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
為什么說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怎么才能作好四季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導讀: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在廣東一帶,冬至也叫過冬,跟春節(jié)叫過年一樣,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可見冬至地位非一般。那么,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啊。
一、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大過年、肥冬瘦年,大概是很多廣東人自小聽到大的諺語。相比北方,冬至在廣東一帶是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似乎比春節(jié)還重要,陣仗比春節(jié)還要大。那么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廣東人說"冬至大過年"是有根據(jù)的。專家紹到,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
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殷周時期,規(guī)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jié)相當于春節(jié)。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這天設(shè)為歲首,漢朝開始定為節(jié)日冬節(jié)。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為了區(qū)別于后來的春節(jié)前夕的辭歲,冬節(jié)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已經(jīng)長了一歲。
古代冬至其實就相當于現(xiàn)代的春節(jié),只不過隨著歷法的變化,人們將一年中最重大的紀念日從冬至移到了元旦,最終定格除夕。廣州人重視傳統(tǒng),從言語到習俗,都古風尚存。舊時的廣州人過冬至,敬神明、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飯、劏雞殺鴨燉八珍。由于冬大過年,注重意頭的老人會加多兩條菱魚(諧音:年年有余)。冬至有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還會圍坐在一起用糯米粉做冬至圓,冬至所食湯圓要是咸的,叫咸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做餡,配雞湯,味道冇得彈。
現(xiàn)在廣東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會自己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也有許多廣東人選擇在酒樓過節(jié),舉家團聚,不過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
二、冬至節(jié)的重要內(nèi)涵:
1、冬至是陰陽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節(jié)氣。古人還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來說,冬至已經(jīng)是年了。
2、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shù)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
3、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冬至過節(jié),則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即便到了現(xiàn)在,外出打工之人都有回家過節(jié),家家戶戶會做蘿卜粄,等著孩子回家吃。聽人說福建省,不回家過冬之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之人。
4、冬至還被用來判斷來年的天氣。比方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再比如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陰天。所以說冬至大過年是很有道理的。
三、廣東冬至有什么習俗?
1、廣州
舊時,廣州人過冬至,有自己的一套。敬神明、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飯、劏雞殺鴨燉八珍。冬至所食湯圓要是咸的,叫咸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做餡,配雞湯,味道冇得彈。在鄉(xiāng)下,還要給耕牛吃一頓糯米糕,以及米汁、酒糟、蘿卜、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現(xiàn)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也有許多廣州人選擇在酒樓過節(jié),舉家團聚,讓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只不過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飼耗也極為少見。
2、順德
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huán)鍋而食,稱之圍爐。
3、潮汕
潮汕地區(qū)漢族民諺云:冬節(jié)大如年、冬節(jié)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jié)圓后,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jié)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nóng)戶耕牛的牛角,果農(nóng)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潮汕人還有吃了冬至湯圓就長大一歲一說。
4、梅州
在粵東客家地區(qū)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在梅縣梅西鎮(zhèn),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煙裊裊,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图胰苏J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5、韶關(guān)乳源
各家祭祖,亦至墳墓掛紙,俗稱掛冬。
四、全國各地冬至習俗:
1、北京
老北京冬至要吃餛飩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2、河南
河南要吃捏凍耳朵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告老還鄉(xiāng)時適逢冬至,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鄉(xiāng)親衣不遮體,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就叫弟子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施舍給百姓吃。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做捏凍耳朵吃。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扁食或燙面餃,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3、江南
江南要吃赤豆糯米飯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吃,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相關(guān)知識
冬至為什么要吃冬至團
1、冬至為什么要吃冬至團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皽珗A”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xiàn)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經(jīng)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2、冬至怎么健康吃冬至團
2.1、吃湯圓不選大,鐘愛小湯圓。湯圓一般除了大小,還有有餡和無餡二種,無餡料小湯圓,熱量約每10顆70大卡。而有餡料湯圓,由于內(nèi)餡多寡不同,大小不同,熱量也不同,有餡的小湯圓每粒的熱量約34卡,而市售的盒裝芝麻或花生大湯圓一顆約60-70大卡,鮮肉約50-60大卡。因此,為了避免攝入的熱量過剩,建議減肥一族最好選擇無餡小湯圓,如果你實在不愛淡而無味的無餡湯圓,也最好是選擇肉餡的小湯圓。
2.2、吃湯圓不圖填,不喝甜湯。5粒湯圓的熱量就有300多卡,再喝上1碗熱量約210卡的紅豆湯,攝取進的熱量可就相當驚人了。因此,建議你吃湯圓的時候,別盡搭些甜湯,不加任何味道的白湯,或是來杯消脂的花草茶,反而能讓你消解甜膩感,很不錯喔!
