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殺豬的習(xí)俗
老人過年養(yǎng)生。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钡查L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正確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年殺豬的習(xí)俗”,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二、過年殺豬的民間故事三、過年殺豬的過程過年殺豬的習(xí)俗
1、過年殺豬的習(xí)俗是什么
殺年豬一般在臘月二十六七進行,也有提前至二十五日的。過去,農(nóng)民生活很苦,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平日喂豬攢糞,年底豬也肥了,加上過年,便將豬殺掉,補償一年付出的勞動。殺年豬時,充滿節(jié)前的歡樂。一戶殺豬,全村人趕來圍觀。特別是孩子更為興奮:由于是年豬,豬的主人大都將豬血留做食用,榮成稱為“接豬血”。
境內(nèi)殺豬,無論是否年豬,均剝皮。人們在歡樂的氣氛中,看殺巴(屠夫)鼓氣、開膛、剝皮;而殺巴們也格外賣弄精神,一邊說笑一邊操作。干到興奮處,隨手把豬尾巴、豬尿泡割下來,丟給圍觀的孩子們,讓他們燒了吃。豬的主人不僅不嗔怪,甚至白搭柴草。雖說殺年豬是為自家食用,但一般人家只留半扇豬肉,另半扇則略低于市價,分給殺不起年豬的親戚鄰舍。自己留的半扇,割下年節(jié)時所需,剩余部分暫時用豬皮裹好。
改革開放以后,農(nóng)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豬肉也敞開供應(yīng),殺年豬反倒不合算,所以私戶殺年豬的現(xiàn)象基本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牛羊肉及海產(chǎn)品的追求。
2、過年殺豬的來歷
殺年豬,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年俗。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發(fā)達的養(yǎng)豬業(yè)?!皻⒛曦i”風俗主要是在農(nóng)村。
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原因是家里養(yǎng)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殺或賣),平時殺豬家里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了換錢花。惟獨過年(春節(jié))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
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硬肋、后秋等部分分解成塊,和灌制的血腸、粉腸等一起,放進大缸里冷凍貯藏備用。由于漢族民間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動刀剪的習(xí)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這幾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內(nèi)的盆碗里,至用時拿出來“緩”(解凍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
3、過年殺豬有什么趣事
殺豬在東北農(nóng)家算是一件大事,因為一般人家每年也就是一兩次,幾乎相當于過節(jié)。每個村屯里都有擅長殺豬的人,由他們“掌刀”,不僅干得干凈麻利,而且不“糟踐”(浪費)有用的東西,把豬的肉和頭、蹄、下水(內(nèi)臟)、血、骨頭等各部分收拾得井井有條,分門別類,各持其用,拿民間的話說是“能多殺出來五斤肉”。
當然,請這些殺豬的“把式”也要給一定的報酬,通常是把頭、蹄、下水中的一部分贈送其為酬資,殺豬者也并不推辭,因為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在殺豬的這天,主家都要請至近親友前來聚宴,既為聯(lián)絡(luò)感情,也是表示慶賀。東北至今還有專門經(jīng)營“殺豬菜”的飯館,在某些方面就是沿用民間的這種風俗。
過年殺豬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個叫李四的人非常好客,過年時要請幾位客人來家里吃飯。叫客人吃啥菜呢?他左思右想,最后拿起刀向雞走去,雞說:“我一天給你下個蛋兒,宰我不如宰個燕。”李四覺得有理,就轉(zhuǎn)身向屋檐下的燕窩走去。燕子說:“我一天到晚向南走,宰我不如宰個狗?!崩钏恼J為燕子說得對,又向大門口的狗走去,狗說:“我看家叫得嗓子啞,宰我不如宰個馬?!?/p>
于是李四又向馬棚走去。馬說:“我一天到晚被人騎,宰我不如宰個驢?!崩钏闹缓糜窒蝮H棚走去。驢說:“我一天到晚拽著碾子骨碌碌,宰我不如宰個豬。”最后,他只好向豬圈走去。豬說:“我一天兩瓢泔水一瓢慷,愿意趕緊見閻王?!崩钏木蜌⒇i給客人做了菜吃。一直到現(xiàn)在,人們過年還殺豬做菜呢!
