆氣。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七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瓜蔞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瓜蔞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