3、冬至必吃的其他傳統(tǒng)食物
3.1、吃水餃:民間有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泵糠甓寥?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食物。而且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羊肉餡的餃子,因為羊肉性溫熱,可起到溫陽驅(qū)寒的效果。
3.2、羊肉湯:在北方地區(qū),冬至除了吃水餃,山東還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因為北方大都把溫補的羊肉視為冬天進補的最佳選擇,冬至吃了羊肉湯,整個冬天都不怕冷了。因此冬至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qū)除寒冷之意。
3.3、糯米飯:古人認為冬至日要吃赤豆糯米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所以在南方地區(qū),有冬至全家聚在一起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另外,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養(yǎng)生的常識
1、運動調(diào)養(yǎng):運動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但是冬天的時候晨練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之后,否則可能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冬天的時候如果要外出的話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要受寒著涼導致感冒的發(fā)生,冬天的時候最好是在午后小睡一會兒,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著涼,冬天鍛煉需要注意的是不適宜太過于劇烈的運動,最好是做一些動靜結(jié)合的運動,比如太極拳、瑜伽等。
2、飲食調(diào)養(yǎng):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來臨的時候多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不僅僅可以使得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還愉悅了感官實在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冬天的時候比較適合多吃一些滋補的東西,這些東西能夠給身體帶來更多的陽氣,讓人更加健康,適合冬季食用的食物有羊肉、白蘿卜、紅薯、栗子、枸杞等。
冬至的由來是什么
冬至,又稱“冬節(jié)”、“賀冬”,華夏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jié)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jīng)270°時開始,時于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冬至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節(jié)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節(jié)),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節(jié)),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jié)。冬至后便開始“數(shù)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歷一月、二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入春,因此“九九艷陽天”。
導讀:北方過年為什么蒸饅頭?去年看到一個北方朋友的朋友圈曬出一整籠饅頭,特別有食欲,于是問他過年為什么蒸饅頭?還蒸了這么多?他告訴小編
北方過年為什么蒸饅頭?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這首民謠道出了北方的傳統(tǒng)年俗。中國有句俗話:不蒸包子,要爭氣!過年蒸包子,也有爭氣的含義,另外象征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饅頭是發(fā)面做的,蒸的時候會發(fā)起來, 所以也象征會發(fā)財,發(fā)家。
按照老理兒,從正月初一 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人們習慣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做主食。由于春節(jié)期間忌做蒸、炒、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以前人們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
過年蒸饅頭的傳說
據(jù)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后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于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于水中以示供奉。打那以后,這種面食就流傳了 下來,并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饅頭也成為北方過年一個重要的習俗。
蒸饅頭樣式多 寓意好
北方過年蒸的饅頭,多姿多彩形象豐富。因饅頭的樣式不同,含義自然也不同:魚形為吉祥,桃形為長壽,蘋果形為平安如意,鯰魚饅頭寓意年年有余,元寶饅頭寓意招財進寶,饅頭上點綴五個大紅棗寓意來年五谷豐登。而這些做成刺猬、龍等形狀的饅頭,傳說是圣蟲的一種,取剩、升之音,寓意來年糧食有剩余,日子步步高升。饅頭上還有點紅,意味著紅紅火火,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種祝愿和愿望。
蒸饅頭的做法
材料:面粉、干酵母、溫水、白糖
1.準備面粉。把白糖加入面粉里攪拌均勻。
2.酵母倒進35度左右的溫開水里,靜置5分鐘。
3.把酵母水緩緩的倒入面粉中,邊加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4.揉成初步的三光面團。
5.用手腕的力量為重心,把面團反復的揉,直到把面團揉至表面光滑、細膩,蓋上蓋子進行發(fā)酵。
6.面團發(fā)酵至原來的2倍大,食指沾上面粉,在中間戳個洞,洞口不塌陷不回縮,就發(fā)酵好了。
7.把面團進行排氣,揉至原來面團的大小。再揉成長條。
8.切成一小份份,并依次進行整行。
9.整行好的饅頭蓋上干凈的濕紗布進行二次發(fā)酵。
10.鍋中加水,蒸架上鋪好濕紗布,放上發(fā)酵好的饅頭,中間要有間隔,因為蒸的時候還會變大。
11.蓋上蓋子,水開以后再繼續(xù)蒸5分鐘關(guān)火,然后悶上2分鐘再打開鍋蓋。
北方每家每戶蒸起饅頭,那年味兒十足,表示春節(jié)快來了。每一個習俗都有好的寓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甘蔗?在我國很多地區(qū),有春節(jié)吃甘蔗的習俗,寓意過年吃甘蔗,一年甜到頭!其實過年吃甘蔗的寓意不僅是這樣,那么過年為什么要吃甘蔗呢?小編為您介紹。
過年為什么要吃甘蔗?