過年殺豬的過程
農(nóng)村過年,是從臘月開始的。一進臘月,大家最為關(guān)注的,便是何時殺掉那頭關(guān)系重大的過年豬。殺豬要趁早,這是家鄉(xiāng)的習(xí)俗。然而,為了讓僅有的那頭過年豬,又肥又壯,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年關(guān)的真正來臨。殺豬看日子、分時辰。清晨,那是殺豬的好時段,殺七不殺八。逢七的早上,“嚎、嚎”的豬叫聲,在農(nóng)村的上空經(jīng)久不息。
明天殺豬,今天就得準備。在屋外的菜地上,挖上一個臨時的鍋灶,準備的柴火得旺,寓意著來年財源旺。一頭大肥豬,身手好的3個人就夠了,然而,如果很壯很肥的豬,那至少得七八人協(xié)力。
殺豬凳子擺好了,接豬血的盆子已準備妥當,青壯年男子將豬圍住,老人指導(dǎo),兒童觀戰(zhàn),家里的主婦則拿起了紙錢?!昂?、嚎”幾聲,大肥豬已氣絕身亡,主婦忙將紙錢沾上豬血,點燃,一消除殺生罪孽,二望豬先生投胎做人。
豬一殺,過年就啥都不愁了。準備好臘肉、香腸,準備好酥肉、蹄膀。接下來,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安逸過年了!
相關(guān)推薦
過年的習(xí)俗
1、過年的習(xí)俗一: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xí)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過年的習(xí)俗二: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后,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guān)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3、過年的習(xí)俗三: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過年的習(xí)俗四:放鞭炮
鞭炮又稱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過年吃什么零食好
1、過年吃杏仁
過年一定少不了各種干果,首先要推薦的是杏仁。杏仁自古就是美容佳品,維生素E和亞油酸在杏仁中都含量非常豐富,因此,適量食用杏仁有潤膚美白的功效。其次,多吃杏仁還能減少面部痤瘡的發(fā)生。另外,杏仁還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zhì)、維生素A等,具有潤澤肌膚、通利血絡(luò)的美容功效。
2、過年吃開心果
開心果有助于降低罹患肺癌和其他癌癥的風險。開心果含有γ生育酚,可以降低肺癌風險,其中大量的白藜蘆醇,含量僅次于紅酒,能抗癌與預(yù)防心血管疾病。其中的植物固醇還能保護心血管健康。
3、過年吃瓜子
瓜子是中國人歡度佳節(jié)、休閑娛樂的零食必備。堅果類的零食當屬零食排行的第一位,葵花子亞油酸的含量尤為豐富。亞油酸有助于保持皮膚細嫩,防止皮膚干燥和生成色斑。男人的最佳零食首推南瓜子。南瓜子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及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經(jīng)常吃南瓜子不但可以預(yù)防腎結(jié)石的發(fā)生,還可以促進患者排出結(jié)石。
過年吃什么水果好
1、過年吃西柚好
西柚可消食去腸中惡氣: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蛋白質(zhì)、粗纖維質(zhì)、醣類、鈣質(zhì)、鈉質(zhì)、磷質(zhì)、鐵質(zhì)、維生素C及p都含量豐富。在不少減肥餐單中,都可見到西柚的蹤跡,西柚的營養(yǎng)價值甚高,其豐富的纖維亦有助保持腸胃暢通。
2、過年吃菠蘿好
菠蘿能幫助消化和排毒: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其中所含的蛋白質(zhì)、糖類、礦物質(zhì)、維生素A、B1、B2、C及E對身體健康都有幫助。菠蘿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zhì),它能分解蛋白質(zhì),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炎癥和水腫,幫助消化及排走體內(nèi)毒素。菠蘿更有促進新陳代謝及消除疲勞之效,在過年時喝飽吃醉或玩得疲倦時食,可作提神之用。
3、過年吃獼猴桃好
獼猴桃促進腸胃蠕動: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糖類、維生素B1、B2及C。由于獼猴桃蘊含豐富營養(yǎng)素,一向被視為潔腸美容食品,可促進腸胃蠕動,令排泄暢通,更有改善高血壓的奇妙功用,亦可有助消除疲勞。
導(dǎo)讀:對于膠東過年習(xí)俗,大多人的印象是蒸饅頭、包餃子過年,其實膠東過年習(xí)俗多樣,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準備過年的東西。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膠東過年習(xí)俗!
