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為什么要祭灶
為什么要養(yǎng)生。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面對四季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年為什么要祭灶”,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導讀:小年為什么要祭灶?俗話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有祭灶的習俗。那么小年為什么要祭灶?小年要祭灶的歷史傳說,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為什么要祭灶
據(jù)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爺?shù)淖焐稀_@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小年夜,又叫過小年。民以食為天,所以中國人將灶神視為一家之主,民間有祭灶神的習俗。
灶神,舊時叫灶王爺、灶君菩薩、鍋灶神君。中國信灶神有非常久遠的淵源,據(jù)說創(chuàng)造灶神的可能是原始社會某個以蛙為圖騰的民族。到魏晉時,人們認為灶神每個月都會到天上去打小報告。例如《淮南子》逸篇《萬畢術》中就說灶神每到晦日這一天,就要回到天上,向老天爺報告凡人所犯的罪過?!侗阕印防镎f在月亮晦暗的夜晚,灶神要飛上天去,報告凡人所犯罪狀。犯一條大過錯者,減他一算(即三天)的壽。
到了近代傳說中認為灶神為玉皇大帝的小兒子,被玉帝派到各家觀察人們的行為;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晚上,他就回到天上,向他老子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玉帝根據(jù)他的匯報給人以獎勵或懲罰。
人們?yōu)榱朔乐乖钔鯛斣谟竦勖媲罢f自己家的壞話,每到過小年這一天,就想各種辦法來討好灶神。有的用膠牙糖敬他,認為這樣可以把灶王爺?shù)难例X粘住,使他只能說甜言蜜語;有的用酒糟涂在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黃羊祭祀。灶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另外,漢族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
所以,在封建時代,過小年祭灶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
以上就是一些小年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小年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延伸閱讀
導讀:俗話說臘八祭灶年下來到,說的就是在農歷臘月二十三臘八節(jié)這天的習俗祭灶王爺,這一習俗已流行一千多年,是我國民間重要的民俗活動,那么,臘八為什么要祭灶呢?一千來看看下面的講解吧。
臘八祭灶_臘八為什么要祭灶?
灶神的傳說:
據(jù)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夸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
以后,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聽他吩咐,現(xiàn)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
有天,他終于想出個好點子。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xiàn)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
從此后,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后,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zhèn)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xiāng)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
如此一來,沿鄉(xiāng)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后,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guī)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臘八祭灶_臘八為什么要祭灶?
祭灶的習俗:
祭灶即祭灶神,是中國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在中國的漢族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漢族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墩撜Z》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漢族民間傳說灶神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因貧困而死;玉皇大帝哀憐他,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間作督善之神,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天匯報,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除夕日返回人間。漢族民間于二十三日晚祭灶為灶神夫婦送行,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jié)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今,農村很多地區(qū)還沿襲這種風俗。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送灶神具體儀式:
送灶神稱為送灶或辭灶。時間多選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欤屗麆e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shù)淖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小年為什么要剪窗花
1、小年為什么要剪窗花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之一。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窗花原本是立春節(jié)氣時,人們迎春的方式。為了迎春,中國許多地區(qū)特別是北方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窗花。在宋、元以后,剪貼窗花迎春的時間便由立春改為春節(jié),人們用剪紙表達自己慶賀春來人間的歡樂心情。此后,春節(jié)貼窗花的習俗便一直延續(xù)了下來。
人們在春節(jié)期間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huán)境、渲染氣氛的目的,并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南北各地農村在春節(jié)期間都要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huán)境、渲染氣氛的目的,并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窗花無論題材、表現(xiàn)手法、剪刻技藝都是剪紙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2、窗花有哪些樣式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其中,在所有民俗活動中最喜歡的就是剪貼窗花,據(jù)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3、小年福字窗花怎么剪
3.1、將方形的紙張對折兩次。
3.2、將已折成條狀的紙按長邊橫向對折后打開來,再將一頭按三等分折疊,另一頭按二等分對折,再按三等分折疊的一端如圖所示剪去一角。
3.3、在右半部分折剪出“口”和“田”。
3.4、最后打開來折剪左邊的示字旁。
小年的習俗有哪些
1、祭灶神:臘月二十三日的小年與灶神有著密切的關系,據(jù)說他是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因此,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在晉北地區(qū)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2、掃塵土:因為過了小年,就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所以大家都陸陸續(xù)續(xù)的開始準備過新年了。而掃塵土也是小年過后的習俗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把小年定為“掃房日”,為的就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因此,到了小年大家都會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
南方小年夜吃什么
每年的過年之前我們都會過小年,過小年的時候就是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的時候,那么你知道南方過小年吃什么嗎?一起來看看。
1、年粽:南寧人過小年吃“年粽”,取意“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jié)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后,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
2、米餅:農歷臘月二十三,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寓意“團團圓圓”。
3、元宵:惠州民間在送灶君這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卜、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而元宵是必備品。
4、炒玉米:晉東南地區(qū),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小年為什么要放鞭炮
1、小年為什么要放鞭炮
過小年時,有放鞭炮的習俗,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國人過節(jié)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jié)氣氛,但是由于空氣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了。其實最重要的只要人團圓,家就熱鬧了,節(jié)日的氣氛也就有了。