俗話說,過年吃甘蔗,一年甜到頭。中國的春節(jié),有在家門口放甘蔗的風俗,昆明人俗稱抵門杠。人們一般在年三十將兩根甘蔗對稱地放在大門口,到除夕跨年的那一刻,再把甘蔗顛個筋斗,表示翻梢,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則代表好事成雙,象征步步高升,甘蔗越吃到后面越甜則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過越甜蜜。
臺灣人過年,習慣在大門后兩側(cè)分置兩根甘蔗,俗稱甘蔗閂門,在吃完除夕飯后,全家人圍坐一起分著吃,寄愿來年的生活會如甘蔗一樣,一日一日甜美起來。
老成都人過年喜歡紅紅火火,不僅大街小巷的樹枝,窗臺,家具,灶頭要貼上小紅紙。更要買幾節(jié)紅甘蔗,不僅象征紅紅火火,還討個一節(jié)更比一節(jié)高的好口彩。農(nóng)諺有云:春種甘蔗一節(jié),秋收甘蔗一捆。甘蔗圖個發(fā)字,因此,老成都人還將紅甘蔗放在灶房門邊,取開門見財之意。
半大的小伙子還能以劃紅甘蔗為戲。一根紅甘蔗丟過來,凌空一接,以手接住的地方為基準,娃娃們一個一個輪流用手掌往下接力握住,到?jīng)]處可握時,這人便可搶占第一的先機。將紅甘蔗立在地下,頂端斜口削平。領(lǐng)先的孩子手握長刀,踩在板凳上,一手扶著紅甘蔗,刀凌空繞兩圈,看準了,一刀劈下。誰這一刀削下來的甘蔗皮長,就算勝出。技術(shù)好的能從板凳上跳下來,連根劈下。
甘蔗含有84%的水分,蔗糖、葡萄糖及果糖的含量為12%,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最為豐富,還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鐵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本草綱目》上說:甘蔗性平,有清熱下氣、助脾健胃、利大小腸、止渴消痰、除煩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煩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癥。
甘蔗還能拿來炒菜、燉湯、榨汁以及制作各種菜肴,過年時如果吃上火不消化的話,可以多吃一些甘蔗。
推薦容易上火的人喝些馬蹄甘蔗水。這道馬蹄甘蔗水的做法也很簡單,一般來說,200克甘蔗搭配250克馬蹄,也就說馬蹄比甘蔗的分量稍微多一些。將甘蔗剁成小段,馬蹄洗凈,鍋內(nèi)水燒開后放入材料,煮上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甘蔗和馬蹄是都要削皮,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來決定。
甘蔗如何挑選:發(fā)紅是霉變
在選購甘蔗時,遇到甘蔗發(fā)紅一定不要買,因為發(fā)紅實際上是霉變的一種表現(xiàn),而霉變的甘蔗會產(chǎn)生一種叫節(jié)菱孢菌的霉菌,這種菌會分泌3-硝基丙酸,這是種有毒物質(zhì)。這種神經(jīng)毒引發(fā)的最典型癥狀就是手呈強直狀態(tài),像雞爪一樣,食用霉變甘蔗嚴重時會致人死亡。
如何選購呢?品質(zhì)好的甘蔗肉質(zhì)清白汁亮、味甘甜,吃在嘴里無異常感覺。如果甘蔗外觀無光澤、質(zhì)地松軟、兩端長毛,有酸霉氣味或酒糟味則不能購買。切開后剖面若有泛紅黃色、棕褐色或青黑色斑點斑塊,則表明已變質(zhì),必須扔掉。
過年為什么要吃甘蔗?以上小編告訴你由來了。提醒,由于甘蔗性寒,脾胃虛寒和胃腹痛的人不宜食用。
導讀: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在廣東人的春節(jié)餐桌上,有一種食物是必備的,那就是豬蹄。豬蹄也叫豬手,那么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了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過年為什么要吃豬蹄?