膠東過年習(xí)俗
亂歲
舊時煙臺有個說法,每到臘八之后,人間的神仙都會上天過年,此時沒有神仙查看的人間,有些事平時不能做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做了。古時結(jié)婚彩禮需要準備的相當豐厚而結(jié)婚的過程又非常繁瑣,所以一些貧困家庭就會選在這個時候給子女舉辦婚禮,以期少給些彩禮又能迅速地把婚禮辦完,還不會被神仙指責。這種在臘月里舉辦簡單婚禮的做法,人們統(tǒng)稱為亂歲。
打年糕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小年一過,辭灶這天打年糕是為了黏灶王爺?shù)淖欤屗嘟蹈I俦г?。相傳,灶王爺是一個數(shù)黑論白、多嘴多舌、不講原則,吃了農(nóng)家的好東西覺得嘴短的神靈。為了祈求來年好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匯報一年來人間萬象的時候,民間便蒸起帶棗的年糕,黏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口中帶著香甜味兒,去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蒸饅頭
按照老習(xí)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主食了,作為膠東地區(qū)的代表就是大饅頭了。每逢過年都要蒸上幾鍋大餑餑,寓意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在膠東當?shù)兀幸环N開口笑大餑餑,寄托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許:餑餑開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
貼年畫
煙臺人貼年畫不似楊柳青、楊家埠等地年畫的喜慶和豐富,其內(nèi)容非常單一,主角只有兩個,一是灶王爺,二是財神爺。至今在我市福山等地的農(nóng)村中,還可以看到祖輩留下來的制作灶王爺和財神爺年畫的模具。
炸雞酥魚
早年過春節(jié)時,家庭主婦們做燴菜,用的就是侉燉技法的改良版,叫做酥肉酥魚。因為炸時裹以面芡,熟后膨脹香酥,故稱。酥肉酥魚一般選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因為炸完魚肉的大鍋油味重,殘留油多,正好中午熬大菜。
除夕時不開門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孫都會把財神爺和老祖宗請回家里過春節(jié),俗稱請神祖,當神祖回家之后這過年就正式開始了。舊時煙臺在請回神祖之后除要緊閉大門外還要在門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財神爺離開家把財氣帶走。一般情況下,新年的大門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會打開。
踩歲
除夕夜有踩歲的活動,多是在自家院內(nèi),將芝麻秸稈用黃紙粘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俗話說: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用芝麻秸比喻年年生活更高更好,且碎歲諧音,意為歲歲平安。
包餃子
北方人的習(xí)慣,除夕晚上要吃餃子,煙臺也不例外。按老習(xí)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農(nóng)歷二十九,家里就得開始包餃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餃子。這兩頓的餃子比較特別,要隨機包進硬幣、糖果、年糕、紅棗、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幣代表來年不愁錢,小孩子吃到年糕會長個,吃到糖果則預(yù)示著甜甜蜜蜜。
拜年
舊時在龍口、招遠等地有夜間拜年的傳統(tǒng),但僅限自己家庭內(nèi)部,其原因也是為了防止財氣跑到別家。在山東農(nóng)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xí)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
出門兒
走親戚通常稱為出門兒,春節(jié)出門兒從正月初二開始到元宵節(jié)結(jié)束。舊時對出門兒的順序也有很嚴格的規(guī)定,通常以母親方面的親戚為尊。舅舅雖然輩分不高,但是舅舅卻代表了母親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門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jù)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
廟會
正月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煙臺人習(xí)慣逛廟會。這一天,毓璜頂公園總是人頭攢動,嘎嘎響的皮老虎,神奇的糖畫,惟妙惟肖的面人,很多稀奇的民間玩意兒都在這一天集體亮相。有一種說法叫上九辦事一大堆,是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
吃年酒
按照煙臺史料上講,正月初十,親友才開始相互宴請,稱之為吃年酒。不過近年來,吃年酒往往從初三之后就開始了,今天七大姑一桌,明天八大姨一席,后天朋友又一聚。
導(dǎo)讀:藏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把過年當成一年中最隆重的事情。藏族是怎么過年的?藏族有哪些過年習(xí)俗?小編為您介紹藏族過年的習(xí)俗。
藏族過年的習(xí)俗
制作切瑪
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制作一個名叫切瑪?shù)奈骞榷?,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另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jié)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制作卡賽
臨近節(jié)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制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面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shù)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ㄙ惖钠贩N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征,在節(jié)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打掃、裝飾