2、小年習俗之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jù)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3、小年的由來
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關于祭灶,還有一個傳說有關,由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爐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駐一位灶神來監(jiān)督考察這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小年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所以每家每戶祭灶時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shù)淖焐?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了。祭灶節(jié)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jié)日。有歡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儀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過小年要吃什么
1、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 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
2、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3、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qū)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2018年小年夜是2019年1月28日,農歷臘月廿三,星期一。一般來說,北方的小年是農歷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農歷臘月二十四。
此外,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qū)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除夕。
為什么南北的小年會相差一天?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為了節(jié)省開支,皇帝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神的時候,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自此開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區(qū)別。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選擇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為什么要貼灶神畫像
1、小年為什么要貼灶神畫像
在中國北方,一般在農歷臘月(十二月)廿三日祭灶。但在南方的湖廣、江西等同樣是漢族聚集地的省份,則往往于農歷臘月(十二月)廿四日祭灶,灶神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把供奉的灶君畫像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xiàn)。為了讓灶君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君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君和他的太太灶君夫人)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2、早期的祭灶
早期的灶神產生于人們對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為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漢代,祭灶又被列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賦予新的功能?!短接[》卷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就說:“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鄭玄注《禮記·記法》也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這說明,至少在漢代,灶神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天帝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神了。
3、祭灶神的其他習俗
如無供奉畫像者,則用紅紙寫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類字樣,貼在爐灶上祭拜后與紙錢一起焚化。也有的人沒有貼畫像,直接在家中爐灶前設置香案,或是直接在神明廳或者廳堂神畫祭拜。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普遍傳說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國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說,或許為“嚴男女之防”的表現(xiàn),如實在不得已,祭拜時必須戴著斗笠遮掩面貌。
小年是哪天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tǒng),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qū)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qū)小年為臘月二十二。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小年的習俗
1、吃糖瓜:祭灶時都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后,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但是畢竟灶王爺不是人,它不會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2、剪窗花: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3、放鞭炮:中國人過節(jié)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jié)氣氛。
4、吃餃子:北方的每個節(jié)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5、吃火燒: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tǒng)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fā)面、炕制火燒。
導讀:小年為什么要大掃除?小年到了,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的倒計時,小年有大掃除的習俗,民間叫撣塵。那么小年為什么要大掃除呢?小年大掃除的歷史很久遠,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小年為什么要大掃除?
小年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爺上西天,俗稱辭灶。按照傳統(tǒng)的習俗,在小年這一天要掃塵,也就是家家戶戶都會對自己的家中各個角落進行徹底的清掃,為的就是除舊迎新。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幾凈。
小年的大掃除也叫撣塵。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據(jù)《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是漢朝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在打掃衛(wèi)生的民俗中,還有臘月二十七洗福祿。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過新年,大掃除是一項大過程,要把屋子里所有的角角落落都清理干凈,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借著春節(jié)的喜氣,遵循房頂-墻面-地面由高處向低處打掃的原則和先整理后清掃的原則,把家里平時很少打掃的地方清理干凈,用清新的環(huán)境和喜悅的心情迎接新年到來。
小年大掃除把握整理原則
究竟年終大掃除有哪些撇步,只要把握三大原則,并善用手邊天然的清潔小物,就可以讓你簡單大掃除。
1、準備工作:將物品分類清楚。一開始必須多準備幾個空箱子,把平常亂堆亂放等多余物品整理出來,并依序如舊衣物、舊書、雜物、3C用品等分類;同時也可以把常用到的、偶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東西分類清楚,屆時再考慮丟棄或歸位的時后,會有很大的幫助。
2、由內而外,從上到下。必須把握從內而外,從上到下的原則,先從房間、客廳整理出來,最后再把最亂的陽臺、廁所收拾乾凈,免得先把廁所掃好,最后弄亂必須得重復清理。
3、抓住清潔訣竅,善用手邊的環(huán)保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隨手可得的清潔用品,如小蘇打粉、醋及檸檬、肥皂等傳統(tǒng)的天然好物。
擦拭不同污垢需要對癥下藥
擦家具、電器棉抹布
好抹布應該具備柔軟、吸水、清潔力強、不掉屑的特點,棉布或無紡布比較適合。大掃除時應該勤洗抹布,保證其表面沒有黏濕感以及不清潔的痕跡;抹布盡量選擇淺色的,利于查看是否干凈,尤其是廚房使用的抹布。
洗餐具海綿
如果用鋼絲球等清洗餐具、廚具等,會造成劃痕,容易有細菌殘留,細菌量甚至會比紙幣高出118倍。因此,在清潔餐廚具時不能只考慮洗凈力。海綿柔軟、吸水性好,適合做洗碗布,不易刮傷餐具,但在使用前,應將海綿在消毒水中浸泡,或用微波爐消毒1~2分鐘,每次使用后最好洗凈并風干。需要提醒的是,切忌使用海綿當擦灰抹布。由于海綿空隙較多,容易藏匿病菌。
除油污鋼絲球
在所有的清掃工具中,鋼絲球的去污能力最強,再臟的油污都能輕松搞定。但要注意的是,很多鋼絲球是用工業(yè)廢鋼制成的,使用前最好放在沸水中煮一下,以便除掉其表面的工業(yè)油脂和碎屑。此外,鋼絲球容易劃傷手指,需戴手套使用。
擦浴室墻壁牙刷
浴室濕氣重,墻磚之間的縫隙處容易滋生霉菌,因此,除了用棉抹布大面積擦拭瓷磚外,用牙刷刷洗縫隙比用大刷子更有效。
提醒,大掃除是節(jié)前一件重要的事項,不能因為自己的稍不注意惹來意外之傷。做任何家務都應做到勞逸結合,每隔二三十分鐘休息三到五分鐘,可以緩解身體勞累等不適。