在春節(jié)過年的菜譜之中,少不了要有一味叫發(fā)財就手的菜。其實就是發(fā)菜配豬手,叫做發(fā)財就手。春節(jié)餐桌上的豬蹄寓意吃了可以撓一撓,祝福來年可以抓到更多的財富和幸福。
豬手,可以燜豬手,也可以發(fā)菜豬手,也可以花生豬手等等,吃法很多,因為豬手寓意著發(fā)財就手,做什么都會順順利利,就手發(fā)財,干什么也都會發(fā)財就手。所以這道菜式也是廣東人最喜歡的一道吉祥菜!
要購買豬手,如果你不懂如何選購豬手,往往也會出問題。豬蹄分前后兩種,前蹄肉多骨少,呈直形,后蹄肉少骨稍多,呈彎形。豬的左手,被視為阻手阻腳,是不吉利的意思,一定要選購豬的右手才對,否則就不能用來做發(fā)財就手。
原來買豬蹄是有講究的,大家都在挑豬前蹄。除了前蹄多筋好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按民間說法豬前蹄是往里刨,寓意財源廣進。那么,什么樣的是豬前蹄?看豬蹄一側(cè)的骨頭,凹進去的是前蹄,肉多,筋多,豬骨凸出來的就是豬后蹄。另外,還要看看豬蹄的顏色,接近肉色是好的,太白或者發(fā)黑的盡量別買。
豬蹄還有其他美好寓意:古代給科舉考生送豬蹄,寓意金榜題名!相傳從唐朝開始,殿試及第的進士們相約,如果他們中有人將來做了將相,就要請同科的書法家用朱書(紅筆)題名大雁塔。從那以后,但凡有人趕考,親友就贈送豬蹄給他。豬和朱同音,蹄和題同音,送豬蹄的用意是:希望考生金榜題名,成為將相,也能朱書題名。
豬蹄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豬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能防治皮膚干癟起皺、增強皮膚彈性和韌性,對延緩衰老和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都具有物殊意義。為此,人們把豬蹄稱為美容食品和類似于熊掌的美味佳肴。
秋冬季干燥,很多人會出現(xiàn)皮膚干癟起皺、缺乏彈性和韌性的現(xiàn)象,吃豬蹄很有幫助。此外,對于經(jīng)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腦患者有一定輔助療效。
選豬蹄可分三個步驟
一、看顏色,察蹄子
正常去毛后的豬蹄應該是淡黃色的,所以見到白白凈凈的豬蹄,就要提高警惕。不過,藥水浸泡過的豬蹄也并非個個都是白色,也有的顏色發(fā)紅。浸泡過的豬蹄通常要比沒浸泡過的大,買豬蹄時不能一味地撿大的挑。有的人很少買豬蹄,對豬蹄的大小沒有概念。這時還可以觀察豬蹄的蹄子。浸泡過的豬蹄因為漲大的緣故,蹄瓣會分開,沒浸泡過的豬蹄則正好相反,蹄瓣是合在一起的。
二、摸一摸,黏不黏
被藥水浸泡過的豬蹄摸起來發(fā)黏;沒浸泡過的,則沒有這種黏黏的感覺。用手在豬蹄上輕輕按一按,浸泡過的豬蹄手感較硬,沒浸泡過的按起來較松軟。
三、湊近點,聞氣味
浸泡過的豬蹄能聞出淡淡的藥水味,有時這股藥水味還會遮蓋住豬肉本身的腥味。沒浸泡過的則聞不出藥味。
其實,市場上除了有用火堿、雙氧水等浸泡出來的豬蹄,還有用火堿、雙氧水等浸泡出來的雞爪、豬肚。它們的特點差不多,都是顏色白凈,個頭大,買的時候要當心。
豬蹄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其實并不是這樣,挑選豬蹄最好選重量在八兩到一斤二兩之間的,這樣的豬蹄,肉質(zhì)口感最佳。此外,帶筋的豬蹄不僅更加美味,而且更加有營養(yǎng),但是比無筋的稍微價高一點,一般沒有筋的豬蹄,它的腕部會有一個開口。豬蹄一般跟黃豆、花生同煮營養(yǎng)物質(zhì)更容易被吸收。
導讀:過年了,小孩子最期待的莫過于穿新衣、收紅包,那么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有誰知道由來?過年穿新衣的由來已久,南北朝時有記載。具體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下面小編為你揭秘。
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