藏歷十二月二十九,許多人家在大門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繪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結(jié)、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金魚)和雍仲(即卐字)符號等吉祥圖案。有的人家還在房梁上點很多白粉點,表示人丁興旺、糧食滿倉。
除夕這天,要給窗戶門相換上新布簾,在房頂插上簇新的經(jīng)幡,門前、房梁和廚房也要用白粉畫上十字符號等吉祥圖案,構(gòu)成一派喜慶的氣氛。
吃古突
入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一頓例行的古突,類似漢族新年的團圓飯。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一般每家都會做九個包有不同東西的古突,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誰吃到這些東西必須當眾吐出來,預(yù)兆此人的命運和心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yù)示財運亨通。
驅(qū)鬼
全家用糌粑捏制一個魔女和兩個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頭等殘渣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個婦女捧著魔女和殘羹剩飯跑步扔到室外,一個男人點燃一團干草緊緊相隨,口里念著:魔鬼出來,魔鬼出來!讓干草與魔女和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同時,孩子們放起鞭炮,算是驅(qū)走惡魔,迎來了吉祥的新年。
跳神會
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qū)邪降福。
搶水
大年初一這天,家庭主婦起得最早。五點鐘左右就要煮一鍋羌枯,即放有糟巴、紅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給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窩里喝完羌枯,繼續(xù)蒙頭睡覺。主婦則坐在窗前等待日出,當東方晨曦初露的時節(jié),匆匆背上水桶去河邊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傳說這時的水最為圣潔、清甜,誰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許多災(zāi)難。
煨桑儀式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靄藹煙霧,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每逢藏歷新年,大年初一,人們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個去煨桑的人為榮。
拜年
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畢,晚輩就開始向長輩恭賀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開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區(qū),主婦按照家庭成員的數(shù)目煮好羊頭,用食案捧到年齡最長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長幼的次序分發(fā)給每人一只羊頭,一把小刀。大家到著火爐一面剝羊頭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串門拜年
大年初一這天,一般都閉門謝客。大街冷清,人們只在家里舉行慶祝和佛事活動。元月初二開始,親朋好友開始串門拜年??腿说情T必道洛薩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貝捧起切瑪?shù)介T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幾粒青棵拋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進自己嘴里,感謝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坐飲酒聊天。這天起,民間藝人也四出活動,演唱藏戲和折嘎。
過年吃酒的習(xí)俗
1、過年吃酒的習(xí)俗
過年,也叫除夕,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jié)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使窮,平時不怎么喝酒,年夜飯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飯,有的人還有飲酒守夜的習(xí)俗。
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們一般是不出門的,從正月初二開始,才開始串門,有客人上門,主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擺上桌子,斟上酒,共賀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飲屠蘇酒的習(xí)俗,飲酒時,從小至大依次飲用。據(jù)說飲此酒可以避瘟氣。
2、過年喝賀年酒
舊時瑤族節(jié)日風俗。流行于廣西灌陽縣。農(nóng)歷十二月,每戶交兩斤米給頭人釀酒。正月初一,再交豬肉半斤、豆腐兩塊,蒜苗一根,派一男子參加酒會,稱為“吃賀年酒”。由頭人主持。舊年添了人口的人家,抱著孩子,帶上一壺酒、兩塊豆腐、一塊豬肉,來向大家拜年。以后村里分東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3、過年喝屠蘇酒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jù)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yī)華佗創(chuàng)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shù)、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除夕進飲,可以預(yù)防瘟疫。經(jīng)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
4、過年喝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至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管吃年夜飯叫吃“分歲酒”。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奔波,年貨準備得也差不多了。大年三十晚,一般百姓的餐桌上都會擺上十個大紅的高腳碗,以示“十全十美”。柑橘、臘雞、臘肉、鰻鲞、膠凍、花蚶、紅棗、牡蠣、豬肝等冷碟,比平時豐盛多了。中間的“十大碗”有年糕、黃魚、豬蹄、雞鴨、黃魚、香菇筍、爆墨魚、炒豬肚等,最后是八寶飯、紅棗桂圓湯之類的甜品。全家人其樂融融,共享團圓。
各地春節(jié)習(xí)俗
福建
閩南一帶鄉(xiāng)村過年習(xí)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xiāng)村農(nóng)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lián)外,房門兩側(cè)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 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fā)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fā)財。
湖南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fā)請?zhí)?凡是接 了請?zhí)娜思揖鸵来芜M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云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 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愿。
天津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xí)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芭D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民間過年的禁忌
1、過年要說好話
這個和佛家的不妄語是一樣的,經(jīng)常有人說“拜年話”,就是這個意思,多說好話,吉祥話,多對人敬重,多對人祝福。在你祝福別人的同時,你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祝福,這些新年祝福在過年期間將成為吉祥神咒將加持著你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給你的明年帶來無限生機。
2、做事穩(wěn)重,不要碰傷、碰催物品
過年啦,吃飯,做飯,干活,免不了磕磕碰碰,朋友們要特別小心,對身邊的器具物品要加倍愛護,盡量不要碰碎。如果萬一碰碎,千萬不要直接扔到大門外面,要用個東西包好,放在僻靜處,等待過去大年初五之后再清理扔出。
3、對香蠟紙燭要求要高
過年免不了要給財神和家里祖先等各個神靈上香燒紙錢、放炮竹,祈求神靈護衛(wèi)一家人吉祥如意。
導(dǎo)讀:閩南春節(jié)習(xí)俗。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閩南地區(qū)信奉神明,所以過年風俗特別多。閩南春節(jié)習(xí)俗,下面一起來看看。
閩南春節(jié)習(xí)俗
閩南地區(qū)的春節(jié)習(xí)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jié)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qū)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tǒng)春節(jié),海內(nèi)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xí)俗給保留下來,并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閩南春節(jié)習(xí)俗如下:
1、筅塵日
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yōu)榱擞有履辏媚壑裰θ~、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扎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梁上的灰塵蛛網(wǎng),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nóng)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qū)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塵節(jié)之后,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jié),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fā)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fā)越好,因為發(fā)就是發(fā)財、發(fā)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fā)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fā)達發(fā)財、發(fā)家致富。而且,米粉發(fā)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
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shè)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xù)到初四。
4、開正
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鐘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5、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征福壽綿長。早餐后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6、團拜
所謂團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點的時候開始。團拜的由來與村民的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時,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閩南以及臺灣一帶盛行,也叫博杯、擲筊。
7、壓歲錢
未成年晚輩給上輩拜年,上輩給一紅包作為壓歲錢。
以上就是一些春節(jié)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春節(jié)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