穿新衣是個古老的習俗,在南北朝風俗,就有這種記載,元旦這一天長幼悉正衣冠。
在宋朝,《東京夢華錄》中也有記載,宋朝這個朝代很有意思,是市民之風非常繁盛,每到新年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凈凈的,到處去逛。到民國的時候,《平谷縣志》也記載正月初一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所以這個新衣幾乎成了春節(jié)的品牌。一過新年,大家都穿新衣。
初一日,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送舊迎新之意。舊時,富紳、富戶呢毛綢緞穿戴一新;貧戶所穿即使是粗布舊衣,也都整齊清潔,異于平日,以應新春吉日。兒童穿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征吉祥。
小兒平時禁忌穿鮮艷衣服,今天卻是例外,有在紅衣外罩網(wǎng)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還在小兒的腰帶上,掛上小刀劍、貝殼、木刻或銅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惡的意思。
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穿新衣是因為中國古老的農(nóng)耕社會有關(guān),過去農(nóng)耕社會,特別是黃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總結(jié)、才發(fā)點薪金,就是總結(jié)一下,所以不象現(xiàn)在一個月就開支一次,一個星期開支你可以周周買新衣,甚至天天買新衣,因此到新年開始的時候,就要萬象更新,從里到外都有一種新的氣象,所以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聯(lián),表示對春天的慶賀。
這個穿新衣還是辟邪的,它是驅(qū)邪降吉祥這樣一個寓意在里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到這個新年的時候,他都得給自己穿上新衣服。
新衣服一定要洗過再穿
從原材料的種植(如棉花)、飼養(yǎng)(如蠶絲、羊毛)到一件成品服裝的出廠、上市,其間要經(jīng)過復雜的加工處理,同時也要經(jīng)過形形色色的化學物質(zhì)洗禮,如染色、防縮、防皺、漂白等。此過程中所用的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zhì),都可能對皮膚產(chǎn)生刺激作用,引起皮膚過敏性皮炎等疾病。
此外,在原材料、成品衣料、成品衣物的儲存等過程中,所用的防腐劑、防蟲劑、防霉劑等化學物質(zhì)的殘留,也可能會刺激皮膚,特別是兒童和皮膚過敏者,對這類物質(zhì)的反應更為強烈。
由于毒衣帶來的危害通常都不易在短期內(nèi)顯現(xiàn),人們往往會忽視服裝中有害物質(zhì)對人體的長期影響。專家提醒消費者,新買的服裝,特別是嬰幼兒服裝,應該先清洗再穿。貼身衣物須避免紅色、黑色等色牢度容易不符規(guī)定的產(chǎn)品,如有掉色現(xiàn)象則不能貼身穿著。
專家表示,有毒不等于會讓人中毒,消費者其實不必過分擔心。揮發(fā)性物質(zhì)可能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造成危害,但需要一定的劑量才會影響健康。
如果選擇小圖案的童裝要注意,圖案上的印花不要很硬,請家長最好不要買漂白過的童裝。如果服裝有股刺激性特別濃重的氣味,肯定有甲醛比較容易溶解于水,為預防萬一,新服裝特別是童裝買回家后,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穿上新衣服后,若出現(xiàn)皮膚過敏、情緒不安、飲食不佳、連續(xù)咳嗽等癥狀,應考慮可能是甲醛惹的禍,要盡快到醫(y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